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孤獨指數排行中,「一個人去醫院」被認為是人生中孤獨指數最高的事情。 那麼,你願意在就診時購買一份陪伴嗎?在前兩期節目中,行動護理師阿杏分享了居家照顧與安寧護理的經驗與妙招。 本期節目,依舊與陪伴行業有關,我們邀請到了陪診師小蘭,聊聊陪診這件事。
本期節目你將聽到:
我們對陪診的誤解與期待
成為一名陪診師的關鍵要素
陪診提供了哪種形式的陪伴?
陪診真的必要嗎? 流程性陪伴只有老人需要嗎?
時間軸:
1:33 Brenda對陪診師的想像:指路嚮導
5:30 成為骨科醫師的鐵粉之粉絲看病團
6:45 避免去醫院看病的家長們
8:18 冒充醫生給自己開診的家長
11:40 Shawn對陪診師的期待:心理陪伴與溝通更重要
15:24 成為陪診師的必備功力
16:10 陪診師在溝通上的技巧——多鼓勵、都支持、捧上天
17:30 陪診前需要做什麼準備?
19:33 陪診親人與陪診客戶有什麼不同? 客戶是上帝,家人更隨意
21:23 當陪診師就像是當秘書
26:08 僧多粥少的陪診市場
27:05 陪診不是無私奉獻的愛心,也只是一份工作
30:42 陪診師鼓勵我樂觀、積極,真的好嗎?
34:09 Shawn在醫院遭遇的「騙局」
39:45 靠感情的陪伴竟然也會輸給金錢的陪伴
41:20 即使流程很熟悉了,還是想要有人陪著
43:15 臺灣融入長照2.0下的非商業性陪診服務
底圖 by storyset on 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