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播客由 Payer 特约播出不出海就出局出海如今已成为几乎所有中国品牌的共识选择事实上参考中国电商品牌成功打法结合美国本土消费市场特征中国 DTC 品牌有望在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美国实现弯道超车进而走向全球而在这条波澜壮阔的出海全球化之路上 Payer 就是您的绝佳伙伴在流量成本居高不下的当下
只按照旧有的模式出海是无法实现突破的而 Payr 恰恰就是为美国市场定制打造的社交电商技术平台致力于帮助出海品牌打通社交电商闭环构建千人千面的购物与消费体验可快速为品牌显著提升数字广告转化率同时作为红人带货管理平台 Payr 可一键式自动化的对 KOL 或者说 Influencer 进行绑定和批量管理借助网红经济和社交关系链进一步提升品牌销售额
具体来说通过匹配营销内容和定制落地页缩短购物转化链路 Payr 可相比传统独立站减少 4 个转化页面同时根据实时数据进行落地页优化 Payr 也可以把 TikTok Shop 的用户体验搬运到 InnsFacebook YouTube 等其他平台同时 Payr 支持红人分销和在红人账号上投放广告并可基于数据洞察为消费者打造千人千面的产品落地页等等通过深入理解广告投放与数字营销工作流
PayL 实际上从消费者体验出发重塑了整个电商交易环节可帮助品牌快速测评建立品牌影响力还能提升广告转化率和创建红人分销体系实现美国市场的市场电商闭环这些创新的洞察和转化方式也让
Pair 在流量成本居高不下的当下为出海品牌找到了新的价值挖地和增长途径以实现弯道超车截至目前 Pair 已服务包括年销 20 亿的明星跨境公司 Starlink 旗下环保女鞋品牌 Vivaya 北美头部 e-bag 品牌 Velotric 热销 36 个国家的智能手术品牌 Tutu 等众多头部出海消费品牌 Pair 是由腾讯海外创始负责人 WeChat 命名人欧美最大共享微出行品牌 Lime 的联合创始人 Brad Fow
和全球热门视觉社交平台 Pinterest 韩国电商巨头 Coupang 的前技术资深副总裁辉许二人在美国硅谷共同创立的 Pay 的投资者阵容也可谓豪华包括 HUZ、GGV、IDG、高林资本等针对出海相对论的听众 Pay 也推出了专属福利保存 show notes 中的二维码微信添加或直接添加微信
并发送暗号出海相对论就有机会获得 Pair 的 30 天免费试用权益并且承诺至少可为您的品牌提升 30%美国区广告的 ROAS 也就是广告支出回报率要知道这 30 天的免费权益不仅包含 Pair 产品的试用更包含 Pair 内部各团队的全面支持落地相当于 Pair 从团队到产品免费为您的品牌服务一个月并保证实现至少 30%的 ROAS 提升
名额有限先到先得想出海或已经出海美国的品牌们务必抓住这次机会出海美国就找 Payr 接下来进入本期的正式内容那它的劣势又是中国的优势中国供应链这么广什么东西做不了什么东西做的以源头工厂的这个价格去不能够给到客户呢对吧
大部分现在客户去提交项目都已经 AI 化了就是他跟这个 AI agent 聊天聊完之后他这个项目就进来了校长给了我很多好的建议并且同时他说诶 于敏红下周要来我们学校讲话这是她手机号你要是有种你就自己去联系我说好呀然后我就不知道我自己给于敏红发了个短信还给她打了个电话然后后来我就去新东方找她
我小的时候我说我今天要跑步然后我妈就会觉得我不管你今天几点回到家你是晚上十点回到家还是凌晨回到家反正家里有个跑步机你今天就得跑步因为你说的这句话就得做到要不然就别说这句话
在我现在找到了自己的方向的时候你是自己会知道的就是我在做唯有之前我从来没有过一次我说我创业我就觉得我就能做这个东西一直一条路做下去然后就能看到我自己好像到老了还在做这个事情一直做我从来没有这种感觉
都有哪些种子轮的风头我就一个一个 code outreach 了然后我记得当时 Neo 的 founderAli Partovi 的回复就是我们有这么多的 mutual connection 在 LinkedIn 上你为什么不要一个 warm intro 他说我从来都不会回 code outreach 我的人但是好吧 我跟你聊一下永远就是你自己做你自己去做你最好的自己那最后这个结果都是必然如果得不到就不是你的如果得到那就是你本身就应得的
欢迎来到出海相对论 大家好 我是 J 这期又是飞行主播 Kate 徐婷和我一起主持请徐婷先和大家打个招呼 Hello 大家好 我是 Kate 徐婷这也是我第三次来到出海相对论非常期待今天和大家的交流我们本期的话题是 AI 加定制制造以及相关的贸易战 供应链管理创业与个人成长的话题
随着消费者和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全球的制造商正在通过 3D 打印、数控加工、AI 和数字化等技术提高定制能力以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根据 Verified Market Research 的数据,2024 年,全球定制制造市场规模达到 9397 亿美元。
预计 2031 年将达到 13569 亿美元 Research and Markets 的报告也预计到 2031 年全球定制制造市场规模将达到 13502 亿美元在过去定制主要是大型企业机构或个体的特权主要应用在比如说半导体
航空航天化工生物医疗等工业和机械设备领域随着流水线自动化等技术的普及消费市场的个性化需求也逐步得到了满足比如说定制家居定制服装个性化小商品等也早已司空见惯
但近年来定制市场出现了新的趋势随着科技和软件公司的快速崛起以及创作者经济的爆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以及一些超级个体他们可能会产生明确的个性化需求比如说印着品牌 IP 标签的礼品或者拥有某个特定风格或者说材质的办公用品
而现有市场上的标品无法直接去满足这个需求所以他们需要定制在中国因为可以说是全球最强没有之一的供应链能力这部分的定制需求可以得到快速的响应和支持比如说找一个淘宝或者 1688 的店铺直接联系客服就好了
但是在大洋彼岸的欧美市场由于沟通时差文化差异和质量标准等方面的问题这些客户很难直接与工厂联系即使能联系上也容易陷入复杂的筛选重复沟通设计制造和物流等环节
那我们本期有幸邀请到的嘉宾呢就是致力于用 AI 革新全球供应链及定制产品采购流程的平台 Ville 的创始人兼 CEOJulia Xu 请她和我们聊聊定制制造相关话题并分享她作为一个 95 后女性创业者如何在美国不断成为更好的自己 Julia 出生于美国加州在北京长大在北京四中读高中时呢她就创立了北京高中演讲联盟
并获得了于敏洪的支持在布朗大学求学期间他创立了公益型社会企业 Tinkneet 帮助低收入的单亲妈妈获得收入并因此荣获麦肯锡女性影响力奖和沃尔玛女性经济机会奖这两个组织至今都还在运营
后来他进入麦肯锡实习毕业后加入迪士尼战略部参与迪士尼 Plus 从零到一的全过程之后呢他又加入阿里巴巴担任北美及欧洲总裁首席幕僚负责跨境运营与沟通工作在职场成功后他华丽转身开始创业从独立咨询师到创立女性生活方式品牌 Multitasking 他的每项事业都取得了不菲的成就直到 2023 年他创办了 Veo 平台
在 AI 时代再次开启新征程那我们回到惯例请 Julia 先和大家打个招呼然后用你的方式介绍一下自己还有 Vale
好,非常感谢 Jade 的介绍,那我是 Julia,Wale 的创始人。那在 Wale 我们的愿景就是将世界各地的商家和不同企业和用户跟源头工厂都能直接对接在一起去做任何定制产品。那只需要告诉我们想要什么,经过几次轻松的点击就能够拿到质量非常好并且价格很优惠的自己设计的产品,能在两三周之内就收到货。
那我们现在在做的各种各样的 AI 工具呢也是把整个这个下单的过程变得更加丝滑从我们的 AI Multi Agent 这个采购多代理到 Multi Generator 就是周边产品设计生成器等等就是把整个的这样的一个定制产品的链路都变得更加简单
那我自己的背景刚刚 Jay 也都提到了其实从高中开始就一直在创业虽然中间有不同的大厂经历吧其实最终还是回归初心知道自己想要去从零到一做一件事情一直都是特别享受这个 building 的过程那做 Vale 其实我觉得也是自己个人的一个背景和当时看到的一些时机都刚好碰到一起感觉天是地里人和吧然后找到了一个真正自己想创业并且一直做下去的这样一个方向
VIO 目前其实是主要面向美国市场所以我们就先从中美贸易战关税战这个话题开始聊因为这个话题最近是有些火爆我们录制的时间是在 5 月初目前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对等关税还是离谱的 125%
那加上芬太尼的 20%就是 145%甚至呢某些商品比如说医疗器械的最高关税呢达到了毫无意义的 245%中国呢采取对等反制措施对美国商品加征 125%的关税虽然呢近期美方不断的放出小道或者说正式的消息称关税将大幅降低但不会完全消失之类的言论但我们也知道中美之间的关系呢可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持续的处于这个
博弈的状态充满了不确定性那因为 Julia 你身处第一线直接接触美国的企业客户和中国的工厂卖家所以第一个问题就是中美贸易战关税战对 Ville 的影响如何那 Ville 将采取哪些短期和长期策略
肯定都有影响因为我们也是主要从中国这边去出口到美国我觉得分几点吧就我自己觉得首先要看就是政策影响下是不是你这个刚需依然存在并且你提供这个东西确实无可替代因为当这个条件满足的时候我觉得无论中美贸易战怎么打
包括后面这个关税怎么去发展人家毕竟是需要买这个东西的那只有中国能做只有你能提供的时候其实这个影响相对就比较少那我觉得我们切的这个赛道刚好比较幸运的是这一点就是当你去帮企业做小单的轻定制首先小单快返这个模式其实你要么是在美国本地供应链去搞就是美国的这种印刷厂当时给你出本地物流可能一两周能到其实也不是很快因为美国的人工
按理说就是跟中国比肯定没有那么卷而且他们的这个设备各方面还是会比较有限款式等等啊都很有限价格又很贵嘛所以它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还是有一定劣势那它的劣势又是中国的优势中国供应链这么广什么东西做不了什么东西做的以源头工厂的这个价格去不能够给到客户呢对吧
包括小單快發的模式你看到像 Chinitimo 雖然他們做 2C 的這個其實中國工廠是很熟悉的但是如果你想到印度也好到越南也好其實墨西哥這樣的一些工廠他們更多的還是習慣於傳統 retail 就是大的訂單可能比較長的週期所以講到我們想去做輕定制小單快發其實只有中國能做
那我觉得结合这几点再加上现在找中国源通工厂做定制产品这件事情本身就很复杂就是你要么走阿里巴巴要么你走一个 sourcing agent 总之没有什么地方能帮你全自动化那如果唯有还是第一家包括可能做的质量最好和他整个服务最好价格依然很优惠的这样的一个平台那对于我们现在的 target audience 尤其是帮一些科技公司去做定制产品他们更在意这个服务好价格透明对他们来说其实
依然我也是他们唯一的选择那我觉得这一点上来说可能我们影响会相对较小一点再加上我们的竞争对手是美国本地的商家只有他们才有这种就是 South Chicago 很丝滑的这种定制体验他们的价格就是真的是贵到离谱加上现在可能将近 200%的关税价格依然比他们便宜所以整体我觉得还是相对在这当中会比较幸运一点没有说受特别大的成绩因为我们自己不做 dropship 还是做批量的
这样的一个定制但是我觉得长期来看肯定是要全球化的比如说我们今年已经开始布局欧洲加拿大的这个购买的买方市场那同时我们也在考虑说其实唯有这个平台我们前期从中国供应链做起主要是我自己的这个背景再加上中国供应链很强大什么都能做但不代表我们不能做全球供应链所以我们在今年也在把美国的品牌入驻到我们平台上或者全球各地的商家再去挑一些品到时候来入驻到平台上
所以我觉得这多方面都在走吧但我觉得还是可能踏踏实实把真正这个事情做好比去可能猜测说后面这个政策怎么发展更重要因为到最后来只要你能够提供非常好的产品和价格和服务肯定还是会有人会想要你这个平台给的这个 service
有些东西在变化有些东西是不变的嘛就坚守住自己不变的东西无论外界的环境怎么变化只要自身有价值那我们可能相对来说是比较有信心去往下去走的是而且我觉得也提供了机会因为它很难所以没什么人敢做没什么人能做得好那其实如果我们能把它做好以后能够有的这个机会更大吧我觉得也是个 silver lining 我们去看它可能比较好的一面包括最近可能有很多 price 也会来关注啊等等等等对
所以我觉得我们也是不断的在这个方向去找可能我们的这个 swissball 在哪里我们的优势到底在哪里那在这个大的政策影响下怎么去攻克可能在我们目前这个规模可以去拓展的这个市场然后再考虑说长期的这样的一个布局
我们回到 VIO 创立的原点你在近期的一次采访中提到创办 VIO 的想法源于你在阿里巴巴和 Multitasking 的经历那段时间你亲眼目睹了企业在海外采购定制产品时面临的种种困难比如说沟通障碍质量不确定以及缺乏透明度等等那你意识到定制制造市场蕴含着巨大的机遇
你便设想利用技术让定制产品采购变得便捷高效且经济实惠这促成了 VIO 的创立在去年的另外一次采访中你还透露阿里巴巴北美的工作经历加上对创业的热情促使你们创立了 VIO 从你的经历还有表述中
不难看出你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创业者这让我想到 YC 创始人 Pogrom 在他那篇著名的文章《如何取得杰出成就》中写到的假设你非常雄心勃勃第一步是决定要从事什么工作你选择的工作需要具备三个特质首先它必须是你天生擅长
其次呢你对此有浓厚的兴趣最后他提供了实现卓越成就的空间那职场如此创业也如此所以呢能否从这三方面请你再具体的展开聊一聊就是为什么创立 Vale 那 Vale 的市场机会有多大对我觉得我可以从比如说阿里的经历讲起当时我是在阿里北美地区做阿里维尔.com 国际站的北美那边 president 的 chief staff 其实就是可能策略运营啊整个的管理都会稍微的有涉猎一些然后我
我觉得给了我一个特别好的一个 bird's eye view 就是看到整个全球共鸣当中的一些问题和痛点和机遇吧那我觉得我当时最大的感受就是哇对于这些美国的商家来说找中国工厂下单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為雖然阿里它有非常多的資源但我覺得歸根結底最大的痛點還是在於美國商家他們去阿里巴巴上面去找工廠定制產品的時候他是沒有辦法真的去實地的感受到說這個質量是怎麼樣工廠到底靠不靠譜
