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这是五月飞行,我是维 C,欢迎你的收听今天是我们的防古季,今天防古季会有一点不一样我们没有去到非常遥远的地方去防古,而是就在北京因为最近北京新开了一座博物馆,或者说重开了一座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呢就是在原来的大宝台西汉目遗址的基础之上进行了一个重新的整修之后开放的现在它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那其实在此之前呢我对这个地方并不是很熟悉我只知道在房山县的这个地铁路线上面有一站叫大宝台
但是具体到这个大宝台有什么东西之类的我之前确实了解的非常少知道这是一个西汉墓的遗址然后出土过一个非常厉害的墓葬就是皇常提凑之前我也只是听说过但是没有亲眼见到过所以当这个博物馆公布说 5 月 20 号这天会正式的对外开放之后呢我也是很激动的
在这天早上一大早五点多钟我就已经起床了因为从我住的东边到丰台那个地方的大宝台去要转两趟地铁线然后大概需要将近两个小时吧所以我大概六点多钟不到七点就出门了这样才能够刚好赶上他开门之后的第一波因为我猜想可能首开日应该还蛮多人的所以早一点去
没想到我大概八点多一点的时候来到这个大宝台的时候呢已经有一些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在这里开始排队了就是大家的这个热情真的是太高涨了
現在是北京時間 5 月 20 號早上的 8 點 52 然後我現在已經在大寶台一支博物館門口派對了大家好熱情現在就是不能說人生人海但還排了蠻多人的我其實 8 點半就來了那個時候已經有大概十幾個人在排隊了然後正是 9 點開始
可以进去参观我们就期待一下吧那在等待它开门的这段时间呢我们不妨先做一个简单的时间的梳理就是关于大宝台西汉墓这个地方它是什么时候被发现的之后又经历了什么
那最早大宝台西汉墓遗址这个地方被发现的是在上世纪的 70 年代也就是在 1974 年的时候当时的这个东方红石油化工总厂呢他们在备战勘探的时候无意间就在丰台的这个地方发现了西汉墓的遗址
同年的 8 月 15 号的时候大宝台的西汉墓遗址的一号墓就开始了正式的发掘那在同年 10 月份的时候大宝台西汉墓遗址的一号墓就完成了它的发掘过程之后的第二年 1975 年的 3 月 15 号大宝台西汉墓遗址的二号墓开始进行了发掘那到了 1979 年也就是四年之后的 11 月份大宝台西汉墓遗址就开始筹建博物馆了
到了 1983 年 12 月份的时候呢大宝台西汉墓遗址就在一号墓的这个基础之上建成了当时叫大宝台西汉墓博物馆的这么一个场馆并且当时就对外开放了因为 1983 年这个时间距离我们现在实在是有一点太遥远了甚至我身边的朋友可能大家都还没有出生所以那个时候博物馆开放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啊
我并没有收集到一些一手的资料只能看到一些零星的图片了那后来呢这个博物馆在 2021 年的时候这个时间就距离我们非常近了在 2021 年 6 月的时候呢当时的大宝台西汉墓博物馆就开始进行了一次整合就把它组建成了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
那两年之后在 2023 年的时候大阪台西汉目移植呢又再次进行了一次这个保护和博物馆的改建工程直到 2025 年的 5 月 20 号这个博物馆又重新做好了准备再次对外开放了那现在时间来到了 8 点 50 分然后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往里面走了
现在呢这个博物馆呢是不需要再进行什么线上预约之类的你只需要拿着身份证件到这直接刷身份证就可以进修那
那刚才其实我们已经提到了在 1974 年的时候这个一号墓就已经被大家发现了那我们现在能够查到的一些比较官方的文字资料呢其实最早的一篇就是在 1977 年的时候当时的第六期文物杂志上面就发表了《大宝台西汉墓果墓发掘解报》这么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当中首次面向世界公布了大宝台西汉墓的一些发掘的情况
在这里呢我们简单的去梳理了一下这篇文章当中对大宝台西汉墓发掘情况的一个公开的信息在这里也跟大家做一个分享在我们正式开始进馆区参观之前大家也可以先有一个了解就是最早这个地方此刻我们站立的这个地方它在最早发掘的时候都发掘出来了一些什么样的东西
当时文章当中提到说大宝台两座西汉墓早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其中二号墓又焚与火所以当时大量的随葬物品都被盗走了唯一我们现在能够发现的有纪年的遗物是在一号墓里面有一个真刻的
残七气底在上面刻了什么字呢刻的是念四年五月秉辰成这件遗物呢其实在一会儿的展厅里面大家是可以看到的但是呢因为这个物品本身它的
体积和面积就比较的小再加上在展厅的布展的过程当中其实并没有对这一件藏品进行一个特别的强调或者说特别的去提到说这件物品为什么非常非常的重要所以很多人在这就是一走一过大家就忽略掉了但是一会进去之后大家是可以重点去找一找它其实就在展厅的第二个部分的
