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目由交大高金金融 MBA 出品扎瓷炮的制作发行欢迎订阅收听大家好 欢迎来到中说废语本期节目来自交大高金科技金融年度论坛我们邀请了原交大科技园董事长上海交通大学国资校企创新驱动专家组组长曹兆敏教授曹教授一直致力于科技成功转化孵化了我们非常多交大的教授以及校友创业的企业
还有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高科技企业天物科技创始人洪亮老师洪老师兼具科学家和企业家双重的身份企业发展的也非常不错我们的嘉宾主持来自于金沙江联合资本普润医疗基金管理客户人汪小燕老师中科院的博士在我们高进读完之后的话加入了股权投资这样一个行列也是我们天物科技洪亮老师的投资人所以的话我们请这三位专家聊一聊科技
科学家与企业家身份的碰撞聊聊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那下面我们把时间交给汪小燕老师我投了十几年的科创企业也看到了很多从高校和科研院所出来的企业家老师们要创业但这里头其实很多时候都遇到一个问题项目阳光化大部分的科研院所和高校是没有解决的
但是焦大是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我今天非常期待跟曹老师有一个对话希望请曹老师讲一下作为亲历者你们当时是怎么样去设计做到这个创新点然后黄老师其实也是受益人可以聊一聊在这中间的感受
2020 年的 9 月份就在这个房子的后面我们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到交大视察
起因我们当时学校的几个著名的院士和专家给国务院写了一封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痛点怎么来克服这个情况的建议书科强总理非常的重视专门到了我们船舶海洋的国家实验室然后我们学校的领导把我们学校的一些情况跟他做了汇报我记得当时科强总理讲科技成果转化当中存在最大的两个问题
一个就是破而不立就是我们包括从这个立法角度来讲做了很多新的规矩也破了一些规章制度但破了以后怎么办原来的东西怎么来弄当时总理就讲了破而不立不立当中存在了一个空档期做你也没有参照系
不做吧就像洪老教师成果转化当中那教师肯定要做下去所以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学校继续争取在 21 年呢由国家的发改委给我们上海交通大学做了一个科技成果转化的试点工作这个试点工作有几方面的内容一个呢就是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的人才的问题这将我们高进也承担了很多的包括他的课程设计啊人才培养啊高校要承担这个
第二幅内容呢怎么来解决我们现在大学当中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最近你看包括教育部也好各部委也好公经部也好在密集调研科技成果转化当中一些组织模式的问题大家就讲科技成果转化怎么来更有效地发挥高效的科研的一些优势
第三个在科技生活转让当中知识产权的模式的问题那么我们学校呢基本上现在有两种模式一个是做家落股就把专利评估一个价格然后到新的股权里面他有一定的股权那么还有一个方法叫完成实施就是把这个权益可以全部付权给老师但是这个知识产权也要进行评估然后评估以后教师可以出资金把这个权力买下来
当然学校还有一点附加的条件像洪老师这个项目如果说上市了还要跟学校做更大的贡献我们设定了几个门槛所以说第二块就是知识产权的问题那么另外一大块问题就是对教师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当中的新的一些举措
教师到底他能不能做法人他能不能去做 CEO 过去没有一个很明确的说法所以通过这个改革我们把交代过去的按照杨书记讲法的话就是不阳光的地方拿到大白天他晒一晒让他能够透明让大家能够合法化让教师能够清张上阵那么对过去的一批的项目我们进行了一些合规性的整改
