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12 设计驱动是个伪命题吗?

E12 设计驱动是个伪命题吗?

2023/11/2
logo of podcast 做不了|设计电波

做不了|设计电波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明恩
陆七
Topics
明恩: 我认为设计驱动这个概念在我们刚入行时非常流行,但现在却越来越少被提及。我们想探讨一下,在当前环境下,设计驱动的意义和价值究竟何在? 陆七: 在学校里,我们曾期待设计师能够独立自主地推动产品创新和用户增长,但随着经济下行和工作经验的积累,设计驱动这个词似乎已经不再那么重要。我开始反思,设计驱动的真正内涵是什么,以及它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如何体现? 渊: 我觉得设计驱动是一个很难界定的概念,它本质上是对用户体验感受的抽象总结。从用户角度讲,设计就是体验的全部。我们应该关注设计是否真正为用户带来了更好的体验,而不是仅仅追求形式上的创新。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讨论源于小红书帖子,三位嘉宾分享了他们对设计驱动在不同阶段的理解。从最初对设计驱动抱有较高期待,到如今在实际工作中对其定义的转变。
  • 嘉宾们最初认为设计驱动意味着设计师主导产品方向,带来用户增长和行业认可。
  • 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他们对设计驱动的定义逐渐转变,更关注设计对用户体验的整体提升。
  • iPhone 和 Airbnb 被列举为设计驱动的成功案例,但其设计驱动的体现方式不同。

Shownotes Transcript

大家好,我是明恩大家好,我是陆七大家好,我是渊欢迎收听做不了电台大家好,这次我们也是受到一个小红书帖子的启发吧那个帖子上面说为什么现在大厂公众号都不怎么频繁发文章了然后就想到说其实我们三个刚进到这个领域的时候其实设计驱动这个词还是被提到挺多的

特别是在学校里面我们可能会期待说一个公司里面的设计团队他可以不管什么产品团队的规划或者说一些公司的规划可以这些设计师就可以自己去搞一些事情去帮助这个产品获得更多用户还是说在这个行业里面获得更多认可

所以设计驱动好像是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词但是我们三个呢最近在聊过一些就聊过一些最近一些实际情况之后也发现好像随着经济的下行或者说随着我们工作的这几年走到这个阶段之后好像这个词又会被提及的越来越少我们

我们这次就想好好聊聊这个设计驱动这个话题我觉得我们可以先来聊聊就是你们印象中的一些比较设计驱动的一些创新你们现在脑子里想的话第一个反映出来的一个细节或者是什么或者说产品或者是什么我第一个反映的就是 iPhone 哈哈

此时此刻手上握着的面前对着的苹果系列产品我也是 iPhone 灵动岛吗灵动岛不不不我说的是 iPhone 这款产品 iPhone 加 1 不好意思我现在还没有步入 14 我还没有步入 14 我也没上我也没有上岛我对其实我的 iPhone 我感觉 iPhone 可能近两年给我的感受升级感受没有那么好但我自己感觉 iPhone 对我来讲真正的

让我感觉特别好的体验第一次就是 iPhone6 刚出来的时候就那个时候

感觉我第一台手机就是 iPhone6 Plus 那个时候会感觉到说这个手机跟我之前曾经用过的那些偏安卓系统的就甚至是更早那些国产的什么 HTC 那些手机就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但你说它更多的是性能什么好像也不是其实就是它整体系统上或工业设计上的一个设计感受这个可能是我第一次非常系统的感知到说

或者说体验在一个工业产品上给人的整体的冲击感所以其实那种感觉是我感觉很少有的被整体的体验冲击到而不是被某些特定的功能或者说性能冲击到的一次

对而且确实是包括他那个时候我们就反复在之后这十几年来一直被拿出来说的什么滑动解锁屏幕啊什么这一系列的关于他整个系统级的整个设计都非常的就是你你时时刻刻你都能感觉到他确实在设计但仿佛又没有在设计呀就是那种非常直觉的设计

就让你感觉很好所以就是第一时间能想到的就是应该是说大家第一时间对设计驱动这个东西这个词会有很明确的概念应该就是拿到这款产品的时候对就好像你你不用特别去研究它但你就知道说就这个产品背后的那些人是花了很多心思在的就是有那种感觉对有那种设计感

就是当你对当你意识到说这么好的体验背后就是感觉像没有设计的这种体验背后其实是花了非常大的代价去设计的然后这一这一这一刻你就意识到了这个就是所谓的设计驱动嗯而且我觉得很很重要的点就是他就是非常稀缺在那个时候就是你可能很难找到一些对比可能就是他就独树一帜那种感觉是的因为因为我感觉在 iPhone 的就是那个手机前一个时代就是那种百花齐放的

