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 Lili Coco 我是 Sophie 这是一档希望记录不同观点的文化专题节目我们每个月会选出一个主题用读书会、声音报导、专访和对谈的方式呈现对这个主题的思考与探索节目每周四中午 12 点上线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按赞、留言、分享我们也开通了赞助管道欢迎大家点进节目世界的赞助链接支持我们
那我们八月的主题叫做热嘛就是今年夏天真的非常热然后就让我觉得说一直热下去人类社会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
那先跟各位听众讲一下,就今天只有我独挑大量啦,就今天只有我在,然后我要来做一个专访因为我最近看了一本很有趣的书,叫做温度的正义然后他一开始的那个切入点还蛮吸睛的,就他大概设想说人类到了未来 2040 年的时候呢因为太热了,Patrick 他就走进一家商店,然后里面卖了一个东西很有趣叫做凉爽的温度
你可能要依照你现在在哪里你要怎么用它还有这个碳排的程度来决定凉爽的温度大概要多少钱就例如说假设你在一些个人使用的地方你在自己的房间啊然后这个车子里面如果你要凉爽的温度它有一个价码
但是呢如果你是在户外用的例如说你在农地茶园温室等等的这个价码可能就不一样了比较高假设你是中低收入户啊身心障碍啊高龄者这些在高温下生活比较有风险这些人还有另外的这种凉爽温度的补助那这个当然是一个科幻的情节可是我看到这一段的叙述的时候就在想说这个真的是
科幻情节的设置吗就是说如果世界再这么热下去感觉到好像未来会成为人类的一种新制度那这一段落的出处是来自于一本书是今年 7 月在台湾出版的一本书叫做温度的正义里面就是很全面的提到了高温对人类的影响我们要怎么调试对产业的冲击还有些政策建议这样子
那我们今天很高兴邀请到这本书的作者成功大学建筑系的特聘教授林子平老师来跟我们聊这本书那欢迎林老师,老师好主持人 Sophie 好,那各位听众大家好我是成功大学林子平
对,老师好,其实我自己因为工作的关系一直很关注这个气候议题啦,然后刚好最近就发现了这本书那刚刚一开始我就提到一个科幻的情节嘛,想要跟老师问一下说,那个时候你写这本书怎么会想要用这种科幻的情节设置来开头呢?
是一开始是想让看书的人或民众了解说温度不是一个可以无偿使用的概念如果我们以行动电话这件事情以前我们那个年代没有吃到饱打多少然后就用多少的这个费用所以大家会非常谨慎的节制
以前我们那个年代有时候想说如果是以一分钟或六秒钟为计价最好就不要讲个一分零二秒五十九秒之后我就把它结束我们会对这个事情会有一种克制自己的方法如果在自己家里用电也没问题因为电费是你付的你今天要有一个比较低的温度你就会想说那我下个月的电费会不会上升所以你是有克制的
但除此之外 當你走出家裡之外你會覺得低溫或者是說舒適的溫度是必要的條件你會覺得你搭公車就是要冷氣你去餐廳你就不需要冷氣然後你吃小火鍋的時候 還要更冷的冷氣也就是說我們開始覺得溫度是一種基本的需求必要的舒適的選項
所以这本书一开始会描述这件事情就是稍微翻转一下让大家觉得温度其实是有价的其实过去也很多那个时候其实温度是有价的在印度在某些区域有冷气跟没冷气的计程车费用是不一样的但我想
在台湾大家的生活品质也提升每家每户也都有冷气公共空间也都有冷气我们开始会对温度的这件事情我们就会有很高的期待甚至觉得它是必要的选项这时候就很容易产生比如说温度不公平的这些事情所以一开始我在书里面用这样子的故事就是要让
大家幻醒說溫度是一個有價的服務而且溫度升高的時候它又有一些社會福利的精神所以大概是這樣子的開始
