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思维的发现

思维的发现

2025/4/17
logo of podcast 阿司每日读书分享

阿司每日读书分享

AI Chapters Transcript
Chapters
本章节主要讲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两位天才心理学家的人生经历、合作过程以及他们对行为经济学领域的贡献。两位学者个性迥异,却因共同的研究目标走到一起,克服了个人差异和学术道路上的波折,最终合作开创了行为经济学,为人类对思维和决策的认知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 卡尼曼和特沃斯基两位心理学家的成长经历和个性差异
  • 两人合作研究的历程以及他们对行为经济学领域的贡献
  • 两人在学术合作中所展现的优势互补和个人情感的波折

Shownotes Transcript

你好 本期音频我来为您解读的这本书名字叫做《思维的发现》这本书讲述的是两个天才改变人类思想的故事诺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和他的终身亲密合作伙伴阿莫斯·特沃斯基一起开创了行为经济学改变了人类关于思维和决策的认识我们对于丹尼尔·卡尼曼应该是并不陌生他是历史上第一位获得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也是行为经济学的开创者他的代表作《思考快与慢》是行为经济学领域的经典著作不过你可能并不知道卡尼曼的很多成果是和另一位心理学家托沃斯基一起完成的

他们两个人都是犹太人曾经在以色列学习和工作后来又一起来到了美国他们一起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和实验方法颠覆了传统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创立了行为经济学这个分支

到现在行为经济学已经成为最热门的经济学分支但可惜的就是特沃斯基 1996 年就因为癌症去世了没等到诺奖这本书展现了两位天才亲密合作的精彩过程包括他们私人交情的起起落落

读起来生动有趣很像是一本学术圈大佬的八卦秘诗不过呢这本书可不仅仅是一本八卦秘诗它细致的讲述了前景理论等重大理论成果的诞生过程描述了两人的研究对于经济学和其他学科发展的影响对其他学者的启发比如 2017 年获得诺奖的另一位行为经济学泰斗理查德赛勒就深受他们的影响

因此这本书能够让你对行为经济学的理解更加深刻如果说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是行为经济学领域的圣经那这本《思维的发现》就是这个领域的实际这本书的作者迈克尔·刘伊斯是美国

第一

两位成长经历不同个性迥异的天才心理学家如何合作开创行为经济学第二作为行为经济学早期理论的基础前景理论是如何诞生的第三两位的理论创造如何启发其他学者在不同领域产生影响的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方面听一听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的故事卡尼曼和特沃斯基都是犹太人都曾经在以色列生活后来都定居美国但他们早年的成长经历很不相同这对他们的个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咱们先来说卡尼曼他是法国犹太难民的后代一出生就遭遇了希特勒的种族清洗为了摆脱被投入集中营的命运他跟着父母东躲西藏战后迁居以色列才安顿下来

在这种成长经历之下他的个性变得比较敏感内心深处始终缺乏安全感不愿意提及当年的往事不容易融入周围的环境而周围人的评价却能对他产生很大的影响咱们来举个例子

卡尼曼成为心理学教授之后有一次一个学生在课程评价当中给了卡尼曼一个差评就是这样的一件小事竟然让他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情绪极度低落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特沃斯基啊则是另外的一种完全不同的类型他是土生土长的以色列人母亲是政治家女强人特沃斯基从小就善于讲故事

以色列和周围的阿拉伯国家反复发生战争几乎所有成年男人都要当兵入伍特沃斯基主动选择加入精锐散兵部队在一次实弹训练当中面对即将爆炸的炸药桶他用身体掩护意外晕倒的战友获得了勇士殉章成为了以色列的英雄

不管是在自己还是在别人的心目当中托沃斯基都是一个自信而强大的人两人与心理学结缘的过程也截然不同卡尼曼从很小的时候起就立志学习心理学因此他应征进入部队之后并没有上前线冲杀而是发挥自己的专长成为了军中的心理学专家

一开始卡尼曼在心理学领域当中尝试了很多不同的课题始终没有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特沃斯基选择心理学则只是因为他想研究人而心理学这门学科恰好是研究人的不过特沃斯基只对决策问题感兴趣他在研究决策的时候喜欢采用抽象而富有条理的数学模型方法

