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08. 女性主义必读好书|从简·奥斯汀、伍尔夫聊到恩格斯、波伏娃

08. 女性主义必读好书|从简·奥斯汀、伍尔夫聊到恩格斯、波伏娃

2024/3/19
logo of podcast 过度解读ThinkDeep

过度解读ThinkDeep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大罗
小罗
Topics
大罗:本期节目分享女性主义书单,涵盖文学、社科、非虚构三个领域。简·奥斯汀的作品以女性视角关注家庭生活,具有划时代意义;《简爱》和《傲慢与偏见》塑造了复杂有魅力的女性形象,并非简单的玛丽苏或大女主;伍尔夫的《奥兰多》通过性别转换展现了社会对女性的不合理压迫;《阁楼上的疯女人》将疯女人解读为简爱被压抑愤怒的象征。在社科方面,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指出性别压迫与阶级压迫同时发生,女性主义的底色是左派,追求平等;波伏娃《第二性》认为女性是被社会规训出来的;巴特勒《性别麻烦》则认为性别并非稳定不变的概念。在非虚构方面,《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展现了教育改变命运的案例;《知晓我姓名》讲述了性侵受害者在司法过程中遭受的二次伤害;《看不见的女性》指出世界是以男性为样本设计的,对女性不友好;《生而为女》揭示了开膛手杰克案中受害者被污名化的历史。 小罗:节目分享女性主义书单,从文学经典到社会议题,展现了女性在不同领域的经历和思考。简·奥斯汀的勇敢选择和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复杂性;《简爱》与《傲慢与偏见》的比较,探讨玛丽苏与大女主概念;伍尔夫作品中细腻的描写和对女性感受的捕捉;《阁楼上的疯女人》的不同解读视角;恩格斯作品中对阶级压迫和性别压迫的关联性分析;波伏娃对女性社会性别的观点;巴特勒对性别概念的挑战;非虚构作品中对性侵受害者、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设计以及历史中女性被污名化的案例分析。女性主义追求平等,而非弱者逻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关注个体而非标签;女性主义的视角能够带来更柔和更细腻的创作。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为什么简·奥斯汀的作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简·奥斯汀的作品如《理智与情感》出版于1811年,当时书的封面上只印有 'By a Lady',虽然没有署名,但明确表明这是一部女性作者的作品,这在当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女性文学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

为什么说《简爱》和《傲慢与偏见》不是典型的玛丽苏小说?

《简爱》和《傲慢与偏见》中的女主角伊丽莎白和简爱都有复杂的性格和丰富的情感经历,她们不是扁平化或苍白的角色,而是有魅力、有深度的人物。这些特点使她们无法被简单地归类为玛丽苏。

为什么《阁楼上的疯女人》中的疯女人形象被认为是简爱的B面?

疯女人形象被认为是简爱的B面,因为她是简爱内心愤怒和绝望的潜意识表现。疯女人的疯狂和愤怒反映了简爱在父权社会中的压抑和反抗,最终通过疯女人的毁灭,简爱获得了心理上的解脱和平等的爱情。

为什么说性别和阶级压迫是同时发生的?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性别压迫和阶级压迫是同时发生的,现代婚姻制度和家庭组织结构的形成与奴隶制和私有制紧密相关,都是社会不平等的产物。

波伏娃的《第二性》提出了什么核心观点?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提出,女性不是天生的,而是被社会教化和规训出来的。女性是相对男性定义的,这种定义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不平等对待。

为什么说女性主义的底色是平等思想?

女性主义的核心是追求平等,不仅仅是性别平等,还包括社会、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平等。女性主义反对任何形式的压迫和不公,强调每个人作为独立个体应受到尊重和公平对待。

《知晓我姓名》讲述了什么故事?

《知晓我姓名》讲述了斯坦福大学性侵案受害者香奈儿·米勒在司法过程中追求公正的经历,包括她遭受的二次伤害和最终的勇气与抗争。

《看不见的女性》揭示了哪些问题?

《看不见的女性》揭示了世界以男性为样本设计和构建的问题,如女性厕所门口经常排长队、手机口袋设计小等,这些问题反映了女性在设计和规划中的被忽视。

《生而为女》中的开膛手杰克案件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生而为女》通过开膛手杰克案件,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受害者的污名化和偏见,即使受害者并非从事性工作的女性,也会被定性为行为不检点。

为什么女性主义不应被视为弱者的理论?

女性主义追求的是平等,而不是强者和弱者的对立。它强调每个人作为独立个体应受到尊重,而不是通过弱者有理的逻辑来争取权益。

Chapters
本章节探讨了简·奥斯汀及其作品中对女性婚姻观的独特见解。通过分析简·奥斯汀本人的婚姻选择和其小说中女性角色的爱情故事,例如《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展现了女性在婚姻中对爱情、理性与现实的权衡。
  • 简·奥斯汀首部作品《理智与情感》于1811年出版,具有划时代意义。
  • 简·奥斯汀一生未婚,她的选择体现了女性对婚姻的独立思考。
  • 《傲慢与偏见》和《简·爱》中的女性角色并非玛丽苏形象,而是拥有独立人格和魅力的女性。

Shownotes Transcript

谁是真正的恋爱脑玛丽苏谁才是真正的大女主呢借托疯女人这个形象在表达对于象征父权象征夫权的桑菲尔德的庄园谁得利谁不会换问所有的双胞胎都是弟弟和妹妹都不会愿意换他说性别的压迫和阶级的压迫是同时发生的哈喽大家好哈喽大家好

欢迎来到过度解读我是大罗我是小罗那今天呢我们的主题就是女性主义书单因为刚刚过去了三八妇女节这个热点我没有蹭上来但是我们整理了差不多 70 本左右的女性主义的一个书单

本身是录成的一个视频在 B 站那边但是呢我们会觉得其中有好多的书仅仅只是作为名字出现在我们的列表上会觉得有点可惜了其实很多书都可以拿出来再跟大家来分享一下

今天的我们整个分享呢还是会分成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文学第二个领域是社科然后第三个领域是非虚构而我们也会认为这个顺序感觉恰好也是符合我们作为一个女生对于女性主义阅读的一个体验

首先文学经典这一部分呢就是里面好多书都是我们小时候懵懵懂懂的就开始读的书但当时都不知道里面有哪一些女性角色其实是非常划时代意义的然后非常懵懂的给我们种下了女性主义的种子但我们还不知道然后到了社科的经典的时候是

长大一些开始有意识地去阅读一些社科向的哲学向的社会学向的一些经典的书籍之后开始拥有了系统性的批判反思才会发现原来我们身上的很多行为长的东西可能不是那么自然而然就来到比方说性别比方说男女的区别和不同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开始有意识地成为了一个女性主义者

然后随着这个话题的深入呢其实也会发现其实市面上围绕女性主义还有非常多各种各样围绕各种不同的细分的一些主题去书写的一些废墟购相关的书籍其实也是值得阅读的

而且这一波非虚构的图书的井喷也是跟全球大家对女性主义的话题或者是对女性本身的这样一个话题的高度关注或者越来越关注甚至女性主义开始成为显学跟这些都是分不开的其实我们作为女生其实非常乐于看到这样的改变的因为包括有我们曾经录过一期节目发现

一看我们我和大罗的书架上好少有女性的作品出现对但其实这样盘一盘这个书单盘一盘发现其实有非常多而且这里面我们盘的书图书也只是跟女性主义有关的还有更多更多的其他各个领域各个话题相关的女性的作品都非常多嗯

当然我们也不会把 70 本书都给大家讲解我们也是从这些书单当中挑选出一些我们非常有分享的欲望想要跟大家一起讨论跟小罗一起讨论跟大家一起分享的书籍那差不多有 10 本书 11 来 11 2 本书左右跟大家展开来慢慢聊那今天呢就是一次大罗小罗女性主义阅读的旅程

