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41 柏林:是虚幻的泡泡又如何,依旧可以得到它的保护与滋养

vol.41 柏林:是虚幻的泡泡又如何,依旧可以得到它的保护与滋养

2024/12/12
logo of podcast 话仙桃

话仙桃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Topics
黄Conny:我与蔡薇因工作和机缘巧合相识,后因柏林项目前往柏林。我最初设想柏林三顾冒菜店的设计应迎合嬉皮士生活方式,但蔡薇对柏林街景的观察与我预期不同,她发现柏林某些区域与北京相似,而非想象中冷酷的电子乐氛围。在柏林,我体验到一种无人知晓的自由,这与我在国内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在伦敦,我也逐渐开始融入社区,寻找与自己有共通之处的人,这与在国内的生活体验截然不同。 蔡薇:我最初对柏林的印象与预期不同,它与北京某些区域相似,而非想象中冷酷的电子乐氛围。我对连锁餐饮业存在一些偏见,更喜欢踏实、不过度营销的餐厅。但柏林三顾冒菜店的菜品让我惊喜。 我的房子很老,楼下邻居阻止房屋修缮,导致我家卫生间状况很差,柏林的房租管控严格,我家房租很低。我家的房子是19世纪柏林基建时期建造的,与战后建造的现代主义住宅不同。19世纪的Hobrecht Plan对柏林城市规划有重要影响,它导致了高密度建筑和一些城市问题。21米限高规定导致柏林许多建筑高度一致,形成了独特的街区形态。“柏林房”是柏林特有的转角房型,我的客厅就是这种房型。19世纪的城市规划理念影响了现代德国的建筑规范,要求混合式建筑形态,对城市的多样性和活力有积极意义。柏林的庭院式建筑是欧洲常见,但英国没有的建筑形式。 汉萨菲特是战后重建的现代主义样板区,其规划理念受雅典宪章影响,规划理念是以汽车为导向,楼与楼之间距离较远。雅典宪章对战后城市规划有深远影响,也影响了中国近几十年的城市建设。柏林的马赛公寓复制品与伦敦的Brutalism建筑风格相似。我个人更喜欢水平方向的城市空间,而非垂直的高层建筑。战后伦敦的Brutalism建筑风格以阴沉的色彩为主。伦敦战后的一些现代主义建筑是为富人建造的,与欧陆的现代主义建筑理念有所不同。德国早期工业发展水平不如英国,德国工业界通过成立制造联盟寻求改进。 柏林墙将城市一分为二,东西柏林在社会制度和城市面貌上存在差异。西柏林的城市规划以汽车为导向,而东柏林保留了更多老城脉络。我居住的Schöneberg区域,经历了中产阶级化,生育率提高。Kreuzberg区域虽然在地理上位于柏林东南,但属于西柏林。Schöneberg区域是西柏林的左翼知识分子和LGBTQ群体聚集地。柏林的移民主要来自土耳其和越南。Gentrification导致柏林一些区域的文化和商业形态发生变化。Hackesche Höfe庭院虽然环境优美,但商业模式同质化严重。Hackesche Höfe庭院在过去15-20年间发生了显著变化,许多独特的小店被取代。柏林一些独立电影院的语言选择取决于经营者的年龄和国际化程度。90年代的柏林是一个独特的时期,许多人涌入东柏林,过着自由散漫的生活。 我刚到柏林时有很多抱怨,后来才学会珍惜它。没有地方是完美的,柏林的优点和缺点并存。我在柏林享受着无人知晓的自由,并逐渐建立自己的社区。我在柏林享受着与国内截然不同的生活节奏和人际关系。

Deep Dive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我们主题到底是什么?就是柏林剪的时候再看吧好的哈喽大家好欢迎收听华仙台我是黄 Coney

今天要聊一下柏林,嘉宾是蔡薇,她是住在柏林的一个建筑师,我们是之前因为工作认识,或者说因为很多很巧合的原因认识,然后上次去的时候正好住在她家,就还挺开心的。你要不要先自我介绍一下?大家好,我是蔡薇,我是一个建筑师。

对我是住在柏林的但是因为我工作的原因我也经常回上海然后之前因为就是在上海的一个项目认识了 Coney 后来发现我们有很多共同认识的朋友

然后后来 Conny Run 到伦敦去了嘛我们有时候会聊聊天然后我自己后来有一个项目我想要找人来帮我一下就找到了 Conny 大概是这样的然后这个好像也是我会直接订机票去柏林的一个契机

对,因为我们一起做了一个店,然后人家老板说我们都有终身,就是可以去那里免费吃,然后他就飞来柏林免费吃。是,那个店我们要介绍一下吗?可以说一下呀。就是它是国内的一个茂菜品牌,叫三顾茂菜。

然后做的那家店应该是他的柏林第一家分店。对对对,我后来才知道就是三姑茅菜在国内其实是非常大的一个连锁品牌,有非常多的店,但是在柏林这边这个老板娘呢,她其实本来也是做餐饮的,疫情期间吧,她的那个中餐馆就好像生意受了一些影响。

他就有一点想要转型然后就想说去做一点更时髦的东西而且因为他那个 location 非常好是在柏林中心的一个地方然后这两年新开的就是中餐馆就包括年轻人开的这些新式的什么

肉夹馍呀,牛肉面,还有饼饼面,什么的都很多,然后也还蛮火的,所以他也就比较动心,不想要再做那种非常传统的餐饮了,他还蛮神奇的,他从一开始就想说,我一定要做本地的,

市场他查了数据他就说你看现在显示数据在柏林居住的华人就这么多那住在这个区的又有多少然后住在其他区的人有多久能来一次大概就这么算了你想想我就觉得不行不能

就是专注做这一小块所以他来找到我们希望我们做的时髦一点然后我们当时就说那这样的话其实 Graphic Design 也蛮重要的嘛所以我就来找你然后让你跟我们一起来做做 Graphic Design 这一块

后来才发现其实人家这个茂菜连锁店在国内是有人家自己的那个 branding 还有就是自己的 visual identity 对他有自己很完整的一套 guideline 很严格然后其实不希望我们在那就是给人家改所以

所以中间其实来来回回的还就是有挺多的拉锯也是那个老板本人还挺好的我觉得就是就他作为一个夹在中间的人对他一直在帮我们跟品牌争取我们的空间对是的我觉得这好感人啊然后

后来其实做出来肯定就是跟他传统就是他们那个品牌的店铺形象完全很不一样可能就更多柏林的当然我们就是也是一个 low budget 的这样的一个设计嘛所以也出现了很多就是 low budget 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再加上品牌本身的 visual identity 你也不能完全不顾到其实他其实本来

也是一个妥协啦但是起码如果用就是它的受欢迎程度来说的话是蛮成功的一次尝试因为就你找我的时候其实我还挺诚惶诚恐的为什么因为我很不是专门的 graphic designer 其实但我正在读的

