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欢迎来到思想实验室那今天这一集呢其实我们是延续上一集因为我们邀请到了现在在美中科技站最前线担任我们的观察员的 Lucy 跟 Richard 来上我们的节目在上一集里面呢我们已经先谈到了从华为
这家公司他的算是狼性吧来看这家公司他接下来面对美国的制裁新一轮的制裁会有什么样的反应然后以及这个对他们会造成什么样的冲击我们也聊到了包括像 DeepSeek 这些模型我们现在到底是不是应该持续把注意力放在这些模型上面又或者说其实现在真正的竞争场域是在应用端
这些应用如何取得大家的信任这个信任是否能够维系我觉得这个是我们在上一集聊到的一些议题欢迎有兴趣的朋友们赶快回头再去听一次两位本身就是人才也在包括台湾美国中国这些市场走跳 Lucy 本身更是看很多的公司作为投资人然后
現在在協助新加坡的公司做看很多的案子我想先請問 Lucy 你現在看到在人才這件事情競爭態勢是如何這個 Jensen 也自己說
50%的 AI 科学家 50%的 AI 研究者是中国人好那我们自己看很多论文对不对论文上面基本上都是华人姓名不代表他们一定是都是中国人也可能是在美国华人啊或者是新加坡人啊都有可能或台湾人啊都有可能但是你的确看那个名字的
华人姓名的垄断性是非常强的也不只是说在中国的公司在矽谷的公司也都是一样也都是这样子同时我们也知道说因为像上一集我们聊到的美国的市场美国的资本市场整个相对比较成熟出场的机会比较多所以很多中国公司会优先的要到美国这边来发展创业者到这边来发展所以现在人才的流动的情况到底是怎样还是说大家会反而
往其他国家去外移比如说可能去日本可能去欧洲可能去新加坡你观察到的情况是什么我觉得非常有趣就是在因为我经历过中国完整的那个移动互联网然后包括 2010 年中国的科技就是我们就软件企业的这样的一个飞速高发展的这个十年我觉得它可以大概以我的经历来讲它大概分成 2019 年之前到 2019 年之后
怎么理解呢因为在 2010 年的时候 2010 年到 2012 年中国有一个非常大的政策叫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是何强总理曾经提出的这个政策围绕这个政策相关之后呢中国也重新或者说大力地去推广千人专家计划这样的一个政策这个使得在当时候中美还没有这么关系胶着的这个情况下有一大批
在美国工作了可能将近 15 年到 20 年的甚至在一些科技的大厂谷歌啊 Facebook 啊 LinkedIn 啊的科学家或者叫 research 资深 research 甚至是一些高阶的管理人员他回到中国来进行创业使得他把一些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理念带回来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有一大批在美国呃
特别在一些高等学府任教的一批可能他没有到教授可能是在副教授级别加入到一些清北甚至是我们叫清北副教者应该是这四家然后去担任相应比较学术或者高阶的这个职位这个的密度是非常高的这一段时间我自己认定啊叫做中美人才
互相交流的黄金期间然后大概可能在我的印象当中周围一两个月就会有非常高密度的就是人才的沟通线上线下的会议包括两边同时担任一些职位甚至有学术职位也有一些产业职位然后互相交流当然都是在华人之间你看在这个过往当中不仅移动互联网中国的产业得到了发展甚至在就是自动驾驶对吧
然后像人脸识别 NLP 对吧语意识别等等发展的速度都非常快然后到 19 年之后就是 18 年川普上台川普开始对于中美的这个关系有比较严厉的这些政策然后 19 年以后这样的这个我们讲交流的机会一下就被中断了或者叫冷冻 freezing 冷冻期一直到疫情
疫情这段时间我觉得两边的交流相对比较少的更多的是中国自己内部出台了很多人才培养的政策有几个政策非常有趣要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其他地方没有看到第一个叫做如果你希望在学术上作为一个教授来讲你希望在学术上能够再上一层比如说你去评结亲你可以理解就是高阶人才的一个 term
或者是在评定院士之前你先要做结清这样的一个这个哪个结结出的结清结清往上还有几级的评审最高当然就是院士级别如果你希望在学术上一路往前你不仅要有学术的研究的成果不仅仅将发多少 paper
特别有一半是需要你有产业的影响力和你在产业上有很大的这个研究成果这个政策我是在其他的地方不曾了解可能在美国有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在台湾可能不太多感觉学术跟产业还是切得比较开的然后再到最近甚至已经就是已经据我了解在清北清华和北大特别在一些计算机或者在一些特殊
