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食物聊生活从餐桌看世界这里是饭饭之交陪你度过一日三餐和四季风景哈喽大家好欢迎来到 2004 年的最后一期饭饭之交我是乔雨大家好我是麻茜
那在节目的最开始我们先分享一下上节目下面的评论第一则是有朋友提议说有字幕是多好有些词听不清那我们下一期会做一些做一次新的尝试就是加入字幕
对如果你在视频平台收听我们的节目的话就可以看到下期就会出现字幕了对还有一位就是我们的老听众了在德国汉堡的一位听众他也是分享了自己在德国的外卖经历他说非常复杂被比喻成不开心的婚姻真是太形象了不爱了还要维系
他的经历的外卖经历比较好的时候也是一起那一两年然后餐厅刚刚进入这个外卖平台然后当时的大环境下价格跟质量跟如今相比都是比较良心但是这两年以来也是跟马倩提到的情况一样就价格涨了很多但是质量就是反倒没有提升反倒在下降那
质量稳定价格合理的只有 Domino 这种假披萨店可是太难吃了对然后另外一家他比较喜欢的印度餐厅也是因为免疫的最低限制不再适合一人食了所以真的就是外卖这个情况还是依旧很严峻的
然后他提到自己最早的外卖经历就是小学的时候打电话叫十元的丽华盒饭然后里面都是货真价实的食物小学生的时候一个人吃就很开心然后他搜了一下发现这个丽华盒饭还在嗯
然后我也很好奇去搜了一下是不是北京特有的看起来是然后它外面是那种比较防水的那个纸盒的那个我们那儿以前小时候也有这种盒饭对以前就是那种很 fancy 就是我感觉是我做在温州做实习在一个外贸公司然后那个老板娘点过一次那是我第一次吃
就是还是很喜欢这种打开就是丰富多样的有小菜的这种外卖是是是对对对三菜一汤啊配一个米饭这种好的那谢谢大家的分享也是看到了就是不同城市不同时代的那个其他的外卖形式
那在我们正式正式进入节目之前分享一下我们两周年的节目策划就是我们会跟去年一样就是也有一个让观众让听众参与进来的节目就是大家可以给我们分享任何你的吐槽这一年的开心事或者是想问我们的问题完全就是不限题材不限字数大家任意发挥嗯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诗歌也可以诗歌也可以对所以我们这个环节就叫马倩想了很有趣的名字新生八宝粥大家就是五湖四海的粥什么都可以往里面放对都炖在一起给大家在节日里面送上一锅暖暖的八宝粥就不是心灵鸡汤而是新生八宝粥对对对
然后我们也会给所有参与的朋友送上我们精心制作的小礼品正在紧密的制作中对对大家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向我们发来投稿就是可以发到我们的邮箱我们的长毛相的私信嗯对我都会放在信息栏里面如果你想要的话直接私信我们两个主播的长毛相也可以对对对对嗯
好那我们的年末事务就讲到这边现在正式进入这期的主题
这期主题我们是有一点带有一些总结性的吧就是把今年我们因为食物产生的一些就是击中我们的或者是让我们有一些想法的时刻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讨论的时候就在想说反正到年底了嘛做一个总结性的节目比较符合常规然后就回想一下彼此今年遇到的跟美食有关的
那种就是对我们有触动的那种时刻想到这个话题其实最初是来源于我前段时间发了一条毛项就是讲我做葱油饼的那个感受就是做了一批很好吃的葱油饼然后呢具体方法我就不复述但是就是因为我是用那个小高姐的那个方法来做的参考她的做法大家好我是小高姐今天我们来做简单家常而且是葱特别多的那种葱油饼先来和面
不管你是用烫面还是温水和然后我当时分享的就是我就分享对比了一下之前我做的葱油饼和这一批葱油饼有哪些地方不一样为什么会变得这么好吃然后我就各种各样技术性的分析比如说我用什么样的面用什么样的锅然后怎么怎么的但是我发现最终
决定这个好吃与否的还是我开始舍得放油了因为我之前做葱油饼都是就是所谓的为了健康嘛就油也很少甚至有时候也干烙就是不放油就是在那个平底锅里面这样慢慢的干烙所以做出来葱油饼呢它是有那个味道但是总之觉得就是哪里还不对不是那个想象中那种葱油饼的感觉吗
嗯所以那这一次我就是舍得放油以后就各方面都对了嗯而且那个色泽看起来就很像外面卖的哦对又香就是那个油然后我又放油酥嘛就是用那粉盐和油混合在一起的那种油酥然后这个就也是大大改善了因为它油对吧油和盐混在一起能不好吃吗嗯
就说我最后就得出一个结论说像葱油饼这种食物它就是那种脂肪和碳水的结合然后并不是所谓的我们传统衣裳那种健康食物它必须得有油然后
就与其那种束手束脚做出来所谓改良啊健康的那种我叫半吊子葱油饼不如放开手脚去做在自己觉得合适的范围内去放开手脚的做这样的话做出来的东西既满足了真正的那份渴望就是说我想吃葱油饼的那个渴望我这个幸福感就包括
嗯我会做葱油饼然后就是就成就感哈还有我觉得更深一层的就说哎我自己决定要吃什么就说我想吃葱油饼好那我现在就去做葱油饼我既想然后又会去做然后我做了就实现就整体的这个成就感觉我觉得是加倍的嗯
如果我现在说我想吃葱油饼那好我去做一个所谓健康版的改良版的少油少盐的干烙的那种葱油饼虽然是我做出来的但是它不是我心目中的那种葱油饼我吃下去以后那个满足感就可能六七分就不会到八九分十分这种你就吃完之后还会惦念着那一口记忆里想要吃的那一款葱油饼是的就算我做十次这种健康的葱油饼都不如来
我做一次这种传统意义上的油多多的葱油饼来的那种满足感强烈所以就有相友也在下面留言说有个相友说我太奶奶说喜食无伤爱吃的就不会有害健康
有时候那种心理上带来的满足感和所谓的这种比如说所谓的吃垃圾食品带来的对身体的伤害你无法量化你不知道哪一个带来的那种伤害会更大如果东西放的少然后你就可能一直要吃吃到那个量你才会觉得舒服反而是味道调味合理了然后你就少吃一点反而就是吃到吃到心坎里去了
对我觉得我做甜品也是就是就是你各种下厨房或者像我说上帖子下面就永远会有人问能不能糖减半能不能油减半什么的但是有时候不仅是味道上会有差而且就是有时候糖跟油是它是有作用的你糖不到可能蛋白发的就没有那么厉害所以就是有时候就是不能只为了健康就去牺牲口感这个东西我觉得
那个我之前那个葱油饼下面有另外一条那个酱油的评论就跟你说的是是一样的那个他说是想到每个烘焙食谱配方都有人问能不能减糖能不能少油我看到的一个回答是正常的糖吃一口减十分之九的糖吃十口又有什么区别吃就敞开吃不吃就直接不吃
我在家做饼也是做就放足量的油焦焦脆脆香香但一个月就吃一次与其就是每次都不满足还想着下一次就一次一次满足我就想到我前两周就是下班很累的时候就会我
可以提早下的那公交车站就是左边是一个 POP-I 炸鸡然后右边是一个中餐馆然后我就是下车之后那家中餐馆我也没去过然后想着说那就健康一点先看一看中餐馆里卖什么然后我就进去就点了一份鱼片粥想着吃的健康一点就不吃炸鸡了
结果吃完鱼片粥之后回到家的路上就还是非常的不满足就是心里还是一直惦念着那个泡拍的炸鸡就导致我到今天录的时候上次从我们聊天到今天录到现在还在惦记那口炸鸡我觉得这粥肯定还是得去吃一次
所以就有时候就想着健康但是你那个心里的那个口还是得填上有时候良药还不如就吃一顿炸鸡那种感觉一下子你就舒服了你舒服了开心了分泌的那些
