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对完账我感慨:在美国适合当老板,在中国适合当老百姓

对完账我感慨:在美国适合当老板,在中国适合当老百姓

2025/4/29
logo of podcast 面基

面基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主播
以丰富的内容和互动方式帮助学习者提高中文能力的播客主播。
老南
Topics
主播: 我认为理解中美差异需要从多个视角出发,包括环境、文化和人性,从而避免简单的决定论思维。我父亲在中国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很高,这体现了中国医疗体系的优越性。中国医疗体系的转移支付机制减轻了家庭负担,这与美国的医疗体系形成对比。美国强调机会平等,而中国更关注结果平等,这体现在医疗和教育支出上。东西方思维在教育问题上体现:西方关注机会平等,东方关注结果平等,这导致了“双标”现象。中国教育体系中,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的追求交织在一起,体现在学区房和民办学校的竞争中。在集体主义社会中,个人主义倾向最强的人往往是占了集体主义光的人。通过观察家庭对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的重视程度,可以区分中产白领和普通人的思维方式。社会存在三种不平等:收入不平等、财富不平等和机会不平等,机会不平等最为残酷。中美对账主要集中在结果平等而非机会平等,大部分对账结果在合理范围内。世界各国的中产阶级都强调教育程度和教育对人生选择的自由性,而劳工阶级则更关注生活结果。 南添: 我们应该避免简单的“叉叉决定论”思维,而应该从环境、文化和人性的多维度视角来理解社会现象。投资和交易中,参与者并非完全理性,人性在特定环境下会驱动资产价格波动。在分析事物时,环境和人性是大多数人最容易使用的两个视角,但视角越多,思考越立体。财富分配的不平等源于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信息时代加剧了这种不平等。现代世界的贫富分化比工业时代更大,因为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程度更高。财富分配模式在工业化转向信息时代发生了变化,导致财富分配不均加剧。世界财富分配大致遵循二八定律,社会分层可大致分为1%的富人、9%的中产和90%的中低收入群体。中美对账存在样本差异和生态错位,不同平台用户群体存在差异,导致比较结果存在偏差。中美对账存在样本偏差,因为参与对账的群体在两国平台上分布不同。直接比较中美不同阶层的生活水平存在困难,因为两国社会结构和文化差异巨大。中美社会结构差异巨大,直接比较存在困难,环境参数差异也是中美差异的一部分。美国人普遍认为的“美国梦”标准是拥有住房、丈夫能养活全家和孩子能上大学,这与中国人的标准不同。中美社会对“美国梦”的理解存在差异,美国梦的标准并非财富积累,而是基本生活保障。将中国与美国进行直接比较并不合适,因为两国在许多参数上存在差异,中国与印度的环境参数更类似。中国习惯与最强的国家比较,而与中国环境参数更接近的印度可能更适合进行比较。中国与印度在人口规模和发展阶段上更相似,可以作为更合适的比较样本。发展中国家往往被发达国家轻视,这可能是西方看待中国的方式。用购买力平价(PPP)GDP衡量,中美差距在缩小;用名义GDP衡量,差距在扩大。比较中美生活水平,更有效的方式是考察家庭生活水平、支出和获得的结果。用能量单位衡量人均能量消耗,可以更公平地比较不同国家的生活水平。用能量值比用货币更科学地衡量生活水平,但用时间或金钱衡量对价则各有不同。用能量值衡量人均能量享受更科学,但用时间或金钱衡量对价则各有不同。美国更鼓励和奖励强者,而中国更保护弱者,更强调转移支付。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期嘉宾:

南添@望岳投资,私募基金经理

老南之前来坐客「面基」的几期节目:

短中长期) | 分红与回购) | 存量时代) | 实事求是)|周期与演化)

⏯️本期简介:

本期节目是紧接着E98期节目)之后录的,当时我和老南已经唠了 3 个小时,所以这期我俩说话听起来都有点哑了。

其实这期是我死乞白赖地拉着老南非要录,他有点不情愿,觉得这种话题肯定要被骂。

但是我实在太想录了,本期节目缘起于今年昙花一现的小红书中美对账,作为一个投资理财爱好者,算账这种事儿我实在没有抵抗力。

另一方面,也出于对一个好选题的自觉,我看了很多资料和数据,光是提纲就写了小一万字,录不录已经由不得好大哥了。

我也完全理解老南不想录的原因,中美对账这种话题自带对抗情绪。

但我想说,主观上我们真的没有兴趣参与这种叙事,也看不上这种流量。

让我兴奋的是对不同环境参数和投资土壤的识别,借美鉴中,国别参考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自己。

邀请老南是因为他们平时投资美股也会看很多奇奇怪怪的公司,其实是 skin in the game 的,希望能补充一些投资方面的观察视角。

借中美对账这个由头,我们一期聊了聊中美的社区、美股、房地产、教育、医疗、老百姓日常过日子等方面的差异。

欢迎收听本期节目。

🎯时间轴:

00:22 换视角+找差异

环境+人性=非对称

02:32 1%富人:9%中产:40%中等收入群体:50%中低收入群体

06:46 为啥非要和美国比?明明中国和印度的环境参数更类似

10:26 更看重机会公平?还是结果公平?这是区分中产的一把尺子

16:37 社区是理解美国的一个很重要的视角

22:24 移民增加了美国很多高薪岗位的竞争烈度

26:46 美股:美国社会最大的记分牌、居民财富的储存器与再分配器

延伸阅读:美国财富分配的真相)

34:03 资本利得税、分红税都引导大家长期持有

40:33 美股的价值观:股东利益最大化

42:37 FIRE文化流行的现实土壤

延伸阅读:COAST FIRE:先全力攒几年钱,然后佛系躺平)

46:48 美国房子:

  • 真实持有成本其实蛮高
  • 88%的房产成交量都是二手房,房龄中位数 40 年
  • 3/4的房东是白人
  • 中美房子的成本构成

1:01:09 美国大学平均成本以及教育高度产业化的后果

1:05:51 坚决支持双减!

1:08:07 很多教育支出是痛苦消费:钱花了,孩子和父母其实都不开心

1:12:30 给大家一地段精英陷阱里震碎我三观的话

延伸阅读:我们为什么讨厌精英?)

1:21:29 讨论一下学历通胀:供给、需求、比价

1:30:14 美国的医疗:全球最强医疗背后天使与魔鬼的两面性

延伸阅读:美国人为什么痛恨医保?@说医解药)

1:35:13 医疗水平高 和 医疗保险的成本,是两码事

1:39:03 知名大药企没有保险公司和PBM这头恶龙赚得多

1:46:27 聊聊我国医疗体系的特点:谁在负重前行?成本导向是理解一切的关键

1:49:41 中美日常消费对比

延伸阅读:中美两国老百姓是怎么花钱的?)

1:51:48 别忘了小红书中美对账的背景:中国微通缩,美国通胀

1:55:41 别妄自菲薄,也别盲目遥遥领先,重要的是识别环境参数与投资土壤

⚠️**风险提示:**所有内容皆仅以交流嘉宾和主播个人想法和分享知识为目的,完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参考。请读者注意判断其中风险,结合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独立思考,谨慎决策。your money your decision. 依据或使用本播客内容所造成的后果由您独自承担。

📁本期内容相关资料:

  • 美国不同项目的通胀速度:

  • 2025年美国财政收入构成

  • 美国历年财政收入构成

  • 美国家庭储蓄率,2025年是4.6%

  • 美国房价历年涨跌幅统计(1891-2024)

  • 换个视角再看一遍:

  • 美国自有住房率,2025Q1 是 65.1%

  • 美国房价中位数(注意是中位数):

  • 美国房价平均数:

  • 中美房屋成本构成:

  • 美国各州个人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

  • 富人与穷人在美国各州谁的税更重?要么怎么说得当老板呢!

  • 在美国大城市,年薪10万美元的月均实际到手收入

  • 富人税率低,但大部分所得税由高收入群体贡献(中国也是一样的)

🎬**后期制作、声音设计:**Dong

📣 欢迎关注@老钱日日谈) ,如果播客没听够,可以来公众号找我玩,这边的更新频率会高一些。

也欢迎大家来🪐知识星球)找我玩,这里是我自己学习的输入笔记,也是听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