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收听时差,这期节目是一期新书分享我们的时差小伙伴郭婷最近出版了她的第一本专著叫做 Religion, Secularism and Love as a Political Discourse in Modern China 现代中国的宗教世俗主义和作为政治话语的爱这本书由阿姆斯特丹大学出版社出版
探讨了现代中国的不同历史时期爱这个概念如何被引入调整和构建为一种政治话语在这个过程中呢他也考察了来自
儒家思想,基督教,民间宗教,民间鬼故事等资源的宗教情感如何被动员起来,用来塑造一个世俗的现代国家。之前郭婷已经在 NewBooks Network 上面做过新书访谈,那中文播客的分享当然要留给时差。但是呢,我想先为这期节目的音质道个歉,因为
视频会议中的一些误操作导致我们没有录到正常音质的对话最后只能使用林瑶那边的手机备份
所以大家最终听到的版本呢不但音质比较差还会听到一些僧徒和孩子的对话孩子们在房间里制造的一些生活杂音等等虽然是一个遗憾但是其实呢节目中有提到政治情感如何模糊公共和私人的界限这期录音呢也算是对来自公共和私人空间学术的和生活的声音的一个共同呈现吧
那郭婷我们就先来问一个非常俗套的问题,就是你是为什么想要写这本书的,由头是什么?就像 NewBooks Network 那个里面也问,然后我自己也想其实,
因为一般来说第一本书都是博士论文基础上改的嘛但我这并不是博士论文就可能是很多年的经历观察感受阅读累积之后然后想到的这些问题然后在那这些这些年的累积的这些观察感受啊一个是我记得留学之后然后每年回国那就是就是二两千年
2010 年前后吧,那个时候回国就发现在机场啊,在小区啊,在公共空间的那些标语就有一些明显的改变,就是可能是在图像上比较多这种年化或者是小胖孩这种传统的形象,就在成长的时候好像不是这样,
成长的时候可能是比较社会主义的形象比较多然后这些传统形象出现然后话语上那也是一些传统的话语比如说像夏娃一天啊
爱国但是也会跟这些传统的话语结合起来然后这让我觉得很有意思因为我记得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就作为一个 80 后好像所谓的传统文化传统道德教化或者是甚至所谓传统宗教这些并不是那么的出现在公共话语里面公共空间里面这是第一然后第二个是
在这些基础上后来刚好看了两本书一本是李海燕的《现在中国的新冠革命》然后潘玲的《当真爱来到中国》然后这两本书真的是非常启发我然后也帮助我更能够更清晰的理解我所感受到的观察到的中国的一些变化然后那可能之后我自己就觉得因为那两本书都是讲情感的表达
而不是没有侧重爱这个字那对我来说我觉得是爱这个字特别有意思就像我们刚才讨论的一个爱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官方的话语就我觉得对 80 后来是因为我们成长过程中应该是
90 年代第一批比较早接受全国性的爱国主义教育然后我们的同龄人就比如说你们然后我问过一些学生如果你谈到爱这个字如果是作为爱这个官方的话语那第一反应都是爱国而不是说爱情啊一些个人的情感所以我觉得爱对我们来说爱这个字本身是有政治性的是有官方性的是有公共性的
然后这个字本身特别有意思然后又做其他的一些研究发现当然它
我包括爱国爱作为一个公共话语公共表达政治表达那当然是为了所谓世俗的民族主义把世俗政治所服务的但它其实背后包含着非常多的宗教元素那包括翻译圣经时用一个一种新的情感表达方式虽然是用了爱这个字但是赋予了爱这个字新的情感表达方式跟意义那还有其他比如说博爱啊啊
热爱等等看似是世俗性的政治化与政治表达其他背后包括了非常多的宗教元素当然怎么定义宗教是另外一个话题所以最近写了一本书是探讨爱这个字的变迁
那就是从 19 世纪末直到当代,包括中国大陆,也包括当代的香港,作为一个政治话语是如何出现的,如何演变的?
然后选的是几位领导人 几代领导人可能是比较有 三个来说比较有特色然后是特别会使用爱这个字作为政治话语在他们的官方的演说可能也有些私下的写作里面那可能这本书的想法 整体的思路是这样
所以作为一个今天你既是主播又是嘉宾所以就让你多说点话因为你这本书里面是从就是讲选了几个领导人从孙中山然后再到后来毛再到现在的喜悦那么当然中间还穿插了到后面还举了香港的例子林郑等等
我想就是可能可以给我们听众介绍一下到底具体来说他们的话语里面对爱的使用有什么变迁呢有什么变化呢那个我们可以要不从孙中山开始说吧就是因为你其实蛮强调孙中山的用的不爱这个词然后我自己在读的时候有一点点小的困惑我们之前私下交流的就是因为当然你前面会提到一些孙中山
之前的晚清的背景比如说林书他在翻译的时候他用了爱情这个词第一次可能是中文里面第一次把爱情这个词以现代当代的意义方式来使用那么
孙中山在用不爱这个词的时候他应该也是有脉络传承的因为我想像晚清时候的比如说康有为谭思同梁启超那些人他们可能有多多少少会用到不爱这个词因为当时可能在翻译一些国外的东西有可能是更早的传教士在翻译的时候使用了不爱这个词但是我们现在经常用不爱这个词去
对异那个比如法国大革命的时候那个 fraternity 那个概念然后所以我在我想的是晚清的时候这些世人群体新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可能对不爱这个词已经有一些
好问题
就先说一下孙中山对这本书非常重要包括书的封面爱这个字是孙中山写的一开始第一版封面的时候设计的不太好看然后给你们吐槽才认说对 这本书是谁写的然后我说孙中山但后来图字设计之后把爱这个单独凸显出来又很好看
他當然是很出名寫愛這個字然後王志大訪也說到五四啊或者是更之前晚清那一批改革派