工业设计工业产品时代我们会有口红样子的手机我们会有酒底瓶我们会有各种各样的滑盖那个时候就是各家其实并没有就是他他们其实也有所谓的设计驱动来但可能是更多是工业外设的这种

这种类别的手机这种类别的手机但是苹果相当于他把他整个体验系统和体验生态是往另外一个维度去拓展了相当于是有点我感觉是有点错位竞争的样子就重新打开了市场对包括其实就是我就我们之前在买电子产品的时候其实包括

当你去买一些纯 windows 那些 PC 产品的时候你会去看配置性能之类的嘛就感觉一个产品好像就是说它所有硬件能够提供给你的性能上的体验的叠加但你去买 iPhone 的时候你又不会考虑到这个事情你感觉到他说他不是把那些性能上的东西给做了一个叠加而是把它以一种非常神奇的方式组合起来给你一种全新的不一样的体验就这个时候会感觉到说哎这可能就是

设计在里面发挥的作用你刚刚说的这些比方说偏指标性的拼音键

指标性的东西我们可能买东西的时候我们会称之为是标品嘛比方说我们的分别率是多少啊硬盘多少啊容量多大呀怎么怎么样甚至长宽高尺寸这些都是可以相当是可以被量化的一个标准我们称之为标品可是我们可能经常会我们今天可能接下来要谈到的所有这些东西可能都是难以被量化的有可能是非标品之类的东西但反而恰恰是这些

难以被量化的品质让他们在市场上变得更加的出挑是的没错确实你现在回想起来好像就你现在肯定记不起来若干年之前那些手机什么多大屏幕啊什么具体的那个尺寸什么的但是你会记得那一些比较让你非常印象深刻的那些体验

这个是构成那些产品为什么那么经典的很重要的原因然后除了这个之外其实我感觉让我感觉到有生意驱动的其实 Airbnb 也算一个就我自己感觉因为当时用 Airbnb 开始的时候其实就是刚上大学那段时间嘛就那个时候对网上你去做一些

预定或者是之类的就感觉它是一个非常城市化或者是就是非常一板一眼的事情但是你用 Airbnb 的时候我感觉到说它不是一个你去填一个表单然后就结束的这么一件事情而是说可能你在方方面面都能感受到说你是在一个流程中在一个服务中被有预设到设计和温度的那种感觉所以我感觉 Airbnb 当时的时候也是一个

挺让你感觉到他真的是有在设计或者说有在考虑一个人在这个流程中处于什么位置的一款产品就那个时候也感觉到说这个产品或者说这整个这个产品代表的生态系统都是一个挺实际驱动的一件事情对但是我们当时就是说应该说是公众在更到 LMV 的时候还是

最印象深刻的是它颠覆性的这种所谓的共享经济的这种模式嘛包括之后的网约车也好啊还是什么共享单车也好啊包括这个也算是一种就 LMBB 也算是一种共享空间的共享空间的在利用嘛

我理解袁安说的所谓的设计但其实他可能不是非常当到我们平时说的那些体验设计界面设计方面可能是更大一个范畴偏服务设计甚至是商业模式设计上面其实就跟我们之前讨论的抖音也是一样的你说那个上下滑其实

如果你具体来看它也是一个就是这种具体到具体体验的一个创新但其实它这个产品本身最开始被提出来的时候就是一个本身上算是一个模式创新就是因为其实我们现在好像对于很多这种创新都会那种

就不以为然嘛因为感觉大家都都在用了比如说打什么共享单车啊什么出租车啊对吧我们都已经习惯了但其实比如说你说十年前让你去住到一个陌生人的房子里面就这个体验或者说是异国他乡住在一个陌生人的房子里面它其实是一个现在想想会是一个会很让人恐惧的一个体验因为相当于你对那个人是完全你不知道他是什么背景然后你也没有给钱对吧那你我为什么突然就住在了一个异国他乡的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一个人的家里面

对吧其实它是一个可以说是非常恐惧的一个体验但可能通过这个设计师的设计的一些力量包括这个 LBB 的创始人布兰切斯基他本人也是一个设计师的一个背景就通过他本人在设计上的一些思考然后能够慢慢将这样的一个原本很恐惧的体验变成一个现在大家都很享受的一个体验我觉得这个里面

确实是有很多设计力量在的好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就是在我们刚才一次次的不断的讨论或者说一次次不断提出 case 当中我们对于所谓的设计驱动这个词组当中的设计的定义可能一直都在变化

对就可能我们刚才来一份那个时候可能是这个产品它整体的一个体验就让我们觉得这个背后的人一定是有一定是有从从某种设计的视角出发去做的因为他可能不会比如说一些比较细节动效或者说一些比较直觉体验可能我们不会觉得他是从工程或者说从产品或者说从这种商业背景的创始人出发角度去思考的

