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25 读《一人企业》以及让播客穿过自己

E25 读《一人企业》以及让播客穿过自己

2025/4/15
logo of podcast 个体户指南

个体户指南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馆长
Topics
馆长:我不认同那些号称听完播客就能代替阅读的“拆书播客”,我认为读书和听播客不应带有太强的功利性,更重要的是享受过程。与其强求记住所有内容,不如让内容自然地‘穿过’自己,那些没有‘穿过去’留在脑海中的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我最近读了《一人企业》这本书,书中提出的‘质疑增长’和‘设定上限’的理念让我感触很深。‘质疑增长’并非否定增长本身,而是提倡追求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增长模式,避免因盲目扩张而降低适应性和自主性。就我个人而言,我曾经在职业生涯中也经历过对‘增长’的质疑,例如在追求高薪的同时也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最终我选择了更平衡的工作状态,即使收入有所降低,但工作强度和生活质量却得到了提升。 ‘设定上限’则是一种更长远的发展策略,它能帮助我们避免因过度追求目标而透支热情,最终导致无法坚持。就我做播客的经验来看,设定上限(例如每月最多更新一期)比设定下限(例如每月至少更新一期)更能让我保持轻松和持续的创作动力。 总而言之,无论是读书、听播客还是工作,都不应过于功利,享受过程、保持平衡才是最重要的。有所收获是水到渠成的结果,而非追求的目标本身。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你好,欢迎光临解说角色馆这是一档关注个体物生存和发展的节目我是主播馆长今天这期节目想跟大家分享一些我最近的思考和体会本期节目的标题里有一本书的名字《一人企业》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诶,这是一期读书节目是的,你这样理解没有问题因为之所以会录这期节目起因就是最近读了这本书但我接下来要讲的除了这本书里面的内容之外

也有很多我自己的经历观察和体会也就是一些这本书之外的东西可以确定的是这不是一期拆书博客那么什么是拆书博客呢我觉得有必要跟大家说的说的在小宇宙上有很多跟读书有关的博客节目其中一些是普通的读书博客另外一些就是拆书博客当然行业内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说什么样的节目就是拆书博客这里我只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就那种无论是明事还是暗事让你觉得听完这些节目你就相当于读完这本书了那种节目就是拆书博客有点像隔壁视频领域那些这个男人叫小帅那个女人叫小美五分钟带你看完一部电影那样的东西那什么样的人会喜欢听这种拆书博客呢我觉得是那些既不愿意看书又不愿意接受不看书的后果的人在我看来是一种典型的既要又要

所以我个人是不提倡这样的行为的建议大家要听就去听一些真正的读书博客而不是拆书博客不要把读书变成一件特别功利的事我知道我说这些话可能会得罪一些人但是没办法我有点控制不住自己所以还是决定把它说出来那么关于拆书博客这个事就言尽于此我们继续聊正题这期节目的标题里除了这本书的书名之外还有一个在互联网上很常见的句式

前些年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叫让外物穿过你我最早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并没有特别在意甚至还觉得非常矫情不知道说这话的人到底想要表达些啥但在去年的某一天当我在一边刷碗一边听播客的时候我突然又想到了这句话有那么一个瞬间我突然意识到这句话其实说的很有道理它让我想通了很多事情也消除了我的很多困惑最初是关于读书的困惑

我经常会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跟别人说我是一个读书人因为我确实还挺喜欢读书的至于我读的书不算多但也不算少一年大概二十几本的样子吧你要知道世界上大部分人是不读书的所以如果放到全人类的样本量来看的话一年能读这些书应该可以算 100%里面的前 5%

当然我也是有自知之明的在这前 5%里面我一定属于最后那 5%我读书最大的困扰就是读了记不住不仅读书看电影玩游戏也一样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去看看的过程中也觉得很精彩很有收获但过了一段时间当我再去回想的时候我又发现书里面的绝大多数内容我都忘了