另一块项目就像洪老师这种项目新生的项目那么我们用新的方法赋予这种科技成果转化的团队和老师更大的机会和更大的权益使他们能够甩开膀子
能够没有顾虑可以去干过期因为到底能不能做大家就不知道啊总理讲的在我们教大敢为人先四年以后应该得到了国家法规的告读重视那么现在据我了解大部分的学校对知识产权的科技中国转化的工作都推进了一大步所以应该说在这方面我们教大可以说应该是引领了科技的中国转化当然这个跟今天的主题科技金融怎么来结合那么接下来可能是洪亮老师讲的比我更精彩
我们有家公司叫天物科技然后汪小燕博士主持那个基金呢叫金沙江联合润浦是我们去年那一轮的领头然后曹兆明老师呢是交大科技公司孵化这一块的领导我们交大的做科技管理其实不容易的真的不是做个管理者而是做个服务者给我们找场地解决一些纠纷解决一些问题
高科技创业我用两个词来概括第一是时代第二个是现实时代是什么我觉得现在是科学家创业最好的时代为什么呢自从特朗普开始第一届担任总统之后中美之间的科技竞争已经白热化了你想从美国再拿知识产权拿来主义已经是不可能了
但是我们国内在以前拿来主义作用下大家都着急挣钱我们大多数企业是没有研发能力也不愿意做研发买来多好但是惯性作用下像华为这样的话有强大研发能力的企业是很少而且时代变化很快
我们国家又要跟人家进行高科技竞争企业又没有研发能力只能依托于高校和科研院所所以高校科研院所老师就有机会了然后又不像 80 年代初 90 年代初那时候没钱说实话是没钱你现在我们高校老师出来融资我们公司最近还融了一个多亿但这个可能少一点大多数融个几千万还是很常见的这个一点都不惊奇
所以社会上也有企业来支持你做这个事但是大家想想看再过 20 年或者再过 10 年吧我们国家在这一场科技竞争结束了如果我们赢了那中国每个赛道都会有华为这样的企业那这些高校和科研院所老师创业就没有多少机会了
因为每个赛道的把头已经出来了你还有什么机会可言所以现在是最好的时候一国家和社会有这个需求又有资金让你做这个事同时呢如果你没踏上这个机会再过十年可能就没有机会了所以是时代的一个红利第二个现在是现实现实什么就是实操刚才说科技家创业是挺好的事情但是实操层面就挺难的怎么创业呢
最简单的方法现在大多数高消化科学家创业知识产权的转化其实还属于一些灰色地带在做我们交大做得非常好当时做完整实施就是金森院长还有曹教授他们一起拟定的政策当时我记得学校是占股 1%而且不失名的由创始人代持当你公司估值我记得当时的卡是十个亿
十个亿的时候你把那个 1%的股权的作价捐回给他这样的话就非常的清楚我告诉大家学校不是为了挣这个 1%股权的回购他就是希望我们这些教授能干干净净的合理合法的把自己知识产权用到社会上去试错如果真要挣钱那开始就该挣是吧
大多数出张企业到不了十个亿的实话实说大家明白这一点所以学校不是为了挣钱第二件事情呢有的地方做老师创业呢他可能就直接辞职因为你没办法兼顾啊你在学校做的是是纵向的是国有的这些资产在做科研创新但你做的企业理论上就是私人的公司是吧国有资产你转到私人公司你怎么做最好就是一刀切是吧你出去
很多的教授呢有的人呢可能是因为从自身的角度考虑其实大家没想到这实操的困难只能这里一个高科技企业你一定要在不仅国内有竞争力国际也有竞争力美国的这些粗创企业钱太多了我们同行啊你像英伟达这个 MetaMicrosoft
投你几亿美元太容易了至少几千万美元就出去了做同样的事情但我们这边就变成了人民币等同的但你在人才的招聘你在算力上购买你并没有比它便宜这个对价是吧那怎么办呢如果用学校的资源尤其是一个粗壮企业你不太可能招到交大这不优秀的学生我告诉你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我们最开始的时候真的在某种程度上打
赚了国家的便宜赚了学校的便宜因为我们团队很强我们团队有计算机的博士有生物的博士都是教的而且我们课题组招的学生有清华的北大的墨尔本的学生过来所以非常非常优秀他们能做出成果是可以跟国际 PK 的所以我们现在跟国际的一些企业合作一点都不错为什么呢因为我比国际同行我要做得好至少在我们的方向上
但是你想想你拿着两三千万的资金去做粗账企业如果全心全意做这个事你怎么可能有这种技术出得来所以这个老师呢大家不要想着科学家创业就是拿着几千万就出去跑你跑不出来的你只能做低端的东西你要做高端的东西还必须要占便宜