对吧我们可能是因为这个才去判断说 OK 这个肯定是一个设计创新或者说一个设计驱动然后我们通过后续的一些调研确实发现确实就是有那么一个团队去做了这些事情但比如说对于一个完整产品的一个创新像 LBMP 这种可能

我不好说我觉得越安可以聊一聊他确实不是那么就是这家公司整体的设计水准来看当然你会觉得 OK 一定是在平均线之上的但是但这个确实得从越安的角度去聊一聊为什么你会觉得要别人比试其实我觉得这个

但我们从一个我们本身都是设计师嘛我们可以从一些团队内的视角来从分工上呀或者说是具体做的事情上来考虑什么是设计什么是设计驱动但其实从一个用户角来讲就是其实设计本身就是体验的全部嘛就比如说我们

我们来看共享单车的时候会觉得这是一个特别不错的点子或者说这个这个事情在当时是一个很好的概念但其实你去真的骑一次共享单车你不会觉得说这个过程你的体验会特别的顺滑或者说很不错虽然它确实解决了你生活中的问题

包括就是可能同比之下当时那些团购平台啊像美团像大众电视平台来订酒店或者来订吃的的时候感觉你方便了但你不会感觉到你的体验是一个特别顺滑方方面都被考虑到的一件事情

但是用 Airbnb 的时候你会感觉到说它好像确实在很多事情都考虑到了并且真正的把用户放到了一个场域中去思考说到底在每个方面怎么样来去做这些不一样的事情或者说怎么样来给用户一个非常完整的体验我觉得这个其实还挺

其实是一个挺主观的感受可能每个用户都对一个产品的设计好不好都有一些非常不同于专业设计师的看法但我感觉其实这些事情本质上都是对体验感受的一个抽象总结

所以这个事情上来讲确实实际驱动是一个很难界定的概念他只能说说我在用这个产品的时候是不是正在体验带给了我更好的呃整体上的一些激励而不是说真正的是有某些硬性的东西来告诉来给我的对我而且我觉得现在来看的话可能 lbm 还有个特殊的点在于说他其实不是一个

这种节点非常短的一个体验的链路就他自己因为我自己很喜欢 Ebran Chesky 就这个创始人然后我在听他播客的时候他就会说到他其实本质上他的愿景不是说只是想当一个更好的一个住宿的一个预定工具他本身想想革命的是这种

你在旅游的时候体验就你旅游你旅游的这种体验不应该是说我去打卡小红书上的什么某个景点或者说去就是去拍个照什么的他想达成的一种比较理想的体验就是你可以住进当地人家里面然后你可以和当地人交朋友然后去促进这种人与人在线下之间的一个连接就你会看到说这个创始人他对于

这个公司或者这个产品他的这个愿景足够大的时候就会发现你其实能做的事情就有很多了就包括他们会去做一些这种他们除去这个住宿以外还去做一些这种当地的一些线下活动嘛包括去

和一些那个不同国家的那种住宿商去合作去定制一些属于这个国家风格的一些住宿的一些体验结果感觉说就是因为他把这个体验的链路放的特别长就是你可以有我记得他有提出来一个标准就是说五星级的体验是什么六星级的体验是什么七星级的体验是什么就你可以在这个很长的这个链路上一直去深耕然后可能就是因为

就是越打这种这样的细节打磨的越多可能又会觉得它不仅仅是一个 app 它可能是一个一个综合的一种带福的这么一天然后这种体验可能在其他的这种比如比较就链路比较短的像打车啊或者说呃什么购买单车啊就在相对比他们就这种

在设计上的关怀能够体现的点就会更多所以才会让我们觉得说 OK 这个整体体验背后一定是有一个非常在意这个领域的人物去驱动完成的其实我比较好奇就你们说这么多可能是

比方说是这个产品,可能是个题外话,我就是想要问一下,就是说你们做这些所谓体验好的部分,可能是这个产品已经氧化了三五年之后,你们再作为一个旁观者去体验的,那这个产品当时被创造出来的时候,是就已经这些所谓的你觉得好的体验已经被设计完毕了吗?其实不是,我知道他的故事,他最早起家是他一开始叫 Airbed,

就是是这样子他们两个人好像是两个创始人吧他们租在那个一个地方租了个房子然后那个房子他们就正好那个时候他们在那个地方有一个那种会议就是那种国际会议然后所以当时那个地区所有的房子都被租满了所以这个时候他们就尝试一下把他们的一个房间出租出去然后还对出租出去然后就有人来预定然后后面慢慢的就有这个模式最早是这么起家的