良好的那些激素说不定它就会帮你就增加你的免疫力这些是吧对有时候就甚至都不是这些东西你想吃的可能就是自己做一个炒青菜什么的对就不一定就说是垃圾食品对有时候就是我就想到所谓的这种健康饮食或者改良版的某某某那种嗯
会不会是一种对自己完美的那种要求好像有个非常严格的一个自我住在你心里面说啊你又想去吃炸鸡了吗嗯
你有想吃炸鸡吗觉得自己不配这种你在吃你叫什么什么啦或者你不应该去吃或者吃炸鸡是不好的不健康的就永远有一个这种声音在要求着自己但是就是有种压抑的感觉我觉得是一个那种百分比的问题你也不可能全然百分百的释放或者说你百分百的压抑就是有一个比例我就有一个平衡的那种状态二八原则嘛嗯
我觉得即使那些超级遵从那种花椰菜鸡熊油的那种人他也是要有一餐放总餐嘛不然人是会疯掉的我觉得对对对类似的那种体验我在很久之前那段时间就很流行什么 zero waste 零浪费的那段时间的时候也是有过这种心理上的那种纠结
因为我们最初最初认识你的时候也是通过对对始作俑者对对对所以就很多年前了那时候的风潮我那时候刚来美国不久我记得去买三明治吧就包在那种塑料的三角形的塑料盒里面我那个三明治吃的我如坐针毡就是我吃完了因为它已经填饱我的肚子了营养也给了我但是我心理上的那种负担呢因为我要去处理那个塑料盒子
就是因为我产生了一个塑料垃圾我就觉得我是千古罪人其实说真的哈那个罪恶感它还并不说来自哦我是环保我是环保者我是那种不扔垃圾的那种优秀的地球人爱护地球的好人那种那种的道德反而是来源于因为当时我也在就所谓的那种入流就是那种进入了那个
那个叙事那个话题这个 Zero Waste 这个 hashtag 我也进入了那个流然后呢我就所以我就想说我的一切行为包括我在社交媒体上展示出来的东西都要符合
那个所谓的价值观和那个所谓的正确这种正确然后所以我的道德的那个审判者我觉得我们身上道德标准特别高觉得自己在线下一定要知行合一就是往上展现出来我不能就是在线下就是反其道而为之那种就好像说我买了那个带塑料壳的三明治以后就像被那种被抓包穿了真皮皮鞋的 vegan 博主
人设崩塌的时刻对对因为那段时间我还记得有一个很小的一个事情就是我分享了我怎么用那个 microfiber cloth 那叫什么超细纤维摸布就是那种对用来对清洁嘛我就可能我分享是清洁剂好像有一个留言吧我记得说是提醒我说那个 microfiber cloth 它其实是那一种微薄的
微塑料的产生微塑料好像说那个微塑料会在海洋里面被发检测出来嘛当时就会有一点我说天哪我用这块膜是不是就给地球造成了负担就是说我的这块膜如果去清洗它那个微塑料会流入水里面最终会到那个海水里面那个海洋里面就会产生了很多很多的微塑料我的那个你知道越来越放大本来我就在擦一个桌子然后变成了地球的罪人
就有一个那个大喇叭你知道那个很有名的一个 meme 的那个图吗就是一个就捂着耳朵然后旁边有个大喇叭的男孩子对他叫我当时的感觉就是我在插桌子的时候就有个大喇叭在我旁边说微塑料微塑料海洋污染为什么会产生那么大的道德负担就是这种我就自己我自己去蹚那那趟时代的洪流
总在时代洪流附近走哪有不识些
我觉得我当时也会有这种感觉我真正被治好就是在在那个 bakery 上班的时候就是发现商业因为食品他们有那个食品安全的那个就是要产生很多浪费就是那个东西就是像我就有点免疫了一样开始我好像没有一个明确的一个节点那种一个那种
转折点哈一个事件让我一下子说啊我从那个洪流中赶紧退出来的那种我感觉就是慢慢慢慢的就是
好像也是随着那个时代洪流的退去因为现在好像也没有人在讲 Zero waste 这个东西对 而且我现在会经常把那个聚焦点放在那些坐私人飞机上班的人身上对 或者出行的人身上但是的确就是我觉得就是的确跟他们相比我觉得我们
真的已经是非常的有意识并且做出自己的就是在能力范围里的努力了这种成长也来源于我们就是我们意识到了我们心里面住着一个非常严苛的一个那种批判者就是小时候你可能还不自知就觉得说这是我应该做的那种我讲四美三热爱就是一种规训吧但是到后来你发现
你知道了这个事情以后你就会有意识的就跟那个严苛的那个批判者就进行一种对峙吧就好像说那个我就会想象说那个严苛的批判者他就像一个那种报导主任就是会站在校门口检查你有没有穿校服会站在你们班的门外看你们上课有没有人乱动不讲纪律校会上去点名批评谁谁谁那种处分对我就把它想象成那种就双手背在后面
永远皱着眉头的一个那种那种形象后来我就说你谁呀然后发现他没有没有回应就那个教导主任没有回应又你管我好像有个这种过程吧是非常有意识的去训练甚至说可以去训练自己的这个能力也
也是要慢慢慢慢的去积累这种信心对因为我也有类似的感觉但是我觉得整体就是大家从这个潮流里面 move on 也是对我们比较有好处看到各种环保的潮流
对对就是这种道德感很高的人我觉得可能来源就是所谓的乖孩子那种小时候就是被培养成懂事听话的乖孩子那种带来的独一独二
就就是被养育者有过高的要求嘛然后有很低的接纳就自我接纳呀还有养育者那边的接纳也很少所以就会自我要求很高就是觉得自己要做到完美才值得什么什么这个等式就在心里形成了所以现在就想把这个等式这是伪科学哈哈
就是你不是要做到完美你才值得什么什么就把这个等式给删除掉从课本里面删除掉所以对我个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有体感的一种成长就是你虽然说我说不出某一个节点
但是我有感觉说有改变你不会再拿到一个三明治然后包装就会觉得就会影响你吃三明治的那个心情了是是是是是然后正好前几天我清空了那些我之前放在那些透明宜家的玻璃罐子里面那些食材嘛有的已经可能都没怎么用或者已经过期了什么的我就全部把它们倒掉然后清洗干净放到洗碗机里面去烘干这样
然后拿出来看着晶莹透亮的一堆大小不一的那种一家罐子我就说哎呀
呃就是很感觉是一个一个那种仪式嗯就说嗯那个 Zero Waste 这个时代可能已经过去了你们辛苦了就是装你们当着我的那种道德的那个勋章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可以光荣退伍的那种感觉然后我放在那里然后我就说啊就我就看着那堆罐子我说我可能最终他们没有用的话我就捐掉啊然后怎么怎么样就不会让他放在那里但是我也不
不去审判之前的自己说你之前去汤馆这趟实在浑水制造了更多的那个垃圾就是占了家里面的空间花了那么多钱去购买那些漂亮的那些东西但它也代表着就从前有某一段时间的自己吧就它代表那个时期的我但是呢我又没有不会因此责怪没有完成那个完美的自我
我就从三明治盒到这个以加玻璃罐子就完成了一个闭环就是整个可以画上一个句号了可能从中学到的就是说我可能不太那么容易被裹到所谓的流行趋势里面了这个我觉得这个成长是不是也跟那个有关系就是说
就是你看什么你就觉得说到最后还不就是 business 还不就是那个样子然后看多了所有的主意最后都变成了商人从我们钱包里掏钱的好像你自己更有自我意识你觉得会是就是自己的自我更加的清晰和坚定
对那些时代潮流就不太那么容易会被就不会觉得我需要通过购买这个东西来变成我的一部分 identity 是的很多东西就是会学会用自己就是现有的方式先来尝试一下而不是就是急于去买那些东西来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勋章对对对我当时的那个 Zero Waste 那个旅程开始的时候最大的就是一下子就 jump