像老师刚刚特别提到温度不正义的这件事情我自己在看到这个词的时候我其实还没有什么太深的想法很直观啦我觉得一般人想到温度不正义应该是说因为现在要吹冷气嘛但太热了然后可能有一些做事家庭他就是怕电费太贵不敢开其实我觉得这个是一般人立刻会
想到的一个可能会因为太热产生不正义的关系因为经济状况不允许但老师在这本书有提到更多的例子例如说有包括说讲到美国的例子有色人种比较容易暴露在稿文因为以前早期的那个住宅隔离政策
有些人种就是黑人他可能只能居住在比较密集而且环境品质比较差的区域就是说没有什么绿地然后你也没有什么经费让你住宅的环境更舒适就是没有什么经费去翻修嘛是是我觉得刚刚 Sophie 讲得非常好就温度正义对我们身边最明显的就是你吹冷气的同时你使用比较多的电量
然后我们的电又大部分都是火力发电所以会有很多温室气体的排放所以你造成了全球的升温如果我们把它往更全球或城市来看这件事情的时候
某些比较高温的城市那它可能因为使用冷气那或者是使用一些比较凉爽的措施所以我就会有比较多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那我使用温室气体的排放我造成气候变迁然后它导致了某些国家可能连国土都要被淹没了
所以如果我在一個更全球的尺度使用資源的不平等這也造成了公平的問題那再來如果我們把它限縮到一個國家或者是一個城市就像剛剛 Sophie 所講的
美國的隔離政策現在早已經消失了但是在四五十年前某些區域因為它特別化設給有色人種居住的地方它比較弱勢所以這裡面的綠化就變得比較少基礎的設施也比較少潛在上它就比其他一些區域高溫的
那富有的人他就往城市的边缘去居住了所以这时候也开始出现了一个温度分布不公平的现象就是说他在空间的分布上就不公平
但最糟糕的狀況是這個不公平又產生了社會經濟條件比較差的又附在比較熱的這個區域所以你就會看到有區域空間的不公平還有暴露族群的不公平這兩種空間的跟對象的不公平它就產生了非常急劇的差異經濟收入比較差的人
他要住在比较热的地方所以他的空调的耗用量可能更高然后他又没有办法负担比较昂贵但是省电的节能的设备所以他要付的反而又比这些富人还要再高一些那再加上一些身体的状况可能又更差
所以我觉得他们的冲击是被叠加的空间的还有自己社会经济产生的不公平所以我们在书中就以美国这样子非常极端的例子来描述说当初也许只是一个政策或者是一个金融贷款的一个弱势的现象但它无形中影响了都市空间的分布甚至直到现在他们从卫星摇设还有温度的分布
他发现巴尔的摩
这个种族比较脆弱或者是所谓的非裔美人的这些居住的社区它就是比较高温即使种族隔离政策已经离他们已经很远了但是这个留下的伤痕跟留下温度的记忆还在所以当我们在看温度正义的时候有时候我们会从自己生活的这边开始但是当你更往国家的城市或全球的城市确实你会发现到很多温度
不公平的现象那也想要请教老师假设以台湾为例子呢因为想说这个听众们可能就想要从自己比较近的地方来了解台湾大概会有哪些地方也会有这样子温度不正义的现象因为区域的规划跟分布的关系嗯
我們先從整個台灣的範圍來看台灣有幾個典型的高溫區第一個就是北北桃就是北部區域因為它是圍繞著台北盆地的高溫第二個高溫的地區
是在台中盆地台中比较往南的大理乌日乌峰的西侧连接到彰化县跟彰化市的区域这是第二个高温区第三个高温区是在南部而且它不是在靠海它是在靠比较内陆的地方因为海风的因素没有办法吹到比较内陆如果以刚刚台北盆地跟台中盆地这个大概都是因为盆地的低温
當然東部也有花東縱谷還有宜蘭高溫的問題
