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台積電能打世界盃,但我們的供應鏈也行嗎?| 思想實驗室 Video Podcast ep21

台積電能打世界盃,但我們的供應鏈也行嗎?| 思想實驗室 Video Podcast ep21

2025/4/25
logo of podcast 泛泛泛科學

泛泛泛科學

Transcript

Shownotes Transcript

2025 年 4 月 2 号美国总统川普呢宣布对台湾输美产品课征 32%的对等关税那这个呢已经是现在正在进行的事那当然等到我们这一集播出的时候不知道情况又变如何那台湾呢并没有被豁免不过根据录影此时此刻的消息呢半导体暂时还没被纳入那这两个字暂时呢就是一个讯号

这个讯号告诉我们地缘政治已经直接影响到出口另一个讯号则是我们还有机会用行动来争取下一步的例外而现在有一群人在这条路上超前部署就在前一个月台积电宣布追加 1000 亿美元的投资要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扩建晶圆厂跟先进封装厂还有研发中心

总投资额就跟之前的 651 元加总起来就来到了 1650 亿美元这不只是一家公司的决定其实这是一整条供应链的移动

像是星云汉唐凡轩环球金顶等等 20 多家台湾企业现在也都在美国插旗就位这不只是出海而像是组团出征我们正在做一件台湾过去不曾做过的事情就是要把整套的供应链从台湾岛内扩展到全世界所以现在最值得问的是

不是该不该全球化而是当我们真的要走出去了我们扮演的角色能否升级然后我们能否从台积电的影子里面长出自己的定位能不能在下一波的供应链重组理不只是留下来而是成为不可替代的一环首先我们要来聊聊其实跟着台积电长大

的这些供应链的角色正在变形他们要开始服务全世界过去 20 年台湾的半导体供应链有点像是台积电的专属团队制成机台化学材料封装测试

设备维护哪一个不是紧贴着 TSMC 的步伐一起成长的呢现在情况开始变了在美国的亚利桑那在日本的熊本在欧洲德国的德勒斯登台积电的据点一个一个开张的同时也带出了整条供应链的移动机会这个机会的意思是这不再只是一场陪 TSMC 出国的任务而是一场自己开始接触第二客户第三客户的试炼

你是一个材料供应商过去只供应台积电现在可能要学着如何去符合 Intel 的规格如何去跟 Reddipus 就是日本他们的半导体新企业跟他们的研发节奏来配合如果你是一个机台维修厂过去都是台湾工程师讲中文同一套作业方式现在可能得面对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作业现场

那这场变形呢是从只为一家公司服务转变成成为全球供应系统的一部分而这个变形的关键呢不只是技术升级更是思维的升级所以我们真的准备好自己成为一个被世界依赖的对象了吗还是我们这些供应链习惯当别人的幕后队友只跟熟悉的客户做熟悉的事呢

这一波出海其实不只是几家大厂各式扩张而是整条的供应链要组队出征一起打群架我们刚才有提到像是星云 凡轩 汉堂 金鼎环球金 军华等等这许多在台湾负责制成设备建厂安装材料供应的关键供应商他们原本都是台积电身后的强大资源团如今也逐步走到台面上从幕后的协力者变成国际市场的主角

为了要应对跨国市场的挑战台湾的供应链正在进行一场组织上的升级像是德兴半导体联盟

正在進行一場組織上的升級

像是德兴半导体联盟他们就是由 18 家的中小型供应商共同成立的控股公司透过资源整合与财务协作一起来承接台积电美国厂的建厂任务同时也准备强劲包括像 Intel 革新甚至是日本 ReddipusRapidus 的这些订单他们明白单打独斗是撑不起海外市场的必须用集体品牌跟团体战术来换取国际的信任

