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 16 | 打工人视角:如何最大化剩饭的“剩余价值”?

Vol. 16 | 打工人视角:如何最大化剩饭的“剩余价值”?

2023/12/3
logo of podcast 八九不离食

八九不离食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吕芳鑫
Topics
吕芳鑫:我作为一名在德国工作的亚洲打工人,每天都会给自己做晚饭和第二天的午饭。这期节目,我将从剩饭前、剩饭时和剩饭后三个阶段,结合自身经验和查阅的资料,分享一些关于最大化剩饭剩余价值的技巧和方法,包括如何减少剩饭,如何正确烹饪和储存剩饭,以及如何创意地利用剩饭。 剩饭前,最重要的是做好计划,尽量按需购买食材。虽然一周少量多次采购是理想状态,但对于我这种周末才能集中采购的打工人来说,比较困难。即使有计划,实际操作中也难以精准控制食材用量,尤其对于中餐来说,更是如此。因此,我们需要灵活应变,即使计划出现偏差,也能通过创意调整食材,做出美味的菜肴。不同地区的市场购物体验也大相径庭,例如东北菜市场起卖重量大,南方市场更人性化,这也会影响我们的食材购买和剩饭情况。 剩饭时,烹饪过程至关重要。烹饪过程会影响剩饭的营养价值,烹饪方法和储存方式都会导致营养流失。营养流失不仅与高温有关,也与氧化和光照等因素有关。食材的新鲜程度也影响营养流失,不新鲜的食材即使烹饪方法正确,营养流失也比较严重。但烹饪加热处理可以提高某些食物的营养利用率,例如番茄。对一道菜中各种食材的营养变化进行全面研究非常复杂,因为各种食材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以牛奶灭菌为例,不同加热方式对营养的影响不同,超高温灭菌虽然会损失部分维生素,但也能保证牛奶的较长保质期,营养价值损失不大。因此,不必为了营养最大化而只吃水煮菜和沙拉,各种烹饪方式都有其优势,烹饪方式的选择应根据食材特性而定,不能一概而论。蒸比煮更能保留蔬菜的抗氧化成分;有些食物生熟都可以吃,但烹饪后营养价值可能更高,例如洋葱。豆类需要加热处理才能避免胀气,并且需要去除泡豆水以降低抗营养成分,泡豆子并换水或加盐可以提高豆类中铁元素的吸收率。 剩饭后,剩饭再利用也需要技巧和创意。我的一个小技巧是菜肴提前煮到九分熟,第二天用微波炉加热,保证食物安全和营养。剩饭再利用可以根据喜好调整口味,提高饮食乐趣。缺乏创意时,可以参考网络美食博主的建议。剩饭较多或为方便,可以冷冻储存,但要注意避免反复冷冻解冻。冷冻食物解冻时,应避免在室温下解冻,以免细菌滋生,冷藏室解冻或微波炉解冻是比较好的方法。部分冷冻食材可以直接烹饪。我还推荐一个关于食物储存和食谱的网站Love Food Hate Waste。总而言之,没有一种储存或烹饪方式是绝对最好的,需要根据食材特性选择合适的方法。本期节目旨在启发大家学习食材知识,提高厨艺,减少食物浪费。

Deep Dive

Chapters
这一章节探讨了如何减少剩饭的策略,重点是提前计划,包括每周采购食材,并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可行的饮食计划。
  • 提前计划菜谱,减少剩饭
  •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可操作的饮食计划
  • 按需购买食材,避免浪费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期配料】 00:08 拖更时候干嘛了?生活种种+好好吃饭 02:05 剩饭前:努努力不剩饭?可行但挺难的 07:34 剩饭时:烹饪过程决定了剩饭价值的起跑线 14:14 剩饭后:不仅要正确解冻回锅,还得有点创意

【本期主播】 吕芳鑫:柏林工业大学在职博士生,毕业于欧盟食物系统硕士项目 EIT Food - Master in Food Systems

【本期相关】

- 表 1 在五个推荐食品储存温度范围的食品举例 (Holsteijn & Kemna, 2018)

- 食物怎么储存更科学?为食材“量身定制”储藏方法 - 知乎 (zhihu.com))

- Love Food Hate Waste / Preventing food waste)

【后期制作】 吕芳鑫

【logo设计】 小娟

【音乐】 Title: Hawaiian Weekend || Artist: Igor Khainskyi

【收听方式】 小宇宙App、喜马拉雅、“苹果播客”、Spotify

【互动方式】 想成为我们播客的嘉宾?想加入我们?欢迎私戳!

E-mail:[email protected]) 微博:八九不离食_EO

【参考文献】

Holsteijn, F. van, & Kemna, R. (2018). Minimizing food waste by improving storage conditions in household refrigeration.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128, 25–31. https://doi.org/10.1016/j.resconrec.2017.09.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