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S3E13|除了姜萍,我们什么话题都聊了 —— 如何想象理科学生和天才?

S3E13|除了姜萍,我们什么话题都聊了 —— 如何想象理科学生和天才?

2024/8/15
logo of podcast 唯理对谈 Veitgeist

唯理对谈 Veitgeist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K
KK
S
Shelly
猫修
Topics
KK: 我从小热爱数学,经历了从数学竞赛到科普写作的转变。我认为'天才'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投射,与个人对学科的热爱和投入时间密切相关。我目前从事数学科普工作,学生们的积极反馈让我充满热情。 我曾经准备攻读数学博士学位,但最终因为疫情等原因放弃。在学习过程中,我意识到高等数学并非遥不可及,而对数学的热情也贯穿始终。 我认为天才与否与是否过好人生无关,每个人都应该对身边的人负责。 猫修: 我对数学和物理都感兴趣,参加过理科竞赛。我发现,人们之所以推崇理科天才,与社会经济因素有关。学习过程中,反复学习是很正常的,不必将自己与想象中的'天才'相比。 '天才'和'才能'是不同的概念,社会对'天才'的认知中存在光环效应。许多被认为是天才的人,对他们的学科有着极高的热情和投入。 陈景润是中国大众对数学天才想象的重要原型,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对这种想象有奠基作用。流行文化中对理科天才的刻画存在问题,例如《生活大爆炸》中对男性理科生的刻板印象。 我认为,要对天才进行去魅,了解天才背后的故事和更多人的经验,并与更多人分享。 Shelly: 我从小在母亲'女生学不好数学'的观念影响下成长,在竞赛班的经历并不快乐。我本科学习经济和哲学,研究生阶段学习物理哲学。 我的学习经历充满挑战,也让我意识到女性在科学学术界面临的性别偏见和'漏斗效应'。女性往往需要达到更高的标准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这是一种适应社会刻板印象的反应。 '漏斗效应'存在许多隐形的因素,例如文化差异、自我怀疑、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承担更多家务劳动等。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这些隐形因素,才能更好地理解'漏斗效应'。 在科研的日常生活中,保持热情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并从小的成就中获得满足感。克服在学术环境中感到'不属于'的感觉,需要时间和经历,最终达到自我肯定的状态。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六月,在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初赛中获得第12名的姜萍,与一众清北藤校的学生比肩。从姜萍引发的关注与争议再到对北大韦东奕的报道,社会对于“适合学数学的人”似乎抱有一种既定的期待。社会、学界和家庭等环境对于理科学生都有怎样的看法和预期?女性在科学学术界又面临怎样的挑战?为什么理科教育充斥着天才/普通人的二元叙事?

我们邀请了三位理科背景的讲师,作为唯理专题研讨屋的嘉宾,从各自的视角分享被凝视的理科学生与被崇拜的天才。研讨屋的录音剪辑成了播客节目,欢迎大家收听。

01:16 开场 02:48. 三位讲师嘉宾介绍

04:55 KK: 世界的真相:三角形内角和180度 & 听猫修讲微积分 08:03 猫修:搞笑向的微积分书籍 & 物理竞赛 09:30 Shelly:从爱好到物理哲学的旅程

17:05. 漏斗效应:女性在科学学术界面临的挑战 18:40 Tanya的故事 23:26. 隐形障碍与漏斗效应:那些看不见的绊脚石 27:55. 融入学术圈的隐性挑战:文化差异与自我怀疑

38:44. 被投射的“天才” 41:44 “天才”与“才能”:社会视角下的能力与热情 45:56. 天才与教育:个体差异与激发潜能的重要性 50:16. 不同领域的”天才“:抽象思维与经验积累的对比

51:43. 浪漫化数学和浪漫化天才的想象:陈景润证明数论的文章 55:36 《生活大爆炸》中对男性理科生的塑造:猥琐和不受女性欢迎 57:33 《神探夏洛克》:理科能力与获取性资源挂钩 58:49 《万物简史》和《奥本海默》:流行文化中天才形象的演变

01:00:50 普通人如何和自己和解 01:03:12 从”不属于“到自信:在科研中的心态调整与自我认同 01:08:04 天才崇拜:普通人宣泄焦虑的方式 01:09:05 天才和过好人生完全没有关系,每个人都要为身边人负责

01:13:42 在科学领域中保持热情的原因 01:14:17 KK:学生反馈:女生其实是可以学好数学的 01:17:50 Shelly:从外界认可到自我肯定:需要时间与经历 01:19:19 猫修:学会量子场论 01:19:47 学七遍是很正常的事情

01:21:41 对想要学习科学哲学相关专业的高中生的建议和经验 01:24:58 如何看待媒体对天才人物的报道和炒作 01:31:26 拒绝异化,给天才祛魅

附录:

  1. Tanya的博客:https://blog.tanyakhovanova.com/
  2. KK提到的关于Tanya博客中买完菜回来丈夫做完题目的故事:https://blog.tanyakhovanova.com/2009/10/gelfands-gift/
  3. 关于陈景润发表数论的报告文学作品——徐迟《哥德巴赫猜想》:http://www.millionbook.com/js/x/xuchi/000/001.htm

编辑:HY 主持:陈诞喆 感谢收听本期播客,如果您有任何感想、建议或者新的观点,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