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比安代表了我们失忆的这个世界的怨气和我们年轻人遭遇这种特别糟糕的时代状况的时候那种处境现在的年轻人都是这种高敏感但低能量他低能量其实就是说他行动力不强就是他想的很多但是他做一个目标他要耗费很多能量他就做不了这个事了
如果你只有三个小时看小说直接看小说不看电影不是你的损失但是不看小说一定会是你的遗憾哈喽欢迎收听播客近于正常我是主播甜菜
欢迎收听新一期的《近于正常》播客我们这个月的《无所事事读书会》有我的常驻搭子莉莉和民事的编辑婉瑜有一个远程连线我们今天要来聊一聊的一本新书是德国作家爱里希·凯斯特纳的小说自传题小说《法比安》
这个书出来的时候我就立刻被妖风上的一句话吸引了以前的时候大家都很讨厌妖风但是我觉得民事的那个妖风对都选的很好就很戳人这个法比安的妖风上写的是下行年代中一个小镇文青的宿命之死
我觉得这太贴合当下了然后我们又自取为耻文艺青年又都是小镇青年那这个小说到底是写的什么样的故事呢先请出我们的搭子同是小镇青年的莉莉跟大家打声招大家好我是刘莉他们叫我莉莉是前书店和出版的同业者
为什么我很喜欢这本书当时我看到这个书的中间的时候他开始说法比安的状况他说 32 岁前文化行业从业者然后失业无固定职业然后我就觉得跟我现在状况还挺像的而且再加上大背景就是我们处的社会状况又合在一起了所以就是这种书还是挺挺是我们的就是在写你对就这么说吧好
对我们远程录制的嘉宾呢是民视的编辑是这本书的编辑婉瑜然后请镜头那边的婉瑜给大家打声招呼哈喽大家好近于战场的听众们好我是民视的编辑婉瑜然后也是法比安这本书的特别编辑
刚才你们说对什么这句腰风特别有感觉然后我的内心觉得非常欣慰就是感觉还是一些就是怎么说呢抽中了读者的那种阅读心理吧嗯这本书确实也想了挺久的包括你们刚才说小镇七年然后夏新年代这些也是我们当时看这本书然后一起在构想它的方案的时候也是特别有感触的一点
刚才莉莉说 32 岁失业跟自己的状况很像然后因为我刚好也是 32 岁我做这个书的时候也特别特别的很抽中我的那种心理状态对虽然没有他说什么午夜什么的但是我觉得那种文科生就是那种文科生以及你从事文化行业然后到这个年纪好像没有什么建树就觉得嗯我就是这种状态
这本书怎么没有建树建树之一对这本书就是你的建树之一另外一个就是这本书吸引我的一个点因为我对这个作家爱里希凯斯特纳是非常陌生的因为德语文学里面可能最被大家熟知的是黑塞这种凯斯特纳
其实很有名他也是德国毕西纳奖的获得者然后我知道法比安我其实比这个书更早之前就看过那个电影那个电影剧长就将近三个小时但是我发现我看完小说之后我觉得跟电影是完全不同的故事我可以说是只取了 50%的精华
所以也特别想通过这次的机会然后我们给更多的朋友给更多当下的这个年轻人尤其是三十佳的这个朋友们去安利一下这本书
那其实还有一个是我特别想在前面就是抛出来就让大家有好奇的就是这个译者他在《一后记》里面他有一个介绍就对这本书的他说这样一位富有童心歌颂纯真的儿童文学家却在 1931 年发表了一部曾遭封禁的大尺度成人小说《法比安》
我覺得這裡面有巨大的這種反差就是這個作家其實是兒童文學作家但是他寫的這個小說被定義為大尺度的成人小說
既然我们请来了编辑不妨我们先听一下婉瑜是怎么看《义者》的介绍就是这个大尺度在哪里这个成人小说又在哪里为什么又会曾遭封禁以及 1931 年的柏林又是怎样一个特殊的时期可以给看过小说仍然对作者不太了解的读者和听友来补充一些背景知识吗
我的功课可能还没有一则写的这么详细我就是大概说一下我对这个作者的了解以及这本书的一个策划缘起我觉得也可以介绍一下好
其实你刚才说他你是先看了电影法比安我也是先看了电影法比安但那个时候可能就是没有想到这个他是一个作家的长篇小说改编来的然后过了一两年之后就其实是另外一个编辑策划的然后他就发现这个书快公版了然后就可以做一下对然后当时我看到这个作者的时候会觉得他是一个是一个写童书而
著名的一个作家而且他被誉为什么德国战后儿童文学之父对就是态度非常大当时会担心他的这个儿童作家的这个名声会遮盖他写这种成人小说的一种名声吧
但是后来继续了解之后发现他这本书还是非常有文学价值和出版意义的一本书我先介绍一下这个作者的背景吧他其实是 1899 年出生在德国的德雷斯顿算是一个世纪之交的一个人物然后他应该是经历过
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个是他之所以是最重要性小说的元素之一因为他当时是其实想走一个比较传统的读书然后当老师的一个旧业规划吧但是他当老师的师范培训班还没有结束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他就被征召入伍了然后他就结束了他曾经的人生规划
1918 年结束的时候我觉得她还是很幸运的就是她从那个一战当中作为一个幸存者然后她就是退伍之后她就是继续她的学业然后开始了攻读历史文学哲学最后拿到了哲学博士的学位这也是和小说中的法比安的那个学历很像也是一个博士对吧她其实一开始的时候是 1929 年差不多 1929 年是先写的
第一本的儿童小说《艾米尔情贼记》我觉得我还有点惭愧我没有把他的儿童小说看一下大概了解一下但是从搜集资料当中会了解到他写的这些艾米尔这种系列的儿童文学它其实也是在一个和法比安差不多
对一个社会背景下的故事但他讲的主要是一个嗯而以儿童为主角的一个冒险故事啊包括呃要呃儿童的对世界的好奇心然后有探索心那种勇敢然后那种真诚就是主要是讲一些非常美好的非常正向的一些故事内容然后他但是呢他你说他
他自己本身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想要追求道德教化就他把那个文学作品当成一种道德教化的一个创作者他创作这些儿童文学其实也是想要给儿童一些一种教育意义的作品从这个《易后记》里面也能看出来他的一开始的创作初衷
但是他因为他自己生活在一个非常动荡的一个社会时期他无法忽视他作为一个成年人以及他周围的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对这个世界的体验我觉得他应该是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他觉得他如果只写那些非常美好非常真善美的东西的时候他可能就
我觉得是我自己的猜测,他可能是觉得我自己作为一个这个时代的亲历者,我觉得我应该留下一些我作为一个成年人,我的另外一面,就是我创作这个小说,我不只为了儿童,我也要和我的同时代,我的同龄人有一个互动,有一个连接,这是我自己可能作为一个后来就是后世的人读者来理解他这个创作动机。
包括它前面的时候它前面说它有个序言我们这版也有一个序言收录了它 1950 年的一个书再版的时候一个序言
你可以看出他其实那个时候已经心理状态还是比较愤怒比较对这个现实非常不满意的他说这句话我就特别当时滑出金句就是说现在的我们与其说活着不如说已经死了走进了深渊并试图适应这一处境装作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然后我觉得这个作者他首先他对这个世界有很大的关怀他对人文也有很大的关怀对这个社会的道德教育也有很大的关怀他不可能是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过的他觉得他一定要记录下我们这个时代是怎样的一个创作动力吧我是这样理解的因为我觉得他作为一个童书作家可能只是他创作的一部分不能因为这个而忽视他的成人作品嗯
谢谢婉云的一个补充然后我对这个作者一些背景资料的了解居然是在他诗人身份就是对这个诗人介绍的时候去了解的我看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点是很多自传体小说他可能还是跟他真人会有一些差距他会改变一点但是这个特别有意思的是他里面的人物法比安的年龄
还有他经历的事情甚至是他的老家都跟这个作家是一致的就是那个作家也是那个年纪而且也是在十几岁的时候他是 1917 年参军嘛去接受那个培训然后比较幸运的是 1918 年一战就结束了嘛
然后他就是在这个青年的后半期他赶上了就是魏玛共和国就是一个稍微好的时候就是 20 年代的那个柏林应该是也是群星闪耀石吧然后他就是在二几年也就是说他 28 岁的时候他是从市城城然后去到了柏林就有点像我们小镇青年
反正之前也去讲那个口学然后求的一个教职然后后来因为很多时代的原因然后我们可能也去为了谋生干了一些事情他其实也在新闻单位就是干过可能也干过一些其他有的没的后来就来波林之后就进城了其实特别像法比安后来经历的那些事情至于说这个作者是不是也实际去那些情色的俱乐部啊
就是那些地方去逛对 奉月场所这个不得而知但是我觉得写的这么生动应该当时的社会就是那样就是大家就是会留恋于那些地方对作家的好奇心可能先到这里然后后面我们可能有一些其他的再去补充
接下来我们进入到我们聊这个小说一个 30 年代的柏林而且就觉得是一战和二战中间就那么一个特殊的年代为什么会让我们当下你看我们两个 30 家我们三个 30 家的这个年轻人有共鸣呢这个共鸣点到底是在哪里我是觉得这本书其实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
他看起来遥远但是他就是很当下的一个事情他还反映的仍然是我们年轻人普遍的一个
困境就是很多时候在看某个具体的历史时代背景的时候很多人会进不去啊什么之类的但是我发现这本书其实它不厚我们很快就能进入甚至我觉得看完这本书比看那个电影其实顺畅多了对吧所以我觉得第一个话题呢就是我是感觉到读这本书再次让我们去思考当处在一个不确定性很强的一个时代
民事的编辑这样直接写出这是一个下沉年代就是我们人尤其年轻人如何才能不坠落我们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尤其是这个精神的出路到底是在哪里我就先把这个问题抛出来然后我们的莉莉呢也是