那也欢迎大家跟我们一起踏上这一趟书弹之旅吧那第一个领域呢就是文学经典第一个想要跟大家分享的书或者是作者就是简奥斯汀

为什么把简奥斯汀放在我们文学部分第一个介绍呢其实是因为他出版的第一本作品叫《理智与情感》出版于 1811 年这本书当时出版其实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因为当时在这本书的封面上原本在作者的名字的那个位置其实印刷的叫 By a Lady

就虽然说他不能数下他自己的名字但其实已经很明白的告诉大家说这本书是由一位女性作者来完成的其实是具有花时代意义的一个节点

对 然后包括简奥斯丁他的像《奥美与偏见》呀《理智与情感》呀这样一批书都是可能大家好多人从小开始最早接触世界名著必读之书之一所以可能简奥斯丁在对于至少对于女生来说是必不开的一个名字吧

对而且他的小说也是更关注于女性的所谓客厅啊或者是家庭的一些生活然后塑造出了非常多的很真实的一个女性形象马克吐温也会开玩笑会吐槽到说有杰奥斯汀的书上架的图书馆我都认为不是好的图书馆但这种比较冒犯的言语对

但是其实他的作品和他以小见大有人说他的作品有点像在两寸的牙雕上面雕刻一个世界其实确实是这样就是即使他写的是家庭但其实也会折射出因果社会的一些文化或者是这个社会的一些现象

接下来就想要给大家分享关于蒋奥斯汀她的一些成长的一些经历吧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说其实早些年代包括看到后面的一些女性作者的一个成长会觉得非常可惜或者是幸运的是其实早些年代能够留下名的女性其实跟她的家庭环境或者是说她能够接受的教育其实是非常息息相关的

因为贾奥斯汀他自己其实家庭环境和背景就还挺好的他的母亲其实是一个殷实的乡绅的家庭之女他母亲那边的家庭其实是一个贵族男爵的一个家庭成员就是男爵就是公侯伯子男就是英国的贵族等级当中虽然是最低的一等但其实也算是贵族

所以他和他的姐姐其实从小是接受教育的他上过学虽然后来家庭负担不起但是他后续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书籍来完成他的教育他可以去无限制的使用他的父亲和他家庭友人的一个图书馆

然后他的爸爸也给他和他姐姐的这个写作和绘画提供了非常多的支持有评论人员说简奥斯丁他其实是生活在一个开放愉快无拘无束的知识分子的家庭氛围当中的甚至在他们家有很多立场相反的各种各样的观点也会在家里被讨论和提及

然后其实关于简奥斯汀还有一个事实或者是还有一个人生经历就是其实他一辈子没有结婚当然这个不是说他没有选择而是他自己判断之后的一个决定因为其实他曾经被求过婚他在一次去拜访老朋友的过程当中这个朋友的弟弟刚刚从牛津完成学业然后回到家里就向简奥斯汀求婚了他一开始是接受的因为

他从小就认识这个弟弟而且这门婚姻很显然会跟他和他的家人带来很多实际的好处男生是家族的地产的继承人家里的姐妹也已经成年了然后有这些资源的话奥斯丁是可以让他的父母享受一个相对舒适的晚年而且也可以给他没有结婚的姐姐提供一个永久的居所甚至还有可能给他的兄弟事业提供帮助

但是他第二天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这个决定是错误的所以他就收回了对于结婚的答应的这个承诺

所以虽然当时没有直接对他求婚的一些想法的一个记录但是后来因为他跟他的侄女关系都比较好嘛他是一个 good aunt jane 就是一个好阿姨简的这样一个形象他其实在给他的侄女提谈婚论嫁的恋情去反馈意见的时候他说其实关于婚姻的话他恳请他不要进一步陷入此事除非他是真的很喜欢对方

否则的话不要考虑他的求婚所以我觉得他自己的人生经历其实也是非常勇敢的做出了这样的理性的或者是说一个深思熟虑的选择而他笔下的爱情其实也是这样经过理性思考之后的一个判断和抉择所以他其实是选择了和他笔下人物一样的一个一生

我刚刚听到大罗分享有两个想要分享的点吧就是第一是会觉得可能听起来觉得说一个女性决定不结婚就是结不结婚这个事有这么值得说到吗但是想一想简奥斯丁当时是 1811 年是现在的 200 年之前想一想看 100 年之后 19 世纪 20 世纪初像阿加沙

还是贵族晚期的时候还要被自己的妈妈带着到处去社交然后到处去想尽办法去结交贵族能够去嫁一个豪门像简奥斯丁这样早在一百年之前能够做出这样的一个决定其实是一个非常勇敢而大胆的另外一个也是不是说简他拒绝了一个

应该能够跟他提供稳定生活的一个求婚吗然后我就想到伊丽莎白不就是这样吗她在面对达西的求婚的时候达西啊这么多有钱的人呀一年一万英镑对啊即使当时她说她不喜欢他能够嫁进豪门也是一件特别夸张的事但是伊丽莎白也是勇敢的拒绝

当时会读到说会觉得伊丽莎白有一点恋爱脑的感觉就是不顾自己能不能够有稳定的生活但是其实现在想一想婚姻的前提难道不应该是有爱情很重要吗所以我觉得设身处地的去把自己带入到捷尔斯丁然后再回想当年 200 多年前的那个社会氛围

就会感觉到简尔斯丁有多么不可思议的勇敢了也是一个很真诚的人如果他自己没有经历过这些你可能在写伊丽莎白的拒绝求婚的时候会觉得有点假但其实你要知道他自己做出的是同样的选择的时候就会知道他写笔下的人物也是保有的是很真诚的心去写下的

那接下来向我们走来的就是《简爱》大家可能从小因为我和大罗就是这样大罗就很喜欢《傲慢与偏见》小罗就很喜欢《简爱》而且这两本书总会拿来比较然后还有坊间各种传闻说《简爱》的作者夏洛蒂·伯朗特不喜欢简奥斯丁怎么怎么样就会觉得好像很下意识地会把这两本书放在一块儿比较

但是呢就想跟大罗一块和包括跟音频那边的朋友一起来聊一聊就会为什么总会把这两本书放在一起比较那谁是真正的恋爱脑玛丽苏谁才是真正的大女主呢也想跟大罗来一起聊一聊

还是简单的快速的跟大家分享一下《奥美与偏见》其实里头最动人的一段爱情故事就是刚刚说的伊丽莎白女士她是一个普通的乡绅家庭的女儿然后她因为对另外一个完全意义上的高富帅心怀偏见就首先拒绝了那位男士就答兮的求婚结果到了后边两个人彼此互相化解了误会两个人也喜结连理的这样一个故事

就有点像是普通的乡绅家的女儿嫁给了一个怎么说豪门对嫁进了豪门对有钱人家对的感觉然后简爱呢就是个出身低微的家庭女教师和自己做当家教的这位一个大 house 的男主人相恋结婚然后各种

纠结的情感吧但基本上主线都是一个可能身份地位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好的女性

嫁给了一个或者跟一个比自己地位相对更高然后明显更有权有势的男性相恋坠入爱河的这样一个故事那可能就是从这个故事结构来看就会觉得好像是典型的玛丽苏麻雀变凤凰然后灰姑娘的这样一个故事模板那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两本名著到底是不是玛丽苏

因为玛丽苏本身 Marys you 它是来自同人文的一个词玛丽苏是其中的一个女性角色

后来就演变成统一的一批角色的这样一个代称那这样的一些角色它有怎样的一个特点呢就是他们行为是非常普通然后身上没有值得一提的优点或者是缺点但是呢这样的女性呢却能总是能够受到男性角色的一个青睐

马利苏最典型的一个特点是他们本身是其实是很扁平化甚至可以说是非常苍白和肤浅的人物的所以他们身上的角色的复杂度然后是人物的成长的湖光或者是人物成长的经历都

基本上是没有的所以我们如果再这样回看简爱和伊丽莎白就会觉得这两个人很明显这两位主角都不是玛丽苏因为无论是简爱还是伊丽莎白奥美片间里的伊丽莎白都是非常有魅力的

大罗都可以说一说你觉得伊丽莎白是怎么有魅力的比如说伊丽莎白她其实是一个嘴很毒的人也不是嘴很毒她很会吐槽就她说话是很有趣的她是很幽默风趣的一个女生她姐姐就是非常温婉的然后她就是更为活泼