但是呢我们学校如果完成实施的时候我们的老师是兼职的状态一部分时间呢是做企业的技术研发一部分还在学校当教授我其实是教大在 AI 生命科学领域的主要的领军科学家这个就很好了这样让我们能把学校里面用资源做出来的东西尤其证明能有用的东西转化到公司里因为学校有一事一意哈
做了这个完整实施之后你再产生知识产权可以外面评估公司每一个知识产权做价干干净净的就保证了我们在最粗创的时候你什么东西能跟国外 PK 就是人啊就是你教大这波优秀的学生和优秀的博士和优秀的老师让他合理合法的把一些有用的东西给做出来然后转化到公司去你靠你公司最开始的几千万是不可能做到这件事
实话跟大家说好那学校就有这个机制了能让我们去做这个事但是呢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你手上不是几千万的几个亿的甚至更多的钱了我们现在更多研发就公司去做了因为学校这个团队呢学生和老师他的交付能力是不太行的就要做转化了但是最开始学校这个强保是非常重要怎么让这个强保合理合法
合规地去孵化这些技术我觉得这就是金笋院长曹老师他们之前做的很重要的工作即使时代的需求又要有实操的能力我们教他在实操上确实做得很好我觉得两位教授讲得非常的清楚把细节都告诉了大家了包括学校不实名持股其实这个非常重要大家仔细去想一下就知道是为什么
我最近学到一个词说上海在提科创策员这个源头就在高校黄老师刚才也说得非常清楚这是时代给到高校教授的机遇但是很多人其实都会说教授不适合创业教授不适合做 CEO 教授可能就做 CTO 或者 CSO 就可以了那曹老师也见过那么多从学校走出来的公司黄老师自己我也在做
那你们怎么看这个问题教授是不是真的就完全不能做 CEO 还是说在做 CEO 的过程当中有什么样的办法可以去克服这些可能的限制和问题
我就简单地把我们学校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当中对教师的一些分类吧一种类型就像我洪老师这样的作为一个技术的发明人他把他的资产权放到公司里面去他主要工作还是在学校的科研教学第二种他是一个自己感觉有企业家的这个素质拿做老师做到一半他觉得我要下海了那么全职地去做把后顾自由全部断掉
第三块离港创业就是说呢对自己呢还想留个尾巴其实是谁那这个呢我们学校现在也开了这个渠道你来申请有学院批准你到人事处去报备大概基本上两到三年如果你外面失败了你可以回来来
来接受再分配这样呢给我们各类的学校创业的人提供最合适他的道所以呢教大呢应该是考虑得非常周到那这个是关于创业者的分类的一个情况第二个呢关于这个教师创业当中从我这个角度来讲因为我是呢 01 年从国外回来
然后一直在从事科技中国转化工作孔和老师刚才还在聊就是说可能我们交大会跟国胜成立一个基金我们最近在领衔项目从我个人来讲我更看重是一个团队这个团队我们看得太多了很多团队都是一个老师带了几个学生刚开始的确是这样但往往他走不出这个圈子
这教师啊董事长也最好是他总经理也是他财务他自己管第二种类型呢他找合作伙伴可能呢就把相关的学科的老师或者说投资商卷起来那么他参与一方面的工作可能做 CTO 啊手续科学家那么另外一种呢就是像洪老师这种纯粹是考虑技术研发方面可能公司的具体的东西他参与的
比较少或者说他只关心什么技术引领的问题所以这个就是跟企业的发展但是不同的领域也不能说完整的一个用种模式来判断我是昨天花了一天的时间看了接近 20 个项目我们因为做早期头早头小头刻进来基本上在估值在两三个亿看了很多项目这里面就是成立两三年的三四年的它发展的情况包括它团队的情况我是觉得是深有体会
所以非常难第三个就是为什么要特别难呢实际上我们现在中国的研发这一块从企业角度就刚才洪老师讲的我们希望在各个领域都出来华为因为我们还没有这么多华为所以研发工作的重担高效承担了很大的作用我们一直讲 0 到 1
一到十从国外这很多经来讲企业是创新的主体那么我们现在就很多的宗族你看把科技创新把大学跟研究所放成非常重要所以在做的当中教师可能要付出的要比国外这种流程更艰辛所以在我们这边看到一批企业是做得不好这个数据不是特别的准确目前的整体的创业的情况上海市的因为我还是上海市的副化学协会的副理事长
