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蒋今天我来聊聊 AI 发展对人类就业的影响这个话题如果在三年前可能离我们还有些遥远但是在 2025 年已经是比较现实的一个事了跟每个人的生活可能都息息相关或者跟你下一个十年是有关系的
那我现在反驳大众心中对这个话题有四个比较常见的误区第一种误区是有些人会认为 AI 虽然会让一些人失业甚至是让很多人失业但是呢它会创造出同等数量甚至更多的工作机会随着 AI 产业的蓬勃发展所以呢我们不需要担心这件事这种说法其实从技术发展史来看是挺有道理的
我们看工业革命工业革命要无数的电农和自耕农和手工匠人从他们这种本来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中脱离出来然后失去了生生的手段但是后续工业化的发展产生了更多对产业工人对技术研发还有设备运维等等这些岗位的需求以外的工业革命还增加了就业岗位
但是这个逻辑在信息化还有移动互联网的革命中我个人认为就已经有些失效了这里我说一个逻辑就是在纯实体生活中一个普通人过一天所需要的生活资料整体上来说平均也差不多需要加总起来一个人工作一天的生产行为来提供
这句话不是人话比较难理解我来解释一下就是你去吃顿饭对吧你需要耗费厨师加服务员加洗碗工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来伺候你这不算完这些食材折算起来也需要农民可能数分钟的种植时间来给你提供比如说农民种植一吨水稻大概需要耗费 20 个小时的生产时间那么你吃一斤米一千分之一就需要 1.2 分钟
所以这一顿饭吃的所有的东西加起来可能就需要另外一个人 20 分钟来伺候那么你开车上班一小时通勤表面上看没有人需要服务你但不是一辆汽车生产制造出来大概需要 2000 到 5000 左右的人工时一般的这一辆车只能开一万个小时左右就会报废所以你这一小时开车的折旧算起来大概就需要 20 分钟左右的人类劳动时长
这也不算完你还需要道路建设桥梁建设包括交警指挥交通交管局调度等等这些东西的辅助你才能够把这个车顺利的开下去所以你在开车的一小时时间里可能就是需要 30 分钟的人类劳动来伺候你这一小时开车
包括你这一天生活的各种日用品比如说你的牙膏牙刷毛巾洗澡用的花洒卫生纸等等非常非常名目繁多的日用品全都需要人类劳动来支持总之就是在实体生活中算下来的话一个人活一天所占用的生产时长基本上可以等比例对应这方面的穷人占用的少一些富哥们多一些反正差不多是需要一个人一天的劳动来伺候你一天的生活
但是到了数字化生活的时代一个人每天醒的时间有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用于内容消费而内容是编辑成本为零的事情比如说你在 B 站上看一期 20 分钟长视频调研文案拍摄后期加在一起可能需要这个耗费 up 主加上团队 100 个小时的工作量看上去是很多的但是不管是 1000 播放量还是 1000 万的播放量生产时长都是这 1000 个小时
所以你可能今天花了五个小时用来刷视频聊微信然后玩原神听音乐但是很可能加起来平摊下来只耗费了别人十分钟的劳动时长这个账号就有点算不过来了那么 AI 时代就更是这样未来理论上是可以靠极少量的大模型加上应用就满足多数的人类需求
而这些大模型公司一共也消化不了多少工作岗位全球最耀眼的 AI 公司 OpenAI 员工才多少人才不到 2000 人深度求索 DeepSafe 一共才 100 多人而且呢移动互联网能养活数以千万计的下游服务者
直播的人送快递的送外卖的包括开网约车的它能形成一个庞大的就业池子但是 AI 行业从目前这种模型技应用的趋势来看它是没有办法养活这么多下游从业者的 23 年 AI 刚起步的时候还有个幻想随着 AI 发展会诞生就数量庞大的 Prompt Engineer 就是这个提示词工程师可能有数以百万计的提示词工程师帮助普通人去想怎么跟 AI 进行对话啊
充当一个中介的角色但是呢这个岗位需求在 2025 年几乎已经被证伪了随着大模型能力的提升用户已经逐渐不再需要被人教育怎么用 Property 了但大家就正常跟他聊天就够了所以呢综合起来我的判断就是 AI 行业很可能没有办法像工业革命一样在行业内部创造出和失业人口一样数量的工作机会或者我们往后退一步
就算最终很幸运的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之下绕了一个大圈把这些被 AI 替代的工作机会给补上了但是对于被 AI 赶下工作岗位的人来说这是迟来的补偿没有什么用因为这种产业结构的变化随随便便都要用到二三十年
等就业机会重新平衡起来你这辈子已经过去了你这辈子最黄金的能用来工作的积攒财富的这种时间已经过去了所以我觉得整体来说这是一个伪逻辑 AI 往前发展不会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定是有人会被牺牲掉的好第二个常见的误判是很多人会说 AI 没有情感这也是一个沉思烂调了但是呢我们很多的人类岗位都需要情感投入和情感沟通才能做
