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028: 北京地铁(现代史)

028: 北京地铁(现代史)

2024/9/3
logo of podcast 未命名播客

未命名播客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j
jyt
x
xbz
Topics
xbz: 我认为北京地铁的发展与北京这座城市的变迁息息相关,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它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事,更是北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飞跃。从2001年申奥成功到2008年奥运会举办,北京地铁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新建线路里程大幅增加,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郊区线发展过快导致中心城区线路密度不足,部分车站设计规模较小导致换乘不便,以及一些线路规划的调整给居民出行带来不便等。 我认为,北京地铁的发展应该更加注重平衡,既要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又要兼顾城市整体规划和居民的实际需求。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更加注重线路的合理规划,车站的设计和换乘的便捷性,以及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有效衔接,以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居民。 jyt: 我同意xbz的观点,北京地铁的发展确实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奥运会极大地促进了北京地铁的建设,使得北京地铁的里程和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一些线路的建设没有充分考虑周边居民的意见,导致一些站点被取消或调整,给居民出行带来不便。此外,一些车站的设计规模较小,换乘不便,也影响了乘客的体验。 我认为,在未来的地铁建设中,应该更加注重民意调查和公众参与,充分考虑周边居民的意见和需求。同时,应该加强车站的设计和换乘系统的优化,提高乘客的出行体验。此外,还应该加强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形成一个更加完善的城市交通体系,以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居民。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大家好 欢迎收听《为命名播客》我是谢伯芝大家好 我是宇童我们又出现了我们好久没有不定期掉落的更新其实大家要听到我的声音相对简单因为前一周我跟婉莹出去玩或者怎么样我们录了好几期发在博物志了当然大家如果想听童老师的声音就必须锁定《为命名播客》

你的生活好丰富哦你现在是遍地开花是不是然后马上感觉你在各种友台串播的节目已经比咱们本身的更新要多了我觉得真的有可能你没有在阴阳怪气我吧没有有吗我可能潜意识里面有那么一点但是我自己没有意识到被捕捉了好吧我们今天讲什么呢

你今天还是接着上次的地铁的节目讲上次是三月份发的好像现在已经七月八号了别太说了上回我们说到最后就变成了一个对北京地铁的大控诉然后这一次呢就按照我这个大纲的话是从第三个大标题开始就是所谓奥运工程开启的现代史我

我觉得如果听众跟咱们两个都是同龄人的话可能跟我一样就是可能到今天的这个时间段算是我个人对地铁稍微有点记忆和印象的时期了而且就是我觉得在咱们人生成长的历程里奥运会是一个很重要的纪念节点是的奥运会之前我已经不太记得了说实话反正总之 08 年对我来讲可能不光是奥运会就是那是一个重要的纪念节点因为那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嘛

对也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上升了所以就是可能在印象中很多事情都会以那一年为一个节点那之前的事情和那之后发生的事情对奥运会这件事对北京或者我觉得对中国的影响都非常的深对于北京地铁自然也是这样的我们可以先提供一些参考的数据北京的 08 年奥运会是在 01 年申请成功的当时北京的常住人口是 1300 多万现在已经是 2300 多万了吧哇

可怕几乎翻了一倍的样子 01 年的时候四环路刚刚连成一体五环路和六环路刚刚开始修建或者正在修建在 2003 年的时候北京市的机动车突破了 200 万辆这个数值在 2023 年底是 758.9 万辆我从来没想到北京有这么多车作为一个比较上海在 2023 年机动车是接近 550 万辆所以它比北京少了 200 万辆

我之前一直觉得北京和上海是差不多的对但我没想到差了这么多但是北京的面积比上海大对所以这个是一些基础的数据然后当时的北京地铁在 01 年的时候只有一号线和二号线

古早的时候我还没有什么记忆对另一个可以供参考的资料是当时深奥的时候有一个国际专家组会对申请办奥运的城市做现场的考察还打分那打分分了很多项在其他项北京的分数并没有很低比如说有没有承办大型赛事的经验那个时候北京已经办过亚运会了等等的

然后住宿条件奥运村等等的北京的得分并不低但是在一般基础设施这一项它的得分最低分只有 3.8 分最高分也不过 5.4 分作为对比当时的发达国家比如说大阪这个数值是 7.1 到 8.0 巴黎就是 7.6 到 8.5

所以可以看到北京这一项是明显落后于这些一流的发达国家的和北京差不多的是伊斯坦布尔当时它的得分是 3.7 到 4.6 但是今天咱们可能不会再把北京和伊斯坦布尔去比较了

所以确实就是借着奥运会北京变化最大就是 2000 年到 2010 年 Google Earth 能追溯到最早的北京城的很清晰的地图就是 2001 年那个时候你会发现两广路从广安门到广渠门的那条路还在拓宽呢像城东的那个雅宝路等等的还没有修呢金融街也没有盖好

借着奥运会整个城市有一个非常大的更新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北京地铁就回到我们的主题 02 年的时候有一个北京市奥运行动计划交通建设与管理专项规划就是他们做了一个规划

那这个规划里就说 02 年到 08 年他们要新建 8 条轨道交通那分别是八通线五号线四号线十号线奥运支线就是今天我们所谓八号线的一期然后还有机场线一桩线和九号线的中段

希望在 08 年的时候里程达到 249.5 公里但是在 01 年做这个山坳成功的时候这个数字只有 54 公里所以他要新建 150 接近 200 公里反正就是要新建非常多的线路和里程而且还要对老县做改造

之前的话,您比如说一期和二期工程其实都是中国自己在做的,无论是车也好,信号系统也好,然后改革开放以后虽然也引进了国外的信号系统,但是你还记得上一期咱们提到八通线和一号线西段用的公司又不一样,所以他们贯通的时候又面临很多问题,所以在当时他们也需要对以前的线路做一个整体性的升级,然后有一个参考就是比如说信号系统改造这一块,

改造完了一号线和二号线的间隔从三分提高到两分半那到今天这个数值可能又进一步的有所提高了总之就是当时山澳成功之后北京地铁面临了很多的新建和更新的工程那可以说就那几年之间北京的地下基本上就是一个非常热闹和喧嚣的状态对大兴土木的状态在奥运工程的专题里呢我们会讲几条线路第一条线路就是五号线

五号线很神奇就是最开始咱们看北京最早的地铁规划它走的线路就是这样的然后后来所有的线路的走位都变了只有五号线一直没有变就是

就是非常稳定的一条线路南边从宋家庄是南几环南四环到了吗差不多就是南四环因为它跟十号线交接在南四环左右然后一直往北延伸到天通苑应该是北五环天通苑北天通苑北应该是已经过了北五环了吧对它比清河要北好多所以它肯定是五环外了就是一条非常笔直的南北向的线路

在 1992 年中国申请 2000 年奥运会的那一次它就已经是所谓的奥运工程了但是真正的开通是在 2007 年它带来了很多新的东西比如说是北京地铁第一次使用钝构技术

上回我们讲那个顿垢终于在五号线使用了等一下谢老师提醒我一下我已经忘了什么是顿垢来着就是一个圆形的大机器在底下一边挖一边按隧道对对对对它那个隧道就是截面就是圆形的我

我不知道五号线的站台是不是也用了类似的方法因为我印象很深五号线的一些站台你上到上面的那个站厅它整个屋顶是一个拱旋是的而不是那种柱梁结构方形的可能就是一个圆形的钻地基对所以就很先进

然后还是首次安装站台屏闭门的居然是 5 号线第一个是 5 号线你想之前 1 号线 2 号线 13 号线咱们硕士入学的时候它还没有安呢

17 年新浪网的新闻地铁一号线终于有门了可怕那个时候就感觉五号线挺高级的但是我自己对五号线的印象不深因为我主要活动在西边而且五号线当时也做了很多那种主题性的站台装饰印象比较深的天坛东门那一站做了那个圆形的天花板的装饰东四在地板上做了一个象棋但这个之后咱们还会提到这就不太说了

反正五号线带来的另外的新东西就是全网实行两块钱的一口价北京地铁那个北京交通那个一卡通也是在 07 年的时候开始使用的换成不减票就是在之前你要从一号线二号线换成到比如说八通线或 13 号线你要买一个更贵的票好像五块钱到五号线开通 07 年以后等于就统一票价成两块了就是一个降价的动作

我们现在其实很多熟悉的北京地铁的一些操作和规程都是五号线的时候开始实行的比如说你买单程票卡片就是从五号线开通的时候开始使用的屏蔽门也是这样的然后另外一个我们刚才 cue 到了五号线的终点是天通院的那个地方在那个地方有天通院北站天通院站和天通院南站

