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118 死缓的人生是否有意义,关于生活的目标与意义

Vol.118 死缓的人生是否有意义,关于生活的目标与意义

2025/5/26
logo of podcast 道法自燃

道法自燃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危机干预专家
施齐嘉
秉义
阿力
Topics
秉义:最近我感到非常幸福,虽然生活中仍然存在痛苦,但与过去相比,我活得更加轻松自在。这种轻松感来自于对生活的重新认识,就像从死刑改判为死缓一样,虽然生活的事实层面没有改变,但我内心的轻松感却增加了。虚无和没有目标感会让人感到难受,而拥有目标和意义感则能让人感觉更有活力,就像还能多活半年一样。在危机干预中,应该与有自杀想法的人讨论死亡,因为他们的生活中缺少这种连接,应该让他们看到实施自杀行为的真实情况,并缓解他们的焦虑。 阿力:从生无可恋到觉得生活还有活头,这种转变很有意思。自杀是一种超近路,放弃了本可以延长的时间。自杀的两个主要原因是无意义感和无法承受的痛苦。承受不了可以理解为不愿意承受,可能是因为没有人陪同承受。大部分人都在意义的发现、幻灭和摇摆中度过。没有恒定的纯粹的意义,活着本身就足够丰富。 危机干预专家:很多人想结束生命,其实是想跳出虚无和没有意义的状态,这本身就是一种求生。人在虚无状态中想离开这种状态本身就是一个强大的动因。 施齐嘉:青少年躺平的原因之一是经济水平提高和少子女家庭,导致孩子被过度满足,觉得无法偿还父母的付出。对意义的不同建构会完全改变一个人的行为。

Deep Dive

Chapters
本段从嘉宾炳熠的个人经历出发,讲述了从感到人生痛苦,到找到生活目标和意义后,心态发生转变的故事。他将这种转变比作从死刑改判死缓,虽然客观生活没变,但轻松感显著增加。这引出了对‘等死’和‘生无可恋’的讨论,以及目标和意义对人生的重要作用。
  • 将人生心态转变比作从死刑改判死缓,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目标和意义对人生态度的影响
  • 探讨了‘等死’与‘生无可恋’的区别,前者有明确的执行期,后者没有,导致痛苦程度不同
  • 强调了拥有目标和意义对克服虚无感和痛苦的重要性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期从对生死态度的体验说起,谈到危机干预和对于轻生想法的一些哲学理解。还谈到过度承担责任感带来的躺平,意义真空带给人的痛苦感。之后还聊到当代年轻人面临的困境和所谓直男思维在强迫性和自我限制。欢迎收听。主持嘉宾:炳熠、阿力听前评估推荐:陪伴指数 :4颗星;聒噪指数 :3颗星;烧脑指数 :3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