那另一个经典案例呢是由智盛工业军豪精密以及军华精密组成的 G2C Plus 联盟那这三家公司呢原本是各自耕耘精密设备的领域那联盟成立之后呢就开始专攻先进封装市场特别是像 COWAS 晶片护垣以及面板级封装这类的制程过去几年呢他们不只打入了台积电的先进封装产线也创下了营收性高毕竟大家都水涨船高嘛

那军华军航半导体相关的业务呢占比已经超过 6 成甚至逼近 9 成彻底转型为先进封装的战队之一那这些联盟的出现呢让人看到台湾供应链的另外一种能力也就是说不是只是看谁大谁强而是会合作会整合能够把技术变成系统

再次强调技术变成系统但问题就是这套验行模式还有抱团的战术虽然在台湾岛内磨练多年但是如果要放到海外没有那么容易为什么呢因为美国当地缺乏成熟的协力生态系供应链彼此分散语言不通制度不同再加上距离还有时差

这对于过去在比如说竹科几条电话线就能搞定的事情在亚利桑那可能变成一封又一封的 email 一次又一次的跨州会议跨州是跨很多的 week 不只是跨 state 然后效率断裂默契消失更现实的事情是不是每一家供应商都有余裕去设海外基地

比如说像帆轩他们可能有团队去进驻亚利桑那协助建厂但是可能像汉唐、加登就可能还在路上像长春化工他们在美国直接建电子化学品的工厂但也有像 LCI 化学以及 Sovey 等等的业者他们可能会因为成本以及建造的问题暂缓或搁置投资我们半导体生态系最强的

在台湾就是打群架可是今天换了一个地点换了一个市场当打群架变成各自漂流这个台式战队的默契到底要怎么维持呢这时候我们就要来讨论一下为什么同样是出海熊本跟亚利桑那这个命运天差地远

在台积电的全球扩张地图上日本的熊本跟美国的亚历桑那就像是一场双线作战结果很快就分出高下了熊本厂 2022 年动工两年内正式开幕马上进入量产亚历桑那一延再延原定 2024 年量产已经延到 2025 了可能再往后延第二座厂甚至是预估到 2027 年以后才可能进入投产的阶段

为什么差那么多呢从人力文化制度到供应链的生态每一个面向都在影响这场比赛的节奏

在日本的话台积电跟 SonyDenso 等等的在地企业合资供应链在语言跟文化上磨合的成本比较低像是这个曝光的材料商 JSR TOK 等等都能够就近供货机台像是 TL Canon 等等直接从日本本地支援限地就是供应基地

但如果在亚利桑那台厂的供应链挑战刚刚开始当然了美国自己当地也有整个重要的供应商但是举例来说像台湾的帆轩在亚利桑那注点汉唐加登正在积极申请设厂或设站但是也有一些厂商卡在制度的门槛这些都是具体的现实问题

并不是没有人愿意投资而是制度跟流程直接就决定了你能不能在那边生出来还有一层差异就是本地市场的生态

熊本它是日本半导体材料跟设备的密集聚落也是日本厂商供应链在地制成体系的一个重要的地点当台积电进驻的时候这有点像是直接接上一个现成的主干道这供应链马上就能接手运作可是亚历桑那就不是这样这里的供应链断裂好像要贴很多补丁一样等待你自己去缝

不只是建厂包括运输安装检测维修备品物流等等全部都要自己来这也就是为什么时辰一拖再拖有些美系供应商像是硬材 LAM KLA 等等的这些他们本来就在美国就资源上面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对多数的台厂台湾的供应链厂商来说就没有办法像在日本一样插电机用而是要学会

怎么在美国当地服务更别说还有一些文化摩擦台湾的工程师大家都知道工作的勤奋跟态度是非常好的一周七天谁传谁到不过在美国工人是有工会的有权力的有底线的之前台积电跟当地的工会冲突事件背后也牵动了许多供应链的施工节奏

那一旦延误就不是只是基台而是整层楼的无成事工程那这个损失就是倍数成长所以当我们在想熊本快亚历桑那慢的时候不能只看台积电自己其实真正反映出来的是整条供应链他有没有办法在陌生环境里快速组团无缝接手这样的实力