文人他们的孙中山的影响但其实我觉得很有趣的是我现在想办法新的回应领导的方法就在我对孙中山他个人生命历程的这个研究非常系统性的研究中我发现很有趣的是孙中山他第一他的思想来源是非常非常的复杂非常的庞杂他经历过非常多的变化就是他曾经是和秘密社团啊然后搞
然后后来又转到比如说基督教人文主义基督教社会主义然后又是社会主义等等就是第一然后第二他确实是曾经非常试图很想和康有为和这些往前的变革派人文文人结盟但他们不理他
他们非常看不起他所以这个是让苏东山我觉得是他其实没有选择这批人的思想作为他的思想来源是因为他意识到他跟他面前是不同路的这一点也是我觉得后来苏东山跟宋庆龄写在一起当然因为宋庆龄本身的思想很重要我觉得是在我这本书之前他没有系统性的针对宋庆龄本人的政治思想做过研究那还有一点是苏东山跟宋庆龄的父亲宋耀卢的关系非常好
那之所以他能够说服宋耀如也是他们两个也是当时相见的时候就一个晚上长谈然后觉得为彼此倾慕一个一个是宋德山自己口才很好但还有一点他们俩的背景其实非常相似的他们都不是传统中国社会的文人出身或者世代部阶层出身在《宋德山斗》我记得有一个他很经典的几本传记之一里面写到说他是一个 Westernized ex-peasant
他是一个虽然是西化了但是对于传统中国文人来说他依然是个农民他依然是不上流的大家都看不上他这一点宋耀如其实也是深有体会宋耀如自己虽然今天都觉得宋庆龄家族宋氏王朝好像
非常高大上等等但其实孙万如本身是从中国世人的角度来说她是不识字的她的家庭实在太穷了然后被送到国外一开始是做海员的她虽然学会了英文但是后来那是因为传教士希望培养她在中国进行传教她其实是想读医学院的但是传教士也不让她甚至写信嘲笑她说她也配
然后那时他回到宋尔玉回到上海之后又想在上海社区央行大学教书社区央行大学也看不上他就觉得他也配所以他这点就是被中西方的精英社会尤其是人文社会喊去在外这一点感受和孙中山是非常类似的所以他们的思想来源可能是来源于两种极端一个是传统的中国的
民間宗教另外一個其實是來自於西方的西方的基督教的種種影響包括基督教社會主義包括基督教人文思想後來包括後來包括後來的社會主義等等但其實並沒有包括晚清的改革派文人這一脈絡就是真是因為他們其實是那個傳統士大夫被他們被傳統士大夫解僱排斥的這一個又同時接受西方思想的這一批
很奇怪的很特别的一个群体吧就这一点然后这是我就发现孙中山他接受了非常多一直在找新的思想来源但是孙中山因为年纪比宋庆龄大很多然后他最后其实被迫和社会主义结盟接受苏联的资助但那时候他年纪已经很大了然后反而是宋庆龄
蘇慶林是和當時有些蘇維埃派到中國的身兼人
他说是同一年那个时候还是正好是热血青年但是宋庆龄和他父亲一样他的中文程度应该都是不够来作为阅读使用我还就是我找到宋庆龄他当时还问李大钊说能不能就写英文经能不能寄给他一本英文版的介绍这个苏联介绍社会主义思想的书然后李大钊有写给他后来他就被
呃就被处决了然后这些这些对宋庆影响都很大然后他去透了也是他父亲的经历和他自己的经历但是我觉得他对社会主义思想的拥抱相对于孙孙山可能是更感动身体上都是更轻松的而且孙庆龄后来孙孙山去世之后他也经历了呃
这个国民党的比如说亲党运动啊等等其实非常暴力的这些运动那这些我觉得对他来说是也是促使他后来真正的投身于真的社会主义国内后来包括到苏联去把这个特训啊回来作为所谓地下党做了非常多的这些
我們今天說的社會主義的這些地下積極運動是有影響的然後他 宋慶民自己當然我們今天能夠看到的關於宋慶民的書信寫作 公開演講都是被整理過的有很多東西是其實我們現在還是看不到但是哪怕是從那些被整理過的他的那些書信跟演講來說都可以看到他
一个是对社会主义真正的对国民党腐败的痛恨对它这个政权国民党政权残暴的痛恨还有社会主义的理解还有其实对基督教的非常
有一些转变了虽然他出身于基督教的家庭但他父亲后来成为牧师印圣经这些其实一方面是迫于生活所迫那他自己在别人帮他写的那个海珀桑玛写的自传里他也说过他跟孙仲山也是因为这一点其实是非常有共同话题
他就说他以前在学校逐日的时候都躲起来不想去参加所谓这些基督教的教化然后孙子山就跟他说闹命一定都会下地狱他两人哈哈大笑他们其实是对这种我们以为他们是非常前生基督徒非常西化的布尔乔亚的这个阶层其实反而不是尤其是对宋庆龄来说然后我后来还找到
送信给他好朋友的私人的书信那这个原版我也是看不到因为原版是他那个好朋友是美国人是在他在威斯里读书的时候结识的好朋友他们一直保持中心通信然后那个好朋友后来名字大了住在美国的养老院
他把那些书信带在身边后来非常偶然的在养老院结识了一个美国记者有中国的经历所以他那个好朋友就把这个故事告诉了那个美国记者然后还把这些书信都托付给了那个记者所以那个记者就把它收在身边选择性的后来曾经发表过但是大部分的原则都在他那里还并没有捐出来通过他发表的书信可以看到宋庆龄第一个是年轻的时候对宋庆山真的是非常的景仰
比如说你可能听说过我的丈夫是在中国一个非常有名的人重要的人然后他就说他跟我求婚了然后说我现在就爱得昏头
就是叫什么 Head over heels 这样后来但孙海洋他非常的失望但是后来他也跟他的朋友写到说他目睹国民党政权的残暴这些就真的是可以从侧面走阵孙世年后来思想上的心脏和情感从转变变得更拥抱社会主义思想但他后来又经历了其他一些事情我们也只能看到他后来经历的事情的片面但他后来有他跟
就改过开放制度改过开放制度就文革结束之后他跟记者的一些谈话等等也可以看到那他后来最最后思想的转变所以这些我觉得是非常有意思就在孙东山跟宋庆龄这一章吧但是我就很还是很好奇这个你的学路历程就是你为什么啊就是你为什么会对
就是山河宋庆龄的思想感情学最开始是你先挑了这个你要研究爱作为政治话语然后是这个主题把你吸引到他们两个人那儿去的还是说你最先对这两个人思想感情学然后说你发现里面有这个爱是一个观念词你要去研究爱作为政治话语的