当然在规划的时候是没有天通院站的,天通院站的居民就搞了事情,他们要求增加一站,而且这个是在 2005 年的时候做的,当时我好像已经开工了。

然后北京市开始做可行性研究发现可以加站才有了今天的天通院站我觉得这个事情其实挺值得对就蛮好的响应了真的居民的诉求而且天通院作为这样一个体量的社区它确实是之前在规划中没有考虑到它的交通问题也有点匪夷所思我觉得天通院主要是密度特别大我不知道 05 年的时候它的规模是怎样的

但是我就记得那个时候咱们上小学嘛我又隐隐约约记得当时我的小学是在海淀上的然后就有班里的同学说他们要搬家了然后说搬到天同院那个时候我最早对于这个社区的这个名称的一个记忆可能就是从很早的时候那就是一个规划起来就是特别庞大的一个社区嘛对从西边就是回龙观那一片然后东边就是天同院那一片

其实算上那个天通院东站的话它应该是有唯一一个有四个以它的这个社区命名的站的小区吧你就让我想起一个很烂的笑话就是说一个学校有多好就看那个路有多少条路以它为命名对你比如说农业大学就农大东路对吧然后农大南路然后清华就清华东路清华南路清华西路那最牛的是北大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有东四北大街东单北大街西门北大街对不起

勉强笑一下人家是世界一流大学了 OK 我们回到天通院这个将不会是本期节目最后一次提到天通院之后天通院的居民还是还有很精彩的故事对然后你看有人愿意加站有人就愿意减站就是十号线二期的时候原本规划了马关营站马关营后来就被取消了

取消的原因是什么呢官方的回答说是马关营站周边部分居民及部分产权单位对地铁施工安全有顾虑要求取消这个车站然后有关部门和轨道交通跟他们沟通解释了以后收效甚微所以这一站就取消了然后我在搜的时候在搜狐网上搜到了一个帖子说那个地方有一些老年人他们自己也不坐地铁

他们也不愿意家门口有地铁修地铁要拆掉他们买菜的超市他们就很不快乐然后他们就觉得地铁从这过会震动自己的楼房但其实有没有这一站地铁隧道还是会从那过对但是有的老人是会有这样的想法的

有人愿意加有人愿意减就是人类的悲欢并不相同不过说起来我觉得有的时候你确实能够感受到地铁在下面经过的时候的震动有时候我在金园它下面 10 号线对 10 号线经过的时候我在金园四层五层我都能感觉到那个震动

对而且 4 号线过北大它就震嘛原本北大那个实验室然后那个实验室就得搬到西边去了然后刚搬完 16 号线又要从西门过所以后来就 16 号线拐了一个大弯就原本计划在北大西门设一个站的然后后来就拐了一个大弯从万泉河桥那边绕了一下然后设了万泉河桥站

然后清华东路西口这一站它是终点站但是列车要折返就是它还往前开然后再掉头那个折返的轨道已经开到清华底下了当时为了避免它对主楼的精密仪器有干扰还铺的是那种有道渣的那种有石头那种轨道

不仅是轨道北四环为什么在中关村这个地方它是挖下去的就是为了减少对中科院的震动的干扰所以他把那个车挖下去了当然咱也不知道挖下去之后会不会好一点回到刚才的话题如果我是居住在那块的老人们我有点可以理解因为前一阵我们家旁边那个菜市场因为是违建被取缔了就是整个那个菜市场

挺大的一个大菜市场然后就一夜之间那个楼都被拆了变成一片平地中国速度然后就你按理说是维建因为它旁边是一个那种农科院的一个宿舍然后那个宿舍它朝南的那个窗户直接就被原来的那个蔬菜大房给盖住了其实人家是一直是暗无天日的拆的是 OK 的但是我心里总还是有点不爽那个

就是你之后到哪买菜啊什么的这便民的设施不然你就找一个更好的那个替代的方法吗有的时候年轻人和老人的思维确实不太一样而且他满关一人站取消以后也影响到了后来 11 号线的规划那个地方就没有办法换城了嘛所以 11 号线等于就往北绕了一下去公主坟了反正这个是关于家战的部分我们是从 5 号线说过来的

然后现在接着往后跳就跳到了真正的所谓的奥运工程最直观的奥运工程就是 8 号线 10 号线和机场线那首先是 8 号线 8 号线呢它刚开始开通的时候就是北土城和 10 号线换城然后往北是奥体中心奥林匹克公园和森林公园南门这几站就是在奥运核心区里疏散人群的一个线路我在搜索资料的时候看到有一个采访

他就说 01 年的时候曾经考虑过从 5 号线连到奥运村也讨论过从 13 号线连过去因为 5 号线动工的比较早 13 号线又已经修好了工期压力比较小

但是这两个方案和线网规划都不匹配,就等于是完全是为了修一个奥运支线去修了,修一公里地铁当时要花五六亿是很贵的,所以当时北京还是对自己比较自信,等于就是把 10 号线 17 和 8 号线那样一起修起来,这样就没有任何的浪费。

8 号现在在修的时候因为当时奥林匹克核心区就是一个大工地如果你去看 Google 卫星图的话就能看到它当时采用的就是一个明挖回填的办法就像最早最早修一期工程一样在地上挖一个大坑然后再把它填回去所以这个是最简单的也是难度最低的一个方案最早 8 号现在还是考虑作为一条支线运营的现在留下来的遗存就是在安真门站有

有三个站台门就是如果你坐 10 号线的话它是侧边开门就是一般轨道是在站台两边的当然安真门是轨道在中间站台在两边其中有一个应该是靠南的站台那边有一个没有用过的轨道和站台门原本那个就是分出去拐到二院支线的那就是如果我在地铁上能够通过那一侧的窗户看到吗你能看到隧道分叉哦

而且在站台上就是你下到安真门应该是往东你能看到那个那边就写着什么这边没有车你倒在那边坐之类的那大家之后可以留意一下对所以当时就是计划的可能就是八号线和十号线有一个

我不确定在运营方面有没有但至少他在车辆调配的时候是要这样做的因为当时八号线是没有自己的停车场和车辆段的他的车都要停到十号线上去而且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印象最早八号线和十号线那个车是一样的

他那个车门上的灯是一样的就是它是一个横线加上一个竖线如果 10 号线就亮底下的横线如果 8 号线就亮上头的竖线是后来 8 号线修了 27 之后这两条线才把那个地图给调的

这种细微的部分我之前都没有注意过你真的会比如说每一次在等车的时候看地铁来然后你就会注意到它的外观然后车型各种上面的信号车型这种我不注意但是就那个车门上头你要知道自己下一站到哪那个闪灯图你肯定会看当时印象特别深

对然后我记得当时 8 号线二期修好之后那个图就换了嘛换了之后我就发给一个在外地读书的我的高中同学然后他给我的评论我能记一辈子他说北京地铁变得比男人的心都快对有一说一那个真的就感觉每一次一夜之间就有一个新变化对而且那几年新线开通的速度特别快每年都有很多

10 号线还有一个难点就是它工期很紧然后它要走东三环但是在 80 年代的规划里其实还没有今天我们看到的 10 号线那在 90 年代末的那版规划图里就是北京地铁发展史这本书的第 393 页之后我可以把这个图贴出来它那个规划图是走东四环的

当然在那个采访里面那个人说讨论的是走东三环还是西大望路因为那两个地方是北京的 CBD 相当于最后还是让 10 号线走了东三环然后把西大望路给了 14 号线但是东三环在建设的时候是没有给 10 号线预留建设条件的他需要哪些点建设条件

修三环的时候它有很多高架和桥对于桥墩落的位置和底下管路的走线就没有考虑腾出一块地来给地铁过隧道或者怎么样所以你决定在这修的时候你就要去一个是让自己的隧道避开桥墩另一个你可能就要挖深一点对或者你要么是避开管线的位置要么你是调整管线的位置

所以等于就是当时没有过这种预先的预留所以休时好像就比较困难我忽然有一个想法就是感觉一个城市的规划尤其是这种超级大都市的规划也有点类似于一个家庭的装修一样就比如说你从一个零开始的状态到一个完全体

里面有可能 100 步但并不是说你按照这 100 步的顺序然后从第一步走到第二步最后再走到 100 步它就可以完整你可能得事先从做第二步的规划的时候你就得想到第一百步的事情不然后面就是会有很多的麻烦和反攻这个管线要怎么走啊然后你未来要在这个地方干什么呀哪里要打洞啊其实都是它是一个前后之间的步骤相互高度关联的一个巨型工程

它也不是说不能实现比如说你也可以重新的改管线或者是用其他的替代方法但它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肯定会更高一点 10 号线最后就采取了所谓分离导式站台的设计这个在之后站台的部分也会讲总之就是你今天做 10 号线走东三环从国贸 金台 西照 护家楼 屯田湖这几站