对,是 graphic branding 嘛,所以我知道有这个活的时候,我一方面是把它当成了一个活,然后另一方面我是想说正好可以把我学的东西可能可以做一些实践。嗯,对啊,其实我当时是想说他既然要做本地市场,那我觉得就是,哎呀,无非就是面向 hipster 的嘛,那其实……

还是要找一个对 hipster 的 lifestyle 比较熟悉的人所以当时就想说那就找你吧

一开始我开始跟另一个合作伙伴一起设计之前然后主要调研的阶段都是我在做嘛然后调研的时候可能我先把柏林的街景看了一遍然后就发现那个现在茂菜店所在的那个区域和我想象中的柏林因为我从来没有去过柏林然后我去柏林之前所有人跟我说都柏林超酷

柏林怎么怎么很冷酷然后又很那种电子乐我以为整个街景会是十分的让平常住在平常住在伦敦的我也会很惊喜

结果我在街景滑了一圈,我发现跟北京很像,尤其是那个茂菜店所在的区都是很宽的马路,然后大的楼,不是那种小街小巷,然后每个楼都有点不一样的那种感觉,然后后面我找的几个可以作为就是放在类似的想成为的店的那些确实比较多都是不一样的,

在伦敦的一些品牌因为像伦敦有一个很早年做很好的挂包店叫包兰顿我觉得也是现在很多国内品牌想出海试图成为的一个目标对

对对对但是一般这样的店呢其实很多都是年轻人做的对的年轻人想要创业所以我对这一家店我其实觉得蛮惊喜的就是因为老板娘是传统餐饮出来的其实这个是蛮好的因为她其实是非常有做餐饮的经验我其实原本在国内的时候我就会对连锁餐饮这件事是有一点抵触的是

是对因为像国内其实大部分都是中央厨房嘛然后我就想就比如说我已经出门去吃了为什么我要吃一个中央厨房出来的东西呢所以在做这个活的时候可能心里多少少也有一点点底也不能说是底处就是有一点觉得

就是在做一个 branding 的东西然后我自己的个人偏好我是不喜欢过于 branding 或者过于 PR 的餐厅我喜欢可能是那种比较踏踏实实的那种店然后它没有过度营销但是又很实在就等于说我付的钱真的是为了好吃的菜而不是为了它的品牌宣传这是我个人的偏好

但是其实去之前我对就是柏林的三顾茂菜是没有很大期待我想说应该就是就是个茂菜店嘛还能怎样而且茂菜本来就不是在我味觉体系里的一个菜但是去吃了之后我好惊好惊讶呀

你是觉得还蛮好吃的对啊我觉得是还蛮好吃的而且就是老板不是说他从他们的所有菜都每天早上起来洗切然后包括我选的一些料真的都很好吃就可能也是你选的什么呀当时我选了那个卤牛腱子还是卤牛腩我超后悔没有多拿一些的但是你选的汤汤料是哪个呀我选了那个干粄还蛮有意思的这里面也有一个

还挺有意思的观察就是三顾茂菜后来我发现它是一个成都的品牌然后成都本身如果大家吃茂菜的话其实脑子里面只有一个形象嘛就是那种有一点像那个火锅的那种东西然后它是在一个碗里对吧它把东西煮好了然后就放那种很

味道很重的调料作为一个连锁店它肯定是要顾及其实特别是如果它要出四川的话它可能还是会有一些其他的味道好像最后是有六种味道吧品牌给它的就几乎大部分都是这个麻辣汤底但是它其实还是备了一些就是其他的五种而且有好几种都是不辣的什么有一个木浆子的那个

对那个木浆子而且你给他发译的我觉得你还发译的蛮好的因为其实如果你真的去发译木浆子这边也没有人会知道它是什么对吧然后你就把它发译成什么 tropical tide 那个是卖的最好的然后他火速就卖完了然后他还得很紧急的从国内再空运一些过去

对我们去的时候没办法点因为我自己觉得木浆子的味道就是有一种东南亚感是啊因为它是贵州的一个就是香草嘛好那我们冒菜就说到这然后就如果大家有去柏林又比较想吃中餐的话

我觉得不妨可以去我自己还挺喜欢那个干拌的那个味道然后一定要夹那个卤牛腱子还是牛奶我忘了但那个很好吃然后上次去柏林有一个我觉得最开心的事是我住在你家哈哈

我先说一下你家的样子好了就是上了楼开门是一个很长的走廊然后走廊的底部的那个入口进去是很大的起居空间然后跟起居空间比起来卧室真的就是睡觉而已所以我每天睡醒走到起居空间然后那几天天气又都还蛮好的通过窗户看出去就是会有那个

对面楼然后对面楼是一个夹角然后光影跟蓝天就会大概把那个视野切成了切成了一些几何形你在那住了多久呀我住了蛮久的我应该是 11 年的样子 11 年搬进来的那 13 年了所以刚搬来的时候它差不多就是现在这样吗不是的因为我刚搬进来的时候这个整栋楼还没有改造

灰不拉几的然后墙皮都吊着然后墙立面上面全是弹孔然后我觉得这个房子很奇妙的还有就是它的淋浴是在厨房里没有马桶马桶是在走道里如果你有仔细看的话你会看到就是我进门的这个走道的尽头其实是有管子的我楼下的邻居是有一点像一个钉子户

他不让修缮的人进他的门所以那个管道从我家通下去到他家就没有办法继续了因为当时他们这样的修缮之后就是在那个那一块就是我走廊不是很宽很大吗那一块其实是可以加一个卫生间的那我就不用再出去上卫生间了

但是就是因为他一直不让就是他跟房东拉锯不让房东进他家去修缮这个事情就是这个馆子已经在我家里面已经存在了大概也有个四五年了吧是疫情之前他们动议要修缮这个事情的可是是整栋楼就只有他不做这件事吗其实整栋楼其他的房间都已经修缮过了就是我们这一通嗯

就是上下通的这一通就是所以我的卫生间也没有别人用就是每一层就只有我还在用那个卫生间他不让人家进来修缮的原因就是因为修缮完了之后肯定就要涨房租嘛柏林不是不能涨房租吗

就我们现在房租其实非常非常低因为我们也不对应就是柏林它其实是有一个房租的就是整个的一个收费标准的就是根据你各区的一个平均价格就是你涨房租的话超过平均价格你就没有办法再继续任意涨不然的话房东还是可以每三年涨 15%的

我们这个房子它就不能长因为我们不具备一个被长的房子的一个标准我们连卫生间都没有它凭什么长我们的房子大概就是这样就我刚到柏林那天也就提醒我一定要记得带钥匙然后我住的前三天我都表现得特别好就每次出门前我要 check 一下我全身然后上完厕所后再 check 一下我全身

一直坚持到了最后一天就是准备赶飞机之前我发现自己被锁在了在了门外然后我把家门的钥匙放到了家里面然后空手出来上了厕所并且把门给关上了对然后那天就才第一次体验到就是马桶没有我在家里是一件