都有很难说到底是怎么回事的第一点是因为其实写一本书非常漫长的过程出版过程就更漫长就你写完之后你觉得泪觉得不爱了然后他就我从想到要写这本书到写的过程到出版经过了非常非常多年你问我具体到了哪个节点发生了什么事情我其实没有非常清晰的时间表因为过去太久了还有第二点是因为这些事情其实都是相互影响的
所以我想到要觉得爱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可能是一个研究课题那在苏珠丹和宋庆龄对我来说都是非常熟悉的人物我可能一直是对宋庆龄这个人物很感兴趣我记得小时候看过她那个时候做地下党然后
他地下党的一位小伙伴吧当时党派人他的一位小秘书那个人的后来的回忆录然后我觉得宋庆龄是很有意思因为想到他曾经在地下党的这些经历然后一直对他这个人物感兴趣然后后来我看到他的我记得在北京宋庆龄过去看过一个关于他的展然后当时也讲到一些宋庆龄可能
少为人知的经历吧包括他
在北京住的时候那个时候有很多人帮他当然也是没有完整的方式但是他还是喜欢有自己的生活然后他其实之前他自己写了一个遗嘱是明文写的这就说明书信的中文其实没有那么好他用英文写的遗嘱他希望他发现说他身边有一个年轻人非常喜欢看书他希望把他的书都捐给那个年轻人但怎么可能他其实没有权出一地的遗产
他自己不知道这件事情就说明宋晴玲其实是相对来说这个体制来说是天真的他并不是真正这个体制内的人他另外也说明他用英文写然后他的思路其实并不是
就真的是种种社会主义习惯的他并没有习惯这个这个思路是怎么样的这就让我觉得很有意思后来这个年轻人当然不敢把这些书都占为旧年轻人就非常害怕然后把这个英语之外等等就上销了
这些都让我觉得 Fash 一个非常有趣的人物然后我觉得有趣的是可能我自己并没有读到非常系统的讨论他自己思想政治思想的研究当然讲宋庆龄宋氏三姐妹然后讲他的宋中山的感情这些有太多了但他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些比较少有人说然后还有一点因为宋庆龄是
他父亲在上海传教了,在上海长大,我去过他父亲曾经讲到的教会等等,所以就非常熟悉他们的故事。这个是我们能看到的版本,但是后来又看到其他研究,原来他父亲经营是这样。
毕业肯定也有,我们都不是亚美嘛,都不是在美国成长的,但我们都曾经是在美国的算这个
美国的,曾经在美国作为外人工作过生活过,也可能理解他受到启示然后他寻找一个思想上的回应的这种心态所以觉得他是一个比较有趣的人物
后来可能写的时候也特意比较多的评估放在宋秦岭身上孙中山也很有意思原来孙中山是受到基督教社会主义影响他后来事情会有些转变这个也让我觉得非常有意思
那我就接着这书往下问就是按这个时间线因为从宋庆龄接下来就到毛了然后其实你刚才讲有很多铺垫我觉得值得把它串联起来的我觉得
孙中山和宋庆龄那一张到后面毛那一张它有一有一些继承然后我们其实生活在这个历史这个洪流之中我们也能感觉到有继承又很强的很强的断裂嘛然后继承的方面我觉得一方面当然就是说孙中山啊宋庆龄毛他们都是从那个
世纪之交的风景运营的然后现代性涌入中国的那个时代也生长起来所以他们的话语他们对这些词汇的接收和使用肯定都是受当时的环境的强烈的影响与此同时就是宋庆龄我觉得你刚才提到这一点就是宋庆龄他作为一个好像比孙中山更加左翼的更加亲和
社会主义思想同时他自己又是长期是地下党的这么一个人所以他确实在你在讲述的时候他能起到一个成前起后的作用就是好像他在孙和毛之间好像占据了一个很独特的位置就是他无论他的政治思想还是使用这个爱德话语上
但是同时好像孙中山和宋庆龄这两个人他们毕竟都是亚美就是长期生活在国外然后英语很好所以一方面就是说他们有在海外长期生活的从小生活的经验所以让他们对这种怎么去理解不管是爱的话语还是更广泛的政治他有一套不同于从小在中国农村长大的人的那种感受然后他们使用这些
爱呀博爱呀这些词的时候他可能这个语言上的经验也是不一样的因为苏庆林他就用很多书信都是用英文写的嘛所以他说 love 呀或者这种很习惯然后可能在英文里面你想爱国跟爱大家也不太会联系起来虽然爱国也可以说 love of your country 但是大家更常用 patriotism 对不对所以好像很直观的就是没有那种很强烈的联系
那么在挪用到中文语境底下在那个如果我们想象 20 世纪初的那个时代我觉得感觉好像对他们来说未必真的会把博爱和爱国和浪漫爱有一个很强烈的直接观念反而是那个被动的接受这些翻译的用词的那些人比如说毛这些人他们可能接触到博爱这个词爱国这个词爱情这个词他的直观的反应就是说这里面都有爱字
但是对宋庆龄来说他可能直观的反应是这个是 love 那个是 patriotic 那个是 fraternity 所以他们可能在在话语用同一套话语但是可能理解上是不一样的再加上可能就是说对
毛来说对后来的共产党来说因为夺取了政权嘛你要实现实行翻天覆地的改造这可能是一个更大的断裂就是和孙庆龄或者孙中山壮志卫生的孙中山在使用这个这些词的时候他们他们的 positionality 可能是不太一样的所以所以我就是这个引出一个后面我在读那个毛内战的时候我想
觉得特别有意思的问题因为你在讲毛的那个时候你就想要强调政治神学的那一面然后你同时又想说政治神学好像不是我们一般理解的政治神学因为我们好像比较惯常的说的政治神学就是说你把政治中的某些神话就是建国神话也好或者是某些仪式
就是这种好像有神学意味的东西把它政治化或者把政治给神学化就在这种意义上谈政治神学但是你这里面更多的强调的是好像毛或者共产党他们在使用爱德话语的时候他使用了一套怎么说民间社会中以往的那些宗教仪式或者宗教习俗的那些基础建设那些基础设施
然后你在这个基础设施之上把一套爱国的话语爱党的话语强行的嫁接上去套用上去然后直接用原本民间遗留的那些东西然后只不过让他们承载起那个去传播那个爱党爱国的话语什么什么白毛女的话剧就好像他是从原本民间什么关于神话的一个戏剧里面直接挪用过来的之类的所以