这么多 listing 图片都一样到底有什么区别因为我觉得这个更多不是说平台问题更多就是说你作为一个美国商家要等工厂给你寄一个样品本身就已经很复杂了而且其实后面的找三方质检你的这个整个进出口流程找货袋水都非常深到底谁靠谱不靠谱你语言不通又完全不懂这个行业的情况下很容易被人吭所以呢
就会有很多的商家可能会反映说哎呀找的这个工厂不靠谱最后收到的货不好没有退货服务等等等等但是对于阿里这个平台来说这阿里平台非常大那在这个平台上本身他们想要注重的就是给客户越多的选择越好然后你自己要 figure out 怎么去 navigate 当
当你铺的广的时候你一定没有办法铺的非常的精你没有办法做一个同时 horizontal 又 vertical 的这样的一个服务大理铺的是 horizontal 就是非常非常的广那我们想做的其实是一个更垂直化的就是你找到我们之后你什么都不用想我们帮你把这个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
所以在阿里的时候我觉得比较深刻看到这个问题其次我也发现说其实对于想做 merch 定制产品这样一个行业当中尤其困难因为你自己本身不是做供应链的嘛你假设是个科技公司就是想做那周边产品肯定不会说自己要去 go through the headache 然后去自己 figure out 说整个这个供应链从零到一怎么搞你肯定想用最少的时间去最便宜的做更好的产品这东西就不存在那美国的一些竞标当时我看到有 visa printcustom imprintful 等等这种
有的是 print on demand 有的是这种就是专门做定制的对接一些美国本地的 print shop 的这样的一些平台甚至有些 distributors 等等都是中间商那他们的痛点就是要是他自动化那他的东西就很贵而且他的选择很少那也很正常因为他是在美国本地去印刷但是美国本身不是一个供应链大国所以他其实这些东西光板都是从中国去批量进口的所以
它其实作为这个平台是要有库存的当它一旦有库存这公司又是九几年建立的那它的款式肯定都是从九几年火到现在的一些比较老的款式不太可能很快的去更新迭代那还有就是当你用美国的人工和机器和场地的时候这东西自然就变贵了嘛而且其实说实在人家也不一定特别快毕竟
很多时候五六点下班不像中国这么卷对所以我觉得综合因素考虑我就觉得哇这个东西真的很不好做然后当你想去找这种当地的 decorator 的时候也是同样的问题很慢啊然后信息不透明啊等等选择更少了对
对所以我自己当时其实在阿里的时候看到这些问题但那个时候并没有想到去做围有因为可能那时候还缺乏真正自己的一个实战的经验我只是大概觉得这个东西怎么说呢总觉得这里有一点机会但是我自己很明确的时候当时就是几点吧一个就是我肯定不适合在大场
干活我在阿里的时候可能已经是这个到了顶峰了因为我之前实习在麦肯锡然后我第一份工作毕业是在迪士尼做 corporate strategy 建了 Disney Plus 的金融模型对吧然后后来到阿里巴巴其实每一次都是我自己当时的 dream job 但是我每一次拿到之后我自己都会觉得
哇,这跟我预想的差太多了。但是归根结底,我自己后来回想,就是从高中我就是一个喜欢从零到 e-build things 的这样的一个性格,而且比较喜欢自己能够有掌控,去做自己相信的事情。你在大厂的时候很难有这样的 control,因为公司大的肯定就会有层层级级的这个 political 的东西。那你最后花的时间很多时候就是去面对这些问题,而不是说,就是 I guess political 的问题,而不是说真正解决这个工作上的问题。
对所以我自己当时很明确一点就是要去创业还有第二点就是也非常明确我觉得我不能再在大厂待下去因为我待的越久我越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我觉得可能也是看性格还有自己的工作我选择每一份工作都非常
就是没有任何 work like balance 那种从美肯到迪斯尼到阿里巴巴每一份都是而且每一份都比上一份更加的夸张对所以我自己也不是那种说哎可以在那边浑水摸鱼然后说自己再去 figure out 搞个 side hustle 可能也不太现实所以我当然就觉得可能想了一晚上我觉得必须得自己出来
那我自己出来才有这个空间去 figure out 到底想要什么那这个就是当时我裸辞的一个可能最主要的原因然后裸辞之后呢就开始经历各种各样的自己的一些创业项目从独立咨询啊到做 multi-asset 电商品牌啊我觉得都是让我更深入的了解了就是整个
这个供应链和电商领域当中真的从零到与其他供应链的一些痛点和问题因为我自己去给 Multiplex 去做前期 sourcing 的时候就遇到了相似的这个供应链的问题我得自己去找工厂我得自己去拿样品去验货去找货带等等所以自己慢慢摸索出了这样的一个链路那这个也是当时做 Wale 的最核心的这个 infrastructure 就是我们后来有的工厂资源也好货带的这个渠道等等也好然后才有了我们后来去建品
把整个这个东西变得更加的电子化和自动化对嗯当时没有考虑它的市场规模有多大吗还是说你就只觉得它其实很大但也没有想太多而更多的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
我觉得可能更多的是说想解决这个问题但我自己知道这个问题如果能解决市场一定会很大但是我觉得很多时候创业有两种一种就是说你可能更多的为了创业而要创业我觉得很多比如说 YC founder 可能甚至进 YC 的时候都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 idea 进了这个加速器之后再去 figure out 说什么市场或者怎么样
那还有一类就是你可能自己没有说 intentionally 想去创业但是刚好看到这个机遇把你推到了这个风口浪尖你就做了这件事情我觉得有可能更偏后者因为我当时做咨询的时候就是给很多的公司建金融模型然后这当中很多公司都是一些电商品牌啊电商相关的一些领域吧
然后他们都有找工厂之类的痛点后来我自己做了我的电商品牌之后他们都找我说哎你又会说中文又在阿里巴巴工作过现在又做了自己的电商你一定很懂供应链能不能帮我找一找工厂啊帮我找找货单因为我的很不靠谱啊等等
所以就是在我们唯有没成立公司都没有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有了可能几十个客户然后逐渐的有了我们可能一百多个项目那个时候都还没有一个靠谱的网站所以我觉得可能就是在没有 product 的时候当时已经找到了 product market fit 然后我在想说到底怎么把这个真的 productize 然后把它 scale up 成一个 venture backed business 可能是这样的一个历程
你刚才提到的很多经历我们待会都会展开聊接下来我们先聊一聊这个 VIO 的产品和供应链那打开 VIO 的官网呢可以看到一行大字 Make extraordinary merch at factory prices 以工厂价格制造非凡商品官网下面呢还有很多的客户推荐比如说
估值超过 80 亿美金的全球物流科技平台 Flexport 的 Events Manager 活动经理就评价说很高兴和 Viu 合作这是我们首次合作为冬季会议季制作礼品他们的质量快速的交付速度和卓越的客户服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期待未来能长期合作我知道中国供应链的小单快返还有柔性生产等能力非常强大且成本相对美国市场来说非常低
但你们作为一家初创公司能够将大量的中国工厂能力整合到平台上打通中间的所有履约和支付环节并且让定制实现一站式做到两周完成交付 50 件起订我觉得这还是非常令人惊叹的因为一方面对于客户来说你们不只是提供类似阿里巴巴或者亚马逊这种电商平台你们也需要深度参与到定制的所有环节中以支持客户良好的体验无论是通过 AI 还是人
最重要的是 VU 需要对结果负责如果客户不满意会找 VU 而不是工厂另外一方面对于供应链而言他们的数字化程度相对都比较低生产的产品质量和周期也不尽相同所以你们需要进行深度的供应链管理同时需要不断整合新的供应商进入 VU 平台以交付高质量高效率的解决方案
打造平台是非常不容易的想请你分享一下 VEO 如何同时做到低成本和高效率批量或者说规模化和定制化那如何进行平台化的供应链管理和拓展对 我觉得可能我们分为了三个大的方面吧一个就是前期的工厂的资源的整合还有就是我们本身真的 underground team 就是在国内的团队的这个建设再有就是这些都到位之后把工厂的产品真的实现电子化自动化
那工厂的这个供应链的整合,我觉得是可能一开始最大的挑战,因为其实我自己的背景我也不是说出生于就是供应链的这个种 manufacturing family,就我家人也都不是做工厂的,所以其实去阿里之前对整个供应链工厂是一无所知的,除了在中国长大能跟工厂沟通之外,没有什么别的特别的优势,所以当时真的是花了一年的时间在深圳就是深耕供应链,
然后自己我可能拜访了上百个工厂然后从你说深圳周边的这种大工厂到什么义乌周边的一些你都没听说过的工厂的那种村里面在一周都有就是专门去看说他们这些工厂到底区别在哪然后这个不同的品类到底他们整个这个工艺这个技术怎么去做这个是前期最核心的筛选到靠谱的工厂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找到可以去做小单快返的工厂
这个是最难的因为其实阿里国际站去 alibaba.com 上大部分的工厂可能企业量都是上千货期都会说一个多月很多时候啊那些给就是美国这名牌去做代工的这些工厂都会有这种非常高的企业量和长货期排期的这样的一个要求
所以我们当时最核心的是要找到能够比如说 100 件以下可能平均 50 件的这样起定量的工厂而且它的交付时间去加一个印刷 logo 也好或者整片的这个彩印也好它都能一周左右出货最长不要超过两周这个是当时前期找工厂最最重要的一点
然后我们就发现其实大部分这样的工厂首先都会相对小一些但是呢太小的工厂又有非常非常多的这个质量问题管理问题等等所以我们的 Sweet Spot 就是找到一个可能中小型的工厂但是它的工厂老板比较的 forward thinking 本身对于这个全球化呀数据化呀这个他也比较理解然后呢让他真的 armboard 到我们平台上去提供我们要的东西帮我们一起把他的产品做到电子化这个是最重要的
质量的筛选认证啊这些东西都得要通过了之后其实才能够做到我们平台上因为就像你说的我们其实唯有最后是为客户负责的那我们唯有去最终入选的这个工厂都一定是我们得觉得能信得过并且我们真的自己打样下过单出问题配合非常好的才能够上到最后的产品侧
对所以我觉得前期找到这一批工厂是核心那自己如果没有在真的我当时在深圳待那么久肯定到后面你很难去甄别这些包括如果说没有办法直接跟工厂去谈判可能我们想要的起量和获取也达不到有太多次真正一开始问这个工厂起量都是 500 以上获取都是三周然后探完之后变成 50 件可以两周内一周出货
对所以很多时候一种信息不是透明的说网上有个数据你能爬你就能知道说哪个工厂就能实现你想要的很多时候要自己去真的 like do the hard work 吧你得自己去可能一步一步去了解然后去谈判才能够达到我们最终想要的这样的一个 supply
那第二点就是我说的团队的建设团队建设也依然我觉得跟建设工厂这个不相上下吧这个难度因为我也没有在中国当时开过公司也完全对国内招聘什么这些不同的 app 也一无所知所以从领导一学这些然后包括自己在国内这一年当中我们前十个人就整个团队的招聘都是我自己做的我自己在报纸屏上可能看了上万份简历从我们的产研团队到我们运营团队
的一把手二把手这些前期都是我自己去完成整个招聘的闭环我也没有用猎头然后后来我们到了一定规模之后才招到了就是负责招聘的人士的人然后才来开始协助我分担这方面的一些负担所以我觉得这当中前期就是自己去找到特别靠谱
能够在这个离工厂很近的地方能够去把整个这个 process 首先先把它建立起来并且确保你的这个订单真的进来的时候可以高效的这种方式完成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你的 day-to-day 的 operations 会非常非常多那有这样的一个团队的 infrastructure 还有我们自己的一个 SOP
就是这个 Center Operating Procedure 这个流程也是非常重要的那最后就是这些产品电子化这个前期并不容易因为我们自己刚开始也不知道说这个产品到底需要哪些维度需要哪些数据需要哪些不同的 Design 和 Outline 对吧然后我们自己在不断的尝试当中自己也是搞出了这么一套体系能够非常快速的上新跟工厂要到这些相关的一些报价的数据实现全自动报价包括这个实时的预览效果等等
对所以我觉得这几点当时都有了之后我们才觉得我们可能从这个 infrastructure foundation 层面 ready 了这个可能我们花了快一年的时间去建设
工厂那边他们会有专门的人来负责这些订单的处理和沟通吗还是说你们的同事去负责跟工厂沟通工厂会有但是工厂那边他们一般就是局限于一个下单的维度而不是说这个东西比如说货期真的跟你这个完全的吻合能够确保一点问题不出包括这个三方质检工厂这个肯定不关
就这些其他问题都是我们可能运营团队需要去负责的很多时候不需要我们自己去花时间去做但我们一定是有相应的资源质检的资源或者说我们有系统能够确保这个工厂全部都是 on track 的然后工厂一般给我们的业务员或者说甚至有时候老板自己直接对接就是一开始我们要做这个报价的数据还有就是订单进来就是确保就是每一次我们这个设计没问题他可以去真的去做货等等会有个 double check 的这个过程
但现在已经相对比较自动化就我们来一个订单就会自动生成一个工厂订单工厂这边直接就可以开始安排做货这样刚才我们其实多次提到了 AI 接下来就专门聊聊 AI 随着 AI 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市场的快速发展如今的 AI 已经不仅局限于在某些重复性的工作上替代人工甚至能够通过比如说知识库的搭建和调用工作流的打造
打通和自动化自主的行动和不间断定制化的互动等等能力创造出全新的体验那我看你在我们刚才提到那次采访中透露呢 VIO 提供 AI 驱动平台彻底改变了定制产品采购和全球供应链管理
你们的核心功能呢包括第一精选产品目录从科技产品到完全可定制的商品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和脚机的启定量那第二呢是 AI 的采购 agent 作为智能助手可以指导客户定义产品需求为供应商翻译规格并且提供即时准确的报价无需长时间的打回沟通第三呢是一个设计工具用户友好
用于创建即时的模型和视觉效果简化设计流程第四是项目和订单管理的可视化处理从项目跟踪到订单付款和运输的所有事务在每个阶段提供完全的透明度这和我在你们官网看到的情况相同