就一下子跳进去那个那个大的那个漩涡洪流里面吧所以就被裹脚的很严重就对就没有说在旁边稍微冷静一下观望一下就是你想就像你说的那个自己的 identity 的那个东西去实现那个东西不是靠那些标签来包裹的
而是要靠自己真正无选择的那种感觉就是说我觉得我之前洗一家玻璃罐的那个过程就有点像格式化了一些我本人的电脑磁盘上格式化了一些那种所谓规训和正确性吧就把那格式化的那个空间腾出来了空出来了然后现在我就可以让我自己在那里长而不是说把别的东西拿进来
对你不会再去苛责之前做出这个决定之际我觉得这个很这个很重要对对对虽然说我们有一个重要的一个节点或者转折点但是我可以回想起一个开悟的时刻吧应该叫我想分享一下就是
有一次我在读到张春的那个公号文章的时候就讲他分享一种怎么去收纳袜子的方法吧他就是很简单直接就买那种全部都是一样的呀大批量的去拼多多上买一种便宜的按金来计算的那种袜子买了以后呢就随便就是你哪怕找不到找不到配对的就扔掉啊或者是说就不用洗之类的反正大概就分享一下这样吧
然后呢就他就说唯一需要牺牲的是再也不会穿呃成对的袜子但是袜子为什么非要成双成对呢嗯反正他就这样很很俏皮的分享了一个那种生活小技巧吧嗯嗯嗯然后下面就有评论啊对地球有点不太友好呢然后张春就回复说请他就女子旁的他可能指的是地球请他忍一忍哈哈
所谓的作为一个那种有一定粉丝数量那种公众人物嘛他的言行都会受到这种评判嘛就是说你做这个是对环境不好啊或者你做这个是不应该的不道德的之类的但他的回复请他忍一忍
这五个字我就大笑然后觉得说太舒服了并不说怼人的那种舒服我是得到一种解放的感觉生活已经那么难了就请地球母亲忍一忍这还没完然后下面就会有一个人就想去跟他解释说
这种真知品啊比如说袜子这种真知品的回收可能不太容易嗯就是它就之后就变成垃圾就很少会被回收嘛嗯然后张春呢就回复说但是有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些就小所有那种瑕疵品啊什么伟丹那些瑕疵品这种本来就是要作为废品直接处理掉的嗯但是你穿了以后再再扔嘛他就对吧他就他就被穿过了嗯嗯对我当时就想把那个请他忍一忍这五个字
表起来放大放大作为我的一个那种解封的那个对符咒请他忍一忍请他忍一忍第二个让我很有触动的 moment 是有一次我在看李诞直播的时候他就说了一段话说那种他其实挺会吃的就李诞他还蛮会吃就去哪里都会去尝品尝而且跟陈小青也是好朋友那种
吃什么都要发给陈晓青对对然后他什么猪油渣什么他都会吃对对对哪里的他都会吃天南海北的东西他来者不拒不知道问题是什么了可能就随口一说吧他就说那种
需要提前订的餐厅或者需要排队的餐厅他都不会去吃那种需要提前半年提前订的餐厅我从来不去了我就知道我去了我心态已经不对了他肯定不好吃啥好吃的能经得住这种期待你去的以后就是个横条鼻子竖条眼就随口一吃随便一推门一进 20 块钱一碗面好吃的想疯是吧就那种的好吃
因为我也有类似的情景就是我感觉以前也说过就是在云南卢沽湖那边就是跟朋友骑车的时候我们就骑到山腰已经很饿很饿了然后就随便进了一家嗯
就是一堆老夫妻开的店然后吃了那个炒玉米跟番茄炒蛋我就是我还拍了照嘛就每次看到还是特别想吃那口炒玉米那个香甜就到现在还记得对对我正好又是凑齐了我也提前半年预定过餐厅是那家吗 No 吗是是是然后也这种不期而遇的吃过无数次的那种路边小摊啊什么的但是我印象最深的
味觉上的那种印象还有那个都来源于那种不期而遇在也是有在丽江那是我第一次工作以后第一个国庆假期我们坐长途夜班车从昆明到丽江嘛然后我记得坐了很早就到可能五六点吧就到了丽江我们要进古城去找旅店但是那时候古城还没有开就是还没有游客吧
清晨那种石板路是湿的背着一个包走到一个巷子口那个早点铺就正在卖就很简单那种发面的饼吧在那一只油的油锅里面煎一下然后给你一个一碗稀饭和配小碟辣椒炒豆豉就这三样东西就超级简单的哈而且好像才几块钱吧哇但是超级好吃我记得我坐在那里吃了以后
我就想说我回家一定要复刻这个味道因为我想有什么难的吗不就是发面饼不就是一个辣椒炒豆豉吗我回去就尽量复制了 N 多次在不同的厨房的复制但是就是炒不出来那个味道就是那个辣椒炒豆豉不知道哪里不对然后那个那个
我永远就记得那一幕我也拍了照就是我还有这个照片就是看到那个照片都会想起那个味道是是是是拍到那个照片就想而且还还能联想到当时周围的那个环境的感觉就自己自己的感受对就是这个食物带来的这个回忆就是特别特别鲜活就是我记得我跟我朋友两个就三个人就累也是骑车骑得很累就是那个
那个氛围就特别有印象像那个很有名的例子不是朱元璋他当了皇帝以后叫他的御厨给他复刻他当年落难时候在哪里什么一个破庙里面被人家救济的时候给他煮了一碗白菜豆腐汤之类的吧然后那个御厨还弄了什么翡翠白玉汤就是大白菜和豆腐嘛翡翠白玉汤之类的他就觉得哪里都不对
就是心境变了就是什么都变了其实你看食材食材是最好的食材是御厨是最好的厨师但是做不出来那种味道就是要这种不期而遇我也是就是好多比如说现在在小红书上做的那种纽约餐厅的功课然后去吃就觉得
就即将会有小红书上是没吃过饭的那种感觉就是描述的描述的天花乱坠然后你就期待很高的去吃然后我就觉得就这样正好也是说李丹她前段时间在云南做那种商业活动她去到丽江然后就在就去之前就随手搜一下吧可能大众点评之类的那种美食排行那种网她说在丽江在云南竟然排名第一她这个推荐是川菜哈哈
就他走不行不行就是不去嘛就是那排名第一那个餐厅啊把手机扔掉就就问那个出租车司机师傅你就带我们去吃嗯然后师傅就本师傅们本地人们就带他们去那种本地人才会去那种小馆子哇就吃一桌超好吃的那种本地的菜嗯嗯所以正好就印证了
印证了这种打卡或者那种那个大众点评这种就对不可靠对我觉得现在大家已经产生逆反心理了很多人就是说上面推的人特别多都不去这种是是是然后我就发现李诞去吃了以后她再去看这家店的那种点评啊或者是评分什么我看一下就三颗星或者三星半之类的
就不是说什么四星五星这样对对他就想到他们就说美国的中餐馆也有这种什么 3.7 3.8 分的这种就是太高的就说明他就是可能服务很好就什么都很好外国人比较喜欢你 3.7 3.8 就是食物好吃态度极差这种
就回想起这种所谓的美食打卡这种行为虽然是这几年就是因为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而更加的就是更加的蓬勃那之前其实很早我觉得在
舌尖上的中国出来就带起了第一波虽然说那时候还没有这种社交媒体的疯狂但是我就记得那时候就比如他这一集播了一个什么某某地的一个特产那家如果他有网店的话淘宝店第二天就会就会报被买报然后如果他他讲的是某一个地方某一家店的某一个面很好吃大家就会
对大家就会去打卡就是有一个例子是说广州那边有一家卖竹生面的一个面店然后就因为舌电商的中国播出以后导致客流量太大然后那个房东就看到了一个提价的好机会就把房房租涨得很夸张那个店主就支付不起嘛就只能关门啊去另寻
新店这样对就那个东西还在延续着你看实际上中国都过去多少年了到现在这种就是我们今年都还听到我感觉是今年的事情吧就是那个什么滋博烧烤天水麻辣烫就是一个地方的一个小吃就成为一个他们那种文旅的一个招牌这样的