它的站台都不是一个完整的站台它都是一边的轨道带一个站台另一边的轨道带一个站台然后两个站台通过几条隧道相连的所以这个就是为了避开东三环的桥墩把两个轨道拉得比较远是这样的考虑这个采访的链接我们会贴在节目说明里大家感兴趣可以去看

所以这石号线而且石号线凶的时候遇到很多问题你今天去网上搜消息也会看到总会有那种比如说塌了然后会有工人遇难了对因为他要挖得很深的话那两边他不可能给一个很大的斜坡下去然后你如果垂直上下然后下几天的雨他很容易塌方

其实还挺危险的换成的话之后会有专门的部分说但是我们会先提一下 10 号线的比如说海淀黄庄站和惠心西街南口站这两站是 4 号线和 5 号线就 10 号线跟这两条线路的换成站这两个站都是跟着 4 号线和 5 号线修的这块就能牵扯出来就是 4 号线开工其实是比 10 号线更早的

但是它最后完全的通车是在 09 年奥运会之后了这个是一个有意思的点所以这两个站的换乘模式也比较像 10 号线都是侧式站台在靠上的一层 4 号线和 5 号线都在靠下的一层的导式站台所以你从 4 号线或者 5 号线换乘到 10 号线的时候你要注意一下方向因为你如果走反了就还得过个满路才可以我就记得有一次我跟你一起去海铃广庄的时候我就走反了

然后你就非常熟练的给我指一指我该怎么下去很有意思的过街通道这两站都有大家可以到时候去看一看北吐城和三元桥相当于基本是同步建设的然后国贸之春路商要区就是和以前老县后增加的换城站所以这几站的换城也都比较远但是这个在之后换城的部分我们再展开然后现在进入到机场线的部分

机场线的部分之前也考虑过一些方案比如说一个方案是从三号线走到机场这个其实最早的地铁规划里就是这样的三号线往西到西郊往东到首都机场然后后来在 13 号线修建的时候又考虑从望京西引一个支线去机场

站台其实已经修好了,就是今天地铁望京西站那个站台特别的宽阔,是他后来把原先轨道的部分填平了。那个轨道就废了?对,因为他原本如果他是去机场的支线的话,他要走两边的轨道了,然后如果是 13 号线的正线的话,他要走中间的轨道,但是因为没有机场支线,所以两边的轨道就没用了,他就给填了。

今天如果大家去望京西站的话你能看出那个地板的逻辑你看就是我站的这个地方其实就是地铁隧道的位置然后原本的站台你看两边上地铁的地方是有这个地砖的就是原来这里其实就是那个站台的缓冲区然后跟这边一样它是对称的但这边又重新铺设的砖对然后原本那个车就会从这个洞洞出去

所以这个大家如果有路过望京西站 13 号线望京西站的话可以留意一下哇这个好神奇啊就是你甚至能够通过它软装地面铺砖的花纹和节奏来判断出原来这个空间是干嘛的对其实很有意思今天去清华那个艺服馆就它地都是水墨石的但是就一般的地面是浅灰色的但是在墙靠近墙的部分它会做深灰色

然后它之后内部结构改的话你都能看到这个地方有深灰色但是没有墙说明原先是个屋子然后这个地方有一个墙但是地面没有深灰色说明原先这没有屋子是后家的感觉就是地砖画出来了一个原始平面图对其实这特别有意思

那为什么要把望京西去机场线给舔上呢我觉得从这拽一根线过去还挺方便的望京的居民应该很开心对 但是后来等于就修了一条全新的机场线从机场直接进东直门等于就不走 13 号线了只是我是望京人民的话我以后就要先往南遮到东直门然后再往东现在望京人民也很痛苦因为机场线和望京南 14 号线那是交叉的但是它不换乘

然后他们就一直呼吁要增加一站当然现在好像确实在考虑增加一站可能也要动工了然后我们这是从机场线拐出去的刚才提到的两个考虑一个是用三号线一个是走 13 号线的支线当然最后还是决定修一条专门的机场快轨最开始计划是东芝门到机场点对点运营的这个就非常有古代进城的感觉后来是增加了三元桥换城站

所以等于原本可能连 10 号线都不打算跟他换成的等于后来增加了之后就是有两站一站是东芝门一站是三元桥然后就到 T3 然后拐到 T2 再拐回来

它这个运行就很烦如果你在 T3 下了飞机你坐机场快轨你得先拐到 T2 然后你再拐出来就特别的慢但是 T3 的人就可以享受到座位对这也是好事然后告诉大家一个小诀窍就是机场线因为它要经常掉头

所以有的座位是正座有的座位是倒座它那个车厢是四节前两节是正的后两节是反的就是它座位都是跟它靠近的那边的车头或者车尾是一致的然后你就要判断一下因为你比如说从 T3 出来的时候的车头它只开到 T2 然后就会变成车尾了所以你如果在 T3 抢到了一个靠近车头的座位很开心你只能开心 15 分钟对

但是我还挺喜欢做倒座的你喜欢做倒座就是哎你

你讲到西郊线了吗我忘了我没呢就是西郊线我特别喜欢坐倒坐你特别喜欢坐倒坐那就是你坐倒坐不会晕车我坐啥坐我都不会晕车还太健康了所以就是能感受到那个风景在你两边那样子走我觉得还蛮神奇的那我这个建议就是给那些坐倒坐会晕的同志如果你在可能是大多数了你在 T3 下飞机你一定要先抢一个倒坐然后这样你

你是愿意齐贵着你是想先苦后甜还是先甜后苦陈倩要先苦后甜前两年它延伸到北新桥了所以五号线沿线的居民也可以坐到机场线了我觉得这个真的就合理多了反正我们家在二号线沿线我不在乎

对我那天发现大兴机场离我们家也没那么远我也是发现就是原来总觉得大兴机场巨远对我那次从哪回来然后降落在大兴然后就坐他的那个那个叫什么线机场线大兴机场线对对对然后就直接坐到 10 号线还风坦还是哪草桥对对好快对然后再坐一个 10 号线就到我们家了嗯

而且因为我们家离北京西站比较近我可以坐高铁就北京西站坐高铁好像 20 分钟就到了但就是班次比较少一个小时一班那他从高铁出来之后再转到机场的出发那个过程丝滑吗就是机场地下一层理论上是这样的就直接上来就到了我最后还是没有坐大兴的航班但是我那次准备去坐的时候我查了一下

我后来想起来就是再再插一个话题啊就是前两天我去成德然后成德不是得从那个朝阳站出发吗然后我们家在西边我就吭哧吭哧的我是打了个车到朝阳站结果就是我打车到朝阳站的那个时间比我从朝阳站坐上高铁到成德的时间还要久然后我就觉得说如果我是个朝阳人民的话我甚至可以在成德工作

或者反过来,就是北京大到已经,甚至我就可以说是到西站,然后从西站做到长安站,然后从长安站出发,甚至都更合理一点。而且这个跟北京或者国内对铁路的态度有关系,就是他们不认为铁路是一个和城市关系很紧密的东西,所以他不会把铁路修到城里。

就是你有时候会想我坐个火车在城市内部之间通勤会不会觉得太夸张但其实还好还好你比如说我前一周去韩国韩国首尔的一号线其实是它的地铁和火车贯通运营的就是你到南段的话你坐的就是火车

你用的也是火车的线然后也是火车的站台北段的话是他修的地铁其实日本更是这样的我也刚想提但是日本那个太复杂了我就我也不是很懂就怕我说错了但是那个时候我也是在日本就感觉莫名其妙就是火车很丝滑那个过程对但是国内的话可能就把火车定义成城市之间交通往返的然后剩下城市内的功能都由地铁承担所以北京这几个新的火车站修的越来越远

嗯你丰台站位就是好远然后朝阳站也好远嗯而且原来好多从西站出发的线都改到丰台站出发我那次差点就走错了幸亏我出发之前看了你这是什么时候冒出来的站因为跟他那个线有关系好像一个是京广线一个是京九线嗯

本来这两个线的终点设计的就不一样只不过一直西站承担了那一个线的终点丰台站修好之后终于把它们分开了但是丰台站交通特别不方便就只有 10 号线和 16 号线在那后好像是换乘了一下然后我特别不喜欢 10 号线因为我觉得 10 号线开特别慢而且人居多而且丰台站

差得越来越远它那个站不是穿越式的车站它那个站是一个终点近端式的车站跟西直门站是一样的所以那个车到那就停了然后我那次是从哪回来呀我可能在比较靠车尾的地方下了车所以就是横跨整个站台走到车头再拐出去哦

