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75% FB分享都沒看內文?CO2捕捉直接變甲烷!|科學新聞【科科報報EP88】

75% FB分享都沒看內文?CO2捕捉直接變甲烷!|科學新聞【科科報報EP88】

2024/12/20
logo of podcast 泛泛泛科學

泛泛泛科學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國威
Topics
國威: 我認為將碳排放直接轉化為甲烷是一個可行的策略,儘管甲烷本身也是一種暖化氣體,但我們的目標是捕捉這些碳,並將其轉化為甲烷後加以利用,而不是讓其洩漏到大氣中。燃燒甲烷產生的廢棄物遠少於直接燃燒煤炭,因此這是一個顯著的進步。此外,高純度的二氧化碳在工業上具有很高的價值,可以用於食物保存等用途。為了鼓勵這種轉化,我們不僅需要技術,還需要經濟誘因,因為資本市場需要這些誘因才能推動相關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目前,愛荷華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特殊的鎳基催化劑,可以直接將捕獲的二氧化碳高效地轉化為甲烷,這是一個很有希望的進展。催化劑的效率至關重要,必須達到商業和工業應用的標準。我們的研究還強調了將二氧化碳捕獲和轉化流程合併的重要性,以實現碳循環的閉環。如果我們能將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視為一種資源和燃料,那將是真正的碳循環。雖然這個過程需要額外的能量,但我們可以利用核能、太陽能或風能等可再生能源來提供這些能量。總之,我認為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甲烷的技術具有巨大的潛力,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和推廣。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哈囉 歡迎來到思想實驗室我是知事長國威今天是睽違已久的科學新聞科學新聞直播那因為前陣子我們連番都有來賓來到我們的直播間所以今天呢沒有所以今天就回到我們的科學新聞直播那這邊也要跟大家預告一下我們明年開始我們的直播

應該會有很大的變動那所以呢這個我們等到有更進一步的消息再來跟大家說明那今天如果大家有看到標題的話我們就要來跟大家介紹武則上週最新

最有意思的科學新聞那在封面標題呢我們就用基因治療黃斑部病變這個消息來跟大家講然後呢在標題的部分呢應該大家有看到就是好那我們就一一的好來跟大家說明首先就是來自於今天第一則消息第一則消息開始我們還是讓大家振奮一點好了第一則消息我們現在可以直接將碳排放變成甲烷喔

不過大家可能會覺得說 欸等一下你二氧化碳也是暖化氣體你甲烷也是暖化氣體而且甲烷的這個暖化潛力還比碳二氧化碳還高個幾十倍這樣子

那你幹嘛把碳變成甲烷沒有啦 不要傻我們當然是把碳捕捉下來變成甲烷也沒有要把它外洩我們是要把它拿來燒掉那燒掉之後呢因為甲烷燃燒之後就是水嘛然後基本上就沒有什麼太多的廢氣物它的碳排放就比直接燒

燒煤炭啊 少非常多所以說呢 甲烷當然本身是燃料就我們的天然氣嘛所以我們就是把二氧化碳變成甲烷變成我們的這個天然氣那這樣子呢其實就是一個非常好的發展那但是為什麼之前做不到這件事情呢我們就來看一下這則研究那這則研究呢來自於美國俄亥俄州的大學那他們最近

在美國化學學會的期刊上面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上發表的最新研究好那這個研究簡單來說就是大家知道現在 CCUS 很紅 CCUS 就是 Carbon Capture 碳捕捉還有什麼 Utilization 就是要再利用然後或是 Storage

這個順序要記得很清楚就是說我不能說我碳補桌然後就儲存因為你儲存之後你很難再拿出來再利用因為現在的碳補桌之後如果儲存的話你就會比如說你想要讓它變成沉到海洋底下或者說直接沉到這個地底的以前的礦坑或是說以前挖石油挖頁岩油的地方再把它埋進去那如果你要埋進去的話你要再把它取出來利用其實就沒有什麼可能性

所以說現代碳捕捉最重要就是說你先 carbon capture 之後能不能想到一個方式直接把它再利用其實在工業上面有很多利用二氧化碳的機會我們更不用說我們直接把二氧化碳拿來幹嘛放在我們的可樂裡面放在我們的

飲料裡面它本身也是一個利用方法那關於碳補桌我們在泛科學之前頻道上已經有兩支影片了那我們明年呢也會針對這個主題再多做一些更深入以及更前沿的一些發展的介紹如果各位有對這個議題有興趣的話也歡迎留言告訴我們那關於今天我們要介紹這則我覺得也是一個我們接下來可以再深入

爬梳的一個議題那把二氧化碳如果我能補貨之後我要再利用再利用的一個很好的方式就是我把它轉化我有時候呢我可以直接利用這個高純度的二氧化碳它在工業上是很有價值的或是說可以當成這個食物保存的這個用途但重點是純度要高如果純度不高的話那就跟就跟我們這個護氣的空氣就沒有什麼差別純度要高

好那純度高之後我們把它轉換成其他的化學物質那這個新的化學物質其中之一個好一個選項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個甲烷甲烷當然是可以再利用的那所以不管是用在我們的這個大規模的電廠發電又或者是比較小規模的發電供暖等等都有很多的用途好

那當然我們現在要盡量的去減少我們的碳排那如果說我們有一個誘因能夠鼓勵大家把這個碳排補貨之後可以再利用的話那其實大家知道嗎你除了有技術之外你更需要有誘因因為資本世界就是這樣子你如果沒有這個誘因大家根本不想往這個方向走

所以必須要有這個誘因那技術其實老說已經開發的滿坑滿谷了有時候看到這些科學新聞都覺得說我們明明有這個技術這個技術這個技術為什麼沒有實踐呢為什麼沒有量產呢為什麼動作那麼慢呢其實就是誘因不足所以說其實科學家在開發這些還有工程師在開發這些

做法的時候他們其實同時也要想那我開發文字的時候它有沒有可能被這個市場給採用所以其實這同時都要思考進去那現在呢這個愛荷州的大學的研究人員呢他們是找了一種找到一種特殊的滅跡催化劑那這種催化劑呢大家知道化學反應最重要的就是裡面的催化劑那有可能是某種煤有可能是各種