有时候还挺恐怖的事情,而且你想万一你是晚上半夜的时候出去,那就完了,对,万一是冬天,那就更加晚了,但其实比如说我刚刚说领域是在厨房里,但你的厨房又是很好用的,然后你的厨房跟卧室的空间是很小,然后起居空间就是你工作的地方,餐桌的地方就是尤其大,

我会觉得这个房型是德国很常见的吗因为我正好就上礼拜正好是伦敦的 open house 就是整个周末有很多住宅然后房子是你可以去参观的嘛然后我就约了几个去正好去了一个是 30 年代伦敦的一个现代主义小区那个也是伦敦最早的一个

开始把欧洲大陆这一套体系搬来伦敦的一个实验场所而且是给工人阶级不是那种很 push 的人来实现现代主义的一个小区然后它里面的房子我就那天正好听介绍说它 60 平米 31 厅

然后也是把所有的房间给压到最小然后起居空间给压到最大然后阳台跟阳台跟厕所都是外挂的然后厨房就是能有多小就有多小因为它小区里会有一个类似公共的 tearoom 就是如果你只是想吃一个三明治什么其实你可以在小区吃你也不用在家做

这种房子听导览说就是当时是欧洲大陆的现代主义的住宅的形式引进来但其实现在住的人就可能会觉得很难住了啦其实但你说的那些房子它其实是战后修的嘛那我这个房子它不是啊我这个房子已经修了一百多年了它是属于柏林所谓的基建时期修起来的

就是 19 世纪的时候我们也知道就是整个欧洲的工业都在发展然后造成了就是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就是欧洲好多城市都有一个就是大量建造的这样的一个时期柏林其实就是差不多也是那个时候以巴黎为蓝本

或者是以巴黎为榜样也有一个这样的一个改造叫做 Hobrest Plan 然后就是由这个叫做 Hobrest 这样的一个人他去组建的城市建设上的是吗对他其实做了一个城市规划的

柏林我记得好像是从什么十几万人一下涨到了两百万人在很短的一个时间内柏林的话当时他其实是把老城留下来他在老城周围整个就做了一大圈就所谓的威廉环但是他这个 plan 其实只是一个城市规划的一个 plan

他就规划了一些东西就比如说街道的脉络然后加上房子的面宽呀之类的这样的一个东西然后开发商呢可能就是会就去修房子因为会修得越深越好越密越好

然后就也造成了很多问题包括就是公共卫生啊然后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嘛因为就密度太大了然后后来就又开始就是建筑规范就又规定了一个就是柏林的所谓的建筑高度建筑高度被限制在 21 米你来之前你说你去

就 google 上面看一下就觉得房子都挺大的因为所有的房子都统一修到 21 米他他如果允许你修到限高 21 米的话那他大家肯定就要都修到 21 米吗整个城市就像切了一个大蛋糕一样就切到这么高然后又因为

就是这些房子因为他要把精神修很深因为他之前的街道其实还蛮大的然后就形成了一个一个的所谓的一个街区一个闭合的街区他就在里面越来越密因为他的院子都还蛮小的然后所以就形成了很多转角的房子

就是我的客厅这样的房子它这个东西就叫做柏林房然后就是柏林房这个是一个特有的因为它就在转角上面是一个特有的术语是吗对这个转角的房间就形容这一间房间就是我的客厅那一间房间因为它都是一个长方形的房间然后呢它实质上三面都没有窗户只有一面在它的角落上面有一个窗户

因为你是在夏天来就是日照的角度比较的垂直而且我住的楼层有比较高所以阳光是可以洒进来的实际上这个房间是很暗的

冬天的时候就会很暗是吗对对对然后其实蛮压抑的所以你看我就会在墙上挂很多都是跟窗户主题相关的艺术品对说到这我也很喜欢就是在你客厅唯一的窗子边上有一个也是窗框还门框框出来的蓝天的画

对对对也就是一个就是艺术家的作品然后你家的灯也很多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吗对啊对啊就是我其实蛮讨厌家里黑乎乎的而且还有一个就是因为我们

是内院嘛因为当时其实也有这样一个其实我觉得就是所谓的社会主义这个思潮也不是说就是那个战后才有的嘛其实整个就是从工业社会整个就是左翼运动的兴起然后就已经就是慢慢的有了包括就是这个 Hobris

就是做了柏林总规划的这个人实际上他就有这样的一个想法他的想法就是说是一个柏林的整个城市应该是一个混合型的城市所以他的想法就是前院因为你知道我住的是后院嘛

那前院肯定就是住的那些有钱人然后后院呢就是住的我们工人自己是住后院的然后包括前院实际上就前院的话它也要分楼层一般来说底楼可能就是底商上面呢可能有一个就这样的一个中间层

可能就是隔一下噪音它有时候也可以就是作为一个就是存储东西的一个空间啊什么的在上面其实是一个层高很高就是房间也很大的这么一个很好的一层然后就是大商人然后有钱人就是什么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住的然后在中产阶级啊这样就是它有一个垂直风格然后往后面呢也有这样一个风格

然后当时呢他有一个想法就是说我就找到他说的一段话我可以简单的念一下拆 GPT-5 了一下就是在公寓楼里地下室的孩子们去免费学校要经过与议员与商人的孩子们去文法学校相同的走廊

阁楼上的鞋匠威尔海姆和后楼卧病在床的舒尔兹太太扩胡她的女儿靠否认或打扫卫生维持微薄的生计扩号然后在一楼成了知名人物

这里有一碗汤在他生病时给他补补身子那里有一件衣服在他获得免费教育或者其他机会时给他提供有效的帮助所有这些都是志同道合但处境各异的居民之间友好关系的结果这种帮助对给予者产生了崇高的影响

在这两个极端的社会阶层之间还有来自二楼或四楼不那么富裕的中产阶级他们是对我们的文化生活具有最重要意义的社会阶层如公务员 艺术家 学者 教师等他们对社会具有促进激励和有益的作用而这几乎只是靠他们的存在

靠他们为那些生活在他们身边并与他们打成一片的人做出无声的榜样就其实在现在德国的很多城市建筑规范你如果要新修一栋楼它都会有强制的规定就是这个规定是给到开发商的就是你必须要做这种混合式的形态你不能只做豪宅嗯

你必须要提供一定比例的社会住宅你必须要提供一定比例的就是给中产阶级住的房子对他可能就是这种这种想法就是从那个时候就产生的我觉得在某一个程度上他其实是对城市的多样性

和活力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尝试就另外一个极端就是像比如说后来的城市规划里面按照功能分区或者是在美国的那种所谓的 segregation 我也不知道该怎么翻译就是按照不同的人去分区对那这样的话就会让城市非常非常撕裂嗯

那像你刚刚说就这种前院后院这个是不是就是之前我去柏林时候你一直介绍的那个庭院式的这种包括我觉得这个也是好像伦敦没有这种住宅或者建筑形式就是是一个庭院式的空间所以你要去一个地方你可能就进一个院子然后它可能是一个小区也可能是里面有商业也有住宅的那么一个混合的空间然后我第一次走进