感觉就是一波年末现在感觉已经从来再不会出现在我们的屏幕里了是是是就感觉来得特别快特别猛就是你我知道那时候资博烧烤才刚流行的时候资博就是人满为患啊就是火车站就挤满了人啊就是大家都涌去那边吃烧烤呀什么大家都开始就感觉是一个巨大的风口一样的后来就很多人就是屈指握包括本地人就去开烧烤店呀什么因为烧烤店的门槛也挺低的嘛
就全部开起来然后就火了一阵子你说你现在再去走访一下自泊那边勾起都没有人了就倒闭你说到那个像舌尖上中国我觉得以前还是比较那种 organic 就是这个店本来就存在然后它因为流量的曝光然后吸引了人我觉得现在很多开店他已经在想我后续的流量要怎么我怎么把这个菜品
能带入流量他设计的时候就要去想这个东西这个就是非常然后就他做的菜可能就是相机觉得好看但是使者吃起来就没有那个真正的滋味陈小青他后来做的那些美食节目他都会淡化他的那种就他不想被商家拿去做一种
就说哦这里是舌尖上的中国的导演什么导演来吃过的嗯就之前之前会有他会去店里面看到就是老板挂着的跟他的合影的那种啊你知道就像很多那种香港的茶餐厅里面很多明星去的那种合影不是很多吗对对对在在中间也开始流行就是挂那种跟名人合影嗯就是陈晓跟他好像说有陈晓清的合影的那种店就是
就是被认证够的店一样的他好像也不太喜欢这种他每次看到都摇摇头又没办法对因为我觉得这种多了就没意思了每家店都有这种我去韩国餐厅每家店都有综艺来拍过他们就会放那个综艺截图真的就是每一家店都有然后你就觉得这个就反而就没有那么有重量了
但是就是我觉得会不会越来越也会造成另外一种极端就是说大家都想这个风头会过得很快所以我们要赶紧赶紧进入捞多少是多少那种今朝有酒今朝醉
就是经济下行时代就是大家就是可能不买房了不买车但是会在这种消费上面会好像这里哪里有什么好玩的好吃的我就赶紧去弄一下所以我觉得就是双方的就是店家他可能也说趁着这个风潮就捞一笔对吧因为生意也很难做然后呢那些年轻人也好什么也好他们就说趁着这个风潮我们去体验一下去玩一下反正这个东西也不知道它能持续多久
然后
其中一个他是一个退休的韩国小学里面营养午餐的厨师他可能有设计那些餐点然后也有制作这样子他是做了 15 年的小学午餐他当时第一轮就是咱们熟悉的那种铁盘子然后一格一格分开他是唯一一个用那个东西上菜的
对然后他就是中间有汤然后就是白切肉生菜跟包饭酱然后还有辣椒酱炒小鱼干就是非常常见的那个班产小菜然后还有一个辣牛肉汤
比较特别他当时有提到就是那个百切肉平时都是配那个虾酱吃他配了一个包饭酱然后就是大酱跟辣椒酱然后蒜泥一些结合的酱因为小孩他吃不来那个虾酱虾酱是酿的嘛我到现在也吃不来那个虾酱
对,所以他就会根据小学生的口味来给他们做一些改变。当时品尝他这个午餐的正好是安晨仔,他是好像首尔为数不多一个三星,曾经的三星,米其林三星的主厨,他就是一路都是很挑剔,然后就是人家装饰放了没有作用的那个花,可食用的花,他也会觉得不,
就是多此一举那种把人家淘汰掉那种要求非常苛刻但是他是小时候就移民到美国他当时吃了第一口就是说想到我移民前在学校吃到的营养午餐的味道然后就是
就是很像 Ratatouille 那个很尖酸刻薄的那个美食点评家他吃到小时候妈妈的味道然后他就他应该就直接给了那个阿姨哦他没有直接给他先是跟白仲元讨论讨论他因为怕自己是这种过于丰富的情感让他选了这位阿姨后来白仲元一吃也就是马上给了那个阿姨晋级的那个机会对然后还有一个
让我印象很深刻的阿姨也就是做了一大桌菜她是路边那种或者是市场里那种他们叫 Omakase 他们叫 Imu Kase
就是你进去没有菜单阿姨做什么你就吃什么然后小菜跟下酒菜然后有蒸扇贝然后焗虾然后煮的章鱼然后再配一些鱼啊然后汤然后再配一个大麦饭你吃了一轮之后所有的菜都能放在那个大麦饭上面再做一个拌饭这样子就是想的很周到的那种一个一大盘菜然后
他当时他也是他做饭的这个故事就很打动我因为他后面晋级到前八强的时候就是每个人就做一道自己的人生菜肴嘛他当时做的就是他的他有两家餐厅一家是那个无菜单的酒馆然后另外一个就是他的
安东汤面也就是看起来非常清清爽爽的一个汤面然后上面有石令青菜然后配那个白切肉一起吃然后它还有一个白菜的嗯
白菜的煎饼他当时端出来之后就说这个为什么是他的人生佳肴就是因为他爸爸以前做生意失败之后就是全家就是陷入了非常穷困的境地然后妈妈就是在市场里面租了一个小店面开始以这个卖这个汤面来维系全家的生活
她小时候就是说自己很讨厌看到这个汤圆因为就是小孩子都会吧会有一些别人的偏见啊会觉得这个是一个很贫穷的食物然后每天都要吃这个日复一日一样的菜因为能想象这种开店的阿姨就是没有时间照顾自己小孩的饮食然后就吃一碗店里有的东西就好了嘛
他后来就是妈妈也连着生病之后他就没有办法担起了这个自己接过了那个汤勺自己也开始做他曾经很讨厌那个安东汤面然后就是靠着这碗汤面结婚生小孩然后养育小孩送他们去上学就是靠他曾经最讨厌那碗汤面那个故事是让我觉得很感动的因为
首先就是我們很少在這種禁忌類的節目裡面看到普通的日常小店裡的這種女性的形象或者甚至是食堂裡阿姨的那種形象這是我在時期放了青藍葉來煮的安東菊汁它有些缺點所以我用雞腸飯來煮
他这个黑白厨师这个黑白指的是参赛选手的那种背景吗就是说有 80 位是黑汤匙他们代表的是有独特见解烹饪见解但是暂时还比较无名的厨师
那另外的二十位则是已经在业界很有名声的精英厨师就有点像学院派和那个街头派的那种对对对所以就是这个就本身就是一个亮点然后嗯
再加上他们引进了这种日常里面我们可能在生活里很熟悉的这一帮女性的角色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出现在这个竞技类节目的对啊因为所谓的我们所谓的大厨厨师一般都是男性嘛什么厨王争霸对而且是有门槛的他们可能是有专业训练过的
对对对然后这种女性所谓哪怕你就是哪怕你就开了一家面店或者开了一家小餐厅但是你做的菜就是那些所谓的家常菜什么对对对韩式的那些小菜啊一点汤啊腌一些泡菜啊这些她们会觉得说这种算什么所谓的 cooking 她们不觉得这种不是什么 cooking 不算真正的厨艺可能就就是一种
一种就是喂饱你最基本的就是妈妈做的嘛就是妈妈又不是大厨大厨是那种拿着
就那种米其林那种几颗星啊什么的对对就甚至到了后期他们团队赛的时候你就发现他们就要选一个领导嘛那个领导往往都是在那种大厨房里面身经百战的那种主厨他们来订吃什么他们来订做什么然后大家的分工这样的
然后你就发现这两位女性在这个团队里面她们不是在备菜就是在做一些辅佐那个煮菜的东西像那个无菜单阿姨她在竞技的环节她就是她们对想了一个的想了一个菜就是鱼子
三文鱼籽跟鱼籽酱的一个拌饭就是非常高价的菜然后但他负责的就是配着那个拌饭吃的籽菜他就是用芝麻芝麻油跟紫苏紫苏叶油然后做了一个 marinate 腌制然后就撒上盐然后一片一片在平底锅上烤但结果在那一轮所有人爱吃的都是他那个籽菜就是
就是大家就说这个菜很贵但是我想为了紫菜是继续吃这个紫菜再点这个菜所以就是它本身就是它是被当成一个绿叶结果它那个绿叶是大家最喜欢的那一个部分嗯我当时看了就觉得哇好感慨就是
有时候就是人家觉得最日常的东西最迟到你的心坎里是的 是的 是的这两位晋级的阿姨听你的描述虽然我没有看过就光听你的描述就在我眼前就展现出一种那种群像啊就是那个年龄的那种韩国女性的形象普世无花不管是