所以这里面我觉得有很多相互就是谈跟错觉的线索在里头然后我不知道你能不能这里给稍微把它这些线索给掰开对不对我觉得刚三次讲话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其实我选择的每个政治人物或者每一段政治时期他们都代表了一种矛盾的结合体都代表了不同
不同思想、宗教、政治体系的相互冲击可能是有相互调和的部分就比如说孙不上、孙庆林那里是社会主义和基督教然后在毛那里其实是民间宗教和世俗政治其实也是共产主义然后我觉得孙庆林作为一个过渡之人这样解释确实很有意思然后毛的经历跟宋跟
宋庆龄跟孙中山是完全不一样然后他们的意图也非常不一样就刚才说到孙中山他也是其实也是在农村长大然后他也经历过农村的民间宗教啊然后包括秘密结社这些他曾经都是他来说非常重要的一些不只是思想来源其实也是机构支持他的这样一些团体但是孙中山他非常希望能够引进
全盘的现代化建立一个现代的政体建立一个现代的意识形态然后他对他来说肯定非常明确的结果他觉得秘密结社或者是这些民间宗教他们不能够承载他所想要的这些现代的意识形态这些现代的国家的体制要跟他们决裂所以到后来就会走向社会主义基督教社会主义等等
宋庆龄对这些的接触是相对少但是对毛主席来说她是有意识的她的矛盾点在于一方面她是有意识的融合这些民间宗教的元素但是另外一方面在官方的公共的场域她又是非常明确的是要排斥消极化
消解这些民间宗教这些传统的元素尽管在他建立世俗的现代的社会主义政权跟思想体系的过程中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可能是底色其实正是用到这些民间宗教这是我觉得非常有趣的一点这里就提到另外一本书我刚讲到影响我写对我这本书的写作思考非常有帮助是康孝飞老师的
他现在刚,去年,二零零三年吧,刚出了一本专著叫《Enchanted Revolution》,但在他这本专著出版之前,可能差不多,现在想几乎要十年前了,在我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他出了一个章节在一本书的
论文集里面然后他那个章节就是讲白毛女的就是白毛女这个形象的演变然后白毛女这个人间传说对毛时代政治的影响那这本书叫 Gender Transvigilance 就是性别化中国宗教这本书本身编的非常好这个章节当时对我影响也很大然后我在爬出毛的思想的时候你刚刚说到他具体的用词
孙若珊是有写中文、英文的确实是用爱这个字包括佛爱、爱国都是有用的宋庆龄她主要是写英文但她非常明确的是用 love 这个字她没有说 paternism 她经常说是 for the love of the nation
还是用了爱这个字,然后我觉得他虽然是接受不尽的思想,但他用爱这个字的时候,他其实是赋予了不同的意义,那后来其实赋予的,就是爱国的这个意义,他不断的强调,这个是他被拥抱社会主义的时候,尤其是还是爱爱这个字,然后当毛他有用爱这个字的,他是经历了一些转变,他一开始用
就是单用爱这个字的时候是延安文艺座谈讲话里面那那个时候那个非常重要的很著名的那篇讲话他就说是没有任务过的爱没有任务过的恨那那个时候爱出现是跟恨作为一个对比那其实是为了阶级斗争去介绍这个概念就是要改革思想然后改革文艺两岛的方式那后来就会有白毛女儿啊等等的我们今天熟悉的革命样板戏
然后康藏飞老师那种书我写得更仔细一点,然后还有包括这些影集,共产党医师会写的那些表演啊,那很多当时的革命样板戏其实就是用了大部分都是用了传统的民间的表达方式,民间的性别符号,校符号等等等等,虽然他要推广的意思是一个
為了是抵消這些傳統的宗教傳統的民間元素但其實他的方法是有這些傳統的民間的方法那當然這個目的是為了讓當時的老百姓能夠理解因為
一个新的现代的世俗化的这些政治符号对老百姓来说是非常新的 没办法理解那他就可能是更理解群众他就要用大家理解的方式来表达他想表达的意思我记得应该是他说那个政治学校是啥名字来着
他也写过比如说在反右的时候等等当时这些政治运动其实这些政治运动他们的也是非常一个是非常隐世化的伊丽莎白·佩琳对对对佩琳她也写过这些政治运动其实都是非常隐世化的这些隐世
不是世俗的社会主义仪式其实都是民间宗教的仪式包括你要杀个鸡啊 只有鸡血啊等等就驱邪啊都是老百姓可以明白的意思那这个其实就是为了更好的虽然它是为了这个矛盾所待虽然是为了推广世俗化的反传统宗教反民间宗教反民性 民性
的这些意识形态但其实用的恰恰是迷信的方式就不能让大家能更好的理解这个也是在图方说的这个所谓政治神学那他这个建立的这个所谓政治宗教当然是以个人崇拜为中心的但这个个人崇拜本身其实也是通过这些民间信仰所谓迷信的方式来建立的这个我觉得也是后来就很多人觉得很有意思在当代当代中国你还是可以看到很多
民间自发的毛崇拜或者是崇拜革命音乐很多庙去崇拜革命音乐等等或者大家会戴一些小的护身符是毛这个其实是因为他当时的毛崇拜本身就是用了民间宗教民间信仰的方式这个内核是不变的所以大家现在能够依然使用这些符号但到目前其实并没有冲突这也是因为中国民间宗教本身它其实是非常有生命力的能力
反而是非常强大的这个形象大家都会取代,就这个老百姓的记忆方式其实是一样的。我想到一个我们这边的例子,就是我最近认识到,我觉得特别好玩,关于这个国族的记忆的整治,然后关于时间的想象。就是有种纪念仪式,就是在我们这边有一个英国城市叫纽卡斯尔,但是以前是造船的,现在已经不造了。
然后期末的时候呢就清政府从纽卡塞尔造船场定了几个战舰然后他们就送了几个人过来接收这个船只然后呢来的这些人有几个生病了或者怎么着就在这边去世了然后纽卡塞尔呢就有一个北洋水师水手士兵的公墓
然后呢就现在就还是有一些国人啊或者是华人可能是中国人去那边去这个公墓去致敬什么的但是最好玩的就是一般你就是喜欢嘛但是就很多 visitor 他们就是会放在中国中国那个海军的战舰的照片你自己看就好多海军的战舰照片放在那个放在公墓那里就好像在跟他说你看你看我们现在有这些