然后后来他就是去的那个 YC 就是那个投资机构然后后来又去就 YC 建议他们去走放每一个这种愿意加入他们平台那些住户

然后他们就去给就就两个创始人去专门去那些住户家里面帮他们拍照因为他们发现帮住户拍一张就帮他们那些住宿拍一张好的照片是他们是关键的体验就是会让其他人决定说来不来你这里住宿的一个关键体验所以他去跑去纽约给每一个报名参加他们住宿的那个住户拍照片然后上传就请那种专业的摄影师帮他们拍照片上传然后用户量就这么这么就起来了

至少是这么个故事对那我们刚才聊了那么多好的体验其实都不是这个产品从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它不断迭代进化的结果那么到底这个产品特别的点在哪里呢会让你觉得它就是一款是驱动的产品就特别就特别在可能比如说我们看 Uber

你会觉得我会觉得 Uber 是一个设计驱动公司吗可能你不会这么觉得我现在问说你刚说那么多觉得很好的好用的为什么现在你觉得 Uber 不是一个设计驱动公司而同样是共产经纪的 LBB 对啊为什么呢我觉得这个事情相对来讲还是就我们拿一些更更身边的例子因为毕竟 LBB 退出中国市场也好久没住过了比如说我在某多多上买东西当一个商品的它的价格非常的低

然后我可以忍受它有很多体验上不好的地方比如说它的快递是可能是一些不好的快递比如说是邮政快递或者说一些更差一点的快递然后它到手上的时间更久然后可能它的包装会更简单但是它的原起点说它的价格足够的低然后可能我买到这个的时候整体的体验感

就我整体会感觉到这是一次满意的购物体验因为我达到的目的是一个比较低的价格买到了一个性价比还不错的东西但是整体上我这个购物的体验的整体体验是非常的不均匀的就我可能只在买到的是在下单的时候感觉到是我捡了一个便宜所以体验很好但之后的每个过程包括整个游地过程的等待包括收到的其实体验感都不一定好但是相反的可能就比如说你去

假设你去一个食品店买东西或者说甚至说买一些稍微贵一点的线下店它可能你的性价比上是不够高的你可能是买了一个相对比较差的东西但你的整体体验感会非常的顺滑就你在开始的时候可能是付款然后后面他给你一个比较好的

下单之后的体验然后后面可能还会给你一些类似一些积分认证制的东西然后你拿到手的时候是一个包装的很精美的东西就它是一个被构建出来的优秀的曲线

所以我自己感觉到说比如说我在美团或者携程上去下单一个酒店我可能比较好的地方就是说我以一个比较合理的价格把它给买下来了但之后那些体验其实整体来讲并不是很顺滑我也不是那么在意但是 Airbnb 或者说其他平台它会给我一种

被构建出来的很顺滑的体验的感觉就哪怕他可能在生意上我可能会为此要多花一点钱或者说可能整体上买到这个商品还不如在一些没有那么被体验构架的平台但我感觉到我自己是有被涉及到所以我觉得这就是一种设计价值吧但这种价值有人买单有人不买单我觉得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我突然还想到说为什么我们觉得 LMB 会给人的体验感觉会更好

而 Uber 不会这样想因为我们打 Uber 的场景其实就是一个平替出租车的场景今天不管是坐出租车也好坐私家车也好坐公家车也好还是坐 Uber 也好就是我们对于这种短途的旅行也不是出行应该说对于这种短途出行本来这个体验的上限就是有这么一个预知在的你说它再好它能好到哪里呢

但是归于 LB 的使用场景基本上是我们会出行出游而本来它就是处在一个用户会有期待的一个场景我要去某个地方做某件事情我要去度假我要去怎么怎么样这个东西本来它就是包含在我所期待的这一部分旅途也好行程也好当中一个整体体验当中的一环就是我们对于这个东西的整体期望的这个值是非常非常大的

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只要做的比普通的酒店好那么一点点就够了嗯这点我是赞同他就就是设计区的问题是不一定他是他可能跟他所在的这个赛道或者本身的属性关系是非常大的对对对是的是的是的就像我其实我打车的时候我也会觉得如果打了专车很爽他给我开门但是本质的想就是说我今天就算他不给我开门也不会影响我什么太大的问题我只要从这里安全到达那个地方就够了

但是住宿不一样特别是住在别人家的感觉就像刚刚你说的就是住在别人家的感觉和住酒店是完全不一样的我记得我当时去住 MBB 进门之后看到那家人在他那个黑板上会写就欢迎我和我的朋友来到哪里哪里哪里参观游览然后

