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收聽的節目是歷史下走菜今天的主題是老屋開箱戰後居家生活指南
欢迎来到历史下酒菜我是 Wendy 第 196 集因为我最近在看房所以就很好奇以前的人都住什么样的房于是呢就有了今天这一集老屋开箱战后居家生活指南一起来看一看以前的人是不是都给我住豪宅那
那在正式开始今天的节目之前先来工商一下让大家听个跟居家生活有关的童话故事《豌豆公主》从前从前有位挑剔的王子他立志要与一位真正的公主结婚但因为根本就没有人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公主所以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适合的有一天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哭哭哭
一位自称是公主的姑娘出现在王宫门口前来一门的王后一听眼前的姑娘居然自称是公主那她可要好好确认一下才可以快点把挑剔的儿子嫁出去为了确认这个在大半夜跑来敲门的不速之客究竟是不是真正的公主王后想出了一个绝妙好点子说
首先王后命人从床垫厂商那里搬来 20 张床垫并在床垫下放了一颗小小的豌豆随后便让公主在这块要跌到天花板的 20 张床垫上过夜隔天眼见起床后的公主一脸疲惫王后立刻给鬼给拐地问公主是否有睡好只见公主一边打哈欠一边说自己一夜都没睡好感觉床垫下似乎有一颗怪东西
听见公主将说王后高兴的立刻向众人宣布公主将与王子结婚因为只有真正的公主才会对床垫有这么高的要求就这样王子与公主举行了盛大的结婚典礼并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才怪婚后才是真正的考验
能够感觉到 20 张床垫下的一颗豌豆公主对于床垫舒适度的要求可以说近乎到了严苛的地步而我们以挑剔著称的王子也不是省油的灯婚礼当天晚上夫妻俩就为了该睡哪种床垫吵得不可开交翻遍王宫仓库都没能找到一张能让两个人都满意的床垫
伤透脑筋的王后于是下令要在全国为王子与公主寻找适合的床垫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符合两人需求的床垫却始终没有出现王子与公主也因为睡不好而十分痛苦就在这个时候来自台湾的 MOFA 六块机床垫出现了这简直就是为王子与公主量身打造的床垫
首先 MOFA 六快机床垫的双人床垫能够在左右两边选择不同软硬度的独立桶让王子与公主能在同一张床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舒适感不再为了床垫软硬度争吵其次 MOFA 六快机床垫独特的防护层设计使床垫不易塌陷对于爱翻身的王子来说这可是一大福音
因为她再也不用担心会因床边塌陷而滚下床了更神奇的是 Mofa 床垫还能随着年龄与使用习惯的改变自由搭配头部、腰部以及脚部的软硬度就算公主未来的睡眠习惯有所改变 Mofa 6 块机床垫也能完全配合是不是超级神奇呢此外我们还提供 60 天试睡服务与 10 年保固再也不用担心床垫会损坏
即便未来床垫有某部分需要更换亦能直接针对该部分进行替换无需换掉整张床垫大大缩减了王宫的支出于是在魔法六块肌床垫施展的神奇魔法下王子与公主终于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真是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好就像前面说的我最近在看房嘛那买房免不了要让长辈们也看一下让他们有一点参与感这样才好拿赞助我也胡说八道我挑的房呢通常长辈们看了之后都会嫌太小但我也没办法我就没钱嘛好我要说的是
现在的房子真的越盖越小对不对很多明明就是两房的空间然后硬给你挤成三房那我就很好奇是不是只有我们现代人才住这种鸟笼大家都觉得是对吧感觉以前的房子坪数都很大但我跟各位说其实以前的人也是有在住鸟笼房的好吗意思是现代人其实也没有活得这么可悲吗我觉得会有这种想法好像才是最可悲的
对,大概 90 年前台湾也曾经一度非常流行这个所谓的鸟笼房 90 年前就是 1940 年左右大家还记得那个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吗?答案就是中日战争或是你要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可以就是不要跟我说什么抗日战争我有一个学生一直用抗日战争这个词