祖国强大起来了
这个水手啊,他也不是特别有名的,他也不是历史上记载下来这种有名的行人,就是一些无名的水手。但是你就看到他这种民族主义情感,还有这种小杨忠的时空对话,有一首歌叫什么,时空错位,我其实也是在读的时候,我有一张里面有一小节本啊,就写了很多这种,
非常地在创造他们会去创造一些这种梦太奇的说法夹击跟过去的先进行一些对话什么的但后来我觉得这一环节在我那一章里面所以我想大概要把它去掉或者让它独立的变成一篇独立的论文就是很有意思你刚才说这种情感就像我们讲的都是
这种情感嘛就爱国情感啊民族情怀啊这些东西就它它是一个就当然是有自上而下想要去规范它的表达率的为什么爱这个字那么重要它是表达这个情感的一种规范但是这个但是情感本身非常非常对的就是人还是会有自己的比如说自发的回应这种表达自发的回应这种情感的导向但这个就可能是
但就是因為這種情感非常的強大所以官方可能也知道要不斷地有新的方法去引導他這個是為什麼在毛時代是一回事然後毛時代的時候用了某些大家熟悉的符號去引導這種情感包括從階級鬥爭到個人崇拜等等然後到當代用新的方式去引導這種情感比如說
就比如说你现在是用一些传统价值观传统话语传统文化这些东西是新的用它来引导现在这个情感的表达这个是我觉得在之前是没有的毛时代虽然是用了传统的符号但他希望引导出的是新的意识形态
然后希望引导的是新的话语但是在现当代他用的其实就是传统的话语但是引导的是一种新的强大的新的民族主义
我觉得可能是因为当代尝试过毛时代的那种做法但是行不通对吧因为跟领导人自己的意识形态有关系毕竟毛毕竟还是要砸烂旧世界的然后现在就是其实内心里还是比较相信传统的那套东西对然后我刚才想到这种很军事主义的军事化的军事化的军事化的形感它肯定是不是一个它是一个社会化的结果
比如说自然而然自发的完全自然而然自发所有的都是社会建构的当然但是这个建构它不光是它跟 90 年代以来的爱国主义教育有关因为爱国主义教育里面很多是国防教育很多都是关于军事机构的东西但是它也有一个比较漫长的历史吧就是也确实从小美代人开始高尊山也都是很强调这种比较长的一个理想对他们的
能把它串起来然后去重新制造一个 linear 一个线性的事件属于国族的事件我觉得这里其实可以对比的这固定的书单因为焦点不太一样因为你比较强调自上而下的就是以领导人为模式
这个案例来讨论政治化的运用所以 80 年代那一块是稍微的淡化就是一代而过嘛就是稍稍有点提到好像主要是提从 90 年代有提那么一下但 80 年代和 90 年代我觉得陈诚刚才讲的这一点让我想起就 90 年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好像会加入很多复国强兵的内容军事化的东西
然后八十年代当时你们有没有印象就是当时也讲五讲四美三热爱嘛然后热爱党二十年代我们不记得不好意思对对对
因为我那时候在幼儿园里面什么的然后到处都是那个标语什么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标语然后上小学以后其实还会在那个教室的那个墙上看到残留的原来的那些标语牌啊什么什么的嘛然后后来慢慢被替换掉了但是小的时候一开始的印象关于什么热爱的印象就是三热爱
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
那个春夏之交以后的好像一个剧烈的转变好像就是国家在这方面变得更加 aggressive 的而且觉得说我确实需要用一种更军事化的话语来把爱国主义的这种教育给讲下去给推下去然后我其实在之前讨论的时候不是我跟郭婷说觉得如果说有一个中间的过渡章节讲那个自下而上的对
官方的爱的话语的反弹的话我觉得会比较有意思就八九十年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市场化以后其实我们现在日常生活中受的关于爱的话语的影响很多时候是来自于那些情情爱爱的那些歌曲对吧然后就像刚才
我们起先说大家的方言里面都不太有爱这个字说到爱都很尴尬那不仅是说官方的什么爱国什么什么的就是你说爱情对吧恋爱这些在很多方言里面都是没有的但是我们现在其实用这些词在普通话里面讲这些什么恋爱啊什么就已经很顺口了
做爱国可能我们这些圈子人们还感到蛮尴尬的但是对吧所以说恋爱可能就还好对就是我是第一章不是写酸厉的厉害的就是你刚才解决了一个武戏戏谱就是它怎么发展就这些就像刚智晨也说就晚期到现在的
我们现在讲就他就猜猜是因为我们
不同的方言生活中哪怕官话其实都在做证了我的猜测官话其实也不会生活中用爱这个字就用到这个字本身就是比较正式的说法那它不只是一个政治上的正式那就是在情感表达上的一种正式就是在对于这种等等这个也是因为以前它是被造出来的一个新的感叹的方式所以我觉得这个是
为什么这个字本身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意思其实我刚才想到又流行文化上的一点东西就是想到爱国歌曲吧现在的爱国歌曲都非常的 soft 然后像我年轻的时候就非常喜欢歌手王菲当初喜欢她就很多人觉得是一种脱离政治的或者是一种丧的这种氛围
但后来就最近几年他就唱了很多这种比较正常化的歌曲包括《我爱你中国》还有那个一个盛世什么如愿的叫什么我想不起来如愿好像叫然后就看这屏幕里面就大家都特别喜欢那种表达很喜欢那种很细腻的表达没有以前那种红歌的那种那样的刻板的印象就反而好像觉得哎更感动了更能体会到对祖国的感情了就是我们的屏幕就够了达到对
借用小情小爱的这种 style
方式去表达爱国还反而受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对这个时候我是觉得他是一个特别有弹性的像海绵一样的一个语汇虽然作为一个政治语汇然后他就就是我们刚才说情感是一个非常流动性的东西然后他是非常有弹性非常有生命力的就除了比如说他不可以
