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P79【十分鐘心理學】沒替別人著想就會不安:你也有習慣性罪惡感嗎?

EP79【十分鐘心理學】沒替別人著想就會不安:你也有習慣性罪惡感嗎?

2025/4/27
logo of podcast 周慕姿放心說

周慕姿放心說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周慕姿
Topics
周慕姿:我创造了“习惯性罪恶感”这一概念,它与愧疚感相似,但不同之处在于,习惯性罪恶感让你觉得没做某些事就对不起别人,即使这些事并非你的责任。这种感觉常常源于高度的同理心,以及从小被教导要时刻为他人着想,牺牲自我。 台湾文化尤其强调利他主义和为他人着想,这无形中加剧了习惯性罪恶感。我们从小被灌输要惜福、要考虑他人感受,甚至吃亏是占便宜。这种价值观虽然正面,但也可能导致我们过度关注他人的情绪和需求,忽略自身的感受,并在关注自身需求时感到强烈的罪恶感和不安。 习惯性罪恶感与幸存者偏差类似,它让我们质疑自己是否配得上拥有好的生活,是否应该将精力更多地放在帮助他人身上。这种感觉与模糊的情绪边界密切相关,因为我们总是试图去承担本不属于我们的责任,去处理他人的情绪问题。 要克服习惯性罪恶感,首先需要学会区分哪些事情是我们可以帮忙的,哪些是他人需要自己负责的。这需要运用阿德勒心理学中的“课题分离”概念,明确自身责任范围。 其次,必须建立情绪边界,学会区分自己的情绪与他人的情绪。当他人情绪低落时,我们很容易被影响,陷入焦虑。这时,我们需要先安抚自身的焦虑,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再决定是否需要提供帮助。这需要运用前额叶皮层,而不是只依靠原始的‘战逃反应’来处理情绪。 通过练习,我们可以逐渐掌握情绪管理技巧,不再被他人情绪牵着走,而是能够独立思考,做出理性判断。最终,我们可以更好地平衡自身需求与对他人的关照,拥有更健康的心理状态。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看到路邊有人在乞討、賣東西,或需要幫忙,只要沒有做出行動,你就會渾身不對勁,並且有罪惡感嗎? 這一集要來聊聊所謂的「習慣性罪惡感」,也就是你經常會覺得如果沒做到什麼,就對不起別人;而在台灣的文化鼓勵「要為別人著想」之下,又加深了更多人心中的習慣性罪悪感。 但這並不是一個舒服的情緒,因此,要怎麼破解呢?節目中周慕姿心理師跟大家分享了兩個實用的方法......。 本集畫重點: ➰ 罪惡感跟羞愧感有何不同? ➰ 為什麼會有習慣性罪惡感? ➰ 有習慣性罪惡感,該怎麼辦? 歡迎贊助抖內+留言分享!支持我們有持續創作的能量:https://pse.is/6andn6) 也看看,周慕姿《他們都說妳「應該」:好女孩與好女人的疼痛養成》https://bookstw.link/72x2lc) 《羞辱創傷:最日常,卻最椎心的痛楚》https://bookstw.link/732pjd) 【本集節目由 知識衛星 團隊製作播出】 ♦︎ 「周慕姿放心說」Youtube:https://pse.is/6tc4td) ♦︎ 聽眾來信徵稿中:https://bit.ly/3zQJL2R) ♦︎ 「周慕姿放心說」臉書:https://bit.ly/3SkMbxe) ♦︎ 「周慕姿放心說」IG:https://bit.ly/3Sm6H0x) ♦︎ 周慕姿心理師個人網站:https://muerchou.com/) ♦︎ 廣告、合作邀約請來信:[email protected] 配樂:Tokyo Music Walker / Audio Library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