這個催化劑那現在找到一種涅基催化劑他可以直接將捕獲的二氧化碳轉化為甲烷而且效率非常的高那在這過程當中呢可以有效的來節約能源畢竟大家不要開玩笑如果說我今天要花更多的能源才能把這個二氧化碳轉換成甲烷那我是在做行為藝術嗎對不對所以我當然我們這個科學家也不是傻就是當然不可能做這件事情所以他們努力的方向就是找到一種好的

催化劑然后让整个催化的效率能够很高那要高到让商业世界或者说如果说有机会量产的话让很多的国家或者说起码工业先进的国家会有兴趣来先采用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

所以他們現在做的這個方式其實就是將鎳原子排布在一個電化表面上面然後就可以將捕獲的二氧化碳那這個二氧化碳捕獲的過程其實它已經轉換成碳酸胺然後碳酸胺在經過催化之後就會直接轉化為甲烷然後說因為我現在有點

看不懂這個化學式不知道是怎麼做到的我覺得還蠻神奇的如果說我們之後各位有興趣的話就歡迎留言告訴我們我們再來深入了解一下為什麼這樣子的一個瘧肌的一個表面然後把這個

碳酸胺也就是二氧化碳捕獲出來的這個形式他有辦法直接轉化成甲烷呢到底是怎麼做到的所以其實是蠻好奇的如果說大家有興趣的話我們再來深度的了解一下或者說現在就有這個化學界的大大們或者說材料界的大大們現在可以留言告訴我們一下到底是怎麼做到這件事情好

我們在跟唯平空說以色列有 以色列有什麼有點看不懂你的意思然後太空中的輪佐說甲烷可以利用 二氧化碳不能吃也不能燒有啦 我們蠻常吃二氧化碳的去打開一罐可樂或是說什麼我們現在很多人喜歡喝氣泡水我自己是覺得偶爾如果有機會出去旅遊的話

就會 gay buy 就是買氣泡水來喝但是我覺得很多人他現在已經很習慣喝氣泡水甚至家裡會買一罐這個加氣機這個加氣機我記得之前在什麼團購網上還是什麼就是那種折折的網站上還蠻多賣那種氣泡水機的我覺得我自己是沒有很習慣但偶爾可能就是出外旅行的時候會喝到這個氣泡水好 談主題是什麼唯瓶空談主題有點看不懂

好 沒關係 看不懂我們就繼續所以我們現在要努力的找到一種方式來將二氧化碳捕獲之後轉化成可以用的形式那我們現在如果說能夠轉換成甲烷的話我覺得這個誘因是非常大的所以他們的努力的方向就是要從一種低能量的分子出發生成一種高能量的燃料低能量的分子就是二氧化碳

你沒辦法直接燒二氧化碳如果可以的話那就完蛋了那我們能把二氧化碳變成一種高能量的燃料這個要怎麼做呢這個從補貨回收轉化把這些所有的步驟如果說是分開來的話其實是蠻麻煩的所以他們這次的研究還有一個重點就是說他們把這些步驟合併在一起

也就是說他們有辦法直接的將補貨還有轉化這個流程是結合在一起的如果說能夠實現把二氧化碳變成燃料的話這基本上就是一個碳循環的閉環大家想像我們是不是常講循環經濟嗎循環經濟有一個很大的目的就是說我的原料本身我在設計以及我在後續支援利用的過程當中它就是

所有東西都是原料沒有任何一個東西是垃圾但我覺得一個很破釜沉舟的想法就是這個研究他所想要做的假設說我連燒掉而產生出來的 CO2 本身它都是一個資源的話它都是一個燃料的話那我真的就是直接碳循環的閉環那我覺得這個是蠻厲害因為燃燒二氧化碳會產生二氧燃燒甲烷會產生二氧化碳那我二氧化碳再補貨然後再變成甲烷哇 這個真的是

封閉了當然它不是永動機大家了解它不是永動機它中間當然還是會造成額外的你還是需要額外的能量但是這個額外能量我們可能用別的方式取得比如說我們可能用核能或者說我們可能用太陽能或風能儲能的方式我們來取得這個方式因為其實不同能源它還是有不同的適用的情況比如說我們台灣還是有很多天然氣發電廠

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我們在這個能源轉型的過渡期你必須要能夠去搭配這個快速升降的需求因為下午四五點過後比如說現在冬天下午四五點過後太陽能幾乎都沒了

那太陽能現在已經平常白天的時候可以佔我們大概四分之一甚至有時候更高的這個能源的佔比那如果說突然又沒了那我們必須要有一個很快的東西能夠升起來那沒呢就太慢那核能呢基本上它比較是你不會拿核能這樣快速升降啦現在當然有人在說其實核能有辦法做到這種快速升降但其實它的快速還是以天來算的還不是那種以

30 分鐘的這個尺度來算沒有辦法那麼快所以說其實現在有辦法用這個 30 分鐘左右的尺度一小時的尺度來算的其實就是天然氣那如果你要以那種分秒來算的其實就是儲能電廠那儲能電廠大家我們之前也聊過就是說不管你用鋰電池也好或是用鈉電池也好有各種各種現在大家在在尋找的方向

這個方式就是他們用電化學的方式將碳酸胺直接轉化為甲烷甲烷其實它除了發電之外它還有很多其他的用途所以說其實如果說本身在能量循環上面

甲烷燃燒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補貨直接變成甲烷如果說這個流程能夠在我們的天然氣場直接實現的話那其實是非常令人期待的不過因為我想這個研究細節就在於他到底是怎麼做的那我覺得如果說大家有興趣的話我們再來介紹這個鎳基催化劑因為這個催化劑本身他的排布

有時候不只是他的物質本身而是他的排的方式等等的都會影響他的催化效率我想如果說大家有興趣的話我們再來針對這個部分再跟大家做深入的介紹那這是來自於美國化學學會期刊 2024 年就是其實就上禮拜最新的研究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歡迎注意了那接下來呢就進入我們今天的第二則還好我們剛才講到淨零對不對我們第二則呢也跟

這個能源有關那第二則消息來自於一樣是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的一則新研究這則研究的重點是他們加入一種添加劑可以用很低的成本讓再生能源的儲存變得更有效率那大家其實知道我們現在再生能源的儲存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那包括我們在台灣其實很多地方要儲存

或說要讓電網更穩定大家知道電網有這個頻率嘛那其實電的這個頻率呢穩定是很重要的之前台灣有好幾次大跳電大停電就是因為突然有電廠脫線離線了那我們這個電網頻率下降下降之後呢這個為了避免整個