你们家那一个院子的时候就立刻让我想到西区柯克那电影后窗对然后窗里不就那个但就是因为它太密了呀好像巴黎也有对好像在欧洲好像会比较多反正英国应该是没有这种形式的我记得我去过的地方对就是因为英国没有这样

这样规模的一个城市改造的过程因为在工业社会的城市改造的话它定义的街区还是要比就是中世纪那个自然生产的那个街区的比例还是要大得多的在德国这边它会被叫做 blockland

就是这种街区式的建筑实际上就像比如说现代主义的建筑师是非常反对的像科布西耶在雅典宪章里面就说我不会说那个法语我就随便随便乱读一下会说法语的朋友们请不要嘲笑我 il faut

就让我们消灭让我们干掉走廊街就是他所谓的走廊街不是我们说的拱廊街走廊街就是这种比较深的两边都是大概这么 20 多米高的房子就房子围合成一个街区一个一个街区中间是那种深深的街道他就很受不了这种东西但其实

这种街道其实是非常有活力的因为它形成一个连续的商业界面然后它后面又是居住区它其实居住区的人或者是后面的还有一些工厂啊什么的又为前面的商业活动啊什么的提供了必要的人流所以其实蛮好的呀对为什么现在处于这儿

不能接受科布西要提倡的它是它就是阳光空气水嘛它就是那种就是受雅典宪章影响的这种在草地上的一个一个的房子在柏林还有去一个应该是它在对汉萨菲特的那个点市的那种汉萨菲特你是去了的嘛就是它那个区域其实本身是因为在战争的时候都被炸毁了

在西部里的一个区域然后呢战后的时候就把它做成了一个

实验的地方就是对就是现代主义的样板区吧就所以他整个的规划也是按照雅典宪章的这个规划的原则来的啊就是整个是给城市空间提供足够的绿地他其实是因为嗯在那个时候现代主义包括科布西耶他们都会有就是所谓的汽车城市这样的一个嗯

就是梦想理念或者是梦想所以他们整个的规划是以车的速度和它的可达率来做的这样的一个城市规划所以房子和房子之间距离都很远然后你到哪里你都要开车这样的一个城市规划所以当然在现在肯定大家对他的批评就很多嘛就一方面汽车造成了你可以就是很快的到达对吧

所以你楼和楼也不必要挨得那么近了他的主要的概念就是说欧洲的老的城市都太阴暗太拥挤那所有的人都在一个就是生活的质量水平都非常的糟糕那他想要让大家得到更多的阳光空气水

因为技术的发展高层建筑也成为可能性那点式的建筑在大片的绿地之间那人们就可以有很多的去享受这些绿地的可能性它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

他甚至还想把巴黎扒了去做他的那些大板楼但是他就是雅典宪章当然是对战后的城市规划形成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我们自己就是在因为在中国这 30 年的建设 40 年的建设那其实整个的规划的不言而喻的受了雅典宪章非常多的影响所以我们的城市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对 是的 是的 是的就是我去你刚说那个 Hansa Fiat 那个地方就我花了一个下午反正在那走马光花了一下因为也不能进楼里面嘛所以就是在一整片里走了一下我觉得还挺有意思因为它就我之前在北京住的时候它很直接的就让我想到了北京的很多房子就是往豪里说可能是外交公寓那种样子其实正常的北京的桶子楼

很多也对对对也会让我想到确实是设计的比较好一点的桶子楼嘛对对对因为都是一栋一栋的然后两栋之间可能会有两三个零星的草坪一栋里也住了蛮多人的然后一楼会有小卖部嗯

对对对是的包括在柏林也有一个复制品就是马赛公寓科布西耶的马赛公寓那个我也去了就商业也放到包括一些公共的服务游戏的空间儿童游戏的空间我去那个柏林版本的马赛公寓的时候那楼里面应该还住了不少人但感觉住的我觉得它现在

有点像伦敦的那种因为伦敦有一个很出名的 Brutalism 的建筑叫 Charlie Tower 跟那个其实还挺像的 Charlie Tower 这一系列其实都是伦敦战后建的嘛然后那个建筑师也是深受科布西耶的影响把

把所有的机能给放到垂直的垂直的这一个大高头里谁想要天天都在一个房子里面呀我的天哪反正 Chelsea Tower 有一阵就是变成治安贼差的一个就大家听到都觉得这就是治安最差的地方但我其实觉得人也挺奇怪的就是比如说我其实也很懒

我也从来都不离开如果能不离开尽量不离开自己的街区然后我的所有的意识住行都在基本上直线距离方圆可能 200 米以内解决掉吧但是你把它竖起来让我在一个垂直的这样的 200 米以内去解决我就觉得我不行我需要在水平的路上去走

然后我需要有树呀然后旁边有咖啡然后有人坐在大街上然后

然后但那次在那个 Hansa Fiat 走的时候颜色都是那种青青块块奶油色然后我就想其实跟伦敦也差别有点大因为伦敦战后伦敦都蛮 heavy 的都是那些 brutalist 对对吧都是阴阴沉沉的颜色看一些剧啊什么的就是音剧就很多都是在这样的地方嗯

刚来伦敦的时候就听到一个英国人讲说就现在伦敦很大的一个色调就是水泥色然后其实也就是战后兴建了那么一大堆社会化住宅然后都会选择 Brutalism 这种阴沉沉的材料包括我记得好多的公共建筑也是 Brutalism 的

就是伦敦图书馆不是图书馆不是像什么 Royal Festival 就是很多 Hall 啊然后 National Theatre 都是 Brutalism 的我正好也是上礼拜前两个礼拜去 Open House 去了两个就是几乎是把欧陆的 Modernism 建筑搬来伦敦然后没有进行什么本地化的然后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十分的 Posh

就是给有钱人建造的有钱人的住宅对然后就建就是那种白白的楼然后很美然后里面的户型也很规整他们的叙事真的都很一样就是有钱有钱有审美的富二代然后去欧洲玩历了一番然后都被科布西耶的建筑比如说马赛公寓啊或者那个那个叫什么他在海边那个房子

然后受到影响觉得我们伦敦必须要有这种东西然后回来伦敦然后靠着家里的钱建了一个这个东西刚才就说什么受欧陆影响但是实际上就是从德国这边他们的感受完全不一样就现代主义的兴起肯定是在伦敦或者是英国因为英国是工业最早发展起来的地方然后有各种各样的思潮包括什么工艺

美术运动啊嗯

对吧然后但是其实就是德国这边的就是还有很多农民呢然后他们都是很艳羡的然后包括德国的工业界最早那个名声也不是特别好的然后就老是去抄抄英国的这些东西然后质量也不是很好就有一点像当年的 made in 哪里哪里吧哈哈哈哈

然后所以德国的工业界就痛定思痛要做出改变所以他们才成立了所谓的 Verkbund 就是制造联盟这个东西嘛然后在最开始制造联盟里面的很多建筑师啊或者是就是工业界的人都是非常精英国精英对都是精英然后