专业的这样的这个资深教授大家都希望自己开个公司然后把自己的学术能够充分应用到产业当中形成所谓的叫做产学研效应然后能够有具备产业影响力他才能更有机会刚刚提到这个中国的六小龙
第一个就是质普质普青岩质普青岩的首席科学家唐杰教授他就是这样的一个非常好的典型路径原来他是清华的计算机系的销售现在他已经应该是国家的准院士了那他自己下面有一家非常突出的公司叫质普青岩嗯
也是国内自研的这个大模型公司我们叫浩哲就六小湖当中融资目前最好的一家对然后我们叫做中国自己国产的 GPT 哦
这样的一个定位这样一家公司所以其实它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好的范本然后我们在比如说大家知道 DeepSeek 来自于浙江对杭州对吧然后浙大浙大在十年前就已经要求如果你希望这个教授在学院或者是在职级上能够有往前一步你必须要轮岗到浙大持股下的各个产业当中
哎你不要觉得浙江大学是一个纯大大学不是啊浙江大学有他的医学浙江大学还有他的这个高精尖的材料嗯材料研究所啊他有非常多的产业比如说你你的学科跟医学有关要有业界经验你得去那个医学你这个产业对应的科室你也要当一个科室助理嗯你要有轮岗经验哎你也要参与到过程当中能够给他的这个产业带来你的研究价值嗯
我觉得这个使得就学术跟产业之间的紧密程度是我觉得是非常高的那在这样教授带头的这个大的背景之下那我作为教授的学生对吧我自然就会参与到教授的各种各样跟产业相关的研究课题当中
然后甚至我应该更早的就进入到产业界不过这边我也分享一下台湾的状况因为我们做翻科学我们有采访很多教授的机会那比如说以台湾的半导体界那因为电机学门学生基本上你进大学然后就已经被相关公司给定走那当然可能一方面少子化一方面这个产业赛态
太热了所以其实很需要人所以反过来遇到一个状况是学生少或者说学生不念硕不念博
因为我大学毕业出去或者说硕士出去就工作经常不会做博士等级的学术研究那没有博士生基本上老师就很难做事年轻的老师也被抢走了所以其实我觉得这还蛮有趣的当然也有一些老师就是现在有一些对应的作为就是说你总不能让学术界空掉
学术界空掉你未来你的人才到底去哪里所以说现在当然不管是教育部也好国会也好也都有一些对应的作为比如说老师可以被借调到台积电啊或者联发科啊去做一些事情或者说同时做一些事情有点像是你刚才讲的那个状况啦
对但我觉得你刚才描述的那个情况好像是更不会担心这个空调的问题我觉得不太一样的地方可能是因为确实大陆人多就是即便是少子化至少这个体量在所以可能不太有那么多
所谓博士的这个空窗期大家还是比较如果有一定学术追求的年轻人他还是希望能够把整个的这个学术履历能够完成这是一个然后第二个呢就是在这个指标是下给老师的而不是下给学生的我觉得这是非常有趣的而且这个指标是和这个教职员工本身在学术上的晋升是有直接挂钩的
这是很重要的对因为其实对很多老师来说他会觉得说有些事情对他升等没有关系他就没有什么兴趣对但大家因为站在个人角度还是希望跟自己的职业发展有比较强烈的绑定对吧那么在学校的这个评审上我觉得他也是希望能够跟大的这个怎么来筛选人才的这个标准直接挂钩我觉得这也是非常有趣的
然后第三个呢就刚您提到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就是中国现在这一代 AI 模型公司的起来我们不乏能看到一些所谓政府的影子比如 Rachel 知道在北京有一个研究机构志源吗对志源那其实如果大家看我在 Facebook 写关于智普青年介绍的时候有篇文章特地提到了志源这家研究所志源是
实际上它不属于任何一家所谓的教育大学背景的这个学术单位一个独立的研究所它是一个独立的研究所就是隶属于国家的一个单独独立的研究所它的研究就是要研究人工智能啊
他前阵子也被美国制裁我有看到那个上线版了有点像贝尔实验室以前那样子但是贝尔实验室隶属于贝尔公司首先就是在中国的这个体制下呢他会有一个政府主导跟他的大的国家宏观战略挂钩的一些直属单位他可能不隶属于各个管理部门他有一个所谓的管理部门的应该叫组织的一个形态
但是在研究上这样的单位运作的好吗我们不说它运作的好不好我要跟大家重点介绍的事情是智普这家公司刚刚起来之前就是它变成这么好的一家公司之前它很多的这个项目其实是通过智源
去幫助國家的一些不管是國企的項目還是一些政府需要的一些研究主題是落在這個裏面的而這個裏面智普不是唯一一家公司它通過一個研究院去集結了跟這個項目或者是這個題目相關的各個方面在這個技術領域當中橫向的公司而且要求這些公司派最好的人才進駐到這個項目當中