而且他还饱读诗书虽然说钢琴啊绘画啊这些可能都是入门级别但他很有自信我觉得这种就是他不是完美的不是说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然后又各方面都

都非常的就是满分女士她不是她有自己的缺点但她同样有自己非常可爱的地方对简爱的故事线也其实很丰满因为是从小写到大的就可以看到她如何一步一步的

身处非常糟糕的生活环境却依然是保持高自尊然后高人格的这样一个特点所以我觉得无论是简安还是伊丽莎白都绝对不是玛丽苏的这样一个形象那另外呢他们是否都是大女主呢因为我觉得提到大女主的这样一个词就本质上有一个暗示就是暗示他们的对手男性

都是矮化成为了一个配角但其实虽然这两本书《简爱》和《傲慢与偏见》是女性的视角但是我们觉得她们的对手无论是罗切斯特还是达西其实也是同样可以跟她们相匹配相对应的这样一个男性主角所以并不觉得

简爱和伊丽莎白是那种非常典型的标签化的单薄的大女主就这样一个形象所以会觉得无论是把他们矮化成玛丽苏还是把他们过高的拔高成大女主都是一种标签化的对民族的这样一个解读呃

也强烈推荐还没有读过或者是想要重温这两本书的朋友可以真正的再重新回头去看一下可能小时候忽略的一些细节现在重读很多情节会发现这两位角色或者整个故事会比想象的要更比小时候读起来的可能要更复杂吧可能会读出更多不一样的东西在里边真的我小时候就把它当成把我们也偏见当成王子与公主的故事了现在看读浅了读浅了

小时候我也就最爱看的就是简爱吃醋的那一段就是罗切斯特故意说自己要要娶那个英格拉姆好像是结果发现说他不娶那个女生要娶简爱一下子就好甜好甜小时候就是看这些的虽然是觉得说简爱和傲慢与偏见

不是说谁高谁低谁更恋爱脑谁更玛丽苏但是还是会有一个地方是想跟大罗分享和讨论的就是

在这个奥曼意偏见里边所有的女性还是以结婚为目的而在简爱里边她们表达爱情的方式会更加的热烈更加的超理性所以想问一下不知道大罗有没有这种感觉就是伊丽莎白她是会去理性去考量婚姻和爱情的但简爱好像的确是更

爱得更热烈一些我觉得是这样的当然伊丽莎白可能是因为她恰好遇到了这样一个人

所以他选择了步入婚姻而且就相当于他的婚姻其实是非常完满的是基于就是有爱和门当户对和有爱情的基础上的但简爱的话其实是就真的更像是两个灵魂的碰撞更像是两个个体而不是两个个体加上一些背景关系的一个结合

但其实我会觉得即使就算是两部作品选择把他们的女主

刻画成一个可能更加的有理性思考另外一个更加的热烈也跟两个作者本身的成长背景有关因为刚刚大罗也介绍过简奥斯丁他的背景本身就是一个开明的相对来说应该是贵族的这样一个家庭所以可能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的片面的想法吧但是这样的家庭是否他的形式风格会更加的

稳当一些然后像《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博朗特就跟他笔下的简爱非常像就从小就家庭非常贫寒然后很小的时候就和姐姐妹妹一块送到女子教会学校在那里也非常的辛苦甚至造成了永久的心理阴影所以简爱他一辈子可能拥有的相对没有那么多所以他可能

对于仅有的东西就会感觉会更加的珍惜更加的有激情所以夏洛蒂也曾经说过她觉得简告斯丁不知道激情为何物

然后我就会觉得可能也是在更加艰难的环境下夏洛蒂她可能迸发出的那种生命的激情向的非理性向的东西会更加的热烈和强烈一些但是我觉得无论是怎样这两位作者他们笔下的人物也好他们自己本身的经历也好都不分高低我觉得都是两种非常有魅力的创作者和创作出来的角色

在这里我也想跟小罗在以我们后面那个非虚构里面的一本书正好是也是讲简爱的就是《阁楼上的疯女人》这一本书其实来跟小罗做一个回应和讨论这本书其实它就是以分析 19 世纪的文学作品包括简爱从文学批判的这个角度再去看这本书里面的一些比如男权社会的影子呀或者是一些女性主义的视角然后他就提出一点

其实这个疯女人的形象其实不是只说另外一个女性而有可能是简爱这个主角的另外一面她的这个疯狂也好愤怒也好的潜意识的一个表现就是

就是戴景华其实也在他里面说到也在他就是讲到这部作品的时候分析到说有可能在那个年代其实一个简爱她其实是一个反抗的独立的一个女性那她怎么去表达她的愤怒她的绝望她的疯狂尤其是像刚刚小罗介绍到她的整个成长经历其实是对她有一些压抑的那她怎么去表达她的这样一些这个潜意识呢那作者有可能就是把她

直接化成了一个阁楼上的疯女人的一个形象所以其实简爱她自幼对男权社会的压迫她有一种直觉的然后这种直觉就让她感觉好像胸中有一股怒火在燃烧然后她

最后风女人不是放了一把火吗其实这会不会也是简爱在表达借托风女人这个形象在表达对于象征父权象征这个夫权的桑菲尔德的庄园所以当桑菲尔德庄园化成

废墟然后当那个格楼上的疯女人她叫博莎跳楼身亡的时候她才把自己的情绪得到了解脱才得到了真正的解脱而因此简爱才与罗切斯特平等地站在了一起他们之间的爱情才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所以这个作者认为简爱的这个解脱其实是简爱自我心里的一个解脱这个疯女人的一把火

释放了他长期压抑的一个怒火而从这样的情感释放当中他获得了更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他才能够真正意义上从心理层面上去接受罗切斯特的爱这是他的一个观点小罗听下来会觉得说简爱的 B 面是一个也不是疯女人吧就是这种情绪比较激烈的像刚刚小罗说的激情的这样一个形象不嗯

我刚刚听到大罗当然首先这个分析我直觉听起来就特别弗洛伊德就是心理的这样一个分析但是另外一方面又会觉得当然这个本来文学批判文学分析就是千人千面每个人眼中都有不同的沙士比亚哈里波特哈里波特哈里波特哈里波特哈里波特

就刚刚大罗讲的这一段我其实一直都在起鸡皮疙瘩我觉得这样理解未尝不可因为我在读这本书的过程当中就会不是像傲慢与偏见那种阳光的然后阴世的下午然后跟

田园的那种感觉本来简爱就带着一股阴郁寒冷当中的那种怒火燃烧的感觉在本来就是说句夸张一点就很风批我小时候就很喜欢风批的小说所以这样的理解未尝不可能就是内心的那种激情就是女性的激情和愤怒就一定要被定义为风嘛那如果定义为风的话我觉得可能每个人内心都会有一点这种感觉

而且尤其是作为当时的被压迫然后同时他意识到了自己被压迫想要反抗的这样一种心理的话这把怒火烧起来我觉得这个分析还挺有意思的就哪怕是不一定是非常贴合原意的分析但我觉得很有说服力而且我很认同 Why not

当然其实还有另外一个解读就是我最开始看到这个书的标题的时候我觉得可以算是创造性的误读吧就是我认为的是好像是说就是如果是从博莎就是从前期的视角来看这个故事的话可能又是另外一个版本的对就是是否是忽略了

另外一个视角一个被牺牲或者是被绑架被关在阁楼上的这样一个女性的视角的声音其实是被忽略掉的对我一开始以为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以为是讲这样的一个视角就是每个

完满爱情的背后是不是也有一个存在的一个风女人但是我觉得这样的一个视角去分析博莎的角色会把整个的故事更加的进一步戏剧化对就更文学化的一个表达对就更没有那么街头文学的那种感觉嗯是