第一个展区当然跟那些比较大型的像陶罐相比起来一个小小的漆漆的底部上面刻着非常不清楚的这个字迹确实大家很容易忽略但它很重要就是念四年五月秉承成这个纪年的这个遗物其实是
推断整个这个木造年代以及考证他的木主人的一个非常主要的依据了第二个呢就是在这两座木也就是一号木和二号木里面呢发现的都是大型的这个木果木其中呢一号木采用的是五官二果这样的一个制度按照天子官国七重来说
当时人们就推断说这个墓主人至少是一个诸侯王往上的这么一个身份了第三个就是这两座墓呢都有很高大的封土当时人们看到的残存的封土就高达 9 到 10 米左右
而原来的风土肯定是比这个要更加高的所以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按照汉律就可以把它判定是它肯定是一个诸侯王级别的墓了第四点呢就是人们在这个一号墓关里面发现了有御医片就是传说当中的金吕御医
而且这些御医片它的脚上是有穿孔的这证明说死者在死的时候应该是身过御医的而这个御医也是汉代皇帝和诸侯王这个级别所特有的一个藏符的这个制式吧
那第五点呢就是在一号墓里面随葬有很多不同种的动物比如说他们发现了有天鹅红燕豹子牛马羊猫以及珍古鱼等 20 多种的生情鸟兽还有就是猪轮鼓车三辆以及马匹有 11 匹那这个部分一会我们进入到展厅当中也是能够看到的
第六点呢就是他们还发现了一些五珠钱这些五珠钱呢都是五朝五珠钱第七点就是二号墓当中的一些情况了他们在二号墓当中发现了非常漂亮的玉溪还有镂空的玉佩玉武人以及铜握虎等这样的一些非常精美的陪葬品那这个发现呢跟之前在江苏徐州小龟山西汉崖洞墓当中发现的一些器型是非常类似的
因此当时人们就推断说这个墓它的上限应该不早于五帝元首五年下限不晚于宣帝帝杰元年以上七点就是 1977 年第六期文物杂志当中发表的大宝台汉墓发掘简报当中提到的一些核心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其实也直接奠定了今天我们在大宝台汉墓当中能够看到的大部分的内容其实都涵盖在这份简报当中了
那当时呢这个简报当中的结论部分就根据以上的一些信息进行了非常详尽的推测特别是我们提到的那个有纪年的那个遗物对他进行了一个推测当时人们推测说这个墓主人可能是燕王流旦而另外一个二号墓呢就是他的
夫人华融夫人的礼幕这是在最早的时候人们的一个推测但是随着之后研究工作的不断的深入就开始有人提出一些不同的观点比如说有一派观点就认为她不是燕王刘旦的墓而是她的儿子广阳王刘健和他的王后的墓
那今天我们来到大宝台博物馆的时候你就直接能够看到他们已经在很多地方都直接使用了广阳王刘健的名字放在这里了而且这个博物馆目前核心的一个长射展的名字就叫做
西汉广阳国历史文化展因此今天我们来到大宝台看到的所有的展示或者说很多的故事的讲述都已经基于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大家已经基本认定说这个一号墓的墓主人他就是广阳王刘健了所有的探讨都是基于这个共识的前提来进行的现在已经进来了然后正好还其实提前三分钟然后大家可以进来了
它应该现在是有基本城市和马王堆两个展马王堆展的是要另外 38 元买一张票进去参观的我们现在先进去看一下基本城市刚才我们说这个博物馆它的这个有一个核心的长社展就是我们进入博物馆之后右手边的这个通道就直接通向这个长社展了你
你直接进来之后看到的一个小的展厅有一个门的这个小的展厅是它的一个特展厅现在在展出的是这个马王堆的生活艺术特展你需要花 38 块钱买票进去我个人呢是觉得如果你没有去过湖南省博也没有看到过一些关于马王堆的这个线下的展览的话你可以去看一看啊
因为这个展览呢它其实是从财富饮食服饰和典籍四个角度区选择了一些马王堆当中的出土的文物来展示当时西汉贵族的这种非常精致的生活其中饮食和器具是占了这个展览的大头的其他部分比如说像财富啊服饰啊包括马王堆出土文物当中最出名的那一件就是新追墓里面的梯形博物
在这里是没有实物展示的它只有一个这个电子动画的形式来跟大家做了一些展示所以如果你从未看到过马王堆相关的展览的话你是可以看一看的如果你曾经已经看过大量的关于马王堆的展览的话呢那我会觉得你可以不看就是你看了之后可能会觉得比较大失所望吧 OK 这个是特展的部分那我们从旁边右手边的这个通道往下走
就会进入到整个大宝台汉墓的一个主展区了它也将直接通往一号墓的那个遗址那现在这个地方有一个长设展的名字叫做伯杰都会幽烟华彰
这个名字读起来可能就有一点拗口或者说是因为这段历史可能在我们日常被提及的并不是非常的多所以我们对它的了解相对来说也并不是非常的丰富那在这里我们稍微做一些解释比如说伯节都会当中的伯节是什么意思伯呢是这个伯伯生机的伯
《杰》呢是东陵杰时以观沧海的杰那《博杰》在古代文献当中它其实就是对博海和杰石山的一个合称它主要就是用来描述燕国也就是今天京津冀以及辽东一带的一个地理方位那《幽燕华章》呢其实也是指我们现在所身处的这个位置那之所以叫《幽燕》一个是因为这里是战国时期属于燕国
那唐代之前呢又属于幽州所以把它并称为幽燕之地那这个地方其实泛指的是整个的河北的北部以及北京天津还有辽宁以及朝鲜的大同江以北的部分地区被称为幽燕这就是它起名为伯杰都会幽燕华彰的一个渊源吧
那我们来说说这个长舍展,它的这个展程的情况,整个这个展览呢分为了三个部分,把这次展览当中呈现的大概 200 余件文物按照北土汉邦,常乐卫央以及提凑礼藏这三个部分进行了展示。那首先就是这个北土汉邦,北土汉邦呢主要是在这个通道的这个部分来进行展示的。