他是以国家的一个之力我们讲国家之力通过一个项目落地把这些人才聚集到里面来这 2018 年参加过这个项目的这些人才现在开支散业现在开支散业已经孵化出了将近 20 多个公司这听起来有点像当年工研院把联电台积电孵化出来的那种概念对 有一点像不过在中国现阶段就是 AI 是所以其实嗯
我要跟大家介绍的事情是说这样的一个机制它不仅仅在 AI 领域可能跟国家战略相关的各个领域当中都有类似的这样的机制它带来了有几个好处第一个好处是大家不是闭门造车嗯
在这个同行之间至少在国家认定的学术高地当中这些人才是互相交流的第二个呢在这个过程里面不仅有产业的力量他也有学界的力量因为清北副教都要派人然后第三个呢在横向当中技术领域当中也会围绕一个国家战略的一个方向去做相应的研究大家在这个研究背景之下知识也是互通的
那也能够让帮助他更好的去落地到自己未来的不管是创业还是他的这个科研当中去所以这个圈子是一个非常高品质的一个圈子对而且这个圈子背后是一个无形之手在推动的一个圈子有点像黄埔军校的感觉就是我刚才会问说运作的好吗其实假设台湾做类似的事情当然台湾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包括公务院有曾经计算过
然后到现在也都还有在做这些事情但是总是会担心因为假设跟政府靠得太近就会变得太比如说为了 KPI 而服务我不知道中国会不会有类似的问题因为有时候就是说为了继转而继转为了
产权合作的产权合作为了开公司的开公司我觉得我不能说完全没有我觉得这是很难免但是在现在非常有趣是因为中国就是大家都知道中国的这个资本运作有已经绝大部分都是以人民币为基础了相较于我们叫为谁而
而做什么这件事情不如说为了在未来能得到更好的资本成为一种更好的标签和案例对吧我觉得他通过这种方式去化解反而参与度会更高了解如果说这个流动有转的好那我觉得当然就是好的
有时候我们在包括在台湾或在很多地方会看到一些类似就太过官僚化的问题就是说政府当他伸的手伸得很大力的时候比如说台湾也做过很多那种计划性经济两兆双星啊我一定要政府搞一些东西起来我觉得可能台湾还没有办法完全 copy 的语跟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中国的市场
对吧
要让你练起来对先让你有要活下去你要有饭吃对吧那我就放一些项目给到你所以我觉得这个这个也属于叫计划经济当中的一个一个特殊现象吧在在可能在美国它完全就市场经济所以就没有办法完全 copy 但是我想重点跟大家介绍是说也是因为集中制的这样的一种训练或者叫计划经济使得今天在中国的人才密度上是高的嗯
人才的多样性上也是高的我指的是在同一个纬度各个细分的领域当中都有人这样的多样性也是高的其次呢他通过这样的一套机制开始培养本土人才这个本土人才是什么可能十年前是来自于美国的经验
但是是落地在中国的特殊的环境当中符合国家需要的这样的一批本土人才没有任何的流氧背景也慢慢的能够承担成为这个技术科研的一个中间力量对因为据说 DeepSeek 里面很多都是这样就是他不需要没有流氧的经验
但是就是我觉得他不止 Deep Seek 我们平常看阿里同意签问也是一样真的基本上我们讲实操的干活的就是说签问那个开源的负责人是我朋友嘛他就是那个志源出来的啊刚才讲的研究员然后是北大清华这一边出来的所以就没有真的去流亡的经验然后也一样在阿里里面就做得很好啊那我想听听看 Richard 那你看到的样子是什么就是说有没有什么跟 Lucy 不一样或者说要
补充的地方我补充一点就是说其实之前不管黄仁勋说华为是很强的对手有一半以上的 AI 专家是中国人我觉得他说的都是事实只是说大家怎么样去理解跟解读就像我跟 Lucy 老早在可能 23 年对 23 年 24 年的时候我们就经常跟一些台湾的朋友去聊说中国现在是很
那个模型他什么很强其实当时的台湾蛮多人是听听而已他也没觉得有多强就是说白点是后来 Deep Seek 串起之后那些曾经听我们讲过的人又全部回来找我们说原来你们当时说的是真的因为他内心不真的信对但是我们当时就知道是这么一回事因为我在那个行业里所以我要讲的事情是首先他有本土的人才现在在国际上面的这一些技术还有学术的交流其实是很透明
然後再加上中國有大量的留學生是在美國然後這些人以前也是在中國讀書啊 Maybe 大學博士才出去所以他那個是關係網是盤根錯節的就是說就算今天一個在中國的團隊的人他從來沒有留言過但他很容易接觸到 Meta 裡面的人
Google 里面的人 OpenAI 里面的人因为他一个二度关系就过去了所以他很清楚说现在行业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其实大家都清楚所以只是因为听证会讲给那些不在行业里的人有行业里的人去讲而且那些讲的人也得考虑到行业影响性或政治影响性所以都是很慢的就在我看来他们讲的东西两年前就是这样 AI 现在的场域感觉到就是非常同步啊