所以我们第一个我们就出现一个问题就是空间分布的不公平不正义为什么我是住在比较高温的区域为什么你是住在比较凉的区域如果我们再把北北桃的范围我们再缩小到这些行政区当然现在已经是跨整个区域的范围但是确实有某些传统的行政区它是受到比较高温的影响
比方说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台北盆地就像一个碗碗的最中央最低窝的地方就是三重板桥中永河
然后还有中正万华这个区域它就是比较容易蓄热因为风吹不进来风就从这个碗的上方就齐掠而过所以这个热气就累积在这里所以住在这个地方的人他就承受了比别人温度更高的压力我举个例子给大家听听看温度的差异
如果以 2020 年 7 月 24 号那一天台北车站 124 年以来最高温的那一天是 39.7 度 C 台北车站大概在中正区但是南港区域的温度大概就低了 2 到 3 度左右
如果你骑着摩托车你从南港骑到中盛万华去其实你就历经了大概 2~3 度 C 所以有时候我们在谈巴黎协定不是告诉我们要控制温度在 1.5 度 C 最晚也要在 2 度 C 所以我们历经这样的过程其实我们已经历经了你骑一段摩托车已经历经了从 10 级中到 10 级末的这个状况
那因为这个温度是发生在我们的周边这已经不是北极熊找得到冰块的问题这是你能不能在这个城市生存的问题所以也因为这样子的这个忧心所以就对这个议题特别关心
刚刚举的这个例子非常的贴切就是你只要骑一下车是季中走到是季末听起来是蛮可怕对啊我最近也常常觉得说因为我自己的工作啦我自己的本职工作其实有时候是要做采访然后有时候就是像全台湾各地跑来跑去你就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这个温度的落差实在是很明显
老师我们刚刚其实一直提到很多是这种都市啊特别热然后比如说有钱人可能住郊区比较凉所以他其实讲的是一个东西叫做热导效应但我是因为我自己有做功课啦所以我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但我想说可能很多听众现在一开始不萨萨就说为什么城市比较热想要也请老师来讲一下因为这个就是您主要关注的领域嘛就是什么是热导效应呢这个到底是什么东西啊
对有时候你会有一种经验你从市区骑的摩托车搬完你越往郊区你觉得身上一股四寒的感觉这并不是说你来到了神秘的境地其实是都市它本来就存在着一些人为的开发的状况
城市在开发之前一定是一片绿地或者是一些有低洼的水池所以人类开发第一个影响就是我们的地表地表本来是有绿化有透水因为我们人为的开发就会有混凝土有道路有建筑物所以
土地失去了可以蒸發散呼吸調節溫度的效果所以地面的人工化造成都市高溫第一個問題造成高溫第二個問題就是路上基地開始有些建築物的時候建築物就像好幾個牆一樣
本来要进来的风给挡住了好像一群人看到电风扇每个人蜂拥而逝后面就吹不到风了所以可能就变成只有迎着风的第一排他是吹得到风后面都被阻挡了风对城市非常重要因为风可以带走建筑物或路面的热量也可以带走人身上的热量
第三个是我们在都市里面本来有一些树那树越来越少了我们就缺少了遮蔭的空间遮蔭对我们非常重要我们在树下乘凉这是因为树冠还有液面机就把太阳的辐射量阻挡住了所以地面的温度会比较低第四个其实也是都市最高温的主要的原因是人工的排热
我們在都市裡面有交通的排熱有少數工廠的排熱但是最大的罪魁禍首就是空調的排熱空調用電本來就在夏天的時候大概會佔我們一半的用電量所以我們花了很多的氣力去把室內降溫
能量守恒的定律 热不会无中生有 凉空气也不会突然冒出来我们只是把热空气搬到户外而已所以你里面越凉 外面就是越热那你随着你吹冷气的时候你这个热大概有 45 度 C 的户外机的热气会一直往都市这边推送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因为这四个原因导致都市的温度就会比郊区的温度
