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家JIA」19-27坪,全新落成,坐擁大安核心門牌。 350公尺達忠孝復興站,直通市府、機場、車站,850公尺接建國高架。 四大百貨、綠廊公園環繞,七分鐘生活圈涵蓋大潤發與市場,便利質感兼具。 城市菁英嚮往的私藏寓所,首選「親家JIA」,即刻入主 02-2772-6188。 https://sofm.pse.is/7qb5k2) ----以上訊息由 SoundOn 動態廣告贊助商提供---- 飛碟聯播網《飛碟早餐 唐湘龍時間》2025.06.12 週四教育單元 專訪:健行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副教授|陳徵蔚 主題:《海洋在哭:一位教授的潛水淨海行動》寶瓶文化
好書收藏 https://reurl.cc/o8a9ZD)
拯救海洋,其實是拯救我們人類自己!
澳洲紐卡索大學科學家發現,全球每人每週約吃下5公克的微塑膠,等於一張信用卡;微塑膠吸附的毒素與環境荷爾蒙,嚴重危害健康。
海洋汙染最後都會反撲到人類身上。
海洋不如山容易親近,於是我們對於海洋陌生、畏懼。我們看不見海底的無聲殺戮,那些像「死亡長城」的海底廢棄漁網,是如何摧殘美麗的珊瑚,又是如何讓海龜等海洋生物一秒一秒地被凌遲至死。
我們也看不見海裡的寂靜汙染,但當全球每年1270萬噸垃圾進入海洋,其中94%沉入海底,而其中的塑膠垃圾裂解成微塑膠,再透過食物鏈,如飲用水及食鹽,我們其實是一點一滴地吃下有毒微塑膠。
而無論是從2018年開始,就冒著風險,潛水打撈海底垃圾的陳徵蔚,或是他捧著突然裂成兩半的死亡龜殼,眼淚汩汩而下,陳徵蔚竭盡心力,奮力吶喊的都是:
我們能不能,避免食用珊瑚礁魚,走入海洋去觀賞牠們?我們能不能讓台灣有海洋文化,而不是僅有海鮮文化?政府能不能拿出鐵腕,落實法令,輔導漁民、盜獵者、釣客,發展生態觀光?這不是台灣身為海洋國家應該有的風範嗎?
這是一本最炙熱的海洋書。
作者簡介
陳徵蔚
國立政治大學英文系博士,健行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副教授兼系主任,PADI名仕潛水訓練官,DIWA開放水域潛水教練,「台灣淨海協會」創會理事長。
台灣最早研究電腦文化、電子媒體、數位文學、網路文學的學者之一,曾為國立台灣文學館開發「台灣文學地景閱讀與創作App」。
當得知氣候異常與環境污染將造成生態浩劫,海洋可能只剩下水母,為了向大海道別,陳徵蔚開始學習潛水。希望在海洋生物滅絕前,欣賞其最後身影。但當走入海洋,除了感受到大海神奇的療癒能力──生活總將人咬嚙撕碎,但大海卻能將一切拼湊回來,同時也看到大海被人類傷得極深。
於是,從二○一八年開始,陳徵蔚與夥伴以潛水打撈海底垃圾。不過,他的願景更為龐大,除了淨海,還有教育,以及再利用。另外,也持續撰文投書、寫專欄,倡議正視、保護海洋。
#海洋) #海洋在哭)#生態)#環境)#環境教育)#保育)#陳徵蔚)#汙染)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