当然 AI 的能力远远不仅局限于此我也知道你们还有很多创新的 AI 应用都在开发中能否具体介绍一下就是目前 AI 如何融入 Vail 那未来呢 AI 会应用在哪些方面我讲一下就是我们现在在开发的几个核心的功能预计都是今年内上线
我们现在已经有一个就是 AI 采购的 agent 就是你跟他去聊说我想要订一个帽子他就会 prompt 你说你什么时候需要你数量多少我们帽子一般体量或其实多少然后问说你要什么样的材质就他会问你所有相关我们需要的就是真正去做一个全定制订单的一个信息但这个没有办法完全自动化因为毕竟他是等于说帮你去 summarize 之后提交一个项目提交完这个项目直接进到我们系统里面
然后我们一般人工还得帮他去找这个工厂之类的所以这个其实是我们 AI 的就是第一步先把就是前期循环这块能够通过单元模型把它自动化了然后第二步要做的就是这个所谓的多代理包括我们的这个 merge line generator 就是周边产品生成器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有一个 agent 你 land 到这个 thewell.com 之后你就可以跟这个 agent 去聊任何你想要
你比如说你可以跟他说我有个活动这是我网站我觉得我大概的预计的 budget 人均可能十美金左右你有什么产品给我推荐能不能给我生成一些设计对吧那首先我去抓你网站上的 logo 和你的颜色啊等等 brand guide 这些数据信息然后我们通过这些会生成一些 design 的 element 那它可能是一个跟你比较相关的一个 meme
它也可能是一个 pattern 说可能跟你的这个设计比较符合的这样的一些图片图形等等然后可能是个 illustration 可能是一个画之类的然后这个东西我们直接会把它放到我们现在产品侧已经有上百个就是有 outline 有这个全部定制细节的这些产品我们就可以把它放到上面因为我们知道这些品它一般来说定制区域在哪限制是多少对吧能有什么样的工艺那我们就会
我们把它放到上面之后就已经可以看到这个可能给你推荐的产品它实际用你的品牌成的这个效果那这个就是一个可能语言模型和图片模型的结合在接下来如果说客户觉得好对吧他可以点进去进行一些 edit 技术下单或者他可能跟这个 AI agent 说我不想要你们产品测的产品我有一个全定制的项目那这个就是接我们一开始做的全定制的这个帮你提寻盘的这样的一个 AI agent 当中
那这个是可能客户前端包括他可能后面要去 track 说订单状态怎么样物流信息是什么他就不用自己去平台自己去找他可能问这个 AI 任何问题都会直接调我们数据库里面实时的信息那这当中用的一个很重要的就是 RAG 就是能让他直接通过 RAG 从我们的数据库里面去提取非常准确的这个产品的信息那后面呢就是我们只要有过这些品的相关数据我们就知道起定量价格货迹大概是多少那这个就可以实时把它告诉客户
那客户就会大概在前期去问的时候就已经有一个概念而不是说你得等个 24 小时等一个人回复才知道说这个东西能不能做大概要多少钱因为这些其实只要我们有过相关的数据你十有八九一个工厂能做你就能找到别的工厂也能做一般只要是这种普货就是不是特别需要 FDA approval 的这些产品基本上我们都有资源能做
所以我觉得这个是可能 AI 在客户端能够帮我们去向我们提效的一点就不用等一个客服去回复包括你也不用去找双语的这样的一些人去服务客户那工厂这端呢其实我们现在在做的很多都是比如自动翻译订单进来自动翻译成了中文自动 summarize 成了工厂能够看懂的这样的一个 message 后面我们可能再做一些 voice model 甚至
有时候工厂喜欢发语音,他不一定特别习惯说看文字什么的这种,你直接可以把它转化成一个语音,那本来这个订单是有一个 PDF,但是有的时候这个 PDF 当中,比如说信息特别多,特别杂,工厂容易不理解的话,那你把它直接就转化成了一个 voice message,让工厂能听到,这是做 500 个帽子,重点在哪之类的。
你们现在是完全替代了人工的类似客服或者是这种授权还是说还是会有人去辅助这个 AI 就是 AI 现在占比是多少我觉得这个分就是 Fully Custom 和这个 Catalog 两类 Fully Custom 就是全定制的这种品类然后 Catalog 就是我们现在网站上有一定底子的你自己上传设计就能下单的这样的一些品
那全定制的这种产品现在基本上我们大部分的寻盘都是通过我们 AI agent 进来除非是可能我本来就认识的客户他前期跟我有过沟通这种会走人工因为他可能已经跟我们说完了然后我们直接去帮他做就好了大部分现在客户去提交项目都已经 AI 化了就是他跟这个 AI agent 聊天聊完之后他这个项目就见
但是一般来说我们现在做全定制项目只有这个一开始的这个寻盘的地方可以用 AI 先全自动化因为如果说你想把后面的给报价这些东西都自动化这个需要我们一个比较庞大的数据库那可能我们再收几个半年一年的那
那有这个数据库比较完善了之后这个 AI agent 它就会越来越准确现在我们的数据还是比较少因为现在前期我们这刚上线可能 200 多个品可能我们做到上千个品的时候这个时候 AI agent 可以更快速实时地给客户一些报价相关的信息所以可能 fully custom 就是循环方面将近可能有 80%以上都已经 AI 化那
后面其他链路暂时还没有但是后面现在正在搭建一些跟工厂这相关的一些功能那 catalog 这块呢就是做产品测相关的这种基本上现在也是 80%以上都自动化了不一定是 AI 化就是自动化为什么呢就我们这些品在上面其实它不需要 AI 它只要上传它的设计我们已经用一些比较基础的这些 foundational tag 已经能实现一个自动报价并且能有真实预览的这样的一些效果这些其实都还没有触及到 AI
对所以通过这些 foundational tech 其实它已经 80%都自动化了剩下的 20%可能是比较大的 enterprise client 他可能需要我们去协助他 design 啊等等这样的一些东西那可能我们会给他人工去下单剩下基本上小的客户都是 self-checkout 我们很多客户我们都不认识聊都没聊过甚至 SEO 收到我们直接下单就是几千刀的这种都有因为现在目前做的这个 tech 已经比较丝滑了嘛
就不太需要那么多的反复沟通这个也是我们前期去花这么多时间铺供应链去找这个数据的一个原因就是当你有这个之后你就不需要来回沟通了因为所有客户可能问到问题你已经在这上面都体现了比如说最小的边缘是多小最大不能超过多少厘米你这个已经在这个 editor 上完全可以体现出来了包括定制方式有哪些有什么区别价格受什么影响对吧这个当你都有的时候那就也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来回的沟通
所以你们的转化率应该是很高的因为我刚才考虑到成本就是因为其实 AI 跟很多过去的产品有一个很大区别就是它的每一次 token 都是要有成本的然后包括你们的图片生成对吧就是如果说它的沟通量很大然后转化率
如果没有那么高的话那这块成本是不是要 cover 在整个的成本结构里面对因为我们其实做 B2B 的就整体来说是属于客单价特别高量不一定需要那么多就可能你每个月几十个上百个客户你的 GME 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因为我们客单价可能是在至少三五千美金甚至更高一单
对而且我们基本上客户就是每三到六个月就会又翻单所以这个东西就是有点滚雪球的意思前期可能扣字最难我们后面现在一旦客户起来了长期就是订单量比较高那这种情况下可能我们不会去大力打广告也不会去狂走流量那其实对于我们这种就无效选盘的概率比较低一般来我们网站的就是确实有这个需求的那只要我们能做到价格比较好那整个品控做得更好其实就是跟我们这边下单的转化率确实是比较高的
所以整体来说货和成本到 LTV 这个比例就看还是非常非常好的所以也是其中一个为什么我当时选择做这个行业吧我觉得当时有考虑到大的这个市场但是我也有考虑到就是 microeconomics 上面就是每一个你的 unit economics 是不是很健康因为自己做过电商知道这种要囤货要投广的这样的一个模式和可能我们现在去做 2B 定制一个可能资金链周转更好的这样的一个模式的一个区别
所以当时选择做这个模式也是觉得确实看到了这当中的一些优势吧接下来聊一个我个人其实很感兴趣的话题就是平台在过去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个词总是被提及创业者也趋之若鹜因为平台意味着巨大的想象空间和丰富的商业回报甚至可能成为规则的制定者影响数以亿计人的生活
但近些年创建大的平台的机会几乎已经没有了至少在已经成型的商业格局中更多的机会是在一些垂直的 vertical 的一些领域如果能够占据一定的生态位无论是成为小的平台还是成为非平台的比如说品牌其实都是很好的结果了
但如今随着 AI 技术创新因为科技始终是社会发展最大的驱动力除了能够创造出全新的 AI 原生的价值之外在原有的商业价值链上可能都会叠加一个 layer 那 AI 会嵌入千行百业甚至可能改变原有的流程和规则那这个过程中就蕴含着无限的新机会关于平台这个话题呢我想起来 18 年的时候财经记者小婉对拼多多创始人黄峥的那次采访
有一段对话让我印象深刻财经问孙同宇是阿里巴巴创始人之一他对你最大的帮助是什么那黄峥说一个是价值观他是一个很好的人另外呢他对平台的理解确实不一样中国只有很少的人做过平台这方面是有帮助的比如说他认为平台更应该考虑不同阶段的生态演进而品牌呢更多是单个细分人群标新立异的价值主张因为你既在平台待过也创办过自己的品牌
更为不同行业不同阶段不同商业模式的公司做过财务或者说战略的咨询如今你创办 VIO 想听听你的想法就请你分享一下平台是不同阶段的生态演进目前 VIO 处在哪个阶段接下来会如何演进
对我觉得我很同意这个说法就是我自己在做 Multi-Architect 的时候其实当时纯是一个好爱比 passion project 就是 COVID 期间然后刚好在 source 自己 home office 的东西我说我很喜欢这种又可爱又有用的东西是不是有别人喜欢然后就衍生成了一个品牌从来没想把它做大我觉得就是个小而美的事我觉得 fundamentally 品牌很难做的就是 venture backable
然后能够真的 skill 到一定规模因为它不是一个一比一的你到一定规模之后你说你投多少广告你就真能增长多少的这样的一个办法吧就是你归根结底还是品牌是在卖一个东西然后可能卖给一定人群做一定的产品但你不是说你颠覆性的解决了一个人家没有做到的事情可能你没这个品牌还有别的类似风格的品牌
所以我自己当时为什么后来没有再继续做下去品牌我就觉得我想做一个更大的事情我想要真的解决一个问题那所以才有了后来的 Vale 当时 Vale 想做的品牌就是像当时说的这种就是真的能够把这个整个行业的一个问题去解决去对接这么两群原来本来就是没有办法真的直接对接的人就是可能海外的买家和中国的工厂那当然以后变成全球的工厂等等
把整个这个东西能够做自动化那我觉得我们还是在一个非常初期品牌的这样的一个 face 因为现在可能我们只是说瞄准一个赛道把科技公司做定制产品周边产品这件事情再把它做的完全垂直化全部自动化先从这个开始做起然后我们再不断地去把这个平台扩大我们再给品牌去做我们给网红去做我们给各种各样不同的甚至婚礼定制等等等等不同的 segment 对吧
那刚开始都是周边产品做一些轻定制后面等我们的 AI 越来越成熟数据越来越多我们就可以开始 open up 去做各种各样的全定制甚至可能我们那时候工厂资源更多了那工厂也更加的 onward 之后我们把这些工厂能让他直接跟客户通过这些 AI 工具去进行对接但是有我们平台的保障等等所以我觉得就是这个是我们可能终极的平台化的一个构想就是
你的 Use case 還有你的 Supply demand 這些方面可以去無限的去拓展那可以有更多的人去用這樣的一個解決方案去真的跟工廠甚至可能不一定是工廠就是跟品牌跟各種各樣的商品定制化商品去建立這樣的一個聯繫嗯
那下一个话题我们就聊回到朱莉安你个人的一些经历包括你以往的成长经历开头的时候其实就提到你高中是就读于名校北京四中然后在那个时期你创立了北京高中演讲联盟汇集了北京几十所高中的学生帮助他们通过演讲和沟通打开视野并链接和影响他人那么这个组织还获得了新东方创始人于敏洪本人的支持直到如今依然在蓬勃发展
可以说这段经历真的是非常精彩也很吸引人所以想请你分享一下你在北京四中的经历对你有什么影响以及为什么会创立北京高中演讲联盟对这个感觉现在回想都是 lifetime ago 对但是我自己本身小的时候是在美国出生然后我其实小学啊什么幼儿园都在国际学校
就初中为什么转到四中呢这个也说来很是奇葩我当时可能自己在国际学校待的太入一口水我说哎呀天天考一百分太无聊了然后我就觉得很想接受挑战不知道怎么想的然后刚好当时有一个小学的同学好像去了四中然后我说给我介绍一下你们的主任我去 network 一下然后我自己就不知道怎么搞到的反正好像初一的时候我就联系上了这个主任然后就自己把这个什么入学给 figure out 然后我就跟我爸妈说我说
我决定去四中那个时候我住在朝阳区然后离四中非常的远基本上每天早上挤公交一个多小时吧 15 站以上那时候还没有地铁但不知道当时就觉得特别特别坚定我说我真的就特别想去试一下就是老听说有像这种四中这样的学校非常 intense 然后人都很聪明然后自己就很想知道说怎么回事吧
然后我可能那个时候就是初中的时候从小学就是虽然我在国际学校但是一直对于中国文化呀语言这块就是有很大的热情就是其实初中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在什么报纸上发表一些文章喜欢写散文什么的所以我当时就觉得可能在国际学校的确实就是中文方面的教育还是比较有限吧然后自己也觉得说有这个基础很重要那时候对什么古文还挺感兴趣的
对所以 anyways 当时后来最后转到四中之后就完全傻眼了我就记得我从一个天天考 100 分的人变成了一个差不多要不及格的这样的一个状态吧主要 I mean 确实就是那时候因为四中很多东西在国际学校没学过确实就是有一些知识的盲区因为可能在国际学校更看重的是比如英语的教育啊这些然后可能全方面的这个发展多一些但是数理化就比较弱
然后中文也会比较弱对所以我就觉得我当时进去以后首先是受到了一个非常非常大的挑战这个很好因为我觉得这个就让我变得更加的 humble 然后我自己可能也开始觉得要虚心要真的去学习去看怎么才能够就是赶超可能同龄人但是当时觉得基础落得太远了所以有一段时间可能那个初中的整个这个时光都是比较痛苦
天天都在苦学的这样的一个状态那从另外一个角度上又当时有一个很大的 culture shock 因为其实在国际学校还是一个可能更接近于西方教育的这种就很 open 一个教室可能最多 20 个人然后随时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这样的一个氛围