前图书行业从业者然后即将我现在已经从灵活就业转为再就业你可以来谈一下对这个话题的感受尤其是你读完之后你觉得这里面比较打动你的地方我觉得首先第一点还是时代背景吧
我们这一代国内的这些青年经历的状况前多少年都是一个上升的一个势头就是八十九十年代九十年代之后我们九十年代一零年代零零年代一零年代我们成长的那个年代都是一个上扬的一个状态所以全世界都处在一个比较好的氛围之中就包括经济啊包括国际之间的合作啊包括我们自己会顺着这个路径去求学啊然后去工作啊然后进入一个比较好的状态但是
往往就是在比较好的状况之中会孕育一些比较糟糕的一些隐患就像当时一战之前就是他们很多年轻人上战场的那个心态都是觉得啊无非是一个特别新奇的一个事情
刚刚说一战之前的那个时候世界也是拥抱科技的然后经济也是向上发展的就是跟我们现在的状况就刚刚我们成长的年代我们可能 30 多岁就是我们前 30 年的状况都差不多但是到了一个疫情之前好像就已经开始出现一些经济状况不稳定加上疫情这个黑天鹅这样我们现在年轻人的一个政治处境和个人处境都处于一个不太好的一个状况
所以我觉得这个是最契合这个书的一个状态的就像最后这个写作说经济大萧条对吧就这个其实总结的非常好
20 年代然后经济大萧条席卷德国到处都是失业人到处都是对自我麻痹沉迷就这几句你取掉开头那个 20 世纪加个一 21 世纪后面的话把那个地点化成中国都一样的都是这样的而且后面说小镇青年法比安试图在柏林寻找自己的位置把这些名词全换掉我们
就是我们扛我们仨的就是求学和工作的状况都一样所以我觉得这是很符合我们所有人的整体状况的一个背景吧但是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我们刚刚一直在细数关键词就是我们跟法比安有多少
身份上的重合就是包括新闻从业者也好然后出版行业从业者也好甚至再加上作者就是我们一二三四五个人的重叠对吧包括我们去同时在做书做文学做一个
好像说我们做文化艺术可以给这个世界一个好的方向的这种指引的这个路径好像都遭遇了现在这个状况的政治性的一个政治经济的大背景下一个比较政治性抑郁的一个状况吧
就包括刚刚田赛在说腰封上写的那几句特别好的话还有一句我觉得这个也更好就是前面后面都很好就是一个说前面那个比较大的字乐观主义者一定会绝望我是一个多愁善感人物不要紧
现在都说流行那个 RNFP 然后我先提前点出来他会觉得他说巴比安是那个 RNFP 然后后面还有一句话也挺好的就是说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而且一天比一天伟大就关键是这句话是加了引号的他在书里面是一个广告牌就他在录上了广告牌我觉得文学特别有魅力的点也是在这他通过一种特别妙的方式点出了其实
比如说新闻或者是政治不会点出的东西我觉得这个挺美妙的就是他会更深入的去讲清楚人和时代的关系嗯这可能是我觉得读法必安这本书的时候其实说白了不喜欢这个人物特别喜欢这本书但不喜欢这个人物的一个原因对因为这个说白了就下一话题会说聊人物的时候对特别来聊人对
莉莉刚才也给我们总结了一下这些重合点让我特别有感触的一点就是它里面写的人物其实出现的配角们很多主角其实似乎没干什么事他就是在观察一个漫游者对旁观者一会我们会重点来分析一下对法比安他为什么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什么是用这样的观看的一个方式
这里面很有趣的点就是这些人物面对的问题其实是非常具体的并不是说是一个宏大的一个什么时代命题呀什么宏大的政治问题不是的它问题就是
比如说我是一个文学的博士我本来是可以想去求个教职或者是我想做一个什么文学评论者但是没有这样的活没有这样的工作机会不管因为什么样的原因你最终为了去存活为了生存你去干一份你自己不想干的工作而且呢你干着干着很可能被什么同事啊会老板啊穿小鞋然后把你开了然后你就会面临到失业
这其实是很具体的问题即使是在那个当时的柏林如果你是一个富二代就是你没有这种生存的困扰难道你就不追求理想了吗然后你看法比安的朋友他是富二代出身但是呢他也是为了
为理想为情感受折磨然后当他求教职就是他的没有就是这个误会就是以为没有通过他就觉得经受了非常重大的一个打击你想想看就是大家的这种理想的一个失落然后生存的危机如果再加上里面还涉及到的这种情感的危机就是这里面没有真爱的
你以为的真爱其实可能是个幻觉对就是骚纵即逝的但是里面充斥着欲望充斥着爱欲为什么他们要留恋于也不要留恋也不知道他们有有没有这种 enjoy 的那个
这个元素一会儿我们聊人物关系和情感的时候可以再来展开就是这里面各式各样的那个柏林的那些场所有一些其实是明面上的甚至是比如艺术家的工作室其实呢是在干着那个性交易的勾当吧
有的时候是地下的就是那种像是会员肺炎的那种俱乐部有的时候让你大开眼界哇三十年代柏林就就这些东西这是我能看的吗这就是那个大尺度吗我看的时候也在想你看着这些东西它看起来光怪陆离但你并没有觉得
他真的就肮脏罪恶你更多的是真的是在跟着那个法比安的眼睛去再看那个时候的柏林这座城里面就是那些各色人等的那种生存的状态
就前面那个那个总结什么自我麻痹的那个沉迷哦对那个时候的人他是沉迷于这些难道我们这个时代就没有让我们沉迷的吗那段视频没有让你沉迷还是短剧没有让你沉迷对还是灵修没有让你沉迷对吧就每个时代都会有大众沉迷的一个东西但是我真没想到 30 年代的这些知识青年已经要面临就是人文学科的这种落幕
即使是那个小镇青年出身从那个苦读上来想在这个一线城市哪怕是省城吧就是有这个想好的这种所谓好的这种出路也是非常非常难的尤其是这里面还有文学史专业的哎呀你看我们文学专业又扎心了所以
所以就是每看一个地方就觉得法比安这个书处处有我们当下甚至是有我们个人的一些影子所以这个书不厚但是我觉得我画些东西太多了
就一直有扎心的有感人的然后有让我落泪的然后也有很讽刺犀利的然后也有很搞笑幽默的就没想到是一个儿童文学作家他呈现了这样一个丰富的一个故事然后其实看这个小说也让我们想到了非常多其他的一个作品
在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国出现了很多很有意思的人物作家然后其实我们以往的这个阅读和观影经历里面也多多少少会涉及到所以我们看这个小说的时候没有特别的陌生
反而会就是关联起以前我们阅读的那个内容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仿佛我们自己的一部分就已经在那个为马共和国的那个末期看着这个欧洲大陆这个德国要走入一个很黑暗的一个地方但是故事里的人他们还不知道这种危机的迫近就是刚才你们讨论的可以有所补充
刚才不是说里面很多人都会在那种其实看上去好像是一个性很很心顺大家追求性的一个快感的一个时期不管是去酒吧啊去什么歌厅啊去什么地方但是呢我觉得从里面的时候你会就是会跟着法比安的眼睛会发现其实出入这些场所的地方其实是能够体现一个很大的贫富差距就是这些举办这些地方的地方举办这些活动的人
她肯定是有权有势可以来这边享受但是那些失业的或者是迫于肌肉的人她想要讨口喝的讨口吃的她也只能出马记得身体尤其是在里面有几处是讲到女性失业的是比例是最大的
最受影响的然后他想要获得那个食物我记得有一个我印象特别深就是他刚去一个卡巴来还是什么地方有两个一胖一瘦的两个女人来勾搭他们吃东西那个对对对他其实我印象当中是我也可能会觉得他就是想要追求性快感但你看到后面是会发现他其实只想要喝点东西吃点东西因为他很饿
肉上来之后他根本就不顾这两个男人他就想要吃东西我觉得这里面会体现一个非常明显的一个贫富差距以及那种人们失去的工作之后那种焦虑然后绝望然后不得已为了生存去出卖自己的这种很心酸的地方吧
这样一说我想起那个法比安的女友其实她不仅在小说里面她当时在电影里面也呈现了就是她对食物的这种渴求有东西尤其是有肉哇立刻塞然后他们这里面吃的都特别不文雅是的然后还有一个补充的是那个德国的魏玛共和时期应该经历过经济比较繁荣的时期然后法比安包括凯西特纳这个作者他应该经历过
前面的时候他其实隐约提到了一点就法比安他创过业他不是一开始就失业的他应该换过几份工作但是他换来换去之后他就发现其实工作来说没有什么意义了因为他肯定抵挡不了这个时代比如说他经济大萨特来了他凭一个人能力怎么能够阻挡让自己失业呢
然后到后面的时候其实是一个非常绝望的一个处境然后对什么工作都无所谓了我觉得这也是我的当时看的时候非常有共鸣或者是让我觉得有一种危机感的一个地方因为每到什么大学生毕业季的时候总是有那种
什么就业难啊或者是大家学历特别卷啊但是你即使你学历很高或者是你有很多资历但是你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个就和当时的法比安那一代人也跟我们现在的那些年轻人我觉得是一个非常相像的一个处境你在这样的环境下尤其是有了经济危机或者怎样
在环境不好的情况下首当其冲受到威胁的就是文科生因为文科生他好像他从事的行业怎样他好像只是一个不是那种非不是那种必需品比如说你生产食物啊你生产技术啊那种刚需的职业就很容易处于一个经济的试水线的地位这个经济不行了首当其冲就是文科生遭殃然后我作为一个文科生我在编辑这本书的时候我会联想到我当下最后有一种
不管是我的朋友或者是我的其他听过的亲戚朋友这些经历我就觉得真的有一种如果我在处在这个有工作的位置的人其实还是很有一种危机感是这种感受文科同学们特别适合听一下这一期我觉得在这个故事里面还有一个我们可以提取的关键词可以展开聊聊就是毁灭
我记得这个小说里面是有一段挺著名的那个台词我觉得是就是这个城市里面正在发生什么东边住着犯罪中间住着招摇撞骗北边是贫困西边是奸淫四面八方都住着毁灭整座城市整个国家都弥漫着罪恶毁灭的这个印象无形之间给我们植入了但是我们作为
现代人我们就是知道过去发生了什么我们也知道两年之后这个威马共和国就完了然后那个希特勒要上台了然后再过几年你要二战了很多人要被关集中营了等等等等我们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惨剧但是那个时候的人他们是有危机迫近的感觉但是他可能不知道要发生那么可怕的一些事情但是呢我觉得