所以我觉得这个视角还挺有意思的这本书也是 15 年出的作者是吉尔伯特感兴趣的伙伴也可以去了解我也想回应一下小罗刚刚说的为什么女性的愤怒或是女性的表达叫第一幕成风呢就是我记得好像有另外一本书我们也在好不愤怒对就是对于主流对于女性愤怒和男性愤怒的双标也是一个值得去思考的问题

就可能不一定是跟元素相关但是我觉得很直接的一个感觉就是你是超出了社会规范和预期的男性去超出社会规范和预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女性超出

预期和规范你就是首先很直接的在如果是在性上的话那你就是放荡就是堕落然后如果你是有很多更激烈的表达那你可能就是情绪上的疯狂你可能就不是一个正常的女人不一定是男性的这个他超出而是对于男性的空间上下幅度就很大哈哈

然后给女生的可能她的那个可发挥的空间就比较窄那个形象可能就是约束的可能会更多一些当然在结尾的时候我们今天分享的最后也想跟大罗再聊几个关于女性主义背后是否是弱者的哲学和我若我有理的那种哲学吧最后也想跟大罗再分享一下嗯

那我们文学的部分还有大罗还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吴尔夫对我觉得吴尔夫真的是不得不提然后之所以我在书单里面会学奥兰多这一本书呢其实是因为其实对于性别的探讨是很直接的因为这个奥兰多就是经历过

从男性到女性的一个转变所以他的视角就是因为女性对他来说不是一个天然的事就女性的身份所以他是带着男性的思维然后再去看待女性身份的一个视角经历的时候这些

经历和细微的那些感受就可能我们已经被日常化习以为常的东西在他这儿就相当于是被单拎出来再去放大化再去描述的时候你会觉得就是一些日常化的东西原来是如此的不合理或者是不应该是这样我想举个特别让我感触特别深的例子就是有一天他写作的时候他觉得浑身的不对劲儿

他就觉得自己的这个左手中指特别孤零零然后他就觉得他就觉得不够哪怕我戴了一个价值连城的戒指不够然后当他这种感觉然后当他慢慢的看到跟周围的人交流去发现说仆人手上有一个结婚戒指然后他非常骄傲的

大谈婚姻的神圣的时候他终于明白刺痛的根源因为只有凭着这门结婚戒指的光他才能够进入到天使的行列然后他就会慢慢的观察到他的去餐厅去教堂目之所及满眼都是结婚戒指然后他手上的那个震痛就会让他就手指的那根刺痛

就使他无法有条理的思考没有办法他只能去买一个难看的戒指他只好去顺应时代的风气给自己找一个丈夫就是他把这个社会对于女性的压迫直接到了这个手指哭哩哩的有刺痛的这个感觉我觉得这个细节真的是非常的让人起鸡皮疙瘩

我说实话我可能在对这样一个细节没有很感同身受但是我在想是否是因为我很少有去经历过你觉得跟别人不一样的时候可能我在这个方面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强烈的感觉但是如果我是有一个地方跟别人所有的人都不一样的时候我就可能会去特别特别在意那个细节我觉得可能

也是想跟大家分享就是女性主义它带给我们的视角这一点可能是后面会跟大家再分享的就是它带给我们的视角不是让我们去更多的去同情或者是去为女性愤怒而是有一个思维是你要有身份转化的那种感觉你知道你有可能有一天也会是变到弱者的那个位置上或者是

你也是希望有对你也可能希望有平等的时刻你也可能会希望自己哪怕是跟别人不一样也不要把你强迫的归顺到跟别人一样的那种感觉就可能是传达的是这种感觉就可能这个细节不一定就刚刚大罗说的这一个细节不一定是那么打动你普世性的但是他的这样一个视角

是很打动人的就是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某一个地方跟所有人都不一样那你会怎么办呢

就像是那个甲壳虫变形剂卡夫卡卡夫卡对对对就是这样的呀就是当你就每个人就在现代社会中你就会有一天会觉得自己跟别人不一样那如果你突然变成一个甲虫全部人都想要把你给踩掉发现你是一个负担的时候你会怎么想呢我觉得这个就是当一个不想结婚的女性或者是雌雄同体的一个人她不想结婚但是发现所有人都要结婚她该怎么办

他本身的剧情就是一开始是其实是作为一个男性的王子的一个形象的然后后来一场大火之后他就变成了女生然后就以女性的身份在继续存活他一共活了 400 年

所以他既经历了男性的身份也经历了女性的身份但虽然其实性别只是这本书当中一个话题因为他更多的会讨论文学比如说他遇到莎士比亚然后讨论诗歌讨论文学讨论政治讨论历史因为小时候印象当中读乌尔夫就是意识流

会觉得是一个好像很难很抽象的东西但是其实现在再回过头看会发现其实它就是把你可能感觉你感受到但是你说不出来但是你一定能够感受到那些最细微的细节然后如水一般给你铺成出来的那种感觉

我记得我大学的时候上美国学科就专门读沃尔夫医学系读了好几本然后我当时的感受就是他不是被阅读的他是被感受的虽然我跟小罗对这个因为我们确实更喜欢可能就是土狗但是不是就是可能更喜欢那种更直白的人物和剧情我就喜欢风批然后大起大落大起大落的

但是他确实也能够让你去感受就你真的能够去体会就他能把很多很细节的东西写得很到位同意刚刚读的那一段就会是这样就你即使没有日常的这种感觉但是你能够想象到那是什么感觉我觉得这个就很厉害

也想在最后再跟小罗分享一个就是也是因为其实我就是关于读书的这个点就在虽然后面我们也会提到就是教育真的是能够改变女性的人生的很好的一个途径其实包括在当时我觉得是最重要的途径因为像我们刚刚介绍不是也有讲到说 Jay Austin 他能够无限的去使用这个图书馆虽然他不能去上学

就这也是很难过的一点就他其实没有资格去上学他之所以有成就都是能够读大量的书那你想如果他去上学他会不会有更大的成就包括吴尔夫他们家的家族的男孩们都是可以去上剑桥大学的女生就不行所以其实他是没有去上大学的这个去或者没有去上名校的这样一个经历的但他确实也是能够去不受限制的进入

一个图书馆然后去接触各种各样的文学经典所以他的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其实是非常多的那可能对于我们普通人可借鉴的就是接受教育多读书

我觉得其实从另外一个视角来看其实也能反映出当时那个年代女生所受到的就是不公因为我们能叫得上名的能看得到的女性就是她们都已经是所谓的 well-to-do family 就是来自一个家庭很好的一个家庭背景即使是这样她们也只能做到这样那更不要说那些看不到的女生对啊就是刚刚想在说这些都好歹是主

贵族以上或者是至少至少是有温饱或者是哪怕是像那个夏洛蒂·伯朗特她也是一个牧师副手的女儿虽然很贫穷但是好歹也是有一个稳定工作的爸爸虽然她爸爸去世的很早所以还有更多更多的女性是被淹没在历史的河流当中的包括我最近在看上海昌记的这样一个历史就发现

基本上很难看到他们的声音真正的声音出来永远都是通过男性笔下的法官的然后律师的警察的口中的他们所以现在真的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女导演女作家是好事能够记录下来或者是以第一手第一体验人第一经历者亲历者来去记录下这些感受这些声音这些

视角很难得非常珍贵的是的那我们文学就聊到这里对因为刚好也接着大罗刚刚提到的说

在想为什么现在会有越来越多的关注女性的视角出来有这么多更多的过往的一些行业里面比较少有女性出现的一些行业也开始有更多的女性身影出现我觉得也是因为现在的整个社会经济环境也已经开始在发生很大的变化

从最开始可能像夏洛蒂·博朗特那个时代开始慢慢的先是当女工然后现在开始真正意义上从事更多的工作然后女性可能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吧我觉得至少是不再是普遍意义上的依附的这样一个关系之后可能出现了这样的一些就可能你自己本身是

有底气说得上话可能才会有这么多的声音涌现出来那我觉得这样的一个视角就转换到了社就是转换到了社科的这样一个视角就是怎么从社会学的角度经济学的角度包括哲学的角度去思考性别包括思考性别平等然后女性主义的这样一些话题

