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断种前,养殖户大规模换羽,导致供给短缺延后3到6个月,加上父母代种鸡被大量换羽,商品代出栏时间推迟,造成了2023年3到4月份的供给短缺高峰。
大规模换羽导致供给高峰被拉长至6-9个月,且换羽后的种鸡质量下降,产蛋率、疾病率和料肉比均恶化,最终影响鸡的质量。
高供给下的价格高企是因为忽略了鸡的性能下降,2022年引种的慢羽鸡性能已普遍下滑10%,导致实际供给质量下降。
散户因无法承受长期亏损,逐渐退出毛鸡产业链,被规模化一体化养殖场替代,未来散户恢复的可能性极低。
2023年引种量较小,每月4批每批1万;2024年下半年开始增多,10月达到每月7万,11月9万,但12月因禽流感封关。
禽流感导致俄州和新西兰封关,引种量骤减,影响明显大于2022年,且全球禽流感形势恶化,未来更大规模爆发的可能性较高。
预计2025年1到2季度将是全年鸡苗价格的高点,随后因大规模换羽后的集中放量,价格可能回落,2026年可能出现低价。
2023年屠宰了83亿只鸡,2024年预计减少至78.8到80亿只,2025年整体进一步缩减,但消费需求将恢复。
民和股份新增1亿多种禽场投产,产能预计提升5000万到1亿;益生股份也有新产能投产,股价弹性较大。
圣农发展的国产祖代更新占比高,但父母代和商品代数据占比急速下滑,901 PLUS产能未放量,导致问题凸显。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2025年白羽鸡行业和行情的深层次分析。来自农夫山泉322。民和股份、圣农发展、益生股份最近临近停孵期,鸡苗今天开始停止报价。现在可以观察到一整轮的行情了,从2022年和2023年到今年3年的一年行情分析,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结构化差异扩大化的体现,总的回顾一下。首先22年断种后,毛鸡和鸡苗的高位在什么时候?出现在23年的3到4月份,我记得当时毛鸡涨到5元多,鸡苗涨到7元。当时断种是在国庆后。那为何最贵的时候是在5、6个月后才出现呢?其实回头看就是因为大家都知道要断种了,所以11月以前引种的白鸡开始大规模换羽,主要体现在父母代换羽。换羽是短期把种鸡断水断粮换羽,所以直接造成缺口得往后延后3到6个月,这就造成了在停孵期后,直接市面上的父母代种鸡少了非常多,且,本该产商品代的父母代也被拿去换羽。那么父母代到商品代出栏差不多是6个月上下,所以直接造成了3到4月份供给短缺的高峰,那么有提前换羽造成的短缺就有后期直接释放出来的供给高峰,现在大家都知道了,当时市面上3换是普遍行为,甚至有4,5换的,那供给高峰被无限拉长,差不多平均是6-9个月。如果按照22年断种后推,不换羽的话,但是也测算出这个缺口将在23年的年底,但是大规模换羽后,平均推迟6个月以上,所以,年中我推算出商品代的供给高峰,将在24年的6,7月后开始骤减,换羽的种鸡后期会断崖性的下跌,不管是产蛋率,疾病率,还是料肉比,最终造成鸡的质量非常差。但是从数据上我们还是看到非常高的供给,不过按照道理来说,高供给的情况下,不应该价格这么高,这是忽略了性能导致的。且22年那时候引种的已经是变成的慢羽鸡,性能已经普遍下滑百分之10。然后,又要说到白鸡养殖行业的内生性的结构化变化,22年以前,其实市场上散户的饲养率占比是比集团化规模化更高的,散户养鸡的一个特点,是追涨杀跌,往往看到毛鸡价格高了就疯狂去扩大规模,然后再造成一段时间后的供给过剩。而规模化一体化产业链是不管价格高低,匀速饲养的,其实从绝对成本上来说,规模场的成本并不占优势,但是他们有资金优势,而且他们可以接受单只毛鸡利润非常低。这点散户做不到的,20年到22年全国新增了数不清的屠宰产能,其实大多数是属于这部分一体化规模厂的,他们的规模扩大的一大后果就是对鸡苗的需求是恒定和稳定的,且需求增量非常大,所以我们今年很少看到非常低价格的鸡苗价格了,他们可以接受几个月的亏损,这几方面原因直接造成了散户大规模退出毛鸡产业链。