所以我们有一个统计开 100 家关 100 家这是第一第二个很多在座的做投资也好做企业也好大家还可以看到一个现象你看我们现在楼宇都很多空出来现在到处在打价格战
这个也是从另外一个方面反映出创业的艰辛做得好的现在是大展宏图还有屁在途中所以是很难我是讲交大的教师创业非常多我们大概一年现在初步统计我昨天专门跟他们产业院再对接一下我们现在科技成果转化作家录骨跟完成人实施每年大概有六七十个项目
因为我们一直讲一个企业前面的三五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之前我们看到这个项目差别很大真的做得好的跟交代的情况也差不多最多最多谁办但是在整个高校里面这个比例应该是非常高了而且我们最近统计了一下因为最近教育部让我们统计我们学校教师创业估值超过两个亿的接近三十几家
然后落在我们园区的有 19 家所以应该说还是有一批好的项目我现在打交道最多的是投资方基金天天围着交达大家来谈合作找项目一方面交达项目比较好另外说明也非常慎重谈 20 家谈 50 家成功一家已经是很不错了所以我就希望今天在座的这位如果对交达项目感兴趣的话可以建立联系我也非常乐意为大家提供这方面的服务
对 曹老师刚才在说有基金然后要支持很多教授出来创业的时候我心里边咯噔一下我其实是有点怕的我在过去十几年当中经常做的一件事是劝退曹老师刚刚也说教授其实还是分不同的类型的
有的人适合创业有的人不适合创业那不适合创业的其实应该想想他是不是可以把他的成果拿给适合做的人去做不要自己做因为自己做的话有可能做死掉了那就可惜了那个科研成果我觉得洪老师可能在这个上面也有些话要讲
我来说一下我也是觉得教授是不适合创业的大家想想为什么不适合创业这个学校老师干什么呢是做创新比如说我从这个地方走到校门口我看地上有些彩色的石头这个地方很有意思我翻开看看那个地方意思翻开看看但是呢创业是什么是要做一个卖钱的产品就是从这走到校门口我以最快的速度走过去我不会被别的东西打扰到
所以这个模式是不一样我们科学家的培养模式就是一个猎奇的模式你创业搞猎奇你肯定是浪费钱是吧所以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呢我们这些学校的教授太看重技术本身了总觉得自己技术很了不起
但是这个技术要卖钱它有几个过程先从一个技术到一个产品产品必须你要放大生产可复制没有残次品质量可控这个其实教授做早期研发是没有这个能力必须业界的做过生产搞过工厂的人才能做
但光有产品也没用最后还变成商品什么意思呢商业的本质我这个人没学过但我的理解低买高卖要挣钱你东西能不能挣钱是核心所以你成为一个放大的标准化产品还能让他挣钱
我们科学家最适合的就前面做原创做最开始的那个 protocol 原型产品这个呢就是要专门的产业的专家去做然后后面还要商业化能力很强的人去做那我们教授太关心这个技术本身就容易做不好还有就是呢我们学校的教授啊大家都叫老板我们学生都叫我们自己叫老板是吧什么意思呢就他说了算这在工科学校很正常我不避讳再说这个事儿
但是当你的一个人有能力缺陷你只能做原型的时候那就不是靠打工能把这事情做好必须是一个合伙制的企业大家是一个团队我特别认可曹老师说这一点就是必须要有人把你这个原型的技术变成一个可复制产品而且还有人把这个产品变成了商品
所以一定要转换思维你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一人就能决定所有事情全流程跑通的那个人你必须要带着一个团队你哄他也好用股权激励也好用钱招来也好这个事情是个团队的问题第三点还有教授不适合创业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当惯了甲方我们拿惯了政府的钱政府的钱就是拿一些基金拿一些资产权就交付了但是你没明白刚才曹老师也说了连我们上海市都大片的楼宇在人走楼空商业世界是很残酷的你在市场上去挣一分钱都是不容易的
所以我们的这些老师拿政府钱拿惯之后你不会到市场上去挣钱没有盈利能力我们看到大量的科技公司它在市场上是没有生存能力的所以我们的科学家往往在这方面有问题我的总结就是我们的教授要创业首先你要知道你容纳的钱不是你的创业这个事情不到你上市或者被人收购的时候是不可能实现经济上的财富自由的