接下来的这一部分呢我们可能会跟大家分享几本书吧首先是小罗跟大家分享一本是恩格斯的书叫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先问一下大罗吧你对恩格斯有什么样的印象吗

他总和马克思搭档出现我印象当中我真的我就说我了解到一些印象吧我觉得他对马克思的支持是到他自己去另写稿子然后支持马克思

出版的我印象当中好像是听过这样一些传闻那刚好这样一本书其实也是恩格斯在整理马克思的手稿的时候发现了马克思曾经对于另外一个美国科学家叫摩尔根的古代社会的这样一本书做了非常详细的摘要解读相当于有个

巨型的马克思的读书笔记然后恩格斯觉得马克思说的太合我心意了然后呢就把这个手稿呢重新整理然后扩充然后变成了这样一本书所以甚至是说恩格斯还在序言里面说这本书是某种程度上实现了马克思的遗愿所以刚刚大罗说到恩格斯非常支持马克思其实这本书就是一个体现就是

他甚至把马克思未尽的很多东西把它扩充成了一本经典那为什么想跟大家分享这样一本书呢因为这样一本书它其实是从社会学或者经济学的一个视角去分析现代的这种婚姻制度也好包括家庭组织结构也好它是怎么从最古代的那些原始社会

转变到今天的其实我们去看动物世界比方说去看我们相近的灵长类的世界或者是象的世界好多会发现是母系氏族或者有一些像我们现在摩苏族啊这些还保有一些走昏或者是群昏制的一些影子在可能这些就是

更像人类早期的这样一个婚姻形态或者是家庭组织形态可为什么发展到今天变成了我们每个家有丈夫和妻子然后大家共同养育一个孩子一夫一妻制然后包括整个家庭

为什么在漫长的时间里边女性是作为男性的附属品是家庭的一部分甚至是一个财产的一部分的这样的形式存在那这样的一些问题都是在这样一本书里面得到了分析和思考我觉得可能更重要的是

这本书至少给我的一个感觉就是它给了我一个视角会去想很多我们现在自然而然的东西它其实是从漫长的社会演变当中经历过来的不是一个自然而然或者人类最开始的这样一个选择它也是一个社会发展的一个结果

这里边有一个很我觉得其实蛮阵容发聩的这样一个结论他说性别的压迫和阶级的压迫是同时发生的其实是这个个体制的婚姻制度其实是和奴隶制和私有制一起开始的就相当于整个时代的翻篇儿

就是由一群人压迫另外一群人开始的这样一段历史所以这样一个宏大的视角下就会发现其实阶级不公和性别不公它就是一个不公就是如果我们现在发展到了现在要觉得说不应该有阶级上的就我们应该为阶级差异去奋斗去努力的话那性别差异就性别压抑

性别压迫也是我们要去努力去抗争的一个方向这样一本书带给我的视角就是更大的这样一个视角吧有的时候我会觉得就是想到女性主义很容易让我上头让我愤怒

就有的时候我会跳出另外一个小我说你这不就是一种弱者的心理吗难道你弱你还有理了市面上为什么没有适合女性的喷枪呀我小时候什么体育不好健身房就是给男性设计的太重了之类之类的我就就有的时候我就会陷入说那就要按照你你的视角去转动那这个世界但是

现在想想看就会觉得不是说谁弱谁有利而是期待一个平等而已就不是说

这个世界不围绕男性传就一定要女性传对就其实女性主义它更就是它背后的其实就更本质的是一个平等的然后是一个左派的这样一个色彩因为之前有跟大陆分享过其实在政治立场的一个光谱上其实两端一端就是自由嘛

一端就是平等嘛其实虽然说这两端肯定都你支持哪一端都有自己的道理但是我觉得平等带给我们最大的一个或者至少带给我吧一个最大的启发就是你不一定能让自己处在永远强势和优势的这样一个状态当你是万一有一天处在劣势或者是处在少数的时候

你其实也是希望自己能够同等的被尊重的因为如果是男性的思维很容易就会觉得是那我就要永远当那个最强的那个那你也可能会面对老去你也可能会面对自己会需要被照看的这样一个经历或者是你可能在遇到更强的人的时候你自己就会

我会感觉你比起永远要当那个第一为什么不是一个人人尊重彼此平等的这样一个状态呢就是我觉得女性主义背后的这样一个平等的或者是左派的一个色彩能够带给我的一个启发吧嗯

因为我一直觉得我非常同意小罗的观点我觉得这个确实是一个底色因为我个人的一个理解就是我觉得所谓的女权也好其实要求的就是人权或者是平权就是其实把

一个性别从刻板印象当中从那些要求当中解放出来其实也是把另外一方比如把男性从刻板印象当中解放出来其实没有谁需要在刻板印象当中去完成固定的期待每个人可能都能活出更真实的一个自我我觉得我的理解是这样

因为小罗以前教给过我一个叫无知之木的一个思想实验如果说我们在社会上我们不知道这个木不揭开之后我是属于这个社会上的哪一个位置的那如果是出于这样去考虑的话那可能我们就会想说木不揭开有可能我不

我不是现在的身份阶级我不是现在的智力水平我可能是弱的那一个所以可能在考虑一些政策制定的时候会考虑到说

少数或者是弱者的一些想法这是不是也是一个思路一个相近的一个想法对因为本身刚刚大罗提到的就是罗尔斯的正义论因为正义论他想算了没事没事我就不讲过因为戳到了小罗的就有点像捅了马蜂窝一样讲到了小罗打开了小罗的开关我就不展开了对其实是这样的就是

最终的结论就是罗尔斯他可能希望的是在社会政策制定的时候能够让一个在让社会上 least advantage 就是最不利的人群也能有基本的保障这就是包括到后来的很多所谓的 affirmative actions 就是是否能够让黑人群体够有不是纯粹的基于市场竞争之外的这样的一些额外的

怎么说助力和补偿吧但你也不能说是补偿就是可能会让社会的这个资源网稍微的往可能没有那么有利的那一方稍微倾斜一点我觉得如果是把握住了女性主义的底层它其实是更重要的是一个平等的思想之后可能有一些对女性主义的这样一个所谓批判的声音也好或者是质疑的声音也好也可能会被

一定程度上的化解掉吧因为比方说很多人就会觉得最开始的女性主义运动是中产阶级的女性的游戏那中产阶级女性的解放的背后其实是把很多你要作为母职的这样一些东西转移到社会更

低一等的人群的身上比方说你是一个职业妈妈那你可能就要请一些可能相对来说家庭没有那么富裕的女性然后让她来做奶妈甚至夸张一点你不愿意承担生育那就要让一些待遇妈妈用她们的身体来帮你承担生育的这样一些责任但如果是

我觉得这样的一些讨论那说实话如果是抱着这样的思想的女性她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女性主义者真正意义上的女性主义她肯定是基于所有的都是要平等的然后包括说

我那天有听到一个播客其实会有他其实是一个女学生才毕业了之后他曾经当过一段时间的这个非常有钱的家庭的保姆然后呢他就会看他就会觉得自己一方面会觉得自己是不是有一点点被阶级压迫的这样一种感觉但是另外一方面他也会看到那个女主人身上有一些

他会站出来去帮忙的地方所以我有的时候会觉得如果你真的是站在人人平等的这样一个视角去思考的话那你是做一份工作另外一方面你也会看到你的对方有你值得去帮助的地方那这个时候就会觉得不单纯是所谓的借机压迫你可能也可以有一些互相帮助的地方就如果你始终是从平等的一个视角去看待问题的话

我也听过小罗那个播客你刚刚在说这个一中产比如职场妈妈的一些解放是不是对于一些所谓的更从阶级上可能更低一些更弱势一些的女性的一个压迫为代价的我听过那个播客但我觉得我的一个听完你讲之后我一个感受就是可能现实生活当中的很多问题它是更为复杂的

它不可能长得像教科书那样的那些问题可能在现实生活当中很难存在所以可能我们真的在现实生活当中带着这些思路去看的时候可能会有不一样的就可能会发现问题更复杂当然也从另外一个视角就是至少我们能看到