都编这种软性的王妃式的表达然后还有就包括在疫情的时候大家看到很多的不只是疫情之前也是就是爱中哥哥啊或者很多卡通形象啊或者说很可爱的这些这些表达跟形象这个其实也是因为网络上很多这种很可爱的表达大家只知道大家喜欢这种所以他可以 harness
收编利用民间的这种表达跟这种情感跟方式跟形式然后同时又进一步壮大他自己的表达这个非常复杂的相互影响的过程所以就是这个特别有意思
当然对于三首书我就没有因为我写一本书肯定还是有一个 focus 有一个专注点如果我自下而上自上而下都写的话我觉得会没完没了因为它不断不断的发展心里东西也太多了我现在目前这本书只能写自上而下的当然就在我的结构里面稍稍的写了一下自下而上的
一些反馈,一些回应,包括中国大陆的一些,包括香港的一些东西。这就是他很多有生命的,刚刚陈诚说他输入了,后来没有输入这一段,然后他说他觉得很有意思,我们以后可以再写这段了,可以把这段再发展出去。跟着我们的生命经验息息相关的一部分,
宣传口内部的人也在跟我们一起慢慢长大慢慢变老对不对他们的成长体验跟我们是一样的因为他们现在的掌管宣传口的人就是我们小时候一起听那个港台歌曲的那一拨人啊然后你想 80 年代的时候这些港台歌曲都被当做迷迷之音来批判但是不知道还有一本书什么怎样鉴别黄色歌曲之类的就如此类的邓丽君还被批斗过嘛然后但是所以那个时候就好像大家天然会觉得这种私人的情爱是一种对
官方政治话语的抗拒是一种非政治的政治抵抗对吧然后但是你一旦习惯了习得了这种东西从小浸淫在这个氛围里面你长大以后你自然而然觉得这种表达是更动人的然后当你进入宣传口工作以后你就会把它当做一个宣传手段来
来化用它所以很自然的达到了收编的效果所以背后不一定是说好像党国他有意的想要去收编谁而是这个收编它就是水到渠成它自然就在发生的一个过程对机器里面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个喜欢干杯的人我刚想到 style 中文怎么说最好就是风格就是小人表达风格去表达
然后想到 B 站上面我还看了很多这种高燃就是一个一个 genre 叫高燃爱国高燃混战看了很多这种但其中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非常非常真实化就是他们什么叫叫什么样的画面会让你觉得染或者他会让你觉得染就是阅兵的画面各种武器的展示的画面
然后会加上人的标签然后这个毛的怀旧我觉得其实在评论区有很多毛的怀旧但是他并不是意识形态的东西他就是纯粹想象这个就会讲这样的话比如说他不会好想他他不会叫我们小镇做提价他不会
叫我当代孔乙级还是孔乙级应该脱甲长衫之类的就用一些现在的这些梗然后就好像自己是一个被边缘化的被压迫的在这样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系统下可能过得不太好然后照旧无安无救救流什么之类的但是他好像就是这种想象中的他不会这样子他不会压迫我们他不会支持这样的邪恶的制度不会让我们救救流
还不会骑着我们的小人不会叫我们疯狂男什么什么的就会结合很多这种名义就是就是这个是考试的新左就古巴那场年轻的学生新一代就还是就非常自然的会有或因为这些的影响会有这些有新左倾向的
感受,也是因为对当代的这些压抑,然后会想象一个曾经更好的怀旧怀念上前朝,通常都是因为现朝的一些在前朝受委屈了,就这些东西,所以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就像很多人说比如说香港那时候纪念英语王去世,
而且很多人都是因为你刚好其实你没有经历过真正会谎念过去的事物没有经历过过去或者你在过去没有真的是无苦所以这个他的想象中其实非常的美好比如我刚刚听完的时候我想到这个其实也是非常性别化的一点就是虽然性别这个词没有出现在态度里面但它其实一直是贯彻始终的一个视角
就是这种爱国主义或者非常尤其是非常军事化的民族主义还有爱国主义群化它当然是非常性变化的然后就这个从
从一开始然后到现在其实都是用性别化的方式来推行跟表达这种民族主义当然就是这个政治政客本身不一定是男性就包括比如说林郑但她还是就是为什么我用了 parental government 就是家长是治理这个家长可能是客女
不管是任何性别还是一个权力的运作的方式不管是这个在权者是男还是女他都会用这种方式来运作这种权利这种治理所以我觉得这个
民族主义性别化的面相其实也存在的然后包括孙中山到后来一直被称为国父等等你要有一个国父这个也是一个非常性别化的表达宋庆都一直是国母这个其实都是非常性别化的对民族主义跟现代政治的想象
这让我想起前两年有个人的论文,好像王以琛和陈之锋还是什么,有一篇叫做 From Motherland to Daddy's State,对吧?以前大家都说祖国母亲,现在是说祖国爸爸。他说你表达了一些,用女生的面相来表达一些。
然后 Victor Vooch 北七零的一个角色但很有男性角色就是表达起来东方大国对我们做画这个也可以
其实说
别的国家也这样,就是国父的这个 founding fathers 我就想到其实这些概念 patriotism, fraternity 在英语还有其他欧洲语言里面它是性别的嘛它是讲兄弟情谊或者是 patriotism 也是跟 father 有关的然后讲成中文里面博爱和爱国其实把那个性别的部分在表面上去掉了
但它的内核其实还是性的化对这也是我觉得很有意思在决定论文我有写到有另外一本书是影响过我这本书的思考就是 Barring Walton 就是讲邱景的胡音老师写邱景那本书然后它里面就讲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从古到今古情中外有情就是人有社会性有社会名干什么
你算什么?你算什么?