咱们这个作家他一直在说的这个毁灭他仿佛是一个预言家因为这个小说 1931 年就发表了嘛可能写作的时间还会再稍微再前置一点点就他在那个时候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危机感和毁灭的气息然后在故事里面呢他给我们呈现了各种各样的毁灭方式比如首要的就是肉体的毁灭当一个人真的
心念崩塌崩溃的时候他可能会选择自我毁灭自杀的形式那也有一些呢是他要出卖自己的灵魂甘愿堕落精神的一种毁灭然后还有一些呢是个体道德的毁灭对他可以沉沦情色他可以享受就像里面那个配角莫尔那个女性如果更大层面的毁灭呢就是这里面呈现的经济层面的
就是各种各样的人的这个事业包括去领那个失业金那段哈有些穿插还有政治的这里面其实政治的东西是零散的分布于大家像是那种吐槽调侃式的话语里面是以讽刺我觉得是讽刺幽默小说的方式去呈现的
然后这里面还有我们法比安经常关心的就是欧洲你要完蛋了就是欧洲的毁灭他有这种焦虑确实是呼应了当时那个时代主要的问题就经济大萨条和纳粹即将要上台就是经历过一战的青年刚稳定没多久他可能又怕来战争到时候命都不保啊对吧
所以就是这种毁灭感就是让我们就是现在的读者就是是有点身临其境我之前跟丽丽聊的时候我们也调侃到毁灭这个词我们现在也经常说
当我们想说随便吧毁灭吧一般都是会这样子去讲那我们现在去以这种吐槽调侃式的说毁灭和这个小说带来的这种毁灭气息有什么不同呢我希望莉莉展开一两句我觉得至少有一点是当时的
毁灭的状况很多人其实都做出了不同的行动就刚刚田在说到很多人的毁灭其实说到的都是说有信念的人他会选择一种毁灭的方式其实我前两天刚刚看到那个《自恋自伤的精神分析》那本书里面作者其实提到了说现在日本的年轻人处在那个状况下也会说毁灭但他说的那个毁灭反而反过来说其实作者是用正面的词在说自恋这个词的
就他们说毁灭的时候说明他们对这个说世界毁灭吧然后比如说前两天有那个小新闻说小行星要撞地球了这种很多人也会在网上说啊赶紧来吧毁灭吧其实我觉得这种人说着毁灭的时候对这个世界还是抱有希望的他们在一种特别绝望的状况之中去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因为他对这个世界抱有美好的想象他才会去这样说毁灭
像刚刚婉玉说到里面的一些人物的时候我刚想到说其实前面他刚开始有一个同事米财尔是吧就他其实站后面他法比安在找工作的时候会想起了一个以前跟他聊过天留下的说说你有事来找我的那个人他们两个人我突然发现了一个共同点一前一后就在无意间炫耀着说我拿到了谁谁谁赔给我的车有
尤其后面他去找新工作的时候还他还专门说了加了句说呃多少气缸什么什么车就是我觉得还有一些人在这种状况下他是
反而与毁灭有种相反的情感和相反的一种状态就像婉玉说的其实贫富差距这个状况在那他会体现到说之前这个国家是富足过的当他坠落的时候钱不会凭空消失像大厦一样崩塌他会从一个人的手里留到另外一个人手里所以就变成了这种状况就是
毁灭在这里面的呈现就是不管你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还是你的社会状况上的这种毁灭都体现在一种但凡还是有良知也是这个作者在一直在说的但凡你还是有一个道德有良知的一个人你总会在现实和物质层面都会去毁灭
相反来说像包括去参与纳粹的那些参军也好啊就是去搞政治也好啊包括像开始说假造新闻的那个他的那个同事对吧拿了别人的车然后就在报纸上就随随便便就编了一个新闻不负责任的这种从业者包括后面
他去面试的时候两个人很讥讽的去去对对话然后其实说白了就是在这个时代浪潮中去得利的那种人他们反而呈现出一种比较得利的在他对这个时代是接受的那种状况我觉得这两项对比来说毁灭更多的体现的是在这个点上就是有良知的人他
会被这个时代裹挟丢掉自己对自己和世界的信心我觉得可能这种毁灭是当时和现在又一样又不一样的部分吧
莉莉刚才讲到就是面对这个危机迫近的时候其实这个大背景就是压在每个人的肩头就是我们人是有主体性的你可以做些什么你有什么样的选择其实这个书里面就呈现了很多种不同的选择
他其实倒是也没有说一定要去道德评判什么甚至是像法比安和他的那个朋友自视为是道德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但是他们的选择就他从他的那个对话里面也可以看到就是作者的这个批判的意味先说那个法比安吧因为我觉得他他讲的这些话其实有很多真的是我们当下部分人的一些心声法比安他说我做得了很多事情但什么都不想做
我进步有什么用啊为了实现什么和对抗什么呢我可以发挥功能的体系在哪里呢没有这样一个体系所以什么都没意义就是这种无意义感就是他甚至没有所谓的什么那种目标和野心比如说你要追求世俗的成功啊权利啊金钱啊对吧你要满足这些欲望他不追求这些他他说他没有经济头脑我为什么要赚钱啊赚了钱做什么呢只为了吃饱的话没必要前进他觉得
干那些工作是成年人的使命吗他在怀疑这些他也不要权力我说权力干什么呢这里面最好玩的是他呃他妈妈都是会告诉他哎呀孩子你好像就是没什么目标啊你看我们年轻时候我们就是为了赚钱结婚生孩子对吧你看我们的人生意义感目标感多足啊对吧但是法比安他说哎呀我算是有一个目标吧我想帮助人们变得正直理智嗯
好抽象啊那你说他能干啥他说那目前我正忙着观察他们这方面的才能还有一段他是那个回复别人你是不是有兼职他说是啊我忙着生活就是生活和观察真的是文青才干出来的事啊他能这样子想
但是你会觉得这样一个人他很抽象吗不啊我觉得很像某些状态甚至有觉得有一些是我身上的一些影子比如说我也会想我饿不死然后我现在 35 加以后接近 40 的那个年纪即使之前是相对还 OK 的一个职场女性但是如果让我再去找工作的话也是非常困难的
怎么说呢也是卷入到了一个整个的事业潮里面我们要去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是他想让人们变政治勇敢那可能我们也会有一些去做某种改良的一种包括我们很多做一些人文内容的对吧但是是不是这也是另外一种理想主义其实
所以我每次看这个法比安他跟不同的人交锋对话的时候我感觉很多时候也是在做一个自我反思的一个时候我们处在同样一个时代甚至是我们这个时代没有比之前的时代更好或更糟
很多的困境其实是相似的人性的很多的情感仍然是相通的那我们能不能从之前的人之前的那些年轻人身上获得一些启示或者是力量呢时代可以毁灭很多人时代可能会去碾压很多人但是有没有一种方式是时代穿过了我但是我仍然可以保持自我呢
就我觉得这是这个小说读完之后留给我的一个启发它不是一个终点型的就是看完之后画上句号的我觉得这个未完成其实它就是一个敞开的就是你好像接过了法比安的一棒嗯你还可以做点什么在我们当下的这个时代我们能不能去突破自己生存的困境和时代的困局
刚才你在读那两段法比亚什么我的副业是生活以及他说什么我要观察人们有没有这个这方面的潜能的时候就是觉得这个非常是一个非常可爱的人然后谢谢你能够体现这个作者他整体的文风其实不是那么沉重他写的是一个用一个比较幽默的方式来写一个比较悲剧的故事吧
刚才我在听丽丽说的时候我也想到了如果你在这种非常不太好大环境的情况下法比安他身边的人以及他见到的人他其实是一个主动参与不太好的体系当中我觉得他们其实也是能够意识到他是一个错误的系统但是他的意思是我要帮助这个系统一错到到底就是有一种我又能怎么办呢
就我为了生存这是我的职位我只能这样做其实这个其实有一点点可以映照到后面德国的发展的时候一些人的心态啊就他说我在这个体系当中我只能这样做但是法比让他作为一个有自己的坚持的有自己独立思考他不想参与这个毁灭的体系当中的时候他好像没有办法只能作为一个局外人就非常格格不入的状态
那聊完整体的感受我们接下来呢深入这个小说的内部然后我们来看一下其实这个小说从文本上它还有很多的魅力然后我特别想跟两位展开聊的就是它结构上的一个特点
因为它其实它是发生在城市的就柏林还有另外一个就是它回乡的那个叫德雷什么斯敦对也就是这两个地方基本上就是算城市的一个空间里面那在这个空间里面我觉得它是通过小说这是一个文字给我们搭建了一个立体的柏林城市
在 30 年代初的这个柏林其实我在读其他的这个作品甚至我还之前还看过一个图像小说也是讲这个时候的那个柏林因为可能就是那个时候就是故事多吧就是成为这个作家和后人挖掘的一个对象但是我觉得他这个的呈现他非常有意思的是时间赶上其实这个故事持续时间不长
顶多了就几周它没有什么跨度都是在 1931 年发生的事情可能就是在一个季节里面发生的但是它非常多变的是什么呢就是它的一些转换是空间就是我们会跟随着法比安以及它周边的人主要是法比安就深入到柏林的各个角落
从他的那个租住的公寓从他呃上班的这个地方这些都是普通的哈职场和家吗嗯还有就是大街上但是他最好玩的地方呢就是哎呀我们反正也没去过的这些各种的酒吧俱乐部还有什么有点像是马戏场的一些地方所以我们会看到一些特别光怪陆离的这个的社会对对
你可以说是叫引号的娱乐场所吧对其实还有一些空间呢是主要是他的朋友他的朋友其实是有别墅的呀这同样是他租房啊但他朋友是富二代的嘛他有公寓的他爸给他买的那个公寓
有他们家的那个别墅其实是从这个不同的空间也能呈现一些阶层的这种差异的对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就是这里面的很多的交通方式哎呀真的是很现代化的一个国家呀人家有地铁当时我就啊原来欧洲早就有地铁了呀有地铁然后他还有什么公交有汽车有火车
就是这些交通方式也带着他就是来穿梭在各个空间里面我们看这个小说的时候是跟着他的目光跟着他的脚步在这个城市里面游荡
他这种观看的这个视角他不是这个固定的他是一直在移动而且这个人真的是闲不住他虽然是个矮人但他一定不是一个很宅的人他就一直在溜达呀这就换到现在来说这不该溜达是吧嗯啊 City Walk 很洋气了他就是一个
嗯该溜达他他就是一个观察者然后在本亚明那里面就是一个都市漫游者的一个形象然后但是呢通过他这种观看就是把啊在柏林的各色人等吧就他们那些生存状态呀他们那些娱乐方式啊然后对话碰撞中那些人对政治经济啊对个人的一些看法啊就这样子非常自然的呈现出来其实我每次