那个时候台湾还是大日本帝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也不知道他是看了什么东西一直给我讲抗日战争还是他指的是 1895 年的抗日战争好回到鸟笼房因为那个时候在打仗嘛为了节约资源政府就开始提倡一种最小限住宅意思就是维持最低生存限度的住宅那这个房到底有多鸟笼呢
室内可利用空间大概 10 平这是一家人住的哦不是什么单身贵族小套房这样真的还蛮鸟笼的远比我以为的更小本来我觉得会有个 20 平之类的结果只有 10 平但蛮神奇的是他还是硬给你隔出了两间房跟我们的建商很像有没有如果只有 10 平要摆什么家具啊床
之前有跟大家分享过床是中世纪的家具之王可以没有桌子椅子但一定要有床是说中世纪那个时候的房其实也差不多是这个大小这是不是意义
是意味着人类根本不需要这么大的居住空间?还是我拿这个当理由去说服长辈们,就是我的房不是小,它只是在格局上比较复古,学历史是用在这里吗?这么感觉怪怪的。OK,反正呢,中世纪的房摆了床之后就没有什么其他空间了嘛,但日治时期的最小县住宅它没有这个问题,因为人家睡和室睡榻榻米。
虽然日治时期的房虽然小但不至于出现像中世纪客人围在你的床旁边聊天的那种景象好前面有说到最小县住宅会隔出两间房一间就是客厅嘛招待客人的地方
然后另外一间就当卧室主人的私人空间这样要特别注意的是这是日式住宅的情况就是比较市区的状况你在郊区在乡下也用不到什么最小线住宅然后在做今天这一集的时候我发现一件很有趣的事很久很久以前我们不是做过一集用建筑去介绍台中的历史吗
那一集的主题是听见属于台中的声音里面我有提到一个叫大河村的地方它后来被国民政府改成眷村模范新村嘛这个大河村其实就是因应第二次世界大战盖的它有一部分就是那个最小线住宅但因为它是比较早期盖的所以没有我们刚刚介绍的房型那么小
然后还有一些比较大的房是给日本的官员去使用紧接着呢就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台湾被中华民国政府接收提醒大家战后 1950 年代的台湾真的是穷到鬼都会怕战后我们的生活水准其实是下降的就是过得比日治时期还惨
之前有一集会员限定节目的主题是周休二日那个时候有跟大家分享说台湾是从日治时期开始周休一日就礼拜天然后台湾人就会去什么公园啊动物园百货公司本来我以为这些东西在战后都会继续存在结果战后的台湾人就是超穷因为战争都还没来得及恢复
国民政府就把台湾的物资拿去大陆打仗结果就是战后台湾人穷得跟鬼一样另一方面西元 1949 年以后国民政府带了大概 150 万到 200 万的人来台湾当时台湾的总人口不过就 600 万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怎么安置这些人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蛮有趣的是如何安置这些人其实是美国在主导因为当时台湾很穷嘛所以国民政府就拿了很多美元就是跟美国拿了很多钱啊资源这样
不过拿了钱之后国民政府的重点其实不在这些民生议题上为什么呢因为国民政府觉得他要反攻大陆嘛所以他不会去帮你盖什么多好的房当时很多人就是随便在路边盖那种棚屋不然就是住日本人留下来的房像孙力人那个将军他就是住在前面提到的那个大河村
然後國民黨把錢都拿去用在國防軍事上後來美國人建議國民黨提供貸款對提供貸款給大家蓋房國民黨還不想因為他覺得我要反攻大陸給你貸款到時候收不回來所以以前那個貸款的年限都只有 3 到 4 年銀行要立刻把錢收回來這樣好可想而知這個貸款真的是沒什麼用
那台湾又是一个天灾很多的地方嘛台风啊地震结果大家的那个破烂棚屋就常常倒掉不然就火灾啊本来就很烂的房子又变得更烂了到这个时候国民政府才清醒过来意识到这个住的问题真的是要好好解决
那要怎么解决呢?很简单,自己的房子自己盖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就接着往下看吧
好
好前面有说到国民政府一直做着反攻大陆的白日梦以至于台湾人住的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到了美国人都看不下去的程度为了让台湾人有房住在美元的基础上我们从国外引进了一款制砖机就是制造砖头的机器这个东西它几乎是没什么技术对不需要专业的工人就是谁都可以做家
好首先你要按照比例去把原料调出来那它的原料有什么呢像干草水泥煤渣所以它不是那种红砖比较接近土砖那有了原料之后我们就可以把这些调好的原料倒到模具里面接下来就是不断的去把它反复压实压紧你就会得到一块砖块所以非常简单谁都可以做
不过可想而知这个房一定是比较简陋的,它就是那种一层楼的矮平房,类似三合院,但你不会有一个摸字形,只有一边这样。不过再简陋也比那种台风地震一来就垮掉的棚屋好。