制造联盟们就是高尔斯的前身咯对吧然后像我前一两个月还看了一个 VNA 的展览叫 Tropical Modernism 讲英国一对现代主义建筑师然后他们在英国其实没有太多市场

正好当时英国殖民很那个嘛他们就有机会去到非洲然后把非洲的一个首都按照自己想法里然后跟科布西耶一起把那个城市改建起来然后他里面那个展览就有一个细节我觉得还挺逗的鲍豪斯的校长格罗皮乌斯来了

就战后时候逃难他短暂来了英国住了两三年嗯 是的对 然后就住在了我刚刚说的其中一个房子叫 Isocon Flat 然后也是我上礼拜正好有去那房子里面就是很现代主义的那种很白的房子

然后他就在那住了两三年然后对英国进行了一些考察然后他在英国住了两三年就去美国了然后离开前他就说英国的现代族裔无可救药改不了我觉得可能是因为英国的过去实在太强大了就各种古典的对对那当然了你比如说像法国或者是像这种法国这种中央集权的国家然后当时就可以说

我们把巴黎拆了我们修个新巴黎或者是柏林这种当然柏林当时还好但是柏林后来你想就是炸成一片焦土 70%的房子都被炸掉了就二炸后是吧就是那对啊那就是建筑师就会有很多机会嘛嗯

所以你刚刚说就是柏林在战后 70%损坏这是不是也是我对于柏林的就是我去了柏林我感觉柏林好像就是分区块的就比如说最东边就好像特别多元然后移民也比较多然后

建筑形式也比较多样然后中间有很大一片就是很恢弘的那种建筑然后再往西就是我们刚刚说的那种很干净的整整洁洁的绿地也比较多的现代主义住宅的一整个集合群这样但因为我整体还挺走马观花的所以不知道这样是不是会有点片面

yes and no 其实确实它有一个东西的分别因为毕竟就是柏林墙从中间划一刀然后把整个城市分成两边两个城市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之下就会有不同的发展所以它城市整个呈现出来的面貌也非常不一样

这个肯定是的但是柏林其实在战前就是一个分区很严重的城市它其实就是像一个一个更小的城市像一个岛屿一样它也跟那个当时的那个总规有关系因为它那个总规如果你去网上找它的图的话它可能就是它中间是老城区然后它规划是

周边是一个环嘛就所谓的威廉环但实际上它发展的话它肯定是一块一块的修它不是整个八支一个环像盖章这样就盖上去了对吧在一块一块的修的话就形成了很多的城市副中心

然后他每一个城市副中心实际上就是代表着他自己的一个小的区域然后就像其实每一个区域的人都蛮不一样的然后柏林人的话他其实更多如果在这个地方的话他其实更多的是以他住的这个区域来定义他自己这个是一个柏林很有意思的地方然后大家一般问都会说住在哪个区域

当然也有东西之分了而且东西之分它还有一个很主要的一个区别就是说因为当时西柏林的话它更多的是受美国或者是战后的这种这些影响所以它其实它把整个城市重新再规划的时候它就有一点就是以汽车城市为导向来规划城市道路

而东柏林就会有以前老的那种街车然后东柏林他其实也很少再去把大片大片的城区拆掉然后重修因为他当时也没有这个力量去做这个事情

所以反倒是东柏林留下来的老的起码在内城这个区域他留下来的老城的脉络或者就是说城市土地关系是更多的而在西柏林的话就像比如说像什么汉萨弗特啊之类的这些地方就是他其实对于老的城市脉络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嗯

对于我来说就是也有一个很搞笑的事情就是因为从中国来的话大家都会说都会对于东边啊什么的有一些偏见嘛刚开始的时候就会都在西边然后也觉得西边更安全因为西边就是更多的中产就很安静更白哈哈

但是柏林整个都挺白的我当时在我在艺术大学念数嘛那学校里面就是大部分的小孩

就是那种 cool kids 那都是住在东边的呀所以我的朋友们他们在那边要开个 party 我就觉得哎呀我晚上玩到那么晚了我还要跨城回去真的太苦了然后所以我那个时候就很想搬到东边去后来我一毕业我就搬到东边来了现在就是我继续被大家看不起就现在你家那个区域又是成为了过去的因为它太奔驰了

那如果要在这个 Porsche 和那个西边的那个死气沉沉之间去选的话就西边是有钱人住的地方那依然还是就很有钱的人住的地方我大概能理解其实跟伦敦还挺像的就是比如说西边就是老钱式的有钱有一些比较精致的生活参加一些俱乐部绅士活动然后伦敦的东边南边就是活色生香然后人种十分多治安也确实会比较不好

对但是就像比如说我住的这个区因为他最早开始修缮就比较早了 Gentry Vacation 的历史开始都比较早或者是就是说当时大家搬过来的时候可能都还是年轻人他现在就大家也都变成了中年人然后开始光光生孩子这一个区就我家附近的那个科勒惠斯广场就是以科勒惠斯广场为中心的一个俯缮出去的区域

以一驱之力带动了整个德国的生育率就过去的老朋克现在也都变成无聊的中年人对啊而且这个区又生活氛围很好那大家就保暖私营欲开众光光生孩子所以我觉得某个地方的政府也应该过来学习一下怎么样拉动生育率哈哈哈哈

对我记得我在你们家附近走就是好像往哪边走一下就是 Soho House 往南然后再往哪边走一下就是有那种都是有机超市有机农贸市集这种有机农贸市集就是刚才我说的那个可乐会之广场你想想可乐会之当时是这么有名的左派艺术家结果到最后以他名字命名的广场变成了这么中产这么可乐

我去的那天就是阳光很好温度也很适宜那个广场上就很多那个拉手风行的中老年人然后还有携带着小孩一起去买枸杞蔬菜跟 sourdough 的全家我在柏林的最后一天我们是去了柏林东南边的那个 Cruise

我觉得那一片又是跟刚刚说的跟你家的地方以及跟西边很不一样的一片就那一片是我心里伦敦的样子你心里伦敦的样子或者是我比较熟悉的伦敦的样子就十分的不白土耳其菜很多移民菜很多越南菜很多

然后很多小的,对,很多小的独立的书店也好,唱片店也好,然后同时他们边上可能就是一个 kebab 店,然后走着走着会经常有大麻味道。嗯,是是是,但是这个里面有一个重要的误会,它虽然是在东南边,但是它在,就是说从城市地理这个属性上面,它是属于西柏林的。哈?