它的核心的其实就是从地理位置和历史上给我们重新的去梳理和呈现了一下西汉时期以及这个西汉之前在更长久的历史当中燕国所在的这个区域和它的发展状况同时我觉得这个部分最有趣或者说嗯
能够让我们看到一些不一样东西的就是它作为一个坐落在北京的博物馆它其实也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大家更多的去了解了一些北京这座城市它更早期的一些历史发展的脉络而不只是局限在我们现在可能更多一提到北京就是明清时期的北京它更多的是带我们看到了西汉以及西汉之前北京这座城市它的这个历史渊源是什么样的我觉得这个部分对我来说是
比较有意思的那第二个部分呢是常乐卫央他就是集中的展示了大宝台汉墓的一号墓和二号墓出土的一些比较重要的文物并且通过这些出土的文物来展示当时这个西汉时期非常丰富的贵族的日常生活
文化信仰包括甚至比较出乎我意料的是有一些对外交流的部分这个部分也很漂亮因为这个部分主要是通过墓葬当中发现的一些马脑来展示的这个马脑确实非常的漂亮尤其是在灯光的这个映照之下那个马脑真的是晶莹剔透闪闪发光
那最后一个部分就是提凑礼藏这个也是整个博物馆最核心最核心的部分了也是我想所有人来到这个地方最主要想要看到的内容就是大宝台汉墓的本墓也就是它的一号墓的遗址这也是我国最早被发掘出的皇厂提凑
那关于这个部分呢我们会在一会儿更详细的去聊到那之所以说大宝他们为什么他的黄长提凑更加引人关注呢我觉得有一点就是黄长提凑这种藏制它以前只是出现在
古籍的记载当中一直呢在长久的历史里面我们在考古发掘中没有发现它直到大宝台汉墓的出现所以大宝台汉墓其实是首次发现了这种藏制的实物那当然在大宝台汉墓被发掘出来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面我们全国各地陆续都发现了跟它类似的这个皇常提凑的这种藏制
OK 那这是展览的这个大致的一个结构的部分那关于展品的部分呢我们今天在节目里面不会一一的去聊每一件展品首先这 200 多件展品我们没有办法做到一一的去讲解那如果挑重点呢传统上可能大家会想要去了解一些镇管之宝之类的
那首先我个人是并不喜欢用什么镇管质保这种说法来对一个展览当中的展品进行一个所谓三六九等的划分因为我觉得不同类型的展品如果我们从不同层面上或者说不同的角度去切入你会发现每一个都有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那如果你确实对镇管之宝非常感兴趣的话小红书上的每一篇笔记都会告诉你有什么所以在这里我们就不会再去聊这些部分了但是今天节目里面我们会重点聊到两件展品
因为我觉得这两件展品非常的有趣而且它可以串联起来一些非常不一样的内容那因为我们今天来到大宝台汉目所有人都非常想要了解的是《黄肠提凑木》所以我们就先植入主题来说说《黄肠提凑木》
刚才我们其实已经提到了大宝台汉墓的皇常提凑是在我国的这个考古发掘历程当中最早发现的实物那其实在大宝台汉墓之后呢我国的这个考古工作者后来又在西汉早期的这个石家庄赵王的张尔墓还有长沙贤家胡的三座无姓长沙王及王后墓还有西汉中期的定县的八角狼中山王刘修的墓
以及同样在北京在另外一个地方石井山那个附近发现的西汉中晚期的北京石井山的老山汉墓还有西汉晚期的在高游发现的神居山广陵王刘须夫父墓在这些墓葬当中又陆陆续续都发现了黄长提凑那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大宝台汉墓当中这个一号墓里面的黄长提凑是什么样的呢我们现在就直奔主题的先去看看它
因为我们现在参观的时候只能站在高处向下去其实我们对于整个这个墓的高度是没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的但是当你看到一些相关的数据的时候我们可以大致的去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真人站在这个墓当中其实整个墓的这个高度和它的规模是非常宏大的
首先这个一号墓的平面我们一进来就能够看到它是一个凸字形的坐北朝南它的南北长有 26.8 米东西宽有 21.1 米然后整个墓葬呢我们现在能够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它的结构了而且我觉得在这个部分的展示呢这个博物馆做的还是蛮好
他就是把墓葬当中的各个部分都进行了这个非常清晰的呈现和保留我们就可以看到整个这座墓葬是由封土层然后墓道 永道 外回廊还有黄长提凑以及他的前世后世这个部分他都给我们做了呈现而且包括他的封土层
那整个它的这个外层的风土层其实厚大概有 9 到 10 米它有表层土然后下面还有木炭层和白膏泥层来构成那现在我们来到展厅当中能够非常清晰的看到它的木炭层和它的白膏泥层这两层其实都是为了防腐防潮为它来进行设计的
而且现在在墓葬的两侧呢还有这个动态的视频片段你可以通过这个视频更清晰的了解到每一个部分它的结构叫什么那因为一号墓其实跟二号墓一样也都曾经被盗过所以呢现在的墓道是残留下来的部分
残留下来的这个木道呢大概长 16.7 米宽有 4.52 米左右而我们最关心的这个黄长提凑的这个部分它其实就是在外回廊的内侧在木石中心的这个位置你会看到成长方形排列有大概 1500 根百木堆成的这个木墙一样的这个部分就是黄长提凑了
