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是犯罪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使用心理学作为解释犯罪的理论依据和工具。它关注的是犯罪行为的心理动机、犯罪者的心理特征以及犯罪行为的心理规律。犯罪心理学在解释犯罪原因、现场分析以及罪犯矫治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犯罪心理学通过分析犯罪者的心理动机和行为规律,帮助侦查人员提出假设并检验假设。例如,通过分析犯罪现场的心理痕迹,犯罪心理学家可以推断犯罪者的心理状态、动机和可能的身份,从而缩小侦查范围,提高破案效率。
犯罪心理学认为,暴力和攻击行为是人类的一种谋生手段和自然行为,尤其是在资源竞争和生存压力下。攻击行为不仅包括身体暴力,还包括语言攻击、心理攻击等。这些行为在人类历史上长期存在,是人类生存和扩张的一部分。
遗传因素在犯罪中起到一定作用,尤其是那些天生具有攻击性强、共情水平低、自我控制能力差等特质的人,更容易有犯罪风险。然而,遗传并不决定一个人必然犯罪,后天的环境、教育和社会化过程同样重要。
犯罪心理学通过分析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犯罪风险因素,帮助家庭和社会识别潜在的危险信号。例如,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社会支持等因素都会影响青少年的行为。通过早期干预和正确的引导,可以有效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连环杀手通常具有反社会人格或精神病态,他们的犯罪行为往往是为了满足某种心理需求,如控制感、权力感或宣泄压抑的情绪。犯罪心理学通过分析他们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帮助理解其犯罪动机,并为侦查和矫治提供依据。
极端暴力犯罪通常由触发事件引发,如失业、家庭破裂等,犯罪者往往感到生活失意,对未来失去希望。犯罪心理学通过分析这些犯罪者的心理状态和社会背景,帮助理解其犯罪动机,并为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
影视作品中的暴力场面确实会对现实中的犯罪行为产生模仿效应,尤其是对青少年。研究表明,暴力影视作品会增加观众的暴力倾向,甚至有些犯罪者明确表示受到影视作品的影响。因此,影视作品在呈现暴力时需要谨慎,避免对观众产生不良影响。
主播:潘采夫 嘉宾:马皑,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内法律心理学、犯罪与刑事司法心理学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著有《犯罪研究之我见》《心理学在司法中的作用》《犯罪中的理性与非理性》等。权威教材《犯罪心理学》第12版由马皑率领24位犯罪学领域学者翻译而成。 罗翔老师说过:我们远比我们想象中更幽暗、更邪恶、更败坏、更堕落,永远不要对人性的幽暗保持乐观。每一个张三的背后都有冰山下不为人知的犯罪心理,了解犯罪心理,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并处理张三的犯罪行为,并警惕我们自己内心的张三。 窥探隐秘幽微的人性,远离无处不在的伤害,人人都该学点犯罪心理学,这一本就够啦!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马皑教授来深度剖析到底什么是犯罪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