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野,欢迎收听信息器的视野之名那今天要跟大家聊的是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于 2025 年 6 月 10 日正式宣布逆权自收购喜马拉雅控股交易对价包括 12.6 亿美元的现金也就是大概 90 亿的人民币以及腾讯音乐 5.56%的股权这个 5.56%的股权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
5.1986%的普通股和 0.3%的创始股东基利股那这个交易完成之后呢喜马拉雅将成为腾讯音乐的全资子公司保持品牌独立的运营那这件事情发出来之后很多网友就非常的高兴就说这个
喜马拉雅最终还是要姓马的而且就是很多在这个喜马拉雅实习过的人就说我以后可以说我在腾讯实习了吗就是还是有一些人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那整个的这个收购里面就是综合现金与股权交易隐含的估值约 24 亿美元
那跟之前喜马拉雅在 2021 年 pre IPO 轮的估值 50 亿美元它实际上是一个大幅缩水的所以很但是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就是喜马拉雅现在这个时间段其实已经不那么值钱了然后觉得腾讯给出如此的价格算是很慷慨的属于人傻钱多素来但我对这个态度保持一个审慎的观点
那为什么喜马拉雅要出售呢原因就是它有好几个原因吧我觉得第一个原因就是它的 IPO 屡次是失败的从 2012 年成立以来完成了 12 轮的融资大概是近百亿元但四次冲击上市都失败了那它去了美股一次去了港股三次我记得是去年的时候 2020 年 4 月最后一次第一表后招股书是失效的
然后核心的障碍我觉得有几个就是持续的亏损从 2019 年到 2021 年累计亏损了 99 亿元还有一些就是版权诉讼的风险
他每年超过 200 起的侵权的纠纷另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用户增速是放缓的 2023 年以来的这个月活增速仅为 3.9%为了实现盈利也做出了很多很多的努力比如说他 2023 年首次实现了这个经调整之后的净利润
是 2.24 亿元但他这个货就是盈利的原因是因为他裁员他裁员超过了 60%他的员工从 4300 个人大概裁掉至 1500 个人其实就一大半多嘛那另外他削减了这个营销的开支约 21%其实他还是大刀阔斧做了很多举措的
但是它营收仍然是增长停滞的它从 2021 年到 2023 年之间这个收入分别是 2021 年 58.6 亿元 2022 年是 60.6 亿元 2023 年是 61.6 亿元它这个增速从 43.7%降至 1.7%其实就本质上来说还是因为它的这个盈利状况或者是盈利模式是比较堪忧的
另外就是它有更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整个大环境的问题大环境来自于大家更喜欢去刷短视频而不是更喜欢听长音频长音频的场景是非常有限的因为你想想看现在手机是我们的外置器官所以很多人手机是不离手的他更愿意看手机而不是听手机
所以你会发现这个用户日均使用音频的时长是 38 分钟而这个用户呢就是使用这个短视频的大概一天能刷个 152 分钟也就是快接近两个半小时的时间所以他这个
也会对他的这个企业的增长造成一定的压力就是现在有很多的这种免费模式比如说这个番茄上厅他这样的免费平台通过广告分流用户而喜马拉雅是付费订阅的模式他必然受到一定的
怎么讲压力吧就是大家更喜欢去用一些免费的东西觉得在此时此刻呢这个喜马拉雅做出了更有利于自己的一个选择但是在市面上很多的声音是觉得说这个腾讯好像是个冤大头但是我好像分析了一下我觉得并不是如此就是腾讯在战略上还是很需要喜马拉雅的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就是比如说腾讯音乐的月活是 5.5 亿
然后它已经连续 14 个月都在下降了喜马拉雅的月活是 3.44 亿网易的月活是 2.03 亿网易是在增长的古书显示喜马拉雅超 3 亿的日活有 1580 万的付费用户