的溫度還要高那這個溫差我們叫做都市熱島的強度叫做 Urban heat island intensity 那這個值越高就是代表說這個城市受到高溫的影響越大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最早發現都市熱島其實是在 1818 年
那时候在伦敦的时候发现了距离已经大概也 200 多年前了那时候发现说为什么伦敦市区会比郊区就差了 2.1 度 C 那时候的学者就发现这些事情近期 2008 的时候距离大概 10 年前伦敦的都市热岛的强度已经从 200 年前的 2.1 度 C 变成 8.6 度 C 所以增加了 4 倍
我还以为想说大家发现之后会减缓结果越来越严重没有啊人类就是知道这个现象但是其实也不反应过太晚做出承诺了所以都市热闹绝对不是一个近代问题它 200 年前就已经发生了那所以都市的居民我们其实都附带着更重的热压力刚刚 Sophie 有提到其实哦
采访者教师环境的工作者是一个高温暴露的高度维权的族群因为我们长时间可能要在户外所以当然更普遍的就是像农民 渔民等等或者是户外的劳工比方说营建业的工人
当我们想要住房子的时候他们其实在之前辛勤工作了两三年要暴露在强烈的这个日晒之外他要绑钢心他要支撑模板他要灌浆等等那个过程其实对人的危害都非常大
那在美国就是营建劳工它因为高温致死的比例是最高的所以我想我们身边都会有非常多的这种所谓的脆弱族群一种是因为它的工作的形态比方说物流的业者警卫消防人员或者是一些生态的调查者或者是这些农渔民等等这个都是因为工作的形态它必须得要暴露在高温下
但另外一种是因为生理的条件比方说老人 幼童 孕妇还有一些糖尿病或肾脏病慢性病的患者他们都是因为高温会让他们身体的调节比别人慢一些生理反应的机制也会差一些这些因素不管是你的工作或者是你自己身体的状况
都会变成我们是高温下的这个受害者我们要特别留意这件事情嗯那其实我接下来就有大概两个问题想特别问老师的第一个就是老师刚刚提到这个都市热导效应是人为造成的嘛那如果我们要人为的来减缓要怎么做呢这是我想问的第一个问题
好,都市的高温有刚刚说的四个原因,我们其实就像城市的温度医师一样,你去看医师的时候,他会先帮你度一下你的温度的状况,所以我们有时候会做很多的量测,我们会产出很多温度的地图,就是要了解这个都市的温度的温度。
那医生如果知道你发高烧的时候他一定会判断说你到底是什么原因要发高烧那肚子也是一样就刚刚那四个原因那我们知道这四个原因之后医生就会开处方就是要对症下药你到底是绿地水域的不足还是通风不良还是你层次里面没有良好的遮蔭还是你空调的排热太高那所以从我们刚刚描述的这四个问题
我們也有四大天王的解決的對策第一項就是增加城市裡面的綠地保持城市裡面的水循環跟水域的空間
種樹永遠是不毀而且是最好的決定所以多種樹一定對城市有良好的降溫效果因為植物會行光合作用所以它行光合作用的時候它會吸取土壤裡面的水分透過蒸散蒸發的效果還能降溫行光合作用的時候它還可以把空氣中的碳
固定在它的木材的材质里面所以植栽很奇妙它就是一个最好的决定那在城市里面也有很多的水域像我们桃园会有很多的皮塘在城市里面可能有一些水道或者是针沟等等我们都要尽可能让水会有接触环境的机会它可以有一些蒸发上的效果
但是随着环境的开发也许我们没有办法在一个城市里面突然做了很多的生态水池但我们可以用海绵城市的概念多一些透水铺面多一些直扫端让我们的地表变成一个可呼吸的铺面大家应该都有经验我们有时候走在人行道的时候下了一场雨那个水好像很快就不见了那个就是地表有渗透的效果现在的工程技术
