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条件允许,我们还会回来”——简评阿里巴巴重回香港上市的投资价值 2013年6月,$阿里巴巴(BABA)$)寻求在香港上市。 当年9月,港交所回应称:如果(阿里巴巴)不能解决同股不同权的问题,则阿里巴巴无法实现在港上市。 当年10月,阿里巴巴宣布放弃在香港上市,谋求在美国上市。 2014年9月份成功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融资额高达250亿美元。 赴美上市的头一天,阿里巴巴曾经公开媒体采访:“只要条件允许,我们还会回来(香港)的”。 果然,还是回来了! 在招股书中,阿里巴巴描述回归香港上市的理由是:在港交所上市可以为其提供进一步扩大投资者基础,并进一步拓宽其资本市场融资渠道。 我认为这个要分两面看: 其一、从估值上看,阿里在美股市场上不算受人待见,远不如香港和内地试产对腾讯那样看好。截止目前,阿里巴巴的动态市盈率为22倍,比腾讯在香港29倍的市盈率低不少。从估值上看,阿里的动态市盈率更是要远低于亚马逊的76.6,但阿里的营收增速、盈利和增速要远远高于腾讯和亚马逊。我不否认亚马逊在全球零售和科技的地位领先,但是美股市场对于中概股的低估一直存在,如果阿里巴巴回归港股,阿里获得更高的估值是显而易见的。香港的投资人更懂中国和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他们大概率本身就是天猫淘宝的用户,生活中也用支付宝结账,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与阿里巴巴有着密不可分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在美国或其他西方国家,亚马逊和信用卡才是首选,这种天然的感知会增强资本市场对阿里的信心和好感。再加之近几年来,港交所对科技股在港IPO有着强烈的期待,过去几年也多次流露出对阿里的深情呼唤,阿里巴巴本次回归香港上市,迎来热烈的追捧必然不难想象。(没错,阿里的基因是商业,而腾讯的基因是社交,腾讯争夺支付入口是为了在市场上抢一张凳子坐,腾讯的未来是网络娱乐帝国,最大的挑战是来源自人口红利退潮所带来的增量瓶颈,而阿里的未来我认为是星辰大海) 其二、对阿里而言,回归港交所,可以进一步扩大受众、分散风险。这两年,从中兴和华为这两家公司遭受的待遇来看,中美未来竞争的“意味”将强于合作,这个宣扬公平正义、标榜公开透明的美帝,实际上很多所谓的公平、公正只针对本国企业,国外优势企业可能随时被列为被打压的对象,这种不公正的待遇对于中国企业尤其是在美上市的科技企业来说无异于重磅定时炸弹,影响了企业的长远战略和信心。中兴、华为尚未在美股上市尚且如此,对于那些已经在美股上市的中国科技企业而言,必然面临更多的监管风险。回归港交所,不仅意味着阿里能够离主要服务受众更近,离主要投资者更近,更是好比回到了一个更加安全的港湾。 截至2019年6月30日,阿里巴巴在中国共计设立了710家子公司和并表实体,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设立了约530家子公司和并表实体。本次拟募集资金阿里巴巴披露说将主要用于实施其战略,包括:驱动用户增长及参与度提升;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升级,提升运营效率;持续创新。 招股书还披露了阿里巴巴目前最新的股东结构:日本软银持股25.8%,马云个人持股6.1%,蔡崇信个人持股2.0%,其他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合计持股0.9%,其他公众股东持股65.2%。也披露了阿里巴巴著名的合伙人制度,38名现任合伙人名单、他们加入阿里巴巴时间以及当前担任职务。 1、我个人看好阿里巴巴的合伙人模式。在香港上市的同股不同权公司已经有了小米集团(01810.HK)和美团点评(03690.HK),显示出阿里巴巴“允许仅持有少数股权的现有管理团队控制董事会”的合伙人制度在高科技或者新经济公司中具备强大的生命力和现实的必要性。我个人支持并看好这种模式。 2、阿里巴巴经常被称作中国的亚马逊,我认为其实是不准确的,带有明显的偏见。阿里巴巴经济愿景宏大,绝不仅仅是一家电子商务巨头那么简单,当然它也确实是电子商务领域的龙头老大。阿里巴巴致力于未来,马云曾经说过:“我们在创造一个历史从来没有诞生过的,跨边界跨时空和跨国界的经济体”。阿里巴巴的张勇则将这个经济体定义为:“实打实的、数据驱动的、100%透明的经济实体”。不得不说,阿里巴巴创始人的远见和企业愿景要比亚马逊和腾讯远大得多。 3、阿里巴巴具有很深很宽的护城河。要规模有规模,要粘性有粘性,要竞争力有竞争力,要可拓展性有可拓展性。阿里巴巴始终着眼于未来,通过继续发力投资布局人工智能、芯片和软件、新零售、金融与支付、物流等基础设施,巩固公司在核心商业生态与科技领域的长期竞争力,具备可持续性的发展能力,其增长可能才刚刚起步。 4、稳健而快速的发展,暂时看不到头。阿里的业务发展十分快速,却又十分稳健,保持50%左右的营收同比增速。阿里巴巴在近4000亿年营收数量级下,还保持着如此强劲且可持续的盈利能力,非常难得,但是对于阿里巴巴似乎并不难。 5、阿里巴巴是本世纪“大消费+高科技”时代的最大受益者。从近年科技、文娱、消费产业的蓬勃发展来看,中产阶级已经初见规模,而80,90后独生子女一代,手中持有两代乃至三代人辛苦积攒的财富,其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完全和他们的前辈不是一个量级。“大消费+高科技”时代已经轰轰烈烈的到来,互联网技术能在中国十三亿人口的大市场实现对欧美的弯道超车,而阿里巴巴的崛起顺应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放眼未来20年,我认为阿里巴巴的具有非常好的战略定位、宽广的护城河和强大的执行力,具有非常好的远期前景,中期内足以与亚马逊苹果之流分庭抗礼,短期内秒杀$腾讯控股(00700)$),推荐逢低买入阿里。如果未来遇到“更好的价格”,将更是买入的良机 作者:二蟲 主播:小陆 链接:https://xueqiu.com/1163141813/135747125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