因此特沃斯基在学术生涯的早期是一位数学心理学家两人先后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先后回到以色列的希伯来大学任教虽然都是心理学系的年轻学者但两人的关注领域和研究方法完全不一样加上个性迥然不同看上去似乎永远都不会有什么交集直到 1969 年春季的某一天

那一天发生了什么呢原来卡尼曼邀请特沃斯基出席了一堂研讨课特沃斯基介绍了用数学心理学方法研究决策问题的最新成果他说人在做某些决策时好像只是依靠直觉但准确率特别高像是经过了精密计算

就像是打台球其实判断每一杆的下球线路和力量大小需要非常复杂的运算台球高手却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依靠直觉做出决策并且成功将球打进但是卡尼曼却明确的反对特伯斯基的观点卡尼曼说人类的直觉常常会出错

常常会根据细枝末节直接就做出判断和决策所谓一瞬间的复杂运算其实是不存在的两个人在课堂上争论了起来特沃斯基基本上啊是一个充满自信善于雄辩的人很少在学术争论当中被别人压倒可是这一次他却折服于卡尼曼的判断开始接受卡尼曼的观点也就是人的直觉是靠不住的依靠直觉做出的判断很容易出现错误

熟悉两个人个性特征的朋友就说从性格上看特沃斯基像一条咄咄逼人的大蟒蛇卡尼曼则像是一只内向而温顺的小白鼠两人相遇就像是将小白鼠扔进大蟒蛇的地盘

但是结果是谁都想象不到的小白鼠在滔滔不绝大蟒蛇却蜷缩在角落里安静的倾听从 1969 年开始两位年轻心理学家成了心影不离的好朋友也成了志同道合的研究伙伴他们开始共同研究人类直觉思维的局限对于

对于人类判断和决策的影响两人在个性特征和研究习惯上的差异并没有成为合作的障碍反倒让他们能够在研究的过程当中取长补短

两人合作的模式很多时候都是这样的,卡尼曼敏锐的发现了一个问题,提出一个想法,然后特沃斯基运用他的缜密思维,使这种想法变成了一个合乎科学规范的解释模型。不过,在更多的时候,对于一篇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成果,两个人的贡献彼此交织,难以拆分,也没法判断到底谁的贡献更大一点儿。

一篇论文写好两人彼此推让第一作者的署名权最后只能靠投掷硬币来决定连他们的妻子都开玩笑说仿佛他们两个人才是恋人关系两位天才亲密无间的合作关系成了心理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70 年代卡尼曼和托斯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文章他们在研究人类各种心理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前景理论

说的是人们面对可能获得的收益时往往小心翼翼不愿意冒险但在面对损失时又会变得愿意冒险搏一把这一发现就意味着你的风险偏好事实上会随着自己心理状态的变化而改变这和传统经济学认为人的风险偏好相对稳定的观点完全不一样从而奠定了日后行为经济学流派的理论基础

而他们开创的行为心理学流派又对经济学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不断取得研究成果的同时两个人的交情也经历了波折 1978 年卡尼曼再婚为了和新婚妻子在一起离开以色列去了北美

特沃斯基为了离卡尼曼不太远也毅然举家迁居北美不过两人没有能够在同一所大学得到教职特沃斯基去了斯坦福大学卡尼曼则去了加拿大温哥华的伯列滇哥伦比亚大学

两所大学距离 1500 公里,两人约好每个一个星期坐飞机聚会一次,但毕竟交流没那么方便了,而比距离遥远更加要命的就是,两个人因为处境的不同逐渐产生了裂痕。

虽然两人在合作当中都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但学术界往往将个性更加外向的特沃斯基看成是团队的核心人物因此特沃斯基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奖励特沃斯基很早就获得了国家科学院的院士荣誉

但卡尼曼则常年榜上无名 1984 年特沃斯基获得了在学术界很有影响的麦克阿瑟天才奖卡尼曼则一无所获两个人的隔阂越来越深终于走到了决裂的边缘 1996 年卡尼曼下定决心向特沃斯基提出绝交可仅仅三天之后

特沃斯基打电话给卡尼曼说自己被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最多只能活六个月了两人摒弃前嫌卡尼曼陪着特沃斯基度过了生命当中的最后时光在特沃斯基的葬礼上所有的人都认为卡尼曼是最适合的至到此的人选六年之后的 2002 年卡尼曼凭借当年两个人共同的研究成果获得