美中基本是同步在快速的成长在人才上面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后来是靠着庞大的市场啊以及激烈竞争啊而出现一些胜者但可以说在 AI 这个新的竞争赛场上面
我觉得中国完全并没有落后的问题软体跟大模型从软体方面来讲我认为中国是落后的但是确实从整个供应链来讲中国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供应链的话你指的是像哪边比如说晶片那种比如说对晶片像华为可能被制裁或者是中国还有很多算力相关的公司不止华为一家因为还有很多公司他认为不能都让华为吃他自己也要做啊
所以这些的很多的供应链跟技术确实还是缺的了解接下来想要讨论的就是回到我们台湾身为一个台湾人正如上一集一开头所讲我们处在一个很特殊的位置台湾也是像新加坡一样左右逢源曾经是这样善用了一个时代的契机然后应该说我们上上一辈中国那边
社厂利用人力包括利用后来的市场获得蛮好的成功但是随着局势的改变很多事情都不太一样然后现在甚至连每天要用什么样的 APP 这个 APP 到底能不能用这件事情大家都会有一些自安的担忧因为很多这些担忧它就是无形的不真的知道它有什么问题但是你就是会担忧因为有人在
討論這些事情兩位覺得台灣現在此時此刻的 AI 的競爭之下在美中的
架构出来的擂台之上我们应该要怎么样自我定位你觉得台湾的产业现在应该要做什么样的选择我觉得台湾产业有分层一个是已经在市场上玩的这些 player 包含各个公开上市公司等等或者我们都说了 Lana 上口的台积电或者是可能封装厂各种的
这些产业来讲就是过往的你说这个竹科的建设到现在算是吃老本的这一块其实还是有很好的一些点然后过去当然是左右逢源而现在可能被要求某种程度选边站对吧
我的想法是台湾的产业既然已经占住了一个在帐下供应链当中的很重要的部分即使是分成美国供应链或者是中国供应链是不是也有可能通过某种方式在这两边拆分之下我们仍然还能各自在两边如果有余裕的话各自在两边还是占有一个重要的关键的供应链的位置其实所有的产业要赚钱只有
一个字叫做独占比如说富士康就是鸿海它其实在连接器当中做到某一块它就是独占你怎么样都绕不过它所以我们的产业要如何持续的赚钱就算把厂商搬到了美国搬到亚利桑那搬到哪里如果我们还是独占的那也没问题所以我认为说这是一个我们自己有的一个过去在供应链上独占绕不过的位置有没有可能随着我们的厂
即使外移还是能独占我觉得这个对我们的影响就相对没那么大但对我们的人当然是有影响比如说我们的人是不是就得到海外去或者说我过去 12 年在中国对吧就是说人是要 move 的但是我觉得说过去那些老台商不是有很多一箱皮箱就全世界到处跑对吧我去东南亚设厂我甚至去巴西我去哪里
也一樣啊就是說我覺得我們那樣拼搏的精神不能夠現在就好像就忘記了台灣人是一個可以到處諸隨潮而去的話這個我覺得我們現在還有年輕人應該得去回想起來這是我從一個角度來講另外我從軟體的角度來講台灣現在有一些新的很年輕的人做了一些軟體公司比如說我們上次去矽谷也見到有一些嘛
他们其实遇到一个问题就是他们想做 global 的事情可是台湾的资本跟台湾有钱的那个 generation 根本看不懂他们在做什么所以我都劝他们说跳过台湾吧就是因为台湾的资源掌握在那些做硬体做传统制造业或者科技制造业的这些人的手上他们真的没有办法投你们是因为他们看不懂就不会投
估值的方法就不一样所以台湾其实很有钱很多人很有钱但是他投不了那些软体所以我就请他们说你直接到海外去融资 maybe 你可以做成下一个台湾之光但是台湾的资本是缺位的因为台湾资本投不了我只能说你怪罪这些台湾资本也没用因为他过去的赚钱逻辑跟思路就跟现在的软体完全不搭嘎这是一个成功的后果
就是说你既然承接了前任的这个成功我们也得接受这个后果对或者说我有一个年轻的朋友他也是台湾人然后也是在浙大毕业的然后现在做了一个还不错很火的一个就是你用 vibe coding 完了你要如何部署他的公司叫 zebra
OK 有有有我知道对对对然后那位也是我的学弟对也是后辈然后我其实跟他在上海也见在台北也见就是我在想怎么帮助他可是一样这一些年轻的 20 几岁的创业者在台湾都拿不到相对应好的资金他只能拿到一些天使天使他当然拿得到因为我们这类的人都可以投但问题就是他拿不到像样的机构投资人的钱因为那些人只会投半导体
他看得懂半导体制造业但是看不懂软体所以后面的商业包含融资还有他的客户群体其实也不在台湾而且其实某方面老实说你即使被台湾的这些硬体的前辈投他也帮不了你他甚至会觉得我投你你要先为我集团的这个逻辑去如何帮助我