更大的問題所以說其實會有一些連鎖反應我們平常台灣的電網就維持在 60 赫茲應該是就 60 赫茲有些國家的赫茲不太一樣台灣就留持在維持在 60 赫茲所以說如果說你突然電網頻率突然下降

那其實會對整個電網穩定性造成大衝擊那要維持這個在零點幾秒就有辦法補上這個電流維持這個電網的穩定性的其實就是要靠儲能電廠那現在儲能電廠還有另外一個重要性就是他要能夠去

接收在白天又或者說主要是白天太陽能比較充沛的時候那當然以台灣目前狀況來說太陽能因為他的量還沒有大到就是說超過百分之百所以說太陽能現在就是即發即用那我們純能電廠在除什麼就是除

比如說這時候我們藍莓還有一些藍氣或是說核能或水利其他發電來源先把它儲在那邊等到

我們台灣可能跟其他國家一樣就是說太陽能或再生能源它是浮動性的它是變動性比較大但是它的順時的發電量可能超過整個台灣所需的時候它可能就會扮演另外一種角色就是要把這些多餘的電量給儲存下來那現在當然還不是這樣大家知道就是以我們台灣的能源轉型的進步的

這個進程來看現在我們主要就是讓儲能電廠要讓電網能夠穩定但是有很多地方它其實是比如說是季節性的比如說以我們的風力發電好了未來假設風力發電它量大到一個程度可是它的儲能方式可能是要跨季節的因為風力發電它是

以台灣來說的話東北季風強東北季風就是現在這個時候可能秋冬的時候他基本上可能是春夏的時候這個風就很弱所以說他的儲能必須要是跨季度利用的他不是像太陽能這樣子或者說我們就現在儲能明天就可以使用或者說馬上就可以使用他必須要是跨季度那這個儲能的時間就不要儲很久

大家知道我們手機要是這個電池你雖然把它充飽但是放一陣子它電量也是會消耗掉那

如果我們試圖要儲存這種長時間能源還是要想辦法把它轉化那轉化當然現在有很多種方式把轉成氫能這是我們之前討論過的就是說把再生能源的儲存能源把轉成氫能又或者說轉成別的比較耐久的形式那現在這個這個是哪個大學又忘記了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他們提出來的研究呢就是

一個電化學的儲存技術能力他們找到了一種化學添加劑然後他可以提升一種叫做鏽化物水性流動電池的儲存性能那

這個其實有幾個幾層大家先了解首先鏽化物基的這種水性流動電池被認為是一種很有前景的解決方案但是很有前景就代表說他還沒有真正的被大規模使用那但是為什麼有前景呢

第一個他便宜他很便宜那我們需要儲能他必須要很便宜而且他要安全安全又便宜這個是其實儲能方案一定要去努力達到的所以他有這個前景可是他有很多的問題還沒解決所以我們直到現在我們雖然說知道他有前景但是還沒有產品問世那現在找到一個解決方案就是加入一種添加劑這個添加劑呢是由

我們剛才講的這個團隊的領導者蘇利文博士還有他的博士生以及其他就是

其他的一些研究員共同參與開發的研究就發表在上個月的 Nature 期刊上面是蠻重要的研究發表在 Nature 期刊上面現在大家知道很多儲能的方式包括台灣都是用這種很大的貨櫃型的鋰離子電池的電池儲能我之前也去參觀過好幾個地方的這種大型的儲能廠其實我自己是覺得

還蠻安全的啦就是大家可能會擔心這個離子電池因為有時候聽到一些新聞啊什麼電動車燒起來啊都沒有辦法撲滅之類的有些車禍這樣但其實整體來說那是因為我們比較容易看到這種負面新聞但其實真正發生的機率是很低的但是我相信還是有些地方

有人會擔心他安全性我覺得這無可厚非那另外還有這個供應鏈的問題鋰電池那他本身也需要用一些比較珍貴稀有的礦物那鋰本身其實很多但是還有裡面還有用一些其他的這些礦物可能會

比如說你可能要從非洲啊從哪裡啊去找來那這其實不管是運輸啊或者說甚至有時候是有人權上的疑慮因為那些礦工他們本身的待遇條件其實可能不是很好所以說其實這個還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而且台灣其實要在這個供應鏈上面要穩定其實也不容易因為大部分這些供應鏈大家也知道就是中國在控制所以說其實

台灣也必須要想一些其他的方法那也不是只有台灣要想其他的方法因為美國也要想其他的方法要重新掌控這個供應鏈所以科學家一直在想說我們有其他的替代方案它要安全要便宜然後儲能的效率要夠高所以就想到了這種秀我們看一下這個秀化物基水性流動電池

那這種電池可以做到電網級的儲能而且它更安全而且更便宜那這種電池基本上就是中間會有個隔膜然後裡面會有正負極然後流來流去就產生了電流平常沒有在流的時候你就可以把離子作為介質然後就可以把它就是把電給儲存起來

那現在呢其實商業上比較成熟的流動電池呢是用帆離子來做的但是帆跟離一樣呢它又昂貴而且來源又稀缺那所以現在有剛才我們講的鏽化物的流動電池理論上可以提供類似的性能而且它又廉價又很容易取得但是在實際應用上面呢它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這些鏽化物的離子呢會穿透這個

隔膜所以這個電池的效率呢就是他沒有辦法很好的隔絕所以這個電池的效率就會變低然後另外這些離子呢會沉澱那沉澱在底部就會變成勾勾的這個油狀物質甚至會產生有毒的氣體所以說他的性能跟安全性又下降了所以說一方面要就覺得說他有好處但一方面其實如果沒有解決他這些問題他

又造成一样是安全性一样是耐用性的问题所以现在科学家们找出一种配位剂这种添加剂可能可以解决我们刚才讲到这个问题他们用包括 AI 电脑科学的方式开发出了 500 种候选的有机分子然后他们把这个有机分子称为软硬双性离职捕获剂 Soft Hard

Zwitterionic Trapper 這個字我完全沒有看過 這個是什麼意思 Zwitterionic 後面是 Ionic 後面是離子但是前面這個 Zwitterionic Trapper 這個真的是沒有聽過一個字 Zwitterionic