诺贝尔竞技学奖成为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得到这个奖项的竞技学家在获奖感言当中他表达了对特沃斯基的怀念和感谢而学术界普遍都认为如果特沃斯基还健在这个荣誉一定会属于他们两个人

上面说的是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的故事两位经历不同个性迥异的心理学天才由于机缘巧合开始共同研究人类心理偏见对判断和决策的影响最终合作开创了行为经济学也成就了学术史上的一段佳话

不过两人在私人友谊当中所经历的波折也充分说明哪怕是深刻洞察人类心理弱点的智者在个人生活的领域也难以摆脱心理弱点的影响

接下来咱们来说第二个方面,前景理论是怎么诞生的?前景理论是两人重要的研究成果,也是卡尼曼获得诺奖的代表理论,关心的是人类的决策机制。不过一开始,卡尼曼和特伯斯基合作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类的判断机制。他们认为,人类的判断在相当程度上依赖直觉思维,直觉思维受到思维偏见的影响。

那么这些影响人判断的思维偏见究竟是什么呢?经过努力,两人发现了最初的三种偏见,分别是代表性偏见、可得性偏见和谋定性偏见。

解释一下代表性偏见是指你常常会过分的相信小样本认为小样本也能够代表整体或者整体情况能通过小样本体现出来卡尼曼曾经设计了一个实验特沃斯基把这个实验带到 1969 年的美国心理学会和数学心理学会大会上面对着一群科学素养极高的专家展开了测试

这个测试设定有一小群孩子其中一个智商得分是 150 然后让专家们猜测孩子们的平均智商结果大多数专家给出的答案是 100 事实上他们只是简单照搬了一个适用于全体的结论那就是世界上所有孩子的智商平均数是 100

而完全没有考虑他们面对的只是一个容量极小的小样本而且按照严谨的统一学方法一个孩子的智商 150 已经足以对这个小样本的平均数产生影响根据贝叶斯定理的计算结果应该就是 101 而不是 100 对

对于这群专家来说贝耶斯定理当然就是小菜一碟不过在实验当中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被直觉思维当中的代表性天见给掩盖了可得性天见是指你越容易想起一件事就越认为这件事容易发生两人设计了一个针对大学生的实验要求大学生估计在全部的英语单词当中首字母为 K 的单词和第三个字母为 K 的单词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比例

大学生们就认为首字母为 K 的单词要多出一倍事实却正好相反第三个字母为 K 的单词多出一倍大家出现这样的判断失误主要是因为在脑子里想起 K 打头的单词比想起第三个字母为 K 的单词要容易得多谋定性偏见则是指你在做出判断时常常会陷入为主的低音响支配

有趣的就是第一印象有时会来自于另一件并不相关的事情还是要说到一个实验两人找到了两组当中的学生

要求大家在 5 秒钟之内猜出一道数学题的答案第一组中的学生啊拿到的题目是 1 乘以 2 乘以 3 乘以 4 乘以 5 乘以 6 乘以 7 乘以 8 第二组则是 8 乘以 7 乘以 6 乘以 5 乘以 4 乘以 3 乘以 2 乘以 1 两题的答案啊是完全一样的但第一组的学生啊

第一组猜测答案的平均数只有第二组的四分之一显然第一组关于这道题的第一印象是从一开始的直觉就认为这组数字不大第二组是从八开始的直觉认为最后的结果一定会很大

从最初的这三种偏见开始,卡尼曼和特沃斯基不断的完善他们对于人类直觉思维的理论。直觉思维是人类思维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你快速的做出判断,但它不够理性,难以避免一系列偏见的影响,从而导致判断失误。

基于这套理论卡尼曼在 80 年代写出了《思考快与慢》成为行为经济学领域的不朽名著卡尼曼和特沃斯基并不满足于研究人类的判断机制随后他们将研究重点转向人类的决策机制当时这一领域的主流观点之一就认为人的风险偏好是稳定的在选择的时候一定会选效用值最大的那个选项追求效用最大化