这走了特别特别远你就是要走一整个车厢的那个距离 OK 我们现在拐回来我们刚才提到了机场线那天我听我一个朋友抱怨我才意识到好像人家别的城市都有基础款地铁到机场你比如说浦东机场它也有二号线就是你可以比如说花六块钱坐过去如果你想快你也可以坐慈福但是北京的这两个机场都是你必须坐机场快线才能到的就是没有其他选项对没有其他选项这

这些是奥运工程然后 8 号线机场线和 10 号线在 2008 年的 7 月 19 号开通等于距离奥运会开幕只有十几二十天的样子了非常非常的迫在眉睫实现了北京深奥时候的承诺就是说你能坐地铁来奥运场馆

今天咱们很难想象去一个机场没有地铁接下来我们就会说到四号线四号线最早也是一个奥运工程而且它 03 年开工其实比十号线还要早一点原本计划 08 年通车但是最后延到了 09 年那它的特殊的一点就是它是京港地铁运营的

我查到的说港铁就是香港地铁加入了四号线的投资和运营然后它也是大陆首条公司合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和香港铁路有限公司各持有 49%的股份其余 2%的股份由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持有

三方当然这可能对于咱们这期节目来说这个什么股权分配来拔刀不是重点但是京港地铁我觉得一直是北京这些地铁线路里给人体验最好的从它的管理的方面和它的卫生捷径层面我记得反正之前北京地铁厕所还脏了巴基的但是四号线厕所就会更干净一点

包括它的车站里标识的设计和北京地铁不太一样那个确实然后它最明显的就是那个报站是不一样的它是和港铁的报站是一样的你瞧瞧人家做的多么统一你再瞧瞧北京地铁一个城市里地铁的报站都不能统一想听吐槽的大家听上一期的吧

京港地铁是拥有 4 号线 30 年的运营权的这是我查到的材料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变动除了爆炸和装修能感知到差距以外今天北京地铁微博每天会公布客流统计的数据这个数据是不包括京港地铁线路的当然京港地铁还运营了其他的线路比如说 4 号线大清线贯通运营都是它在做然后还有 14 号线 16 号线和 17 号线

然后现在那个 19 号线好像给了一个什么京城地铁就也不是择北京地铁公司但是我也没太研究这几个公司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我觉得作为普通市民你也不 care 了你只要实现这个无缝换乘就可以了对那个 logo 也不一样

是那个红的我觉得那个还挺好看的接下来我们就进入到所谓奥运工程的第四部分就是疯狂发展的郊区线这个疯狂发展是我给他下的评议上次我们提到-8 线和 13 号线都和 90 年代的那次亚洲金融危机有关系这一波郊区线也是应对次贷危机的又一次拉动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

2009 年和 10 年两年北京市要累计投资 900 亿元人民币建设 6 条轨道交通所以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就看到在 10 年左右同时开通了益庄县大兴县昌平县房山县和 15 号县一期就这几条大多是高架但大兴县是例外大兴县是地下县大

大多数高架线然后都是往郊区辐射的线路他们开工的时间都是 07 年和 09 年然后手段的运营都是在 10 年所以就是在同一个时间北京的郊区线有了一个很大的扩张应该是与此同时是不是北京郊区的这几个主要的聚居区也开始快速的发展应该是的因为我印象很深我高中的朋友去北里宫读书

他们前两年还是第一年是在房山的然后他们那一站就是房山两乡大学城北和城西有两站但是这两站离他们学校都特远然后我去找他玩的时候我觉得下了地铁站就是走在一个有一点恐怖的地方有点荒郊野岭的感觉特别荒要走半天才能到但是现在显然那个地方就变得繁华很多了

然后提到房山线的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房山线和九号线都是拖网运营的就是他们没有办法和北京地铁的其他线路换乘对就是最开始开通的时候是房山线 10 年就是从大宝台吧开到他的什么苏庄站

然后后来九号线开通了它的终点站一直是北京西站因为北京西站往北要过那个圆潭那个地方工程不好做包括军博的换乘也很麻烦所以从 10 年一直到 12 年就

就这两年九号线和丰台线都是拖网的就这一条线然后当时是从沽公庄好像他开了一个百度班车可以把你百度到大兴县那很远就是北京地铁在里程上看起来是很多的但其实对于核心城市的密度上来说没有本质的变化中心城也不过是一号线二号线四号线五号线

多出来的都是郊区线但是与此同时上海地铁其实它城市里的密度是比北京要高很多的虽然里程上看起来好像没有差多少这个部分会有一个我自己的一个反思一个就是

这段时间修的地铁它还是小编组的规划就是六节的 B 型车厢当时的一个规划的考虑就是我用小编组高密度两分钟一班车两分钟一班车但是我的车不是很大所以这样我的站台的土建包括你那个车什么拐弯半径的等等的基础的设计就能省然后通过调配车次的间隔来达到更灵活的组织

但事实上对于北京这种巨大的城市来说 6B 的边阻还是忒小了一点跟它的比较来说你像上海的一号线和二号线

它就是 8A 的编组就是不仅是 A 型车就是单独的车厢就比北京的要大而且它还是八戒编组的那我比如说前一周去韩国它的一号线是十戒编组的包括日本这个可能也跟他们的人口密度有关系我觉得是因为人家修的时候吧人首先特有钱你又不能说日本地铁修的没那么早反正就是我

我觉得还是天时地利人和和思想都感在一起了然后人家就修得大一点对于以后肯定是有好处的那对于北京来说那我们每个人都体验过早晨的四号线啊十号线啊一号线啊

一号线啊这种其实就很痛苦我之前有一次经历过十号线在八沟那边故障我还没到八沟的时候就已经有所感觉就是已经晚了很多然后呢赶上一辆车就赶紧挤进去了结果到八沟把所有人都轰下来那个时候就

那种人流量你所有的这些人在转移到地面上坐公交车打车打车都打不到打不到对就我最后又走了两站地最后才打到车我稍微查了一下那个数据就是 A 型车的定员是 310 个人 B 型车定员是 240 个人那六节编组的话 A 车就能比 B 型车多装 29%就能接近 30%的一个容赛量的提升那如果是八节编组的话那就更多了

但我觉得这个数据还得跟比如说它的 A 和 B 组的建造成本之间有一个权衡对就是因为编组多了的话你整个车站的规模肯定就要大跟它的安全疏散有关系不过它肯定运营效率会很高那带来的缺点就是大编组的它可以一趟车拉走更多的人所以它的密度就没那么高所以对于你单个等车的人来说你可能很有可能会多等一会儿嗯

然后另一件事就是车站设计的等级比较低指的是 10 号线其实 4 号线也有一点 10 号线

10 号线一期的站台尤其的小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即使是换乘站像知春路这种设计的时候就当做换乘站在设计的时候的这种站它的规模也非常小挺逼则的对所以后来就会遇到一些问题你比如说 10 号线和 7 号线的换乘站在规划的时候是在潘家园换乘的然后 10 号线一期在修的时候是流了预流的所以潘家园站的规模要大一点

但是后来 7 号线的走位变了,它变到要从双井换城了,等于就是原先规划的换城站没有用到,原先规划的普通站变成了换城站。你可以看到 7 号线是在 2014 年 12 月 28 号开通的,但是因为担心这两站的客流很大,所以一直到 2019 年换城大厅改造完成以后,7 号线的双井站才正式启用。

所以中间隔了五年的时间在解决换乘的问题就是生怕两边的大颗流有一个对撞然后双井站其实它是两跨的就是站台中间一排柱子

10 号线的很多车站包括 4 号线其实平安里包括马家铺都是两块的我觉得都和当时的这个奥运工程他要赶时间然后缩小规模和投资我没有查证过但是我觉得是有关系的因为他小于之前修的 5 号线

你去看五号线的所有车站即使是像安德里北街这种普通的车站它都是三块的有两排柱子在站台的所以这种车站以后你如果要坐换乘或者怎么样的预度就会高很多

然后那种小小的站台就肯定是有一点问题的我昨天坐 10 号线从知春路那一站过来那个站台小到没有办法并排放楼梯和滚梯所以他只能放一组单独的滚梯然后在后面放一组单独的楼梯就真的非常的逼则那个是我可能换成最多的一个站吗因为我从 10 号线过来换 13 号线都要经过知春路但我刚说那知春里

但是知春路其实也是你看上去就是一个对就是一个滚梯上去其实你走多了之后你就会知道你在一开始十号线等车的时候你应该等哪节车厢对以保证你要换乘的时候下来直接就能第一个冲上那个电梯对然后这是第一个冲下那个楼梯既然说到这儿跟大家说一个小诀窍就是知春路这一站它有两条换乘东道哦