对对就是而且很会做菜就照顾着照顾着一大家子人而且往往丈夫都是缺席的要么就是欠了一身赌债跑掉了或者是就是出有出什么事情的那种就不管在影视作品文学作品里面看到的那个年龄的韩国女性就是那个形象的想起好久没做里面的那个阿姨是是是我的大叔里面也是三个儿子跟一个那种老妈妈就他每天都在做那些
放在饭盒里面嘛他们就是准备好给三个儿子不同的便当盒各种各样的小菜分三份然后每家就是每个儿子给一份这样就就有种那种形象然后嗯
而且永远就是一个背影就在厨房里面各种各样的腌各种各样的切然后各种各样的弄对我看他们做饭就会想到小时候我就从家楼下上楼一层层上楼然后上到我家当时是四楼我上到三楼就听到我妈就是刀在那个案板上切菜的那个声音然后以前的那个公寓它那个
抽气也没有那么好她排气就可能排在那个楼道里面她那个抽油烟机然后就闻到家里就是就能闻到我家的那个菜香就是寻着那个味道上去对所以看这几个阿姨做饭就会经常让我想到妈妈或者是以前做小本生意开个面摊的邻居对对对我们家门口有早点铺露天的一个卖米线的那种摊子
我从六七岁开始就有印象那个阿姨他们就是一家就夫妻党嘛但是阿姨是主事的就是阿姨是负责就是装米线呀烫呀然后汤呀那个丈夫就在旁边收收碗呀擦擦桌子洗洗碗或者是跑腿去买点什么小零食我就见那个阿姨大家都叫小秦也不知道具体的姓名就叫她小秦然后我们就叫小秦阿姨这样
一直就是从我记得最开始是五毛钱一碗就是有汤有米线有一点那个肉的那种焦头的那种然后佐料自己去调配的那种就五毛钱一直到我最后我 18 岁出去读书一直吃到 18 岁的时候就到那个价格已经到两块还是多少了就从五毛一直一直涨涨到那个然后他们就一直没有变他那个 set up 就一直没有变就一直在那个地方
一直在露天然后就摆摆摆摆摊下雨的时候可能就打一个简易的那种塑料棚那种拿两根棍子那样塑料棚红色蓝色的那种是是是红白蓝的那个就是那样然后他每天就很早可能五点多吧六点之前就会出摊因为要生火呀要烧水那种他们就每天出摊然后留两口锅架在那个炭火炉子上
一个锅用来烫米线就是白水一个锅是滚着一直弄骨头汤就是汤底的那种高汤它一直滚着然后两条木凳配一个木桌木桌上放的一些高矮不一的调料罐子然后每个罐子的那个勺子又是不一样的就是它不是配套的就是罐子的
罐子也不配套然后勺子也不配套但是每一个罐子和哪一个勺子配的是固定的就是我就记得用来舀那个酱油辣椒的那个是圆的一个勺子圆圆的然后还有一个木饼做了一个延长就是因为很深嘛那个罐子它就用一个木饼绑在那个勺子就让它变成一个长的咬酸菜的那个是扁的那种磁勺的那个造型那种扁的那种勺子就一直就没有变过到
到我中学差不多初中高中那个年就听街坊就说小秦家就靠他卖这个米线买了全款买了一套房就大家在说这个事情对对就我们那边房价也不是那么高啦就是暂时就说这个是五毛两块的米线对五毛六毛的对对对五毛六毛的一个米线就每天这样风雨无阻的包括大年三十早上都还在卖的那种那种的勤劳就一直一直就我就觉得很
就有她的那个形象那个小琴阿姨在那个水汽里面就那个烫米线那个水汽嘛一直蒸上来她的她那个形象就是她那个漏勺颠那个漏勺的那个声音那个米线在那个水里面这样的声音就特别有一个印象很微小的声音但是支撑起了整个家对而且永远是女性在做这件事情就是没有听过说子债富长对对对
其实是母在长你子在就是说但是永远那个故事里面都是父在子还或者是子在父还的那种女性就消失了但是实际上支撑我感觉支撑起这个地球的都是女性好
从小学初中然后到大学那种垃圾街然后我觉得我爱吃的店现在回忆起来都是一个女性在煮锅然后那个男的就是打打打打砸工那种感觉对我大学很爱吃的一家
嗯就静云烧饼兼卖水饺的店也就是那个阿姨就是无时无刻看到要么就在包水饺要么就在和水饺馅要么就是在煮水饺就是游远他就是这三个点在工作然后就是但是就是每次下课不想吃食堂的时候就吃他那一碗手包的水饺就是心里就是超级暖嗯
然后就是那个味道就是很给你很家常的感觉对我觉得家常是有一种力量就是人不可能一个月一直吃米其林还是很 fancy 的漂亮饭就是你需要那种家常的来抚慰你自己就是家乡的那一口味道就是现在虽然吃不到就是偶尔自己做一做但是必须要吃到那个家里的味道才可以活下去因为这个才是日常嘛
人对人不可能永远超常的活着人就是日常的活着嗯嗯嗯所以就这个你提到那个黑白厨师里面那个女性的形象就是让我想到所有韩国影视剧里面文学作品那些女性的形象特别是嗯
特别是金爱烂有一篇叫刀痕或者叫刀印就是痕迹印记的那个刀痕他就讲说他写的就是他妈妈是怎么在乡下开了一家面店然后靠那家面店养活了他和整个家也是可以拍可以拍成电影的那种一个故事看的时候就觉得好有画面然后他就这个是小说嘛所以不是金爱烂本人就是小说里面写那个他
那个女主人公就是我哈我她也经历过那种就是很有点
你很烦妈妈这个菜因为吃太多啊或者说永远都是在那而且很凶嘛妈妈那种拿着刀什么什么也有一个这种一个所谓的叛逆期吧但是但是他发现他也写有个细节说他跑到外面去好像是在村口呃有点像闹离家出走那种跑出去然后他妈妈就就追着他就找他嘛也是拿着那把刀然后然后村里面的大黑狗哈哈
来咬他他妈妈就拿着那个刀就挡在他面前所以这个意象就我有就特别有印象就是妈妈她的那种形象包括就是说妈妈就是在店里没有那么忙的时候跟那些阿姨聊村上的八卦那个也是特别有影像感的嗯
他里面就提到说自己有一天突然意识到自己从来没有真正饿过肚子抛开穷富不谈一个人几十年的饥饿几十年的食欲全部由另外一个人负责这个事实奇怪又惊人对我觉得我是感觉自己在家做饭之后才意识到这种年复年日复一日这种重复是有多难对我自己作为
喂羊三口我也有这种感受的就是真的是琐碎就是事情很琐碎琐碎重复然后你会失去我会觉得这种感觉我自己的感觉了就是我有时候就真的想掀锅不做了嗯嗯
就很烦的那种感受对但是这个就是讲这篇金爱亮的这篇文章我还有一个很有意思他形容他妈妈就像一个兽就是那个野兽像个母兽他原文是说妈妈蹲在厨房里磨刀像所有的母兽那样庞大而圆滚就是说母亲的那个形象庞大而圆滚还在里面磨刀他这个磨刀这个也
这个动作就像是在为了生计嘛为了喂养家庭为了保护这个孩子保护对保护对对对所以为什么要用兽就是母兽那种本能她会护着自己的幼崽难的不一定哦难的不一定因为在这个作品里面她的爸爸也是去欠了赌债的人韩国的赌博业然后还是而且也是去外面找小三的然后
他妈妈就是还是几十年如意日日在那里切切面揉面切面然后做所有的小菜而且还是会给爸爸做那些他爱吃的东西嗯对对对就很韩国嗯很韩国奇怪又惊人然后然后他还他还讲说这种呃
刀削面馆是乡下女人能够容易开始的生意这个也很符合我们刚刚她的故事那个主厨的故事就是它每个门槛就基本上你会做做得好就这样一直做下去几十年对然后你也喂饱了这个方圆机
吉利的这些人对对对而且这种小食谈就是谁都可以来吃就是它很便宜又易得然后又是家常味所以就这个东西是很能持续的做的而且是街坊生意就它这些要素都有了我就想到我们在台湾吃的这些小
街坊里的那个穿菜啊什么的对就感觉大家都是邻里过来一直照顾他们的生意然后那个老板娘也都认识就是说这种年复一年这种劳作他他有一段的叙述就是说妈妈切面条的动作没有丝毫的犹豫和恐惧这里融合了长期练习某种技术后的自信和养家糊口的安心以及简单动作
引发的老疲劳重复简单的动作引发的疲劳哇 写得太好了如果每天做饭就是把碗放进那个洗碗池的味道我都能感受到这种日复一日的疲劳消磨 对人那种消磨就是那种不想再做但是又不得不做人要吃饭嘛对对对对对