这种感觉是非常不一样的就是这种感觉虽然你看的注无心机有的你也有吧但是你想你可以花少钱办大事这种这种对吧超越拼多多给你带来的快感这确实是对你整个旅程

就是非常大的一个加成就是它可以设计的触点就如果我们专业一点就是对专业点画术来说的话就它设计的触点会多很多就你相当于是完全可以搞一个特别长的一个用户旅程图然后你去想每个旅程可以怎么样去设计是的所以在这个里面就是说就像你说的就算按照服务设计来说它的触点非常多所以作为设计或者说广义的设计来讲可以发挥的价值的部分就非常大它可以有非常点可以做

或者说它是更方便设计师去做一些事情的一个领域吧比如说对于打车来说它的核心指标就可能说我要在几秒之内我一定要有个出租车来接受我的响应对吧这个是它核心指标对于 LBB 来说它的核心指标可能最开始的时候可能不是你这个车上面有多少房子可能是你这些房子它的质量区别于当地酒店有多少对吧 OK 回过话来说刚才我们聊的很多都是作为一个旁观者

对现在我们也没有聊很多但大概我们觉得就是有现在几个例子里面都是相当于是我们作为一个使用户作为一个旁观者站在外面的这个体系来评价说我觉得这个东西挺好所以我认为它是设计驱动或者很大程度上由设计驱动的好现在换回来我们作为设计师我们作为在工厂里流水线上打工的设计师来看那我们怎么来评价

设计驱动这件事情这一点其实我感觉我还挺其实我的上一份工作其实还挺强调说设计驱动这件事情的但可能跟某就有些公司我知道他们的设计驱动所谓的是其实是设计师可能要去做一些沉淀性的东西或者说做一些法律上的东西

但其实我设计公司它强调的可能是就设计师要去做一些从设计视角对整体的用户指标或者说大盘结论有供给性的东西但这个其实是国内挺常见的一种所谓鼓励设计师去做设计自驱也好设计驱动也好的一种方式嘛

其实这种方式和我们作为旁观者视角来看又是两回事情因为其实设计师去做一些事情其实我们只是从设计师能利用的工具为出发点来做一些优化性的东西拿来更好的结果但这个结果可能在用户视角上并不是一些非常感知到的体验变好的事情

就比如说很多事情我们在做的可能只是说比如说把它的字号航天剧给调大一点调小一点然后能不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一些阅读体验之类的但其实这件事情对用户来讲没那么好的感知不过可能我们能拿到一些比较知心的数据结果这个时候在团队内部我们就会感觉到设计好像驱动了一些事情驱动了结果的发生然后可能其他团队也会对您来有一些认可

但这种事情在外界来讲并不是一个用户可感知到的我们会一般把它称为说用户视角的摄影驱动的东西那所以你们衡量所谓这些摄影驱动的案例其实也是跟那些跟用绑定的指标所匹配的对吧

对其实是的就是其实我们就从事情从互联网公司的内部来讲我们都知道说其实所有的团队的本质上都是来给产品拿到一个更好的不管是数据指标也好还是说一些关键的一些转化也好嘛

其实本质上就是我们在公司这个商业模式下设计团队有没有出一份力气而且这个力气不是说是配合产品团队或者说研发团队去做的一些事情而设计内部可以去做一个小闭环或者说是设计作为主力去推动一些事情比如说是一些纯粹的设计上的改动把事实上的改动带来的一些产品手艺

刚刚 Yuan 说这个点我突然想起来我们之前体验 LB&B 就感觉如果说对比于这种在这种界面层面的这种体验的话和这种 LB&B 这种模式性的创新我有种感觉是可能是特别是大厂就越初级的设计师可能就越难够到那个领域因为相当于这个产品可能它本质上的一些模式创新或者说一些产品功能创新可能不是由这种初级设计师去执行的

可能对于这个行业的初级设计师来说更重要的工作还是我们去从这些小的点出发去结合这个阶段产品去设立的目标去做一些特别的创新我们内部还会讲就另外一种设计创新就是因为你们刚刚讲的 case 可能是

作为应该是说作为在整个团队内部然后去提出一个关于体验设计角度的一个包括你刚刚讲说版式也好字体字号也好就是说你作为团队内的一个角色是提出了一个关于设计体验方案的改变然后并且把它推动落地了带来数据正向增长然后你觉得这是一个

所谓的设计驱动那么团队内部可能还会有另外一种模式就是说你作为设计师的这个角色去向前补位当然也有一种是向后补位的就是对你懂你去骑在马上的就是你作为设计师的这个角色去向前补位就意味着你可能从产品方案上提出一些新的思考和新的模式

去做这个事情这个时候我们称之为设计驱动其实更多的可能是设计师驱动因为你是作为一个设计师的角色但你提出来的解法和方案并不是只限于你做的界面范畴的东西在我的这个环境里我们也会认可这种所谓的虽然我们也叫设计驱动了但是可能跟你们刚才提到的设计驱动的方式是不太一样的或者说提交的东西是不太一样