最后唯一留下的可能就是我确定我读过这本书但你要问我这里面讲了什么可能我也说不出来我经常会这个事感到困扰进而去反思读书的意义我会想如果最后的结果是读了也记不住那是不是就别读了我相信有这种想法的绝对不止我一个人可能正在听节目的你也有同样的困扰经过一通深刻的自我反思之后我觉得这种困扰跟我看问题的角度有关你就是在看书这件事上

我天然地认为看了记住是应该的没记住是不应该的所以一旦没记住我就会苛责自己但反过来想还有另外一种视角看了没记住才是正常的才是普遍的记住了才是额外的收获用一个比较文艺的说法就是让书穿过自己很神奇我一下子就想通了从那以后我就再也不会因为看了书却啥都没记住而感到困扰事实上我也并不是啥都没记住因为总有一些没有穿过去的东西留了下来我突然想起来

以前屠龙记里也讲过一段类似的事情就是张三丰在教张无忌武当剑法那一段他先演示了一遍然后让张无忌再练一遍最后张三丰问都记住了吗然后张无忌说我都忘了然后张三丰说好你去跟那个对方比试吧我以前看的时候没有想太多只是觉得都是主角光环嘛打得过就是打得过但是结合今天的这个主题再去看的话

我觉得张三丰跟张无忌说的总结成一句话就是让武当剑法穿过你确实结果是大部分他都忘了但一定有一些东西留了下来这留下来的可能才是武当剑法的精髓感谢你听到这里如果你是第一次收听本台的新朋友你多少跟我有点缘分可以继续往下听说不定这段缘分能走得更远如果你是经常收听本台的老朋友那你多少对我这个人是有些兴趣的

接下来我会回忆一些我自己的经历顺便剖析一下自己接下来让我们进入正题聊聊《一人企业》这本书作为一名个体后悔号者看到这个书名的那一刻我就觉得我应该读一读它它的副标题写得很直白叫做《一个人也能赚钱的商业新模式》在现在这个社会环境下看来乍一看还是挺有吸引力的我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想过有朝一日会录一期跟它有关的节目

事实上在我想通让万物传过自己的道理之后我就不怎么带着目的读书了现在看书全凭兴趣有兴趣就看没兴趣就不看看之前我知道绝大多数内容都会穿过去但我同时也相信一定会有一些东西留下来结果就是有八个字留了下来前四个字是质疑增长后四个字是设定上限接下来就围绕这八个字来谈谈我的经历和体会首先是质疑增长增长很好理解

放在企业这个语境下指的就是扩张发展比如说今年有 50 个人明年要有 100 个人今年的生意是 100 万明年要到 200 万总之就是一个常规意义上的人们认为一个企业正常发展的一个路径吧但这个作者提出了一些不一样的看法他认为并不是所有的扩张都是有益的相反很多增长还会降低你的适应力和自主性之所以会对增长发出质疑

是因为作者认为企业有很多种发展道路变得更大未必是最好的那条路有时候甚至是错误的那条路如果能找到更好更智慧的发展道路那么应该拒绝增长你可以把前面这段话认为作者写这本书的一个底层逻辑后面的很多内容都是建立在这个逻辑的基础上的这本书是 2019 年 1 月出版的但书里的很多想法早在 2016 年就已经产生了

书里有很多案例讲的也是更早之前发生的事情不知道你在看书的时候会不会在意一本书的写作年份发表年份我自己是很在意的我现在看任何作品都非常在意年份虽然可能只有三四个数字但这里面其实包含了很多信息只要愿意挖掘每个人都能解读出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我回忆了一下在作者写书那个时间点我刚好在看增长黑客这本书当年也挺火的

相信应该有很多朋友都看过具体的内容我就不展开说了单看这个书名你也应该能猜到书里面写的肯定就是增长很重要我们要增长以及有哪些增长的办法现在回头去看 2019 年应该算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巅峰当时很多人相信增长解决的不仅是增长的问题连带着也能解决其他问题换句话说只要一家企业在增长其他问题就都不是问题