这是个很艰苦的历程你要团结一帮人能帮你把这个标准化产品做出来能帮你把这个商品卖出去你哄也好骗也好怎么也好你要把这个团队组建起来最开始的时候你找些朋友在路途过程中你要想办法把它做成否则的话这肯定做不成的不是说靠你那源头一点技术你发了 CNS 能怎么样
我经常说我们发表文章的 impact factor 影像因子跟这个东西能市场化是成反比的影像因子越高基本上就是越不能落地的东西所以呢教授创业呢是最好的时代因为只有你们这些人去做但是呢他成功率很低原因是他培养的历程过程中就不是去实现商业价值他是个猎奇第二他不懂得这个是一个团队的东西而是过高的估计自己那一点点技术第三
第三我们教授比较耿直比较直来直去但是商业本质上要用各种各样的手段也好方法也好把这帮人团结起来把这个钱给挣来而且不要过多的去拿政府的钱这个很危险很危险你拿政府钱拿得越多你注定就越不可能会成功容易的钱拿多了就不知道怎么样去跪了
其实前面两位老师都已经引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就是团队因为要做企业的话团队是最重要的那么哪里去找团队其实在十几年前我当时在生化医学所的有一个同事萧蕾博士要创业的时候她就问我我发现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我们中国非常非常缺乏职业经理人我跟她说是的我发现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我们就是没有我不像美国美国遍地都是职业经理人数字很高然后给多个公司带上事过再到你这里来做 CEO 在中国是没有的所以这逼得我们有些教授不得不自己下场去做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没有一个良好的职业经理人队伍的时候像刚刚洪老师说的你去骗也好去红也好可能先把一些朋友包括家人学生
先给圈进来大家一起去往前面干但是在干到一个阶段的时候你可能需要面临换人这个时候你怎么下手
我自己感受不一定完全对企业从初创期到慢慢成长管理者的机构是会发生变化就刚才洪老师讲大学的老师尤其是交大这个老师老板也好他是当家做主做惯的是一个人也好几个人也好他说算所以他在组建工这时候在前期的时候我们讲比较强势
他认为他的技术最好的我听的项目他总归是讲他这个技术不是国内领先就是行业最好的但是刚才讲的你从技术从实验室的东西真正变成一个到市场上能够去使用的这过程是非常长包括他的生产成本综合成本也好并不是你实验室的数据
我昨天是听了一个是光伏转化力的一个项目他跟我说他现在是最好的实验室可以做到 23%但是他跟红杉的对比条件是做到 21%然后不对了他真的到中式学上面去弄拿不到 实验室可以到后来他慢慢要接受现实去找自己学生
我们现在就讲很多尤其是高科技的专心比较强的找自己的学生或者是毕业以后再从事这方面领域的把它挖回来担任这个项目总经理也好 CEO 这种形式也是大有人在
我们真的去找这个合格的 CEO 是非常的困难所以大家都在琢磨怎么找到这个人那么另外一块就是说做的比较多的我们现在的军营班子就是投资方它不光光是一个资金的投入还有一个资源跟上下游的整合的投入来挖掘一个适合这个公司运营的 CEO 对这个是非常重要的第一个阶段就是自己管得很多
管到后面精力扯不上了做的效果也不怎么地去找一个地址或者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的回来做做到一定程度以后也碰到壁垒了那往往外面的整个的资源上下有资源尽早这个行业的专业的这种是有的
现在教师持股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原来看的话教师绝对是大股一个主导教师占 60% 70%那么现在我看了这个资料以后基本上都旁边放了一个持股平台或者放到两个持股平台教师他也知道靠一个人单打独斗是不行所以他需要一个团队来支撑他辅助他其实基本上每个地方都有一个持股一个可能还不够因为针对的人群不懂可能一个持股平台是引进的高端的人才
还有一个就是员工制度平台一般打的方向是比较多我个人觉得走到一定程度以后可能要摆脱第一阶段跟第二阶段的模式可能要以资源整合行业的专业的 CEO 带领这个企业能够做得更大增强但是我们这个人拿来大家都强只能看你的运气好不好