看到他切换你知道吗就像是切换那个戏剧舞台一样他换转场的时候我特别期待就像是嗯到了爱梦一样就不知道他打开这个门又是另外一个什么样的时空
你在这个地方又会碰到什么样的人又会看到一些什么样的奇奇怪怪的那个事情所以呢这也是特别勾引人的一个地方就是让我一直带着非常强烈的好奇然后呢也会在期待每一个空间又出现什么戏剧性的一些东西所以我是感觉他成功的以个人的一双腿
和一双眼睛带我们打入了柏林各个的这种公共的领域当然了他那个时候的所谓这种公共的空间就不太像咱们成都哈不太像我们成都这个公共空间我们起码现在还会讲一下那个什么独立书店哈就是某种文化的这个场所你看法比安虽然是一个文学青年但是他根本就没有逛这些地方对吧最多去的地方是酒馆
没有一个去图书馆的没有一个去书店的文化机构更是没有唯一去的就是看电影然后还有就在家听听音乐就没了你说他是文艺青年吧他好像也就只是一个有一个文学史的那个博士学位
你从哪里还能看出他的那个文艺青年的气息啊你从单从这点上也也挺难判断的另外我想到的就是这种流动的感觉就是让我想到了就是他更更早一点的海明威在写那个流动的盛宴里面他写 20 年代的那个巴黎他呈现的你知道巴黎就是很浪漫然后当时
巴黎就简直是世界的焦点就是那些各地的那个大作家文豪们都去那里就是榴莲你想想看那边的酒馆咖啡馆做的都是这些真的是文化人士吧哈动不动碰个文化名人是啥的对是那样的一个感觉你会有向往然后
像是那个本雅明他写那个城市漫游者其实他是写十九世纪那个波德莱尔他也是在写那个法国巴黎对仿佛巴黎就跟那个流动就是产生了一个强关联但是我们也看到波林也流动起来了但是波林的流动怎么让人的其实我是有一种既让我生畏又吸引我
我特别也想像法比安一样去观察这些人这些荒诞的然后这些想乐的他们是怎么样去发声的所以我是觉得他从这个空间呈现上给我们的阅读体验是非常好的并没有说怎么
老在切换啊就是你跟得上吗我就跟得上我就巴不得他再多去几个地方呢对然后也听一下丽丽对空间的一个感觉或者说再谈一下这个小说你觉得可以再展开聊的一些特点刚刚提到法比安的形象他是一个无所事事的一个漫游者嘛
我觉得跟前面一直说的包括资本主义时代的游艺诗人波德莱尔本亚明也好包括我们说那个我会想到那个佩索阿写那个恍然路的那种在城市游荡的诗人的感觉其实挺相反的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相反的虽然是同样的人在做同样的事但他们的时代背景不一样就会让他们的行为的气质和目的都不一样
我觉得像是贝亚明也好像是佩索阿也好他们都是在赞颂一种现代社会或者现代城市一种绚烂像王豪桶一样对吧我从一个街角拐到另一个街角是在想他们是在用诗意的去享受一种不确定性就像贝亚明去说城市的魅力的时候说漫游者的魅力的时候可能我在这个拐角走过一段路然后拐角遇到一个人
然后见了这个人这一面之后可能下到下一个轨道之后这个人就会从我生命里消失他会说其实他在说一种不确定性下的一种确定性和说我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一个自由的人可以把握到当下的失忆和美好的这种状态
之前聊的韩敏哲说的那个无所事事或沉思的生活里面的那种对于他们现在当代哲学家对于这种特别焦虑的特别急躁的社会中一种城市人或者现在当代人的一种栖居的新的方式就是我接受绚烂的那个时候的柏林就特别像一个彩色的玻璃一样的那种状况的像现代生活一样我们去接受这种现代性的美好但其实我觉得法比安刚好跟他相反首先他是被迫的无所事事
他是失业了他只能去找工作他只能去一个场景场景的去应付生活可能像白亚明说的漫游者他是从一个特别美好的场所就像刚刚我们说的可能一个书店可能一个文化沙龙从一个博物馆或者跑到一个特别绚丽的有演出的场所但其实法典一个一个的逛的这些场所反而变成了我觉得就像刚刚说的
我觉得这个小说是一个负面情绪的极大成就小说承载着人物在柏林这个空间里积攒的几乎是人类的怨气然后这些怨气像幽灵一样像烟一样黑色的烟一样飘到了这些无奇麻黑的阴暗潮湿的这些角落里面就反而是在这里面特别暗的这种场所里面人反而需要
肯定自己的生命也好去释放自己的情绪也好或者自己的多巴胺也好内心的这些情况下反而生出了一种特别癫狂的一种生存状态对吧就是他们通过性也好通过演出也好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也好去这样去呈现出自己的生命状态我觉得这两种有当者也好无所事事者也好的状态完全不一样其实我就会回答另外一个基本的命题就是
小说总是在触及一个巨大的不存在的一个背景就是好像我喜欢的这些德国作家很厉害经常去写的那个真正的主角是那个时代背景他好像在写一个人物但其实写的是那个时代就像法比安我们总在分析法比安也好包括他的那个朋友拉布德也好不拉布德也好还有里面像是一个特别妙的一个发明家
他收留的那个老人就他们这些人物其实好像说完之后都没有面孔也不是像有一些小说一样靠人物魅力比如说黑赛他会写的那个主角其实是一个正向的代表着尼采所说的人类的精神的意志胜利的那种人对啊我可以通过一个像刚刚说白亚明也好说的布德莱尔也好或者像是火山路里面那种肯定自己生命的那种诗人也好
但法比安不是法比安是一个反向的人法比安代表了我们失忆的这个世界的怨气和我们年轻人遭遇这种特别糟糕的时代状况的时候那种处境我觉得这是无所事事漫游者和流动在空间中流动的不同的呈现我可以补充一下这个流动感的我的理解吗
我是想要探讨一下就是当时你说海明威他描写那个流动的巴黎的时候我想同样是 20 年代德国他 20 德国的 20 年代其实他是作为一个一战的战败国他一是战败国二是他有经济大萨条那么同时代的巴黎他是是战胜国吗我有点记不清了历史不太好
就是它的经济状况以及它那个发展目的是不一样的所以海明为他建造的巴黎其实反而是一个人们是有奔头的是有那个是有希望的一个时代但是在那个柏林同时代的柏林的位置它其实是一个是一个魏玛时期它的政治不稳定
他纳粹在逐渐崛起二是他经济危机非常非常严重然后人人失业他那个法比安他在这些城市当中就是走来走去切换不同的场景其实我觉得他也跟他的
算是一种隐喻的写法吧就其实他的人生就是没有目的的他就是走一步看一步他看到什么场景他就呃留就是停在这观察一下他其实没有自己的奔头他对自己的生活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所以他好像是一个闲逛的人但这种闲逛的人就像刚刚那个莉莉说的他其实被迫闲逛嗯他很快就失业了然后刚才说他没有去什么逛书店啊逛博物馆或者是什么文化活动
也可以考虑到当时可能也没有这些活动其次她失业了她领了救助金她肯定要解决她的房租问题然后解决她吃喝的东西她去这些玩的地方至少还能蹭吃蹭喝她要去什么买书买什么什么的其实我站在她的脚头考虑可能没那么符合她的第一需求对
对从他个人需求这块来说可能确实没有必要难道大学里面看的书还不够吗对吧只有四天可以吃的东西对我想补充一点的是其实在那个
20 年代 192 几年的时候的那个柏林他即使是战败国但是呢在 20 年代末期的那几年柏林也发展的很好的他真的是欧洲也是很大的一个城市因为我们看其他作品的时候他其实会给我们互相补充那个时候的一些背景嘛
郭林在 20 年代的时候他的思想还都比较自由的自由和开放然后包括那些文化空间吧像是那个电影院啊剧院啊什么歌舞厅啊就是这些也非常的
票房很好吧就很热闹对因为这个在作者其他那个作品他有一些介绍他其实是非常喜欢 20 年代的柏林就是自己真心的那个喜欢那个时候的那个氛围所以才发现到了 30 年代因为纳粹势力开始抬头然后有一些那个街上还会有一些那个暴力的一些产生然后失业率也
大增的时候他发现了这种落差连那个知识分子阶层可能他们也找不到更好的工作然后收入大减甚至是没有收入我觉得也是有这种落差在的
我们不能说那个当时的那个巴黎就一定好过柏林其实柏林也很厉害的因为很多的文学哲学大师也是在那个时候产生的包括像我们的这个作家还有像是本亚明还有本亚明关联方的很多就是他的一些哲学家朋友啊等等然后包豪斯那些就是在放空屋在这些
还有赫尔曼黑赛他也是同时期吧是是的是的对就是有有很多的人都出来其实我是觉得你你要真
真的像是那个可能巴黎人更喜欢沙龙文化吧柏林我不知道有没有这种文化但是他们的这个学术和文学艺术的氛围是很浓厚的包括我们可能后面还会 cue 到的柏林它也是一个媒体非常繁盛的一个地方因为那里面出现了很多的那个新闻媒体就是报纸啊对就那些人讨论时事都是通过报纸这个媒介
就是新闻媒体非常繁盛的一个地方我记得有一个说法叫什么来着当时的柏林是作为世界报纸之都就是到了这种程度
就是他们的出版业非常的反省然后后来又出现了因为那个无线电才是在二几年也是二三还是什么时候在德国出现的然后像白亚明后来就搞广播电台了嘛就跟我一样搞播客但人家是那个面向更直接的那个公众的
其实柏林挺繁华的尤其是看电影我是觉得哇柏林真的是好现代的一个大 CT 啊对对小剧吧我觉得挺关键的一个点就是像刚刚说的其实
这样的社会状况其实也养养富了像明灿儿或者像后面他的那个去应聘的那个那个人一样的一些所谓的机会主义者我觉得还有一个面向从他后面的一个选择还有自己一个说法会能验证这当时的状况是他说他要不要应聘下一份工作去同样是做媒体做报纸像前面说的他要不要去替
跟自己政治意图相反的右翼保守主义去去辩护我觉得这个是挺关键的一个点就是当时那个社会状况德国和法国有个很重要的区别就是德国这时候纳粹也好纳粹势力上台之后文化艺术就会你从事文化艺术就会有一个你要做选择的问题你要不要去进入他们的那个那个系统里面这当然也是后来海德格尔一大批人一个选择的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挺关键的点就是
德国的繁荣德国文化艺术经济的繁荣到这个点之后变成了一个个人选择和政治大转向的一个你个人抉择的问题这也是整个书的一个背景包括像自杀的他的那个朋友的那个处境他自己的那个要不要找一份可以挣钱但是违背自己意志的工作的那个状况
这个小说讽刺和幽默的特点也是
我感觉有点说不太准因为刚才我们在探讨的时候我会觉得缺了一课就是我对这种当时的德国的那种文化背景以及他那个人文背景其实是缺少一个比较充实的了解可能对他那个讽刺的点你只能站在你现在人的那个经验去理解他哪些点是好笑哪些点是讽刺很明显的能看出来包括他
