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较当投资遇到战争来自投机联盟最近一段时间的红利还是比较平稳的从资金流向看市场上的资金很聪明早早就盯上红利板块在疯狂的扫货中逆势加仓的态度很坚决
从 12 月以来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市场上所有的红利类 ETF 流入的新增资金大概在 140 亿左右这个买入的金额非常大比如说近 20 个交易量竟流入红利 ETF 一方达的金额超过了 23 亿
目前总份额超过了 61 亿份创了历史新高也是基金成立以来规模增长最快的时候同样的也有很多资金在买入红利低波动 ETF 近 20 个交易日净流入资金超过了 4.6 亿规模大概翻了一倍目前总份额超过了 8 亿是成立以来的历史新高从类型上看增持红利类的资金大概率是手握大笔长钱的机构资金
比如保险和年金他们风险偏好低投资周期长是市场最期待的长线资金为何会这么判断呢以红利 ETF 一方达为例从持有人结构来看
这支基金的大部分的份额都被机构所持有机构持有的比例超过了 85%占比非常的高进一步来看在前 11 大持有人名单中大部分都是具有保险性质的资金比如说中国平安大家保险太康人寿太康资管等
实际上,除了配置红利策略基金外,目前有很多保险机构直接下场买个股,大比例地买入高股息个股,开始频繁举牌估值低,股息率高的上市公司。从数据来看,截至到 12 月 20 日,从年初以来,被保险资金举牌的 A 股、H 股公司达到了 19 家。
这个数据是 2021 年以来的新高这说明险资很看好高股息个股为何建议增配红利资产首先
是低利率背景下的资产荒最近这几年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国内的货币政策非常宽松一直在降准降息当中利率下降的也很快目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解为 1.75%30 年国债到期收益率也跌破了 2%关口进入到了历史新低的位置要知道的是很多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比如说银行理财保险货币基金等是
是直接和利率挂钩的如果利率下降的话那么这些产品的收益率也会跟着一起缩水为了提高产品的收益率自然就要去寻找替代品高股息的红利资产就是较好的替代对象
比如说目前中正红利指数的股息率为 5.07%是 30 年期国债收益率的 2.5 倍左右在大类资产比价效应下相对于债券来说能够提供稳定分红的红利就有很高的长期配置价值了所以会受到保险年金等机构的增持
其次 监管政策的支持 对于 A 股市场来说 政策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有政策加持的方向 一般都会有不错的表现 往往会吸引大量的资金关注高股息的红利资产目前是得到大量政策支持的 这已经是名牌了比如说 在 12 月 17 日 国资委下发了央企市值管理意见
明确要求央企增加现金分红频次优化现金分红节奏提高现金分红比例此外
中国结算公司也发布消息称为加大上市公司分红激励力度从 2015 年开始对沪深 A 股上市公司分红派息手续费实施减半收取的优惠措施可以预见的是在股利政策的引导下上市公司大概率会加大分红力度尤其是业绩相对稳定的央企未来股息率估计还会提升投资价值也会跟着一起提高这会吸引大量资金加大配置
再次,长期历史表现很优异,相对于成长板块来说,红利涨得比较慢,爆发力没有那么强,但属于是长跑型选手,长期收益非常的好。考虑分红在头的全收益指数,自 2005 年以来,红利低波全收益指数的年化收益率为 18.35%。
中正红利全收益指数的年化收益率为 14.34%远远大于同期标普 500 红利现在还能配置吗虽然现在有很多资金在配置红利不过有些人也担心风险有点大毕竟都已经涨好几年了但我个人的看法是短期可能热度有点高红利仍然值得长期配置
首先,估值不是很贵从估值的角度来看虽然此前红利涨了很多年了但其实也不是很贵中正红利指数目前的股息率为 5.07%处于近十年 71%的历史百分位
比过去十年大部分时间都要高长期投资的性价比还是很高的估值不高的原因就在于选股规则对红利类指数来说筛选成分股的核心指标是股息率股息率等于每股分红除以每股股价因此具有低买高卖的特质当某个股票涨太多股息率就会下降直到被指数淘汰
如果跌多了,股息率会上升,反而能提高在指数的占比。在 12 月的这次调仓中,中正红利就把把一些低股息率个股给调仓出去了,然后纳入了一些高股息率的个股,相当于是做了一次低买和高卖,所以中正红利的股息率反而抬升了。
其次贡献收益的是企业盈利收益的来源就两个一个是企业盈利一个是估值从长期来看给红利资产贡献收益的不是估值的提升而是持续增长的企业盈利自 2013 年以来中正红利红利低波这两只指数所覆盖的成分股每年的每股收益都很高而且保持了长期稳定增长的趋势
当然每类资产都有自己的特质,我们需要正确的看待,才有可能拿得住,否则用错误的方法去投资的话,可能会事与愿违了,无法实现投资的目标。正如前面所介绍的,在短期爆发力方面,红利肯定没有成长板块那么大,也不会长得那么萌,不能用短期思维去看待。
但是呢红利是属于长跑型选手分红在投的收益很高长周期下才能体现出优势比拼的是耐力和持久力因此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要做好长期投资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