但是你想四中又尤其是后来我又进了认为实验班什么的这个整个氛围就是一个比较压抑比较竞争力的这样的一个氛围那大家都是天天埋头苦学你很少听到人去特别主动想去分享自己的一些观点然后我当时就觉得为什么大家都不说话呢就是为什么都不爱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呢
就是怎么都是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我当时觉得这个好像很有问题但我那个时候也没有很明确的一些想法说要创业那真正的可能转折点和 trigger point 是我当时有个政治老师朱老师他从可能高一的时候就开始在政治课让大家做课前演讲我不知道为什么当时我就对可能演讲这件事情特别感兴趣然后我每一次演讲就练得特认真反正自己都要说上百遍去讲然后就是对这个东西就很力求完美然后高二的时候有一个机会去哈佛参加一个磨莲的这样的一个活动
然后当时在哈佛魔灵活动有一站是去 Washington DC 在那个林肯纪念堂之前做那个 I have a dreamMartin Luther King 的那个演讲就是在公共场合就是一堆陌生人然后你就开始讲这种我觉得当时那个可能对我的影响特别大然后我当时就觉得演讲这件事情很重要啊为什么在中国教育当中就没有人
好像很在意既没有演讲社也没有演讲联盟但是你有辩论联盟你有什么模拟联合国但是为什么没有演讲呢所以我回到四中当时我就想说我想成立一个演讲社然后一开始建四中演讲社这个本身阻力就挺大的因为你有什么学生会层层集集这个你要去跟他搞 approval 一系列的事情然后后来为什么做到这个整个北京高中的演讲联盟就是觉得那你只许在一个社团还是太小了嘛
你要把它拓展到更大然后这个现在回想起来也挺传奇的就是当时我不知道怎么想的但是好像有一个机会去选导师然后我想了想我说为什么不选校长呢大家好像都喜欢选自己本身已经很熟的老师我说刚好有这个机会我就选校长吧然后反正就是阴差阳错当时四中校长就成了我的导师然后我就去找他然后这个四中校长当时就说我从来没有人选我做导师你想干嘛就是你到底想做什么我说我想做一个演讲社演讲联盟
你有没有什么建议然后当时我记得反正校长给了我很多好的建议并且同时他说于敏洪下周要来我们学校讲话这是他手机号你要是有种你就自己去联系我说好呀然后就不知道我自己给于敏洪发了个短信还是给他打了个电话然后后来我就去新东方找他反正当时我们第一次就是因为本身也是个学生的非议令组织不能算正式融资吧但是我们当时第一笔就是联盟的活动经费就是新东方给的赞助
并且于明红当时还给我拍了一个宣传视频反正就是讲了几句话那个当时也觉得哇这个怎么说呢就是想做事情我当时觉得还是有非常多的人帮忙的然后也给了我很大的一个信心就是觉得当你坚定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管这个事情看起来有多难包括有多大阻碍真的能做起来包括可能一开始在学校找到了一波感兴趣的这个学生然后开始号召起来做了第一场演讲比赛然后后来我去拓其他学校的时候就是找
当时四中的磨联和辩论联盟的这个主席把他们在别的学校的负责人的这个名单拿过来真的当时就是 call call 你想那个时候也没有微信就是还是人人网的时代然后那个时候就是一个一个号码我就打打完之后我就说哎你好
是谁谁谁哪个学校的什么辩论联盟的负责人然后开始跟他介绍我想做演讲联盟你们感不感兴趣一块加入然后当时我就找到了我在人大附的那个时候创始人然后人大附创始人后来是我现在 Vale 就是 GTO 创始人的当时很好的朋友
所以后来威欧的 CTO 上身 Frank 其实在演讲联盟的时候就是我们整个演讲联盟的一个算是 tech support 这个视频制作剪辑人吧对所以也是有一定的这个渊源我觉得这段经历也是为我后来创业还是奠定了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这个基础吧
嗯我感觉你行动力特别强想到一个对有的时候身边的人说过强了就没有办法在我身边放松对永远都会有新的想法想到之后马上就真的是今天就得走完的那种对比较喜欢突发奇想嗯
我们接着你的经历聊啊高中毕业之后呢你去了布朗大学学习商业经济学和社会学并且呢在求学期间创立了 Tinknet 一家帮助 Providence 也就是布朗大学所在城市的低收入单亲妈妈的社会企业你们教会这些母亲们呢编织帽子和围巾并且通过校园销售帮助他们摆脱无家可归的困境
搬入稳定的居所那如今的 Tinkneet 仍由布朗的学生运营继续实现其社会使命凭借这项经历呢你也荣获了麦肯锡女性影响力奖和沃尔玛女性经济机会奖那提到布朗大学呢我想起来多年以前啊我曾经非常有幸和 Figma CEODylan Field 吃过一次午饭
那下午呢还一起去逛了马连道去买茶叶当时呢他创立飞鸽马不久刚从布朗大学休学和女朋友来北京玩我当时印象很深的一点就是他给人一种非常自由的感觉简单纯粹但是聊起一些商业话题的时候呢又非常的有观点
他长着一张娃娃脸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是我觉得他认知却非常老练同时还非常谦逊不知道这种气质是不是受到布朗大学自由之风的影响那次相遇是非常愉快的虽然之后我们再没联系了提到名校我还想起来有一次自己看 131 专访王小川那一期提到清华的时候
王小川有一段表述大概是身边像他一样的清华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常常会觉得没有什么事情是自己搞不定的那种自信勇于挑战难题和追求极致的状态也非常有力量所以关于大学经历也想请你聊一聊在布朗大学最重要的经历和收获是什么为什么会创办公益型的社会企业 Tinkneet
对我觉得就是形容的还是挺准确的虽然这个就怎么说呢有的时候有点 stereotype 但是我确实觉得因为布朗他还是比较自由并且非常的去推崇就是让学生能够去 explore 去做任何的事情而不是说天天就是分数之上所以才给了我很多的空间去探索自己到底对什么东西感兴趣
那我觉得可能对我最大的一个影响大一的时候就是我开始去各种活动就每天我就看着有一个 Brown Morning Mail 他告诉我们说今天都有哪些活动我基本上每隔一天两天都会去一个活动我大一入了十个学生社团然后到了大二的时候其中五个上了 eBoards
所以就是这个社团呢从组织活动到 volunteer 做这种非令组织这种公益事情到可能去做创业相关的一些项目到当时还学表演什么的都有所以就是方方面面可能当时都探索了一圈才最后找到了真的让我自己觉得 compassionate 的东西那当时做 Tinknet 其实我好像每次创业都是说看到了一个机会然后真的想到一个解决方式做不太是为了创业而创业就包括演讲联盟也是
就是看到了一个问题想去解决我可能本身就是一个很想去解决问题的人然后我当时做 Tinknet 主要是大一的时候在一些 homeless shelter 去做志愿然后我就发现这些 shelters 当中首先我自己原来没有去过 shelters 因为在国内就不太有这种事情所以到了那边我又一直对公益这个事情比较感兴趣所以真的去了 shelter 我当然觉得还是挺震惊的就是不是想象中的那样说全都是一些
无物正业的人最后进了 shelter 而有很多的小孩而且有很多单亲妈妈甚至都是有大学学历的单亲妈妈在那那很多时候他们到这个 homeless shelter 也是各种不幸造成的但是很多的根源我当时意识到就是这些单亲妈妈他们无论是怎么样的一个学历如果他没有家人帮助他
那个时候又成为了单亲妈妈她其实就很难去跳脱出这个 vicious cycle 就是她怎么能够不照顾孩子自己去工作去赚钱那她很难去找到一份工作能够赚到足够的钱能让她学富 daycare 等等等等对吧所以其实我当然在想说他们遇到的问题就是没有办法兼顾
工作赚钱和照顾孩子嘛那我在想说那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把这个困境打破能让他一边照顾孩子一边赚钱所以当时就想到了编织帽子和围巾然后有一种东西叫 Luminating 就是它一个圈特别简单就是你都不用学任何人都可以很简单的去织这个织出来效果又很好我在淘宝当时买的一个那个 Lume 然后寄到了美国所以我其实现在回过来看我觉得后来做我也是很 make sense
就是整个对于可能供应链 commerce 这个东西我就一直都很感兴趣所以当时我在想说那我们就教他们 loom knitting 半小时就能织一顶帽子然后当时的基础工资可能在 15 到一小时然后我想说可能平均给他就算是按一小时一个帽子来算我们的成本人工成本就是 15 到一个帽子我的帽子比如说我卖 30 多块钱
我本身的这个毛钱的价格也没多少我们又是学生全都是志愿者不用去赚钱那其实这个就是 50%以上你的收入都已经直接回馈到社会了然后你又有一个比较良性的这个 business model 能运转对所以当时就这么想的然后后来就觉得那咱就做做完之后我就发现这东西还挺可行而且非常多的学生感兴趣
我们从一开始可能有十几个人到后来我们整个志愿者五十多个人然后每一年都会有人去 take on 我自己后来毕业之后到现在就是我现在回到 Brown Bookstore 我还看到就是 Tinktank 的东西还在那卖他们时不时还会做一些 pop up sale 对然后一开始是做帽子围巾织完了之后本来是想说到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去买比如说做个 pop up sale 那这个你当然可以学成去 Mayan Booth 去买但这东西不死心了
你得找一个固定的点去卖那个时候在校园嘛就是电商这个东西那个时候也不是很火也不是很知道该怎么做还是更多以线下销售为主所以我那天好像就是走到 Fayer Street 看到那个 Brown Bookstore 我说要不然在书店让他们帮我卖算了然后我就跑进书店我问他说跟谁谈比较好谁做主直接找了他们 director 跟他 pitch 我的想法
然后当时那个 director 特别支持他说没问题你想在这卖我们就免费帮你去做一分都不收你的钱他说我们 payment processing 都我们来 cover 都行直接给你一个就是 bookstore 最门口的这个 booth 你整个这块想怎么打扮怎么打扮我记得我们当时手工做了好多什么毛线球搞了一堆海报然后就一进 brown bookstore 就看到那个整个 tinkered sand 这个就是我觉得布朗大学好的地方就是当你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感觉就是所有人都会支持你
从书店到可能我这边教授教我怎么去做到可能这些其他非营利组织的一些人告诉我们说怎么去找这些非营利组织机构去合作等等然后也是有很多的学生感兴趣吧后来这个事情就逐渐做起来做大了然后到我大三那一年得了那个麦肯锡女性影响力奖也是我后来为什么近大长几年的一个开端吧对
但我觉得整体来说就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自由度可以探索这当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布老师 open curriculum 就是你可以随便选课你没有必修课就是你可能你到大三你去想说你选哪个专业你都来得及把你的必修课修完因为一共一个专业就是十来堂
而且我觉得因为整体来说对于学术比较水手时代不是特别的严格所以就给了我非常多的时间去创业去搞课业活动我觉得我当时大学期间虽然我不一定是个很好的案例但是我可能 80%的时间都在搞一些有的没的 20%的时间也是归功于四中当时非常强大的应试教育就是觉得学校考试
对对所以呢就可能很少的时间真的是放在学术上但我觉得对于像我后来选择的这个职业道路是 make sense 的就本来我也是想创业的嘛但可能你说要是本身要 perseue 学术相关的呀这种那可能像我这种形式就不太行但我对自己可能高中也比较了解我知道我自己不是一个学术型的人所以我当时选 Brown 我觉得也是觉得跟我自己的 vibe 可能比较相契合对
Payr 是美国市场的广告转化提升和红人带货管理平台以服务众多头部出海消费品牌保存 Shownos 中的二维码或直接添加微信 TJanny Chen 并发送暗号出海相对论就有机会获得 Payr 的 30 天免费试用权益并承诺至少可为您的品牌提升 30%美国驱广告的 ROAS 出海美国的品牌们务必抓紧机会联系名额有限 先到先得
那我们接下来聊聊你的职场经历前面也介绍过你的职场生涯是始于麦肯锡可以说是起点非常高全球顶级的管理咨询公司之一可以说也是在职业生涯的早期阶段就构建出了一套解决问题的框架和能力之后你又加入迪士尼的
企业战略团队为 2019 年推出的订阅视频流媒体服务 Disney Plus 构建了全球的财务模型并直接与业务部门首席财务官和核心战略团队合作为迪士尼高层定制财务预测和战略方案在这之后你又加入了阿里巴巴担任阿里巴巴北美极欧洲总裁的首席幕僚以及全球业务运营主管
期间领导了跨境运营和沟通工作在美国本地团队和中国总部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并深入了解全球供应链的运作方式可以说你的每一段职场经历都堪称顶级可能也拿到了大家所有人心中的 Dream Job 所以很想请你分享一下从校园走到职场是如何一路开挂持续获得你想要的每一份的这个 Dream Job 不管是麦肯锡还是迪士尼还是阿里巴巴对
对我觉得这个一总结听着好像特别的高大上自己真的身处在这个事情当中就觉得我自己其实也不知道我觉得一半壮大运一半就是靠自己的不要脸厚脸皮可能我觉得从第一份工作就是卖梗系开始当时就是大三的时候发现身边所有人都想去做咨询但是那个时候我对咨询一点概念都没有而且一点也不敢
我本来是想说我毕业就创业我对什么大厂啊这些什么光环一点信息都没有但是当时其实通过 Tinknet 得了这个麦肯锡女性影响力奖之后我就跟麦肯锡的一个 mentor 当时 pair 上了然后这个 mentor 其实对我影响特别深远然后他那个时候在跟我讲说咨询的一些可能好处啊包括可能刚毕业去接受这样一个更系统性的一个算是教育也好这个锻炼也好可能对以后长期事业发展的一个好处
那再加上身边真的是所有朋友都想要去做 consulting 我当时也觉得哎很好强嘛想说试试看然后因为又得了这个奖我觉得也有一定的帮助但确实当时我应该是可能还有一个月要面试然后临时抱佛脚开始做 case study 然后
我记得我当时那些其他的准备的同学都已经就是从秋天他们就开始准备了二月份面试我一月份都已经快放春节了还没有准备都不知道 consulting 是个什么东西然后后来发现说不行那既然想做还是把它做好但是那一个月就可能做了上百个 case interview prep 然后把这个整个体系自己搞熟了之后就直接去面我觉得当时那个准备是一方面自己本身就爱说是一方面不然为什么做演讲联盟的可能
就是面试比较擅长再加上又有就是创业的经历就是可能在这么多的竞争当中确实就比较幸运拿到了这个 offer 但我觉得就是回过来说不是一个特别 well planned 的这样的一个 career path 不像我现在可能跟一些高中生聊天发现他们