一条长一条短一条长一条短而且短不少对所以你要走那个十号线靠西的那一个但是这也跟就是你之后出来你想要在哪个地方下马路有关系就比如说你到五道口下车的话它两边的站台分别对应的就是马路两边对如果是那个短的其实你下来了之后你还得再过个马路你才能够再往北走嘛对就是其实你还得跟后面你出来的这个路线相权衡

而且有的你比如说二号线和六号线你要从六换二走车工庄的话它也是两条通道有一条有滚梯有一条没滚梯就是你走多了你自己就能够大概摸索出一条最适合你的路线对 就是对新手不太友好我们熟练的样子令人心疼

因为早高峰时期比如说我要从家到学校就是争分夺秒真的是分秒必争但我之后就会选择那条更长一点的你知道吗这样的话就因为不用横穿站台不用横穿站台而且如果我要是选那个短的我得横穿两次站台因为我们家那边的那个站台口下去其实也是更靠近那一头所以就是最后我全横了我其实还坐过十一台对

这个科学家就是掐了个表记了个十然后就发现短一点的那个换乘并不能弥补我两边走站台以及最后等红绿灯的那个时间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然后刚才讲的十号线这个站台的规模不仅小于之前的五号线也小于之后的十号线二期

对就实际上现在修二期那半边的时候他可能更从容或者怎么样了他就修的大一点了更有钱了对但是这种你已经修好就没有办法了而且他太窄了有时候会造成一个下课的客流和从别的地方换成要上到这个站台的人之间的一种对冲然后两个人流就必须得那样挫着去打架那个特别痛苦对所以这个是关于所谓奥运工程的部分

然后接下来我们就迎来了一些新东西一些北京地铁之前没有的东西这一段就是从 12 年之后 12 年九号线北段和十号线二七通车了所以北京有了第二条环线九号线和房山线也接入了整个路网就好很多了就从一个痛苦的过渡阶段进入到了一个现代的阶段房山人民快乐了对然后第一件事就是六号线哎

第一次出现八节边阻的列车非常不容易而且是第一次出现接触网供电的列车之前我们可能提到过北京地铁之前都是用第三轨供电的上海地铁一直是接触网的接触网的要求就是你隧道得高我能挂那个电线所以六号线是北京地铁第一个接触网供电和八节边阻的列车而且这次我查了资料的时候也很有意思那本书

好像是我高中大学左右的时候出版的然后那个书后面附了一张北京地铁的规划图在那个规划图那六号线的线位还不是现在的样子呢

就是六号线今天是从车工庄进城一直开到北海和南鲁古县然后拐到东四那条路拐出去当然在那张图里六号线走的就是朝府路就是从朝阳门进城然后经过景山西四一直走到复城门在今天白堆子的那个地方往北然后拐到华严桥那边

之前三号线走北边这一条六号线走南边这一条后来他们俩拧了一下对原本的计划三号线是在西四和四号线换成的当然现在的计划还是在平安里换成之后再拐到复城门然后在 13 年的时候 14 号线通车了它是 A 型车更大的那个更大的一节车厢五个门的那种但是它是六节的它不是八节的八节编组的 A 型车是要等到 16 号线才有的

14 号线是在 2013 年 5 月 5 号为了配合原播会来开通的然后它只开通了西局段以西的部分 2014 年底开通了金台路以北的部分所以一直是分成两段运行的一直到 2021 年他们俩才接起来所以终究空了 7 年的时间这已经很近期的事情了然后现在的话 17 号线也是类似的情况南段开的是

石立河往南郊走然后北段是去年年底开通的工人体育场往北郊走中间是断开的也是一个分段运行的情况而且这两个分段运行都是京港地铁在负责的那有说现在 17 号线什么时候能够交汇吗不知道啊现在年纪大了之后就没有那么关注地铁新闻了怎么忽然来这么一句对啊就是我读本科的时候北京地铁每一个站我都到达了

我感受到了现在没有了老了老了现在已经把视野拓宽到北京市外甚至是海外的一些城市的风土人情笑死又在阴阳怪气我没有那个年轻的时候还参加了京港地铁组织的活动啥活动你不会当过什么地铁志愿者不是地铁志愿者是他们当时京港地铁那个四号线的站台上会有一个小空间然后那个小空间里头会举办一些所谓文化活动然后

然后他们当时在推这件事然后可能就从什么地铁论坛里找了几个人去参加然后我就是其中之一你是被领选出来的好像是报名因为太久远了我已经不知道我是怎么去的已经十几年前的事了然后当时我记得是兔年给了一套京港地铁的兔年纪念车票什么

那个车票你现在还留着吗留着呢在我书柜的深处那应该还挺有纪念价值我本来想说挺值钱的但觉得有点太俗了不知道挂到闲鱼能卖多少钱不知道没查过你会不会帮我查你忍心吗你舍得吗就是我们家这种有纪念意义的破烂太多了然后 14 号线的线路走向同样引发过讨论

这话怎么说呢我就照着读吧 14 号线规划行经张宜村市位于卢沟桥和杜家坎附近的晚平城居民要求地铁难签在小院小区设站原因是我们是一个很大的居住区我们还有景点但是我们那地方铁道好像也挺复杂的反正交通不方便 08 年底还发起了数千人的签名活动那最终

还是没从那走但是 16 号线中电站是放在晚平城了就是通过另一条线把它给解决掉了我刚想说没有一个北京人念杜家坎不会加尔华伊那确实杜家坎杜家坎然后在 09 年 12 月 3 号我们的天通院居民又出现了

天通院社区在网上发起了签名活动一个 callback 呼吁 14 号线北延原因就是天通院地铁太少了然后 5 号线还老限流而且在社区的西边很不方便对于 14 号线因为 14 号线是过望京的他们就觉得望京离市中心很近将来会有其他的线路通过所以你 14 号线还是来我们天通院不要走望京吧

所以望京人民很愤怒望京居民都觉得你们天通院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你们都有三个站了还有一个很过分然后而且你们让地铁走天通院也会影响到以后来广引而地区的交通状况天通院居民之后又发起了万人书的签名运动但被望京居民指责为作秀

最后天同院居民的要求没有被 14 号线满足但是 17 号线有天同院东所以也部分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应该算是一个接待欢喜的结局吧但是就很晚啊你比如说我现在每次路过 13 号线要加的那个青阳东路西口那一站嗯

我一方面很想体验一下这样给我带来的方便另一方面我不想那么晚毕业我还是想早点走不是你早点走了你还是可以回来体验我为什么要回来体验我为什么要回来体验就是为了体验一下特地为了体验一下以尊贵的校友身份重返校园体验一下便捷的换乘卑微卑微来这连饭都吃不上不过你以为就是你很快毕业但实际上可能你

你不要说这种不吉利的话反正我每天路过那就看每天都有一点点小进度然后另一个新东西就是著名的西郊线就是那个人跑得比车快的那个西郊线它原本是规划里的 11 号线就是原本 10 号线这个大环是两条线 10 号线一期那个横折是 10 号线然后这个竖折是 11 号线

对然后 11 号线在八沟那个地方是转出去往西北角开始开对所以这是原来 11 号线但是后来它变成一个环了等于 11 号线就没了然后甩出这个椅子呢就改成了有轨电车然后这个有意思的点就是最开始计划它过四环火情人桥的时候是走高架的有一站就是颐和园南门就是那个有很多大老爷们游野泳的那个南门对就是你可以坐在西交界上看那些

裸体的老头就是我真的那天我在照料院吃饭吃完饭之后我去洗手洗手出来的时候看见一个男生在进厕所之前就把衣服撩起来露出了大肚皮那个肚皮好像要怀孕八个月我当时就我的眼我的眼 my eyes

我那次是从银河园的南入一门要进银河园然后你其实是前面会有一段在那个流量游泳馆那块就可以下到那个河边然后就往前面走然后再往上走然后就远远地看到河边的对岸有一个老浑身还涂满了泡沫然后正在打那个河水里面的一桶一桶的水然后教自己洗澡

但那个我觉得还好因为他应该还是穿了点东西的只是说他就是浑身涂满了泡沫你看不太清楚不过最近我看那个地方现在大家是不是亮马河的风又吹到了这边就是大家玩讲板是吧对对对那是叫什么呀皮花艇还是叫什么独木舟一样的就是那种那种东西就是全家老少都在玩我觉得好像比原来看起来要

好一点了那个哪西直门北边那河里也是是吧就是那个河岸边我那回路过那一群老头衣着不雅然后河里是那群人漂在板上挺吃然后就觉得真是和谐呢那怎么样老头是感觉就自己原来游也有了地盘被抢了吗没有他们其乐融融我有我的你漂你的那挺好的是挺好的就是对我们这种路人的眼睛不太好