其实他的预设虽然中文里面没有性别化但是他的预设只是说是一个男性然后这个也是就在我刚刚提到两本书我在文字上面有写到就是在中国五四甚至五四文学小说里面的表达男性通常都是比如说一个英雄的形象而他是一个人他可以为他的政治理想去牺牲
然后你心理通常就是为了男性的理想而牺牲这个心理的话是从没开始就现在心理想象里面都一直存在这个是无论古今中外其实都是这样然后我记得你接尾的一章你写到一些自家而上的海外离散华人
运动中怎么样重新去发明对然后就这个因为结论的天赋有限后来我就就把它写成另外一篇文章经过了好几年周遥
然后这我觉得很有意思,就像刚才讲到,民间通常都是不会用"爱"这个字来表达感情,任何形式的感情。但是正因为这个字是保护了非常多的公共性、政治性,被政治所使用。所以当民间使用这个,他们是有意的还是用这个字,但是是为了表达不同的情感。尤其是女生主义运动的时候,我觉得
比较有意思的说大家还是会用爱这个字但他其实是在当代的这个语境下
比如对女性有更多的要求,归训啊,回归家庭这些传统化的要求还有法律上的一些灵魂的静息啊等等然后对女性主义,女性主义运动或者酷暴运动的一些打压那大家用这个"爱"这个字的时候其实是为了挣脱这种
基于异性恋家族民族主义的回训跟打压之外的一种连结的想象然后而且另外因为很多人他们参与的人可能比如说独生子女他不是独生子女也是知道有类似于这些政策上的影响所以他刻意的是要强调自己是
小伙伴之间是另外一种爱另外一种连接然后另外一点呢在我觉得在海外离散华人之间我觉得这个是另外一个就是这个是在政治的边界
正体的边界之外的更大的边界因为爱当然是用在民族主义边界上不管是哪一种民族主义当大家在这个情况下当离散的运动者在使用这个字的时候其实他们是需要抵抗很多东西包括自己社会民族主义正体的规范跟边界还有比如说在
香港大家使用这个爱是因为香港也出现了基于爱这个字的宣传话语比如说爱国爱港啊等等那这个就是当然是非常生命的是一个民间不会使用的字民间不会使用的表达方式跟情感当然民间就会出现也会有时候是刻意不用爱这个字然后有时候是用这个字但是表达完全不同的意思就我觉得这个字本身是非常有生命力的然后这样就说
就等一下可能会简单但我自己觉得这时候感触的是白志的时候他们那个 slogan 他还说是不是你的爱国青年他说什么爱大地爱乌克兰人吗爱什么都说他们就是一恰恰是大家都知道爱这个字的正直理涵所以我们还是要用这个字但是是包含不同的情感不同的人类这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其实我觉得说其实这样子绕了一个圈回到了这个爱这个字在古汉语里面最早的那个含义就是你可以讲说兼爱非公对不对就是说这个爱可以是爱物也可以是爱人或者也可以怎么样它不是一个本身好像是个更有开放性的这样一个词
所以它也是一个很确实也是一个很不太日常的词就是大家可能在日常中会不太就是他讲起来很高涛的这么一个东西所以
被在现代这个话语演变的过程中被选择出来作为这样一个特别的语言标识然后被政治化然后被逆政治化被对抗好像也说来说去还挺有意思的历史的调回对这个也确实是然后我觉得这一点其实在中国以外的历史变迁里面也可以看到因为现代汉语里面这个爱的变迁其实也受到日本的影响日本翻译影响然后
那他们在用这个爱作为现代语,现代意义的时候可能也是知道,因为他是当时的汉语文化圈里面,大家知道这个词的意思,所以可能他的意思可能是一个是可以赋予更广阔的意义,然后就在东亚或者其他地区可以使用这个词来翻译新的词。
新的思想新的概念那肯定也是说明这个字本身它这个字本就可以跨越不同的边界了有很多不同的生命力然后还想到一点是爱和恨的辩证就是有这种政治对爱
政治塑造里面他是需要你有恨的有一些爱国情绪的塑造他同时需要塑造一个恨的对象不管是某一个民族也好或者是某些想法也好或者是这种内部的他者他们会把他就我其实现在写的这一张跟这个有关系被叫做各种各样的标签二鬼子什么
杨奴啊什么职人职人是我写的这一章的内容就是他要求你产生的纵无的这个情感纵无的这个情感对他需要的这个爱过的情感是不可分割的然后我其实刚才想到 Tony Morrison 讲了一段话他当时讲的是 good 和 evil 善和恶然后他说善是 more interesting more complex
Evil is silly, boring, it's horrible,但是它很无聊我觉得可不可以也说爱其实是更有趣更复杂的一个东西,所以我们可以多的去写当然恨也值得去研究但是恨的本质可能是很无聊的是没有那么复杂的
我觉得你讲到这一点就是说最晚近的这种对爱的话语的构建它好像一定要找出一个恨的对应物这点也是一个蛮奇特的现象它当然在历史上可能也反复的出现但是比如说当我们直观上讲到爱这个词的时候或者谈论爱的时候
我觉得如果不这样提醒的话我不会第一时间想到说那你这时候一定要有一个恨的对象作为参照是吧可能是爱的反面是淡漠就是你不爱他了或者爱有等差就是你对这个人有强烈的爱但是对另外一个圈层之外的就稍微淡一点到最远最远的地方你就完全不关心他了
但是在当下的这种构建里面好像你要呈现出自己的爱的强烈然后是因为好像爱什么东西什么对象是因为你先恨了什么对象或者它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就这种好像非常独特的非常狭隘的对爱的理解可以这么说对我在想是不是因为
一个是爱是可以包容恨的但是恨不可以包容爱爱是一个更 versatile 更可用的一种话语跟情感还有我觉得爱是一个更好用的一个话术或者是情感就是你可以是为了
打压排挤某一个群体但是你用爱这个话术就好像你是为了一个积极的东西但其实你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消极的东西就更好用然后我也记得就是就在这个里面很多人都写过就 Tonor Morrison 是一个然后还有那个
James Bolton 他是在种族歌手台写过非常多的爱意作为一个他认为它是一个非常积极的可以打破很多东西的一种情感跟表达他这种大爱意是有对他来说基督教意涵的然后我刚刚说情感也是我后来现在研究就会有很多讲
情感经济学这个概念我们刚刚一开始就说到爱这个字作为一个官方的话语它是有公共性的情感之所以它能有用它有政治力量或者是公共力量比如说团结等等就是因为它是一个有公共性的东西情感是有在流通中有公共性它才是能够有作用的