因为当时柏林墙并不是看一下因为它不是直的一条线画下来的所以这个区域就是我们翻译成十字山区这个区域它其实是属于西柏林的区域当时西边那肯定就是越往西越西边越中产越有钱人再往东就是工人积极啊或者是怎么样的

所以像是西柏林的弃儿你也不能这么说其实这也是我这两年的观察嘛最西边那可能就是别墅区啊那种树林子里面就是你你不是去了一个湖边吗对吧就是著名的那个万湖对的那个万湖

那那个万湖的旁边呢就是这都是一些别墅啦那就是真正的有钱人在住的地方那再往旁边走呢可能就是什么 VermasdorfCharlottenburg 那可能就是上中产在住的地方

然后或者就是什么教授啊就是这种知识阶层他们会集中住在这个地方然后再往再往东边走就是美丽山这个区域就 Schöneberg 这个区域那那个区域呢实际上在当时西柏林就是更多的比如说左翼的知识分子呀或者是 LGBTQ 呀这些人群就会集中在那个区域所以它其实也是一个非常有名的 gay culture 啊

这些文化出名的一个区域所以现在也是吗对对对就是它那个区域的中心就有非常非常多的 gay barlesbian bar 然后或者各种各样的就是一些商铺之类的或者是一些场所如果你不懂的话你可能就会误入一些地方的这样的一个地方

然后再往就是 Coizberg 走其实 Coizberg 最早以前就分成两个就是两个邮政编码就是所谓的 61 和 36 我有时候会开玩笑说 61 就是上 Coizberg

就是因为它更偏西一点接近 SchönebergSchöneberg 就是刚刚说的更 queer 的街区对对对但是它就会更偏中产一点然后往 36 这边走才是穷关大门然后没钱的艺术家呀然后穷学生啊这些还有就是移民

柏林的移民的话就是德国的移民因为他不像英国或者是法国有更加长时间的殖民史但是在德国其实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其实是很白的

对好像主要是土耳其就甚至是在那一片我感觉都土耳其跟越南比较多是不是是的他其实是那个劳工因为他战后也很缺劳动力嘛然后又一方面他经济在发展所以他就开始从这些比较穷一点的地方

土耳其南欧东欧这样的一些区域然后越南呢就是越南战争之后就大量的难民那北越的难民就去了东德然后南越的难民去了西德所以我们看到的 Quietback 那边的越南人其实很多就是南越那边过来的所以你如果在柏林去吃越南菜的话实际上这个还是

你有时候会感受到中间的差别就是南越的菜和北越的菜但是 Kreuzberg 呢就是因为就是城市的 gentrification 也是一个不停的在流变的一个过程然后从 Schöneberg 那边呢其实就越来越就是在往 Kreuzberg 这边移动嘛

就是我前段时间就有去找一些什么老的这些女权的一些研究的机构包括就是跟不管是跟女性健康相关的然后还是跟

那个金融相关的他们都在 Schenenberg 包括因为女权运动其实也是当时这样就是性别就是平权的一个部分嘛所以他们都是集中在那个区域柏林这些运动大概是哪个年代啊对就是从战后 68 一代开始嘛 70 年代啊什么的我当时就说为什么不在我们十字山呢我们十字山这么左因为

因为那个时候十字山就是还蛮穷的就是知识分子阶层大部分都还是住在就是更加偏中间一点的部分然后现在才在慢慢的再继续往东边再移因为我那天就是我一直不知道我们走的那一段到底叫什么然后就 Google 搜了一下但我记得我们

经过了一个很长条的公园,然后那公园的 Google Review 上有几个关键词,第一个是 Cheer out,第二个是 Police,第三个是 Jug dealing,第四个是 Hippie,第五个是 Multicultural。

感觉也挺能形容这一整片的气质的 Galitsa Park 其实它的前身是一个那个火车站所以它前面的那个就是地铁站的名字就叫 Galitsa Bahnhof 其实就是以前的老的

所以就是这个

这个火车站就是相当于就是从地面上被擦除了后来就变成了一个公园那所以这个公园它的那个形状就还是像以前火车站的那个样子就是一个长条那像你刚刚说就早年女权运动那些是在 Chunabek 对那片区那随着长条公园这附近

从比较穷的街区变成一个也稍微有点 gentrification 的街区之后这些运动是不是也慢慢挪过来了对啊对啊因为那天你还推荐我去了一个书店叫 She Said 嘛它里面的书几乎都是 female 跟 queer 相关的也还蛮时髦的啊嗯

对也还挺时髦的也卖一些精品咖啡什么的你刚刚一说我就想我刚来伦敦之后我看的一个展览是在 Tag Modern 里面然后他讲的就是展览名字叫 Resist 还是什么反正讲的就是 60 年代开始英国的女权运动的一个进展

我就看了一下她用的很多材料呀以及会给到的很多案例蛮多都是现在伦敦南边也就是黑人最多的一个区域我上次就去那走了一下然后那边就也有也有一个 feminist bookstore 她的前身也是六七十年代的一个当年的女权运动的私网印刷的工作坊嗯

一直都在那边发展到现在成为一个书店对

那还蛮有意思,就是做艺术书的是吧当年因为那时候也没有办法,也没有互联网这种嘛所以他们就是有一些抗争的那些海报素材就大家一起弄成一个四网印刷工作室然后就像一个创作小组然后把自己愤怒的声音通过海报弄出来然后四网印刷就是很快可以做很多份到处分发,对还蛮好玩的

我还蛮喜欢就是在不同的城市里面去找这样的奇怪怪的小地方就是但是 gentrification 的一个问题就是实际上它也是一个全球化的一个过程嘛所以在这个过程里面很多这样的地方就消失了

因为他们支付不起房租对是的是的开玩笑吗就像比如说就是正式会可以比较严重的那些区域 MIT 啊什么的那你走过去你看到的那些店什么 ASOPNothing against ASOP

我在哪里不能逛埃塞浦我为什么要在柏林逛就是话说回来那哪里可以去逛埃塞浦呢我也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你就会觉得这个事情是很奇怪的就比如说我到了伦敦我要是去了伦敦我也会更想要去你说的这个小店去看他的四网印刷的

或者是去买他们做的艺术书而不会想要去 Aesop 买点什么肥皂呀之类的东西对而且现在我觉得比较吓人的是 Aesop 所在的街区往往就是有还有 Lululemon 啊 Lelabo 啊

就是你都能想到他们就是配套出现的所以一整条街就是被这几个品牌给笼罩太可怕了其实跟我觉得跟在国内你去北京的南罗古乡然后还有我们泉州最近很火西街还有成都的宽仔巷子可能类似这种旅游古街吧就他们配套都是一样的呀就是小吃店都是爆炸大鱿鱼可能我有点想吃长沙臭豆腐

然后酸奶你就每个城市都有这么一条街就很烦人然后 A-SOUL 的拉布组成的街也是一样的你之前不是也在说那个 Hockey Show 和 Fur 之类的 Meter 的这种非常 Gentrified 的地方吗但是那个地方其实以前有蛮酷的买手店的就是我刚来的时候我还会经常逛那边

后来他们就都迁走了然后剩下的就是这种千人一面的店但是关键是那个地方的房租那么贵可能也就只有 Azobe 这样的店才付得起了吧

我就对那个柏林的那种庭院式的这种很感兴趣嘛然后我就去了一下那个然后去完我就觉得稍有失望因为它有一个电影院还行感觉还挺可爱的但是去完那个电影院之后你就发现都是你很熟悉的平台然后我就觉得为什么然后以及它那个院子又四通八达但院子里你在院子里走的体验是很好的