那到底什么叫黄长提凑其实黄长提凑木它特指的就是在西汉时期使用黄长提凑藏制来进行的大型的木果木它的构造就是在木坑的底部会用加工规整的木方去叠堆围成一个长方形的墙体
然后在墙体内外去构筑环绕着墙体的墓国在这个墙体内的墓国里面去建造前史和官房官房里面再去放置套关所以现在我们站在这个一号墓的这个参观的这个走廊上面往下看的时候你能够非常清晰的看到首先是它的外面的回廊然后紧接着是皇常提凑围城的这样的一个墓墙再向内看
你会看到一个非常清晰的前室和后室或者叫前厅和后室的这么一个规制的部分前厅就像是整个墓葬当中的一个小客厅一样而后室当中放的就是套关之所以叫套关现在我们也能够看到它的铺面是层层嵌套在里面的
那相关的研究文章当中就提到说黄长提凑墓与传统的这种官国构造是完全不同它是西汉兴起之后适应新的理智而出现的一种全新的藏制那目前我们在文献当中能够看到的有关黄长提凑的最早的记载就是在汉书的霍光传当中霍光是一个在整个西汉历史当中
非常重要的一位历史人物了那在汉书当中记载霍光的这一个章节里面就提到说光轰也就是霍光死了之后上级皇太后光临光丧赐金钱增续绣背白领衣五十霞币珠姬玉衣子宫便房皇常提凑各一句这就是我们能够找到的关于皇常提凑的最早的记载那么
那为什么叫黄肠提凑呢这四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首先黄肠指的其实是所用的这个木料因为我们刚才提到是用柏木嘛而柏木的中心是有点放黄的所以叫黄肠像黄色的肠子一样
那提凑其实指的是木材的堆叠的方式它就是全部都非常紧凑的堆叠在了一起而且它的木材的端头都是一律向内的所以黄长提凑指的就是用特定的木材摆木按照特定的方式端头向内的这种方式堆砌而成的这种框形结构而这种框形结构
在汉代的各种典籍的记载当中都标明了它是天子专用的一种制度那这个时候你可能会有一个小小的疑问就是那如果它是一种天子专用的制度为什么会在刘健他这样的一个诸侯王的墓葬当中使用了呢以及像当时的霍光为什么能够使用
霍光的使用当时汉书已经说了它是皇室特批的那刘健的使用是不是也是皇室特批的呢一会儿我们会再讲到这一点
其实在东汉的时候我们依然可以看到黄肠提凑这种提法但是在东汉的时候人们已经不再用黄色的柏木来放在墓葬当中了东汉的时候人们开始用石头用石材去做提凑了但是仍然把它叫做黄肠我们看到一些相关的论文的研究提到说黄肠石使用制度是在西汉黄肠提凑的基础之上发展形成的
当时的东汉的诸侯王墓就以黄长石作为建材这种使用方法既有对黄长墓的一种继承同时呢也可能借鉴了西汉诸侯王的很多墓室当中的某些做法所以今天我们来到大宝台的这个一号墓的遗址现场呢其实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意义就是让我们亲眼的去看一看这个黄长体操它到底长什么样子
如果你对墓葬形制或者是墓葬艺术比较感兴趣的话我觉得你来到这还是会非常开心的但如果你期待从这里获得这个更丰富的一些感受和体验的话我觉得可能有些人是会有失望的我也在小红书上看到了有一些人会说这个地方不值得你特意来跑一趟如果你来附近可以顺便看看如果不是的话不建议你就是亲自来跑一趟
我觉得可能就是大家的这个感兴趣的点不一样吧如果你是抱着能够在这里看到非常丰富且海量的这个馆藏藏品展览之类的这种想法的话你的确有可能是会失望的但是我觉得对于我来说能够亲眼的看到黄长堤凑木本身就已经是一件非常值得来一趟的这个事情了
OK 那这个是一个小小的提示吧那今天我们在这个黄长提凑木的这个展示的周围也能看到一些比较有趣的新的设计我觉得还是挺用心的其中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的一点就是他在其中的一侧展柜当中集中的展示了在全国的其他地方
我们发现的这个黄长堤凑木的一个形制或者说是它的一个基本结构而且呢在这里展示的不是简单的画的结构图而是展示的非常精致的木质造型这个部分我觉得是非常有意思的
那接下来我们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两件我个人觉得非常有趣的这个展品因为这两件展品呢其实它背后有很多东西我觉得是非常有意思的而且它能够和更多的东西给勾连起来这个我觉得是很多看展或者说去一些遗址去看的时候嗯
更有意思的一种体验就是你看到的不仅仅是你眼前看到的这些它背后有更多的这个历史当中奇妙的勾连首先第一个这个是我想所有人来到这儿都不会错过的就是一号幕当中出土的一个溜金铜符手这个是你在进入到展厅的第二个部分的时候一进去就能够看到它是被放在了一个 C 位的位置来进行展示的
我觉得比较遗憾的是它的这个展签当中所介绍的这个内容呢就比较的单薄它原本其实有更多的内容可以跟大家来分享的那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个溜金铜扶手它原来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的
一般铜扶手肯定是出现在门上了嘛那这个门到底是哪一扇门呢就是在一号墓黄长提凑围城的那个木围墙的正南方那个地方有一扇木门然后在这个门上就悬挂着一件非常耀眼的寿面扶手这个扶手就是我们现在一进门展厅第二部分一进门能够看到的溜金铜扶手啊
这个铜扶手它的尺寸还是蛮大的它的长有 23.3 厘米宽有 18.9 厘米所以这个铜扶手你看上去它就是一个怪兽的那个模样而且非常具有视觉震撼性仔细看你会发现首先它的这个这个寿面是左右对称的一个布局