熊本它就像是一个本来就有人在排练的剧场台积电这个主角或是一个剧团就是登台整队开演就行了但是在亚历桑那连舞台都要自己盖灯光音响人手样样都要从零开始台积电的哲学能够被供应链去复制去学会吗还真没那么简单近年来供应链升级

成为整个半导体产业的共识大家都说要学台积电但问题是你想学它的什么你想学它的技术学它的制程学它的规模还是它的角色定位呢当然重点就是角色定位台积电真正难学的是一种价值观我想大家都知道它只服务不竞争它不做品牌不做下游客户的生意不制产晶片不抢设计案它只做

客户最信任的代工厂正是这个绝不抢饭碗的哲学让苹果 辉达 AMD 都愿意甚至 Intel 甚至三星都愿意把机密交给他也能让他同时服务这一整排彼此竞争的客户没有让人去怀疑他的立场偏颇可是这样的角色定位有没有办法被台积电的供应链伙伴去复制呢

比如说环球晶它原本是台湾的晶圆供应商原是全球第三那它投资 50 亿美元要在德州盖厂不是只是要支援台积电而是它想要成为美国整体晶圆生态的一部分可是这挑战是什么挑战是你得服务台积电同时服务可能的竞争对手还要确保他们彼此都相信你不会偏心

一路上佳登科技他们专门做 EUV 的光照盒那这个产品技术呢诶独家可是服务内容呢全部系于台积电现在他要赴美设点

合组德星联盟目标是什么当然是要让未来的不管是 Intel 也好或者是说 Rapidus 三星都愿意用他的产品但是要成为各家都能信任的合作伙伴他就不能再只是台积电的附属必须要脱离单一的依赖建立自身服务体系跟品牌的信用

那再来看凡旋汉堂他们是台积电长期合作的无程式跟设备整合商现在他们跟着台积电去美国开始要在当地建厂招人独立作业可是未来呢

一旦客户从只有 TSMC 变成 TSMC 加 Intel 加格芯 GrowthFounder 你就不能再用我以前是怎么帮 TSMC 的那我就怎么帮你这样的思维去处理而是要重新建立一套能够服务多方的技术逻辑跟信任制度国发会主委刘敬青他在立法院被质询的时候信心满满的说

材料跟设备会是下一波的亮点政府会积极辅导出海但是要真正出海不翻船不能靠乐观是要靠纪律这就在于说你要怎么让每个客户都相信即便你同时服务好几家竞争对手你对他们的专案都会一视同仁绝不偏心你要怎么在内部建立防火墙确保不同客户的制程安装或规格文件都不会在内部混用或是泄露

你能不能承诺我虽然来自台积电系统我是台厂但是我现在服务你我是百分之百站在你这边这听起来像是管理问题但其实它更像是一个哲学挑战而且这道挑战在国外比在台湾更困难因为你不再只面对台湾熟悉的文化圈而是要在美国欧洲日本同时说服多元的客户去相信你具备独立判断服务弹性以及保密文化的能力

你不只是要变成能够打国际杯的供应商而是要让每一队都愿意让你加入比赛甚至愿意把球交给你所以中立可信任不与客户竞争这几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需要一整个组织的哲学转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大家都会担心那现在世界各国都要去风险化会不会变成去台化呢我们的台湾供应链会不会也被去掉呢

大家应该都有常听到这个 D-Risking 听起来好像是指针对中国但事实上波及的是每一个太集中太重要太远的供应者那台湾呢在半导体这个事件呢老实说三项权重那美国的这个 CHIPS 法案呢补贴本土厂

就是 Intel 日本也扶植 Rapidus 欧盟的晶片法案也强调本地生产自主材料全球的供应链逐步国家化过去仰赖台湾的产业链正在被拆解重组内嵌到各自的战略版图里表面上我们还是关键伙伴没有错但是在实际的采购名单跟投资分配中