已经在 plan 以后要去什么麦肯锡实习这个事情,那时候我连麦肯锡大二是什么我都不知道,所以我觉得这个确实也是在整个这个回顾当中,可能也是比较阴差阳错得到的第一份工作机会,但我觉得这个工作机会对我后来的影响特别深远,因为如果没有当年在麦肯锡的工作机会,比如说后面去拿迪士尼和阿里巴巴这些肯定会更难,因为我真的觉得就是大学期间的第一份实习是最最最难,
因为你那时候什么都没有但我的好处可能是因为我一直有创业的项目所以比较能 stand out 但是除此之外你没有任何工作经历所以其实拿到第一份这个入场券之后后面的每一个都会更加容易那为什么当时后来去 Dizney 因为我觉得真的进了麦肯锡之后我当时就有点觉得跟自己的想象落差有点大当然有很高大上的各种瞬间累积积分什么都是白金卡但首先我就对这个东西自己不是很在意
还有就是我觉得最核心的是我一直是想去解决问题从 0 到 1 去 build 一件事情我发现当你是一个外在的咨询的时候你就没有这个成就感你就是进来可能看到一个问题做点 PPT 最多做个 model 然后你可能两三个月你就 roll off 到下一个项目你都不知道这个事情有没有做完我当然就觉得这个真的对我来说就太 forshade 了我没有办法说作为一个局外人我说你这有问题一二三这些问题把它解决吧然后我就
我觉得我肯定自己性格是那种我看到一个问题我得从零到一把它建起来这个东西是我想受的所以我觉得经历完麦克锡传经历我自己很明确的一点就是我一定得从零到一做一个事情我不适合做乙方我得做甲方所以当时我又没有完全 ready 说直接毕业就创业
我本来是有这个打算但是我觉得不能为了创业而创业吧当时也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想法自己确实尤其是经历外卖肯定之后我觉得还是缺一些力量我觉得在大厂历练几年之后再取出来创业可能更好那我当时就看说有什么机会
那时候刚好看到说迪士尼的 corporate strategy 部门在招 in-house 的这个 strategy analyst 然后就发现他这个 role 跟我那时候想的就是完全就是我的 dream job 就首先我自己很喜欢迪士尼其次这是甲方你就是做本身迪士尼内部的这个策略运营你不是说去做一个三方的东西你可能没看到他 launch 你就走了对吧你可以看到东西从零到一做然后又是一个很精英的团队就是我当时觉得能学到很多东西
但是那个时候就是怎么说呢无知者无畏不知道当时的录取率其实我们那年他全国就招了两人然后他基本上只招 Harvard grad 我那时候也不知道然后他基本上好多招的人就是要么父母就是跟迪士尼高管有一定的关系或者跟迪士尼本身有一定关系总之都是父家子弟为主吧
所以当时我就是一无所知我就觉得哎呀这个又是我的 dream job 我就去试一试吧然后我做了几件事情一个就是我发现 Disney 只在 Harvard 做 info session 我当时在 Brown 然后 Brown 离 Harvard 其实坐个火车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然后我不知道我当时怎么打听到的我就发现有一天我朋友告诉我说 Disney 今天在我们学校有个 info session 我哈佛的朋友告诉我
然后我当天就直接奔到哈佛去然后我就跑到那个 info session 作为唯一一个 brown 过来的人我就找到他们那个 director 我就跟他开始毛嘴自歉就开始说自己多么想要这份工作所以就是一个比较后眼皮的一个所谓的体现吧除此之外当时我好像还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我在 linkedin 上把 Jesse 那个
部门就是我想去的那个部门那 analyst 全部 network 了一遍我全加了一遍然后就 message 他们我跟他说啊很想跟你聊一聊所以据他们当时说就是我还没有面试呢就是整个 office 的人都认识我了然后后来我去面试的时候可能表现也不错所以就是多个可能机缘巧合加上自己当时特别的就是看好了我就当时只升了这一份工作我都没有去看任何别的
对
所以我就说这个可能有的时候也是自己走一步算一步然后你可能回头一看觉得哇当时真的是不知道怎么想的但总之反正过来了吧对然后阿里巴巴可能相对来说那个时候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了再加上他们招的这个人选非常 specific 就是北美地区的这个 president 的 cheaper staff 首先他这个 president 是一个不讲中文的一个美国人所以他需要一个完全双语 bilingual bicultural 的人
我觉得这就已经筛掉了大半的人就是太多的 ABC 中文不太行或者说可能过去就是真的留学的人英文不太行然后首先你想要两个语言都完全近乎母语的可能就没几个人了然后再加上他可能看中的比如说这个 Drive 也好他一些相关的这种 consulting skill set 创业相关的 skill set 肯定都有加分吧然后我自己
自己当时面试的时候聊的也特别好所以就是一拍即合那个很快就 LinkedIn 上看到了那个 opening 可能我几周之内就拿到了 offer 对也没有想太多但我觉得多个就是结合下来怎么说呢自己我觉得 ready 是一方面就是
自己本身的可能硬件条件得在呢但是我觉得更多的其实还是就是特别执着然后就是可能有的时候你不能脸皮薄吧就是要给自己争取机会这些东西结合在一起最后就是拿到了这样一个一个就是所谓我自己当时的 dream job 但是
但是拿到之后后来又发现可能有一些东西跟自己想的又不一样又想去追寻下一个目标这样对那我们接下来就刚好聊一聊你的创业经历可以说是在职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之后在 2020 年你依然选择了
自主创业一开始是做独立商业与财务咨询师那么可想而知这种经历应该并不容易但你仍在第一年就服务了超过 100 家公司客户包括沃尔玛 Model Apprentice 等知名公司在这个过程中你又开始了新的创业创业了女性生活方式电商品牌 Multitasking
这个品牌的盈利状况很好至今仍在正常运营那么在这期间呢还被 ForbesCosmopolitanYahooBuzzFeed 等知名媒体报道并与 Urban OutfittersGood Morning AmericaFabbit Fund 等知名领售商达成了合作在此基础上你还创立了几家相关的供应链公司直到 2023 年你创立了 VEO 那么也想请你回顾一下这段经历并分享一下当时的动机为什么会果断离开光鲜的职场自主创业
当时又是如何规划的
我觉得在阿里后面就自己看得很明白就是首先不可能在大厂一直 claim corporate ladder 就是这个我已经非常非常的确定了这是一点那这个其实确定了之后就没有什么好想的那肯定得辞职因为你不辞职就不知道以后要干嘛了怎么能一直在这待下去都知道不想做这个事情了所以我自己可能想明白之后就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把它想通了我第二天就辞职了大家都非常震惊因为那个时候我特别特别拼特别卷然后大家都觉得我是一定不会辞职的要不然为什么会这么卷
但后来我发现可能这个是我自己性格的一部分我本身就是一个很极致的人我不能做事情就是办完拉拉让我偷懒这个滑水我本身就不是这个性格的人我无论是给自己做事还是给大厂做事我都会是这样那自己就更想明白了既然这种性格永远都是一个要卖力的这样的一个命那还不如给自己卖力
对我觉得这个是多方面的一个想法然后还有就是我觉得当时既然已经知道说不想要继续在阿里坐下去那我当时在在那里待的意义也不大就是我需要更多的空间去体验到底有什么在外面吗就是
其实就像你刚刚说的整个这个职业的经历就是一个接一个我从来没歇过然后没歇过也就代表我也没看过这个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就我只看过咨询我只看过这些光鲜亮丽的这些坐在高楼大厦里的这样的一些工作是怎么样我都没有接触过那些 solo entrepreneur 到底他们创业是怎么艰辛他们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对吧
那个时候你真让我出来直接创业我估计也不知道能做什么我自己也对于整个这个东西的盲区太大了所以我觉得这几点考虑之后我就很明确我当时辞职的时候我就说我估计可能会做一段时间独立咨询因为我想通过咨询一能够认识更多的创始人然后你就会有足够的 flexibility 你不会被一件事情 tie down 你可以同时做非常多的事情先了解这个市场是怎么样的需求是怎么样的我到底喜欢什么就跟大一的时候去
报名参加十个授权各种活动都去一下一个心态嘛先去试一下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还有就是那你通过咨询如果做得好可能也会有比较不错的收入对所以当时就因为这样的一个想法就决定离职离职之后这个时间也是卡的特别巧我应该是 20 年 1 月离职然后可能那个时候疫情就已经开始爆发了但是三月份美国这边才真的开始 shut down 所以我中间就刚刚
好有那么一个月的时间我当时在纽约就是疯狂 network 我记得我一个月喝了 100 杯咖啡然后我就开始见各种各样的人聊我说我想做的事情我问他们做的事情什么东西好什么东西有问题然后我才决定开始做独立咨询所以 3 月份 lockdown 的时候我已经有了我的第一波客户可能有那么前两三个吧然后我自己当时在整个 lockdown 的疫情期间做了自己的网站然后几个人品牌开始做各种 webinar 然后
把自己的客户的这个 client base 真的去扩张起来然后第一年做了可能上百个金融模型对然后我当时赛道也是切的比较的精准吧因为当时我觉得我自己没有什么真正的 hard skill 其他都是 soft skill 其实很难去 sell 的而且竞争很激烈
但是建金融模型这个是因为在迪士尼的时候真的建了这个 Disney Plus 的这个金融模型从零到一嘛从一开始 Disney 有这个想法做到后来 Disney Plus launch 整个那个 global financial model 当时我作为主要的这个 well I guess 唯一的这个 analyst 把这个东西建出来了所以当时其实自己本身金融模型这个能力还是比较过硬比较有信心的
所以我说那我就切准这个我就专门给公司做金融模型然后这样的话我觉得好处也是我的 scope 很 limited 我就是做完一个模型我就可以 move on 到下一个 project 这样我可以有机会去认识更多的这个 founders 去接触更多的行业对所以这些都想清楚了之后开始真的去等于说自立门户开始从 0 到 1 去做这个事情反正还是比自己想象的要难我记得反正当时疫情刚开始那时候我还没什么客户的第一
第一个月的时候还是非常非常焦虑的因为当时在想说完了不会是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吧本来有着非常好的工作和前景最后都不想要非得自己搞万一搞不起来怎么办万一没人想雇我怎么办当时有很多很多的这个顾虑但是很快我觉得可能第三个月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有同时可能十几个客户了到了第四五六个月的时候基本上就已经是客户多的这个寻盘我已经接不过来了然后那个时候我每个月的收入已经超过原来在阿里的收入了
就是我当时就觉得这事情也挺有意思但是后来就很快失去了这个兴趣因为又觉得变得很简单所以我可能这个事情做习惯了变得顺手了我反而就觉得没意思了我又想去做新的事情然后刚好那个时候疫情期间我给自己的那个 home office 会去 source 一些这种可爱又有用的实用的评价的这些小玩意儿然后我当时就觉得电商那段时间 20 年很火
然后自己学了一下什么投广啊建独立站啊我自己坐着玩一玩然后那个时候也没有库存我说就做 draw shipping 试一试算了结果哇那个 20 年的我记得我是 Q4 就是 Black Friday Cyber Monday 的时候我 launch 了我第一个广告 campaign 我当时可能蹭了 20 年最后一波这个 D2C 广告的红利吧就是不知道为什么一打广告就火了然后我当时第二天都震惊了我说什么情况卖这么多我说我连货都没有怎么
然后我当然赶紧说把这个货把它空运到美国然后我自己再发结果那段时间我刚好是个 nomad 就是因为疫情期间在纽约觉得太压抑了然后我就把我的房子变成了给 Airbnb 租出去然后我就每个月换不同的 cabin 在各种地方流浪就是那时可能我正好流浪到了 Massachusetts 一个不知名的一个山里
然后我又想去做 e-commerce 这个事情我就没有想到哇 USBS 居然送到我们这个村里面也需要这么长时间结果我记得是圣诞前的那一周好不容易到了这一大堆的包裹然后一大堆的产品我一点经验都没有
我包装都不够然后我就开始临时到各种地方去搜刮这个能够邮寄的袋子但是正好那个 q 4 整个供应链有点瘫痪然后就找不到包装啊等等总之就是一个非常疯狂的状态我就记得整个那个 cabin 全是粉色的包裹然后到最后我打包到怀疑人生我可能一天要打几百个包裹我说这辈子再也不可能打包裹了所以经历那个之后我就自己建了一个仓库然后把仓库搬到了 fresno 搞了一个团队然后整个把这个仓库建起来到后来就是整个这个东西开始逐渐的自动化比如现在蒙特达西
照样销量是保持可能原来的这个状态但是我基本上一周可能花不超过两个小时去管理然后我就两个员工帮我管已经非常 optimized 到了现在一个比较 passive 的这样的一个状态
用后视镜去看过去的选择和经历似乎总是顺理成章的但只有真正经历的人才知道创业总是崎岖坎坷的我相信你也经历过很多挑战其实从你刚才的表述中我觉得听众可能就感觉看了一个爽文
但其实我觉得只是你选择性的把你给别人能量的那一部分传达了出来我相信你也经历过一些挑战因为每一个人他都是有多面性的每个人不可能一辈子一帆风顺所有事情都是顺利的当然时至今日你依然在路上未来也有可能会面临很多挑战但是有时候回顾本身也能让人成长甚至能帮助解决问题就像乔布斯说的 connect the dots 你回头看的时候才能把它们连成线并直到当下做出最好的决策
其实我们的听众中也不乏各行各业的创业者虽然更多的人并没有走上这条路但我相信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开创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我一直觉得在顺境中的坚持不叫坚持在逆境中的选择才有更深远的影响所以想请你回顾一下真正创业之后感受是怎么样的遇到过哪些重大的挑战都是怎么解决的