还能意识到比如说那个女孩她能意识到自己可能是被阶级上的一个压迫了如果她心理学上就最基本的一个就是你先意识到她是一个问题那这就已经是很大的一个进步了就是你能意识到所以我觉得也不能说像她

一定要去就是克服或解决这个问题但她至少通过教育或通过这些女性主义的一些了解她能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那她可能就能把自己心里那些不舒服的感觉能够去打个标签或能够去命名她能够去意识她去定义她那我觉得这其实也是进步虽然说现实社会可能有更复杂的一些面向

对啊包括说最基本的像之前一些取消娼妓的生存那反而让这种地下的他们他们除了这个方式没有其他赚钱的方式你要让他们活下去还是要就是很多问题就是很复杂就是我觉得可能女性主义给我带来的更多的是一种视角

而且很多时候我在现实生活当中也会涉及到处理自己跟老公的很多关系我也会觉得我自己并不是一个非常纯粹的女性主义者但是这些作品会让我有一个感觉是它会提醒我就是每当我有一些可能会觉得哎呀我就这样吧哎呀我算了我就待在家里有什么样呢但是每一次有这些想法出现的时候女性主义都会告诉我说不要这样就是我觉得这个是

就是对我自己来说它也是一个一个思想的促进吧我觉得对于我自己个体来说我觉得是还是蛮有帮助的哪怕我觉得不是一个非常纯粹的女性主义者但是什么是纯粹的女性主义者呢我觉得只要是真正意义上的把自己我觉得只要遵守平等的这样一个底线我觉得嗯

好那我们这一本书有点多有点啰嗦小罗那赶快我们进入下一本吧下一本也是非常经典的关于女性主义的理论的开山之作吧

那就是 1949 年出版的波弗娃的第二信那其实在这里其实也是想要跟大家分享第二信的一个核心观点吧就是其实他提出的就是说女性或者是女人她不是天生的她是被社会教化的或者是被教养成为一个女人的所以其实他就是

区别开来了两种性别一种是生物性别就是生理上的性别或者英文当中叫 sex 那还有一种就是社会性别就是女性 gender 就是这种性别可能是由社会或者是家庭这些去对于一个女性是规训出来的对被规训出来的

之所以叫第二性是因为女性是相对男性来定义的其实一开始亚里士多德就变称说女人是由于缺乏一定素质而成为女性的托马斯·阿奎纳也将女人称作不完美的男人或者是偶然的存在

这个小罗是不是也可以从哲学的角度分享一下这种所谓的二元对因为刚刚大罗提到的无论是亚里士多德也好还是托马萨奎纳也好他们本身就是非常经典的是从理性的视角去二元对立的这样一个视角主客观的视角去看待整个社会什么意思呢就是一定是要有一个主体和一个客体的所在的那

就一定是要二分的比方说就有公和私的区别就是一个是公寓之 public 一个就是私寓就是 private

也有这个理性和 rational 和 irrational 的区别包括也有就是这样的一种二元对立就会把男性和女性或者是男性和女性在传统意义上所代表的一些特质给对立起来比如说男性可能就对标成了公共领域然后女性就对标成了家庭然后包括说理性和非理性

然后包括说像托马斯·阿奎他就会觉得理性就是更接近于上帝的嘛那理性肯定就是更好的嘛那非理性激情这些就是要去排除的这样一些杂质和干扰嘛然后

然后像包括刚刚大罗所说的这种公司的二分像之前亚里士多德就说公共的是政治的私人的是经济的然后经济当中又包含就是一个家庭要包含女人和财产所以女人和财产是和房子是放在一块来进行说的所以女性从

可能是就是从刚刚那个叫什么恩格斯的那个私有制开始女性就被定义成了私欲然后就被定义在了家庭里边所以整个漫长的社会当中

历史当中你都很难看到说女性是在公共领域有非常多发生的所在的所以这个就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女性的这样一个历史你有的时候回想起来也会觉得蛮荒谬的但这就是历史事实

像小罗刚刚说女性主义能够让带来更多不一样的视角我觉得对我来说也是就比如说以前过年的时候好像不会虽然说川渝地区好像说女性的地位已经非常平等了但是好像在家庭里面也还是会看到说在厨房里面忙忙碌碌的是女性长辈包括说我们可能在学校里面可能我们自己听到这样的话没有或很少

但是也还是会听到说男生上学的时候后进族他们初中高中醒过来了之后能够进步的很快但为什么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好像是我们被灌输或者是被教养成认为习以为常的这些事但其实并不一定是这样的

而且这种规训不一定只存在在性别上包括说社会身份的这样一种规训除了性别之外包括像很实际的一个有一点意思的就是我和大罗都是双胞胎我们按理来说在生理上是不存在大小号的姐姐和妹妹的但是从小所接受的教育就是她是一个姐姐我是妹妹那她就会从小会

更多的去承担一些姐姐的角色那所以现在她也自然定义成自己是姐姐的角色然后我就自然定义为我是妹妹角色你要问我换不换我都不会换的你问谁得利谁不会换问所有的双胞胎都是弟弟和妹妹都不会愿意换身份姐姐和哥哥有的都还是会愿意换的就是这样的你问男性他愿不愿意换他肯定不愿意啊

小罗你好聪明不是就是讲得很好我从来没有意识到所以你看就是学过哲学的人就是朋友真的我好像没有没有这样意识到过但好像确实我是小时候就是被周围的人告诉说你是姐姐你要让着妹妹你是姐姐你要承担更多我好像也就接受了这样一个身份

因为大罗刚好也提到说本身是因为二元对立才把男性和女性尤其是女性会变成了一个他者被男性的这样一个社会凝视的一个对象那接下来的这样一本书性别麻烦是 Judith Butler 就是所有

哲学生最头痛的这样一个阅读对象还有文学生文学生也是是吗是吗你们也读吗也读也读现代性东西都要读巴特勒他对于女性主义的一个贡献吧或者是他的一个观点就在于之前还有男性和女性性别真的社会性别的区别吗但他就甚至提出有没有性别这样一个稳定的一个概念

现在社会上的人可能会更容易理解巴特罗斯因为我们现在都会说看到网上有很多那种调侃政治正确的段子说我是生理为女现象是子女怎么怎么样怎么怎么样的这样一个就是一大堆这样一种说法就好像觉得说现在为了政治正确一切都是混乱的都是流动的都是不稳定的

其实这样的一个概念在巴特勒的性别麻烦里面就是提出来的他就会觉得说

之所以存在这个性别的概念就是因为人总是习惯去划分稳定的我们和他们比方说我们希望首先要有一个我是白人或者是我是男人我是美国人我希望我是这样的人那我就要把一些跟我看起来不一样的人划分成不是我们他们是他们

因为我害怕有一天会转变成他们所以我要牢牢地稳固地去划分我们和他们但是巴特勒就会提出到底有没有这样一个稳定的我们呢就是因为我们永远都是处于我们的主观的视角去划分我们和他们但其实他可能会更多的是提倡一些更开放地去拥抱每一个个体的经验就比方说我可能虽然是成长在

某一个环境当中但是我自己并不一定是非常符合我的社会期待的我最近在看那个杀死一只枝羹鸟这里面就提到种族问题嘛就很多东西我都会觉得很

很感同身受就是他里面有提到一个是说一个黑人奴隶会去同情一个白人底层女性觉得她很可怜想要去帮助她觉得她很孤独然后大家就会觉得你一个黑人奴隶你竟然能够觉得白人是可怜的但是有的时候就会觉得你怎么就会划分黑人就等于

永远无法去同情比他地位更高的这样一个阶级了吗就是感觉所有的这样一个就是他标签去化人而不是人去看人因为身而为人我们有些感情是共通的所以小罗刚刚也说到他是更个人的一个体验

对所以其实这里也想跟大罗讨论因为如果说有一天不讲性别就是会不会造成一定意义上的社会混乱和争议因为我之前就研究生的时候是一个学校是叫 new school 好像我们一某一栋楼里面的所有厕所都是 unisex 的就是