还有他讲到他后来上他是去首尔念大学对吧然后他就搬家嘛要给那家添置东西的时候去超市面帮他挑刀然后就说我懂刀他妈妈就说要用这把什么什么的钢刀啊什么什么的他自己好像他会做饭吗最后只提到他妈妈去世之后他用妈妈那个刀削了一个苹果给自己苹果
她回忆她小时候跟妈妈去澡堂子去搓澡啊跟人家看到别人的身体啊还有和他们之间交换八卦而且她妈妈当时还特意去澡堂去找了她爸的小三就悄悄地去看了一下她爸的那个情人长什么样然后结果发现是一个好像年纪蛮大的一个一个女性吧她妈妈回来就大笑就是
就描的就妈妈这个形象就好鲜活就是说就是他虽然你感觉到他他并没有在那种苦情的歌颂妈妈的付出或者什么他就一直在想把他妈妈这个人表现得很立体就是你读了以后感觉这个妈妈是一个可爱的人他不是一个模糊的人他虽然是永远被引他在那切菜像一个母兽一样的但是他
還有這些可愛的時刻 -對哦 有個細節是他有一次他講他媽媽就是經常會切到手嘛就有一次切到手啦 然後
端着那种还沾着一点血迹的那个碗送到一个老人家就是一个女性吧也是送到他面前然后那个老太太并没有责怪他因为他妈妈首先先道歉说不好意思今天这个可能不太好吃可能就被我沾到血或者什么就可能没有弄好什么之类的那个老太太一句话都没就没有责怪他只是说了一句伤得不重吧就是女性之间男的肯定就先捉了就说你给我
他想写的也是他对母亲的一种理解
一种作为女性的理解然后一个老太太对她妈妈说的这句伤得重吗就是也是一种理解而且是妈妈在爸爸那边从来没有得到过的这种关怀她妈就是为了还赌债
也是这样一碗面一碗面而且是有计划的嘛他说他妈妈很有计划就知道要做到哪一年要还多少债就是都很有清晰的规划我觉得这篇文章跟这个节目都把这些我们可能日常生活中看不到可能他们死去没有人记得他们这些人留下了印记因为
我觉得在男性的叙述里你一定要做出什么鸿功伟绩你一定要成为总统上火星你才值得被记住我觉得在女性的观念里面我们是可以去记住这些微不足道但是在我们生活中不停地出现的这些女性的他写到最后就感觉那把刀就变成了他妈妈人刀一体对
有想到咱们看那个 YouTube 上那个女生她就是继承妈妈的那个 Instapod 对对就有时候那个魂就附在了上面一样刀的这个更加的因为这个刀是常年累月就妈妈手握的刀的而且是那个刀还曾经切到过妈妈的手还沾了过妈妈的血那把刀也就是她妈妈是
所以他妈妈走了但那把刀还留着的嘛那把刀还留下然后他用那把刀切了一个苹果吃下去而且他他写到最后他去参加葬礼的时候他已经怀孕了嘛妈妈刀痕继续滋养着他身体里的那个孩子是的然后他继续用这把刀去切那个苹果去吃因为他已经三天没有吃饭了嘛然后这
最后在自家的老家的厨房里面找到一只苹果然后切掉吃进去然后她说她好像感觉身体那个宇宙还是星辰什么的就她写的那段话就很有意味就感觉她妈妈就成了宇宙万物无处不在韩国女性这种一种祖父形象让我就想到另一个今年我受到的关于美食上的冲击来源于
我在台湾成品书店买了一本高木之子的新书叫便当实验室开张记录了他为女儿准备那个便当就日本妈妈为小孩准备便当的这一系列心路历程我当时好像我在台北那几天我就看完了我那时候不知道怎么去没有太大的不像我看之前他的书
的那种感受了就是说可能我有一点点育儿 PTSD 那种会有时候看着就好累而且大家都知道那种日本所谓的日本妈妈的那种胡萝卜要切成小花那种是是是各种各样的我最让我最震惊的是她写到她早晨五点就起来做便当我脑子当
这当时就炸了我说五点钟因为我长期睡眠不足我就想说五点钟我恨不得能多睡一个一分钟就多睡一分钟那在五点钟起来你知道他五点钟起床是为了干什么吗他要
每一顿白米饭都要亲自煮而且是放在那种土锅日式土锅里面在炉火上煮不是说电饭锅预约什么那种煮啊他要每天现煮米饭在土锅里面我不 judge 我不是去 judge 我只是说就是 trigger 到我的一些或者说不用这么辛苦吧就可能他也很 enjoy 就乐在其中嘛因为第一次当妈妈然后而且他是高龄当妈妈
是的高麟当妈妈而且她本身也喜欢做菜本身也喜欢手工就 DIY 的东西嘛所以她就喜欢做她本来也是艺术家所以做各种各样的那种摆盘啊就是给小孩喝便当包括便当那种袋子就是一个小盒子放在一个那种漱口袋嘛那种漱口袋也是她亲自手缝的然后绣了小孩的名字就说已经很熟悉就日式妈妈的这一套操作但是当你读到一个你很熟悉我我
多年的读者就读到他这个生命阶段的这些故事的时候可能是我自己的原因就是我都会有一点点就到吸一口气就那种就觉得好累我帮他累我自己带着他我也觉得很累
而且他们家不是说他爸爸就是那个丈夫不是说不会做饭那种不是的他爸爸那个他的丈夫比他更爱做饭是那种美食狂热的爱好者就是会去看录影带去录各种各样的美食争霸赛会去看那种厨艺节目然后呢
中餐他也爱做专门为了做中餐这种炒菜专门买了一个铁锅然后为了做牛排还去买那种很高级的牛排反正是一个美食热爱者然后也会去经常去打卡去吃外面吃好吃的餐厅那家也会很会做就这样的丈夫就是在这个给孩子准备便当的这个过程里面他也从来不参与他
反而高木职者要给丈夫做便当你知道吗他要做两份便当而且是分开的就是丈夫的吃一款不是说你做了一大锅炒饭然后给这个一份给那个一份就完事不是的他是
我就一阵眩晕就是读到这里她把孩子的便当和老公的便当准备好了送他们两个出门了以后她自己才有时间做自己的东西记录了很多比如小孩子从幼稚园几岁开始食物的那种挑剔啊然后到达读小学开始要念小学了啊就整个过程吧就记录下来就是看着我就很有点堵啊
想起妈妈的那种辛劳但是她这种感受就又跟那种韩国妇女的那种妈妈的那种跟我的完全不一样给我提供的那种感受更加奉献自我吗对我很讨厌那个就是什么所谓的服什么什么义比如说服美义就是你去化妆就是服美义你去什么什么就是服什么什么婚义但是我
我觉得这里在形容日本妈妈在扶妈衣就是说大家都放过彼此好不好就不要那个胡萝卜一定要叼成那种花才可以你切下来就可以吃了呀对我就会有一种稍微有点窒息的感受
另一方面是来源于说我作为他长期的读者就从他一开始那些作品我就开始读了一直很喜欢嘛一直就是每出一本都会去买的那种就是希望看到他从他的视角看到这个世界就他的生活呀他的记录分享也喜欢这种形式就感觉是一个朋友你知道吧跟他一起长大的那种感觉每一个人生阶段的故事都想去看一下但是为什么偏偏到了他
结婚都还好生孩子以后给孩子准备便当的这一系列出来以后好像我感受到了他就在中文读者的这个圈子里面就产生了一股那种跟他分手跟他决裂就是的那种的那种感觉就是大家好像都不太喜欢作为妈妈的他
呃讲的这些故事就好像大家都不想看做妈妈本身就会占据她很多的她自己的生活我觉得还有一个就是可能受最最近这几年这种所谓的女性独立的那种思潮的影响吧读者可能以为她因为她一直都是一一一种所谓的独独居女我不一定都是要独独你独立女性吧就是一种独居单身的一个女性的形象呃
来很长一段时间很长很长就二十几十年因为他结婚很晚大家可能就把它奉为某一种范本吧嗯就说这一种楷模吧就说哎你看一个呃自由插画师一个独立女性从一个小地方上东京打拼啊东漂北漂东漂吧然后他都是以那个一个人你知道他那个一个人这个系列出名的嘛比如说一个人上东京一个人什么生活什么那种那种的这个系列所以
她各种在那个很小的那种日式公寓里面捣鼓饭菜啊做手工啊然后自己出去旅行啊跑马拉松那些四十她是四十一二才结婚的吧然后又又结婚以后又追小孩就是要小孩这样高龄产妇所以我觉得是女性读者就是