对我觉得可能每段经历都有不同的挑战比如说高中的时候更多的是我首先什么都不懂而且你是在跟国内的这个教育机构去做一些颠覆这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然后到大学可能就是真的就是什么资源都没有从无到有去把整个这个体系搭建起来包括你要找免费劳动力给你干活呀
这个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然后后来其实做独立咨询那个是第一次真的是从一到一就一个人就是你什么都得自己去负责包括法务财务一系列的事情对吧然后自己要去给自己做这个 personal branding 推广等等你又得做 sales 又得实际做这个 model 等等然后真的做电商品牌就 bootstrap 一个品牌这个带来的一些可能经济上的一些压力吧就没有想到说你要投入多少你才能够真的把一个品牌做起来
所以我觉得我自己可能从一个从来没有想过说钱这个事情有多重要因为可能一直都是还比较优越比较幸运就是有家庭这个 support 到我自己真的去做 multi-tasking 这个是我的一个最大的转折点我觉得就是我第一次体会到哇这个赚钱这件事情有多难然后我就开始意识到说所有身边的这些身外之物是有多不重要我就记得我当时可能就创业最难的一段时间就那时候 multi-tasking 还没起来还在烧钱
然后我自己可能赚的每一分钱我都投到里面而且还不够那个时候我后来太难的时候我都把可能家里反正所有这些东西我都卖了然后所有这些不需要的东西全部身外之物我都觉得说都不需要我当时就是觉得一定要把这个品牌做起来一定要把这个事情做起来
到后来就是到 Vale 其实融资招团队对吧包括是作为一个 non-technical founder 去做一个 AI 的平台等等就是当中可能挑战数不胜数吧但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一个心态很重要就可能我自己本身的性格也好还有就是这个心态也好都是比较的能够迎难而上我觉得这个也是思中当时带给我最大的一个收获吧就是真的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会想到放弃就总会想到说
怎么去解决然后包括可能一直坚定一个目标你看准了这个目标你就不会说看到一些困难就想放弃你可能看到一个困难就会想说那我们去空刻它去把这个带到可能更大的高度就永远都没有放弃这个念头我觉得这个很重要那这是第一点那我觉得第二点就是可能
这当中有非常多的 support 就是我的家人也好然后包括我老公也好我身边的朋友也好就是都非常非常的支持我就在我最需要的时候总是会能够给我我要的这个力量吧然后就是一段不断地走下去对但我觉得更重要的还是就是可能当中你最看重
对我来说我可能本身就很享受 building 这个过程而不是说这个所谓的结果非得怎么样包括我每一次创业其实也是看到了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当我的 focus 放在怎么把这事情做得更好的时候可能有时候遇到一些小挫折我就不会想到说放弃就因为我总是看着说我到底想做的这件事是什么那这些关税也好了这些其他的这些事情只要它发生我都觉得总会过去的你总有办法能够去解决它
对所以我觉得这个心态可能最重要但你要说所有这些事情当中最大的一个挑战的话很难去界定但我觉得威尔的挑战应该是全所未有的因为其他的都是一些小规模的尝试可能多多少少会 stressful 会怎么样但是威尔是一个
从未有过的一个压力就是你有投资人你有员工现在我们有将近 30 个员工大家每一个人的 likeable 都指望着你能够作为这个 founder 把这事情做成包括现在这个规模越大你肯定压力也会越大那我觉得可能其实我们当中一个最大的挑战就是把一个本身非常
不自动化的一件事情对吧一个很传统的行业去用新的技术去颠覆它这个本质就很难然后这当中的每一个挑战你说从我们一开始搞定要中国供应链到这个员工招聘我觉得这是前期最难的一点包括融资啊这个资源的整合然后现在我们今年 launch 之后最大的挑战就是 Potter Market Fit 去找到我们的这个用户去真的把这个产品辉广起来
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在很稳定的走但是每一次走的这个过程当中其实肯定都是心里会有含糊会觉得说那这个事情到底做的对不对呢也没有人能告诉我我只能是凭着自己的直觉去往前不断的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一直走下去这样
从你过去的经历看其实或大或小你已经取得了非常多的成就有一种观点是人生需要不断的尝试才能找到自己一生值得和热爱的视野还有一种观点是你需要把眼前的事情做好要坚持下去才能看见曙光不要轻易的更换方向这两种观点在特定的背景下都是成立的比如说我知道国内有些创业者他们可能在学生时代就做了一家具备可持续可规模潜力的这样的公司之后就选择一直做这件事情
有的呢做起来了有的归于平庸不温不火甚至更多呢都销声匿迹了而在你的经历中呢你做的每件事其实都具备可规模可持续的潜力事实也证明是如此的但你好像一直都没有停下来甚至是不断地打破自己开始新的尝试我想这也是你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就能够做出这么多成就的原因不只是时间管理大师哈
背后应该有一个不变的驱动力或者说不断生长逐渐清晰的愿景所以想请你分享一下就是为什么能不断的 move on 你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
对其实我刚从阿里辞职之后我就做了一个 TEDx 的 talk 然后我当时那个 talk 的主题就是 figuring out after I thought I had it figured out 就是在我已经认为我已经找到人生方向之后还不断地去追寻就是自己到底要做什么那我觉得我前期在就是可能毕业之前就是不断地就是创业去 move on 到新的东西首先这个确实创业不是真的创业更多的是可能学生时代的一个
当时特定环境下做了一些这种创新的事情所以毕业之后很自然的那就 move on 了然后这个本身也不是一个特别 scalableprofitablebusiness 两个都是属于你说从演讲联盟到 Tinkern 也好都是这种非盈利的这个性质的组织嘛所以其实本身它就是更加的适合 student right
那后来其实真正实际创业就是 Multitask 到 Vale 那我觉得 Multitask 我本身做它的这个初衷就不是说想把它做成一个多大的事更多的是一个自己的 passion project 的延伸嘛那我觉得是刚好做了 Multitask 最后让我看到了做 Vale 的机会那在我现在找到了自己的方向的时候你是自己会知道的就是我在做 Vale 之前我从来没有过一次我说我创业我就觉得我就能做这个东西一直一条路做下去然后就能看到我自己好像
到老了还在做这个事情一直做我从来没有这种感觉但是我真的在开始做威尔之后我就感觉自己找到了这个方向我觉得这个是几方面一个就是 founder market fit 然后还有就是你的这个 unfair advantage 就是你作为创始人你在这当中有多少
不公平的这样的一个优势那我觉得为什么我后来做 Vale 的时候我就觉得让我自己找到了这一点因为我觉得就是整个你去做全球供应链最核心的首先你要对两个文化特别了解对吧两个语言各方面市场特别了解那我觉得这个是我有的还有大部分 Founder 不具备的
那你能够同时跟中国工厂这边完全没有任何隔阂的去跟他沟通谈判你又能跟美国弊端的企业这块去让他不觉得你是个中国公司让他很相信你这个本身我觉得对于这个 Founder 的要求就是你首先两边的文化都得特别吃得开
还有就是他需要这个 founder 的技能可能是非常偏重运营非常懂得就是弊端的销售且就是可能技术方面 AI 方面这些东西知道怎么去做一个真的适合这个用户的产品那我觉得这几点都是本身我自己可能比较感兴趣的还有就是我们想去做自动化整个供应链数据化很重要那我自己有这个金融模型的背景和这个思维的方式对于我其实做这个事情也会比较容易等等对那这些可能是我觉得一开始让我去选择
这个赛道的一个最核心的原因还有就是可能自己本身对这个东西就很感兴趣就包括回顾大学的时候那个时候其实我就是在给 Brown 做 merch 就是单亲妈妈支出来的帽子围巾我们就拿到了 Brown 的那个 license 就直接到当地找了一个刺绣厂去放 Brown 的 logo 在这些帽子和围巾上卖这个其实就是个 merch 对我觉得自己可能对 commerce 包括电商购物买东西这些东西一直都还蛮感兴趣的
然后我对生产这个事情也很感兴趣就是从零到一做出一个东西我记得我小的时候的这个爱好就是喜欢自己缝一些什么毛绒玩具什么的
然后现在我们一大品类就是能够给客户做忙的玩具对所以我觉得这个兴趣也是有技术背景也有对吧那其实到最后也是一个时间问题真的是找到自己擅长和自己感兴趣的这样一个方向当然可能后面很多东西会变但我觉得最核心的就是可能真的做这个事情之后感觉哎你就是这个合适的人而不是说哎还有别的东西可能我其实更感兴趣我只是为了做而做而已这样的一个心态对
那我们接下来聊一聊融资和过间个人影响力去年底在 inst 上的公开披露信息唯有是从 Neo 和 Corear Ventures 等投资者那里筹集了一共 300 万美元
Core Yard Ventures 也在他们的博客 Why We Invest in VEO 我们为何投资 VEO 中写到像 Rebecca Zomeno 这样在 TikTok 上拥有 1800 万粉丝同时也是 VEO 投资者的网红可以利用 VEO 来推出自己的产品线那么其实你们的投资者比如 Neo 在美国是非常顶级的他们近几年的投资案例包括 Pika,Cursor,Speak 等
相信熟悉 AI 的听友们肯定都对这些公司不陌生你上次也讲到获得他们投资背后的趋势待会儿也可以一起分享那么另外一块我们感兴趣的话题就是构建个人影响力就像前面提到的你创立的 Multitasking 很快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品牌被 Forbes BuzzFeed 等知名媒体报道
另外你个人也创建了自己的个人博客进行 Ted Talk 参加英文的博客以及接受媒体采访到最终成为 Forbes 30 under 30 你始终在向世界输出自己的观点也因此逐渐被更多的人看到所以我们想请你分享一下如何可以获得美国顶尖投资者和媒体的认可以及如何更好的构建个人影响力
这个其实说实在的自己也没有特别明确的规划我们当时融资的时候真的是什么都不懂就是怎么说呢我当时只知道自己想融资然后我就找了一个 list 我说都有哪些种子轮的风头我就一个一个 code outreach 了然后我记得当时 Neo 的 founderAli Partovi 的回复就是我们有这么多的 mutual connection 在 LinkedIn 上你为什么不要一个 warm intro 他说我从来都不会回 code outreach 我的人但是好吧我跟你聊一下
然后我对这个当时印象很深刻但是那个时候实在是太惨了什么都不知道所以当时就是感觉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吧然后有一点像是原来可能高中创业的那个感觉一样的就是反正无知不舍无畏然后啥都试一下结果这几次都比较幸运 Nio 当时真的很幸运可能我们前几个 outreach 的风头结果前十个聊的饭然后直接给了 turn sheet 我当时自己都震惊了从来没有冗过字也不知道硅谷怎么运
对风投一无所知但既然给了我 term sheet 然后后来对比了一下觉得哇 term 就很好然后当时就拿了这个 investment 对然后到后面其实就是领头进来了其他的一些投资人这种 follow on 的小放家之类的就比较好谈了嘛然后我们
我们融资比较顺利可能当时一个多月就结束了然后到后面你说这个 press 其实说实在现在也都真的没做什么就是可能前期还是专注于真的是把这个产品做好吧就目前看到的所有 press 更多的是一些 organic 的可能别人听说做什么事情认识这些人包括像你们可能也是听一些其他朋友介绍的然后比较 organic connect 上就聊一聊还没有特别的去真的去打造个人品牌真的是可能
后面如果公司做起来了后面也稳定了可能我会下更多的功夫去做那你说早期 Tag Talk 也好包括这些报道也好我觉得更多是有时候可能包括这个 Force 301 30 就是看到一个机会我会逼自己去做吧比如说看到有个 Tag Talk 机会我会去报名我会好好去准备然后看到 Force 301 30 我觉得既然自己 Qualify 就去试一试把这个 Application 填了然后有一些人去 Nominate 最后很幸运拿到当然自己其实申请过程当中很多时候
也是完全不知道这个结果是怎么样但是我觉得更多的是自己得坚定吧然后就不能怀疑自己不能想说哎呀那万一拿不到怎么办我自己从来不会这么想我说拿不到就算了就无所谓反正我只找试过嘛就每一个有机会就去试我觉得这个心态就会让自己也不会那么累然后就有了一些意外的收获但是我觉得当然路还很长其实我的创业的这个篇章才刚刚开始我也有还非常早期我们
今年才刚刚上线那我觉得后面肯定有的这个要去写的这个历史会更多那可能再过几年再回头看那个时候这个方面可以给大家分享更多自己的心得目前还是比较的有限对但我觉得可能这个大体的宗旨就是你就坚持做自己的事情然后你不要去怀疑自己不要去想别人怎么想可能就是不断的去做自己相信的事情并且告诉全世界你相信的事情这个总会有一些好的结果吧对
而且如果你申请失败了也没有人知道所以也不对呀我就是这么想的哈哈哈哈对呀他差不多比如说没选上你没讲也不会有人知道对不对对所以一般就是看到什么演讲比赛机会我就去试一试然后
就锻炼自己然后就跟我记得我当时刚进大一的时候那个时候我还不敢举手发言呢现在想起来觉得很匪夷所思我这么异的一个人怎么会不敢发言可能那时候刚到美国也是虽然自己英文一直很好但还是有一点 culture shock 然后我就记得我大一的时候就会逼自己
你甭管说什么说的愚蠢也好你就得说你就得逼自己去说然后看到演讲的机会看到什么中国学生什么春晚唱歌反正总之就是这种机会都去报名然后都让自己上反正你不管别人怎么想到最后这个经验和这个可能心理素质都是练出来的吧
对然后你的承受力就会越来越大以后就可能我觉得现在对比我几年前就会更加的要处事不经一些然后你可能自己就逐渐地给自己在一个比较早的这样的一个阶段和年轻的时候来更多地给一些自己这样的一个阅历吧对
下一个话题我们回到 VIO 回到具体的经营上来你的背景是商科和社会学之后的经历确实没有直接参与到技术研发相关的工作而 VIO 是一个 AI 驱动的定制的电商平台你们正通过 AI 等技术搭建一个一体化