一种是可能是已经有一个目标了对吧我理解就是前面一种是已经有一个目标然后设计师通过自己的手段去拿到那个目标一种可能是自己去设一个目标然后自己去用设计去完成那个目标也不是我不是这个意思就是说一种是你们递交的东西是所谓的设计方案另外一种是我作为一个设计师提出来一个方案但是这个方案本身可能是一个产品方案可能是一个技术方案

当然不是说由我来执行只是说我相当于是作为一个 owner

作为一个 idea 的 owner 去去去 pitch 这件事情对我对我的一些这点是的其实其实这个其实在国内也挺常见的因为都因为你一个团队你要拿出一些比较确切的呃结论性的东西或者说收益性的东西其实大家能做的事情就那么些就难免会有团队之间互相有一些职能覆盖然后你要去向前一个升位去来做其他事情的

一长期的事情嘛比如说有些点就你可能是觉得某一个产品功能应该去做一些优化甚至说改动了那这个时候设计老板很多时候就可能会让自己团队里面的人去搞一个设计方案可能这个设计方案完全是没有产品东西要来参与进来的然后拿到这个方案之后可能就会直接去推动或者说可能会去跟产品团队推动甚至可能自己就可以去做一个开发的闭环去找开发团队来做支持

然后这件事情因为它的发起方其实就是设计师其实它的落地手段其实是通过产品功能甚至说可能跟设计完全没有太大的关系那也可能会被我们认为是一种设计驱动是的 是的 对

就坦白点说为什么说是设计驱动呢就是这个 OKR 或者 KPI 落在你设计团队上了你通过它拿价值了所以你就可以说是设计驱动但本质上你实现它的手段其实并不是通过设计但不得不说说你这里面你作为设计师的角色是否有关于用户痛点和需求的洞察呢那肯定是有的你确确实实是用了设计师或者说设计流程里面的一些

一些手段对吧但最后的呈现的方式并不一定是通过设计其实这个点我感觉还挺有意思的就是因为最近也在效招其实有很多在进入这个行业之前的就是一些设计专业的一些朋友们就可能他会挺关心这点就他会关心设计团队是不是会只做设计

他们所期望的活动其实是设计团队可以去覆盖其他智能设计团队可以去做一些产品性的东西可以去做一些更广泛的东西而不仅仅是去只在设计一个领域内去做事情

其实这种就是我们就可能在我们今天讨论中它其实也是一种设计驱动吧其实是希望这个设计团队是有驱动力的但反而我感觉工作减之后反而对我们来讲其实还挺反感这种事情的就我们一看频道这才切入我们今天的正题对不对其实我觉得这个是挺戏剧性的就包括我们自己想想我们进入这个行业之前其实也挺怕说设计师就是一个画图工具然后就去接产品的需求做一道工序

因为我有一个梦想我要改变世界如果有一天我听到我老板说让我去推动一个产品功能给我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我会特别的头大我会感觉到说你给我了一个不属于我的任务然后我也很难去推动利益相关方就会很痛苦这个心态变化还挺有意思的

我跟你讲我现在心态是什么呢就是你要我一个人干两份活你为什么不给我一个人两份的钱没有在我的 OKR 里面是的就是这样就是这个东西跟 OKR 挂钩然后我会去做我会去把它做得很好但是如果跟 OKR 不挂钩就是我为什么要做我做这个东西的性价比在哪里收益在哪里首先且不谈它是否能够真实的落地去验证它对于用户和产品的价值这首先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如果不能

那么好那我做的这个东西大概率就是个伪命题对我觉得这个天生就是带问题的就我记得好像约安之前说过就是但凡是有什么产品团队是需要设计团队输入的可能这个产品团队多多少都有点问题

对我刚刚想问说第二个点就在于说如果今天我作为一个在新台湾下落的设计师都能够提出一个显而易见一个小举动就能撬动这些数字发展那要你那么多业务团队和产品团队的人干嘛

你们招的人还比我们多的多的多你们天天在干嘛我就开始怀疑了对就按道理讲就是产品这边就我们的上游嘛应该是他们应该是获得跟这个产品更多相关的信息的对吧因为设计师你大多数时候你如果你你的本职工作是设计就是你大多数时候在做设计的话你的获取的这个关于产品的信息应该是要比产品少很多的

所以按道理来说一般情况都是要产品团队要去对去提出对吧最起码去提出方向或者说去明确说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对吧他可能不一定要有方案但一定要有问题问题一定是要清晰的