不我觉得他们还挺厉害就原来冬天就是那个河都冻成冰了他们能凿出来一个差不多 50 米的涌道然后就在里面游我比不了我觉得真挺厉害我夏天还得喝热水 anyway 吧就是感觉那个地方确实你要是建一个高架的话是不是直接就能看到南湖岛了就那高架能看见而且这个问题是你站在一河园里能看到一个高架

所以这个是最大的问题那现在其实一个月里面还能看到那个中国尊呢故宫里也能看到就是可能中国尊这种东西想砍掉不太容易但是西郊线想砍掉还是挺容易的所以当时就引发了争议大家就觉得你这个

对世界遗产有问题但是理论上我印象里它那个高架桥是在建设控制地带以外的它就是离得很近它那个建控大概能有 500 米它离南如一门是一公里好像那么远呢但就是你能看见它但是你说那中国尊其实也在故宫的建控好远但你就是能看见它客观上会对景观造成影响但是它又在你能控制的地方外面

但是我以为啊就是我没有特别去研究它的建控地带但是我以为就像这种世界级的遗产它除了有一个建设控制地以外它应该还有一个风貌控制带吧那个辐射范围应该会比建控要大很多世界遗产没有要求这个但是理论上你是应该有视线控制的因为很多东西你比如说澳门之前面临的问题其实就是它做的建设都是合理合法的

但你就是能看见他就好像你站在太和殿上你就是能看出公尊一样所以这种理论上你是应该控制一下的对但是颐和园这件事还是就可能北京地铁也比文工局更卑微一点等于就改了现在他从火铁铁桥是从地底下走然后颐和园南门那一站也没了

因为现在西交线开头是八沟直接就到一月西门了对然后西交线其实建的很早 09 年 6 月就开工了经历了很多次的更改一直到 17 年底才开通市运营 18 年 1 月 1 号

人跑的就比车快了就人追着车跑了对然后它确实大部分是铺设在路中央的但是过路口的时候尤其是在城里的路口都是从地下过的嗯然后我觉得最震撼的一点啊就是在城外每一个平交路口都会放一个保安在那盯着哦

挡住行人那个栏杆是手动手动手动开关的不知道说啥安全而且是一个路口俩保安对面一个这边一个他们两个成对角线对然后每天的工作就是看车来了然后慢悠悠的把那个栏杆给拉上然后再给他拉出来尊重祝福我觉得挺辛苦的而且每天干的都是这种枯燥单调的工作还有一些对而且还有些人就不听他们的嘛然后我就觉得说这

明明看着车要来了他觉得自己就能过去然后就越过那个栏杆就过去了他们也没办法

所以为什么要有这些人我真的是能劝住的不需要劝不住的还是劝不住对但我是其实想说就建了西郊县之后对于整个香山地区的交通其实影响还是蛮大的影响特别大现在我已经不会说想要去开车经过那一段就是从什么植物园那块就开始然后就到里面但是就那个里面的交通状况现在真的是非常糟糕对因为本来植物园那条路就巨窄

恨不得就两条车道然后他修了这个西江线又占了一条然后那块我记得他那个车也都不能掉头了就改成单行了什么的但是反正对于我们这种不开车的人来说是好事因为之前坐公交会堵现在坐地铁不会堵至少就是可能人会有点多节假日的时候对我就是一想到节假日的时候有一次十一的时候我去爬香山然后回来的时候差点没回来你真棒我也不知道那时候怎么想的

这个西道线你在那边排都得排我们的三趟还是四趟才能上

而且它其实没有足够的给你排队的地方因为它不是一个中间一条很窄窄的站台然后那个站台是细长形的没有太多人可以站的地方所以它就是形成一条队然后远远的就延伸到无限远的地方你就是可能你看着站在那然后你得掉头往反方向走个恨不得四五百米然后看到那个队尾然后你就在那很绝望地排着我读演的时候有一次

我忘了是国庆节还是他红叶的时候去香山我从西刀县下个车沿着路往上走开那么多人我扭头回来了你好明智我非常明智我没有去就是这种情况吧我倒建议你多待一会儿待到太阳落山我觉得这个西刀县应该也是跟整个三山五园的旅游建设是一体的嘛

它确实还是无形中带动了很多的游客去因为原来香山你可能除了打车或者坐那个三落林什么的就也很难去嘛也挺远的现在在颐和园西门那一块原来那个是一个游客很少去的一个门因为那块哪哪都不挨着而且你进去之后你离真正颐和园的那些景点还差得远呢你甚至连西地都上不去

但是现在很多游客就是去为了可能打卡一个那种香山小火车的一个照片然后会去到西门游客更平均一点了吧对但是我关注了一个那个美国的 Vlogger 他来北京的时候他要去颐和园然后看到这个图上有颐和园西门他就很悲惨的从颐和园西门下了车然后发现自己要走好远才能到景点然后到景点的时候过了五点人家就不让他进了就非常

我在颐和园里面经常碰到很多那种绝望的游客我都心疼他们比如说就是在这边就是从西门进去之后问我说哎呀佛香阁还远不远啊远啊远死了真的五公里或者是在西地的正中间问我说最近的一个门在哪儿我说你往这个一个方向走都能到门它哪个都不近

因为一合院很大嘛你从不同的门进去那个体验完全不一样大家来一合院我还是建议你们从西院下车从东门进因为那个是皇帝走的门

当然最近的是北宫门了但是我还是建议你从东宫门进我还挺喜欢从新建宫门进的就是进去直接就能看到十七孔桥就是一个打卡的点然后你还能看到佛像阁虽然你不是人可能离那还挺远但你起码能看到那个经典的景观接下来我们就进入到了 S1 线就是传说中的低速此悬浮这个速度有多低呢好像低到你骑自行车都比较快

就算上停车的时间这个线最初他说计划利用的也是铁路开行一个市郊铁路 S1 线因为北京的市郊铁路都是 S 头了那 S2 就是去巴达领的是 suburban 的意思吗对你好棒

不是 Subway 的 S 是 Suburban 的 S 然后本来计划的是从海淀五路居到门头沟后来还是决定建磁悬浮了等于这条线的东板段就是从五路到苹果园的部分是六号线延伸过来了然后这个磁悬浮是从苹果园开始建的但是我原来印象中磁悬浮的原理不是可以让它非常快吗

对就像上海那种但这是低速磁悬浮为什么呢 I don't know 当时由于担心受到磁悬浮的辐射和噪音危害这条线路也遭到了沿线居民的反对但最后还是修了说根据测试低速磁悬浮的噪声很小辐射强度小于电视所以最后就修了

所以这个就是地铁的历史的部分我们就讲到这儿吧因为最近的那些东西好像没有什么特别新的了然后接下来就进入到令人激动的换乘的问题了咱们一提北京地铁就觉得北京地铁换乘非常的糟糕

尤其是什么西之门啊东之门啊这种不要再提就是换乘的方式可以分成几种一种是从站台直接到站台最极端的就是所谓同态换乘意思就是说我从这一号线的这个门一出来然后直接就到对面去然后就是下一号线对

或者是比如说西直门你从二号线到四号线你下一个楼梯从二号线的站台直接到四号线的站台就这种站台到站台然后也有可能是站台到站台通过换乘通道相连那个是不是最常规的一种方法了就是从站台到站台是最方便的然后除了这个还有站台到站厅或者从站厅到站厅

然后这种道可以是直接相连的也可以是通过一条通道来联系的那如果是从站厅到站厅再通过通道来联系的话就是最麻烦的超远我想起来是不是君伯站一号线到九号线就是那种吧对

还会有一些线路涉及到地上地面线或者高架线和地下线的换乘那个也会变得很远就是 13 号线跟其他的之间对最方便的咱们来说就是从站台到站台然后从站台到站厅呢或许也还好你比如说之前 2 号线和 4 号线的宣武门的换乘就是他在 2 号线上挖了两个楼梯这两个楼梯一个是二换四一个是四换二嗯

然后你下楼梯之后就进入到四号线的站厅然后你再从站厅再下一个楼梯到四号线这种也还好那也挺好的但是因为距离很短所以如果客流量很大的话就堵起来了所以宣众门就是因为高峰的时候换乘的人太多了所以他现在又修了新的换乘通道就修了一个站厅到站厅

是四环二的时候你要先上到四号线站厅然后走一条通道到二号线站厅再下去但是听起来会更远会更远那我要是乘客的话因为有条近的路那我肯定还是更会选择那个方便的对但是如果高峰的时候呢那下来的人会堵得让你没有办法往上走他也会拦了他会说这条路不许走