所以那个时候没几个人想当个体户因为没人愿意慢下来在车上的人都盼着车开得再快点不在车上的人都盼着能有一个上车的机会所以在当时那个时间点能写出这样一本书说明作者还是很有前天性的因为他在讲的东西跟当时的社会主流观点是完全相反的他在给你讲要质疑增长我之所以会对质疑增长这四个字如此印象深刻是因为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普世的经营理念

虽然作者是站在个体户的角度提出的这个观点书中的大部分案例也都是跟他情况类似的个人创业者但我作为一个打工人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仍然获得了很多具有指导意义的启示这让我觉得自己离个体户更近了一些作为一个资深打工人我虽然没有经营企业开拓业务的经历但增长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企业主追求业务的增长打工人追求工资的增长其中很多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当我把书中的很多观点套用在自身的经历上时我发现我很早就开始质疑增长而我质疑的增长总的来说就是工资的增长今年是我正式工作的第 12 年在我职业生涯的前 9 年里我的收入一直是在增长也就是说每一年赚到的钱都比上一年多当然是否回看这个结果跟我自身的努力其实关系不大更主要的原因是我在人生的上坡阶段恰好赶上了一波时代的红利

公司在增长行业在增长我的收入自然也就跟着一直在增长我第一次接受工资的不增长是在三年前我换工作的时候短短半年间我换了两家公司第一次非常顺利从我决定离职到我拿到下一家公司的 offer 只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当时我就展露出了一些质疑增长的苗头在对方一刹问我期望薪酬的时候我给出的答案是跟现在差不多就行我能从他当时的表情里面

看出一些意外因为在我们这个行业里跳槽通常意味着涨薪或者说很多人换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多赚点钱所以我当时没有抛出一个 20%或者 30%的涨幅会让这位叉感到意外也就不奇怪了那我为什么会要有这样的一个举动呢肯定跟当时的大环境有关当时我已经感觉到这个行业开始走下坡路了

既然大环境已经不像几年前那么乐观了那么我也就不能像几年前一样指望着换一次工作能获得多大的涨幅当然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我对当时的薪酬待遇还是比较满意的所以如果对方能给我一个差不多的薪资我就可以接受遗憾的是这份工作并没有干得太久只过了不到两个月我就又离职了接下来就进入到了一个相对更加漫长的找工作的过程

我前后差不多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才最终找到了现在这份工作当时那三个月对我来说其实还是有些煎熬的我开始担心我是不是很难再找到一份还过得去的工作了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事我觉得很有意思我的很多关于质疑增长或者说接受不增长的思考也都跟这段经历有关当时我整个人的状态是比较沮丧的

因为接连经历了几次面试都没有结果让我非常的焦虑在这个时候有一个猎头在微信上联系我跟我说我这有一些拼多多的岗位你要不要考虑一下说实话我的第一反应是我不太想考虑因为之前大概有过了解拼多多的员工好像挺苦逼的虽然赚的多但整个的工作状态都非常的牛马如果有更好的选择我不会去拼多多但在那个焦头烂额的时间点上

我突然就犹豫了在我正在准备措辞的时候猎头又给我发了一段话他说你先别急着答复我先看一下下面这段话下面这段话说的是拼多多每周上 6 天班正常的工作时间是从上午的 11 点到晚上的 11 点在这个基础上还会有一些加班比如项目比较忙的时候他接着又说你期望的薪资是没有问题的我甚至有信心帮你谈到 150%

但前提是你要接受上面这个条件如果你一上来就不能接受那我们就不要投了看到他后面发的两段话我赶紧把刚打的字都删了我没有马上回他而是做了一个计算题我算了一下工作时间和工资的关系我之前的工作是每天上午 10 点上班晚上下班的时间不定不忙的时候我可以 6 点半就走忙起来的话到 9 点多 10 点多也算正常的我平均的那一下

就算我每天 8 点下班这样的话算下来我每年工作的时间是大约 2011 个小时用同样的公式来算拼多多得出的结果是每年要工作 3017 个小时刚好是我之前工作时长的 1.5 倍实际上我刚看到那个猎头给我发的可以谈到 150%的时候我还是很心动的因为这相当于你的年收入增加了一半