然后在他的双眼上方有三道阴纹眉然后双眼是突出的脸颊上也是微微鼓起来的他的鼻子和嘴相连的那个缝隙当中露出了两个獠牙然后呈现的像一种就是那种宁笑的那个状态他整个的器物的造型是那种一看就是非常有汗风的那种
威猛粗犷的感觉而且弥漫着一种让人不可置世的震慑力这个也是大部分的墓葬艺术作品当中呈现出来的一种共同的气质吧因为他们的核心的这个作用是要在墓室当中去守护王者的灵魂所以要呈现出整个的这种非常威严甚至有一点吓人的这种气势
那他的质地是溜金铜制的这个也是在当时等级最高的一种用料上的选择所以他也彰显着这个西汉王族的一个至尊的荣耀了
那之所以想特别聊一聊这个是因为我觉得它的造型是非常独特的或者说它跟我们后来在墓葬当中看到的这种溜金铜扶手的形象都非常的不一样这就引起了我非常抢来的好奇正好我也看到了一篇研究的论文非常详细的去考证了一下这个铜扶手当中的形象到底是什么样的
是一个什么样的动物的形象或者说它这个每一个部分的这种设计到底想表达什么样的意象和内容呢我觉得非常有趣在这儿想跟大家来分享一下首先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就是整体上我们先说结论啊应该是一个龙的形象
判定它的最核心的两个标志一个就是顶端有一个非常奇妙的三角形这个也是我在看到这个铜扶手的时候特别关心的一点另外一个就是它的两边是有胡须的或者说有虚状的装饰的这两点结合在一起呢就是可以初步判定它可能是一个龙的形象
那其中这个我特别感兴趣的三角形呢就有研究者提出说这个三角形在古代它其实是有特殊的象形意义的它很多时候都是海上仙山的一种符号化的形象它也是过去古人用一种简单的图形去表达复杂意味的一种方式那
那如果我们去看唐代,其实有一本非常有趣的笔记小说集叫《有阳杂祖物》。在这本书里面呢,它有一个篇章叫做《临界篇》,在当中就有这样的一段记载,它叫做《龙头上有一物,如博山行,名齿木,龙无齿木,不能升天》。这句话读完之后,我一下子就觉得更有意思了。
他其中提到了龙头上有一物如博山形这个博山就让我一下子联想到了汉代的很著名的一个器具叫做博山炉我们在很多汉代的墓葬的出土的文物当中都会看到博山炉的形象
那博山炉的设计理念背后其实就是想要让它代表的是海上的这种仙山当人们看到这种山巒叠帐的形象的时候其实自然就会联想到海上仙山的这样的一种意象的表达其实我们刚刚去到的展示皇常提凑的那个展厅里面
在他另外一侧展柜当中其实也有展现一个比较简约一点的比较粗糙一点的博山路的这个形象那在这个瘦手的形象上我们也能够通过这个三角形的标志跟博山产生一些奇妙的连接
而在这个抽象的山形的下面我们能够看到在这个扶手上面雕刻着卷曲的云朵的纹饰然后这个博山就被云纹承托起来有一种仙境的感觉而这样的云朵承托博山的这种形象一下子就让整个这个兽首看起来有一种非常飘逸非常奇妙的感觉好像这个龙的形象一下子就更加鲜活而且更加的神化了超凡脱俗了
第二个想跟大家分享的呢就更容易被大家忽略了因为第二个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一个在大宝台汉目当中出土的纺织品上面的文饰图案它展示的地方呢是在第二部分即将结束
进入第三部分之前的那一个展柜里面所以当你看到它的时候你应该是看到了大量的非常漂亮的玉器玛瑙之后然后你再看到这样的一个甚至是有一点灰扑扑的这个出土的纺织品
你可能会对它没有任何的兴趣了再加上紧接着你要进入第三部分去看黄长题凑目了所以你很容易匆匆地就从这个展柜过去了但其实即便你错过了也没关系因为更多的我们是想讲一讲这个文是背后的一些内容
这个地方展示的是大宝台西汉墓的考古发掘当中发现的一个刺绣的残片在汉代这么久远的墓葬当中能够发现纺织品的文物的数量是非常非常少的再加上大宝台出土的这个丝织的官衣它不仅保存状态比较好而且我们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它的这个刺绣纹饰甚至它出土的这个刺绣残片上的颜色都还相对保存的比较稳定
这就非常非常的珍贵了但我们想说的并不是这些部分我们想说一说它上面的刺绣的图案在现在我们看到的大宝台博物馆的展柜当中它的展签把这种刺绣叫做锁绣它甚至在展板上面告诉了我们这个锁绣它的织法大概是什么样的我觉得这个部分展示的也还是挺好的
那这个锁绣其实是中国最古老的绣法之一在我们更熟悉的像平绣那种技法流行之前锁绣一直是当时在我国的流行度非常高而且实用性最强流传时间也最久远的一种刺绣的针法
那因为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刺绣的残片呢它是在两层棺板中间压着的所以当时这个空间里面应该是比较隔绝空气的而且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这种温湿度还有地下微生物对于这个纺织物品的这种强烈的侵蚀所以才能够比较好的被保存了下来
那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这个刺绣文样那按照最开始的这个考古发掘报告当中的文字记载的话其实最开始这个刺绣文样呢被定义成了汉代的那种藤本植物的图案
大家就觉得它是一种花草的这种图案但是呢有一些相关的研究者就把它的这个蔓草纹的这个图案呢跟其他地方出土的一些同时期的蔓草纹一样进行对比之后发现它们之间的这个差别还是蛮大的