因为之前北京地铁管特别严我记得傅清文是一个 T 型站台我从 2 到 1 下个楼梯都到了但是如果从 1 到 2 我得到这个站厅走一条巨长的通道再绕上来然后之前北京地铁管理很严它都是单向的它就不让你逆行但是最近这几年它倒是改了改就是在屏风低客流的时候你就可以直接上个台就到了

刚才说这几个一个是硬件方面的换成的设计会决定换成的时间另一个就是管理方面的比如说有的时候你可以走一条近的路但是他怕人流量太大他们会故意让你绕远比如说 10 号线 5 号线回旋溪的南口那一站就是其实挺近的路但是因为高峰的时候客流量太大了所以他会故意会拿那个栅栏让你绕着那个站台转一大圈然后再下去

一般来说有预留的换乘站它的换乘条件就会更好如果没有预留它一般就会更远然后地上和地下线相互换乘的话就会更远这种你其实没什么办法因为你海拔你就要提升那么多

我们就看有预留的这些比如说之前二期工程我们提到了西治门东四十条这是直接把站台修好了的刚才我们提到的十号线的海淀黄庄和霍言新街南口也都是都已经修好的所以这些换成都是比较方便的

然后留了节点也还可以比如说积水潭和雍和宫这两个就是从一个方向换成很方便但是从另一个方向换成就要上去再下来对就要绕一下了然后比较有意思的一个预留的节点是 6 号线的二里沟站就是

就是 6 号线在 2012 年底开通的时候是没有二里沟这一站的但是他预留了一个加站的条件所以是在 16 号线修好的时候这一站才同步被启用的去年吗对所以这个好像在北京地铁之前是没见过这种预留节点而且是在地下预留节点的这种情况的还有一个有意思的预留就是 8 号线奥林匹克公园那一站

那一站它最开始预留了和快速公交的换乘就是大屯路那个隧道原先计划在那有一个快速公交所以 8 号线的站厅和站台近端都有那个大铁幕原先那个外面是有一个换乘厅的但是后来这个快速公交就没有开起来所以这个预留也没有用上包括我不确定 4 号线的西四站有没有给当时规划的 6 号线或者 3 号线预留

因为蔡石口那站应该是给 7 号线有预留所以后来 7 号线修好之后他就把柱子之间的像墙一样东西拆掉之后其实就换成了楼梯然后西四站好像也有那种东西但是我不确定那个是预留还是什么那是不是 3 号线开通了我们就能看出来了但是现在那条线不从西四走了所以如果有预留的话就废掉了

北京地铁我觉得最糟糕的换乘目前来看是东直门 2 号线换 13 号线因为它换乘通道其实是利用了交通枢纽的楼上的一层你走的不是直线你是拐来拐去的然后还要上来下去的所以就特别远然后另一个是 15 号线和 13 号线望京西的换乘那也是特别远你要先从 15 号线上来然后横跨京城高速再下去

但是现在 17 号线望京西修好之后据说是可以从地下换城但是因为那一站还没开所以现在你还是要走地面的那个大棚 15 号线和 5 号线在大屠路东的换城也很痛苦因为也是地上地下的那一种

那未来 15 号线和 13 号线在清华东路西口的换乘感觉上应该也挺恐怖的我觉得这个时候就体现出这种视觉的标签和这种向导的重要性了一方面就不同的线路它有不同的颜色去标识然后你就可以锁定你要去哪儿

但有的时候我觉得那个也不是很清楚有的时候我追索一条就在一个不熟悉的站我就看地面贴的那个大箭头走走走然后忽然它啪没了然后我在可能四下环顾然后发现它可能在更远的一个地方又续起来了但是可能会令人有点迷惑尤其这种远距离你就得一直跟着它那个导航导览去走

对因为我记得我小时候看上海虹桥站的纪录片当时就专门提到导览系统的问题就牌子多了反而会给人带来困扰但是牌子少了又接不上所以放多少牌子在什么地方放都要经过很精细的考虑北京地铁这几年它有一个新的指示就是在换乘通道里会写现在还有多少米

所以这个比之前好一点可能就让你心里有个底我其实有的时候还在担心说它建的线路太多了之后那个颜色不够用了怎么办感觉现在已经有一点不够用了已经有一点了因为它有一些颜色跟之前的就挺靠的 17 号线和 4 号线都有点像但它可能就是因为这两条线之间没有交集所以它还是可以用然后预留站台也会对后来的线路有一些限制比如

比如说北京南站在 08 年开通的时候就已经预留了而且修好了地下地铁的站台他当时做设计的时候给四号线留了一个就是六节边组的站台所以后来四号线没有办法扩了

就只能沿用六级而变组了就和预留是有关系的另外就是东 40 条咱们上次是不是已经吐槽过东 40 条了对它现在等于三号线又用 8A 就没有完全没有利用以前的站台我觉得还挺遗憾的但是因为还没有开通所以只能可能乐观的话是今年年底会开接下来就是关于车站的设计刚才我们提到了有几种站台的形式一种最基础的导式站台

就是中间是站台两边是铁轨所以像一个岛一样在铁路中间叫导式站台那和导式站台相对的我们也提到叫侧式站台就是铁轨从中间过然后两边是两个站台那这样做好处可能是修起来比较简单你不涉及到铁轨先分开再冰过去之类的事情但是坏处就是

你如果做反了的话你就得下去再上来对过满路根据这两个基础的形式有很多的发展比如刚才提到分离导式站台就是 10 号线所用的那一种它本身是一个导式站台但是它这个导我在中间把导匹成两半然后往两边推然后中间通过通道把它们连起来所以它其实是一个很分离但是通过通道相连的一个

你也不好说它是导式站台了因为它也不是一个导了它是一个被切开的导但是这种站台形式也不算少见然后另一种是混合式站台或者他们叫西班牙解决方案就是中间是一个导式站台两边有两条铁轨然后这两条铁轨两侧有两个侧式站台所以这样的话列车可以同时开两边门然后一边上课一边下课这个典型的案例就是地铁 13 号线的西直门站

所以你就是坐西直门的时候你会发现他先开一边的门人都下去之后然后再开另一边的门人再上来还有一些比如说中国美术馆那一站挺奇怪的它是一个错开的在水平边错开就是你比如说上行列车的站台从南往北的列车的站台是靠南的然后

然后从北往南的列车站台靠北然后他们两个在中间有一点交集但是南北两侧又是错开的就是拉得很长但是它可以修得窄一点那假如比如说我坐过站了然后我就要到对侧去我还是可以从中间连起来另外一种就是层叠式的站台

这种站台有两个典型的案例一个是北京南鲁股巷站就是 8 号线和 6 号线在这换乘但是这两条线在到达这一站的时候两条铁轨分别位于两层中间通过通道连起来

然后另一个案例就是 14 号线的七里庄是 14 号线和 9 号线的换乘站 9 号线是一个导师展台在中间 14 号线是两层一个方向是一层分开所以你要看好你去哪一层是先上还是先下

我觉得你好厉害朋友们就是谢伯芝刚刚在说这些的时候每一个站台它是哪个就哪号线的哪号线的换成站什么它完全是脱稿说的我基本上现在的状态就是它每次说完我就要打开这个地铁全图然后在上面找着找放大放大缩小缩小然后它就可以说完了

对他就已经说完了他完全就是可以做到每一个站然后精准的去 locate 到他的那个具体的是哪号线以及他是哪个换乘站然后这个是关于站台形式然后车站设计呢其实上一次咱们已经提到了本身想强调二期工程的设计非常的细致然后也很有意思他有很多站是有壁画的每一站的天花板灯具都不一样

上回也跟大家推荐了就是帝都会他们做的那个京城会人来车往那本书里面有很详细的介绍大家感兴趣可以去现场看一看也可以看一看他们的书之后呢其实每一条地铁线路都会有一些车站是重点装置的

比如刚才我们提到的五号线天坛东门然后另外四号线其实圆明远站也有装饰奥运支线因为跟奥运会有关系他都做了特殊的设计北土城站呢是青花瓷筑体的森林公园南门站他把那个柱子上都做得像森林一样但是中间的两站那个奥体中心和奥林匹克公园我觉得就很粗糙啊

然后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是北海北站其实那个站规模不大它好像也是中间一排柱子它用的颜色主题色是绿色然后配的是浅灰色的石头在上层绿色的部分它像古建筑的船子一样那种感觉横向的一个木条但是它做的是折线的装饰所以本来是一个很规矩的站厅很有逻辑的但是它曲线就把这个逻辑感打破了