看起来好像是一般的混凝土或沥青但是它的孔隙会比较大所以那个水是可以渗透到地表我们现在很多地上的路面都有透水性的材料所以这是第一点利用水率来降温第二点叫做通风散热
刚刚有提到如果你面对着万平的公园住在海景的第一排那建商一定就把它盖好盖满那盖好盖满就像每一栋建筑物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我们彼此之间没有距离我们第一排都住得很凉后面的人就遭殃了所以在都市里面会开始有一个政策就是确保我这一栋跟你那一栋的距离这个叫做建筑物的栋距那栋距至少要三米
良好的冻具是 6 米 更好可能是 12 米 12 米就是一个 比如说中小学教室的长度这个可以让风吹得进来 还要流得出去
我们迎进凉爽的风我们要把这个风好好的再传到下一个基地这个叫做通风的正义就是我们的受风权的权利的维护好那来到第三个我们因为想说那林老师你说的这个绿地通风这个都要好久之前就要规划设计好那都已经十年之后我才能享受到绿地还有通风的动机有没有更快的方式
最快的方式我们走在户外最怕热的时候要怎么办当然就是把伞撑起来所以城市也需要这些伞最好的伞就是自然的桥木因为桥木它的灌浮是比较大灌浮就是你看一棵树最宽的距离树叶拓展最大的距离叫做灌浮
然後灌輔越大葉面積的指數越高像大王椰子它的葉面積就是比較稀數那榕樹它的葉面積就比較高一點那我們盡量選擇像樟樹 茄冬這種葉面積指數比較高的枝栽就幫我們撐了一把傘
但是没有伞的地方没有自然自在的地方怎么办呢我们有骑楼对不对骑楼可以逛街可以遮风避雨还可以阻挡太阳那就是一个很好的人工遮蔽的设施
那最后一项谈到空调的节能我们就要做到三件事情一个是建筑物的外壳你要设计的比较节约能源窗户的面积不要太大不要太多帷幕玻璃那有开窗的地方要有一些遮阳板可以去阻挡一些太阳的这个辐射量
然后接下来我在室内我选择效率比较高的空调的主机或空调的设备那我们现在都有这种能效标章会有冷气的标章或者是电冰箱的能效的标章那我们在两年前内政部建筑研究所也有一个叫做绿建筑的电阻能效标识以后你买建筑的时候你也可以去选择有这个建筑能效标识那能效
等級最高的叫做 E+的這個等級它配合上以良好的節能的行為或習慣可以幫你減少 50%的用電量所以我們透過水率降溫通風散熱遮蔭糧食還有建築節能我們就用這四種方法來達到城市降溫的效果
其实老师非常完整也很清楚的就是为我们解释说怎么样人为减缓这样子的热导效应但老师我刚听下来我也很好奇这些法宝啊这些方法现在都是已经有固定的在实行了吗比如说政府们或是官员们知道说现在我们的城市已经很热了所以我们要有一些固定的政策然后要让城市降温
这个策略都是成熟的工程还有设计的技术都是完整的但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经验跟 pebble 也就是说我们手边其实都有这些工具政府或设计单位要怎么去做这些事情我们有时候就像推销员一样你就告诉他说你就要这四个法宝然后你就接下来然后就导入政策等等这没有效果
对有效的效果就像医生你进去的时候他什么都不问你他就说来吃我这四铁凉方你就会高枕无忧了那医生一定先透过一些温度的检测血液的量测饮料等等那种数据来告诉你你的身体受到多大的危害那你才会买他的非健保指数的药品吧好
所以我们在做这些策略的时候其实我们第一个做的是温度的揭露我就让他看一张一张的温度的图历历在目城市的治理者他一定会看到这些温度的图他会想说为什么别的城市比较凉我的城市比较热
那第二個他會看說舉個例子為什麼大安森林公園旁邊就比較涼為什麼的中正萬華區或三重地區就比較高溫他就會產生的這個問題也就是說你如果說都是全球的暖化那大家都一起高溫嘛那為什麼有些地方會低溫有些地方會高溫那執政者就會開始去思考這件事那所以這個對我來講就是一種圖資的正義