所以对于这些岗位来说人类的地位是坚如磐石高枕无忧的永远都不用担心被 AI 取代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 AI 没有情感这个判断肯定是对的目前 AI 的发展和诞生意识是完全不沾边的差得很远甚至说从底层原理上是南辕北辙的 AI 没有意识也没有情感的基础但是没有情感不代表没有情感理解和情感沟通的能力
对于 AI 来说 AI 是不存在主体性的对吧它没有真正的情感和情绪没有问题 AI 做的事情是什么 AI 做的事情是模式识别比如说现在面前有一个这个动得浑身发抖的然后很难受的很难过的一个小女孩 AI 是通过小女孩的表情动作识别出她有多大概率具备某种情绪状态最大概率的情绪状态是什么比如说是恐惧或者说是难过或者说是寒冷发抖
然后 AI 在做出一个善良有同理心的人类此时此刻大概率会做出的行为反馈这是 AI 而我们人类是怎么样的人类情感是非常复杂的简化来说的话人类大概是靠两个机制拥有的情感能力其中一个机制叫做情绪感染也就是你见到一个动得发抖的小女孩你会观察这个小女孩的表情和肢体动作
然后无意识的模仿对方的情绪状态大家不要觉得很玄幻但是我们人类就是这样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体验就是看到一个有人在里面狂笑的这种视频你完全不知道视频里面这个傻哥们在笑什么但是你就是会莫名其妙不由自主的跟着笑
这个就是情绪感染的机具被激活了另外一个机具呢叫观点采责观点采责是一种情绪推理能力就是你看到了小女孩动得发抖然后呢带入了对方的情境对方的状态你站在她的角度设想自己穿着一个单衣在冬天在寒风里是什么样的一个状态于是你推论想象出自己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很冷也会很无聊
所以总的来说是什么我们人类确实也会对情绪进行模式识别这部分和 AI 是没有什么太大区别但是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我们人类是靠公身入局是靠感同身受是靠共情和代入去理解情绪和反馈情绪 AI 和我们人类的情绪情感从根上它就不是一回事儿
那么如果从上限来看的话其实人类的情绪情感机制肯定是更高级的对吧但问题是这并不意味着 AI 的情绪能力就很差因为我们人类的情感能力虽然上限是很高的是极高的高到恋人之间可以有那种几乎不科学的心灵感应高到唐代诗人可以用寥寥几十字的情感表达跨越时空像千年之后的一个现在的年轻人山人泪下但是人类的情感下限同样也很低
第一道可以像风川祥子一样面对自己的亲密好友的痛苦无动于衷像一个人鸡甚至很多人现实中可能还不如人鸡呢因为共情和代入的门槛是很高的很多东西都会影响这个过程你的偏见你的自私你的见识短浅
你和对方的意味形态还有文化上的差异你对对方的群体的刻板印象包括你你此时此刻的状态比如你是不是一个饱满的一个愉悦的状态还是说你很紧张你很焦虑或者说你自己本身就很难过这些东西都会限制我们的共情能力所以 AI 在某种程度上虽然说它的情感能力上限是远不如我们人类的但是它的下限比人类更加稳定
所以他在一些需要情感低度介入或者说需要长时间面对情绪消耗的工作中是有很大潜力的是完全有可能取代人类或者威胁到人类的比如说医护陪护工作客服售后工作教育培训工作以及各种各样的基础的服务工作等等等等说实话这些岗位如果你接触过社会就会知道它是挺难顶的它需要你能稳定的抱有耐心和基本的同理心才能做好
而只要你 AI 能够有这些东西就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人类不需要去碰到那个上限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亲自试过和 AI 去闹那种软性的磕或者说感性的磕比如说你跟 AI 说我最近失恋了我最近很沮丧或者说我最近遇到什么不好的事情我跟父母吵架了
如果你能有这种机会抛开偏见和大模型去聊聊天你会发现它真的可以模拟出很有人类质感的回答甚至让你有种幻觉就是好像它真的在乎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真的在此时此刻理解了你的情绪这件事也没有那么难以理解你换个角度想想为什么渣男比老实人更会提供情绪价值
恰恰是因为渣男他不走心渣男完全是一个短则的逻辑所以他才能够心无旁骛的完全技术性的去识别你的情绪还有需求同时渣男见过的又足够多他就能够用概率上最对的方式去满足你去回应你而老实人老实人不一样老实人因为他真心的投入到了跟你的情感互动中他真正的在乎你他跟你玩真的所以他反而会沮丧会挫败会难过甚至会破防
而且老陈的恋爱经验不多他也不够敏感他也不够灵活
那么在刚才这个例子里你把渣男换成 AI 把老师换成人类的平均水平你就能理解这是怎么一回事那么之所以很多人会认为 AI 完全不具备情感能力我觉得科幻作品要背很大的锅就是大众是没有跟上这几年 AI 发展的很多人一提起 AI 脑子里出现的是 20 年前科幻片里那种机器人的形象只会非常呆板的重复和回应人类的指定发出那种很腻味的很甜美的很呆滞的声音什么