至少是在中文的帧子里面好像她结婚以后就被脱粉我觉得大家是不是在行使一种所谓的开除她女这个女独立女性机关的那种权利独立女性机关的那种权利我觉得大家在默默在行使这个权利吧就是说你本来是独立女性啊怎么突然跑去结婚生子而且特别是她备孕的时候就是她
他把他结婚那一段也写成了一本书嘛也画成了一本漫画就还讲他怎么去比如说去吃药打针去求医问因为他好像怀孕也挺难的嘛他讲了他整个备孕的过程
打排卵生啊什么什么吃各种各样的偏方啊什么中药也去吃就各种各样的就是尝试就可能大家看了就有点那种你现在那种恐遇恐昏可能就产生了一种就说啊你怎么就背叛了我们知道独立女性嗯嗯嗯
就是回到我们之前讲那个 zero waste 那个风潮的时候的那种就是你做好像一个风潮出现了你就必须要符合这个规范里面的每一条跟你自己个人的意愿好像就没关系了你必须要跟上大家的意愿对对对 是的是的每个人都不一样的
你也有你自己的生活作者也有作者的生活它并不是说承载了你的幻想那个想法我觉得作为读者嘛就不用去要求作者一定要符合某一种
他的生活吧至少是他的生活不一定要符合某一种规范某一种样式你我觉得大家都是自由的你不喜欢了你就离开就离开他嗯就离开这个作者离开他的这个故事就行了你就不用去说再去批判他再去开除他的什么女独立女性这个奇怪啊什么的这个没必要就是还是自己的生活更重要
对毕竟他的创作就是基于他的真实生活的他就是在他就在画自己的真实生活对对如果他就是有这样的生活经历他如果还去说自己在没有孩子的时候的生活你反而会觉得很不真实对吧是的就为了迎合为了维护人设他没有人设他就是他就是说所谓的之前那个一个人系列也不是他创造出来的人设当时的确就是这样的生活状态是是是所以大家要分清这个
就是你不能因为他这个生活的选择那如果后面他离婚了难道你又会觉得这个人可以分他做出了一个正确的所谓正确的决定吗不是这样的就说到离婚我们就可以 cue 到我们的每一年的年终都要进行一次对这个再见爱人的吐槽我们这边男性终于要出现在我们的节目
我们两个就是到年末对食物印象最打击我们心灵的震撼我们心灵的就莫过于养子油炸油炸方便面对对对这个不是口误还是油炸油炸方便面就我这边可以讲一下就是如果没有看过这个综艺的
没有看过再见爱人的挺有就是说这里简单概括一下这个具体是怎么一个场景就是那时候就杨子和黄胜一他们就参加这个再见爱人然后有个环节就是夫妻问卷吧就是问一些彼此比如对方喜欢什么什么什么就是做一个所谓的婚姻问卷调查得分最低的那个叫受惩罚嘛杨子就是这六个人里面得分最低的他就被作为惩罚就被发配到一个很破烂的一个小屋里面
对自己做饭生活做饭的那种就杨子呢他就先是在那个灶台里面塞了一些木头啊塞了一些纸什么的就点火就很很娴熟的样子哈然后他就开始打一桶油倒了三分之一就大铁锅的那种农村那种灶台嘛大铁锅倒进去就我以为他要做一个什么炒菜吧因为炒菜或者哪怕是炸点什么东西的那种没想到此时他从开一袋方便面拿出面饼就是这么多那个油放里面不是方便面为什么要油炸呢
他做这一套动作他就是他那个饭是起的是对的就是什么烧火油锅然后那个下菜那种但是内容是完全错误的就像一个那种他知道怎么去演这个事情然后他那个面饼丢进去以后他其实是蒙圈了的你看得出来他站在那个油锅就看那个油锅已经
那个方便面面饼已经开始变黄变黑他不知道怎么办然后他就故意拿锅铲去翻了一个面给面饼翻了一下面然后去炸另外一面然后
结果就是越来越旺就烧糊了嘛天饼就变黑了他可能又想去挽救一下吧就旁边又抄起一勺水想去然后后来那个宽油也开始着火之后他就一勺一勺把那个火往那个碗里咬这辈子都没想过就是有人可以把火往外吹后我对一个人的厨艺怎么可以烂成这样的认知其实让我最反感就是让我观感不适的就是说他除了
他是在表演他是在表演他会做饭这个事情
就从他开始烧火就说这件事情算难不倒我我什么苦没吃过我这种人能屈能伸我又是大老板又是会做饭生活这种事情难不倒我然后他就开始表演了他只知道就是比如说影视作品或者他看到别人在做饭就是要先生火倒油就不管什么东西都先倒油对吧所以他就在表演他会做饭然后表演到最后他还要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去掩饰他这个行为他从来没有说他从来没有一个
一秒钟在承认过自己不会什么什么这个事情哪怕不会他都能表演的他都能给你表演出来就是会不管时操是什么但是表演是可以的就是他能表演那个东西就这种自恋狂的男的就是他
他不做家务吧但是他又在又在镜头面前表现了自己轻车熟路只是平时就像我们之前讲过我们很多期之前讲过男的那种就是到节日露一手的那种平时是不做菜的但是节日有个大菜是我要露一手的那种对对哎这失败也没有让他有任何反思没有反思他哪里有反思他还在他要他先首先是怪节目组没给他准备那种洗锅的那个调整然后呢又怪黄胜义不捧场呃
呃 不給他 不吃他的方便麵嗯嗯嗯但沒有一刻鐘透露出那種哎呀 這個不好意思啊這個我不會做或者說 啊不好意思這個做雜了你發現沒有男的就是不會這種主動說我不會做什麼或者說 這個我不知道我不懂嗯哼
网络上你可以看到这个事情的调侃但是你没有任何人会责备他作为父亲不会做饭这件事情而且甚至会想男的嘛就是这样的我听了最多的男的嘛就是这样的不会做就是很正常的就像刘吉手他妈妈说可惜哪有媳妇不做饭
就是这个事情性转一下你就知道了里面的荒谬之处大家把这个杨子油炸油炸方面面这个事情当做一个调侃一个玩笑一个哪怕是综艺名场面来讲但是很多就是真的还是一种看笑话都不是看笑话就是这个事情好笑我觉得就像在看一个搞笑视频一样的那种心态就这个事情是搞笑的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个理念
这个养子有长方面面这个事情有多么的可怕在联系他完全没有在家跟儿子相处他其实就是完全没有尽到一个做父亲的责任连简单的饭菜也不会做然后也没有跟孩子相处但是这个事情好像并没有引起大家特别的愤慨只是因为他是所谓的收藏家一个商人就可以忽略他在另一方面的不足而且大家这种
我只记得就是调侃我只记得看搞笑视频的那种心态
就会把养子这种形象甚至于这个群体的形象就会越来越固化在这里大家就自动的就会说男的就这样他也就这样了男的就这样了这不是正常吗男的就是不会做饭男的就是不太陪小孩甚至变成了一种合理的一种应该的所以我觉得这个东西很危险就在于说你有个对照组嘛就是同场的麦琳就是另外一对夫妻里面那个女性大家都要卖卖
他对所谓的那种那些行为出来以后一个熏鸡这个事情就变成了大家用来调侃麦林的一个入口就他熏鸡青团就是拿着放大镜去找他的缺点包括人家刚睡醒的那种坐姿都要被谩骂他没有一个动作是正确的他没有一个动作是完美的他没有一个动作是符合规范的所以就
大家就就对对的群起而攻之就在拳王讨伐的那种感觉而且最让最让我们吃惊的是看到了老刘和张硕就是上一季再见爱人的男嘉宾现在是目前他们两个都是都离婚了就两个人凑对凑成一对在一起合租哦然后他们两个取的那个频道的名字是离婚搭子创业局
有一个直播的频道在小红书上对对对对对卖货对对对卖货而且他们现在卖的还挺火的张硕当年也被骂得超级惨啊他就是然后我们就前两天刷就发现他们俩开始卖庆团跟讯机我刷到的时候我真的我那个
恶心的感觉就出来了一种生理的不适就看着他们那个样子因为你会稍微期待这两个被骂过的人他们稍微能体会一下在这个节目里被骂的人的心情是的是的没有的他们就是而且那个张硕在