然后我就看到了有一位研究者他发表的论文对这个传统意义上被定义为曼草文的图案进行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解释这个解析让我觉得非常非常的有趣他把这个线条图案和中国秦汉时期非常流行的魂舟的形象进行了类比研究那说到这个魂舟如果你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是什么东西的话那此刻你就可以到我们的 show notes 里面去
去查看一下我们特意贴了一张长沙子弹库一号楚木当中所出土的薄画人物御龙图当中的浑周我之所以对这个浑周图案非常的印象深刻就是因为我读了乌红老师的关于这个墓葬艺术的大量的研究浑周的这个形象真的非常特殊而且非常的潇洒和飘逸所以这个形象在我的脑海当中就是一直挥之不去
那为什么会有浑州这种形象呢其实我们可以链接到另外一座这个非常有趣的墓葬河北境内曾经出土过一个战国时期的中山王王措的墓在王措墓里面就曾经出土过六条随葬的船只
当时有很多研究者就提出说隋藏传之的出途不同于传统意义上包括我们现在在大宝台看到的这种车马坑它很可能是先秦时期的人们另外一种不同的丧葬思想的演变因为我们每次提到中国古人的墓葬都会提到誓死如诗生嘛那设置一个车马坑就是希望这个王者在死后他也能够乘坐这个车马灵魂远游
那与之相似的在随葬品当中有六只船只其实就是墓葬的主人他希望不乘车马了这次他要乘船出海那我们回来再说长沙子弹库的这个一号的杵墓当中的这个薄画人物御龙图它其实正是我们提到的这种与众不同的丧葬思想的一种体现在这个人物薄画当中我们能够看到有一个戴着高冠的男子
他穿着非常飘逸的衣服然后手里面拿着一个缰绳他正在驾驶的是一条巨龙在驾驶巨龙前行然后他的头顶上是一个这个带着流苏的华冠然后巨龙的尾巴上面呢还站着一只仙
而在龙的腹部是一条游动的鱼在巨龙的前方前行指引他的方向的感觉所以很多学者去解读这个博化想要表达的意涵的时候就说他是墓主的灵魂要驾驶着龙舟飞升天界的这样的一种意思所以这是我们看到的龙形魂舟就是灵魂的小船就是龙形魂舟在考古实物当中的一个非常明确的体现吧
那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到其实在先秦时期的时候混州的这个概念就已经在丧藏文化当中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不同形式的体现了那这样的一种思想或者是传统有没有到了两汉时期又有体现呢其实也是有的因为在汉代的时候皇老之学其实在上层统治阶级当中是非常流行
这也某种程度上跟我们前面提到的博山卢人们对于仙山的那种信仰和向往其实也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当黄老之学在上层统治阶级非常流行的时候在当时的主流文化当中就非常重视天地形成的这种道家哲学思想而它的集中体现在墓葬当中或者说在丧葬习俗当中就形成了天地人三界的这种概念
他们就提出说人死之后肉体虽然是归于土地了但是我们的灵魂是可以驾车飞仙的而生仙的工具其实多种多样比如说有龙车还有鹿车甚至羊车或者直接就是驾龙或者是骑凤让我们的灵魂能够
深入到天界当中去所以基于这样的一个背景或许我们可以对大宝台的这个纺织品上的这个纹饰进行一个全新的解读我们也会在 show notes 里面贴一个这个人物玉龙图和大宝台的这个所谓曼草纹的刺绣图案进行对比的这么一张图片然后你就会发现一个非常奇妙的对应关系
就是这个大宝台的所谓曼草文的残片上面的文饰和长沙这个墓葬当中出土的人物御龙图当中的图案是可以完美的对应上的你会看到这种弯曲的龙舟上面的滑盖中间的人物以及他的这个龙尾上面站立的仙鹤甚至和他一起遨游的鱼他们的位置和形象都是非常类似的
这样一种全新的解读就会让我们对这件纺织品对这件官衣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而这种探索的过程其实是更加有趣的它比我们简单的去阅读一个展签或者说匆匆的去看一看就过去了要有更多的乐趣它是一种探索的乐趣更是一种把不同的历史线索进行勾连在一起的那种乐趣
那在这期节目的最后一个部分呢我们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关于这一座墓葬的选址的问题因为我觉得其他的关于比如说这个博物馆当中的不同的展品啊或者是其他的一些东西大家来到这里可以看展签或者说大家也可以他每天应该是有两场的这个免费的志愿讲解的
你也可以跟着志愿者的这个讲解去更加细致的去了解更多关于这个展览本身或者展品本身的很多内容我们今天重点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一些可能在志愿讲解当中也不会特意去提到的部分
所以最后这个部分呢想跟大家来分享一下关于整个这个墓葬选址的一些研究猜测或者说很多的东西其实也到至今为止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的东西我觉得这些内容可能是比一些固定下来的知识点对于我们拓宽自己的这种思维或者说事业可能是更有意思的或者说更有帮助的吧
所以我们来最后说说这个墓葬选址的问题其实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完全可以说它是一个非常高规格的墓葬它的背后其实折射出了很多西汉时期的一些自然和人文的信息或者说我们可以从自然和人文两个角度去解读一下为什么这座墓葬会选择在大宝台这个位置