甚至你要拿他们的钱你也会觉得怪怪的就是说我拿这个机构可是这个机构没有什么网络效应没有什么又不是 Y Combinator 所以我觉得这一块呢我已经看到就是台湾在软体或者 AI 方面是很缺的但缺是个事实我不在骂台湾就事实就这样那有没有可能我们让一些人在新的行业当中他赚到了钱以后他再变成有钱的再回来
做真正机构的投资更年轻比如现在 00 后的甚至 10 后的又是个 30 年在我看来你是乐观的吗因为老实说就是我不乐观你不乐观是不是但是我听你讲的好像很兴奋我兴奋但是我不乐观但是至少我作为一个台湾人如果我有点小钱我也想做这个事情是了解好好挣钱要好好挣钱就像 Apple 曾经那个
林志成也是要做这件事情那如此你看当然我们不要说什么台湾儿媳这种身份就是说您是个专业人士不专业不专业您是专业人士而且您看很多的案子那当然我想你看案子里面可能台湾肯定是少的其实我在中国看台湾案子算多的真的吗已经算多了他这个人中国其他人不看台湾案
是这个意思也不知道能不能分享不能分享就别分享我有曾经问过大陆的一些资深的投资人为什么不看台湾的案子大家给我的一个非常共识的一个话叫做台湾呢有很好的职业经理人但没有很好的企业家在软件这个层面曾几何时我是打问号的因为我觉得台湾有很多不一样的人才其实台湾人才的多元性要远远大于中国嗯
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我们的公司最后也在 20 年就做中国自己的生意也上市了嗯那做中国生意就已经很好了为什么还要花这么大的代价嗯那我觉得台湾天然大家就可以就 global 嗯那这一次去去玩西谷待了快一个月的时候我就有又有一点
就有点反思就是你知道我没有看到太多在 AI 创业密度那么高在硅谷的台湾人我看到了有一些职业经理人在大厂都担任非常好的职位但真正落地到那边创业的年轻人也好或者我们这个代的人也好蛮少的就不是创业者但是有担任高管担任高管的很多
都出去了可能比我们再年长个十岁在那里各大厂里担任高管或者跟我们同辈担任高管但创业的企业我们说创业者企业家蛮少的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也劝过我们的很好的朋友所以某方面那个你之前开始讲那个大陆前辈说的
话还蛮贴切的就是有好的职业经理人但没有什么创业企业家也许不够饿不够饿对也许不够饿如果够饿就什么都做嘛就像那个创业有的时候它是个圈子一旦有一个人数积量了之后互相帮忙
那我觉得在在台湾能得到的帮助有的时候偏高管嗯他不是真的 pew 的一个创业者的一个圈子在在互相帮忙嗯也许可能有些偏见哈回过头来刚刚提到了就我觉得其实有很多的地方是适合在台湾做的而且在国内做不了嗯我有说在大陆做不了嗯就第一个即便现在有很多我
在大陆看到的很多的创业家他想要出海但他真的没有这个基因出海他受的所有的教育和认知和思想他都是在国内这样一体形成的你去搬过去出海一定是死的我觉得在至少从教育背景和认知上台湾太国际化了相较于
我的认知来讲对比大陆是国际化国际化非常多我们不要说说开一家成功的上市公司我们就做生意的角度那我们应该就从第一天起就做一个国际化的生意而且第一天就应该冲到最难的地方去做国际化的生意不用想着说比如说南向离我们近我们就先做南向我觉得南向也没有这么大的消费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就在美国我们就冲到美国就很苦的
我们去做全球最好的生意我觉得成功率一定比我看过的非常多的中国的企业家或者中国的创业者我认为概率就先天的优势就要大很多而反而现在是我看到很多的我们这一辈的创业者天天挤进脑汁
想破如何突破关税要去美国做生意对中国的创业者是这样的然后以及他们都快退休了还在想我怎么能在美国做生意我觉得这个我觉得是不太一样的不够饿有可能然后第二个就是你看到就是美国的对于中国接下来一定会有一系列的各种限制然后不管是在软件还是在硬件上我觉得其实台湾可以做很好的一个跳板因为这
对美国来讲他还是需要嘛他还是要用嘛无非就他放哪里做中国到时候一定提供不了或者一定被限制有非常大的压力那些东西为什么台湾不能做呢
当然啦就是台湾本身也有这个制造业基底嘛那可能包括半导体啊或者说多精密制造这方面的实力也是还不错跟中国的规模或者说我们不谈一些规模你讲的太大了我们举个很小的例子我到现在可能也是我的不足我没有在台湾看到过有 42 位的首
什么叫 42 维度 42 维度可以动的手 42 维度 42 维度所以说每一个指节每一个指节都能动现在在中国已经有四家公司了但像这样的零配件我觉得在接下来这个轮次里面也可能也在被禁止名单当中
但是你得有人做得有人做啊你说你放到马来西亚做我觉得可能程度上可能有些偏差就或者是 academic 或者是这个学术程度我相信新加坡他有这个能力但他能不能造呢不确定那我觉得台湾肯定是有学术上可能也有嗯