曹老师在讲的时候我想起了一个例外就是王小冬院士他们的百技神州王老师运气很好他在成立百技神州的第一天跟 Johnler 一起讨论这个事的所以他在第一天就找到了一个最强的一个合作方然后呢他又有一个超级强的学生汪来
王来在进入百机神舟之后成长是非常非常迅速的现在基本上是管着他们整个的研发这是一个例外最早的时候就找到了能够一起走到非常辉煌的合作伙伴并且他的学生也非常的厉害黄老师其实在这个过程当中应该也有很多感悟
就是如果让我重来一次的话,我可能会先把这个团队组建好,不是光是个技术团队,我们最开始就是技术团队,也有一个投资人相关的一起来做这个事,但我最开始可能就会把产品的产业方的人,做生产的,做放大的,做制控的,还有销售的一起找好再做这个事,但是很多东西都不能去后悔药,所以我们就是个技术团队开始的,
而且是做计算做人工智能开始的这一路走来业务方面慢慢摸索管理方面也在慢慢摸索其实蛮累的这个事我就发现这个团队组建的时间越早越好越到后面越难为什么难呢虽然我们就是个技术团队这个团队里面的人有的是我的学生有的是一些朋友他们虽然不是专业的搞管理搞财务搞商务搞法务的但是公司也做成这样了是吧
所以你随便来一个人你还很难说服他我们是不怎么样但是我们做成这样了是吧做成头部了是吧还有就是大家不要觉得在外面引进一个人容易为什么你找一个知名企业的高管过来他有他一套企业文化未必适合你这个阶段所以我们现在怎么解决呢两个第一个呢我们在各个岗位包括法务
商务行政还有财务都在外面聘请非常专业的老师做顾问我们团队每个人都负责一块另外就是我在外面再请优秀的人来辅助就是全职的他就从经理从总监做起你不可能在我们公司做 C-Level 在我们公司做 C-Level 的前提你得证明你有这个价值
你不能一下空降一个人过来那这种内耗就很麻烦了所以呢也在慢慢尝试如果重来一次我肯定开始就把这个做好那后面怎么办呢你只能是什么小火慢慢熬用各种方法去修补它你想我们把这个汪来啊这人搞来哪怕我输很多钱他愿意来他可能一下子就把你本来的生态给打破
这是很大的问题所以我们现在做法就是一面请顾问一面请专业的人从中层开始做起如果证明他能在这公司里辅助这个原有的生态让越做越好他就提拔上来也证明给大家能力所以这像个经验分享不算一个成功的分享话是说
如果说他能后悔他能从第一天开始把他这个搭好但是能搭好吗其实不见得的你得想想看人家来吗所以有的时候是看运气的那有的人他创业是他就等着那个人合适的创业伙伴到了之后
他来创业但有的时候因为这个时运推着你你的东西在这里你不出来做就不行了像这两天沸沸扬扬的月字暗面对吧 Kimi 他们就在说他那个时间点不出来做就晚了这种时候可能会比较仓促的去做一些团队的搭建但是没有关系其实后面我们想着怎么补救而且一直脑子里面有这根弦要把它往更好的方向去走我觉得这个是特别重要的
其实接下来的时间我觉得我们可以再聊一下科学家创业或者说这种科创金融会遇到的坑哪些坑我们是可以避免的我来讲因为我是第一次创业自然踩坑就会踩得比较多
我觉得好多问题就是最简单的公司成立的时候股权架构不要自然认持股这是个很不好的事情不管你开始多磨的海誓山盟可能都会走到离婚的那一天所以最好还是用有限合伙这种方式大家也容易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个就是期权激励计划这个人你给他 10%也好 20%也好多少也好不要一开始就给了是一个慢慢的一个成熟的过程你们可能开始还是山盟在一起非常好当时他也不是骗你的但是当这公司在成长过程中他开始手头就几百万当他手上有几个亿的时候人会变的所以开始就要把这个期权激励计划设计好按照他实现的对公司的价值你再给他嘛
还有就是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尤其粗壮公司从一个小的原型做到多个产品做到多个产品是做不同的这个行业这时候对人的尤其对管理的要求非常之高很多人开始是很适合这个岗位的到后面可能就不适合这个岗位了所以呢这个时候呢也要有个机制怎么来做这些人员的处理