兩性的意思雙性所以它翻譯成軟硬雙性離子捕獲劑那接下來就最後從這 500 種的有機分子候選人當中測試了其中 13 種作為潛在的添加劑那這些多功能添加劑可以解決剛才講的這些問題首先他們會把這個鏽化物的離子包

包覆住讓它不會像油性那樣子就是沉澱在底下那就是維持這個水溶性但是這樣就不會沉澱也不會產生有毒的氣體然後同時因為它包住之後呢這個東西它的體積就更大所以它就不會穿透隔膜我們剛才說兩個問題一個就是它會穿透隔膜另外一個它就會沉澱所以

包覆之後就同時解決這個兩個問題而且它的像穩定性是好的所以它不會分離不會產生剛才講的有毒氣體然後而且事實上性能也變好了提升了這個化學系統的效率跟壽命那現在的情況是說

如果是使用這個添加劑的這種鏽化物的鏽化物劑的電池兩個月內它的電量是沒有衰減的如果你沒有添加這個添加劑的話它電池的效率才一天之內就沒有了所以這個差異非常大好所以這個預期科學家預期說這個用起來是可以用到 10 到 20 年好就是一個電池它的壽命可以到 10 到 20 年而且它兩個月內

目前其實就測量可能可以再測更久但兩個月內其實他電量是沒有衰減的我覺得這個是一個非常聽起來非常理想的方案那當然如果說有這樣的方案有這樣的專利的話就要思考商業化的可能性所以說這個團隊也跟一家叫做 Flux

7-11 的公司呢來做了一家延伸企業那大家知道台灣很多大學都會有一些延伸的企業把自己的研發啊授權或者說專利啊這個賣給其他公司又或者說直接成立這個

科學家直接獨立出來成立企業那這位我們剛才講的 Sullivan 領導者他就是這家公司的 CEO 所以他就顯然就是開發出了這個東西直接就開了一家公司然後現在這項添加劑已經在工業的場景工業頓擊的反應當中生產所以說他已經可以工業化了我覺得這是一個讓人蠻期待的一個發展但是老實說我現在也還沒有看到太多關於這種

鏽化物水性流動電池的新聞如果說大家如果有看過的話或是說你知道哪裡有這種鏽化物水性流動電池好 歡迎跟我們分享因為我覺得這個是蠻值得去拍一下蠻值得去介紹一下的好 第三則消息就是一個很實際又很尷尬的事情你在分享新聞的時候或分享

網頁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你到底知不知道那個網頁在寫什麼這是來自於美國賓州大學哇 今天連三則都來自美國美國賓州大學的研究研究發現社群媒體用戶可能只閱讀了標題可不我覺得這個研究本身也有點廢因為這好像是我們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可是他透過研究讓大家知道這件事情透過研究來證實這件事情

事實上首先也要恭喜大家如果你點進來今天這一則直播就代表你已經超越大多數人因為大部分人就是有些人可能就分享我們的影片有時候他不一定有看在社群媒體上特別是在 Facebook 上當然分享影片沒有看這也是常見的分享圖片一些圖文或是說甚至分享一些網頁連結然後但是沒有看內文這個是很常見的事情

那 Facebook 在這上面的問題特別嚴重那我想是因為如果是 YouTube 的話其實比較少這樣的行為但是 IG 的話也比較少因為 IG 的話通常你就是所見即所得你就看到圖或看到影片 短影片你直接就看掉了然後他也不是那麼就是你的分享行為怎麼講跟 Facebook 不太一樣

但是然後現在大家不是常用 Thread 嗎 Thread 上面其實

他也比較 Adreus 上面我覺得跟 Facebook 可能有一點像就有時候你可能分享但是你其實不知道那個文章在講什麼所以我覺得像你他比較能夠去分享網頁的分享新聞的這種平台他就特別容易出現這個問題那這個研究是根據 2017 到 2020 年 Facebook 上

廣泛分享的 3500 萬篇公開貼文這個分享量很大 3500 萬篇剛好其實有遭遇到疫情 2017 年到 2020 年有 75%的分享是在使用者沒有點擊那個連結的情況之下就已經完成了大家知道我意思嗎就是說有時候你看一個標題 金爆金呆了 誰誰誰怎樣怎樣

然後我們就看了很興奮對不對然後就分享 75%的分享使用者根本沒有點那個連結就分享出去了那其中又發現一個很顯著而且我覺得大家應該也猜得到結論就是政治相關的

未點擊分享這個我們現在就稱呼這種沒有看內文就分享這種叫做未點擊分享事實上你點擊了但是你有沒有看內文是另外一件事情但是因為他能夠追蹤到就是你有沒有先點擊嘛因為這個平台可以追蹤這件事情如果你有先點擊再分享那他就假設說你可能大概看過了但你有可能點擊了還是沒有看你未點擊分享的比例如果是政治內容的話顯著高於

非政治內容或是說政治中立內容所以很多人在分享一些政治文政治新聞政治攻防很多時候真的就是像拿了木棍拿了手邊有什麼鍋碗瓢盆就拿了就打就因為是政治攻防有時候就你看誰誰這樣但是有時候你真的是沒有在看那個內文的你只是想要轉出去而已

而且不論你是哪一派那當然我想他分析的我不確定他分析的內容 3500 萬則是不是都是英文的或者說是不是都是美國的但是他這邊有說就不論你是政治立場大概是什麼派那都會這樣子

那這則研究就分就發表在上個就是上個月就是上週上週的 Nature Human Behavior 期刊這也是 Nature 的子刊也是影響力非常好的 Nature 的人類行為學人類行為期刊上面那這個顯示的結果就是社群媒體用戶當然就是 Facebook

傾向於只閱讀那個標題跟簡短的摘要因為 Facebook 大概就顯示那個簡短摘要那大概都是幾字而已對不對然後沒有深入了解這些文章的內容那儘管這些數據僅限於 Facebook 但老實說我們也知道其他社群平台大概也差不多那特別是他的分享連結的

這個特性因為你就必須要點進去才能看如果是你不用點進去才能看的這個就比較難算但是當你需要點進去才能看的這種內容很多時候就是你跟其實也不是很多時候他很具體的說 75%的分享就是沒有點連點都沒有點好那主要的作者叫做 SandaSanda Shan 這位教授他說這讓我們感到非常驚訝但是我覺得他