在制造上可能也有嗯因为像这种精密器械嗯对吧你如果你不做就放在日本做了也是对不对就原子小金刚哎对对对那你说日本做的成本高还是在台湾做成本高嗯那肯定日本高哎对那台湾为什么不发挥它的这个优势呢嗯这个零配件一定是巨声的刚需嗯
巨深一定是在美国的绝对国家战略当中一定要做的对那他一定又不能买中国的对对吧手做完了可以做脚是对像这样的林培俊 108 维度都可以做因为像他这种关节在大陆现在才刚刚开始嗯而且我觉得大概率都是自贡的就是只做国内市场到后来嗯
因为它出去的可能性也不高最多也就是一个科研类的属性作为一种教具器材可能出口你说要大规模的用在生产上不一定但如果美国的制造回归了人还是很贵那他为什么不用巨声来替代人这也是他的一个国家也是一定要走的方向对走的一个方向我觉得这些都是在台湾可以做的了解
好 那其實我們自己在之前我們的節目有討論到機器人這件事情其實它可能是台灣不能迴避的一個戰場那當然我們也不確定川普或者說我們這個習近平兩位哪天談一談又高興起來啦又怎樣哪一天談一談又感情又不好啦但是我們總不能看天吃飯嘛有些領域跳不過那所以我覺得剛才
讲了这几点的确是我觉得硬体这个倒是可能是很很迫切而且很必要的而且是很实际的一个市场不过就是软体这边虽然你刚才说的很兴奋但是感觉不是很乐观但是的确需要这个圈子如果还是没有这个圈子的话接下来我觉得就直接让机器人做了不需要台湾人在做这些事情了
我講軟體人才的話我覺得台灣軟體人才其實不少你要去看我同意台大資工系台大機械系到底誰比較高分對吧如果是從這個看的話我現在不知道現在的分數反正我小時候當年本來是機械系高分一點但後來資工系就上來了從二類組的榜首來看的話也就是說然後我身邊當然有行業的關係我認識非常多的 software engineer
但他们现在都在哪里联发科对他们现在都在台积电联发科这一类公司也就是说或者在美商对比如说有些美商不管是大或小他 hire 这些人因为台湾现在的 software engineer 已经被全球公认是什么呢性价比好的一个地方也就是说他不会太贵可是呢台湾人又比较负责任如果你用印度人虽然便宜一点但是印度人经常就工位比较厚就是都交付不好然后中国的情况是不
不一定就是有各种不同考量所以其实台湾的软体工程师的量其实是很充足的或者是说全世界会爱用的可是我们自己的这个产业其实是不足的所以我的想法就是说软体它作为一种能力像现在 Vibe CodingVibe Coding 也变成是越来越多人看了下一步了比如说我的女儿现在五六岁我首先先让她学习 ChatGPT 怎么用 AI 这种东西
他甚至中國的豆包他也用他還會去比較這兩個東西有什麼不一樣接著我就在想我要讓他去學 coding 或者是說學如何好好的表達因為其實 vibe coding 涉及到你能不能把話講清楚把事想清楚你只要能把事情想清楚把產品想清楚你講出來他就可能做出 something 所以其實我認為有一個東西叫做整體的國民素質我覺得因為台灣很小
小的地方你就要把教育堆高比如說以色列比台灣更慘你看他們整天在打仗我們至少還沒真的落入打仗的情況但他們的 startups 他們的人他們的諾貝爾獎得主比台灣強太多了那這兩個地方當然現在可能不好比但是我覺得台灣在教育方面已經是非常過剩的情況但是我們在教育方面經常想的是如何讀到好大學好的學歷最後進好的大廠工作比如說台積電之類但我覺得
不一定啊就是如果我们的人才密度高到一种程度那我们有一些资本或者是其他产业升级的机会就像刚刚讲机器人也好什么也好 coding 能力一定是我们的最基本所以不管是 vibe coding 或是传统的 coding 我仍然觉得是要把它列为像英文一样是变成是国家级战略就我们不只是要会英文我们还要会某一个程式语言或者如何把程式给构建出来要当魔法师对或者是现在很多人讲的这个超级个体嘛
应该听过这个词对而且我现在有认识很多的企业其实真的已经在做这个事情了就有某家不是这类的媒体在告诉我说他们在裁员那为什么他说因为他说他的竞争对手也在用 AI 然后再把这个人给搜索当然我怕你们同事听到会不会很紧张但是就是说但不是你们这一行的媒体就是说他知道一定要把这个人的能力因为他说就算我请一个人好这个人很贵他年薪要 200 万
可是这个人能够抵 10 个人的话 200 万便宜啊 10 个人不止 200 万啊对吧所以那为什么他发现有人可以抵 10 个人呢因为确实现在 AI 能力起来所以我觉得我们的下一代如果各位听众对吧有小孩的话要去想像我也会去想啊我小孩与其说被 AI 取代不如他拿 AI 取代别人对这是我跟他现在在思考的一些心点所以也希望台湾的观众也能想想看啊
我另外补充一个角度就是在这一次 AI 的技术的革新当中看到最大的一个不同是什么就是以前在互联网信息化的时代里面大家要做到规模一定要融资先花钱然后才能做到大规模的规模然后形成了标准最后再挣钱对吧大家看到模式都是这样所以大家可以有一个