那首先我们可以提一提就是中国古代的像帝王的这个陵墓他在选址的时候一向是非常看重山水格局的分布的这个我相信大家去过一些各种各样的不同时代的帝王陵墓都会有非常明显的感受那在西汉时期的时候其实这种山水格局分布的观念就已经开始啊
应用在帝陵的玄指这件事情上面了如果我们现在去回看西汉时期的十一座皇帝的陵墓的话其中有九座他们的位置都是完美的符合了圆高土厚一马平川依山傍水气势辉煌这样的这个玄指的原则的而比这个帝王陵墓稍微低一个等级的诸侯王的陵墓他们的玄指其实也是受到了这种
帝王陵墓玄智的影响呢所以西汉的这些诸侯王陵墓的分布也大多数也都是分布在他们所在国家首府附近的这种比较高的高地上或者是丘陵上面的
那具体到北京地区比如说我们已经发掘出来的包括我们前面已经提到的老山汉墓其实就是符合这个原则的还有一个呢是我们现在还没有真正的发现它的实物证据但是我们在文献当中读到过的历龄也就是跟广阳汪流间密切相关的
之前我们猜测有可能是他的父亲燕王刘旦的墓就是丽陵那具体在文献当中是怎么记载的我们也可以来看一下在西汉的时候燕国和广阳国的都城都是济城也就是北京的源头北京城的源头就是济城那根据推测呢最初的这个济城它的位置就是在今天北京的这个广安门以北
和白云贯之南那个附近的地区而关于丽陵的位置呢我们现在可以根据历道园的水晶柱里面的一些记载在水晶柱第十四卷的暴秋水柱这一个章节当中呢它就明确的写了暴秋水入陆通得陆河之称义高粱水住之水北有梁山山有烟瀾王旦之灵故以丽陵名艳
这段话大致的意思就是说在北魏时期就是立道元写这本书的时候呢当时的暴秋水注入到陆河之后就通称为陆河了其实现在在北京我们也还是可以看到陆河的而高粱水的北面就是梁山这个山上就有燕瀨王的陵墓这个陵墓就叫做丽陵而这个里面提到的燕瀨王就是刘旦刘旦就是刘建的父亲而梁山其实就是石井山这一带山地的一个泛址
那从水晶柱所记载的丽陵的这个地理环境来看你也能够感受到它是一个背山面水的它背的这个山就是梁山也就是石井山面朝的这个水呢就是永定河它也是符合了一般意义上帝王陵墓对于山水格局的一个基本的要求那刚才我们提到的老山汉墓它是在 1999 年的时候被发现的
那它的位置呢是在石井山区的东部老山的这个东南坡上面所以也是一个按照古代的这个堪渝学来说呢它也是一处这个风水非常好的地方了但是如果我们带着这样的一个选址原则来看大宝台汉墓的话你会发现好像有一点不一样因为我们现在身处的就是大宝台汉墓的遗址我们看看周围你会发现从地理位置上来看
大宝台汉墓位于整个西汉时期的这个继承的西南方向
而永定河呢是从继承的北面流过去的它跟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大宝台这个位置是有一段距离的而且大宝台距离西山也是有一段距离的这就跟我们刚才提到的丽丽也好老山汉墓也好它的位置其实都不太一样那为什么会选在这里呢这就是一个比较值得去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了
当然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没有一个明确结论的一个问题但是它很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探讨而且这个过程比较有意思那目前呢我们可以从刚才我们说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个角度去切入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首先我们从自然因素上来讲因为很重要的我们今天来看黄肠提凑木嘛所以
黄昌提措当中有大量的对于这个白木的需求那在北京地区两旱时期的这个生态资源或者说生态环境据考察说它跟大宝台旱木所使用的白木的生长条件是非常一致的而且燕山山地在两三千年以前也的确分布着非常丰沛的
天然的森林资源一直到辽经时期据说燕山山地都仍然有大量的木材可以被采集的那因此我们可以推断说很有可能大宝台汉墓因为他要修这个黄长堤凑墓所以他需要大量的这个运输百墓
和其他类型的这种木材而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地方它距离西山的这个林区呢是比较近的那相对来说运输起来会比较的方便同时这个大本台汉墓从相对微观一点的地理环境去看的话它其实也是符合汉代的诸侯王以及由此之上的一些人物墓葬的惯例的
虽然没有背山靠水但是它也还是修在了这个首府附近的一个相对平坦的高地上面的那第二个角度呢我们可以从人文的这个因素去进行一个分析就比如说从西汉时期的一些理智啊包括一个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大宝台汉墓的墓主刘健他的一个家庭背景或者说他自己的一个生平上面
去进行一些分析或者是寻找一些线索首先就是西汉诸侯王一般不是都在这个本国境内靠近都城的位置来选择自己的陵墓的位置吗那当时呢刘健想要把自己的这个陵墓建造在都城附近的其实他可以选择的地点并没有非常的多
那当时整个西汉时期的很多诸侯王他们在选址以及这个选择墓葬的规制的时候其实也是向先秦去进行学习的那在先秦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提出了一个以血缘关系来安排墓葬位置的这么一个原则比如说左昭右墓这样的一个制度我们一般会把它称之为祖坟墓其实这个昭墓制在