其實在 gay 白 我覺得他早就知道這件事情只是他獲得了一個很正確的數據就是 75%事實上我自己體感也覺得是這樣子各位你覺得你在你今天看這個研究之前你的體感你覺得包括你自己在內有多少的分享是在你還沒有點內文之前你連點之前就已經分享了我自己體感

75% 我覺得差不多當然我自己 我老說我不會做這種事情我以前會做這種事情 但我現在我後來我相信我已經有 10 年不會做這種事情了以前會有一陣子很熱衷於那種政治的辯論跟 B 站那時候我覺得我會做這種事情但是我後來就比較老說因為也做泛科學的關係我知道這種不看就分享的這種行為實在是很不可取所以我後來就不會做這種事情

那我現在會分享在我社群平台上的東西都是我閱讀而且思考過的但是大家要知道根據這個研究 75%你看到的分享你先不要管自己 75%你看到的分享很可能是他們分享者根本沒有閱讀根本連點都沒有點好我覺得這個是非常令人不安的一件事情

那這個研究呢有跟哈佛大學的 Social Science I 研究聯盟合作因為其實你必須要獲得這個 3500 萬則貼文的行為數據你必須要

直接跟 Facebook 也就是跟 Meta 來合作那他們這些社群媒體公司都會因應研究者的需求而提供一些 API 讓你能夠去爬取一些資訊但是他也必須要去識別化而且要避免一些可能的負面影響大概是這樣子好那這些數據呢就包含了這些用戶的人口統計跟行為還有剛才我們講就是說

他到底是先分享還是在點或者說在分享之前就是說這個點擊的行為到底有沒有發生然後還有去還可以去根據這個頁面的親和性去做打分數還可以根據這個內容本身的

政治中立性去打分數所以說就是用了人工智慧 機器學習去分析這個連結內容當中的一些政治術語所以這個他們會去爬這個連結不管說可能是紐約時報新聞也可能是福斯新聞然後去爬這裡面的內文

他到底是比較左翼的還是右翼的還是比較偏哪一黨的透過這個方式分成立刻特五點兩表然後來評估他的政治傾向如果說他是比較偏頗的他就越容易被未點擊分享他越偏頗越容易被未點擊分享然後同時利用戶如果認為他的內容越符合自己的政治傾向不管是哪一派他就越可能未點擊分享

有趣了就是用戶已經有個前提就是說你喜歡福斯新聞的人就是說這個就是很符合我然後我就要把它分享出去你很喜歡紐約時報或是華爾街日報你就這個很符合我就未點擊分享就直接分享就分享出去了

只要看著這個表面看這個標題看這個簡短的摘要覺得他符合自己的意識形態就直接做了而且也不管你分享的是正確資訊還是錯誤的資訊我剛才講的這些都還是大的新聞媒體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分享的都是一些什麼 Podcast 什麼一些別人寫的部落格這也是真真假假很難講

研究發現錯誤資訊的超級分享能力會加速假消息的傳播根據 Meta 的第三方事實查核服務研究人員有發現有將近 3000 個分享的連結直接是指向錯誤內容但是這些明顯的錯誤內容它的未點擊分享比率高達 77%甚至比 75%還高就是它越錯誤它越容易被未點擊分享

然後這邊當然有一個比較尷尬的結論就是這大部分的錯誤資訊來自於保守派也就是美國的所謂的我們說川普那一派高達 82%都來自於他們那一派所以越

越假然後越傾向於保守派越傾向於未點擊分享就是說其實它有點攻擊性那當然這裡面有沒有機器人在做這件事情或是說外國勢力在做這些事情我覺得這個研究還沒有辦法分析到那麼細我覺得還可以再繼續分析下去那研究者認為說

如果要改變這個問題他就會建議社群媒體平台 AKA Facebook 增加一些摩擦力因為我們現在要分享這些內容基本上是沒有摩擦力的你就是點然後他會跳出一個視窗問你要不要加一些自己的評語有時候你就直接分享所以他建議說社群媒體平台可以增加一些摩擦力例如說你點分享的時候他會可能跳一個視窗

你是否已經閱讀完整內容然後如果你打勾然後再分享或是說如果你怎樣怎樣再分享好 這樣增加一些摩擦力但是你覺得社群媒體平常會做這個事情嗎不會不會的我覺得這個還蠻悲哀的啦就這樣子我覺得大家要想一下就是說你平常你所處的社群媒體的這個同文層到底是不是優質的就是說你觀察你身邊的或是說你現在

這個演算法根據你的使用行為建立起的這個動態牆他是否比較容易推給你這種這種人或這種資訊我們大家知道最近如果有逛 Threads 的人應該會發現他實際是一種很喜歡推給你那種幼兒型文章的平台我覺得他在短時間內想要衝量啊然後增加互動數所以他很鼓勵那種幼兒型的內容而且他會去秀給你看

人家如果去留言 那個留言本身的重要性他把那個權重提得蠻高的我覺得他的互動性上面的比重拉得很高所以就很多那種幼兒型新聞 幼兒型的分享我覺得有點像 D 卡 大家有關過 D 卡嗎 D 卡我覺得每篇文章都幼兒型啊就是他每篇文章看起來都假的但是大家就在那邊回得很高興

我不知道啦就是說或許低咖的文化就是大家都會覺得說就是有那麼多奇人異士在那邊分享一些討罵的文章你知道討罵感是很假的就是說怎麼可能那麼多討罵的人都那麼密集的在那個平台上分享這些討罵的內容呢這不是編出來的我這想不出來有什麼可能我覺得現在很多這個操作已經移轉到 Thread 上面了

那大家就自己判斷一下好不好好那我們這邊也感謝這個歡迎天草幼人他說永遠沒有遲到的問題因為我們可以重複觀看但是還是歡迎你加入你是會看天草幼人說我是會看完內文查完資料才分享的非常好我也是我也是歡迎 Andrew 加入這個飯糰集合帶班野兔說只分享遊戲類跟知識類

我通常會分享一些就是我也不知道我分享什麼類我好像沒有辦法很多跟科學有關啦藍小蕾說這跟我閱讀已閱讀以上條款是一樣的道理你說一點都沒錯我們每個人其實都在自我欺騙你是否同意 Apple 的所有條款包括把你的勝賬賣掉沒錯我同意你是否同意 Google 把你的那個財產全部拿去抵押是的我同意因為我完全沒有閱讀