男生女生都可以进去然后有一些可能性别他不想去上女厕所或者不想去上男厕所也可以去那个厕所我每次进去那个厕所的时候说实话我自己本身不会很反感我在上一个 unisex 的厕所因为大家本来都是隔间里面也没有很影响也不会有什么

但是我觉得本质是因为我是对整个校园环境是处在比较安全感高的状态而且我是相信对这个学校里面同学有一个基准线以上的信任感的但如果这种信任放宽到整个社会我是否还能这么安心的去上一个 unisex 的厕所而不必担心自己会不会有可能会被不同性别的人

带来骚扰和麻烦呢我觉得我就要打一个问号了所以这一点也想跟大罗讨论一下我觉得如果是说从巴特他的一个观点然后就去直接落地为一些社会的制度或者一些规定我觉得其实是不合理的因为其实我认为学术的对因为学就是学术的研究和探索他本来就应该是去推动一些限度

往前再推进一点就是他其实做的就是最前沿的东西然后再往前去推一推然后以此去把我们的人类的思考认知这些想法往前再推一推如果类比理工科的一些发展的话那他们可能就是在做一些高精尖的一些探索但是这些东西它

它不会马上就一定若应用在社会实践上的肯定是或者应用在工业里面的肯定是往好多好多带的技术那其实类比文科的一些理论的这些研究和去理解的话我觉得也是一样的就他们其实是在探索一个边界就是往有点像思想实验往最极端的方向去做的但是肯定

我觉得大陆说的很对而且会觉得肯定一样一个政策或者是社会或者是某样一个制度它肯定有人喜欢有人反对我觉得这也是很正常的包括说如果有一些更激进

然后引发了很大的争议的我觉得也是一个可以讨论的点吧我觉得没有必要一刀切因为现在很多都会对政治正确这个事情非常的敏感就会说那你这样就是啥都不稳定了啥都要去尊重啥都要那个我就会觉得

第一步都没迈出去呢而且要求对也不是说这个就是一定要嗯放话到每个阶段所有的人就只是他其实更底层的还是一种呼吁和倡导嗯但是我会觉得其实落到日常生活当中落到人与人之间其实你会觉得事情会简单很多假

假如说是拿我老公举例他去面对一个他日常生活当中哪怕是 transgender 也好或者是异性恋或者同性恋也好他可能去处理的这样一个应对就跟可能在网上去探讨这个政治正确会要柔软非常非常多当他是面对一个个体的时候那种尊重和看到个人的经验就会立马就会出来我觉得其实这些理论它其实

落到我们生活当中的启发就是它其实就会让我们用更多元的视角或者更尊重或者更换位思考的视角去看待很多和我们可能不太相似的人或者是当你发现你跟别人有一点不太相同的时候你也会意识到说不是你个人的问题而是如果是有人一定要求你改变那是社会的问题你不需要为此承受太多

而且小罗刚刚提到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怎么去化解这些问题其实是真的是把对方当人来看就是心理学里面也有一个实验就是很有名的那个斯坦福监狱实验就是普通的两群学生只是一方扮演了就是这个看守监狱的人对一方扮演了囚犯然后他们就就就就有一些施暴的行为为什么会

这样的是因为他没有把就扮演警察的就是或者预警的那些人他已经把这些人没有看成人了因为他的名字也没有就是编号就是囚犯的编号而要化解这些的最好的方式其实就是把对方看成一个人

那我们社课部分呢就介绍了重点呢跟大家分享了三本书下一部分我们就跟大家再简单的分享几本我们觉得看书单整理之后觉得很有意思的非虚构作品

因为这几年女性主义相关的非虚构作品也是处于一个紧喷的这样一个状态嘛那我们也挑选了其中觉得比较分享欲望的跟大家讲一讲大罗嗯

我还是想说你当象鸟飞往你的山因为这个就呼应了前面关于说到教育的重要性我记得这本书当时在哈佛教育学院非常的风靡之所以教育学院的伙伴会很关注这本书因为它其实就是提供了一个教育改变命运的典型案例就是一个女孩 17 岁之前从来没有进过学校然后通过自学上大学慢慢的就改变了她自己的命运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一个案例然后

然后下一本其实也是一个具体案例,叫《知晓我姓名》,作者是香奈儿敏乐,作者他其实是斯坦福大学性侵案的受害者,然后他其实是讲述了后续在司法过程当中追求公正的这个过程当中,漫长的司法的制度给他带来的一个二次伤害。

而且当时这个案子还是带来了很大的一个影响而且当时甚至是在这个案件的影响下当时加州是罢免了这个庭审法官而且改变了性侵的立法的对于性侵事件当中的这种男人定也好或者是男审判也好或是给这个受害者造成的二次伤害在这本书里以作者第一视角的叙述真的是还挺

挺让人震动的就包括说到他为什么叫知晓我姓名是因为他说他自己醒来之后他就变成了失去意识的罪女人八个字而已就变成了受害者他认为他自己就是这样的人他要开始强迫自己去学习自己的真名自己的身份必意识到受害者这三个字并不是他的全部

然后他的生活遭到搁置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有价值他曾经拥有的独立快乐温柔稳定的生活方式变得面目全非他变得封闭生气自嘲易怒空虚就他明明是受害者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又变成了二次受到伤害觉得有勇气去写下这样一些经历和去分享和包括在这个案件当中去推动这样一些发展

我觉得其实还是非常有勇气的所以像刚刚大罗也有分享非虚构里边非常重要的一个关于女性主义一个话题就是性侵嘛

然后包括之前也是讲到成长那接下来还有一个大罗是想分享一下看不见的女性不这个的话其实主要就是想分享案例他其实就是也提出了一句话就是说我们的世界是以男性为样本由男性设计为男性设计的

就很多时候生活当中我们感觉不方便不舒服的地方其实不是我们的问题而是它本身就不是为我们设计的比如说女厕所门口永远排长队然后比如说高铁上有的椅子它坐得不那么舒服其实是因为不是考虑女性的身体数据的比如说包括说手机口袋经常放不进库袋一个是因为智能手机设计的大还有一个是因为女生的口袋设计的小

我想举一个我的案例个人体验就是过年的时候我也跟小罗分享过就是因为我买了一个中性的这个羽绒服嘛然后我第一次发现羽绒服的衣服里面还有个口袋这个我记得小时候看我爸爸他们的那些西服呀或者工装里面男性到处都是口袋衣服里面还有口袋我第一次体会到了衣服里面有口袋的很爽的感觉因为可以把钱呀或者银行卡这些重要的东西往里面放

所谓的看不见的女性就是因为生活当中很多精力其实并不是为我们设计的真的包括说刚刚大罗有提到说那个衣服里面有口袋我就想起小大学的时候我上街我的钱包手机永远都是交给男朋友又觉得交给男朋友他口袋里面就装得下但其实没有去想说为啥我的口袋就装不下对呀还有包括说前段时间讨论很火的那种衣服

尺码偏小的问题就是那些小尺码的衣服和很紧的牛仔裤啊包括这些到底是跟谁设计的就是其实穿起来没有那么舒服而且包括说像手机比如华为的那个 Mate 60 我觉得很好它的功能很好但就是太大了我的一只手是很难去操作的那是因为华为它可能它的对象它想象的

高场使用场景的就不是我们这样的女性但为啥不是呢这个就也是一个问题然后包括说现在包括 AI 不是很火吗那其实 AI 使用的数据集如果说不是数据源里面没有女性视角或是没有一些女性数据的话它可能更底层的一些不公平也会带来其实不只是女性视角的缺乏可能还有一些就像小罗之前我们谈到的种族呀或者其他少数群体的一些视角

它在原始的训练集里面都没有的话那它产出的内容可能就更没有

就包括说其实现在看到的很多文字生生的图片关于女性的我感觉永远都是在很擦边的那种包括今天我其实有个很可能不一定相关但是我觉得还蛮相关的一个点就是小时候不会我们所有看到的动画形象都是快乐的就是迪士尼的那种动画形象都是非常快乐的然后如果是不快乐的凶狠的那一定是反面