然后那个绿色也比较跳所以整个感觉还是反正我第一次到那个站我觉得新鲜了一下而且他没有做那种很具象的东西比如说像六号线东四画那个彩画那个还是熊王玉的那种然后旁边还有那种潜伏雕吧然后那个南楼古县横梁上蓝额上写的胡同胡同非常愚蠢就是他没有那么愚蠢

所以那一站我个人觉得还可以北海北战是有壁画来着有壁画就可能穷岛春音那种然后

然后的话我们就进入到改造的部分上次我们其实讲到了二期工程在赢奥运时候的改造就是把战厅的面积拖宽了还有一些改造比如刚才五号线我们提到了它原本换成节点流出来了但是在修站台的时候它为了减小对拥合工的影响所以在一侧的轨道挖得更深了所以它整个站台是一个错层的构造一边高一边低

所以这个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点除了站台的改造以外牵扯面更多的就是线路的改造其实就是 13 号线它要拆封了这个我不知道大家看新闻有没有看到过而且是已经在进行的一个拆封的工程我们先说 13 号线本身是一个从西治门站往北出城到回龙观再往东然后一直往南撇到丽水桥那一带然后开始进城

在东之门为止兜了一个圈子对是一个倒着跟跳绳那样的一个形状这条线的问题呢就是它西段因为有什么中关村科技园那些东西是爆满的东段客流比较少所以它现在拆分之后西段就是 13A 它的起点站从西之门改到车工庄了要废掉现在的 13 号线的西之门站修一个地下站

然后从大中寺开始接入到现在的轨道里然后一直开到西二旗

之后在回龙观地区开始往北然后也是往东走一直开到天同院它要扩容成八节编组然后 13B 呢就是从东之门沿着现在的路一直开到回龙观在新的龙泽站和 13A 换成然后进入到今天就是你叫什么中关村产业园还是中关村科技园就是上你往新的那一片然后和 16 号线换成

一拆二对一拆二然后在北边龙泽的部分相交那这样的话查到的 13A 线改用 8B 编组运输能力可以提高 75%还会新增加一个小新装辅助停车场 13B 呢还是保持现在的 6B 编组不变最后还列了北京地铁的站名但是如果要发展的话就可以发展成北京地名的第二弹不知道大家想不想听想听在评论区抠个 1

终于地铁这个下集就算是录完了然后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就可以去找那些书或者去那些地铁站或者去百科各种各样搜索或者再把谢老师这两期节目重听一遍谢谢大家给我们增加一些收听量

你刚刚其实在讲那个十三号线拆成两段的原因的时候我就脑海里面忽然想起了之前我忘了在哪里看到的有人会把北京地铁不同的线路上面的人群做一个画像啊

就比如说 10 号线都是社畜啊对 这非常刻板印象对 非常刻板印象我就想说好像 13 号线确实它东段和西段之间所涉及到的人群确实是不太一样嘛对 但我就在想说是随着这个地铁线路密度越来越大能不能为促进人群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做出一点影响或者还是说只是让人的分化越来越严重你这想法特别现代主义

我觉得科普西也也是这么想的就是我从我个人的那个角度上来讲我最常做的真的就是我生活轨迹上的这些我可能就换一条线对我来讲像到了另外一个城市一样有一次我都很少去望京那边那次要去央美然后就从太阳宫出来哇塞我一开始觉得就是感觉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地下的通勤之后你再出来就觉得真的到了另外一个城市一样就是这种感觉

表面上来讲是交通越来越发达和便利你通过地铁的网络你可以到达的地方越来越多但实际上可能人们真正还是在自己生活这个圈子附近的这几个站转悠而且你比如说没有地铁除了你这样的人就是你会刻意的去我这种人还有几个呢就是你比如说没有地铁的时候

大家坐公交或者骑电动骑自行车上班的时候会考虑到和公司的位置租房的位置等等但是如果有了地铁的话那它可以租的更远一点那其实事实上地铁就促进了对吧穷人越住越远

它反而是我们希望的一个社会的反面而且还有一点就是你现在有了地铁之后你可能从 AD 到 BD 你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坐地铁但这样的话可能这个城市的不同的地点对你来讲就变成了这个北京线路图上的两个圈然后你从这个地方下到地下看到了什么站台然后你更多时间是待在车厢里面就是黑咕咕的和一堆人站在一起然后等到你到了目的地你又出来然后你就是看到的是那个地方

但中间他们之间的这种城市的风貌和结构怎么去变化然后你经过了哪些地方对你来讲就已经没有概念了就人和城市和他的环境的关系更远了我觉得这一直是现代主义建筑师试图解决的问题但是他根本没有解决建筑能做的很有钱你这一下就把这期节目的主题收缓了我们不能没有童老师这个节目不能没有我大家听好了不能没有你不能没有你

就是我刚刚确实是在想这个问题当时我看到那个就是人群画像那个帖子的时候就就就开乐嘛还挺有共鸣的哦好像确实是啊就我自己最做的就多就是 10 号线我每次也确实是抱着一个很涉出的心态越想越不对劲就是确实嗯你

你也很难说就是单单一个地铁的事情它是否对我们所说的话题负有任何责任但只是说确实从我个人的感受上来讲一方面它加快了便利但一方面就生活变快了效率变高了但是更不快乐这不就跟那个很恶心的陈词烂调一样吗就是手机有了人们的联系更紧密了但是人和人的距离更远了

对啊类似的感觉你在地铁上看到但是我最近看到很多人在地铁上看书来着我你就是我跟你说我一点都不高尚我就是看见他们都玩手机我觉得什么玩意太 low 了就是我看书最多的时候真的是我上班通勤的那一年就我玩手机的习惯是我从来不接受大数据喂给我的东西我只刷我关注的人但是我关注的人就你们几个

所以就刷一刷就没得可刷了你没有产出足够的良备物那我怎么办呢我没得可刷然后我觉得看手机对眼睛又不好然后又太 low 了所有人都在看手机然后呢拿着本书你可以听播客欢迎大家在地点上打开微博

或者在地铁里面就直接听北京地铁这两期非常有沉静感我是觉得因为地铁里面你没有风景可看我要是不赶时间的话我其实喜欢坐公交因为就是我真的就可以一直就看着窗外我不知道在看些啥但就看着外面的车水马龙什么挺好但在你在地铁里面好无聊啊你被旁边的人挤着胳膊贴着胳膊腿贴着腿的就是你在那发呆你又眼睛不知道放哪就是你看着对面的人也不太好或者说你这样待着

旁边的人可能会觉得你在亏评因为我有时候就这样我就觉得别人在看我的屏幕但我其实不经意一看其实又没有

但就是你感觉这个时候玩手机可能是一种礼貌吧就是让你的眼睛有一个落点确实那我就觉得确实地铁的这个车厢的那种环境确实让现代生活有了一个非常具象的画像真的好典型啊就是大城市的现代生活地铁就是一个很典型的

这种感觉其实在日本更深刻日本男士们他们好多都不是拎着包或者是什么他们背那种背包嘛双肩背的电脑包啊什么的然后大家就很自觉地一进站就把那个包拿下来就拿在手上因为你背着包可能就会妨碍大家的那个进出啊什么的我就是有一种大家熟练的样子让我心疼对

当然这个是个好习惯了我现在在北京地铁里面看到有人背着大包站在那挡着路就有的时候挺不好的就是故意也没有说很故意但我确实会撞到他一下我也不会故意避开我就是故意的就是如果我们两个狭路相逢你让我我也让你平安无事你不让我我就撞你一下这期节目还暴露了咱们的人近亲暗恋

就是有时候你着急的时候你就显有的人走路那么慢你说到这我可以倡议大家你手机有 NFC 功能的可以使用 NFC 的呼叫卡吗可以不要使用二维码吗为什么一定要在炸鸡门口把那个手机打开然后还是那种什么

那个手势解锁你滑一边又不对然后你又才打开那个二维码它得刷新一下这个时候可能旁边的那个炸鸡已经走了三四个人了你还挡在那儿就是如果我干这种事我绝对是站在炸鸡站在墙边然后把这一切拿好然后去对吧就是我每次赶时间我着急的时候我心态就特别不好我就特别 mean 但我要是挺开心的那天我就在那后面等着没事你慢慢来不着急的

你心态真好我就觉得对这个世界多释放一丝善意但仅限于我心态好的时候然后大家如果还是有什么意见的话可以给我们发邮件我们的邮箱是为明明播客的全篇 atoutlook.com 我们有一个不说话的听众群如果你想加入的话也欢迎给我们发个邮件我们把

我们把那个入群二维码回给你然后如果你有什么想说也可以在消息账号或者微信公众号给我们留言微信那个公众号推送的留言功能又恢复了对所以之后就能看到公众号下面的留言了对非常期待然后那我们今天就到这了下次见拜拜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