各位我們都是這樣過著我們的生活的我們每天都在跟這些惡魔打交道這個標題黨安安安安說標題黨不是很常見嗎標題黨很常見啊對啊但是那麼容易掉入標題黨的陷阱的人更常見的喔 75%的這跟演算法偏好有沒有什麼關係啊這樣講應該說標題黨內容他比較容易刺激大家的反應是沒有錯可是我們為什麼會那麼容易的就是連

點進去都沒有點然後就分享出去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有趣的事情就是說他標的檔是想要吸引你去看可是他吸引你去看你連看都沒有看譬如說現在很多新聞都用那什麼他竟然怎樣怎樣或是說原來兇手就是他那這個他你就不知道是誰你就想點進去看但是很多人連看都沒有看這個是實在是這樣

好有些人這個彥成說不看臉書的我很難想像有這種事情那你只要一看臉書你就馬上理解就是這樣子我知道現在很多人其實沒有在用臉書啊臉書的影響力也的確下降了這其實也是我們一起經歷過的一段歷史你看范科學在臉書上累積了將近 50 萬的 follower 現在其實要推內容出去也是很困難所以我們才要轉戰 YouTube 這也是很辛苦的

這個 鴨...這個要怎麼念 我日文不是很好 鴨嘻嘻這個 幼兒型文章看了很疲勞 看完標題就轉生了不會分享也不會點開 沒錯 我就是看了超疲勞的超疲勞的基本上就是只要他是那種幼兒型的就算他可能有任何有價值的資訊 我就直接放棄掉了我現在其實已經變成這樣子了好 我們接下來看第四則消息第四則消息 老實說我覺得

有點困難但是我很有興趣所以我還是把它納入了今天的 5 則頭條之一這個消息來自於哪一個研究團隊義大利 終於不是美國的來自義大利 英國還有西班牙的研究者他們最近發表了一則研究

是關於把經典黑洞不等式延伸至量子領域聽到這個標題大家都知道鄭國威接下來一定不知道他在講什麼但是我還是要跟大家介紹就是說因為其實他被這個選出來還是有些原因的那這個研究最近是發表在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就是這個物理評論快訊的這個研究期刊的研究上面那他探討了量子效應

如何應用在黑洞的熱力學上面那因為大家知道這個黑洞這個宇宙中的大尺度這個相對論的這個結果跟量子

量子物理其實中間還有時候不相容所以大家一直在找所謂的大一統理論那當然現在其實有些人覺得說追尋這個東西根本沒有意義有些人覺得這個絕對是科學的聖杯 anyway 那傳統上來說研究黑洞都是以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大大的這個廣義相對論為基礎算是所謂經典物理的範疇

但是其實裡面有就是說當你到這個尺度的時候會無法解釋這個量子效應比如說禍金輻射等等其實我最近有看到一些

關於禍金輻射的說法其實如果說大家常看到一種說法就是說禍金輻射的意義就是在世界世界的附近會有生成所謂的實粒子跟虛粒子然後虛粒子會被吸掉然後實粒子會這個就留下來所以就會產生所謂的禍金輻射如果你也跟我一樣常看到這種說法抱歉這個說法是錯的至於為什麼他是錯的

這很複雜所以我們留待後續我們可能會做專門的影片再跟大家講我們再回到這個研究這個研究團隊的幾位包括義大利英國西班牙的研究者他們都是對黑洞熱力學非常著迷的所以想要來了解有沒有辦法透過研究黑洞然後來把量子力學的

把量子力學跟相對論來做一個結合特別是在起點在重力起點當中會發揮什麼作用其他一些背景我就不多做說明就是說黑洞一般認為說裡面有起點事實上這個也還有在辯論一般認為我們這裡面有起點那個密度

密度無限大但是在這個情況之下量子力學就會崩潰所以說對物理學是構成挑戰所以就會變成說那這個到底是有沒有可能這種事情會發生而且也沒有辦法預測所以說什麼事情都

都莫名其妙了這個莫名其妙的事情是科學家沒有辦法接受的所以說現在要想一個方式來解釋它然後這邊就有很多的其他的不等式等等要提到我們之前的這個 Pamrose 就是之前得到諾貝爾獎的這位之前跟霍金一起做研究的這位大大 Pamrose 大大那這個事情其實太複雜了我們不可能在今天講完所以說請容我直接跳過

那我直接要跳到結論這個結論就是研究者人認為他們成功的將經典的這個 Panrose 的這個不等式拓展到了量子效應所以他們發展出了一種量子 Panrose 不等式

事實上我已經不知道這個是什麼意思了什麼叫做量子 PANROS 不等式但是聽起來就是很厲害因為假設有科學家聲稱他能夠用量子把黑洞的解釋用量子的方式來詮釋的話其實通常都會是蠻大的新聞所以這個消息才我想在對所有人都看不懂的情況之下才會引起那麼多的反饋那我想

怎麼講呢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因為我完全是卡住就像我看到所有那種很厲害的數學研究我都直接卡住我沒有能力去解釋它所以說如果大家對於這個量子 Panrols 不等於是

有興趣你就直接留言因為我今天不想在這邊浪費大家的時間因為我講的絕對是錯的而且絕對不仔細所以說大家如果對量子 Panrols 不等事我們再來請教專家好不好我們今天不要在這邊浪費大家的時間但是我覺得這個是非常有意思的好接下來我們直接跳到今天的第五則消息事實上我們前陣子出了一則影片是在講這個世界偏左這個影片竟然有 30 萬次觀看

而且超過我其實滿驚訝的因為那時候我們是因為李政道先生他過世了他經驗過世了所以我們在想我們有沒有辦法介紹一下他跟楊振寧還有吳建雄三位的研究讓起碼要做個記錄但是我們都知道這個主題老實說對我們是有點太難要做成 15 分鐘的影片我覺得我們一直覺得力有未待因為有很多前提包括

所謂的語稱不守恆語稱這個 parity 或時間的對稱或者說座標的對稱這個東西到底要怎麼的在 15 分鐘之內呈現而且我們能夠用的動畫

我說資源也很有限所以那時候我們其實一直在猶豫所以沒有在李政道先生一過世我們就馬上做我們其實就是思考很久然後也要找到能夠為我們撰寫這個腳本的專家那個腳本專家也非常厲害他們接到這個挑戰就說好啊那你范科學想要介紹這個事情但是我要怎麼用 15 分鐘來講這個事情