当时也有很多的学者试图推翻这一理论或者提出反例其中最著名的一个经济学家是法国人阿莱他发现同一个人面对不同选项时竟然表现出不同的风险天号例如设计一个赌局有两个选项 A

选项是稳得 100 元 B 选项是一半的概率得 250 元一半的概率分文不得结果大多数的人都选择了 A 他们选择稳妥说明他们是风险的厌恶者再来一个赌局同样是两个选项 C 选项是 11%的概率得 100 元 89%的概率分文不得 D 选项则是 10%的概率得 500 元

90%的概率分文不得结果这同一群人却大多数的都选择了 D 他们选择冒险又变成了风险偏好者你看如果你自己的风险偏好都会摇摆不定那怎么做出理性决策呢看

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的研究也是从这个悖论入手的卡尼曼认为在很多决策的过程当中人类与其说是在追求效用最大化倒不如说是在追求后悔最小化比如前面说的那两个赌局赌局一大家都选 A 是因为 B 之后如果出现分文不得的情况这种后悔是很难接受的

而赌局二当中的 C 和 D 两个选项都有分文不得的概率而且概率相差不大这样人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博一把大的了

在这个思想火花的基础上,特沃斯基进一步的提出,原先的赌局设计都是赢钱的情况,也就是人们面对潜在收益的选择,应该增加关于输钱的赌局,来研究人们面对潜在损失的选择,结果他们终于总结出了这套理论的全部核心内容。

在面临收益和损失时的风险偏好并不相同这会对你的决策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你面对的是收益你会倾向于规避风险求稳妥如果面对的是损失你会倾向于冒险来搏一把到

到了 1976 年他们把这套理论正式的命名为前景理论前景理论的具体内容在很多的行为经济学的著作里都有分析这里呢我们就不展开了需要指出的就是前景理论至少从两个方面颠覆了主流观点第一即便是同一个人他的风险偏好也会随着得失状态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这也解释了那位法国经济学家的观点第二

收益和损失很多时候并不是客观状态而是决策者当时当地的心理状态他会受到心理偏见的影响甚至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语言组织去影响你对于得失状态的判断这方面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卡尼曼和特沃斯基做的亚洲疾病问题的实验

假设美国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亚洲疾病预计有 600 个人可能会丧生现在有两种方案你会选择哪种第一种是确定有 200 人得救第二种是有三分之一的概率 600 人全部得救三分之二的概率没人得救

其实仔细想想就知道这两种方案的结果是一样的但是有更多的志愿者选择了第一种方案就是因为换了一种描述大家心中的得失状态就不一样了这样一来呢传统经济学的理性人也就站不住脚了从

从前经理论开始,卡尼曼和特波斯基这两位货真价实的心理学家他们的观点、理论、实验方法开始对经济学产生真正的影响心理学和经济学融合的成果就是行为经济学在这 20 多年之后,卡尼曼凭借前经理论融合诺贝尔经济学奖则意味着经济学主流对于这种影响的承认

上面说的就是前景理论诞生的前因后果卡尼曼和特沃斯基先是研究对人类判断产生影响的各种偏见然后开始研究人类的决策过程提出了前景理论改变了经济学的发展方向最后我们来说说第三个方面卡尼曼

和科沃斯基这两位天才的理论创造如何启发不同的学者在各个领域产生了影响作为传统经济学的颠覆者他们的影响力最重要的就是在经济学方面而最先受到他们启发的又是谁呢

是理查德·塞勒 2017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另一位行为经济学的泰斗不过在 70 年代时塞勒还远远没有后来那么风光他只是罗杰斯特大学管理学院的一名普通的助教当时塞勒开始关注人类的不理性行为

就在这个时候机缘巧合他读到了卡尼曼和特沃斯基关于人类判断受偏见影响的论文按塞勒自己的话来说那一刻的心情就好像发现了金矿后来在前景理论的启发下塞勒通过自己的深入思考提出了秉父效应

这种效应是指当你一旦拥有某项物品之后你就会觉得这项物品价值更大秉夫效应是一种心理效应而它会对你的经济决策产生很大的影响它反映了你在不同心理状态下的偏好变化而这一点跟前经理论其实是一脉相承的

前面咱们说过卡尼曼和特沃斯基是心理学影响经济学发展的先驱者而塞勒则是第一个系统接受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的经济学家他帮助卡尼曼和特沃斯基创立了行为经济学流派并推动这一流派不断的发展壮大咱们再来看看