有一些比較能夠明顯看出來的點是能夠看出來的但是有一些不是很明顯的你就不知道他是在諷刺還是他認真在說話有這種感覺你看他前面講那個政治編輯他隨便改那個新聞內容杜撰新聞的那個地方然後他還有是法比安這個性格的成分就是有的時候
我觉得分不清是真的是在幽默还是一种讽刺还是他就这样现实我觉得这点我一定把握不了所以我还是不说了他的讽刺你肯定是有一个基于现实你对现实的某些方面在讽刺你讽刺的是什么东西
我觉得我觉得除了这个层面我反而想的更多的是因为这个书是一个呃自传体的小说作者的腔调在这挺关键的我觉得首先就第一点是那个呃法比安他总是在说俏皮话嗯是的他几乎在每回应每个人的时候都会有动用一种特别呃不能说吊书袋而是在宣宣扬自己智商的一种特别俏皮的方式在回应
这是他一个幽默幽默的来源然后我们都说了其实我们很不太不太喜欢法比安这个人物我觉得另外一种讽刺性我觉得是他这样之所以这样去说的这个人物包括他后来没有行动力也好他的最后他的终结局也好包含一层讽刺其实是作者在自嘲嗯就是作者在嘲笑自己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有了这些技能也好有了这些文学史的学位也好嗯
但是没有行动力没法改变现实就是他其实讽刺的是自己这一类人他自嘲的是这一类只会说理念然后又很聪明然后有知识有能力但没有行动力的所谓的文化人最大的讽刺和我读这个小说的幽默感和那个讽刺感最大的是在这儿我觉得必须得上大家喜欢的金句环节了
我们用文中的话来直接说他的这种讽刺性在哪里在提到新闻从业者的谎言哈就那个米差尔这个人的时候你就发现其实他惊着呢他可聪明了他可认清那个时局了他就说啊新闻报道比写文章能更有效的引导影响公众意见但最有效的是什么也不发最让人舒服的公众意见始终还是公众没有意见嗯
啊他们其实也知道自己哎呀什么新闻使命啊对吧他的其实他在消解这种所谓的意义然后另外一点呢他也知道跟政治这个关系啊我们奉命不得在背后攻击政府如果我们写东西反对那就是伤害自己我们沉默的话就则对政府有利
他不愧是可以当总编领导对对对对他都特别能够把握这个尺度然后他其实他都直接说了哎我知道自己在撒谎啊但是呢他细心服务于这个错误的体系其实你不觉得这也是很多人的一种选择吗他知道这个体系有问题但是呢他仍然加入
其实我觉得还有一个一个人特别逗哈就是那些男的喜欢在酒馆里面大谈实局的时候有一个叫马尔米的哈如果大家后面读书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下就是这个人特别喜欢大谈实局但是呢他发表的那个演讲我甚至觉得有点像法米安附体
它里面就有一段说我们不会因为同时代的一些人特别卑鄙而毁灭不会因为另一些人特别愚蠢而毁灭也不会因为其中几个既卑鄙又愚蠢的人统治着地球而毁灭我们毁灭是因为我们所有人灵魂上贪图安逸我们想改变现状却不愿意改变自己让其他人去改变吧每个人都抱着这种想法继续悠哉悠哉
其實他也看得清就是為什麼想做又什麼都沒做所以我感覺其實這裡面有很多的人物尤其是他們在說著不中聽的話謊言
也有一方面是那种是法比安的另外的一面就就就像是这个这个玛尔米难道他说的这些东西没有切中法比安就是他也是在听着吗他听了之后他是什么感觉呢他没有觉得哇你简直是我的嘴屉啊我也是这么想啊因为我看的时候也觉得啊这话居然是在乱讲的就是也是一个编辑就是这个人哇他居然是这样的一个想法就是很清醒但是又不行动哎对
对 我觉得这个讽刺幽默的地方呢是散落在很多细节里面还是需要有心人士自己去捕捞这些幽默的元素那我们进入下面一个环节我们来继续聊一下这个人物和人物的一些关系之前看完了之后呢我就觉得法比安有我们身上的一部分
不觉得他可敬但是我觉得他可亲所以莉莉说的就是他不喜欢这个人对我们接下来呢就来谈一谈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怎么给我们这么复杂的一种感受呢呃我看婉玉说想给我们补充一下法比安这个人民的含义我这个还真不知道嗯
我也是在准备这个播客的时候突然想到为什么叫法比安我想因为我们这是音译嘛他在德语当中可能有他自己的意义以及他自己的文化属性我就去搜了一下以下回答其实是来自 AI 我凭着我的记忆说一下吧我还特意问他我说法比安这个名字在德语当中是什么意思
其实法比安是一个非常常见非常普通的一个德语人民然后他的意思是种植者就是种地的人种豆农种豆子的人然后他说这个名字是在德国是一个非常普通非常常见的一个人民小说用这个非常常见的人民他其实就想要说他其实法比安这一类人代表一个非常普通的德国人
他写的是一种普遍性他不是说他是一个非常特别非常有自己的那个什么超出时代的人他其实就是一个时代当中一个非常普通的人对这个小说在他原著的时候事实上还有一个副标题嘛就是一个道德主义者的故事嗯我们来看一下法比安这个道德主义者哈
要去怎么理解吧我觉得理解这个人的话真的需要一些很多的参照器我觉得这里面他最好的一个参照物就是他的朋友那个朋友的名字真的是一直让我们记不住拉布德你看法比安就好好记啊拉布德就很难记我就一直说法比安的朋友嗯好对如果说那个法比安是一个道德主义者的话那个拉布德就是理想主义者
那理想主义者他的理想主要是要干嘛呢他要为建立某种就怎样好的社会怎样好的国家他要去奔走其实他就是有一些那个政治的举动嘛对吧但是我们也发现了就是这个理想主义者其实他仍然很现实啊他要遵从某种既定的秩序就像是
他读了博士他就要去求一个大学的教职他要博士论文通过啊取一个教职然后在学术界站住脚啊对吧嗯他也是要求这种学术啊或者怎么好的一种事业另外呢就是他在爱情关系上的
嗯他有未婚期感觉好像有一个未婚期的男的就应该理所当然在他找到好工作之后就应该抱得美人归立马结婚哈走向人生巅峰就感觉他们的路径
这种秩序感他仍然是一个遵从者但事实上这种东西是很脆弱的你在任何一个环节在事业和爱情里面受挫之后就感觉很容易被击垮所以他那个理想主义者反而也是一个脆弱的一个代表所以他最后因为一个玩笑对很悲剧性的自杀了就这个人的信念崩溃
他然后他无法有其他重建的方式他甚至他都没有去求证一下子但凡你去个电话呀写封信啊发个电报求证一下子也不至于那他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就理想主义者反而是个脆弱者那我们刚好对比看一下法比安对法比安没有他朋友有钱他只是一个小镇青年
家他父母人是卖肥皂的也没有那个别墅对吧他也不会给他刚毕业就在柏林给他买一个大 house 人家租房租的就是特别不好就是跟他同屋的那些室友啊都都特别可怕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自己的这个目标感
他的朋友说你没有野心你唯一的问题就是没有野心其实也这里面很多的人都说法比安你也没有个目标什么的但他自己觉得我的目标不像你们的目标但是我的目标是一个我要让人们变得更正直更理性这个层面上来说法比安才是理想主义者吧他在脑海中建的是什么个乌托邦啊
但是呢你又发现这个人他说他啥都没干他确实也没干啥就是观察但是我发现他在里面做了那些事情都非常的微小他在帮助每一个弱势的群体一直到他最后那个玩笑的死亡方式
嗯流浪汉进到就像是现在比如说你穿着很不好进到一个什么餐厅里本来想去祈祷然后被拒之门外他就把他邀请过来在自己很拮据的时候邀请过来然后请他喝个什么东西对吧很客客气气然后在那个公共交通上或者是干嘛就帮那个就老夫人去扶一下
这种举手之劳这种助人的这种人性的光辉的一个地方他还保留着所以在这些层面上来说他更像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这个书里面好像也有说他是什么多愁善感的无力之人我觉得有很多很多的形容词可以去概括我们每个人心中对法比安的那个
印象就对他的一个认知我觉得他的可亲也是因为他跟我们咱俩都是 INFP 嘛跟我们很像你们俩是 INFP 对对对哇三个 INFPOK 怪不得我们在这里聊法比对巧了巧了所以这上面应该再加一条 INFP 必看
法比安身上真的跟我们某些东西很像但是他的朋友他那种对秩序感的那种追求他看起来很坚硬但事实上他又很脆弱就特别像是一个妓人我其实还不太确定他其他的那个性质但是我觉得他已经是一个妓人这个世界没按他的要求走他就不行了这孩子就不知道拐个弯对吧条条大路通什么对
对他就感觉死只有死路一条了我是觉得在这个对比里面再去看法比安是挺有趣的然后我们听听那个莉莉另外一个 IFP 怎么去看法比安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一个人
我还真的是在理解法比安的时候他的朋友拉布德是一个很明显的一个正反面的对比但我在读第二遍的时候我又在想我引入了第三个人物把他们做成一个三个人的序列反而更能去定位法比安的身份就是他后来去收留的那个发明家的那个老人
对我觉得他们三个放在一起我会这样去说是他们三个的序列是这样老人法比安和拉布德然后老人是一个犬儒主义者尤其是一个现代的犬儒主义者
法比安是刚刚大家都在说的道德主义者,因为我之前没有听婉玉说道德主义者原来的意思,所以我是这样列的,然后第三个就是我会把拉布德视作一个理想主义者,是这样去对应的,然后因为他们三个就是说摆了越往后是越强硬的行动者,是这样去定位的,
拉布德刚刚田赛也说了他是一个愣头青不知道南墙不回头的也是他自己说的乐观主义者可能会失望我是一个多出善感的人我不会撞破南墙不回头的那种人然后你看我去栽了一下拉布德他自己说的话
他中间有一段说人类向着有尊严的时代迈进请不要忘记这一点然后后面又说我不在乎就算我被毁灭理性终将获胜
然后包括后面他的留给法比安的自杀的文章里面也会说我们处在一个罕见的历史转折点上必须构建一种新的世界观其他一切都于事无补就他是有一个特别坚硬的一个目标的或者他自己有自己的内心的对秩序的这世界应该怎么样的一个追寻的他愿意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所以他也是造成了他悲剧的一个缘由嘛
发别人就处在中间啊他是一个犹犹豫豫的一个没有行动力的人所以到最后他遭遇了这些不同的事情之后又是朋友自自杀然后遭遇了事情之后他会说他回老家嘛遇到他的