后面的历朝历代当中的很多地方都会看到招募制的影子那在汉代的这个帝陵的空间分物当中其实也大致的符合这样的一个原则所以我们来看刘健和他的父亲燕王也就是历陵
和广阳王的这个大宝台汉墓的这个选址他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遵循了这样的一个祖坟墓的原则的也就是直系血亲的这个诸侯王他的陵墓位置的基本方位一般都是比较一致的所以今天的这个大宝台汉墓跟丽陵跟老山汉墓基本上都是在整个继承的偏西和西南的这个方位的
那在这里就又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那如果说像水晶柱当中记载的丽玲是在石井山附近那么她的儿子刘健在选择墓址的时候为什么不也选在石井山附近跟他的父亲安葬在一处呢
就是现在我们所在的这个丰台跟石井山还是有一段距离的那这个时候就有研究者开始追溯到刘健的生平或者说他的原生家庭了因为刘健的父亲我们刚才提到的烟辣王刘旦刘旦其实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三个儿子而刘旦在他的人生当中的一个非常重大的事件就是他曾经进行过两次谋反想要争夺地位但是失败了
而在两次挣脱地位失败之后呢他最终选择用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个部分我们就不展开了如果就是你好奇的话可以去找来相关的史料以及很多自媒体就是把这样的一段刘旦的故事描述的绘声绘色在这我们就不展开去讲了因为这个总之这个贵族夺嫡的故事都比较类似了那刘旦在自杀之后呢就被汉昭帝也就是他的弟弟刘福林
赐予了一个嗜好叫做腊王这个其实也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感受到他的弟弟对他这个哥哥的一个评价的态度吧那在刘旦死之后呢燕国也被废除了当时他的儿子刘建也被贬为了平民但是呢比较幸运的是在后来本始元年也就是公元前 73 年的时候汉宣帝就恢复了
刘健的王位而且让他担任了广阳国的王刘健之后在位 29 年在他死之后刘健的子孙世代都在北京地区为王一直到王王篡汉所以我们会看到刘健身上其实经历了这种
被废为平民然后又复为重新得到汉王室的信任和重用我们从这样的一个结果能够看出刘健的这个为人处事的作风应该和他的父亲是截然相反的和阴辣王是截然相反的
他应该是非常的谨慎非常的低调而且应该是处处尽量跟曾经谋反的他的这位父王是要划清界限的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就有一些专家学者推测说他在选择这个陵墓位置的时候可能是也在有意的跟自己的父亲
划清一定的界限那另外呢秦汉当时的这个礼制呢是以西南角为尊长居处的包括在日常起居当中晚辈是不能住在居室的西南角的因为那个就是留给长辈居住的地方所以我们现在能够看到大宝台汉墓它是位于整个继承的西南部分的
那以上呢是我们对于这个大宝台汉墓玄指的一些猜测和一些延展的讨论了那最后我们来说说回到皇常提凑就是我们前面留下了一个疑问说皇常提凑是天子藏制为什么刘健作为一个诸侯王他可以使用皇常提凑
那就有一些研究者推测说有可能刘健是洗尽铅华之后的确非常受到
汉代皇室的这个信任和喜爱所以可能是天子恩赐让他能够使用皇常提凑这种藏制来褒奖他的这种恪守尽忠跟他的父亲完全不一样但是呢我们的确目前也没有从出土的文物或者是相关的历史记载当中能够看到天子
赐予他这种皇常提凑藏志的这个证据而且目前全国各地发现的其他的皇常提凑藏志其实也没有天子奖赏的这个证据那在这个时候呢也有一些学者就提出说这很可能是小心谨慎的刘健在他人生当中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做出的一个比较坚越的举动吧就是有一种他老老实实做人一辈子然后在人生的最后一次希望能够做出一点出格的事情的这种感觉因为我们从他出土的这个文物能够看到非常的华丽而且用了天子藏志的皇昌体操这就可能说明刘健在这个陵墓营建方面并没有遵循他
过去一生当中所遵循的这种比较低调的为人处事的原则他很想在自己死后最后一次比较高调的去享受这样的一种尊荣的待遇这有可能也是在抒发他持续被压抑的那种对于权力和尊荣的渴望吧
那以上就是我们这次去大宝台汉墓遗址防古的一个小小的分享无论如何呢我个人还是觉得如果有机会有时间的话还是推荐大家可以去大宝台汉墓遗址博物馆去看一看的虽然这个博物馆目前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足吧但是
我们期待它在未来会有更多的丰富的展程或者说其他的一些联合策展能够推出能够让我们看到它作为一个不仅仅是大宝台汉墓遗址更作为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能够给我们呈现出更多配得上这个名字的一些展览的内容 OK 那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了这里是五月飞行我是 VC 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