OK 紧接着呢在一系列像是什么进口替代加工出口区的政策下台湾的经济开始慢慢复苏对我们总算是有了一点钱但年轻一点的听众可能没办法想象 1950 60 年代的台湾是靠廉价劳动力在赚钱的我们那个时候真的是什么技术都没有处在一个要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的阶段
想要赚钱就只能去做一些简单的加工比方说把凤梨变成凤梨罐头酱这种工作不需要你读很多书所以那个年代的工人很多都是国中甚至国小都没毕业就去工厂上班了只要你有手有脚就可以升任这些工作了
那當然薪水是不可能多高啦但我想那個時候的台灣人要求也不高然後大家可以注意的是在一個大的戰爭過後生育率都會上升
可能大家需要用新生命来抚平战争带来的伤痛好我要说的重点是所以当时台湾人生很多我们现在的出生率是千分之不到五嘛 1950 60 年代的时候随便都是千分之五十就是大家可能都听过的战后婴儿潮
那这些人就可以去工厂工作嘛反正十几岁就可以出去工作啦所以那个年代的台湾就是靠这样大量且廉价的劳动力去赚钱然后摆脱贫困的
小小总结一下所以跟我预期的不太一样对不对以前的人也没有都住大房扣掉那些有钱人啦其实过去的人那个居住环境比我们现在还要不好尤其他们又生这么多我看他们室内也就一到两间房不就代表全家和人要睡在一起没有什么自己的房间这种事是不是还蛮难想象的
好那故事进行到这里我就很好奇我们现在习惯的三房两厅这个格局到底是怎么来的
刚刚有说到靠着什么加工出口区啊台湾慢慢赚到一些钱了嘛但有个问题来了台湾人生太多了所以就算你赚了一点钱分下去一个人可以拿到的也没多少我用教育资源来举例好了我读书的时候一个班级大概是 30 到 40 个人
那我的学生他们现在一般就是二十几个人这样可是我爸妈他们读书的那个年代一般随便都是五六十个人我妈说她有一阵子还只要去学校半天这样因为教室不够坐不下小时候我听了都觉得很羡慕
OK 我要说的是人太多了你赚的那一点钱根本就不够分生活品质也没办法提升所以呢政府就开始叫你不要生这么多那到底要生几个呢最多三个 1960 年代有一个五三口号结婚三年后再生每胎隔三年然后最多生三个 33 岁以前全部生完刚好五个三
是说这样要从几岁开始生才可以生到三个二十吗我数学太烂了这感觉可以当什么数学题目有没有总之家庭人口数的降低加上经济成长台湾人终于住上比较正常的房子了三房两厅因为一个家最多就三个小孩嘛开始成为一种普遍的房屋格局
那房子变大了屋内的成色应该也会有一些变化吧跟大家分享一件很有趣的事
1960 年代的人会把冰箱放在客厅其实我觉得这样蛮好的拿零食啊喝饮料很方便喂人家不是为了要吃好不好是因为在当时啊冰箱是一种非常瞎趴的电器可以在家里放一台冰箱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所以一定要摆在最显眼的地方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这个时候的房子虽然有厨房但一般都蛮小的
因为当时在厨房的都是女性对设计房子的男性来说他们不会使用那个空间吧所以一般厨房的规划都蛮烂的大家就只好把冰箱挪到客厅来好如果说冰箱是 1950、60 年代客厅的绝对 C 位那各位猜一猜来到 1970 年客厅里最重要的家具或者电器又是什么呢最后一个部分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起来看一看吧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听过台湾钱淹脚目这句俗谚说的是台湾很有钱钱都淹到脚踝这里来了 OK 如果是年轻一点的听众应该会想说这句话到底是在讲什么对吧我们现在对台湾的印象就是薪水 20 年没长房租贵的钥匙吧吧吧
我只能说各位生错时代了新人 1950、60 年代在依靠廉价劳动力赚钱的同时我们也没有忘了提升自己的技术对,从做罐头到做冰箱在台湾都还没有能力生产这些家电的时候啊我们都是去国外进口那钱都被别人赚走了嘛所以政府就觉得这样不行开始扶植台湾这边的工厂
生产一些比较有技术性的东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就是大同大同电锅大同宝宝的那个大同顺带提大同最早不是做电器而是盖房子起家的今天的行政院那栋中央大楼就是大同盖的只不过是在日治时期今天的行政院中央大楼在日治时期原来是台北市政厅长
所以不只人民住的房其实很多政府机关国民党也是直接沿用日本人留下来的建筑最有名的就是今天的总统府嘛
再回到大同公司战后在政府的鼓励下大同开始生产家电也就有了一路红到今天的大同电锅但电锅不是我们今天的重点 1970 年代以后客厅的绝对 C 位到底是谁呢答案就是电视前一阵子台湾不是拿了世界棒球十二强赛的冠军吗不知道各位会不会很好奇为什么台湾的国球是棒球