老家人呢说我想工作我想干点事我希望眼前有个目标如果没有我就造一个出来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就他其实是一个犹犹豫豫的一个人在中间但是导会去看有一段我第一遍读的时候最喜欢的一段就是那个老人我说他是一个犬儒主义者吧然后
前几天在看另外一本书就是这个犬儒主义这本书他会说定定位成就是现在的犬儒主义者很大的一个类型就是像像 Woodie Allen 更熟悉一点就这样的大口喜剧演员或者是这样的特别聪明的一些一些文化人所以刚刚田赛也说这个老人说起来特别像一个现在的脱口秀演员的那个状态
就是吐槽然后无所谓的那个状态对比下来特别能体现法比安的道德选择和他自己的行动的选择这有点长我还是念一下吧我热爱生活老人几乎有点尴尬地承认自己自从变得潦倒以来我尤其热爱生活有时兴致来了我简直可以靠着阳光或者公园里吹拂的风过日子您知道为什么吗我经常想到死亡巴拉巴拉巴拉中间我先省略一段
我想到了死亡所以我热爱生活这是一项美好的发明在发明方面我是专家后面是法比安问他那人类呢地球的界限老人咕咚着热爱人类同时蔑视人类结局一般好不了法比安说着站了起来
你看就是对于人类对于世界这个老人就说我热爱生活但是我蔑视人类然后法比安对他回应说热爱生活同时蔑视人类绝对一般好不了他意思就是反而对照出来法比安不认同他这一点就说明他还是热爱人类的
他是有良知他是有道德他是有理想的但是就像刚刚说的就像最后他说了一句话希望有个目标但他就是走做不动但反而比起拉布德来说拉布德就会做的事情就很多而且行动力很强当然法比安也做了很小的事就像田在说这是很小的事所以这三个人放在一起对比我突然觉得法比安的形象就清晰了为什么他跟我们 NFP 更像就像婉玉刚刚补充的他的名字里面体现那个含义就是他就是我们
普普通通的希望是这个世界好但是天天又喊着快毁灭吧那种普通人的那个
精神状况的一个投射我觉得这是这样就是法比安对跟我的相似性也是这样我觉得回到刚刚说的那个层面也是作者把法比安视作一个自己自传性人物的一个写作同时又在讽刺他的一个一个面向其实也是作者对自己的一个警醒说做点什么吧我觉得他是想通过这个人物告诉读者我们再听听关于前两天看了一篇公众号文章
类似就讲一个高敏感低能量的人就是说现在的年轻人都是这种高敏感但低能量他低能量其实就说他行动力不强就是他想的很多但是他做一个目标他要耗费很多能量他就做不了这个事了
但是他的朋友拉布德就是一个我定了这个目标我就就是一直朝着不把他走不管会有什么障碍会有什么东西就那个他不内耗但是罚别人就会内耗挺多但他本质上其实是一个善良的人是一个有点利他的有一个场景是他在那个
路过商场的时候有一个小女孩她就是偷了一个烟灰缸想给她爸爸当生日礼物那个时候发别人其实她自己已经没钱了但是她又有掏钱帮着小女孩垫了这个钱她也不在乎什么她只是想要帮帮别人她也不会考虑这个东西对我自己的损害是什么她完全不考虑她就想我当下就要帮别人所以她其实是一个很善良又有点敏感然后又有一点
能量比较低的一个人我觉得他的这个形象其实跟当下很多年轻人真的还是很像我觉得是这种感受
法比安助人的有一些细节我甚至觉得他特别像是一个童话人物就是当一个弱势的比如像流浪汉像是小女孩她面临困境的时候然后这个时候上帝会派一个天使来帮助她然后帮助她走出当时的一个窘境法比安仿佛就是那一刻上帝派来的天使来去帮助他们的所以他身上那种善良的
就像婉玉说的利他的那一面其实也是整个故事里面温暖一些的这种场景但是我感觉这种温暖的力量都仍然不够接下来我们以法比安为中心他的这个关系往里面然后我们来聊一聊在他的各种关系中的一些感受
有一個我們覺得可以先拎出來的就是愛情還要不要去聊就是這裡面出現了特別多的女性對主人公跟他們有發生各種樣的關係這裡面也有他以為是這種真愛、摯愛的人物出現但是我們可能是我們共同的一種感受就是對這裡面的這種愛和失去愛就是失戀的這件事情共鳴感沒有
特別的強這種情感的危機能對一個 30 家的人包括他的朋友造成這麼巨大的創傷甚至是那個毀滅因為對他的朋友來說那個未婚妻的背叛也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嘛對就是這個傷害居然有這麼的大
其实我们爱人本来共情力都蛮强的但是这里的爱情让我们就是考虑为什么这些人这些知识青年他们充满着理性感性好像也不欠缺他们面对失败的爱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种心态和行为
但是呢他们感觉爱得死去活来的但是又可以让肉体在各种的风月场所里面去奉纵对这些是怎么结合起来的对我们是有一种疑问不知道丽丽和婉瑜对小说呈现的爱情关系欲望关系有没有想展开聊一点的我觉得可能爱情更多的是导向人物吧
我在这个书我读的感觉中我没有把他们的人和人之间的爱情的连接想象一个特别强的联系读完之后反而说是比如说他出现了几个男性人物和女性人物几个谁和谁在一块了到最后我留下的感觉他们还是散的各自的点
包括莫尔也好包括他的那个那个法比安的女朋友也好我会把他们视作独立的人物还让他们的个体性对我的有下的印象更深就他们之间产生了爱情的羁绊在这个书中就不是他琢磨的一个特点我觉得这个书的重点就不在这或者他没有去展开爱情是怎么回事他也没有探讨爱情是怎么回事就是反而爱和性的分离是他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主题在这说
就像刚刚田太说了,说柏林那个年代的科技发展的生活状况和人的生活质量的状况跟现在很近,我觉得同样跟随的伴随的是他那个时代的性和爱的分离这种,就像是最近出的那个书,我去年也很喜欢的伊瓦伊洛斯的那个爱的终结里面提到的那个不
不计后果的或者是不强连接的那个一次性一夜情的那个词语这种连接的这种状况这里面其实挺明显的然后我觉得他在写这些爱情的时候反而他不是在写爱情本身而是在说它的反面他是通过爱情在反衬这个世界对人的戕害
反而它证明了在一个糟糕的社会状况之下人是被卷进去的时候几乎没有真正的爱情的存在的可能它只存在于人的心意里面当它实现的时候是一个非常荒诞的几乎不可能的状况它会变得越来越渺小和脆弱我觉得这种反衬性是我感觉到的
这个书里面的爱情状况就是它像一个小火苗一样就没有烧开就没有变成别的东西它只是存留在一个火苗的状况我觉得可以顺着就进入下一个话题是包括穆尔也好包括那个名字很长的法比安的那个女友他们留下的个人给我的印象还印象挺深的作为人物她女朋友叫克尔内利亚也挺长的
我的感受和那个丽丽的感受应该挺像的我最里面的爱情关系其实也是没有太多的共鸣和那种有感觉的地方我也是觉得她里面这些女性不是这个爱情这个情节的出现很可能她只是想要引入另外一种人物形象然后来
呈现一种柏林当时的年轻人的一种群像的感觉比如说他法比安的女朋友也是一个知识分子她是学法律的好像也是律师博士什么的她想要考公务员后来就想要走娱乐行业拍电影
他朋友的未婚妻他也是想要追求一时享乐对就他里面的人物情况我觉得也只是想要多了一种和面相来反映这个时代的人人的精神面貌以及什么追求的东西他其实不是爱情
但是法比安他可能作为一个对这种情感对这种亲密关系可能他会有产生一个希望的感觉因为他自己其实不是那么有自己的人生目的然后他在一个偶然的场所遇到了克尔内利亚然后他好像人生突然有了那个锚点有了个奔头他好像为了这个关系我要去好好工作他里面好像提到了为了这个维护这个关系为了给这个两个人的生活带来一些物质保障的话他其实
好像我印象中是有提到我要好好工作那种那种怎么说呢决心对对对结果第二天就被辞了就被开了对这种这种怎么说呢我觉得他他的打击其实有一种好像命运给他开了个玩笑他本来是一个有当对工作无所谓的人他就得过且过但当他真的想要好好生活好好去工作的时候命运就说
這個機會就不要給你了
所以他这个打击我觉得不只是那个关系对他这个爱情失去这个关系还有他对这个自己的人生再次失控再次吃掉一个锚点他再次失望因为他我觉得他是一个他经历过一战的人因为他前面我重读的时候我印象还挺深的是他里面其实讲到了在这个柏林城市的边缘郊区类似郊区的地方其实还有一些一战的那些伤残的士兵在那里养着
发表案他也是因为参战得了什么心脏病什么的他其实心理当中应该是他见证过这种生死之后他我觉得他我能够理解他对人生失去了那种意义感失去了目的因为他见证过那种非常地狱般的场景的时候他很难再重新树立对生命对生活的希望然后后面他
那种找到了一个希望的时候他很想抓住这个希望但是这个希望也给他这个生活这个大环境不允许他有这样的火苗再燃起来我能够理解这种非常沉重的打击好的我们充满了对法比安的同情讲到同情这两个字我对他的朋友拉布德才是深刻深表同情嗯
我读这本书哭出来的时候也是在拉布德自杀之后他写了一封信就像是他的遗书然后这个信占了三亿的一个篇幅但是像在电影版里面大概连一分钟都没有吧就是几句台词就带过所以他的这种情感力量差别非常大然后我在那封信里面我觉得又是捕捉到了极点
拉布德在说他自己但是我觉得法比安看信的时候也是在看他本身他说他的处境他说我哪里我都格格不入我适合的领域把我赶出来愿意接纳我的地方我也不想加入就是这种格格不入感这种在事业爱情上的失败
他朋友面对的这种困境也是他所面对的困境所以他朋友信里面写的也是像他自己的一种独白但是这里面让我的泪点在哪里呢他的朋友仿佛就是最能理解他精神苦痛的那一面他说你是唯一一个我尽管了解但仍然爱着的人
他也认为就是他自杀的这个选择就是我让咱们两个失望了你不要因此而介怀然后我第二个哭点就是我的书归你因为我是那个定客我没有那个谁可以继承我的东西
如果说我有什么你想让我放心不下的话这是我的书就是他记录了我精神的一些财富其实也没有值那个多少钱但是你会把它视为财富这个东西你要怎么处置呢因为他在心里说就其他都是随便但他说我的书归你我觉得这是一份非常重的嘱托
所以我看到这几句的时候我就觉得就是位置移动然后泪就要流下来最后他还说了保重我的朋友要活得比我好他自己死了他还要叮嘱别人你要活得比我好就是这三页的信我相信如果是大家再来读的时候也会有自己的一种感触吧我是觉得法比安不能没有拉布德
如果说他有一些就是刚才婉语讲的什么某点的话我觉得失去了这个朋友因为他前面是失业失恋最后是失去朋友
