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2024年终观察 | 叙事空洞下的去责任化思考

2024年终观察 | 叙事空洞下的去责任化思考

2025/1/24
logo of podcast 老蒋蒋蒋蒋

老蒋蒋蒋蒋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老蒋
Topics
老蒋:2024年,一个重要的年份,发生了很多标志性事件,其中郑州夜骑事件最能代表社会情绪和趋势,它象征着年轻人迷茫、激情无处释放的时代性问题。 人类是活在叙事中的生物,叙事影响着我们的自我认知、世界观和行为。好的叙事带来价值感和归属感,坏的叙事让人失去自我。缺乏稳定的叙事会让人迷茫,尤其在生活困苦的情况下更容易导致极端行为。 上个周期流行的两种叙事是集体叙事(类似于美国的MAGA)和增长驱动的个人叙事,但都面临挑战。增长驱动的个人叙事依赖于持续增长,当增长放缓时,这种叙事也面临危机。“赢学”叙事依赖于外部对比,而非内生价值,一旦无法“赢”,就会导致价值缺失。中国教育体系的优越主义倾向,也让人们难以获得内生的自我价值感。“赢学”叙事崩塌后,会造成价值缺失和内心空洞,导致各种社会现象的出现。人除了物质需求,还需要生命激情,当激情无处释放时,就会出现各种社会现象。 在叙事空洞下,诉诸仇恨形成仇恨共同体是一种错误的解决方式。现在的体育圈,粉丝群体更多的是基于“黑”而非“爱”来划分,这反映了社会情绪的变化。仇恨共同体主要由时间充裕、情绪化且缺乏目标感的年轻人组成,这种叙事无法带来真正的价值。仇恨共同体带来的负面影响包括增加社会不信任感、降低合作意识等。参与仇恨共同体,会影响个人的认知、情绪和社交能力。宗教和小型社群等集体叙事在当前中国社会难以发挥作用。改革开放前的市民叙事依赖于特定时代背景,如今已不复存在。我们需要建立在个体价值上的自我实现式叙事,而非依赖外部对比。自我实现式叙事可以源于精神世界的构建或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脱口秀演员李诞的成功,体现了自我实现式叙事的魅力。自我实现式叙事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发展较成熟,但在中国面临挑战。一些人崇尚社会达尔文主义,这与缺乏多元价值观和自我探索空间有关。在增长放缓的时期,保守主义和对多元价值观的排斥会增加。当代年轻人面临着多重压力,导致他们难以找到合适的解决方式。社会面临多重挑战,短期内难以同时满足多方面需求。社会变化速度过快,导致年轻人难以适应。新一代人用后现代内核反现代,表现为对现代生活的解构。 一个可行的方案是“去责任化”,即卸下过重的责任压力,恢复心理弹性,才能更好地承担责任。这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包括改变主流舆论环境、减少焦虑和仇恨的渲染、为娱乐正名等。个人层面也需要去取舍,减少内耗,专注于自身成长。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00:00 - 引入:年终观察(上下合并)

00:33 - 郑州夜骑 - 24年最能代表社会情绪的事件

01:45 - 我们活在叙事之中

05:04 - 上个周期中存在的两种叙事

08:38 - 「赢学」叙事赢不下去了怎么办

14:29 - 再次引入:年终观察下半期 - 寻找生命激情答案

15:28 - 叙事中的错误答案:仇恨共同体叙事

23:00 - 错误答案2:宗教&市民社群

23:45 - 过去的个人叙事的瓦解

25:11 - 前文整理:各种叙事的问题

25:45 - 新时代的新叙事应该是什么? - 自我实现式的叙事

38:05 - 不算答案的答案:去责任化

46:24 - 结语:个人发展的路,不止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