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back
07.雪莉之死和韩国文化的“恨”与“兴”
01:27:09
Share
2019/10/28
展开讲讲
AI Chapters
Transcribe
Chapters
本期节目的讨论前提是什么?
事件发生后,我们第一时间的感受如何?
韩国恶评文化如何生成?
刘在石的道德观念:在烂泥里打滚的苦行僧
彩虹屁、梦幻韩剧和网络恶意是韩国民族性格的一体两面
整个民族的 PTSD:韩国文化里无法发泄、无法化解的“恨”
《下女》:这个国家就像里面受折辱的女性
早期韩国电影:无能的男性,被当成靶子的女性,而雪莉就是现代社会里类似“下女”一样的靶子
“恨”和“兴”的转化:最痛苦的人构建最梦幻的娱乐产品
延伸:几代韩国导演的女性视角&两版《下女》的高下
《真理商店》和雪莉的画,《囚》和所谓的“精神正常”
当下的社交网络:一种相互逢迎,消除冲突的社交
刘亚仁悼念雪莉时,为什么说“我偶尔欺骗了她”
《搜索》用美和生死消解了议题的复杂性
根本原因在于现代人自我无法产生价值感
被歧视的韩国女性,《82年生的金智英》遭到的来自男性的反感和抵制
韩剧中的平权意识其实是对现实反复的呼告
《82年生的金智英》独到之处是,描述日常生活里、人们潜意识里的性别压迫
一个人陷入疯狂,很可能因为 TA 正在受苦
同理心的建立:具惠善和《被遗弃的日子》
热依扎的抑郁症、给北野武写信
所谓网感好,就是有意识地说得体、不被挑刺的话
社交网络上的负累和自我保护
本次播客讨论中我们三个分别代入的角色
Shownotes
Transcript
No transcript made for this episode yet, you may request it for f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