可是你走进去的店就是好像有明信片店然后 Sourdough 然后精品咖啡 Gelato 就能想象到的世生化街区该有反正就是你去墨尔本看到的那些店也是这个样子对就是我在伦敦也能吃到的东西我在日本也能吃到的东西我现在在上海我也能吃到的东西是这样的是这样的但是我就是想说这个地方其实以前

是还蛮酷的就是有好多蛮有意思的小店他们就是在过去的 20 年里面吧其实它变成那个样子已经可能有 15、6 年的样子

因为它本身地段又非常的中心然后它又经历了非常好的修缮这个区域它当时有很多织衣厂它里面有好几个织衣厂

然后所以它其实就是也是像所谓工业和那个居住混合的这样的一个街区但是它刚好又是在老城区就不是那个新的城市规划规划的那个城区所以它的就是周边的街道的走向啊什么的也就是中世纪的那种

东歪西拐的这种街区所以它的那个形态也比较的就是灵活就蛮有意思的而且当时建筑师蛮用心的像比如说它墙面上的那些瓷砖啊什么的就是设的对很多是一些那种维也纳的那种青年艺术风格有点 unnovable 的那种是的然后你说到的电影院它其实前身是一个宴会厅

然后他这个宴会厅呢就是当时其实这个也是在当时那批新建的建筑里面他算是一个开封器之先或者是其实很长时间内他都是一个蛮先锋的一个尝试就是说把一个市民的公共生活的一个区域也放到了他的这个建筑里面来然后这一片住户或者是

租客他就可以来租用这个区域就是这个宴会厅来办一些活动啊什么的后来就被改造成了电影院但是电影院又是那种大院线电影院柏林有很多很酷很酷的那种独立电影院对独立电影院选片啊什么的都蛮有意思的嗯

但它是有英文字幕的吗还是都是德语我觉得这个就是真的是要看 generation 的问题就是像比如说就像 C-SAT 的这个书店也是这样的它其实它的店主是非常年轻的 90 后所以它就很国际化它里面也很少有就是很多东西都是英文的但是就是老一辈的

那些人他比如说他做一个电影院他可能就不会太顾忌什么英文字幕之类的真的就是一个待继的问题我很多朋友其实因为年纪吧在那里这么一说就听起来就有点那个

然后我很多朋友是 90 年代就来柏林了就是那个时候的柏林真的是一个就是我很羡慕他们可以在就是那真的是一个就是很特殊很特殊的时期因为你想他们当时来柏林的时候整个就是大大批的拥入东柏林那个时候东柏林本身他那些居民

柏林墙一倒他们就都离开了就没有人想要留在那里他们都想要去西边挣钱然后就有很多空房子然后这些人去了就占屋就住在里面然后天天在里面醉生梦死就是搞点艺术或者啥也不搞然后就是它其实是一块非地它是在一个非常富裕的国家

但是 90 年代的德国已经是全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了它是在一个全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的首都然后有一块无主之地这一大群年轻人在里面就每天又不花钱然后大家在过着一些奇奇怪怪的生活

但是呢当时我来的那些朋友其实也有一些比如说从美国来的或者是从阿姆斯特兰来的就这样的就荷兰人我前段时间就跟一个荷兰的朋友在聊这个事情然后他就会说哎呀他说柏林真的就是太本地的一个地方了就都是德国人太白了太德国了就他们都觉得他们一个荷兰人都觉得自己格格不入哦想挖的

你想如果是这样一群人他也可能很酷就因为当时就是就像比如说电子音乐啊或者是很多的东西都就是柏林包括后来蓬勃发展就是举世闻名的夜店文化都是在那个时候发展起来的对吧然后所以就是那这些文化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德国的文化那些人都是讲德语

那你要到这一代的人他们开的那些独立电影院他也可能就是非常非常酷非常独立非常选片就是你听都没听说过的一些片子或者是怎么样的但是他可能就不会给你放什么英文字幕了我突然觉得这好像也是就同样我在伦敦的一些生活经历有感受到就当年就八九十年代那时候伦敦真的

我另外一个朋友在伦敦也有在住这种站屋就是他们也就是 scouting 在伦敦 scouting 然后他还跟我说他后来就是他在伦敦 scouting 的那个房子被改成了一个五星级酒店哈我觉得来欧洲后听到了很多叙事就尤其是那种四五十岁就现在四五十岁老朋克们分享他们过往对老朋克和老嬉皮

对大家玩着玩着就玩出了点东西然后所有这些现在挺有名气的人在当年都是认识的然后大家就朋友一起创作小组玩现在成为了三号的就是某个行业里比较厉害的人但是也是一个非常 privileged 的东西就像我说

对 是的 是的一个在很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里面的一块飞地那对啊然后因为它有这么复杂的历史就在就是一个没有办法复制的是这样一段时间就这些人在里面明天永远都不会到然后后来就光一哈明天就带着现代现代金融资本就来了哈哈哈哈

我觉得说到最后就离开柏林最后一刻在即将回你家被厕所关在家门外的最后一笔消费然后我就是在 Shisei 买了一本书然后那本书还是伦敦一个出版社出的然后它叫做 In the End It Was All About Love 然后是一位那他还蛮乐观的搬去柏林

对就是他搬去柏林住了十几年的一个英国黑人作家然后他搬去之后我就在飞机上看了这本书的前几章他是用第二人称第二人称就他自己嘛然后在讲自己搬到柏林的一些心理的感受然后我又是自己处在一个我刚从国内搬来伦敦一年的这么一个时间点我就发现他说的所有我都能带入进去真的嗯就

就包括他作为黑人在英国住的感受以及他从英国搬去柏林住的感受就比如说他说他会觉得说柏林不是德国就柏林像是那种大家庭里很少找家很酷的那种亲戚对对对柏林人介绍自己不会说我是德国人可能会介绍我是柏林人然后我觉得三号伦敦给我这样的感觉也是一模一样的嗯嗯

是是是然后他里面还说柏林情绪很不稳定就是你要享受它多元的时候你就需要去 tolerate the city 你可能就今天你在 queer culture 里觉得自己活色生香可太好了但明天你就会被暖气费电费给吓到是的是的

对然后我就想这不就是在伦敦的我本人吗然后他说柏林最好的一点是因为这里不是你的根然后这里也不是很多人的根所以你来这儿你就能很自然而然的 disappear 对的我其实是非常喜欢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我都非常享受这个感觉就是没有人知道我是谁

然后我也不用跟任何人发生任何关系但你在柏林住了这么多年你对于柏林的情感就这么多年是有一个怎样的变化吗我其实我也不知道就是我现在这个话是这样的我就说如果你觉得之后不太好的话就把它剪掉