让这些资讯是很容易去取得的让这些资讯透过一些管道透过媒体透过粉丝专页帮我们按赞我们的温度热导的出资我们大概都有 25 万到 30 万的触及率那这些温度的投资当它蔓延的时候那开始大家就会问政府说那你到底做的哪些事情所以我想这是第一个步骤我们让这些资讯可以被看得到
那第二个就是要考验执政者他的决心所以其实我们跟台北市政府大概在两年前就有朝向一个体感降温两度系的这个策略也就是说我们已经知道这个温度已经上升了你一定要有某些策略那所以从政府从建筑产业这些公司设计单位甚至民众我们都要一起去面对这样的问题
政府有这些政策的时候产业要能配合设计者要能操作那民众会去追踪这些事情所以这是这样策略其实说真的它都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技术而且真的也不需要花多一点的钱我就把两栋盖得远一点而已这不需要花什么太多的钱但它挑战的是一些潜在的营建的利益
有什么利益我来跟大家说明一下当你去住旅馆的时候海景房跟面城市的价格不一样对不对对我们从小建筑设计课的老师要告诉我们说你要创造最大的 view 最大的景观最大的 view 我一定是一面屏风一样每一户每一个窗我都面对着海景或者是公园
所以我就把整個電就把它占住了我才不會留下空檔出來讓風或者是讓氣流走過去但是透過了這些政策
厂商必须要让利厂商本来这一个面宽可以排 10 户他可能只能排 9 户或 8 户另外两户他可能要面对的隔壁栋的大楼当然他的售价一定会比较差所以有时候透过一些奖励或者是一些管制我们必须让建商让利但是他让出来的利益其实是
创造更好的都市的品质也许它的单价又提高了也说不定所以透过良好的政策产业的搭配再加上民众要有自主权你要说前面盖洞影响我的受封权
所以我想这是所谓的公私协力就是公部门跟产业都要做那民众都要去感受你要去在意对品质的要求我们要指认说都市里面哪些是脆弱的族群所有的空气所有的温度其实属于
全民的所以我们其实一开始都是用这样子的观念县市政府去沟通那不只是台北市我们最少从台中做起那台南跟高雄也都会有一些像宜居建筑高雄错台南错的这些方式我们都是想尽办法要把好的政策导入但是也提供了一些愿意配合的这些建商或者这些民众给他一些小小的优惠让他们愿意做能做得更好这样
嗯嗯嗯对其实我有关注到最近非常多的新闻然后都有老师的研究跟一些政策的建议然后我其实在访刚刚也有提到就是其实我之前有有听老师受访的 podcast 在做功课嘛然后那个时候我就听到了一个小故事很有感您就大家就讲到说像听众们应该跟我一样现在听到了很多都市热岛啊一些高温的一些小知识可能大家原本不知道现在都学习到了然后其实对很多县市的官员来说他
他们可能也是听学者们分享在学习但是您就在那个 podcast 提到说你发现说如果一直讲出这种知识面的推广有时候没有用反而要让他们看到自己负责的城市因为高温变红因为这是视觉化嘛所以明显越热就越来越红他们就会去比较说怎么跟别人比起来我的比较红是怎么了这样他们这些人
最有感然后就开始紧张起来这样子因为一目了然嘛但我觉得这个也是一个思维上的转换嘛就是说像老师这样子我们做研究的学者你要怎么知道说我做的这些研究的结果跟我真的要去跟政府做倡议或是社会沟通是不一样的两件事情就是你要采取这个角度跟策略都不同老师是怎么样在这两个角色之间转换或是知道要怎么转换的好
我觉得 Sophie 观察入围她有看到说我大概用什么样的伎俩去慢慢渗透到那个政治人物的治理的一些高温的思绪我觉得也许也跟我的成长或教育的背景有关那我本来就是念建筑系从城大建筑系从大学部一直念硕士博士那最后回到城大建筑系的任教我们是在处理空间跟人的部分