我就回头来看一个样的问题就是硬解身或者说刚入行的小青年小年轻都会至少就是说怀疑我对于设计的憧憬怀疑觉得体验设计可以改变很多事情可以促进行业发展

我怀带着这样一个目的或者理想进入这个行业然后做了个几年之后发现在生存和这个理想之间夹杂着很多很多很多其他的东西然后你没有办法去做这件事情或者你觉得做这件事情的投入产出比太低了所以说我们现在在讨论说为什么不是应该是说这是个疑问句不是个结论盛驱动到现在还有没有用到底还有没有用我们现在还在强调盛驱动的公司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的状态

其实我觉得我们回过头来来看这些问题其实我们刚才提了两种方向的设计驱动第一种就是用户感知上它可能是一个整体流程上体验感很好或者说是很有精细感那种东西另外一种就是我们自己作为设计师感受到说在团队内的一个分工或者说一个工作方式吧就我觉得这两种驱动都暴露出来了驱动的问题其实它的原因

感觉是类似但是又不太一样就第一种情况来讲其实我们刚才也聊了就是说其实这种驱动更多的跟它所在的赛道以及用户的本身的需求是有很大关系的其实现在我们都知道说这可能所谓是一个经济下行的

实时期吧就真心来讲我觉得全球大家对这种附加价值的一种要求都是在逐渐萎缩的就看现在我们来讲我们去买东西更多的可能会想到说他的性价比如何如何即使现在说我们去出去玩这种明确的消费行为其实更多的可能考虑的也是性价比然后怎么样去更少的钱然后来获得更相对更好的体验这个时候这种随意比的计算就会非常的明显

然后我们可能这个时候包括有很多的体验上也是饱和的比如说在电子产品的市场其实我们都知道 iPhone 这几年其实创新的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吧我不能感觉到是一个非常颠覆性的东西然后这个时候可能又回归到那种说更好的硬件然后以及更好的性能反而是给用户会有更

更好的一个获得感的一些东西反而这个时候大家对一些铁上的东西已经饱和或者说已经甚至有点厌烦了所以感觉这个是这种外在的驱动的原因

那这种就是团队分工内的驱动其实就更好理解了就首先现在的公司已经是一个非常高度集成化工业化的一个场景了所有的大公司里面都有非常明确的团队老板汇报线这个时候其实大家都接受了这种每个人在每个事情上去做不同分工的一个

设定了那这个时候强行让设计师去主动的做一个需求的发起方而不是一个需求的承担方那这个时候毫无意义对这种既有秩序的一种颠覆其实很多时候并不能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

然后以及也并不能说让这个环节中的每一个人都拿到一些就是像我们工作之前所期待那样有一些成就感或者获得感大家只觉得说我是做了一些不该我这个职能做的事情承担了一些更多的摩擦成本反而得不到一些更好的结果和更好的个人体验

所以我感觉这种事情对我们来讲是一种负担是一种厌烦而不是一种成就的来源这就是我感觉就是内在和外在两个视角来看为什么世界驱动驱不动的原因对大公司你说没错大公司是这个样子其实我很好奇就是说也不能就是虽然虽然现实很残酷但其实还是应该要有一些有一些想象的嘛就是说所谓的世界驱动

在现在的大公司或者说现在发展了互联网发展到现在这个大公司就比较难以出现所谓真正我们觉得有意义的有价值的设计驱动那么在小公司呢或者说在一些没有这么高度集成化没有分工这么明确的一些公司的场景下是否还有机会发生所谓的设计驱动呢当设计师的职能边界没有那么明确

设计师的就是你知道那种可能在一些场地下可能会一人担任多种角色的情况下那这种情况下还会有我们称之为的设计驱动产生吗感觉最近几年虽然不多吧但也肯定能看到一些案例吧就这些小公司就他们可能厌烦了这种大公司里面的一些功德制度或者说一成不变那个产品比如说那个 ARK 那个浏览器就它确实

就和我们现在在使用的那种传统 chrome 的 safari 这些浏览器的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包括他们对于 AI 的这件事情的一个响应的速度和对于浏览器使用场景的思考是能看到说这里面是有一些和最初苹果一样吧就能看到里面肯定是有一些非常想做一些和传统浏览器不一样的体验的设计师在里面去打磨一些没有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一些功能吧就肯定是会有的但只能说

由于这样的一些创新可能它发生的频率不是那么频繁了或者说我们对于这种旧有的这种工具浏览器或者说一些传统的通信工具就是这种使用成本绑的过程之后其实这种单纯设计层面一些小小的一些功能创新可能没有办法去造成说我要作为一个用户要完全去完成这么快速的一个迁移就我现在想就当年我们在去用一些