什么收到主人下面我就会完成您的需求就这种如果你停留在这样的看法中那我觉得你需要亲自去试一试 AI 的情感沟通然后迭代一下这样的认知然后你就会明白我所说的就是 AI 在这些需要情感能力的岗位中是很有可能威胁到人类职员
第三种常见的误区是什么呢是认为 AI 只能取代 3D 人士自己挣的多我是社会精英所以我完全没有必要担心这个 AI 的威胁火烧不到自己身上这个说法呢对也不对对了一半我们先说不对的地方这里我引用二三年八月份 OpenAI 的一份 AI 对人类就业市场影响的报告这个研究报告当年造成过挺大反响因为结论在当时看来还是比较反常识的
报告里基本是在说越高贵或者说在职场比试链上越高的工作反而对 AI 的抵抗力是越差的越容易被 AI 替代那么最典型的就是马农和设计师包括像什么数据分析师咨询师这些岗位也不是很稳他们都是传统意义上板上钉钉的高薪工作
相反呢制造业工人服务员矿工这些刻板印象中所谓的低端工作反而 AI 暂时碰不了一点这点我下一期视频会展开说一说所以说呢在 AI 的威胁面前这件事倒反天罡了新西格命之后更不值钱的体力工作在 AI 时代面前完成了对更高贵的脑力工作的利息虽然挣的没那么多但是抗性很强
该害怕的恰恰应该是那些城市白领三合大神反而没事反而不会被 AI 所替代那么上面呢说的是不同岗位不同职位之间的横向对比那下面我再来说一下这种判断对的地方就是如果我们从纵向来看的话我们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每一个职位或者每一个岗位的内部逻辑确实是越资深越高工资越偏管理而非执行的职场精英在面对 AI 威胁的时候它是更从容更安全的
甚至他不但不会受损反而会吃到 AI 的红利那么假设一个部门原来 10 个人 AI 提效之后要开除三个人开除的肯定是实习生和基层员工而不是那些业务骨干和管理层对吧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总结的话认为 AI 只会威胁低薪工作的说法不同职业的横向来看是错的 AI 绝对会威胁到白领的工作岗位但是在同一个职位岗位内部的纵向比较这种优越感又有一定的道理
精英相比于职场菜鸟来说对 AI 的抗性确实会更强那么最后一种常见的误区是什么呢是有些人会说你 AI 再厉害你也替代不了人类背锅所以我们不用担心这种说法我本来觉得它就是段子没有人会当真但是我发现可能真有人是信的
为什么说他不对呢大家知道全中国现在每年大概有多少起因为电梯事故而死亡的人吗大概有 20 人如果按这个逻辑刚才说这个逻辑必须有人直接操作电梯来背锅对吧你想都有人死了这是有可能死人的事然而事实是现在大多数的电梯里面是没有电梯操作员的为什么其一是人对安全的感知是随代际去变化的你为什么觉得电梯安全是因为你从小就经常用电梯从来没出过事儿
尽管从理性层面上来讲一个有过科学启蒙的理性人他是会清楚电梯有可能出故障杀死你就像前一阵我记得二月份有过一个社会新闻云南昆明某小区电梯突然故障冲顶死了一个业主这种事不管谁遇上了几乎就是必死而且是有极低概率碰上的但是呢这不重要
你已经习惯了把性命交给机器这种设定了不管是电梯还是交通工具它都没有问题其二是一种新技术在大规模应用之后自然会随着时间推移补全相关的法律规则比如说电梯死人了没操作员怎么办该咋办咋办法院自然会按照实际情况按照法条去判到底是物业公司还是电梯公司负责同理 AI 相关的法规和监管担责的这种体系早晚会搭配起来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其三 AI 不能背锅是一种牛马视角的看法但是职场规则不是由牛马来定的职场规则是由领导和老板定的当老板发现 AI 能用十分之一甚至更低的成本完成人类员工的工作的时候他管你这那的老板一定会开除掉基层员工降本增销至于谁来背锅这根本不是老板该担心的问题
比如说就使用 AI 工具的那个倒霉蛋背锅呗对老板来说反正又没有区别总之呢就是指望靠人类背锅来保住工作和 AI 进行对抗这句话呢就是个段子就是个玩笑话 OK 那么这期就这样我来破除四种常见的错误认知听完
听完我说的有可能会加重你的 AI 焦虑,但是这不是我的本意,我既不想散布 AI 焦虑,我又不卖课,这件事对我没有好处,同时我也不想进行精神按摩去糊弄你,我把你精神按摩的心情好一点,但是它又没有用,对普通人来说,我觉得还是要多了解实打实的信息量,用足够的信息量,足够的认知,尽量做好一些关键的决策,这是最实际的面对 AI 的态度。
那么下一期视频会从正面来讲 AI 到底能替代什么替代什么工作不能替代什么工作我上次动态发了一个问卷非常感谢大家的踊跃填写我收到了差不多 1400 份的反馈那么我对这些问卷会进行一定的数据处理作为素材放在下一期的视频中好了感谢大家收看本期节目如果你觉得我说的东西对你有帮助有启发请你给我一个三点这对我很重要我是老蒋我是一名喜欢做事喜欢分享自己看法和观点
和任居的这样一名 UP 主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