这个朋友也是他跟这个城市很重要的一个精神连接点这个东西没有了其实也是他最后哎呀 柏林真的是不想待了然后返乡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对这种的失去也是一个重大的或者说更致命的一种打击没有一个人再去理解你了没有一个人知道你什么样但仍然会爱你嗯
那我们接下来呢聊一下两位都提到的这个作品中除了法比安这个主角还有哪些我们印象深刻的配角
其实我们主要是想谈一谈这里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女性角色然后我想先问一下那个宛宇吧看有没有跟我们重合的地方你对这里面有哪个女性人物是觉得比较有意思的我觉得大家都无法忽视莫尔吧因为那确实是从头到尾就有一种怎么法米安的命运每个阶段都会遇到她其实我也分不清作者对她的态度是
怎样的情况但是那确实是一个超我觉得是一个非常超越时代的一个女性首先她跟那个她丈夫的一个开放关系以及她对性的那个非常坦诚地说我就要追求性愉悦的那种欲望然后以及她想要开男妓院的这个想法以及她最后卷款逃亡我觉得这个非常怎么说呢非常有行动力
有钱有脑子又有自己的欲望又有自己的主体性又知道自己想干嘛的一个女性
对我觉得他可能我觉得我讲的时候感觉对他没有什么负面印象我好像确实对他没有什么负面印象尤其是你看他写的是 1931 年写的作品其实那个时候那种不管是当时的社会文化还是文学作品当中其实女性很多都是作为一个客体来描述她是一个对男人是一个功能性的东西但是这个莫尔他在这里面的形象就是一个匾
别人都是他的 NPC 他自己的人生自己的欲望才是他自己想要的东西就觉得在这种环境下有一个这样的人物我觉得真的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存在尤其是他是个女性然后我觉得对他印象非常深你们两个是怎么像的对任何一个读了这故事的人都无法忽视莫尔这个大姐大的这个形象哈
从那个结构上来说我觉得他神出鬼没的怎么哪儿都有他柏林城里面啥都有他就是他似乎是穿针引线然后就要去跟我们的主人公法比安去对上而且都是在他遇到某个坎的时候去面对他
婉玉已经讲了这个人三段特别牛逼的事情吧特别让人开眼的事情然后我是感觉她这个形象特别像是那个就是美杜莎她就是一种诱惑的像是有毒的但是呢
他又不是一个纯粹的工具人要不然我们也不会对他留下这么深刻的这个印象甚至文中还会以法别人的那个这调侃的语气说哇这大姐简直逼良为娼啊就是他想拉失业的法别人入伙来我的南极医院然后来帮我干活什么的就是啊大姐要定你了来不来吧你看他出现的时候你并没有
那种不开心反正我觉得对没有厌恶在这个小说里面出现了那么多的荡妇
但是呢莫尔是荡到家了他是完全的没有背负道德的他享受其中就如果是沉沦的话那他就是在地狱沉沦里面最开心的那一个就这种没有道德负罪感的人感觉他其实反而活得很好他也不差钱是吧虽然他干的很不法不道德的对
但是你也看到在很多其他空间里面男的也没干好事啊对吧出轨的嫖娼的还有一些那个撒谎的然后就是各种不法的事情男的干的事情也很龌龊肮脏对只不过是哎这个木儿他也干着这些事情
然后我们觉得怎么那么的酷呢就是任何一个当副的词我觉得都无法去羞辱他就是这个人如果说你要说他活出了某种主体性我天哪他真的太彻底了所以我甚至想到如果说
这个小说以莫尔的视角因为莫尔也经常跟法比安见嘛以莫尔的视角写另外一部在他的主线故事里面法比安这个小子又是怎么样子的我觉得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我觉得甚至可以让 DeepSick 来试一下给他输入法比安你以莫尔为主角然后给我写一个 30 年代玻璃的一个小说
如果有好事者的话我觉得可以去试一下哈就是以这个女性视角他会呈现什么样的一个面貌嗯我觉得另外一个我们我和那个丽丽当时碰的时候都提到了这个母亲
母亲这个角色她是整个小说里面最没有道德瑕疵的一个女性她是一个承载了最温柔的非常传统的一种母亲的形象她就像童话里面会出现的那种
和蔼可亲的母亲然后她也特别像是我们当下传统意义上的那种哎呀母亲就是我们永远的归宿啊然后是我们理想最后的这种港湾就是大不了你就不在一线城市混了你可以回家嘛对吧对回家过渡一下对咱城里也能找到活就是很多时候母亲就是会说这样的话嘛
我觉得那个莉莉对母亲影响还挺深的然后你可以稍微再展开聊一两句我就觉得这个母亲形象她就像刚刚提到的她有点理想化了就是在读这个小说的过程中我还是在读另外刚刚读完的书那个 00 年代的想象力它里面说高桥留美子
她是个女性角色她写那个《犬夜叉》的时候说里面那个老婆婆的形象包括最后经历过妖精大战之后主角阿里选择了留在战国时代去跟老婆婆一起耕地做农耕生活
就是老婆婆这种形象或者这里面的母亲他们代表了一种理想的大地母亲的感觉就是当法比安在这个现代世界里面遭遇这种不好的东西他最后想到的回归的一个状态就是回到母亲的怀抱包括母亲总是以一个照顾者和一个抵消掉伤害的一个关怀者的形象出现我觉得这可能是母亲这个形象有点是这个悬殊中唯一一个就是理想着正面的一个不能说正面是带给人温暖的这种形象的感觉
我说两句莫尔反而我从你们两个的描述中确认了一点就是莫尔这个角色确实是一个非常先进的一个解放的一个女性的形象之所以这么说我会想到就是同样是婉语做的上一部作品因为我跟曲瑞做过对谈就是影墙我觉得影墙里面那个女性角色跟莫尔会有非常大的重合的地方
那个隐藏的背景是也是人类毁灭也是一个巨大的末日末日市场跟这个舒适一样
其实在这个书里面莫尔和拉普德和那个法比安放在一起的时候说男性和女性面对世界毁灭的时候的个人的政治选择和状况是什么样的然后你看男性知识分子呈现出来的状况都是这种绝望的气息要么自杀要么说呈现这种状况对但是像上次曲瑞他说的那个点我印象就很深说本亚明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时候他开始甚至想着办报
他甚至想通过一种就是传统的知识的方式去唤醒民众的良知这个就很好玩但是当你看像是《隐藏》里面的那个女主角当她进入一个只有自己的面对自然的社会的状况的情况下她的过去的作为母职作为妻子的身份的那些东西都消失掉了她其实有两个女儿她有丈夫
但是当他面对世界的时候他以前的那些母职的形象全部都被退隐了苏博就写那个东西我觉得反而就反过来验证了女性的解放的方式是去面对人类的这些处境的时候女性和男性呈现状况是完全不一样的我觉得莫尔也是一个为什么会给大家那么有解放感和那么有力量的形象也是这样
就他完全颠倒了说道德其实是父权所塑造的道德形象和女人应该做什么的形象所以我觉得他们两个角色就跨越刚好是跨越婉玉做的两本德语也是德语文学经典系列的上一本尹强放在一起反正这两个人物有非常强大的共通性和强大的一种觊觎女性的新型性的一种力量我觉得在这儿
所以这个人物是真的忘不掉真的是所有人都爱的一个强大的一个新女性的形象同样她跟母亲放在一起也是相反一个现代的女性一个传统的可以稍微补充一下其实作者凯瑟娜我在搜她的资料的时候其实也发现她其实跟她的母亲的关系是挺好的因为她母亲是一个能够理解她的一个人
包括在那个法比安小说里面他的母亲也是很能理解那个法比安比如说你博士毕业找到好工作但他母亲很能理解他这也不是他能他说他对他邻居说这也不是我儿子他能力不够好甚至环境不好他才这样找一个香烟推销员的工作先做着然后他没有钱他母亲又给他钱就是他母亲是一个非常理解他的一个女性形象然后默尔
你刚才提到那个父权制的那个道德秩序的时候它完全打破这个时候我会想到因为在那个当时的时候那个道德秩序其实是男性还是在公共生活公共的那种领域活跃然后女性主要是被规训在家庭中生活这样的外部的环境政治也好然后经济也好社会规则也好其实女性的参与度没有那么高如果说她出什么问题
对女性来说她其实反而是打开了一个裂口她反而能够在这种混乱或者是旧的秩序好像被打破了有一个新的秩序正在崛起但是还没有完全崛起的这个关口她好像想要能够突破自己反而就肆无忌惮的就是能够找到一条自己的出路的感觉
我也想补充一点就是为什么母亲的刻画这么像童话因为在这个自然体小说里面这个母亲也是有取材于她自己和母亲的这个关系
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在玻璃打拼的这个年轻人经常跟母亲通信嘛母亲也会坐火车来看他给他送吃的这种母慈子孝的场景非常的温馨然后在实际的生活里面作家他也是跟母亲经常保持这种通信的来往并且呢在
1933 年就是这个纳粹正式上台之后很多人尤其是这个知识分子群体吧离开就是流亡啊什么的或者是移民但是这个作家他没有他选择留下来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想留在他母亲的身边不想让他母亲独自一人
从这个方面来看那就是一个大孝子他的一个选择嗯对我觉得那那就是后话了嘛哈所以他把一些特别美好的东西然后给到了这个母亲所以这点也可以理解了
另外一个本来可以让我们印象深刻但是又没印象深刻就是法比安的女友那名字很长的啊因为他就像丽丽刚才还说呢就是特别工具哈前面我们也提到他可以作为一个德国的知识女性通过参加国考哈找到一份什么工作但他最后呢为了进那个演艺圈抱上老东的大腿了嘛哈但是他写给那个法比安的信里面其实
我觉得那个信是很动人的它其实是一种清醒的沉沦非常清楚自己做什么所以它也是遵从了自己的某种选择
但是以我们现在的一些道德视角你要去看他这种选择的话就觉得那个女孩子怎么可以这样但他前面有一个前提就是他的出身也很普通然后他一个人在柏林打拼全都是失业潮对一个年轻女孩来说特别不友好他说这个贫穷压倒了一切
我觉得这个一切里面然后他就交付出了自己的这个身体和交付出自己一部分的灵魂我觉得他是做了一种交换
值得同情但是确实印象不深对我们往往是被那些更更写的更极致的人所吸引对吧或者他就凭借是为了展现这个世界对人的毁灭和伤害的一个有点太典型的例子所以印象不太深
聊人物的时候其实我们刚刚跟田颂聊了但辣了就他爸他爸就是四句台词写出了傅全智最典型的老男人的形象全书只有四句台词但每一句都像我回家我爸跟我说的一样是什么你还读出来吧我根本不知道他有朋友什么都不跟家里人说白瞎了读大学的钱
