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2879.重申零食投资逻辑

2879.重申零食投资逻辑

2025/6/1
logo of podcast 雪球·财经有深度

雪球·财经有深度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Topics
德加圣手: 我个人倾向于在零食行业采取轮动和切换的策略,目的是持有最具性价比的资产。虽然这种操作方式非常个性化,取决于每个人的资金属性、资金成本以及对收益率的要求,而且最终效果可能不如长期持有。但我认为,相比具体的操作,更重要的是理解零食行业的投资逻辑。我早期的持仓以伊利、腾讯和万科为主,但自从万科出现问题后,我一直在寻找新的投资标的。今年年初,我重新认识了格力,目前我的前三大持仓是格力、伊利和腾讯,这些公司竞争格局稳定,龙头优势明显,供给侧有壁垒,加上高股息和高回购的保护,整体确定性较好,适合作为账户的压舱石。然而,要指望这些大市值的公司再翻几倍比较困难,因此我需要给组合增加弹性,除了可转债之外,小市值公司也是不错的选择。当然,投资小市值公司需要有充分的逻辑支撑。最近,我深度研究和复盘了日本零食行业和零售业的发展历程,发现零售渠道的变革是品牌厂家最确定的增长逻辑。谁能积极拥抱并深度介入新渠道,谁就能在这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中受益。

Deep Dive

Chapters
本部分探讨了零食行业投资的逻辑,以及投资组合中大市值公司和弹性小市值公司的平衡。
  • 个人操作偏好轮动切换持有最佳性价比资产
  • 长期持仓格力、伊利、腾讯,占比超过55%
  • 大市值公司增长潜力有限,需增加小市值公司提升组合弹性

Shownotes Transcript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重申临时投资逻辑来自德家圣手

最近对小零食做了一些加减动作我个人操作上倾向于在这个行业做轮动和切换去持有最佳性价比的那个资产但操作是个非常个人的东西这取决于每个人资金属性资金成本和对收益率的要求我这个做法最后也可能不如拿着不动要好看个人吧但这里我想主要在讨论下零食行业的投资逻辑

这个比操作要重要得多我个人的持仓早期 2122 年前三位主要是伊利腾讯和万科万科倒下后一直没找到能上仓位的公司

直到今年年初刷新一轮认知重拾了格力现在前三持仓是格力、宜力、腾讯加起来大概占 55%以上吧他们三个竞争格局相对稳定龙头优势比较明显供给侧都各有各的壁垒

再加上高股息高回购保护整体来说确定性好适合做账户的压仓时但要指望这些市值几千亿几万亿的公司再翻个三至五倍挺难的了除非来一波超级大牛市但如果那种大牛市真来了别的公司涨十几倍都正常所以我觉得要给组合加弹性

除了可转债外其实最好的还是要买小市值公司但小市值吧它没了敢投小公司一定要有大逻辑在最近又重新深度研究和复盘了下日本零食行业和零售业发展的过程得到一些结论供大家参考从日本零食和零售行业发展来看无论是在日本经济腾飞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还是进入 90 年后面对失落 30 年日本食饮消费的增量一直在围绕渠道的更新迭代和变迁展开只是区别在于他们的零售渠道是夫妻店杂货铺大型卖场连锁便利店和自动贩卖机折扣系统而我们是小卖部大卖场迅速出现电商会员店折扣系统

社区团购百花齐鸣,日本的零食公司围绕渠道这个增量放大器出现了明显的行业做次更迭,积极拥抱新渠道的代表,比如薯片巨头卡勒比,该公司成立于 1949 年,目前已经是日本国内与全球领先的零食巨头。

2024 财年收入约为 3000 亿日元净利润约 205 亿日元卡勒比主要做薯片麦片等产品很早期的时候他就开始积极拥抱下游渠道变革先是切入折扣超市随后随着日本便利店调改之风开始与便利店渠道合作开发自由品牌

PB 产品等目前其在便利店折扣店与药妆店市收入占比大概为 45%

得益于多元化的渠道公司收入和利润的开个持续提升反面例子是森永智果森永可能是日本成立时间最早的一批元老级零食公司创立于大概 189 几年凭借创始人对西方零食思路和产品的引进在日本本土可以说是多种类西方零食的包括最早在日本生产糖巧饼干等产品

70 多年一直处于行业第一的位置直到 1960、70 年代森永制果开始一步步滑落一方面原因是那个时代日本人也开始兴起国潮更喜欢本土化的食品而森永没有及时调整产品策略

还在照搬西方零食的生产营销思路但更重要的原因在我看来是那个年代零售业发生了重大的变迁森友并没有参与 1970 年代正是日本以 711 为代表的连锁便利店和自动贩卖机兴起的年代

森永依然固守旧的渠道而明智格力高这些排在后面的公司却积极拥抱连锁便利店和自动贩卖机这个当时日本的高市能渠道从而一举反超森永治国实现弯道超车

森永这一落后就是 30 年直到 1990 年代日本功能性食品浪潮开始兴起森永智果凭借对功能性食品的洞察和深度介入才找回了场子整体看下来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零售渠道变革给品牌厂家带来的是最确定性的增量逻辑谁能积极拥抱深度介入谁就将在这个充分竞争的市场里最先受益

其实在我们国内也是一样我年初复盘了下近三年零食公司股价的涨跌从 2022 年 1 月 1 日起算直到今年 2 月股价涨幅来看小零食这个生意投资难度不低因为波动较大但为什么盐金的股价涨幅最高我觉得市场最认可的就是盐金实际上是这文零食折扣系统出现后

最先拥抱也最深度拥抱的零食公司而折扣系统的不断扩张大大提升了它产品对消费者的触达率拓宽了销售通路再加上盐金本身在旧渠道的掣肘就最小所以也有条件最积极的去做渠道改变其他很多品牌零食公司早起由于多是草根起步非常依赖传统流通渠道自然在渠道切换方面要差一些

这里面典型的例子其实是恰恰总之在我看来当下食饮消费行业三至五年内最强逻辑就是零售渠道的迭代变迁带来的投资机会这是零食这个板块整体的β机会有这样一个大的增量逻辑在再加上未来食品饮料公司很难在 A 股上市了目前已经上市的有了稀缺性

只要这些品牌公司别经营的太烂太离谱那底线就有了保证这种逻辑加持下我就赶上仓位头小其实目前资金和情绪面的风口也开始有所展示

我觉得市场现在最认可的品牌零食公司是三条逻辑线一 竞高市能渠道即会员店或折扣系统二 出现大爆品以有有的压涨 卫龙盐金的魔玉等为代表三 出海这三条逻辑线落实一个市场给拉升 30%估值三条都中 估值直接从 15 倍迅速拔到 30 倍这是我目前观察到的现象

看露露搞个养生水还没怎样呢市场先把估值拉起来很是买账我倾向于不断迭代去找这里面最有性价比的那个即估值最低相对成长不差因为有大的确定性逻辑在下行风险可控所以适合轮动切换更难得的是零食这个生意本身属性上由于现金流很好资本开支也可控使得他们有成长性的同时股息率还不低

这样的机会真的难得,我们没有机构和大资金的信息优势,数据优势,不知道什么时候它有个产品爆了,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哪个产品要进山姆了,但在估值较低,股息较高的时候,进场等着,让机构们去卷数据,一旦踩中我说的三条逻辑中的一个,一定会有好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