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比歇夫时间管理法的四个基本步骤是:1. 记录,即准确记录时间用在哪里;2. 统计,以周、月或年为单位统计每件事占用的时间;3. 分析,分析哪些时间运用方法是高效的,哪些可以改进;4. 反馈,根据分析结果调整计划,更有效地利用时间。
刘比歇夫从1956年开始,每天在日记中忠实记录时间使用情况,误差不超过15分钟。他使用普通日记本,记录每天的活动和所用时间,甚至在战争、住院和儿子去世时也未中断。
刘比歇夫认为休息是时间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从不以长时间工作为荣,而是注重劳逸结合,确保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约10小时),以避免被计划牵着走,陷入恶性循环。
刘比歇夫不接受紧急任务,因为紧急任务可能因时间仓促而无法做到尽善尽美,并会打破原有节奏。他会根据经验判断任务的复杂程度,预估所需时间,并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安排计划。
刘比歇夫认为兴趣是时间的最佳利用方式。他不仅专注于本职工作,还广泛涉猎文学、历史等领域,甚至撰写与工作无关的论文。这种以兴趣为导向的时间运用让他取得了新的成就。
刘比歇夫时间管理法的五大守则是:1. 不放弃兴趣爱好;2. 不接受紧急任务;3. 累了马上休息;4. 保证每天10小时睡眠;5. 将累人的工作与愉快的工作结合。这些守则确保方法服务于人,而非人被方法控制。
刘比歇夫不仅统计时间,还分析工作未按计划完成的原因。他会以5年为节点总结和展望整体工作方向,确保时间管理不仅仅是记录,而是通过分析不断优化。
刘比歇夫将工作分为需要创造力的第一类工作和不需要太强创造力的第二类工作。他会在精力最充沛时完成第一类工作,而在精力不集中时处理第二类工作,确保每一分钟都得到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