越来越多的国家越来越多的客户他们已经在思考如果可以不用你会不会更安全这些怀疑不会写在新闻稿里面但是会默默写进采购合约里

今天只有半导体暂时被豁免关税但是川普提出的对等关税政策已经让其他台湾出口的产品被课征 32%了下一波材料 设备 封装还是某一个中小型供应商的关键零件这不是会不会来老实说是什么时候来所以我们该问的不是说去风险化会不会对台湾不利而是我们的供应链到底准备好升级了吗

与其去担心去风险化会不会伤害到我们不如去问如果我们今天是欧美的采购经理你会去选一家只有在台湾能出货的公司吗还是去选一家在美国日本欧洲都有据点三天内能现场维修的供应商

那准备好那到底是要准备什么准备好不只是出货而是能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市场不同的法规底下提供稳定可靠及时的在地服务换句话说真正的竞争力不是你够便宜你够快而是你到得了你待得住你撑得久这正是台积电的强项而现在供应链也必须一间一间企业去复制这种无所不在的可靠感

很多的公司现在在开始随着台积电在全球布局客户目的就是要抢在美系的客户下单之前就站稳供应链的一席之地这些行动就是在预演一件事情如果台湾不在供应链里面客户会不会慌现在还在观望的这些台系的供应商未来就有可能被写进 B 计划就不是 A 计划了

所以全球市场现在要找的供应商不一定是最便宜的不一定是最快的而是出事的时候能不能站在身边甚至不出事的时候也始终在场的那个所以我们现在有三个路线可以去想像因为现在全球的供应链呢在重组变成一张一张国内优先的新网路那我们原本台湾的供应链呢站在这个插入口上

第一条路就是稳定工班比如说现在多数的设备跟材料商呢继续就是跟着台积电走熟客嘛这个工程也熟安全啊稳定度也高那维持在这个 TSMC 的生态系里担任这个技术协力者好处呢当然就熟悉效率高风险低但坏处也明显如果有一天台积电在海外的进度卡关了产线放慢了那你就是被动等单你也没有什么谈判空间因为你没有别的客户

第二条路呢则是升级成伙伴转型成国际多客户服务商你不只懂台积电也懂 Intel 也懂格兴也懂 Rebitus 也懂三星好

你懂这些客户要什么你能够提供定制的方案甚至在在地建立维修以及服务的据点打造出自己的品牌跟信任但是要走这条路你不只要升级技术还要升级组织的哲学也就是我们刚才讲的中立不偏不倚不抢客户饭碗这条路很难但是只有这条路才有办法像台积电一样被需要被信任无法取代

第三条路就是散装出走那就是台积电去哪里你就跟着设点但是你们这些供应链彼此之间没有协同没有系统没有品牌每一家都是单打独斗去应对不同的法规文化跟客户要求老实说这是很消耗成本破坏效率而且最后可能是全球布局但处处受困现在这三条路都有人在走有些人走得比较快有些人还在观望但选择是必要的

那模糊呢反而是风险所以今天呢我们不是只想问说台积电能不能撑起全球的市场我们更要问台积电的供应链能不能学会当台积电当国际客户开始要求你不是帮台积电盖厂的人而是也能帮我们盖厂的人的时候你准备好了吗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思想实验室要跟大家讨论的我们从川普的对等关税台积电的海外扩张来聊供应链的角色重塑以及全球的战略选择也许这个未来是很困难的也许我们台湾的供应链还要经历更多的挫折但可以确定的是这场半导体出海战不只是台积电的战争也是整个台湾组织整个产业组织力的考验非常的挑战但也会非常的精彩

如果你喜欢这集的内容也欢迎在留言区告诉我们你觉得台湾的供应链最该走哪一条路跟我们一起来分享我也想问你你觉得变成像台积电一样无可取代这件事情对供应链来说是有办法做到的吗是该做到的吗你对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呢以上就是本集的饰养实验室我们下集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