的平台来简化海外定制产品的采购流程让它更透明高效当然我相信你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大且 AI 本身呢就是一个新事对所有人来说都一样更适合这种雄心勃勃的年轻人吧咱们前面也聊过 Vale 对于 AI 的不管是目前的应用还是未来的规划但有的时候呢创始人就决定了一家公司的方向和基因比如是技术导向还是产品导向还是商业化导向
当然真实的商业远比这复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这就涉及到另一个话题就是节奏那理想汽车的创始人理想之前有一个分享他说要想提高创业成功率创始人对创业节奏的把控非常重要这个节奏是指不同阶段的规律我们可以大致把创业分成三个大的阶段从 0 到 1 的验证期从 1 到 10 的成长期和从 10 到 100 的成熟期
这三个阶段对于能力和资源的要求都是完全不同的能力资源与阶段错配往往是企业失败的根源节奏把控好是对于创业者和一号位最核心的能力要求我直接引用他的结论就是说从零到一这个阶段企业的特长是最重要的
或者说管理者的专业特长是最重要的这个特长可能容易被原有的领先者忽视但对于用户或者说客户来说是有价值的而从一到十的成长期企业最重要的是坚持和放大你从零到一的特长并且补上竞争和快速增长会出现的致命
那回到我们的问题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呢资源总是有限的需要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重要的事情上而 VIO 呢是一个 AI 驱动的平台就像我前面说的打造平台呢是非常不容易的想请你分享的是非技术出身如何打造一家 AI 驱动的科技公司如何把握产品工程和运营的节奏嗯
对,这个其实是可能我做 VAO 这件事情当中最困难的一件事情就是当你自己不是个 technical background 的人要去做一个 AI tech 相关的这样的一个 product 我觉得我自己当中也是走了不少弯路到后来真的就是找到这样的一个非常靠谱的产业团队然后有一个这样的发版的这个节奏我觉得 0 到 1 一开始最重要的先是你要找到这个市场的痛点问题
这个是我前期可能花了最多时间做的一件事情从到底客户要什么对吧就是做唯有之前我就已经在做所谓的市场调研了那时候就已经有一些客户进来了我就通过咨询都已经了解他们的问题在哪了我自己做的电商品牌就是最好的一个市场调研我自己看到了说我要是客户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对吧到后面真的开始建这个供应链的时候就是可能是我作为 founder 的我的一个所谓的特长就是怎么去把供应链运营这个事真的做好
怎么把这个东西对接到这边的客户的需求然后就是找到 co founder 去把这个东西产品化然后做一个技术平台因为那个时候我已经对整个痛点和这个流程这个产品要长成什么样我的脑子已经非常清楚了所以那个时候我去找到志同道合的懂技术的人去帮我去实现就已经容易很多那比如说当时的合伙人 Frank 他就是 AI tech 出身然后
他对于这个技术就很了解包括后来我们真正就是进来带队的这个就是从字节挖了一个技术大佬我们都叫他大佬就是他可能有 15 年以上的这样的一个工作经验创业经验到大厂经验都有他就是整个对于这个技术架构等等都非常的了解
那后来又自己到时候可能就是专门做招聘招了我们最强的前端啊后端啊设计啊产品啊这些人都到位之后我就开始有一个团队就是我相信的团队他们我知道他们专业能力很强并且很多的这些想法都跟我非常的这种道合去告诉我这个东西该怎么去落地那我更多的呢其实就是需要去把握
我们在这个商业的方面想要实现的目标是哪些那些产品是哪些然后到底作为开发他们这边就是比较 realistic 现实的这个可能他的这个周期是多少然后需要做到什么程度然后去想办法把这个东西 bridge 起来就是怎么能够既满足就是开发这边可能他需要的时间要求能满足业务的要求
对但是自己其实刚开始做的时候因为什么都不懂所以我觉得一开始花了很多的时间去做可能现在看起来就是特别没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说一开始我们可能有了一个外包公司然后那个时候我们对于产品这个东西到底该多快也不了解然后就被坑了然后花了很多时间可能做出来的东西也不行后来还是得我自己回深圳从领导一直以去招聘几个技术骨干我可能就是
真的是刷了上万份简历关键是开发的简历我也看不懂然后我当时就是凭一个感觉和直觉我后来发现我可能看简历的直觉特别准就虽然我看不懂他写的东西是什么但我通过他这个 vibe 我就能看出来说这个人是不是我们想要找的人然后我再让我们的负责技术的人去考验他们的代码能力但是这么筛下来发现还是非常精准的我们前期几个技术一号我也都是这么找进来
就是我先要看他们的这个想法和他整个的这个人的状态是不是跟我们是合拍的因为大厂太多背景优秀但实际上没有什么创业精神的人那你肯定早期 0 到 1 他们是做不来的那我觉得核心是找到聪明又真的是有这股干劲的人然后当然这种人一般其实技术能力也不会差嘛对所以我觉得这个是最核心的然后就是真的是看说那这个产品和开发这边对接的这个最好的这个流程是什么
对吧模板是什么包括我们怎么去 track 各种各样的 projects 这个我们也是花了非常多的时间去不断的去提效因为一开始真的是什么都没有我们那时候连 PRD 都没有就 PRD 就是那个产品的这个文档那时候我都不知道是什么到后面自己去学说这个东西该怎么去做怎么去更优的去跟大家进行沟通
对吧然后更高效的去做到一开始我自己做到后面我找到靠谱的人来替我去做这个事情这样我可以更多的 focus 在可能更 high level 的一些东西上不用这么的去 micro manage 自己一步一步的我觉得花了也有一年的时间可能真的是把这个整个技术开发的这个链路弄起来团队建起来到现在它是一个比较良性自己可以运营我不用太去操心的这样的一个状态
对那我们刚才既然已经聊到了团队和管理我们继续就深入聊一聊这个话题相信听友们已经对你的背景和经历都相对了解了我们先看一下威友核心团队里的其他人根据公开资料威友的 CEOMandy Cho 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温德商学院承认 Airwallex 空中云会企业发展副总裁
领导投资团队并在高盛开始他的职业生涯专注于资本交易和并购而威友的 AI 科学家 Frank 本科则是在芝加哥大学取得计算机和统计学的双学位博士毕业于 Berkeley 的计算机系后在 Meta 的 AI Research 工作过也是 Anthropic 的研究科学家和技术五官
从背影上看可以说唯有有着一个非常强大的核心团队虽然说商业的最大驱动率是科技但是科技的背后驱动率始终缺失人而且越往后组织能力是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像你们这样在创业初期就已经在中美两地布局相信之后还会更加国际化那么上次我们沟通的时候你也有讲在
人的问题上唯有踩过一些坑能否请你展开聊一聊在搭建团队的过程中有哪些经验教训以及全球化团队如何布局和更好的管理对像我两位创始人其实都是通过一些朋友也好之前学校也好就已经认识我跟 Mandy 认识是我当时在迪士尼的一个同事跟 Mandy 是大学同学他们都是在 Penn 后来介绍我们认识之后我们俩性格是完全完全相反的那种就是我是一个比较外向可能
比较爱说的人然后他就是一个比较内敛安静一些但是非常非常靠谱细致的人所以我们俩刚开始的合作其实是在我做咨询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他刚好也是从 Airwallex 离职他想自己创业那段时间他当时也是想说看有什么样的机会我说我这边客户多的根本就忙不过来你要是刚好有金融背景要不然你来建 model 我把客户拉进来后来发现我们俩配合集体的默契就是他建金融模型做这个东西比我做的好
但是呢我就特别擅长跟客户那边去说然后把这个客户弄进来然后让客户觉得我们很靠谱然后这个我很擅长所以我们俩当时就开始配合已经做了一些项目然后逐渐的后来有了 Wale 的这个想法那个同时呢我当时也是跟 Frank catch up 然后 Frank 我从高中就认识了刚刚讲到就演讲联盟就已经有一定的合作然后就知道他技术能力很强所以当时其实我跟 Frank 讲了我们现在的一些在做的事情和遇到一些痛点之后
那时候差 GPT 又刚好出来所以我们当然就想到说那可以现在利用已有的 AI LLM 包括后面的一些图片模型完全可以把我们现在遇到的一些痛点去把它真的自动化对所以我觉得刚好我是两边都是聊着然后两边刚好同一个时间感兴趣
刚好又赶上就是 AI 出来这个节点然后我们就可能刚好就是在 AI 这个 wave 当中成了这个当时的风潮吧然后融了一笔钱这样进来对然后我说这个踩到的坑呢其实我觉得更多的是在供应链这块就是运营这块因为早期 VIO 那个时候还没有融 VC 的钱而且还没有往科技公司发展之前其实更多的像是一个 sourcing agency 吧因为本身也是个 side project 就是我顺带地帮客户找找工厂
然后在国内也有一个团队当时会帮我去找找工厂啊做一些就是传统贸易这样的一些工作那也很自然的你那个时候既然没有资源那可能吸引过来的人不一定是以后能陪你一直到最后的人那我觉得这个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创业在不同的阶段它也是需要不同的人的那很多时候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陪你走到最后我觉得这个是我自己
学到的一个比较大的教训就是一开始创业合伙的人我都觉得哇那一定以后都能一直走下去后来发现随着公司的发展有的时候你就会 grow out of people 你知道吗就是他们本身可能某一些方面的技能很强但是在你后面公司的这个阶段他就不一定能够顶得上了比如说最最最开始就还没 0-1 呢甚至 0-0.5 阶段
能够陪着我在没有任何资源的情况下把这个事情能够做下去的人他不一定具备这个能够零到一一到一百把这个公司管理好或者说真的做到下一个 skill 的这样的一个能力那那个时候其实就会是一个比较痛苦的一个选择因为你自己就会知道说那怎么办你要么就是说你继续合作下去但你永远知道这个就是你的短板了你就没有办法去可能让这个人去管理你想要这个 role 去管理的东西
你还是要放弃可能一个比较大的一个 equity 就是可能跟他的这个投入产出比不太 make sense 投资人也不一定会满意对吧或者你就得要狠下心来就是想清楚非常干脆的去做真的对公司好的事情这个有的时候不一定跟你自己内心想做的是同样的事情但是你没有办法因为你创业的时候就已经不是一个能够夹杂私人感情的事情了
你就是要做能够为公司发展最好的这样的一些选择那很多时候都是跟你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是相悖的所以我们前期的团队其实可能前十个人都是特别好的人但是可能随着公司的发展我就会觉得说那没有办法实现我们下一个目标那没有办法我们就得去想办法去找到更合适的人那这就涉及到要谈话了要最后离职了要再去招聘了这个都是一个非常怎么说呢费心
很费力不是很舒适的一件事情但是不得不做的事情那我觉得我们经历了第一批这个整个团队的重组到我每个员工都是很高标准严要求的就是根据我们当时公司发展的情况这么去招进来这些人之后当然你招进来还是会有不对的人比如说后来发现虽然我们面试很严格然后大家 resume 都很强
但是有的人 ego 大呀接受不了负面的 feedback 呀那不行那我们一个小团队不可以有不接受 feedback 的人对吧你不可以有想要去搞官僚主义的人不可以有说把自己的面子放在公司正确之上的人那你这个就都是要去经历并且都是要去自己作为 founder 看清楚你想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文化
你想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团队然后你就得非常的 ruthless 的去按照自己的这个标准去执行那无论是怎么样你都得可能去淘汰你认为不正确的人不断地去找你认为更好的人这样子对所以我觉得到现在 Vale 今年二五年已经是也有可能两年左右就是搭建团队的这个周期了真的是到了一个我觉得就是每一个我们团队的人都是让我觉得无可替代并且在自己的方面特别好而且大家的三观都很正然后整
这样的一个状态那我们现在是 30 人我觉得随着公司的发展这个挑战会越来越大因为你 30 个人你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大家心得很齐早期都非常不容易那 100 个人 200 个人 300 个人到后面几千个人是越来越难的所以这个肯定是个不断的要去作为创始人要去想的事情那我自己可能对这方面比较看重所以就是在公司发展当中我自己本身在招聘上会花很多的精力然后也是确保这个团队 culture 是一个很正面的这个对我来说很重要
那可能不同的 founder 不同的一个他自己的风格和模式对但是我觉得整体来说呢就是能够真的去找到对的团队然后这些人都到位了那再去你说把这个事情要去做好再把流程建好这个都是顺理成章并且非常自然就会水到渠成的一个事情对
你们目前产研团队是全部在国内吗对大部分都在国内就是除了可能 AI 相关的我们像比如说 Frank 在美国啊然后有一些其他就是 AI 相关的这种 engineer 会在美国之外的话都基本上在深圳这块然后我们深圳办公室主要就是运营和产研两个大的板块对嗯
所以美国办公室这边主要是我们美国这边主要还是什么因为其实美国全都是铺市场就是大家到处跑我可能每周都在出差就不同的地方不同的 conference 对吧然后或者说后面要跑欧洲市场所以我和 Mandy 就是跑市场啊这些比较多跟客户这边的沟通然后美国这边还有一些就是营销啊还有就 marketing 相关的这些人对
但我觉得随着我们后面的增长这个美国团队也会不断地拓张吧然后甚至可能不一定是美国团队就是世界各地的团队可能都需要 localize team 对但我觉得走一步算一步因为我们现在刚是 0 到 10 到 1 最重要的是我们的 supply 要够稳嘛本身的基建要够好这个都在中国
就是工厂资源也好你建的这个技术平台它得符合运营他们的需求这就为什么我们当时选择在国内招技术团队一个是当然你在美国建技术团队非常的贵还有就是你要去做一个系统真的能够让全球供应链这个事情做得特别的丝滑和简单你得特别了解说运营这边真的跟工厂这边的沟通这个产品到底长什么样子就这些都得要做到完全符合才行
那其实就需要研发团队跟运营团队有一个非常密切的一个交流那就知道说这边可能跟工厂沟通出什么问题得建一个什么样的功能能解决这些问题或者说这个刺绣效果在一个布面上和一个不同的这个材质上面它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不同的区别你实际看到这个产品研发团队才能够把这个真实预览效果做出来做得特别逼真像你现在到我们网站上随便选一个品