最能去说服或解释我们的概念就是图面那建筑系都有一个很重的科目叫做建筑设计那建筑设计就是平土的时候你真的画也不用太多你口才也不用太好但是你就要有一张足够吸引人的这个图面那有些老师平土的时候就像在纹那一张图一样非常靠近去看你的每个图
然后看你的模型你的模型会说话你的图会说话那我们利用图面变成一种沟通的工具我在阐述我对这个空间我对这个基地我有什么样的想象我在图面上能告诉你我的每一个颜色都代表着它的某些的意义我的每一个空间每个墙面都述说了我对这个生活品质的这个需求那
同样的我把温度做观测的时候如果我就是用一些什么表格或图没有办法去让他们记得这件事情香港有一个也非常有名的 Edward 温荣教授有一天他就告诉我他也跟香港的政府当时在做低温的倡议也做了非常多的努力他说有时候他跟官员讲了一个小时他们什么都忘记了唯独就记得那张红彤彤的图
而且还知道最红的地方在哪里这个给我一个很大的一个省思也就是说我们在做科学传递的时候我就是要简单而有力那这个最有力的工具就是一张图也许是全球的图也许是台湾的图也许是你治理的那个城市的这个图
帮我把这个图摊开来的时候你对这个图你就会有一个记忆你一开始你会去抗拒这个事实你会抗拒说你怎么量测的你量测的客不客观你是有中央气象署的资讯吗还是你有自己的监测一开始我们会遇到抵抗
就不接受这个事实那第二个他接受这个事实的时候他才会去找出解方你要告诉他这个解方有效我最常被问到的就是增加一公顷的绿地大概可以降温多少我回答的出来在台北市 10 公顷的绿地大概可以降温大概 0.9 到 1.2 度 C 左右所以如果 20 公顷的绿地像大安森林公园它大概可以降温两度 C 左右
那我们流出风浪的时候大概可以增加 0.5 到 1 米的这个风速它大概让体感降温 1.6 度 C 左右所以这些数据我都朗朗上口因为我都知道他们要问什么第一个就是不承认这个事实嘛第二个就是说你告诉我你的工具会有多有效那第三个就是说你怎么去验证这些事情
好那最后他们都接受了这个事实也肯定了你的方法他们就开始要去做一些法令的这个研修了那所以
我自己觉得我们的每一张图我们每个温度的资讯对我来讲那个都是温度正义的第一步只是小小的第一步而已我们只是把温度的真实的状况因为温度没有办法欺骗别人我量测出来的状况你可以说我放的地方不够客观或者是我刚好放在一个发热源
可是我们在城市生活一定不是在气象局的气象署的一大片的绿地的观测屏的生活我们一定是在车水马里有很多空调主机有很多自车排放废气的温度所以我想很多是科学的论证但是
我们要改变这个社会的时候我们要从另外一个角度我不能从科学的角度而已我要从治理者的角度人民的需求的角度这才能慢慢达到我心中温度的正义
谢谢老师的分享因为我那时候在想到说这个思维转换也是很难准然后尤其如果又碰到说因为我觉得人算是一种本能吧如果有人说你负责的某个东西没做好大家第一时间一定是抗拒所以我之前就很好奇说老师到底是怎么样抓出一个你知道可沟通方法这样哇那果然就是你知道要随时应变重要的数据都要记在脑子里
人家一问你立刻答他会觉得说我很特别有信心就是你知道那个是气势的比拼这样最后我想要问的一个是就是回到老师自己的生活我看这本书然后最后那个算是最后的结语我觉得很有趣啦老师就写到说你自己开始做这个热岛的都市热岛的研究开始关注这个温度的正义的问题这好几年下来你可能开始会有一些生活的小改变例如说你现在自己都会随身带温度计
然后你说你会偷偷跑进你儿子的房间把那个冷气温度调高之类的对我很好奇说老师开始做这一类的研究之后有没有出现哪些职业病啊或者新的习惯然后身边的家人朋友对这些作为的反应都是什么呢
