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英国人斯坦因之后,1908年2月25日法国人伯希和抵达敦煌千佛洞,并在三天之后进入了藏经洞。 与斯坦因不同,伯希和并没有在他的日记中记录下他是如何与王圆箓达成交易的,但伯希和的确从藏经洞里带走了大量文物精华。此外,与斯坦因再度来到中国遭到驱逐不同,伯希和与中国学界始终有着「微妙」的互动和友好的交往,1932年伯希和再度访华之时,受到了中国学者的热烈欢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强烈的对比?我们今天该如何理解伯希和与中国的关系,又该如何理解历史? 本期节目我们聊到: [03:43] 伯希和在1908年2月25日抵达敦煌千佛洞后的日记 [12:55] 1909年伯希和在六国饭店展示敦煌遗书后,清政府终于出手 [15:40] 伯希和与梁思成有关敦煌壁画的书信往来 [18:30] 1932年伯希和再次访华受到热烈欢迎 [19:53] 伯希和与中国学界的密切友好往来 [24:01] 历史没有如果,当我们说「不要忘记历史」的时候到底在说什么 >伯希和在藏经洞内 >伯希和从藏经洞里带走的《降魔成道图》(绢画,五代)现藏于法国吉美博物馆
>伯希和从藏经洞里带走的《持国天王像》《观音菩萨像》(绢画,唐) 现藏于法国吉美博物馆 >伯希和二次访华期间与中国学者合影
>《历史语言研究所公宴伯氏情形》,北平《世界日报》1933年1月15日报道 推荐阅读书籍: 1.《保罗·伯希和旅途笔记:1906-1908》【法】伯希和(著)耿昇(译) 2.《发现藏经洞》【英】奥雷尔·斯坦因(著)姜波 秦立彦(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