其实啊棒球在台湾大受欢迎跟电视的普及有很大的关系前面提到以大同为代表的这些本土企业在政府的鼓励下开始生产各种家电像电视就是其中之一电视开始出现在台湾人的客厅里是 1960 年左右的事
只不过当时大家看的都是黑白电视对还不是彩色的这样但就算只是黑白电视大家还是看得津津有味尤其是在金龙少棒队出国比赛夺得世界少棒大赛冠军的时候从那个时候起台湾人就养成了窝在电视机前熬夜看棒球比赛的习惯如此同时台湾也迎来了前沿角幕的时代
从西元 1951 年到 1990 年大家知道台湾每年的经济成长率是多少吗每年平均下来大概 9%所以不止冰箱、电锅、电视机像我们最一开始提到的床垫
床垫也开始出现在台湾人的卧室里了不然之前大家都是铺个被子就睡觉了也是啦穷到鬼都怕了是要睡什么床垫甚至啊当时台湾那些有钱人荒谬到什么程度他们把红毛猩猩当宠物对他们走私那些红毛猩猩宝宝当宠物是不是很荒谬故事进行到这里我想要提醒大家一件事
在台湾经济快速成长的同时有一群人正在为了民主自由而奋斗我推荐各位听完这一集再去复习第 189 集他们为什么在街头台湾民主血泪史这两集的内容是发生在同一个时空下不是什么平行世界哦推荐大家两集一起听相信这样搭配着听完各位会有不太一样的体悟
最近因为立法院的争议其实也不是最近啦一直都有这种言论嘛说什么不想管政治只要经济好就好了之类的
虽然我觉得目前有争议的那几个法案也跟改善经济没什么关系就是了那到底是不是经济好就好了我没有要在这里给各位什么答案因为我觉得在这个资讯爆炸的时代我们最缺乏的就是思辨能力我觉得比起吐槽记者不读书拥有思辨的能力区分什么是正确的消息其实更重要所以我希望大家可以自己去比较思考一下
其实我给今天这一集的定位是比较轻松的但碍于现在的社会状况我觉得还是有必要说点什么我真的觉得台湾这块土地历经了太多苦难希望它的未来可以顺遂一点好回到正题前有了大家自然不想再住以前那种小房现在大家不是都很关心社会住宅的议题吗都希望政府多盖一点社会住宅吗但大概 40 年前吧
那个时候不叫社会住宅是国宅就是 40 年前这个国宅一度是人人嫌弃的存在嗯?有国家帮你盖房子不好吗?好大家不是觉得国家帮忙盖房不好而是那个年代的国宅很烂首先出于某些神奇的原因国宅一直盖得又烂又慢另外同样是出于某些神奇的原因抽到资格
可以去购买国宅的人往往也不是真正的弱势我有一个国小同学他们家就是住国宅可是他是我们那个地方的鸡肉盘商他们家出入都是民车代步这样就是小
小时候我也觉得很奇怪想说国宅不是给有需要的人住吗所以当时甚至还有个乐透国宅的戏称可是乐透不会黑香味反正呢这就让大家对所谓的国宅没什么好感
社会上也因此出现了一种在我们今天看来会觉得匪夷所思的呼声让民间的建商来盖房反正政府言动不好干脆开放民间建商来盖房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台湾的房正式成为一种商品然后我们就看到房价节节攀升一路到今天
在那个钱都淹到脚踝甚至是脖子的时代台湾人当然不缺钱但可以看到的是贫富差距也在扩大所以一边是涨到不行还是有人买单的房价一边是不吃不喝好几年都买不了房的无可挂牛大家都说时尚就是不断循环其实我觉得历史也是你看看我们现在又要回去住鸟笼房了
今天的重点整理其实我今天纯粹就是想看一下过去的人都住什么样的房结果意外变成战后台湾经济史可见房跟经济发展的紧密关系也就是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起点台湾人住的房就是慢慢变大这样所以这经济越来越好而慢慢变大
所以我们其实不用那么大的房也可以活下去嘛等一下到底是多在意自己选的房被长辈嫌小那这一集也反映了不同时代的人有属于自己的生活习惯比方说我们现在不会把冰箱摆在客厅里炫富甚至很多人都不看电视了以三房两厅来说如果我们现在就生个一个甚至不生那也确实用不到这么多间房对吧
好啦快年底了希望大家都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今年也祈祷我可以赶快解决房子这件事专心做节目这里是历史下酒菜我是 Wendy 如果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订阅我们也不要忘了到历史下酒菜的 Facebook 粉丝专页按赞以及追踪我们的 IG
最后最后如果你收听完本集节目有任何的想法希望与我们交流或是有任何的建议心得都可以留下你的评论不要害羞大方的留下评论如果你真的真的很害羞那就订阅我们吧这里是历史下酒菜我们下次见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