所以其實我們內部有思考這件事後來我們還是做了我們本來預期這則影片算是一個紀念啦我們並沒有想到說他會獲得那麼多的觀看但早說有出乎我們的意料之外當然我們也知道很多朋友他們留言說太難看不懂這個我們了然於心我們也知道會有這個問題但是我覺得首先這則影片證實大家對於這個層級的科學

知識是有興趣的那我們可能就可以再做後續的集數我們把它再分解開來把它做更簡明易懂一點所以說大家的點擊或者說大家的回饋雖然你可能覺得說看不懂但其實我覺得這對我們來說都是很好的鼓勵就是說告訴我們說你們可以再試試看你們這個議題是有人有興趣的你們可以再努力看看那我覺得非常感謝大家的回饋這樣子

同時也要說一下我們之前的略懂量子力學一小時已經突破了 150 萬觀看了 掌聲鼓勵其實就是在昨天突破 150 萬次觀看我們今年初才突破 100 萬次觀看然後現在它已經突破 150 萬次觀看了這個非常棒那也請大家期待我們明年的第三季量子物理系列接下來來到我們今天的第五則新聞第五則新聞就是我們的標題我們的封面標題

RNA 編輯療法大家知道其實有 DNA 我們其實很多的基因編輯的動態其實都是在 DNA 的領域做那大家都知道其實基因編輯這件事情誕生也沒有多久我們以前很早以前就有基因工程了那我們透過那個

就是在植物上面或者說在動物上面開始做一些基因工程可是大家知道之前的基因工程那基因工程又有很多類型比如說包括育種也是基因工程你用輻射去讓它突變也是基因工程

其實各種方式都可以叫基因工程那我們現在所謂的基改基因工程就是說它是過去 30 年來發展出來的技術但是我們現在又說另外一種叫基因編輯它所謂的 DNA 檢到這件事情它其實相對較新所以它

但是它的精準度或是說它的有效性其實是被認為是會有它安全性都認為是比之前的基因工程更好的這個可以去看我們之前的相關影片搜尋基改或是說基因編輯就可以看到了那 CRISPR-Cas9 是大家常聽到的一個基因編輯的方式那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 CRISPR-Cas13 所以它不是 9 喔 不是 9 喔 是 13 喔

而且他針對對象不是 DNA 他針對對象是 RNA 我們前陣子也做了今年 2024 年諾貝爾獎的介紹其中一個在介紹 MicroRNA 也是微小微型 RNA 的他對調控基因表現調控 DNA 的用途我們之前也有做過關於包括

Messenger RNAMessenger RNA 跟 Micro RNA 不要搞錯 Messenger RNA 是這個信使 RNARNA 因為家族很多所以這個命名有時候有點混亂沒有關係我們之前用 mRNA 的疫苗我想大家已經

都知道其實他拯救了很多人的命然後當然有很多爭議這個我們就不多講那我們現在就發現 RNA 過去被認為是一種你很難對他做什麼的東西因為他很容易就降解掉了很容易就他一瞬間就降解掉那你就沒有辦法對他做什麼所以大家一開始想要編輯什麼都是針對 DNA 但現在因為過去疫情這段時間研究出來的一些做法我們可以開始對 RNA 做一些事情

就是說你對他做這些事情不會那麼快就被破壞掉所以當你可以做出 mRNA 的疫苗你可以開始做你就可以開始做 RNA 的編輯那你就可以把他的這個他要傳遞的訊息他接下來要轉譯的這個功能或者是這個蛋白質你就有辦法把它讓他注入到人體體內並且讓他發揮效用那現在

我們看到很多 CRISPRCas9 或 CRISPR 其他的這些做法他去修改 DNA 因為其實修改 DNA 的問題是什麼你這個人就被修改掉了因為你修改 DNA 你就修改到細胞核裡面的 DNA 了你整個人就被修改掉了你整個生物就被修改掉了所以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甚至如果你修改了是性遺傳這個

修改精卵細胞那這整個就修改掉了就會遺傳下去這個其實是問題很大的所以說其實科學家對這是非常審慎的事實上很多國家都對這個沒有開放不過我們最近有看到一個消息就是南非開放了這件事情南非開放這件事情所以會不會很多現在科學家都湧向南非開始做這些事情我覺得是大家可以關注的因為南非國家把這件事情開放那如果我們不想要直接

修改整個人體因為我們想要治療疾病我們不想要直接修改整個人體但有時候可以直接修改整個人體譬如說像這個就是 DNA 層級譬如說紅斑性狼瘡又或者說那個

那個什麼地中海型貧血有一些就是他就是他這基因就是單個基因的突變你就直接修改那部分然後對整個人是有幫助的那其實現在也有些療法已經批准了那大家可以去看挺健康的相關影片我們就不多講但是有一些是你沒有必要去修改整個人的基因的而且你也沒有辦法透過直接修改 DNA 去做到這件事情而是他是就是

蛋白的多或少或是表現的情況那這時候其實針對 RNA 去做基因編輯就是比較合理的那這次針對這個疾病就是 WET 老年黃斑部病變就是我們說他前面又加了一個失信我們都常聽到老年黃斑部病變

那前面又加了一個失性可能是就是他的一種一種形態那這種疾病其實影響了全球數百萬老年人因為視力很多的時候就不可逆的喪失了就是因為這種黃斑部病變那我們現在其實年紀大了用眼過度也常被說你要吃這個吃這個什麼葉黃素什麼的來補充來降低這種黃斑部病變的可能性但如果我們可以透過基因療法來做這個事情

這個其實影響很大我們有轉入跟轉譯的法則這個我就先不多講簡單說從 DNA 到 RNARNA 再到蛋白質有這個法則當然我們現在又發現中間有微小 RNAmicroRNA 在中間會做一些調控現在我們研究的做法就是說它用基因編輯的方式

來修改 RNA 因為基因編輯如果你直接去針對 DNA 細胞核裡面 DNA 的話你會永久改變它

你不知道這個會不會對其他部分造成一些永久性但是你不想要的變化甚至導致突變的風險這是我們對人類要做這個事情是絕對我們不想要這個負面副作用所以如果我不要去改變 DNA 我就針對 RNA 因為 RNA 是它的一個功能分子它很容易就降解掉可是它對中間的轉入轉移是非常重要它是這個