我其实是这样的,我刚开始来的时候呢,肯定还是会对这个地方有很多意见,因为不熟悉就会产生非常多的偏见,再加上一个人当时也年轻嘛,到了异国他乡,而且柏林的气候真的很糟糕,

夏天当然很好然后一到你看今天就已经变得又冷又湿然后一直下雨然后天都是灰色的我记得我当时也有在跟你讲伦敦好歹虽然伦敦的雨也很有名

但是伦敦因为是在海边的城市所以它风大嘛天上一直都有变幻的云彩柏林的话就是城市上空从十月份开始到第二年三月就是一个厚厚的像大棉被灰色的大棉被一样的云它永远都不会散去就天天都是阴的所以当时我其实就想要走

然后我也觉得我就是过来读书的嘛读完了书我要回国但是我回国就也受了生活的捶打再回到柏林我就懂得珍惜它了没有什么地方是很完美的因为大家会说像比如说柏林有很酷啊或者左派啊或者不一样啊多元文化啊什么的但是我觉得其实

其实发展到现在你说柏林和伦敦有太大的区别吗没有太大的区别包括现在整个的右翼啊或者是什么什么的就有很多很多的问题所以你就会觉得那些人说的这种所谓的

酷也好还有什么东西就反正就是那些关键词嘛其实都也都蛮虚幻的嗯但是怎么说呢它毕竟我就说虚幻的泡泡也还是一个泡泡就是还是可以受到它的很多保护和滋养的嗯

嗯是对跟我在伦敦感觉挺像就有时候会觉得啊我还要想签证的问题然后找不到工作还挺烦的对但但是我不得不说呀我其实还是比较的幸运因为我来的早还是享受了一些来的早的人享受的红利的比如说我可以住在房租很低的公寓里面那嗯

后来我看就是像包括就是我认识的这些比我年轻一点的或者是后来的朋友那大家就会被房租这些事情搞得焦头烂额

但这次我就想到就还是那本书里就是不管玻璃也好伦敦也好就这城市它就是情绪不稳定就有时候我要我要接受这些虚幻的泡泡的假象的时候我就需要 tolerant 的 city 是然后或者是你也可以去自己做一点什么所以我觉得就是你在这个城市久了之后你其实是

可以发现就比如说社区啊你可以去把你这个虚幻的泡泡建起来的

就说到社区我觉得我也是来了伦敦之后我才有很强的也不能说很强我才开始慢慢发掘自己社区从来没有出现在我人生里过去的三十年中可能来了伦敦之后我就前三个月开始在一个就是那个餐厅对吧对华人社区它是一个华人中心的一个长者厨房吧可以这样理解

然后我就开始在里面有做志愿者什么的就比如说今天我跟那个中心里的另一个她是意大利华人但她不会说中文她是应该从小就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跟我年纪一样的一个女生然后她就说自己之所以来就是因为她原来在伦敦的亚非学院学 migration 相关的

然后就发现在学的时候学院派里很注重的是南亚跟中东然后他就会发现作为一个东亚或东南亚这么一个群体在伦敦是很隐情的然后

他就试图去寻找 Where is my people 然后开始慢慢的参与到 community 里面然后我觉得对于我来说好像也是这样就是你逐渐的开始在这么大一个城市里然后可能跟一些种族上有一些共通性的人然后这个其实作为原来在国内你作为一个在中国跟所有中国人在一起好像从来不会有这样的感觉

就是去寻找 my people 这么一个概念然后大家有一些共同的处境可以分享我觉得在国内也是有可能的因为大家不一定一定只是要通过地域的归属性去定义自己嘛你比如说如果你也可以通过你自己的

就是爱好啊或者是兴趣向啊或者是 whatever 去定义你自己或者是去找属于你自己的社群或者是去建设一个你自己的社群我觉得其实好像国内也有很多这样的一些尝试和

人在做一些事情就是你其实我觉得跟一个城市的联系就是你刚好能够有足够的幸运去找到那个进入的点那个小的可能还是进入一个 bubble 其实刚刚你说那个你觉得很对就是你在柏林没有人会认识你这个在后来发现住了 20 年其实还是蛮多人认识我的

那比如说一开始就你会享受这种状态是享受它的什么呢我也不知道因为我在国内生长的环境是那是那种大院嘛然后就是我们当时是那种三线城市的那种重工业的那种就三线单位所有的人就是

上千号人住在一起工作在一起然后上学也在一起就是令人窒息当然有一些人喜欢啦就是人和人之间真的是边界挨得很紧的一个情况再加上你知道我也是一个残绿少年然后就

青春期啊什么的乱七八糟的所以你我当时是会觉得就很希望能够逃离那个环境刚刚到这边来的话就是感觉是像你从一个非常粘稠的地方到了一个真空地带就也是有一种轻松吧

我从就是比如说大学去了北京也是类似就是我从小三我觉得跟你也很像就是比如说我作业没写了立刻我大一就会跟我妈说然后就是会有这种关系就那个城市太小了你下课你可能早恋下课跟男朋友一起走在路上被某个阿姨看到然后隔天你发现家里人又知道了对

大家都是整个城市里都是你的眼线所以我刚到北京的时候我就觉得好放松确实没有人认识你然后你在一个没有人 care 你的地方确实就可以讲你自己的故事我就正好前一天又是因为熊家客厅你是不是中喜听众来的我们是在这打广告吗让熊阿姨给我们钱哈哈

然后前几天采访了一个意大利人在中国的那本书然后就这几天把那本书给看完了那一期我也很喜欢我还要跟熊阿姨讲呢我特别喜欢他们回来讲到疫情的那一根桥段我也特别喜欢那一期疫情那桥段我真的太能带路了我跟她经历的简直一模一样

是的我也是因为那时候才开始跟邻居有讲话然后邻居的一些简简单单的事情然后成为我那三个月就是少数的发量的瞬间是是是然后总之他里面他有说他就他做一个意大利人然后到中国来对于他来说很开心的是

由于他的名字叫 Alexandra 但来中国就变成了亚历就甚至连名字都可以从头开始了重新开启了一个人生副本然后他可以跟别人介绍自己他想跟别人介绍自己是什么自己就是什么

对啊对啊我跟你说就我的名字不是在这边大家会叫我维嘛然后我也是按照国内的那个写法 WEI 对吧但是德国人的话他们看到这个 WEI 的写法他们的按照他们的拼音的规则规则的话他们会说 Y 很多人就会管我叫 Y 那现在我也很习惯了 Y 就 Y 吧哈哈

对因为我现在自我介绍的时候就有时候会说我叫思维有时候又会说我叫 Connie 有时候又会说叫小黄就好了然后就发现自己也是在不同名字里游来游去挺奇妙的我们今天是不是聊差不多了是的我们都聊到哪里去了好的那我们今天就聊到这里好的很开心然后我会把蔡薇佳的一些照片放在 shownow 里就十分的好

没事我修都没什么人看到没关系啦好呀那今天就这样谢谢谢谢康妮拜拜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