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84.泡泡玛特的labubu为何风靡全球?

84.泡泡玛特的labubu为何风靡全球?

2025/5/22
logo of podcast 食野之评

食野之评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小野酱
Topics
小野酱:我认为拉布布的火爆并非偶然,它背后涉及到审美趋势的塑造、消费心理的驱动以及社交货币的价值。首先,拉布布之所以被认为是可爱的,不仅仅是因为其独特的外形设计,更在于它符合了当下年轻人追求反差萌的审美趋势。这种审美趋势并非自然形成,而是受到权力关系和文化中心的影响。其次,盲盒的销售模式利用了人们的多巴胺驱动、收集欲望和蔡格尼克效应,通过不确定性的奖励和未完成的心理状态,促使消费者不断购买。最后,社交媒体在拉布布的流行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不仅放大了从众效应,还使得拉布布成为了一种社交货币和炫耀资本,满足了人们的虚荣心和社交需求。然而,大众的喜新厌旧以及AI社交工具的兴起,可能会对拉布布的未来发展带来挑战。总的来说,拉布布的成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反映了当代社会消费文化和心理需求。

Deep Dive

Chapters
Labubu的爆火并非偶然,其可爱的外表和独特的龅牙设计只是表象。节目的核心在于探讨审美趋势背后的权力关系、文化认同以及消费心理。通过分析社交媒体的影响、稀缺性策略和消费行为,揭示了潮玩吸引力与人们心理需求之间的深层联系。
  • Labubu可爱的外形和独特的龅牙设计吸引了众多年轻消费者
  • 审美趋势背后隐藏着权力关系和文化认同
  • 社交媒体的影响、稀缺性策略及消费心理是潮玩吸引力的关键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期播客探讨了泡泡玛特的拉布布为何在当下如此火爆?一方面,labubu可爱的外形和独特的龅牙设计吸引了众多年轻消费者;另一方面,审美趋势的背后隐藏着权力关系和文化认同。通过分析社交媒体的影响、稀缺性策略及消费心理,节目揭示了潮玩的吸引力与人们的消费行为之间的深层联系。此外,labubu的流行也反映出年轻人在追求虚荣和社交认同中的心理需求。 时间线: 00:02:22:labubu为什么火了?审美是如何造就的?消费崇拜背后的审美角力游戏!

00:04:24:盲盒文化:大脑奖赏回路的激活与社交媒体的点赞机制

00:06:24:心理学背后的盲盒吸引力:奖品的隐藏款和限量款

00:08:25:泡泡玛特的成功之道:社交货币与炫耀资本的作用以及二级市场的可流通,形成了交易的闭环。

00:10:29:泡泡玛特的未来:大众是喜新厌旧的

00:12:32:虚拟社交的盛行:潮玩与AI社交工具的崛起对孤独感的影响

00:14:34:labubu卖的越好,人类越孤独。 参考文献:### 1. 消费社会学视角

(1)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消费社会》(The Consumer Society

  • 符号消费理论:潮玩和盲盒不仅是实物商品,更是符号化的身份标识。购买它们是为了获得“潮”“独特”“艺术品味”等社会标签,而非单纯的功能需求。
  • 拟像与仿真:泡泡玛特等品牌通过IP故事和限量款,构建了一个超越现实的“幻想世界”,消费者通过购买参与其中。

(2)凡勃伦(Thorstein Veblen)《有闲阶级论》(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

  • 炫耀性消费:购买稀有潮玩(如隐藏款)是一种“炫耀性消费”,用于展示经济能力或审美独特性。
  • 凡勃伦效应:价格越高(如二手市场溢价),反而越能刺激需求。

2. 社会心理学视角

(3)斯金纳(B.F. Skinner)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 可变比率强化(Variable-Ratio Schedule):盲盒的隐藏款机制与赌博类似,通过不确定奖励最大化用户复购行为(类似老虎机成瘾原理)。
  • 相关研究:《科学与人类行为》(Science and Human Behavior

(4)罗伯特·西奥迪尼(Robert Cialdini)《影响力》(Influence: 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

  • 稀缺性原则:限量款、季节限定等策略利用“物以稀为贵”心理,制造紧迫感。
  • 社会认同原则:社交媒体上晒盲盒开箱的行为,引发从众效应(“别人都有,我也要”)。

(5)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

  • 损失厌恶:用户已购买多个盲盒却未抽中目标款时,因害怕“沉没成本”浪费,反而继续投入。
  • 赌徒谬误:误以为“连续未中奖后下一次概率更高”。

3. 亚文化与社群研究

(6)迪克·赫伯迪格(Dick Hebdige)《亚文化:风格的意义》(Subculture: The Meaning of Style

  • 潮玩社群作为亚文化:盲盒玩家群体通过“改娃”“换娃”等行为形成独特的符号和仪式,类似朋克、嘻哈等亚文化。
  • 身份认同:收藏潮玩成为Z世代表达个性、寻找归属感的方式。

(7)马克·格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弱连接理论

  • 社群驱动的消费:盲盒玩家通过线上社区(如葩趣APP)、线下潮玩展建立“弱连接”,这些松散的社会关系反而更易传播消费趋势。

4. 游戏化与成瘾机制

(8)尼克·伊(Nir Eyal)《上瘾: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的四大产品逻辑》(Hooked: How to Build Habit-Forming Products

  • 触发→行动→多变的奖励→投入:盲盒完美符合这一成瘾模型:触发:社交媒体晒图、KOL开箱视频;行动:购买盲盒;奖励:抽中隐藏款的惊喜;投入:收集全套或参与二手交易。

(9)简·麦戈尼格尔(Jane McGonigal)《游戏改变世界》(Reality Is Broken

  • 游戏化设计:盲盒将现实消费变成了“收集成就+抽奖游戏”,满足玩家对即时反馈和目标的渴望。

5. 现代性与孤独经济

(10)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流动的现代性》(Liquid Modernity

(11)雪莉·特克尔(Sherry Turkle)《群体性孤独》(Alone Together

(12)《制造消费者》(The Empire of Things)by 安东尼·加卢佐——从历史角度解读消费如何被塑造。

(13)《乌合之众》(The Crowd: 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by 古斯塔夫·勒庞——群体心理如何推动潮流爆发。

背景音乐: 《labubu之歌》 👧在哪里还可以看到主播  小野酱 即刻:小野酱大漂亮)

小红书/微博/公众号/虎嗅/知乎/豆瓣:作家小野酱 📻本节目收听方式: 🎉《食野之评》全渠道上线了。

您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豆瓣、蜻蜓FM、荔枝FM、苹果Podcast、Spotify、youtube、sound on、Google podcasts、Overcast、CastBox、pocket Casts等收听! 🌊关于第九声浪 【到达不止于目之所及】

「第九声浪」用声音拓宽你的精神疆界

我们有这些播客:

食野之评)、大北窑14F)、过期少女)、严肃喧哗)、citywork)、Cresswell Lane),欢迎多与我们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