还有就是我在说一些小的事情比如说一些知识产权这其实不是小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科学家非常注重技术但是你技术你是不是得到了全方位的保护你是不是有可能侵犯到别人的知识产权因为知识产权你只要有一个官司如果是很重要的那你这个促成公司肯定是扛不住的就死掉了所以在这上面省钱是省不得的
还有就是一些环评一些安评不要把他当成小事这事情可能很重要这里面点点滴滴都跟技术一点关系都没有是正常的运营管理里面的一些细节对初次创业的教授哪怕创业过有一两次教授还是不了解
所以必须要还是回到团队这个事必须有人给你补位去做这些细节一个公司不可能自然而然就会懂这些东西一定要有人补位去做这些事否则你一定会交学费就像我们不停地交学费了
对就是最不能省的费用是律师费还不光只是知识产权律师包括其他的律师因为你在这个过程当中你肯定还会涉及到方方面面跟别人去谈合作呀包括投资啊就是融资的时候啊这个协议里边可别有坑啊那个坑一踩就是大坑
这个问题对我来说蛮难的为什么说呢我是左边也可以讲右边也可以讲那么我先讲我参与的几个学校的项目所谓的坑的话呢就是刚才洪老师讲教师在初创的时候他有非常好的技术但他在整体的股权的购价包括融资进来以后他这方面的考虑是不够的我就碰到因为我自己担任董事的几家公司就说
他前面技术非常好然后呢因为他前面硬科技他需要烧钱不断要需要融资来支撑他的滚动所以他在谈的时候我记得是有一家上汽基金他进来以后按照现在的估值就洪老师讲了算是很亏的他那时候真缺钱
他觉得他顶不住了他一定要把这边钱拿到所以在股权的份额转让上就完全听从了投资方的建议那倒算一下他亏了大了当时他进来以后我记得 800 万赚了 20%股权
现在他辞职做到 20 个亿另外最大的问题他们在讲我现在的团队这个是为别人的打工了因为他稀释稀释好以后这个团队站的股比就不高了可能这里面要慎重所以洪老师刚才讲的就我们在早期律师的介入对投资的这种顾问的聘请这个省不得包括一些财务专家
对未来的一个长期的发展可能做一个规划否则的话将来蛮吃亏的第二个方面呢就刚才我要讲我看的项目这个老师跟我说都非常好那么这个好里面呢也可以分一些类型有些呢是可以清晰地看到三五年当中出来东西的
还有些是比较未来的我最近看的最多的问洪老师也是 AR 加什么东西吧这个一组建它弄个三五个亿估值所以这里面呢在做方面投资的话可能还要请一些专业团队所以说我投资啊不太喜欢单一投我喜欢几家公司在一起做
最好有些基金是这个行业的上下游资源的有整合因为他们知道一个需求否则一讲未来我现在真怕了那当然你也可以赌一把了看你这个心理承受包括你资金承受能力曹老师在提醒投资人不要踩坑其实我觉得这个话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话题就是关于科创企业的估值的问题我想先把雪玲玲的教训抛在前面因为我是投生物医药的
大家都知道前几年生物药经历了什么样的一个过三车大概 21 年 22 年的时候我们当时的这些优等生都拿到了奇高的估值直接导致他们在现在就面临死亡海外的这些公司他可以 down run 国外的话经历周期的时候 down run 很正常到一个会议室问一下 90%的 CEO 告诉你他 down run 了但是在中国我们 down run 不了为什么因为我们很多时候背后有国资
谁去承担国有资产流失的这个责任呢没有办法最后只能看到公司关门
所以在咱们这边千万千万要当心不要被你的同行或者你的投资人给你头脑冲昏了让你把这个估值抬得很高最后责任全都在自己头上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说到这个估值其实前面刚才曹老师也说有的人可能是估值觉得太低了吃亏了那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呢其实是有的
你可以跟投资人去讨论说能不能这样我现在先这么便宜但是我到后面的时候你能不能考虑给我们奖励给我们增发 ESOP 这个其实是很常见的我只要做起来了你不能让我无限稀释真正稀释到团队没有积极性的也不是你愿意看到的这个其实是可以很早跟投资人去讨论
去讨论的在不同的这些事情去做的时候应该找什么样的合作方这都是企业家或者说我们的老师们要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其实我觉得洪老师是不是也可以讲一下那么多不同的衍生的这些面的时候怎么去面对