在在在像在在像直播间的粉丝宣布他们要卖这两个东西的时候他那个样子是非常就说哎你看我多懂多懂你们的情绪啊你们要薰鸡我们就给你们搞薰鸡了你们要青团我们也是马上就订因为他们在上海嘛青团已经订好了什么什么而且他那个样子就觉得说我是一个很懂很懂这个观众的我看他那个样子我就说天哪幸好王碎碎离开了你嗯大家都知道的那个人血馒头的典故
他们两个在麦青团跟熏际这个事情就让我想到了这个而且就是这两个男性就是这个相差不同吧他们之前被骂那么厉害但是他们现在还可以依旧出来开一个直播还是很受大家欢迎哦就是前面的耻辱都已经不在了对吧而且跟杨子的待遇是一样的首先大家是来看热闹的看笑话看搞笑视频的因为他们觉得哇老刘跟
跟张硕竟然同居了这两个男的什么什么就他们之前是有一种娱乐的心态来看待这个事情的没有思考背后就是这个对不对这个到底哪里有问题然后现在参与来参与这个全民这种狂欢的时候卖熏鸡卖青团跟杨子那个油炸方便面的产生的效果是一样的娱乐化了没有人去反思他们这个事情做的对不对对对对对对
我就觉得说这种对女性就是一种赤裸裸的不公嘛就是厌女就女的做什么都是得到了待遇跟男的都是完全不一样的男的永远可以让子回头亲不换是的麦琳现在就是最糟糕的母亲最糟糕的家庭主妇就是感觉不可能翻身了她这个形象而且她是一个素人她是一个纯素人嗯
因为我们在线下就是看到很多那种物料嘛
是让我们能体会到这个曼曼在这个婚姻里面承受的就是她流产后然后又怀上孩子就送那个锦旗啊什么的就是说什么李家功臣寿鼻澜干那种那种就是在节目中很多她没有讲出来的痛苦就能看到嘛而且大家都忘了这终究是一个节目就算她没有剧本但是她有剪辑
剪辑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大家都看过那种吧就是说把网上那种名人就是我一个明星讲话的讲话的东剪一句西剪一句然后就凑成了一个就是没有前后文没有上下文没有一个语境没有 context 的一个一个单独的一个句子
然后就把他定性了对就是他说了这句话他就是什么什么所以在这个综艺这个哪怕他是真人秀没剧本什么也好也好他剪辑以后他永远都是带有导向性的呀对他想让你看到什么哦我们还可以补我还可以补充一点就是说除了张硕跟老刘卖青团卖熏鸡这个事情以外
节目组在看到这个热度这么高以后每期现在都发出一个抢先版
好像是三块钱可以看的那个抢先版有半个小时的长度里面的那全是麦麦跟李航亮的比如他们两个昨天他们两个事后在那里谈话呀或者说我说节目组这不就是明显的就在吃这个红利吗吃这个人血馒头吗就是说他们也在做这样的事情就还是在商业化这个事情我觉得这个是很很可耻一种行为更别提麦麦是这个所有人中可能最没有劲头感的一个人
其他人要么就是自媒体要么就是明星他们知道镜头语言然后会给他们带来什么然后他们在拍摄的过程中也会想舆论这件事情是的所以我觉得对麦麦是最不公平的一个 set up 就是整个整个世界就感觉就
背刺了她的那种感觉我们也没有说她这个人就是就是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就是她现在受到的这个舆论的争议太过了是是是我觉得我们对她的共情和理解的部分是在于作为一个这种所谓的普通女性一个正常人吧都不要说就是一个正常普通的你我她的这种一个存在被放到一个互联网被放到镜头下
去被这种审视去被这种评价我觉得任何一个人都受不起这样的一个行为被拿去开会员被拿去被拿去作为一个噱头来去去成为直播间的一个爆品这个量级是很大的除非你真的一点都不去看
这个舆论很难一点都不去看大家是啊是啊他那种性格更是不可能他的成长轨迹里面没有经历过这么大规模大场面的一种全民性的一种讨伐就是一种不公吧可以想一想自己 24 小时有一个屏幕拍下来就是有一个相机在记录你的一举一动
你自己能拍出多少就是所谓的黑料对吧每个人就是都是能拍出一大堆的对就是连桌子桌子下面丢的一团纸巾都要被一个圈出来说你看他丢纸巾那你不丢吗那个纸巾你知道是不是他丢的吗里面有那么多人是吧也许就在他脚下但是也许可能上一个人坐在那里的人丢的呀我真的讲到后面就觉得没有力气是因为这个事情让我觉得好无力啊就大家
讲可能有讲深了但是我觉得可能现在大环境大家没有发泄渠道就找到一个安全的一个好欺负的人就拿着他就当一个沙包所有的情绪就投射在上面所有的飞镖就扎他扎出去反正
十万人都在扎他那我再多十万加一我又不怕就是法不责众那种他又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他没有把你怎么样我觉得还有就是大家不敢面对生活中真正存在的冲突就说他说麦琳像我妈或者麦琳像我谁谁谁或者说他 trigger 了我的什么什么情绪但是他没有办法去跟这个真正产生这个冲突的人去跟他对峙他就在网上去骂麦琳这样
以此来转移这种矛盾麦琳就成了一个替代我觉得我们今天讲的这几个时刻都是更关注向内的然后身边的实实在在的人对自己的不要对他人那么多苛责还是要关注自己的内心吧感觉我们说的这几个都是就是更关注自己内心啊这些东西对吧比如说那个不要被裹到一种大众的一种情绪啊或者一种时代的洪流
可能这个大浪把你逃逃逃但是你自己能把自己那颗内心放在一个泵壳里面慢慢沉淀然后通过时间那颗沙就会变成一颗珍珠时代的洪流大众的舆论所有的东西就是你被裹挟在其中你身不由己但是你终那颗细小的沙粒终之会进入到一个坚硬的泵壳里面
在那个蹦壳里面你可以自己经过岁月对也会有痛苦但是慢慢的蹦壳里面是不是也是有软的地方就是肉的对它其实就是侵入的东西变成了你的一部分所以他们说那个蹦是很痛苦的就是可能自己自我成长就自我沉淀你的自我生长出来你都是需要一个这种过程的就是蝴蝶破茧我觉得跟那个蹦壳就是一颗沙粒变成一颗珍珠的过程
都是需要一个时间有痛苦然后开出一个美丽的就变成蝴蝶就变成一个不用说变成一个美丽的大蝴蝶你变成一个很简单的菜粉碟你不用变成一个大溪地的黑珍珠你就是一个溜里面一个小的那种歪歪的那种小淡水珍珠你都可以但是这是你自己独一无二的光泽和质感在这个滔滔生活里面
大浪淘沙以后变成一颗美丽的珍珠专属于你自己的一颗珍珠变成一只翩翩的蝴蝶我的片尾曲就给亲爱的你慢慢飞小心前面呆瓷的玫瑰
节目尾声我们再给大家提个新我们两周年的特别节目就是特别企划就是新生八宝周欢迎大家在毛巷在邮箱的形式给我们投稿就是任何内容都可以只是你今年的一些感悟啊或者甚至是你听了我们这期节目有想到自己一些关于食物引起的 moment 也可以分享给我们对还有对我们有什么疑问啊我们都会
虽然感觉我们已经讲了很多关于自己的我们在网络上是没有秘密的人了好的那么我们 2004 年的节目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在两周年特别节目再相见那就是 2025 年了希望大家在今年的结尾跟 2025 年都能吃好喝好小些烦恼我们 2025 年再见再见
你跟我飞穿过森林去看小溪水的春云飞你潺潺绵绵片片飞
飞越这红尘 路向你随我赐福你一生 陪我千回 赐福我的柔情和你缠缠绵绵天天飞飞越这红尘 路向你随我赐福你一生 陪我千回 赐福我的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