咱们举个例子,前景理论这个概念刚温逝的时候还是一个大多数经济学家并不熟悉的生僻词汇但是到了 2010 年时,它已经是经济学界的大热词汇在全部经济学期刊当中被引用的频率高居第二到了 2016 年时,每十篇发表的经济学论文当中就有一篇涉及行为经济学视角

在塞勒行为经济学振臂高呼的时候,芝加哥大学的法学教授卡斯·桑斯坦读到了塞勒的论文,深受启发,然后桑斯坦找到了卡尼曼和托沃斯基关于前景理论的论文,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按桑斯坦自己的话说,第一次阅读的时候,就像有一堆灯泡在你的眼前炸裂,先前脑海当中的一些想法便瞬间清晰起来。

桑斯坦也变成了行为经济学理论的热情拥护者他的法学研究受到了行为经济学的深刻影响 2009 年桑斯坦成为了奥巴马政府的经济顾问致力于通过行为经济学的方法有意识的引导人们改进决策

例如他推动美国的汽车厂商修改新车的说明书当中关于车辆耗油情况的表示方法以前的说明书说的都是一加轮汽油能跑多少公里改进之后则是跑 100 公里消耗多少加轮汽油这样来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环保的汽车这其实就是通过调整描述的方式来改变你决策时的心理状态

后来桑斯坦和赛勒合作写了一本书叫做助推系统介绍了这种介入行为经济学原理引导人们更好地做出决策的思路这也成为了行为经济学领域的名著

值得一提的就是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的理论创造不仅启发了经济学法学等等领域的学者甚至在医学领域也产生了影响加拿大医生雷德梅尔在读到了他们关于人类判断受直觉偏见影响的论文之后被深深的打动他开始与卡尼曼和特沃斯基合作研究

雷德梅尔帮助卡尼曼验证了一种新的偏见因素叫做风中效应这种偏见是关于人类的痛苦回忆的对于痛苦的经历人比较容易记住最痛苦的时刻尤其是痛苦终结的时刻却不容易记住痛苦的持续时间这也就是说哪怕一段痛苦经历持续的时间更长只要结局有所好转那你接受起来也会更容易一些

对此梅德梅尔设计了一个关于结肠镜的实验将病人分成了两组第一组在结肠镜检查结束之后直接将结肠镜抽出来第二组在结束之后让结肠镜在体内再停留三分钟按理说第二组的病人比第一组还要多忍受三分钟的煎熬总的痛苦程度是增加的那实验就表明第二组的病人对检查的接受程度更高

这就是因为对第二组的病人来说缓冲了三分钟会让自己的回忆变得不那么痛苦了后来雷德梅尔回到医院致力于帮助医生在治疗过程当中摆脱偏见影响减少误诊例如一名女士因为交通事故被送进医院初步检查发现她心跳不规律再加上这位女士说曾经得过假抗而心跳不规律这是假抗的典型症状

于是几乎所有的医生都准备按照假抗进行治疗了雷德梅尔却及时的提醒大家要小心这种先入为主的偏见因为可以引起心跳不规律的因素还有很多于是医生给这位女士做了全面检查发现她的肺部受到了严重的内伤这才是她心跳不规律的真正原因总结

说到这儿,这本书的内容咱们就聊的差不多了,下面简单的总结一下。首先,我们讲了卡尼曼和托沃斯基合作研究的故事,这两位心理学天才,人生经历不同,个性特征也不一样,由于机缘巧合,他们开始共同研究人类心理偏见对判断和决策的影响,两人优势互补,最终合作开创了行为经济学。

然后我们谈到了前景理论诞生的前因后果卡尼曼和特沃斯基在研究了各种偏见效应之后开始研究人类的决策过程提出了前景理论颠覆了传统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假设改变了经济学经济学的发展方向最后呢

我们谈到了两人的研究成果对其他学者和学科领域的影响经济学家塞勒受到了启发提出平复效应发展了行为经济学理论也拿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法学家桑斯坦受到了启发在担任奥巴马政府经济管理

请不吝点赞 订阅 转发 打赏支持明镜与点点栏目

我们自己是怎么做出决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