然后全平台的付费率是 5.3%相比较之下这个长视频平台比如说爱奇艺它的付费率是 20.6%那在线音乐平台腾讯音乐的付费率是 15.9%网易云音乐则是 20%按照估值来说的话比如说腾讯音乐 2000 亿的这个估值来说人民币每个用户的价值是大概 360 元
那网易与音乐按照 500 亿港币的估算是 240 元每个人因为港币和人民币现在接近于 1 比 1 了嘛我们就按照 500 亿的人民币来算那喜马拉雅按照目前腾讯音乐给的股票啊现金啊期权等等一大堆的东西
毛咕咕来算的话是 24 亿美金我算出来是 28.6 亿美金我们就算他 200 亿人民币的话他是 68 元每个人当时上兼并购课的时候老师第一句话就说世界上 80%的兼并购有时候是没有必要的我就觉得说腾讯收购喜马拉雅到底是为什么他一定有他很强的诉求
比如一个非常直接的能明眼看出来就是补足他长音频的短板那腾讯音乐此前收购了懒人听书在 2021 年的时候并且推出了酷我唱听但是呢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那此次整合这个喜马拉雅 3.3 亿的这样的用户以及 520 万本有声书的资源
可以强化非音乐内容的生态因为腾讯音乐可能 QQ 音乐站主导另外我觉得他们在探索一种新的模式比如说音频音乐家音频的这样一个会员套餐比如说他们会形成一种系统效应结合腾讯音乐的 1.23 亿的付费用户和喜马拉雅的订阅收入它变成了一个占比 55%的这样的一个商业模式
另外同时能够应对用户增长的一个瓶颈腾讯月 2024 年 Q4 月活用户环比
流失 2000 万然后他收购了喜马拉雅可以注入一些新的流量尤其是一些儿童青少年等差异化的群体那就是喜马拉雅最重要的功能是什么很多人用它来听书听郭德纲的相声比如说三体然后鬼吹灯七语年然后他更火的是什么皇帝内经然后买房炒房理财然后更重要的一块是育儿
就很多家长会在喜马拉雅订购一些教育类的内容而且就是字节的这个来势汹汹嘛番茄听书所以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也实现了这个腾讯音乐的一个自我的防守防守这个字节跳动和网易云的一些动作另外呢它自己的生态里面它也会形成一种就是音乐加长音频加网文的这种泛娱乐的一个壁画这件事情上喜马拉雅要的是什么
我觉得喜马拉雅要的是什么它已经高估值低盈利很久了它时间也很长然后战线也很长然后一直亏本它的投资人是迫切的需要退出的它有这种需求所以我觉得这个喜马拉雅的诉求也很明显那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喜马拉雅的发展
就是喜马拉雅是什么时候创立的喜马拉雅是 2012 年创立的是由于建军和陈小宇联合创立在上海那最初定位的是音频分享平台提供用户生成内容和专业生成内容我觉得在开始的时候这个逻辑还是很清晰的
那 2013 年他推出了移动端 APP 用户可复制上传分享音频内容覆盖有声书音乐和脱口秀我记得我的老师当时我还在南京的时候我的老师是第一批入驻这个喜马拉雅的这个大咖们现在他也签约了一大批的这种高校老师我记得前两天我前一阵子我去跟这个丰田大学的好几个老师去沟通的时候他们好像都签约了这个
喜马拉雅 APP 作为他们的高校的教授的这样的一个专业的内容生产者已经来到了 2015 年和 2017 年到 2017 年之前它是一个快速扩张和内容多元化的一个时代我记得那个时候好多朋友送我礼物就会送我喜马拉雅的那个叫什么卡 321 卡还是什么听书卡我也搞不清楚反正就好多人送我那个
他在 2015 年的时候用户突破了一个亿成为国内最大的音频平台他也开始引入了一些明星自媒体入驻比如说那个时候最火的是郭德纲我周围好多人用他听郭德纲的相声还有就是比如说高晓松这样的人
总之我觉得那个时候好像郭德纲是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就好多人用他来听郭德纲到 2016 年的时候他开始推出了付费音频的模式试水知识付费比如说当时很有名的这个马东的团队做了一个好好说话的课程
然后他也开拓了这种上线的直播功能拓展了一些互动形式但我觉得好像这个直播的形式一直都是不火的不是特别火因为我也参与过他们几次的直播但是好像在线人数一直不是特别多那到 2017 年的时候他用户突破了三个亿内容覆盖了商业啊教育啊情感等多个垂直领域在 2017 年的时候他也和阅文集团等版权方合作加强了有声书的这样的资源