最早的 APP 的時候就可能你有

同一个类的 APP 你可能有 N 个选择对于一个 IM 产品来说可能有 10 个选择那个时候的心态可能是说我今天要把这 10 个都试一遍然后我再选择一个最好用的那个时候可能心态是那样因为每个都很不一样然后每个就你会选择你最喜欢的你最喜欢的一个但对于现在来说可能我们已经有了一个非常经常使用的一个产品这个时候你说如果突然有一个眼前一亮对吧但它只是一点点眼前一亮但如果我是要为了那么

一个微小的细节创新去迁移我的所有使用习惯的话好像又会觉得有点不值当就会有这种感觉就是因为

还是那句话吧就是他现在这个阶段感觉单纯的设计创新可能没有办法去驱动一个这种很强的一个用户粘性的一个转变吧我的感觉是这个样子那就是最后一个问题了就说在现在设计师都很难驱动的情况下设计驱动很难做的情况下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当然这里面有个前置条件就是我们可能会觉得说我们

工作中的成就感是来源于所谓的失去驱动但其实并不是啊就是假设说对对有和大部分人来源于这些成就感但我们发现到我们发现失去驱动驱不动的时候呢我们设计师应该怎么办

我感觉这个问题也是分别对应两个群体就比如说比如说对于如果假设我刚毕业其实我刚毕业的时候我也有这种执念就是我在我想的时候我学了我学六年设计加本科学六年设计对吧那我这六年设计我不通过我学的东西在工作里面去通过设计

就改变这个产品一点点我觉得好像我白学了其实当时的心态真的是这个样子的然后甚至是我在入职之前我都会去就请教一些前辈就说你们有没有利用一些在学校里面学习到的一些方式去改变产品啊什么什么我当时是真的有这个执念的就可能对于这些同学来说我觉得就是

最重要的还是回归到用户的体验嘛对吧就不是说回归到那种你一定要用什么设计的方式去改变什么所以我觉得只要你能够在团队里面以设计师的身份去让这个产品变得更好那其实手段并不是很重要

所以我觉得是放弃执念去做一点真正有用户价值的东西这个会比较来得实际一点对确实是这样因为我也时常在想就是说其实当一个需求交到我们面前它其实是非常的深的就是说如果我们把这个所谓的非常深的方案直接呈现到用户面前它简直就是烂到不能看用户的体验会起差那我们能让它变成一个用户可以可以接受可以理解可以期待的东西就是怎么说呢做了一点美化也算是做了一点微小的贡献吧

其实我感觉就是我们首先要接受一点就是设计本身即使它没有驱动任何东西这些事情也是本身有意义的

我觉得作为一个设计师有去工作之后你要接受这个设定你不一定要说我一定要去做一些功能性的东西或者说一些非常可感知的东西那我就是在我这一目三分地里面把这个设计给做好一个更好的方式呈现出去然后构建我能控制的一个更好的顺滑的体验的曲线我觉得这件事情本身就是有意义的就即使设计什么都去不动那设计还是有意义的那设计师这个职业还是有自己的价值获得感的方式的

就我觉得这一点其实挺重要的然后就是就未必非要去驱动什么东西就保持设计这件事情本身在这其实就感觉是本身就有意义了它不一定非要去驱动什么东西这是我自己最大的感受

对但还是要说就是当如果你发现你的工作中已经陷入了就是说我驱动不了任何事情我作为设计师角色驱动不了任何东西的时候你一直陷入这样的苦恼这个时候你应该反思的是你是否应该作为设计师的角色继续这样下去因为如果你觉得你确实是需要驱动什么东西的话你可以考虑做产品经理对

或者说你应该调整对或者是你应该调整说你需要驱动的目标你需要的目标可能不是惊天动地改变世界的大事也可能就是一些非常小的优化点就是你你就是降低期待或者是改变角色你总是有办法让你让你的所谓自己的角色的驱动变得更加有意义对或者说你去找到你

真正能够在行业里面你觉得做的很好的设计对吧因为每个人可能想做的事情不一样有的人想做的设计就是那种比较 fancy 的一些动画或者说一些

转场或者有人想做的事他就是问题驱动的就这个我做设计不解决问题不行对吧就肯定有这样的设计师所以如果你在一个环境里面你觉得这个团队所要求的设计就是一些比较花哨的设计但是没什么用对吧你想做那种比较偏用户的比较偏解决问题或者说比较偏运营什么的你就去选择你想做的设计你去选择选择你想做出你想要设计的那个团队我觉得这也是很不错的一个方式

是的所以其实是能驱动的就是不是一杆子打死只不过大家觉得就是我们今天想要讨论的就是说其实对于大家对于设计驱动的定义和概念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标准就是希望不要有个所谓统一的什么标准来绑定这个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