我来问一个就是一个收尾的问题就是你觉得写作的过程现在已经书出来之后你会有什么
遗憾吗有什么真的没有出迹的东西在将来的这个将来的工作作品中再学习有一些小贴士吧就是可以跟大家分享就是自己对我自己来说是一个小贴士跟戏或者分享给大家的时候有什么用就是肯定是大家做研究啊可能写第一本书啊什么的就第一个是啊
我觉得写书是个很漫长的过程其实你要有成段的不被打扰的时间是不可能的这是为什么我后来写是因为在疫情的时候写所以第一稿写得很流畅但是后来改的时候就是没有能有时间好好去改就其实有一张我非常明显的 type 大家如果能够看出来我请大家吃
感觉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很匆忙的所以我觉得大家如果能够找到一个好的节奏修改在没有成段的时间不会打扰的时间和空间的情况下能够找到方法去做研究我觉得这个是一个我们都要摸索的然后另外一点是
第二个我觉得是要跟不同的人讨论就是我觉得文科写作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写但我觉得其实跟不同的人讨论可以有非常多的收获就像我书出来之后三组说他有这些这些早知道出了给你们看一下
所以我觉得不管是写的初稿之后还是每一张写之前如果能有一个当然理想情况下是你自己的学校会有这种 book workshop 大家都可以给你非常专业的意见但如果没有的话你把每一张发给很多朋友看大家可以给你意见有回馈我觉得这样是最好的
我当时是有跟一些朋友讨论但是我并没有我就给足够的人看我觉得这个是一个遗憾不知道我可以改得更仔细一点然后还有一个是有很多技术上的事情就比如说我的
acknowledgement 致辞吗致谢我一直没写就是可能内心是希望有 deleted gratification 就是希望这个最后的这个快感是最后才大一直没写但其实你应该先写因为到后来整个出书的流程是非常匆忙的其实没有更多的时间跟你酝酿情感所以我觉得我致谢里面虽然是我真的有很多人要感谢但是我觉得我没能写的很感人能把我感谢他们的情感都表达出来
有点遗憾就其实这些东西是可以先准备先写的有很多东西可以先准备的然后比如说要把书寄给哪些人啊然后之后后续的一些东西然后还有包括改啊你找帮你做 index 的人等等这些我觉得都是可以先考虑好就其实最后那个过程是非常匆忙的对当然还有一些比如说你后来书要怎么推广你的这个 twitter 你要怎么写这些就是就是我后来都
因为你就没有长短的时间可以让你做这些事情学习中非常的匆忙就累的其实没有时间好好想我觉得这些都是呃其实可以之前先想好就可能也是自己对自己要自信一点吧嗯对非常有用正好我现在也是在对现在这个有啊成本就可以直接拿来用了哈哈加油就是我觉得你们有很多就是以前都没有想到的真的是没有想到的东西然后还有一个就是钱的问题哈哈
就是你出书其实出书是很费钱的就是你找什么样的出版社出版社会不会给你免费的做 proofreading 找 editor 帮你看你找什么样的出版社我觉得这些都是可以之前先想好然后就钱的问题是那个钱从哪里来你自己的学校是不是可以给你钱学校怎么给你钱我觉得这些是就是可以提早计划一下除了写作本身的这一步之外
我的同事们他们都是自己做 index 的他们也没有去找人
其实我蛮困惑的是在现在这个年代 index 还有多大的用因为我觉得确实我也是觉得首先你在网上电子书上直接搜嘛就是看到一个关键词直接搜然后现在还有谁去读 index 我会我觉得 index 还是真的有时候我觉得中文书没有 index 还挺难找因为它是一个就帮助你关键词就比如说我自己就是写东西的时候有一本书就一个是我是看纸版书的
就自己看书的习惯然后我都会 index 里面就是用标签贴好它是哪一页我在哪一页用不同颜色的标签贴好这个也是我是对如果大家跟我一样有多动症的朋友我觉得这一点用不同颜色标签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搜索的方式我觉得比电子版搜索更有效
就这个这单 index 本身也很花钱这个是就出书的一个技术上的一些考虑吧还有一个我觉得是嗯就是你做研究跟写书你是想好跟谁对话比如说陈诚是啊你自己已经知道你的书是哪一个出版社哪一个系列了那我觉得能找到你是跟谁对话找到哪一个系列去出啊
这个也是很重要的就是这本书是区域研究历史研究文学研究还是政治研究还是比如宗教学你是跟这个领域里面的谁在对话跟这个领域里面现在就是正在发生的哪一个理论哪一些研究在对话这个也很重要这个可以让这个书的论点更加的精准更加的明确
灌浇 Focused 我觉得这也是一个我们因为我们做的东西都非常
跨跨跨跨学科是的他会有这个会有一些困扰你到底想选择跟哪一个领域对话但可能有的人他可能就非常纯粹的政治科学非常纯粹的是我觉得这个可能是跨学科的人要考虑因为这个也是会让你的书就是你的 argument 是什么就会帮到你写书的过程就是我后来在呃
写结论的时候其实我结论跟剪第一张 intro 其实都改了很久就是为了让他更加 focus 因为我后来才找到我是在跟这个领域对话比如说对我来说我后来发现我是跟宗教情感这个理论在对话那我就这是非常后来才想到的这就帮我就既让我改了很多遍我的结论跟开头那当找到之后也另外一个有帮助的事就是你出处之后都要有人
给你写推荐给你写书评你到底找谁写然后谁帮你写书评发在哪一个期刊这个也是怎么你怎么定位自己跟你的这个学界领域怎么定义你都是有关的所以说这些都是非常技术性的但是需要考虑的东西就第一本书出第一本书跟你的整个学术的生涯当然是挂钩的但是你第一本书出来之后哪个领域在看你的书哪个领域
当然很多领域可能都会看你的书希望是这样对当然是对对对都会的但但就说是谁给你写书评然后他发在哪一个期刊是哪个领域的期刊这些其实都会别人怎么对别人怎么看你其实都会有影响我觉得这些也是帮助也但也帮助你怎么让自己的研究论点更加 focused 也会帮助你写作可能会更加顺畅好的今天非常感谢国庭和我们分享
耶祝贺时差祝你第一本英文专注感谢时差我有在这些里面写就因为有时差这个谢谢小伙伴所以能够有这些对话所以能够写一本书大家都加油
all the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