那到 2018 年,20,20 年这个几年之间他们完成了几件事情比如说 2018 年完成了一轮的融资是由腾讯和高盛来参投的,估值达 50 亿美元那他也发布了智能硬件小雅 AI 音响切入了这个物联网的场景我那时候还买过,是 799 还是 699 一个音质还挺好的
然后也很智能只是我觉得说好像就是有时候他会自己就是死机的这个概率很高所以当时我后来就把它出掉了又买了这个小爱音响反正就是差不太多我觉得功能上来说但它最大的功能是它可以接入到喜马拉雅内容体系有一些父母需要在孩子吃饭的时候给他放一些英语或者是一些这种教育类的内容我觉得这个还是挺方便的
2019 年的时候它的用户达到了 6 亿人然后越活越用户终于破亿了那启动了一个国际化的战略推出了海外版的 Himalaya 就是那个英文的这个东西然后 2020 年的时候疫情期间就在线音频需求激增
西班牙推出了听书抗议等公益内容他也加强了一个车载场景的合作和特斯拉宝马等车企业展开了一些合作那从 2021 年开始的时候他开始很多的资本化的尝试因为其实他作为一个快 10 年这样的公司就是对于很多投资人是需要一个交代的而且很多的这种资本投资他的时候基金也到了一个这样叫推出期嘛
所以他面临很多重压力,所以他从 2021 年的时候开始尝试了很多这种上市计划,比如说这个从 2021 年开始,他就传出了这个赴美或者赴港上市,但是因为市场环境的波动就暂缓了,
他又尝试推出了喜马拉雅的儿童版布局亲子市场其实他做了很多尝试的我觉得于老师就是于建军老师我见过他我对他的直观感受就是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严谨的非常好的这种怎么说技术宅型的产品经理吧就是有这种感觉然后到 2022 年他的用户突破了 7 亿然后创作者超过了 1350 万
加强了这个 AI 技术的应用如 AI 语音的合成和个性化的推荐 2023 年开始他深化和出版社高校合作然后开始推出一些内容音频化的东西那
但是呢他其实也在面临着多方的竞争和压力比如说腾讯音乐的懒人听书字节套动的番茄唱听以及小宇宙就很多人会觉得说小宇宙是他最大的一个竞争对手还是要帮喜马拉雅说句话的我觉得喜马拉雅的 AI 工具剪辑工具非常好用就是我基本上如果就是非专业人士他如果对于剪辑工具
如果你的工具没有那么高要求或者对于音频这一块没有那么高的要求的话其实喜马拉雅的自带的这个 AI 剪辑工具就很棒比如说它可以一键生成这个文字稿然后你可以根据文字稿来做一个大框架的剪辑另外它还可以一键生成这个配乐呃
简介时间线然后头图甚至还包括这个标题他都会给你一些选择我觉得在这一块方面真的喜马拉雅做的还是非常好这个煎饼购就算是各取所需我觉得不存在谁占谁的便宜我觉得大家都迫切的需要一些改变在这个市场上来说比较沉迷的时候那他们在一起之后会怎么样首先他们的月活就明显超过 6 亿了吧
他覆盖了这些音乐有声书播客彻底全场景那故事发生了变化股价也发现了实现了增长昨天这个腾讯音乐的股价就涨了 7%好像是那腾讯音乐其实它巩固了自己的一个地位然后我觉得喜马拉雅更像是一个急于结婚的达林未婚青年也算是家的良人所以我觉得从各方面来说腾讯音乐都不算是人傻钱多俗来
那有人会说这个小宇宙在这个时候又算什么我觉得小宇宙还是比较年轻和小的它的这个日活包括它的下载量还比较少所以它还在慢慢的发展阶段而且小宇宙也尝试了很多商业变成方法我觉得小宇宙聪明聪明就聪明在它好像第一天就在思考着怎么更好的变现以及怎么更好的帮助它的这个头部的一些播客主播就是更好的去赚一点钱
那有一些人媒体人说这个喜马拉雅如果积极一点其实没有小宇宙什么事我觉得不存在这样的观点因为喜马拉雅积不积极都会有小宇宙的事情因为两个团队的风格和审美是完全不一样的就好比说你有了这个爱优腾之后你依然需要 B 站它不是以这个功能来划分的而是以审美来划分的你想想看小宇宙是什么审美然后喜马拉雅是什么审美我觉得喜马拉雅从某种程度上它是更技术的
然后它的内容也更加阶级气我们刚才也提到了说它最参考的东西其实是什么郭德纲的相声然后一些育儿的产品然后还有一些小说的有声书三体啊鬼吹灯啊清余年啊包括什么养生啊皇帝内经啊买房啊炒房啊理财啊就这些东西在西班牙上是非常的一直很火的
至少我周围的人用喜马拉雅很多人还是期待它的一些公用性的那你比如说小宇宙它最早的范式还是很精英的还有一些比如说它的用户还是以什么高学历啊高收入啊这种高认知的人为主的而且它关注的议题跟这个喜马拉雅非常不一样