它的這個什麼燙金效果啊這些都做的特別的真實就是因為它有實際的這個真的跟運營和工廠這邊的一個對接的這樣的一個關聯那包括我們很多時候技術的主管他都會去拜訪工廠去了解說哎這個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供應鏈的鏈路然後我們想說怎麼把它更好產品化這樣
接着人的话题我们回到你个人身上就有一个古老的哲学说法 Life is a journey 生命是一场旅程在这段旅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人和事有些是可以影响终身的其实你刚才也说了就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一直走下去
你在我们开头提到那次采访中谈到人生格言你说只说你能做到的事但要说到做到这句话一直是你的指导原则是你的母亲灌输给你的她总是强调正直和信守承诺的重要性而这一教会一直伴随着你度过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在一段英雄之旅中主人公总会遇到一个类似 mentor 导师的角色比如说星球大战中的犹大大师奇异博士中的古一尊者
X 战旅中的 X 教授等等在你如此丰富的职业和创意生涯中呢是否还有这样的人或者事帮助你去完成所谓的觉醒也想请你分享一下在成长的旅程中遇到过哪些重要的人和事给了你什么帮助和启示
对我觉得不同的人生阶段都会有不同的这样的一个角色可能在指引着我比如说我觉得贯穿我整个人生当中最重要的导师就是我妈妈那我觉得她最重要的教给我的一个就是你刚刚说的这个就是她经常跟我讲就是你要说到做到嘛举个例子就是可能我小的时候我说啊我今天要跑步然后我妈就会觉得那我不管你今天几点回到家你是晚上十点回到家还是凌晨回到家
反正家里有个跑步机你今天就得跑步因为你说了这句话你就得做到要不然就别说这句话然后我就觉得这个对我的影响很深刻就是他可能会对于这些可能 values 还有这种很 fundamental 的这种东西他特别在意但他反而对我学习什么他不管他觉得你随便我也不懂你什么 SAT 是什么
我也不懂你这个考试是个什么意思中考试才也不理解所以你这个成绩这些东西他从来不管但是呢就是本质的这个东西很重要就是一个是我自己如果说软弱了不坚强他会觉得啊这个是特别不行比如你摔倒了小孩哭他会觉得这个绝对不行
自己平地摔的你就不能哭然后或者说有什么外公外婆不够尊重了这些他就很在意这些东西吧但是其他的方面都给我非常多的自由让我去 explore 我觉得这个是给我可能一直树立了一个比较好的这样的一个三观的一个基础然后还有就是你说这个比较坚韧不放弃的这个精神跟这种教育有关系一直就是给我灌输的就是你不可能说半途而废永远都是要一直走下去我觉得这个是很重要的一点
然后还有就是可能在不同的这个创业阶段其实都会有不同的导师比如说高中的时候搞演讲联盟当时我的政治老师朱老师是可能最大的一个恩父恩妻因为他在政治课的时候刚开始让我们去做各种各样的这种课前演讲然后我去通过这个课前演讲才逐渐的就是对演讲更感兴趣那包括后来也是跟着他一起做磨练啊到美国那边去参加演讲之后才有的演讲联盟他后来也是我们演讲联盟的导师
大学的时候我有一个就是 entrepreneurship professor 专门是讲创业的就是让我在可能很年轻还没有真的步入真实社会的时候就了解到哇有这么多不同的一些创业的方式 business model 也认识了很多的校友那他现在也是我们的天使投资人对所以就一路一直有给我们很多的这样的一些指引然后尤其是对我个人我觉得当时我要去咨询的时候他就跟我说哇你可以去体验一下但是你一定不会长期想在咨询做下去的
我当时觉得这个说的很准确果然没有撑多少年就出来还是要自己出来创业了对然后到后来就是现在做起来我也有就是 Neo 的几个 partner 都是我很重要的 mentor 我们当时主要负责我们的这个 partner 叫 Suzanne 然后她本身自己是一个连续创业者她原来的公司也卖给什么股
反正他自己就是 founder journey 全部都经历过所以他总能在我们可能迷惑的时候呀或者说就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走的时候给我一些特别中肯的建议就至今都是这样所以我也是非常感谢对我觉得就是自己一直在这个人生当中会在不同的阶段可能遇到一些这样的贵人给我一些这个指点明镜给我一些方向然后让我逐渐的去找到自己可能后面这个事情到底该怎么去走对
最后一个话题我们聊一聊女性创业者在我所接触的创业者中女性的比例也是越来越高也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商业领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无论是作为创始人还是企业一号位或是高管我相信很多人的脑子也可能都已经出现一长串的名字了
那么女性创业者相对来说也更擅长建立团队的凝聚力维护客户关系以及更高效的沟通但另一方面从统计数据上讲女性创业者在整个创业者中的大样本依然是少数但是很重要的存在传统的风险投资领域却是存在性别偏见毕竟数据显示全球只有 2%的 VC 资金是流向女性创始的团队这也是客观存在的现象
当然女性创业者之间的差异大于性别差异劣势也是相对的包括外部知识系统的建立也能让女性突破生理上的一些局限那么最后也想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分享一下怎么看待女性创业者这个话题以及你自身的感受是如何
对我觉得肯定是不容易的确实会你说生理上也好各方面会有更大的一些挑战但是我觉得还是事在人为就是我自己可能没有特别明显的感觉到因为我是女性所以我创业会遇到壁垒倒没有但是我觉得为什么说现在就是做 venture back 的 business 女性比较少呢我觉得几个方面一个就是整个大环境社会给大家的这个 gender roles 有的时候还是比较根深蒂固尤其是可能有的文化
比别的文化更加的严重比如说觉得本身女性就应该早点结婚生娃然后事业就不重要我觉得这个确实在有一些 culture 当中它比较的顽固那可能就已经影响了 50%以上的人他的职业的选择这是一方面还有就是确实可能性别和性格会有一定的关联比如说可能女性感性的 affirm 会更多一些其实你作为感性你是很难做 CEO 的包括我自己可能在做 CEO 之前自己创业之前可能都是更感性的
在自己真的步入职场后来创业之后都变得更加的理性了现在可能就是理性 80%以上但是原来我可能是主要是一个感性的人就是你自己会发现有的东西尤其是做 CEO 你要去做这个决策的人你就是不能够把自己的这个感性的东西放在对公司的长久发展之上的那这个确实有的人性格他没有办法去逆转过来那他可能很自然而然的确实也不适合去做主要创始人的这样的决策这个也有一定的影响我觉得
还有就是你说生理上这个 time clock 就是你说女性到了一定年龄你要么决定你要生完你要建立家庭要么你就选择奔赴事业你就不要孩子但是你说你想两个都兼顾那肯定是要更难的嘛因为毕竟你如果说作为女性创业者要去选择
要孩子或者说建立家庭你的付出从各方面都会要肯定比一个男性创业者要更多一些那我觉得现在有很多的这样的一些科技和医疗手段来给女性创业者更多的选择你比如说你可以选择动乱对吧你有各种各样的一些技术手段你可以去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去 figure out 然后再去做一个可能更重大的决定所以我觉得也不是说不能做但是你肯定会要经历一些更多的一些抉择
不是那么的容易但说实在有什么事情容易呢所以我觉得还是不能说完全就说作为女性创业者这个事情就更难我觉得更多的是那还是看你自己的赛道和你做的这个事情对吧和你是不是适合做这个事情对所以我觉得甭管客观的因素是怎么样那还是看个人真的在这个事情当中你的这个执着的程度那也有大把成功的女性的创业者
在那所以我觉得还是给自己一些比较积极的这样的一个不是更多的去拿这个作为一个借口你说假设融资失败了我说一定是因为我是女的所以人家不投我我觉得就不能这么想你得觉得永远就是你自己做你自己你去做你最好的自己那最后这个结果都是必然如果得不到就不是你的如果得到那就是你本身就应得的我觉得这样的一个心态不断往前走那我觉得一定会有一个比较好的一个结果
OK 啊我们也聊到了大概尾声看看 Julia 还有没有什么想要补充的或者说你刚才聊的过程中有什么想法但是忘记表达出来的我觉得基本上很多都聊到了可能如果让我说一点就是
创业这个事情总是看起来很光鲜亮丽但是我相信跟每一位创始人聊大家都会有自己的跌宕起伏心路历程它不是一件那么简单的事情如果有一个 take away 就是它永远都比你想象的要更难我自己虽然从很小就开始对这方面感兴趣我觉得真的自己做了一个公司之后你能感受到这个压力是就是你无法想象的就是它会从本质上把你这个人改变你的整个价值观体系
你的甚至交友的这个你有的时间等等全都会改变但是怎么说就是你一定会有一定的牺牲但就要看你对这个事情有多执着了我觉得还有一点就是大家没有提到大家都在讲说创业怎么这么好大家都要去创业但是有的时候我就会觉得当你本身的性格不适合做创业我觉得最
最不好的一点就是大家为了创业而创业但其实你归根结底去看自己的就是性格也好或者你的 drive 也好其实不一定非得要去创业才能实现自己个人的价值所以我觉得真的不是说创业是每一个人都要去做的事情我觉得他被过大的去 glorify 了大家不去讲说他背后的艰辛和其他的 99%失败人的例子对吧所以我觉得这个也是一开始对自己一个很清晰的认知比如说我觉得我自己的性格
就注定是走这条路没办法他坚信我也得跪着也得走下去对吧那我就认了这就是我自己的命运那可能其他人在自己尝试之后觉得我其实好像不创业我在公司比较稳定的工作我有一个就是比较稳定的家庭这个对我更重要那也没有什么的我觉得每个人他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不同而不是说只有你创业才能实现价值
还有就是我觉得一开始选择赛道很重要讲到说是不是要一直坚持做一个事情我觉得坚持做一件事情是好的但是一定不能不接受现实不接受 feedback 就是当你看到这个东西已经可能没有一个前景的时候它可能没有一个非常大的市场的时候我觉得作为创始人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及时刹车去认清现实这个东西到底能不能做大像我当时做 Motorhouse 我很快就觉得
这东西做不大但没关系我能把它做到小而美的生意赚钱就够了我觉得他的定位就是如此而对威欧可能我的这个愿景会更大一些因为确实我觉得这是更大的事那我觉得这个也很重要如果我当时就想做某台下系我非得把它做成一个 venture back business 我想可能到现在他不见得还在了可能都会我不自己烧钱烧死了对吧
然后包括我如果说当时非常执念我非得把 Tinknet 做成一个 scalable business 那它这个 business model 就不是一个 scalable business 可能到时候结果也不一定会很好所以我觉得自己觉得能够及时刹车认清现实并且承认自己的短板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比如说我作为一个 non-technical founder 我就知道我的短板就是技术方面我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很好的 coder 或者 product person
那我不需要成为最好的每一方面的人我需要成为最好的能够资源整合的那个人就够了我要去找到我觉得志同道合相信我并且我相信的这个人并且我觉得他能力比我更强在这种地方我去借鉴他们的这样的一些想法和经验或者我把他们真的就是招聘过来让他们来帮我去完成我完成不了的事情我觉得这个可能比自己什么方方面面都做到完美更重要因为没有完美的人
总会有自己做不好的地方所以我觉得这个也是就是自己的一个比较 humble 能够接受 feedback 去不断地去找人去帮你实现这个目标这样的一个 cycle 吧对听你的分享其实我很大的一个感受是就像你说很多看起来光鲜亮丽的背后或者说有些人会把一些结果去简单的标签化归咎于比如说好的背景比如说
女强人或者是一个很厉害的人但是实际上你在做这些事的过程中其实都是以你的甚至可能是一己之力一个强大的信念突破种种的困难然后不断地就像你说不要脸也好然后这个厚着脸皮然后去做然后强大的执行力其实很多关键的转折点都是从这些过程中去获得的并不是那些外在的一些标签并不是那些看起来很 fancy 的东西对吧
也不是大家简单归因的那个标签化的所谓自己所没有的东西然后就成为很多人的一个借口吧我觉得是尤其是真的到美国以后其实一点资源都没有嘛虽然我当时小时候在美国生活但一个星期也没有最后也是自己在这边打听出来尤其美国职场但是我父母一点都不知道就是真的得自己一步一步去摸索出来但是我觉得就像你说的真的当你有一个信念你去不断地为他努力的时候
这个世界在某一些方面它不公平但某一些方面它就是很公平的当你能够付出别人付出不了的这样的一个坚定包括不断地去投入去往这个方向靠近那一定多多少少会有一定的这样的一些结果和回报对嗯好啊
今天也聊的差不多如果大家觉得我们这期的内容有价值或者对你有帮助欢迎分享给你的一到两位朋友也欢迎大家在苹果 podcastSpotify 小宇宙喜马拉雅这些平台订阅和收听出来相对论那今天也非常感谢 Julia 然后包括徐婷今天大家一起来聊这么一个有意思的话题相信大家会各自有各自的收获那我们今天要不就聊到这边感谢大家的收听 OK 大家拜拜拜拜
like a small boat on the ocean sending big waves into motionlike how a single one can make a heart openI might only have one but I can make an explosionall those things I didn't say are holes inside my brainI will scream them tonighthear my voice this time this bites of my life my power's stronger
like a smile on the ocean
sending big waves into motionlike how a single word can make a heart openI might only have one bag make it expl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