他要长期待在家里吗问好我相差这么大的时候都已经快结婚十年了四句话写出了有种那个上次那个电影叫什么来着出走的决心里面江武演的那个赵人恨的爸
对我发现这个话放到现在就很典型这四句我回家的时候我爸都会跟我说就是几乎是全世界的爹的父前志的最经典的形象对我觉得作者厉害也厉害在这就他这个爸的形象他妈写了很多他爸就这四句台词四句话全是指责全是自己的看世界的方式
刚才我们讲那个关系的时候好像忘了一个就是讲这个死亡但是我们如果说要提死亡的话那我们就剧透太多了那我觉得就抛出一个东西让大家自己去看自己去感受吧
我觉得如果把最后点接了的话这个小说最大的魅力或者我最喜欢的那个点会提前透了就是最后结尾我非常非常喜欢对莉莉说她非常喜欢小说的这个结尾我是觉得小说这个结尾是非常的简洁有力然后它的魅力是远远强过电影里面在前面还埋了各种伏笔的那种结尾
包括他那种死亡的方式和前面的那个目的我是觉得这个死亡真的必须是我们自己来读直到读到最后那一刻然后你才能发现这个对这个文本的魅力是怎么样子他画下句点的时候你真的是觉得绝对所以这个死亡非常的有力大家一定要看到最后
他跟拉布德的死亡形成了一个特别巧妙的一个正反面和对照关系这个也很妙就不光在人物上延续人他们死亡都在延续一种对所以我们就剧透到这里为止不过更剧透细节了
还有一个我们延展性的就是我们无所事事读书会更多的是从文本出发去连接更多的这个世界然后我们提供更多的角度那我们通过这个小说呢然后我们再看到更大的德语文学就它的魅力在哪里因为我们也看到民视有在推这个德语小说的经典嘛又出了
挺多的作家作品的德语系的像布罗赫啊然后沃尔夫冈克彭啊还有刚才说的那个尹强的那个作者啊对对德语系的作家他们很多的作品他会有一种共同的关切
就是在一个时代困境里面人怎样去生存的一个问题我觉得是生存更多的还是在那个就是精神方面你你怎么要去安放然后你人怎么要去自处然后要不要沉沦要不要毁灭的这个问题像是我们很熟悉的黑赛的作品在荒原狼里面哈就已经是有一个例子那里面的那个年轻人其实他
如果没记错的话他好像也有战争的这个因素好像在特别后面了莉莉好像有安利那个布洛赫的对吧对因为刚刚也是新书差不多同期的那个明士出过他前两本的布洛赫最近出的那本是维吉尔之死刚好维吉尔之死的那个主题跟
刚刚说的或者这本的主题是一样的就是他就是在写这时代特别落寞的状况下人文主义者怎么去面对这个世界怎么自处的一个问题另外一个特别想给大家安利的就是本亚明因为我看这个小说的时候总是会让我浮现本亚明的这个角色
因为白小明真的好典型他也是同时代的这个人他跟咱们这个作者凯斯特纳都没差几岁就是同时代的
这里面好几个主人公其实主要就是法比安和那个拉布德的那个影子然后我觉得他们甚至是可以视为是一体的哈就是拉布德他想成为的那种人其实就是那个本亚明在 20 年代在做的就是本亚明在 20 年代末的时候他已经确立了德语世界比较有影响力的文化评论家的一个地位他在学术上那么有成就
难道他不得不想吗他也是五年憋出了一个大招对吧高人文学科的这个博士们不都是想干成这种事情吗而且本亚明特别有意思的就是他的那个论述其实也非常的广博他也讲儿童文学儿童剧作然后也也会涉及到什么赌博情色乱七八糟对就是他也是无所不报就有点像我们的那个凯斯特纳明明儿童文学作家也能写这种成人小说
对所以这种反差感很强另外呢难道本小明他没有面临跟他们同样的这种困境吗本小明他在那个 1925 年的时候他在学术界也很惨呢他本来想去谋个教职但是也没成功啊而且那个时候他还不是一个人反正他就已经拖家带口的了吧也就是说
他的事业和生计也都陷入了困境虽然他也算是小富二代吧然后是成长在柏林的这种上等的社区就是他自己不也面临着跟法比安和拉布德一样的困境吗就是又想在事业上谋一条出路然后呢又得在生活上先养活自己再说对吧
可能都得有某种妥协吧所以就感觉白小明就好像是这种故事原型一样的那他后来是怎么去行动的呢他不行都不行啊是吧他的行动就是他去转向了那个新兴的广播电台
因为电台这种大众媒体也是刚刚兴起没多久 20 年代的时候所以呢他就跟朋友一起去搞广播了就有点像咱播客然后他在法比安这个故事发生的时候他在忙着干啥呢他就在热火朝天的干他的广播节目呢像我一样也要写作和制作对吧搞内容然后搞制作
这也是他的一种谋生的方式吧所以前半集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人物仿佛是作者法比安和拉布德的一个集合体然后又让人觉得特别巧合的是呢他最后也是自杀他跟拉布德一样最后都选择了自杀而且呢都有一种悲剧式的玩笑
白亚明他提出过一个概念嘛都是漫游者那法比安就是一个很典型的这个漫游者只是刚才我们莉莉也提到了就是这两个漫游者这个氛围可不一样对吧目的也不一样对所以我觉得在整个故事里面哎让我脑海中总是想起我们
也比较我都不知道要不要说本亚明也挺可怜的因为他的那个时代真的是虽然他有行动他干电台了但是他最后一次广播之后的第二天是那个希特勒上台然后他不就被很快关进集中营吗然后来去逃亡啊什么的对流亡什么的
对那是后面的一个故事了我甚至可以想如果法比安的朋友没死然后法比安也没回家就是这俩搭子还继续赖在柏林生活的话那 1933 年之后他们又面临着一个直接的选择对吧很残酷的呀那个时候很多的那个所有的媒体都被纳粹收编了呀
你还要不要去做违心的去谋一份职业是啊所以那是更残酷的对所以讲到这个时候就有一种好像作者安排这个结局他其实是他对那个当下的时事因为那个时候 1930 年左右其实纳粹的势力已经挺强的了他应该会有一种预感他就觉得
这两个人在结局应该就是好不了像他这样的人无法善终是吧对就有这种感受还不如让他就这样死了就像那个经典那么低鲁迅如果活着会怎样如果法比安活到了 1933 会怎样不得不提到这个小尾巴就是这个小说的作品和电影的一个对比
因为电影其实也很近是 2021 年的然后著名的汤西林拍的时间确实很长 178 分钟就将近三个小时嘛反正自己坐在那看是挺累的但是我前面也表达了就是某种不满我觉得小说我可以打 8.5 分但是电影的话只能打 7 分对因为它能戳动我的让我引起强烈共鸣的那些地方就是只有小说
就是改编的地方我觉得特别不满的就是有几点吧一个是法比安的这个人物他本来啥也不干你看他小说里面他干啥了但是他电影里面还安排他在写小说就他在搞创作嗯这看起来像文艺青年了嗯然后呢他在小说里面很决绝的了对他直接回家了
但是在电影里面她虽然想重回女友怀抱前女友她要那个要和好并且这个前女友的戏份呢也是有点过多了并且还要增加跟她的朋友拉布德的暧昧我这点真的是这完全没有啊就是这个女性的人物感觉丰富了但是也毁掉了另外一个很大一块篇幅就是她没有增加
法比安回乡之后他看到了什么就是你以为回到这个小镇小镇就能安放吗小镇也变了小镇也在溃败和毁灭中啊小镇也会让他失望啊那都让他失望的时候要去怎么办就是说最后的人物的动机是重新跟女友相会还是说他可以去有另外的一种选择我觉得是完全不同的
就是人物动机和带来不同的这种人物气质刚才也还还提到了就是这种感人的这种地方我觉得电影这样拍的话是不太感人的另外一个部分就是小说里面有一个特别表现主义的写梦的写噩梦的那个单独的一篇那篇的写法跟其他地方特别不一样我觉得这无法表述就必须得自己看自己就感受但是电影里面的拍
没拍出来或者是它呈现的那个视觉画面特别单一没有想象力所以这点我觉得是电影无法实现的就是小说文本的这种魅力所以我最后就是强烈安利如果你只有三个小时看小说直接看小说不看电影不是你的损失但是不看小说一定会是你的遗憾
其实我后来看完小说之后又没有回头去看电影了我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其实我当时看电影我是因为汤姆西林看的电影还是太帅了我之前说那个电影有一个损失是因为主角太帅了他主角的形象就已经让这个故事主线的魅力
你的注意力集中在那个主角这个形象上了而不是他的那个故事然后他这个文本了我觉得有一点喧宾夺主的感觉所以我后来没有再去看因为我觉得小说看完之后我觉得已经很满足了就是我觉得在小说中已经得到了最大的那种不管是情感上还是对他的那个内容对他的深度我觉得是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收获吧我觉得不需要再看电影了我当时看完是这种感受所以这也是我后来没怎么看电影的
我觉得最大的一个损失在我看来是小说和电影两个媒介就所谓的文学和影像最大的一个很难通约的一个地方就是一个媒介它本身的魅力或者它只能通过那个媒介本身的语言去实现的东西反而没有横跨过去我觉得就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氛围
就是刚刚说的就是像飘荡在柏林城市中的那种黑曲曲的潮湿的阴暗的那个氛围黑烟一样的那个氛围在电影里面是很难呈现的
我觉得另外一点很大损失也跟主角有关就是主角是很会说俏皮话的包括作者写这个人物也好他的叙述里面他的那个讽刺性在电影里面几乎没有就是我觉得这个很根本的一个这个书的气质或者他小说的气质就是包括作者对所有的知识分子的这个本身的这个气质的这种讽刺性都会拿掉了他只剩下了悲剧性
就是我觉得如果去形容法比安这个小说的话它就是一种自反性的讽刺加悲剧的气质就是人物和背景是这样去冲突的所以会呈现出一个法比安这样的只是在说着俏皮话又想努力但做不出什么的一种自我安慰的这种感觉就他这种内心的气质是完全在电影中看不出来了加上婉玉说的就是太帅了看到的是那个演员而不是看到的法比安是的 是的
哎呀我们今天聊了很多可能有部分的剧透但是我觉得这是一部即使你知道了结果但是也不影响你的阅读体验的哈因为这里面太多的细节会让你发现了请阅读的时候准备好一支笔
对也非常感谢明视给这个读者朋友们带来这样一部作品也祝这个书能多卖点走进我们当下年轻人的心里让我们有行动的勇气做点什么当然了偶尔也可以无所事事对多听一下我们无所事事的那个播客
如果听到这里的那个朋友然后恭喜你对你离鼠力更近了一步在本期评论区分享你的感受的话可以有机会获得这个法比亚的新书然后今天也特别感谢婉宇把自己的播客第一次给到了金鱼正常然后也希望民视的朋友们多来我台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