就他本身的这个课题都是非常偏中产阶级精英的比如说经常会说什么原生家庭啊消费主义啊为一些权利啊利益分配啊邮寄主义啊就这类的话题会比较多一些觉得说这个 APB 的迭代并不是完全以他的功用来决定的因为
一代人有一代的审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诉求有一些 APP 就必然随着时间的过去就会它的日活和它的关注和它的使用率就没有那么高就好比说现在我几乎把小红书当成我的百度来用因为它给出的内容可能更具有审美然后更有用户的个体体验而不是像百度有更多的这种广告的内容的尽在到不管是短的音频还是长的音频我觉得它最终的
与之相争的可能就是短视频的一个赛道那短视频赛道我们来盘点一下各家的这个赛道的情况比如说抖音的日活是 6.8 亿人然后 TikTok 的日活是 12 亿人微信短视频是 3 亿人
3.9 亿人快手是 4.2 亿人 B 站是 1.1 亿人小红书是 0.7 亿人微博是 1.5 亿人虽然我们会发现就是如果说你细细的去盘点的话就会发现什么它的商业价值跟它的日活并不是一个必然的真相关系比如说我们通常会认为小红书的商业价值是高于 B 站的因为小红书有大量的女性用户群体那女性用户群体在某种程度上是
整个家族的这样的一个使用金钱的一个决策者比如说微博呢它可能最近几年的一些商业价值就比较示微嘛对吧所以有日活不一定商业价值高但是没日活就是万万不行的这个收购的行为到底好不好我觉得也没有像大家说的那样说腾讯是约纳头然后这个
就是高了我觉得基本上算是一个良性的这样的关系它的本质还是什么一方面就是资本需要退场另一方面腾讯音乐来说它需要生态的补位我觉得算是一个双赢的收购那对于西班牙来说它结束了上市的困局嘛股东通过股权的置换可以实现一波退出对吧那它其实对于意义上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就是
你总是能给我们看到一些新的东西吗或者说总是能给我们看到一些希望吗对吧那对于腾讯音乐来说它以比较低的估值获取了头部的音频平台
玩下的内容的护城河我觉得也是一件好事还是要看得更长远就是还是要观察就不能说一个典状的时间节点的事情来判断未来的好坏我觉得是有点武断的反正目前来说呢它未来还有几件事情要做嘛比如说这个反垄断的这个审批结果另外就是腾讯音乐能否通过它的技术比如说 AI 的分发包括资源啊 IP 的联动来激活这个喜马拉雅增长
另外就是长音频行业在短视频和免费模式的夹击之下能否找到一些新的突破口作为一个播客主播的话就还不能算是一个 totally 的这个长音频或者是播客的从业者来说我觉得整个的这个音频市场或者耳朵经济这一块我觉得还是需要一个长期的探索的至少目前来说在
很多的这样的一个假方就是需要投放广告的这些假方可能还并不是很认可这样一个渠道我觉得虽然就是已经从 20 一几年还是 200 几年的时候已经有很多这种老前辈的播客就已经在做了但是我们也常说一句话就是年年圆年年年不赚钱就是他已经
说了很久了我觉得还是可能还是要从从业者的角度就是比如说这个播客的主播的角度自己也要去发现一些新的可以就是实现盈利或者变现的一些方式我觉得每个人的力量可能看起来都不是很大
但是怎么讲呢日拱一族功不堂娟嘛就是每一个这一行的从业者都往前走一步都努力的往前探一探那就像一个圈子一样这个圈层总有一天会迎来它更好的一天说这件事情好吗从资本的层面来说可能是好的因为当这个播客从业者跟别人介绍这个行业的时候或者是跟甲方做一些宣讲的时候问你说播客是不是真的值钱播客是不是真的具备商业价值你至少
不仅可以拿出国外的一些案例因为国外的案例很容易被人喷嘛就是国外是一个场景中国又是一个场景但至少目前你可以说你看喜马拉雅被腾讯音乐收购了价值快 200 亿人民币对吧说这件事情标志着所谓的耳朵经济听觉经济从单打独斗进入到巨头生态竞争的时代
但我其实不这么看这件事情我觉得这个事情就是耳朵经济这件事情能否突破它的天花板比如说它的时长就是不如短视频对吧我觉得仍然取决于内容的创新和用户价值的深度挖掘就它还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事情而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