但今天我看到了我就突然刷到了那个悠悠就是 sadness 就是那个头脑特工队里面的就大家就会觉得啊原来有个如此哀人的小女孩的角色也这么可爱然后很多就调戏她呀很多就理解她呀我觉得现在这个也是一种 representative 就是 representation 就是虽然这些女孩

说起来都是很陈词滥调的那种感觉特别政治正确的但是有的时候想如果你是希望能够看到有代表的你也会是乐于见到这样的改变的呀对

我也想再补充一个可能举过的案例就是包括说动画片里的主角看狮子王我们会觉得哇他好厉害好好心巴是个小男生嘛然后看到莫安娜的时候看到莫安娜看到一个部落的一个下一代的一个继承人可以是个小女孩的时候也会觉得好像更能够去代入因为人都是要看到

跟自己相近形象可能才能带入所以我觉得小罗说的这个代表性就是可看见性其实是很重要的那所以这个看不见的女性其实就是没有被看到没有被代表最后呢也想跟大家分享一本其实算是历史书叫《生而为女》

我们是把它放到的是污名化的这样一个标签里面所谓的污名化包括当父羞辱受害者羞辱都是我们现在这几年讨论的比较多的一个话题嘛包括说你在路上遭遇了侵犯那是不是因为你自己个人穿着暴露包括说受到了这样些侵害的女生一定都是自己作风不正的女生的这样一些讨论嘛

现在讨论的这样一些环境已经比之前好太多太多了那这样一本书呢其实也是非常类似的发生在历史上的一次污名化或者是荡福羞辱那这本书生而为女它的作者是海利卢本霍德那这本书写的其实是曾经发生在伦敦一件轰动全国的一个连环杀人案

柯南里面都演了的就是开膛首杰克当时这个案件发生的背景是英国的一个比较有名的一个历史阶段叫维多利亚时期维多利亚时期当时是整个英国社会发展非常快包括工业革命呀然后包括整个大英帝国海外殖民扩张啊所以整个大英帝国它处在高度变化的这样一个社会的状态由此

一方面表面是日不落帝国的这样一个崛起但另外一方面是迅速拉大的贫富差距然后也有非常多大量涌入城市的人口其中就分化出了非常多的穷人所以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混杂的混乱的高度发展的这样一个社会当中发生了起震惊的连环杀人案受害者大多都是女性

所以很多人在当时对于开膛手捷克的这个受害者的调查过程当中就会习惯性的把这样的一些受害者往皮肉生意往娼妓的那个身份上发展哪怕是他们的身份不是从事相关性工作的身份的

在调查过程中也会对他们的这样一个倾向做定性比方说他们是不是日常很放荡呀然后包括他们是不是婚姻破裂了呀就是有这样的一些受害者倾向的这样一个调查但最后呢这本书他想提出的就是真正意义上被确认是开膛手杰克的这样一个受害者有五名但其中有三名都跟从事性工作毫无关系所以我觉得这个就是一个

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在历史上处在下层然后受到了这样的一些侵犯的这样一个女性就会下意识地觉得她们自己的行为是不是不检点的这样一个感觉嗯

随着小罗分享了最后一本书其实我们最后一个板块还有围绕着好多关键词去进行的这种小书单的推荐那如果说大家对于我们完整的书单因为确实一共整理了 70 本书单而且还都有的是按照时间顺序然后有的是分了小标题然后包括说有一些也是有小主题在里面的所以真的是

非常大的认真的虽然不能自夸但是的确是花了一点心思大罗小罗把它整理成一个女性主义的书单其实整理的过程当中学到了很多很有收获很有启发的一次吧对如果说大家对于完整的书单好奇想要去获取的话欢迎大家到 B 站找大罗小罗自习室然后我们最新一期的视频置顶评论里面就有完整的书单链接这

这么麻烦的话我们还可以把看要不要把它链接到我们的公众号上直接文章复制过来可以的没问题

最后小罗还有什么想要跟分享的吗有有两个非常小的小的点就是因为这也是我自己在阅读女性主义或者是思考女性主义很多问题的时候会有讲到刚其实前面也有提到就是首先女性主义它是否是一种弱者有理论就是女性是弱者是少数群体社会要向我

亲切向我低头的那种感觉其实不是说一定要有一个强者和一个弱者这其实是一个还是二元对立的这样一个思维框架其实我们追求的真的不是说我要当比你强的那个人而是说大家就众生平等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然后我希望

你也把我尊重成独立的个体就可以了然后另外一点就是可能至于有一些非常具体的一些情况包括说现在的女性要不要去要彩礼啊生育过程当中的家务呀劳动的这样一些分工啊我觉得这些都是一些非常具体的问题

就算我们现在思想有所变化但是整个社会它的变化会相对更加缓慢所以每个人的个体的经验真的处在的环境也都不同然后你要去交涉的对象也不同然后我们自己的家庭每个人都不同那我觉得在这个过程当中真的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觉得底层就是看到真正的个体人而不是标签化的集合我们不是一个一个标签的组合

然后包括说要真正的承担起责任就是如果你想要权利就要去承担相应的责任我觉得是这样那大罗呢我觉得打破二元对立这个真的是一个不一样的思维框架就一旦你还是在分我你强高低就还是又陷在了那个二元论的叙事结构或者是这种思想思维框架里面了我觉得这确实是应该跳脱出来的一个点

另外就是一个也常常说的嘛就是女性主义是不是会引发男女对立因为关于每一次关于女性主义的讨论我和我老公都会容易陷入争吵

的过程当中但有的时候就会觉得会愤怒会不安或者是会觉得混乱是很正常的但是我觉得至少我自己想要做的就是在所谓的最小单位当中去讨论就是在我在我和我比方说我和我老公在处理这些问题上我们两个自己去个体问题去讨论然后最根本的就是

我不想让它施加在我身上的我也不会去施加到它身上不是说我现在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我是希望往这个方向去努力的一个过程嗯

然后我还想要补充一点就是因为我日常会看一些电视剧然后会觉得真的女导演的一些视角就她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她真的会显得更柔和一些当然也是拿学习小罗拿具体的案例来说比如说我特别喜欢近期看的《俗女养成记》就她就是一个女性导演然后她在很多问题的处理上就会感觉

更温柔一些尤其是对女性形象女性角色的这些刻画和塑造和拍摄它会更加的就是那种凝视感对没那么明显就会引起舒适然后引起很温柔的一种感动很细腻的那种感动然后所以我会觉得更

更多的这样的声音包括说其实在职场上面就像 LinLin 说的有更多人能够往前一步有更多女性领导能够出现她能够感同身受女生在职场上所经历的一些事情是也会不一样所以我觉得像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女性作者的

然后更多的这些影视作品也好或者是文艺作品也好的出现其实是好事就是不是说要占领谁的地盘或怎么样其实就是发出另外一个视角的声音

因为每一次过三八妇女节的感受都不太一样我觉得我自己作为个体也会在随着整个社会的变化也能感受到女性关于女性话题的讨论每一年也会有一点不一样我觉得我自己也会非常期待看自己明年随着

明年后年自己的变化然后社会的变化会不会又有一些不一样的想法那到时候可能阅读的书籍然后可能有一些问题的思考和体验可能又不一样那到时候也非常期待跟大罗再来讨论希望这个就它就是个年更的节目了本身在 B 站上面的那个视频其实我们也就已经做成年更的了出了这是第二

第三年第三年了所以希望能够继续和小罗一起跟大家分享好呀那我们这期的节目就到这里啦欢迎大家在小宇宙和苹果 podcast 上面订阅我们的内容大罗大菲很好把我们的节目给推荐出去

也希望更多喜欢读书喜欢书籍的朋友关注我们吧也可以分享给你周围爱读书的朋友们那我们就下期再见啦拜拜拜拜 I'm not sure what I was made forWhat was I made forTaking a tripI was a knight

i'm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