但当我算完这个工作时间之后我就不这么想了因为工资变成 1.5 倍的代价时工作时长也变成了 1.5 倍乍一看好像是公平的但你要想你还要付出一些额外的代价比如每周只能休息一天如果是双休的话我可以用一天来休息剩下一天干别的如果是单休的话可能我经过了一周连续 6 天高强度的工作之后剩下仅有的那一天休息我应该什么也干不了

我能把血回复到正常状态支撑我下周继续工作就已经不错了我无法想象这会给我的生活带来多大的冲击所以我觉得这个买卖是不划算的表面上看这份新的工作的工资增长但实际上这就是一人企业的作者在书里说的这并不是健康的增长因为跟你获得的收益相比你付出的代价有更多如果有其他选择我肯定不会选择这样一份工作但当时的情况是

我没有别的选择所以我还是跟猎头说我可以接受你帮我投了吧就抱着一种死马当红马医的心态不过幸运的是过了没多久我就找到了现在这份工作我在接现在这份工作的 offer 之前也做了一次同样的计算就是计算工作时长我现在这份工作的工作时间是从上午 10 点到晚上 7 点

当时 HR 跟我说我们公司不怎么加班我来了之后发现这哪是不怎么加班这是根本就不加班可能我每年需要 8 点之后离开公司的日子不超过三天其余的 200 多天里基本上都是到点下班整体的工作强度也没有之前那么大所以我做了一个大致的计算我现在每年的工作时长

大概是 1500 小时跟之前的 2000 多个小时相比差不多是 75%的工作量单看工作时长的话我肯定是得到了很多好处那么我说的代价是什么呢就是我的收入变成了之前的 60%工作时间变成了之前的 75%工资变成了之前的 60%乍一看好像不太公平但仔细一想我又觉得挺公平的因为时间永远比钱更值钱这句话听起来可能有点绕

如果你一时间觉得很难理解可以去看本期封面里的作业系横轴代表工作时间纵轴代表工作收入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活着又不完全是为了挣钱所以工作时间和工作收入之间的关系肯定不会是一条直线我觉得应该是一条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如果把这条抛物线拆成几段来看的话你会发现同样是工作 500 个小时右边这段得到的收入明显比左边这段多

在我们这个行业里经常会出现一个人从 A 公司跳到 B 公司年收入直接翻倍的现象以前听到这种事我只会往行业发展红利和薪资膨胀的角度去联想现在看来这些当然是重要原因但还有一个更重要原因被我忽略了那就是这个人为了多赚这么多钱必然要付出更多的劳动我们都很羡慕那些年薪百万的人很多时候这种羡慕是非常表面非常经不起推敲的或者说

我们只是在羡慕年薪百万这个结果能赚到这么多的钱当然值得羡慕但如果这个人跟你说他每个月都要上班 30 天每天都要高强度工作 10 个小时以上你还羡慕吗反正我不羡慕我怕我有命赚没命花所以说年薪月薪总包这些东西是会骗人的想要判断一份工作的收入是高了还是低了有时候看时薪要更靠谱一些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放在自己身上算一算可能会有新的发现

从我入职现在这家公司的那一天算起两年多过去了这两年里我的收入非常稳定几乎没有发生变化虽然跟前些年相比低了不少但我对自己的工作状态和生活状态都更满意了因为我有更多的时间去做一些自己更想做的事情了比如录这个播客如果我仍然留在上一家公司我银行账户的余额肯定要比现在多一些但这个节目肯定就不存在了我可能也不会变成一个个体户外号者想想还挺可惜的所以还是现在这样更好

说回到书里作者的观点之所以呼吁大家质疑增长并不是不想增长而是追求更好的增长对一人企业来说要回答的永远都是我要怎样做才能让我的企业变得更好而不是我要怎样做才能让我的企业变大因为人追求的是更好的工作而不是更多的工作读这本书让我对打工的期望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我现在一点也不羡慕那些赚钱特别多的打工人因为我知道他们赚这些钱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而我不想承担这样的代价