excuses 说台湾资本不够所以我们没有办法但是在 AI 上因为 AI 本质它是一个领先技术它最先改变变革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以这个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今天我们其实在硅谷看到很多的公司不管是白人就是美国人的公司还是中国人的公司他们第一天开始可以挣钱
第一天就挣钱他的 AI 不管他用 AI 做什么还是他自己做了个 AI 的产品他第一天挣钱了
然后他得到了一个很大的发展然后再有资本在这个当中并不是他的共学基更像他的这个放大放大气然后让他快速的去占领市场所以我觉得是大家利用一个新的技术在新的技术之上用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观察和自己做产品的一个能力去做一个生意但是这个生意是个全球的市场
我觉得都是有机会的所以它成本没有很高我觉得大家可以从这个角度多考虑又乐观起来最后我想请教两位同一个问题
那我們都知道現在 AI 的發展有點這個指數級的在飆升很多人都在擔心也不是擔心啦有些人是期待 AGI 甚至這個 ASIArtificial Super Intelligence 要到來那我們來問一個比較科幻的問題最後想請問 Lucy 跟 Richard
你们觉得所谓的 AGI 好了广阔的这个宽泛的定义一下它基本上可以做人类所有可以做的事情你不要说它像超人一样它可以做人类所有可以做的事情你觉得这个时刻大概什么时候会发生
San Altman 刚刚在那个红杉的这个闭门会上自己讲了说五年之内从他自己的这个研发角度来讲他觉得就广泛意义上的这个 AGI 是很快就能很快就能到来的我觉得从乐观来讲我觉得我觉得
我比较偏向于它我并不认为 AGI 它是一个遥不可及在学术上只是当下可能工业场景当中使用的训练的方式或者是应用的方式看似好像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我相信我相信在一些头部的科技公司里面就已经开始在孕育这样的一个种子和活种了无论它怎么样变跟我们日常个人更为相关的事情是
我们怎么来去迎接和看待她到底是一个开放的态度还是一个抵触的态度因为她就会在我们女儿成长的这个时代出现假设我们乐观去看的话一定必然我周围的所有的人都在问我你接下来给女儿选大学专业应该选什么对所以假设根据你这个预测
你会为女儿的生活做什么我是一个很跟大家一样的妈妈不一样不一样一样一样一样我没有期待她一定要成为一个什么企业家然后做一些人类领先的事情我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个逻辑我觉得什么样的事情一定在接下来不可能被替代我觉得是医生为什么你看
人类有一生历史上记载最早应该是从埃及六七千年了吧这个工种从来都没有被替代过对吧无论科技如何变化大家还是相信这是相信的力量
相信的力量而不是技术的力量我觉得医生可能即便有了 AGI 也很难被替代而且另外一个事情就大家知道除了我们讲 AI 很火在那个西谷还有一个产业非常火叫做长寿生命
对对吧我们就在那天嘛就看到把这个远古的那个狼给复活了 NDA 白狼宣称把恐狼恐狼恐狼给复活了就包括我们很乐观我们在 LA 的朋友跟我们讲他觉得他自己
可能大概能活个一百二三十岁没有问题那么乐观有非常多的保健品你知道每天吃八颗药丸八六颗对那这样医生很赚钱大家想一想对吧人活得越长就越要治病信任的力量信任的力量而且这因为随着人的年纪可以活越久他的这个市场不断在
而且医生又很吃这个经验饭对不对经验越长大家越相信你所以我觉得这个是不太可能用 AGI 来替代的这是一个另外一个我觉得很有趣就是不管怎么样大家更多会用到的还是一些
routine 的机械性的效率的东西可能跟创造力可能跟产品定义的这个能力和对于人的观察这个能力慢慢会丧失还以及深度思考的能力慢慢会丧失我上一周知道 87%的这个美国大学生都在用 AI 写论文写论文所以大家都互相用 AI 互相在抄用的引力引述案例都是一样的
其实他没有经过太多的深度思考就有点像大家在玩 TikTok 的时候就很难再让自己看长视频了就滑了滑了滑了过去就需要更速实的一些信息我觉得什么样能够让我们的孩子更能够具备一定的专注率去更加进入 critical thinking 然后能够更加的去长度思考
不要人云亦云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能力反过来能够提供这样的环境或这样的能力的一个服务反而变成重要的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服务在未来就是如何识别人是人