且我认为以后也不会恢复,而是永久性的被挤压出这个行业。具体看,这个大规模的规模场替代散户的情况接近尾声。以后商品苗的波动不会变的和以前那么大了,但是商品苗因为需求量大,还是会进一步蚕食整个毛鸡产业链的大部分利润。俄州和新西兰忽然封关的时间点特别有意思,23年年初恢复引种后,数量一直比较小,23年一整年也就每月4批每批1万,然后到了24年下半年开始增多,到每周1.2万,到了10月开始忽然放量到每个月7万,11月9万,然后12月就断了。也就是说,引种刚开始放量阶段,忽然断了,而且这次俄州爆发禽流感的事种鸡饲养场,这是以前没有发生过的。新西兰的进口量每年差不多在十几万的样子,而且我们国内的科宝也需要增祖代。所以这次禽流感对引种影响是明显大于22年那次。美国这几年捂着不检测,其实禽流感早就变异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说法,禽流感的爆发在全球是在恶化的,病毒传染到人只差一个突变了。个人觉得美国为了压制通胀,他们是不会改变的,直到不可收拾,疫情就是例子。所以我担心后面禽流感的更大规模爆发是大概率事件。现在很多人说24年年底封关,要影响也是26年的事情,这个说法是简单粗暴了,其实我开头说的例子已经证实了它的影响非常快,为什么呢?因为可预见的是父母代高价格将维持很长时间。眼下海外全部断种,种禽场也不是傻瓜,所以对他们来说,这几个月引种的祖代鸡马上又要开始大规模换羽,然后父母代场也不傻,本来就在年底异常高位的商品代价格,一定想维持,且上游祖代鸡已经开始大规模换羽了,他手上的父母代也会有引种影响,所以他们当然也会立马开始大规模换羽。我们按照22年的时间段分析,22年是4到10月份断种,父母代价格高点在12月份,而商品代价格高点在23年的3、4月份。那我们简单推导一下就可以大约预测出25年的高位在什么时候。然后大家推测的26年才会反应出现在的引种造成的高价,反而可能是低价。因为还是延续前面的逻辑,集中换羽的后果,是造成短期紧缺高价,然后后面大规模集中放量。所以我的预判是明年1到2季度应该是全年的鸡苗高点。先观察过好年后父母代的报价有没有新高,然后可预期的是后面3到5个月后商品代高价,和商品苗高价后的1个月四毛鸡的高价。今年下半年特别是国庆后商品苗的价格已经起来了,毛鸡被动拉到3.78的样子,只是因为冻品走货差。我的预估,年后开学季经销商大概率会改变今年随踩随买的特点,因为今年下半年的缺鸡会演变成明年一开年的缺鸡苗。最终造成真正的缺鸡肉,下半年是典型的缺鸡不缺肉,核心是上半年的库存太多了,到年底上半年过量的库存已经消耗干净,23年屠宰了83亿只鸡,24年明显减少,我估算在78.8到80 。按照我推算的逻辑,25年整体会进一步缩减,起码不会增长。但是消费的一次性下滑已经得到恢复,按照周末出的刺激消费的政策,明年需求整体会恢复。回头看股价,民和因为前几年投资的屠宰亏损最大,其实熟食端还好,但是民和新增了1亿多的新的种禽场开始正式投产,所以明年民和的产能应该是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预估起码会比今年多5000万到1个亿,然后益生明年也有新投产的产能,这两个股票目前看如果往上弹是应该弹性是最大的。且益生的老板增持是比较卖力的,说明他在断种前就是比较看好自己公司,断种应该更加能烧一把火。圣农的问题主要还是这几年一直说国产鸡苗的问题,数据上现在大家都知道了,祖代更新国产占比这么高,到了父母代数据占比急速下滑,然后最终到商品代数据进一步下滑,这就是一切问题所在,且圣农9 0 1 PLUS的产能摆在那里,今年对比去年前年都没有放量。广明沃德就不说了,懂的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