我们教大很多老师做的是技术技术往往能做很多事情但是一家公司不能是这样的一家公司核心的是要有个一厘米宽一万米深的东西你才能活了下去比如一提到这个产品就是你们做的好那这个公司就活下去了
虽然我们是做 AI 蛋白质设计设计的行业非常非常的广但是我们公司在这一轮融资之后我跟核心搞管就说了明年就这三个产品要做到多少营收这是我们公司最核心的事情做成功了我们就会又上个台阶你不要跟我说我们做 100 个东西这个搞点那个搞点那就完蛋了
所以做公司核心的是你有个特别拿出手的一说到这个就是你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不要说你什么都能干最怕的一个教授跑出来说这个人能干那个干我干一个公司两个公司投资人不会投的我感觉是不会我也不会投你的我觉得这个根本不靠谱
一个粗账公司你就几千万你还想这全部都做又取代华为又取代英伟大那你怎么可能所以还是要非常聚焦做什么东西是你能够让你有一厘米宽一万米深然后让你活下来在现在这个市场是很糟糕的
活下来是最主要的你活下来之后才有可能将来周期过去之后你才能活得好还有刚才小燕在说估值的事不要盲目地看估值看钱的价值一定要做到这个投钱进来给你带来的是更多的生意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好的可能性这种钱才能要否则这个钱不要也罢至于它投来是什么估值不要特别地在意啊
差不多就行尤其是在现在科创版的上市的条件发生变化了从以前的申请制变邀请制了上市可能成为一个非常玄学的东西不可控那么被收购是一个很有可能的走向
最近我们还有一个普方是吧那家公司叫好多作为 DC 的他卖给一家国际的大企业卖 17 亿 18 亿美元但是你想想你去港股上市或者在科专板你可能都没有这个价格而且一次性实现挺好的如果说我们的企业我们的教授太爱面子我不到 100 亿估值我能 100 亿估值为什么交个 20 亿是吧但你要想到你 20 亿可能会被人收购的你 100 亿没人会收购你
所以最重要的是尤其在经济周期低谷的时候是要考虑怎么活下去你的投资人投你呢他不是因为觉得你长得帅啊或者怎么样是因为他要挣钱的他将来要退出去所以呢给大家一个体面离场的机会是最重要我从另外一个话题来讲三四年前我们给学校包括民航区做方案你们最快今年接下来可以多少 IPO 那
那是我们雄心勃勃在我这个地方要有 5 个 10 个代表学校讲我们的估值多大当然现在倒过来看一下 IPO 这条路很艰辛所以刚才讲的大家在想另外的出路上市公司怎么来把它收购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我这段时间开了一个三五年前都发展比较健康的企业因为现在支撑下去要不断地融钱
原来的目标比如说我这人 8 个亿我下一任总共购置要 10 个亿或者 15 个亿但我现在基本上能够融到钱的已经算非常不错第三个相当大的一些企业尤其是我们讲过去围牢着一些新的方向的发展势头国家送点中瓷包括新能源 氢能等等方面那个时候国家都有战略往往现在局部艰难
所以跟他讲大家都是内颈裤带先考虑活下去就不要谈估值了我昨天谈了一家企业他跟我说一年的运营费要 4000 万他账上只有 3000 万他说明年怎么办我跟他讲那你去先怎么活下去开源节流我们现在不太敢放就谈可能谈无数次真的投的时候我们是非常的小心小心
尤其是我们国资要求我们做耐心资本长期资本结果呢这个罪责还是要罪责的保持增值你还是要的所以这个很多东西实际上对我们的挑战让我们更加慎重
倒过来讲对我们企业来说怎么来让自己在这种形势下找好自己的弄是非常难的有很多你现在是不是要拓展就刚才我听孔老师讲的我还是有点启发你千万不要做这个三个东西没赚钱了继续还在不死不活地弄你说我还有新想法还要打这个是比较危险所以我们讲可能做企业的人尤其现在整个经济情况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对自己的规划要做更长期更深入的思考
我个人的建议非常感谢两位教授今天我们这个 panel 就先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