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地图炮:踏访北京墓地,看人生的另一端

地图炮:踏访北京墓地,看人生的另一端

2024/11/13
logo of podcast 跑题大会

跑题大会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杨浪
潘采夫
Topics
潘采夫:本期节目回顾了杨浪老师的职业生涯,以及他新书《墓地的发现》中记录的北京墓地探访经历。节目中,潘采夫分享了与杨浪和刘爽两位老领导的往事,并高度评价了刘爽老师的播客《爽之约》。 杨浪:本书记录了作者二十年来探访北京墓地的经历和感悟,以万安公墓为核心,讲述了众多文化名人、历史人物的故事,以及他们背后的历史和社会背景。杨浪分享了对王国维投湖自杀事件的解读,以及对万安公墓中众多文化人墓地的探访经历和感受,并对墓地文化和历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刘爽:刘爽老师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分享了她对生命意义和人生下半场的思考,并推荐了与浪总新书内容相关的播客节目。 杨浪:本书并非简单的墓地游记,而是以墓地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历史、文化、人生等多个层面。通过对墓地中人物生平的解读,展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人物命运。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将历史与现实、人物与故事巧妙地结合,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生动而深刻的历史画卷。 作者在书中详细描述了王国维投湖自杀的经过,以及他墓地的迁移和重新安葬过程,并对戴望舒、穆旦等文化名人的墓地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展现了这些文化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贡献。此外,作者还讲述了万安公墓中一些谍战人员的故事,揭示了他们鲜为人知的经历和贡献。 作者认为,探访墓地是一种独特的阅读方式,可以从中获得对历史、人生和生命的深刻感悟。 刘爽: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对生命意义和人生下半场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推荐了与浪总新书内容相关的播客节目。节目中,刘爽老师分享了对生死学、临终关怀等话题的独特见解,并表达了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关注。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为什么杨浪对墓地有如此浓厚的兴趣?

杨浪的兴趣源于对历史的深入研究,他认为墓地是历史人物最终的归宿,通过探访墓地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一个人物的生平和学术成就。

王国维的墓地在哪里?

王国维的墓地位于北京万安公墓,靠近李大钊墓地的南墙外。

王国维的墓地迁移过几次?

王国维的墓地迁移过两次,最初埋在清华校园内,后来因校园扩建迁至万安公墓。

为什么北京的文化人喜欢埋在万安公墓?

万安公墓是北京最早的平民公墓,风水好,靠近北大清华,且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许多文化名人选择在此安葬。

杨浪是如何看待墓地的?

杨浪认为墓地是读大地之书的一种方式,通过墓地可以了解历史人物的生平和他们的文化贡献,是一种独特的历史研究方法。

王国维的墓志铭是谁写的?

王国维的墓志铭由戴家祥撰写,沙孟海抄碑,戴家祥是王国维的入室弟子,沙孟海是浙江著名书法家。

为什么杨浪对王国维有特别的感情?

杨浪祖籍浙江海宁,与王国维是同乡,且王国维的学术成就和文化地位让杨浪感到自豪,因此他对王国维有特别的感情。

杨浪的书《墓地的发现》主要内容是什么?

《墓地的发现》是杨浪探访北京墓地二十年的成果,书中详细记录了多位文化名人的墓地故事,尤其是以万安公墓为核心的文化人墓地群。

王国维的墓地迁移费用是如何解决的?

王国维墓地迁移的费用是通过卖掉清华校园内原墓地的柏树筹集的,这笔钱用于支付迁坟到万安公墓的费用。

杨浪如何看待墓地的现代化发展?

杨浪认为墓地的现代化发展是城市现代化的标志,随着人口增长和土地供应不足,墓地逐渐向远郊集中,且宗教习俗也得到了尊重。

Chapters
本期节目嘉宾杨浪和刘爽,两位主持人都曾共事过的老领导。他们分享了在中青报共事的往事,以及彼此之间工作和生活中的点滴故事。
  • 杨浪和刘爽两位嘉宾与潘采夫共事经历
  • 杨浪在媒体行业的职业生涯
  • 刘爽的职业经历及播客《爽之约》

Shownotes Transcript

主播:潘采夫 嘉宾:杨浪,著名媒体人、地图收藏与研究家、摄影评论家、墓地研究者。祖籍浙江海宁,生长于北京,当过通讯兵,上过战场;历任中国青年报、《三联生活周刊》、财讯传媒、《财经》等媒体高管,曾任海航文化集团公司董事长。著有《地图的发现》《老歌的发现》《墓地的发现》等,《地图的发现》获文津图书奖。个人微信公号“地图的发现”。《墓地的发现》为杨浪最新作品,为杨浪踏访北京的墓地二十年的成果,此书掀开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刘爽,在铁岭度过豆蔻时光,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度过青春年代,在中国青年报奉职二十年,曾任央视《东方时空·东方之子》主持人、阳光卫视《子夜》节目主持人。个人播客和微信公号“爽之约”,说说人生下半场精神养生,八卦故事,“歪理邪说”。 在所有对人生的关注中,我们似乎对每个人最后的归宿地缺少足够的注意。衮衮人生,浩浩声名,沉沦起落,兴衰续绝,终于,人们走向同一个归宿。 《红楼梦》里说,“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曹雪芹说出了一个定理。曹雪芹晚年生活在北京西山。在留下那部伟大著作以后,迄无所终。不过,在他的履痕所及之处,后世的闻人和非闻人们却聚到了一起。这就是位于北京西山的万安公墓。 本期节目跟随着浪总一起来一个墓地 walk。 浪总新书:

附赠本期节目录音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