我最近经常会幻想如果还干现在的工作把我的工资再降一降但是每周只上四天班那该多爽啊关于这本书留下的前四个字就说到这里接下来我想谈谈后四个字设定上限如果说质疑增长讲的是为什么告诉你一些道理那么设定上限讲的就是怎么做给你一些具体可操作的建议乍一听这四个字也很反直觉因为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习惯了设定下限

比如我今天至少要背 20 个单词我这个月至少要赚 5000 块钱我们公司今年的营业额至少要达到去年的 1.5 倍等等都是在设定下限那么问题来了作者为什么要反其道而行之建议大家不要设定下限转而设定上限呢因为设定下限的背后反映的还是传统的增长思维人一旦把增长看得太重就会很容易走到一条盲目破章的道路上去回到他反复在书里强调的理念对于一人企业来说

最重要的并不是变得更大而是变得更好而设定上线之所以能帮你变得更好是因为他们让你做得更长久这个更长久让我感触很深我没有做企业的经验但我可以结合自己做播客的经验谈一谈体会跟绝大多数主播一样既然花时间花心思认真做了节目我当然希望有很多人收听很多人互动很多人订阅但在这之上我还有一个更大的希望就是希望自己尽可能长久地把这个播客做下去

希望它能活得长一点我见过一些节目在一两年的时间里高频率的更新了 77 数据很不错积累了上万的订阅但最后一次更新已经是两年前了我觉得挺可惜的很难说这个节目是已经死了还是仍然活着当然导致节目停更的原因肯定有很多但我觉得传统的设定下限多少要负上一些责任很可能就是因为一开始过度追求铲除透支了主播的内容储备和创作热情最终导致节目无法继续

我去年也给自己设定过下线就是每个月至少更新一期结果不仅没做到过程中还给自己带来了很多压力事后回看我觉得挺没必要的本来做播客就不赚钱纯属兴趣爱好如果再因为设定不要让自己感到焦虑那我到底图个啥呢所以现在我已经想开了我特别认同仲青的观点如果你真的想把一个事讲出来你早晚会讲出来的又不是上班在这种事上制定计划实在太刻意了人一旦太刻意就很难做出好东西了

我现在也给自己设定了一个上限就是每个月最多更新一期这让我感觉轻松了不少我想起去年听播客的时候也听人分享过类似的观点我不知道那个老师看没看过这本书但他在节目里确实说了类似的话当时访谈他的主播也有这方面的焦虑担心自己断更希望能多产出一些节目但这位老师就说你可以试试不给自己设定下限而是设定一个上限

比如把每个月至少更新一期节目改成每个月最多更新一期节目有点像我现在给自己定的目标他说你可能过几个月再看说不定你既保证了月更同时过程中也没那么大压力了以上就是我读完《一人几页》这本书后的体会书里还有很多其他有意思的观点遗憾的是它们都从我身上穿过去了如果今天聊到的内容让你也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不妨也找来读一读

可能你读完留下的跟我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在节目的最后我想再说回一开始那个话题其实不止读书听播客也是一样再精彩再深刻的节目听完后能记住的往往也就那么一点点以前我总是觉得遗憾觉得这么好的内容不应该被忘掉现在我想通了其实没什么好遗憾的无关好坏被遗忘是所有内容的宿命作为一个播客听众不要对听播客这件事抱有太多企图

也不必太刻意听就完了让内容自然的穿过你忘了就忘了吧这太正常了但如果如果有那么一点点东西没有穿过去留了下来你应该感到欣慰最后的最后放上几条我对于听播客这件事的暴论一不存在所谓的干货播客二听播客学知识是一件非常荒谬的事三做人最重要是开心听播客如果能让你开心就听如果不能就不听四

有所收获是听播客的结果不是听播客的目的不管你听完这期节目是开心还是不开心我都祝你开心今天就录到这里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