我家人都叫我温度警察因为有时候他们温度会开的比较低因为我一进去看到 24 度我就会偷偷温度调高但是我就会帮他们把电风扇打开所以他们就不知不觉有这件事情或者是有时候已经到春天或秋天的时候还开着冷气
那我就把窗簾打開那我就跟我兒子說你看外面溫度那麼低你吹的冷氣還比外面還要高溫那就把窗戶打開就好了雖然有時候這種性格蠻惹人厭的但透過
透过这种过程我觉得我在描述一件事情第一个就是说你的生活品质其实是可以去做一些调整的有时候我们流点汗好像也不用那么在意稍微热一点反正你忍一下也过去了所以第一个就是说我们对生活品质还有期待之间的落差我们跟期待越接近我们幸福感就会提升这是我对温度的看法
那第二个是有关知识的传递的部分这个也会变成我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也就是说我的学术的深改大概花了很多时间在做教学或研究等等
那后半段当我们有些科学的成果我会开始迫不及待的不是把它写得更难而是让大家都看得懂这个就会变成一种习惯就是用白话去聊科学科学最重要的就是最大的价值就是怀疑的价值大家都可以来怀疑这些事情所以
我们当然要在科学上做到尽善尽美但是当我把科学转移成生活的知识我要面对的是所有的执政者或者是规划设计者或者是利害关系人我们必须要用比较简单的工具或语法
来描述这些事情那其实有时候这个花的时间我觉得是比我做研究的时间还要再长一些因为你要把很复杂的资讯去做转换确实需要一些时间所以我后来我就变成两种一种是有点像温度的警察那
那再来好像是温度的译者翻译的人一样那透过自己对生活的观察跟提醒然后再把这些知识转译我觉得这是我这几年写书我觉得对我最大的收获了
我觉得我也看到很多人性的正面的力量有些人很难说服但是这些人当你能说服他的时候他会做得比人更用心我跟县市政务讨论都是这样对我质疑越多的其实最后信任会越多因为他们想了解科学的事实你能说服他的时候他可以跟他的长官说服他可以跟他一起活动的团队或民众说服
所以花了越多時間其實我覺得我自己會受到更多的收穫這個大概是我在生活上的改變
哇 非常谢谢子平老师的分享对 我其实今天要录音前我就非常期待不知道老师有没有感觉到这件事情因为我们之前事先有一些联系嘛是 是然后我就觉得哎呀 看这本书我自己收获很多然后能够有机会跟老师聊我也很高兴所以 对就推荐大家来看温度的正义我们会把这本书的那个介绍放在我们节目的资讯栏然后大家都可以去找找看这本书然后也开始阅读对 我觉得是
对于很多论迹现在只是觉得热但不知道热是热怎么一回事的人我觉得看这本书都会有很多的收获跟理解这样子谢谢 Sophie 也谢谢各位伙伴如果你真的有买到这本书记得拍个封面我都请有这本书的伙伴拍个画面给我他们有时候会在森林有时候会放到飞机上有些会到一个很
很大的那个水潭还有人带到美国去就是说他会在很多环境里面看到他觉得温度正义或不正义的这个事情所以我觉得写书其实就是希望把这些扩散出去那也很高兴参与 Sophie 的这个 Podcast 那我想更多的听众了解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我们对温度的一些想象把它散布出去让我们做一个更节制但是更负责的这个生活方式那这个就是我们大家信中温度的正义这样子
谢谢大家谢谢老师很精彩的结语那我们今天的节目大概就到这边了如果大家有任何想法想要跟我们分享可以在收听平台或是我们的社群平台留言 IG 可以搜寻 Lili Coco 小红书搜寻 Lili Coco 就可以找到我们了谢谢今天林老师来我们的节目谢谢老师谢谢 Sophie 谢谢各位 Lili Coco 的听众谢谢大家啦拜拜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