DNA 指令的執行者然後最後形成最後再組成這個

蛋白質所以我們直接針對 RNA 去做編輯那現在呢 RNA 編輯的主要做法就是 Krisper-Kess 13Krisper-Kess 13 它是為了 RNA 修改而開發的一種新技術那跟 DNA 編輯不一樣它的效果是暫時性的因為 RNA 就是跟剛才講的它會降解所以本來的問題是

本來的壞處就是他會降解掉所以沒有用可是他同時也是一個好處就是他不會永久性所以他又有好處又有壞處但是我們又不要讓他馬上的就降解所以要讓他有一定時間的發揮作用

同時它也有可控性我們也可以逆轉它避免過度治療所以它就像我們之前常常會舉例就是說 DNA 就像是珍貴的食譜 RNA 就像是你把食譜當中的幾頁把它印出來你就不要動到 DNA 你就把 RNA 印出來然後大廚在針對核糖體就到廚房在針對 RNA 食譜再把它做成菜這個菜就是最後的蛋白質大概就是這樣的比喻

那這個私信的老年黃斑目病電其實在影響全球超過 2 億人甚至到 2040 年估計將增長到 3 億人以上我想台灣包括在座各位可能都有人受到這個問題的影響而且問題是他幾乎只影響 55 歲以上的人他會影響我們視網膜中央處這個黃斑這個部分然後造成不可逆的失明然後漸漸大家會發現

黃斑部病變了他就直接就看不到了他就看不到那一區了所以這個影響是非常大的很多人的視力就因為這樣消失了那原因是因為黃斑下面的液體積聚以及一些血管它長出來但是漏血所以就影響了我們的視力那現在的治療方法其實就是滴藥水或是來阻止他

血管內的這個生長因子來控制他這個會漏血的血管讓他不要再生長所以就是去抑制這些血管讓他不要再生長因為他會一直漏血漏血又加快了這個黃斑部病變那但是如果我有一個方法直接降低這個生長因子我不是用滴眼藥水的方式我直接讓這個生長因子直接消失

那我就可以一次性的阻止我裡面的這些血管會漏血這些血管不斷的新生所以這個 FDA 已經正式的批准了這樣子的一個療法就是他可以透過基因編輯的方式 CRISPR-Cas13 應該說他批准他進入臨床階段而不是進入這個廣泛大眾都可以採用他批准進入臨床階段就可以開始對人類來做一些臨床研究

好那所以其實這是一個滿里程碑式的意義因為每一次的基因編輯療法被批准他其實都是里程碑我們之前也介紹過大家可以去挺健康的頻道看一下每一次的基因編輯療法被批准他就代表說

開始可以對人類做這些事情所以他的風險是相對可控的那我今天可以對這個老年黃斑木病變開始做這個事情我接下來就可以用其他方式去針對其他的疾病在做這些事情那所以其實最近我們也有介紹就是我們諾貝爾獎三連發嘛 2024 年的三連發最後一則就是在講諾貝爾的化學獎那得獎是透過 AI 來預測跟甚至製作蛋白質

包括 Alpha4 包括 Rosetta4 等等的一些一些 AI 結合生命科學結合化學的一些結果我記得是 Alpha4 的創辦人 Demis Hassabis 他就說他預測未來 20 年所有疾病都將被人類攻克

很多人會在我們影片下面留言說有錢人才能享受得到或是說一定很貴我覺得其實當然是但是就是大家也知道所有東西一開始都是可能很貴因為其實他就要承擔這些風險跟投資但是當他可以被規模化的時候其實他的效果而且他的價格肯定會下來的所以我覺得大家不用太覺得我覺得很多人會有點

我不知道該怎麼形容這種情緒就是覺得說這些新的東西都有錢人用得著其實我覺得我有時候看這些留言我會覺得說他說的是對的可是何必呢就是說

就是我們放遠這個事情因為其實包括我們現在用的手機平板筆電這些本來也都是有錢人才可以用的東西但是就是因為科技進步因為科技他就是會想要被更多人使用好所以說其實我覺得大家是可以抱著一個比較正面的角度去看這些事情因為僅僅幾年前這些療法都不存在

好那我覺得現在我們看到很快速的進步那包括這些蛋白質的預測他某方面就是告訴我們說我們有辦法去更快速的去解決這些問題而且其實大家看到成本快速的下降

那这个下降的速度其实是比我们电脑的晶片或者说电脑硬体的下降速度还要快很多很多倍的就是说我们预测蛋白质的能力还有所要花的成本这件事情下降非常非常多所以我觉得我自己是蛮乐观的那你说我们 20 年后是不是大家都没有疾病了大家是不是都长生不老了我也不敢这样保证但是老实说你观察过去这一两年来 AI 的进步老实说我就觉得说也何尝不容易

何嘗不能相信呢對不對我們也可以給給自己一些期望而且我們會持續的來介紹這些相關的動態大家就可以看著這些動態來看似乎符合你的預期對不對好那這個研究我覺得其實是為什麼我們把它放在封面因為我覺得它是

最快我們今天介紹的所有研究裡面從黑洞到這些能源什麼的我覺得最快可能會應用在大家身上的而且我覺得黃斑部病變是包括你我在內所有人都可能會面臨到的一個疾病

所以我們很有可能很快就會應用到這個新的療法所以我希望大家特別來注意這件事情好的 以上就是我們今天的科學新聞非常感謝大家的參與不知道為什麼最後才蹦出 200 多人那好 通常我覺得直播是這樣通常人越多我們應該要一直留下來對不對這很討厭那我們到底是不是該結束還是要繼續留下來對不對 你人越來越多我這樣子要結束我就不知道該不該結束

大家我們現在應該結束還是說大家希望我們繼續講下去我們給大家 10 秒鐘幫我們做一個決定我現在應該結束我的直播還是繼續聊下去因為你們後來我要結束了結果你們人變多了你看一下 246 人是怎樣還會變多嗎我現在一直做直播但真的人會越來越多嗎當然我們現在不是說要衝這個人數啦只是說 Why

有些人是吃完午餐之後回來才發現有直播這樣子不好意思我們都是午餐的時候直播好啦沒有辦法啦我們一定要結束了啦那今天謝謝大家的參與我們就下週再見囉掰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