最近这个 San Almond 不是他投资那个 World 用各种生物物证来确定这个账号背后有一个活的人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刚需因为今天我们在某一些很小的通信环节里面已经看到机器和机器互联了他根本不需要有人的介入 A2A 对就 A1 对对
好那我要请问 Richard 那你觉得什么时候 AGI 会到来首先啊你要先去定义他的 AGI 是不是只是软体层面的 AGI 如果是的话我觉得 5 到 10 年没有问题 OK 对但是呢我内心想象的不管是 AGI ASI 或者是我期待中的世界是什么呢
是包含看好像判断人是不是人这件事情那你是不是一个巨生智能甚至是一个皮肤脸看起来就跟真人一模一样一个 physical 的 AI 对 physical 的一个 AGI 我觉得会比较远但是我相信我只要不要太早死我有生智能能看得到对然后以及呢人跟机器的交融这件事情我也很期待是什么意思赛博格的这样是的因为有点像我们小时候看的机械战警嘛
就是一颗头可能被炸掉他去把它改装成生化人其实在我看来现在的人类就慢慢的朝生化人的角度去走了比如说我们戴眼镜是不是一种生化人的逻辑其实逻辑上是因为我们拿一个外部的东西来强化我们的功能
各种势力强化器像小丁当一样所以其实或者心脏起搏器有些心脏会跳会停的人他就装外骨骼开始了所以这些东西会使得我们跟机器之间的共生关系有点像人类发明的火所以我们的胃现在不能吃生食但古代的人类是可以吃生食的所以我们是互相进化的
所以我认为我没有那么害怕所谓的这些 AI 或新科技所以我们会到达一个新的均衡那在这个过程比如说我现在就很注意说我如何把自己的现在以及过往能累积成资料
不管是我的思想比如说我今天讲的话如果我录音下来我变成文字以后有没有可能在我肉身死掉之后还有一个另外一个我很像我的我对吧在所谓的这个 second me 对对对能够持续在这个世界上不论是跟我的家人或者我的朋友能持续的交流嗯
虽然我知道那不是我那是一个复制的概念然后还有脑机接口也是一点比如说现在在中国也开始有一些脑机接口的厂商在做就是我如何通过新的 IO 就是 input 跟 output 的界面现在我们还打字或者是语音我认为不是以后是心想实成真的就是我如何用心想来控制 AI 让事情成
所以這些都是我認為我只要不要太早死都能看到的事情但你有一個明確日期假設你要看到你想像的極致
會實現的那個樣貌你覺得大概幾年包括你剛才講的 physical 的 AI 我比較沒有那麼樂觀但我覺得 30 年一定沒有問題因為說白點現在的技術的演進現在的 10 年可能是過往的 100 年真的對的我們跟 100 年前其實差距已經很大了所以我覺得 30 年應該能達到我講的點切我 30 年後應該還活著相信是因為大家會活到 150 歲好不好
那有人说我们现在在进入那个死亡逃脱对不对那个逃脱死亡的这个速度越来越快 OK 好今天非常高兴邀请到这个 Lucy 跟 Richard 来跟我们全方位的聊其实我们还有很多这个细肉的地方还没有聊到不过希望之后还有机会因为不管是 Lucy 这边你看的很多的投资的这个公司以及对市场的了解还有 Richard 你在开源这个领域的
今天都沒聊到開源今天都沒聊到雖然你這邊有一個放一個開源就一直帶到廣告但其實很遺憾也沒有讓你打到廣告這樣子那之後我們希望還有機會再來跟請教各位但也要看兩位的時間了那我不知道大家對於我們這兩集聊的內容有沒有什麼想法那歡迎大家直接在
影片下方留言如果說大家對於 Lucy 跟 Ritra 還有更多好奇的地方也可以在下面留言然後我們也會整理一些有趣的問題看之後有沒有辦法再請兩位來回應這樣子沒問題我想其實這個 AI 競賽的老實說現在才剛開始但我想我們很幸運的就活在這個時代我們看著沒有辦法想像可以突破的圖靈
测试就突破了它现在就是我们每天的日常了那我们也很乐观的觉得说这个原子小金刚这样子或者说像哆啦 A 梦这样子的机器人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出现好像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我们都是有这个小孩的父母也都希望共同打造一个更好的未来藉由这个机会也邀请大家一起来思考你想要看到的那个未来是什么回过头来决定了我们接下来
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那今天非常谢谢 Lucy 跟 Richard 那我们视像时间是下集再见了拜拜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