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 来了吗 进来聊两句 3 2 1 1 欢迎光临《小房间》 我是 Chase 我是 Sanby《小房间》是一个关注广州以及大湾区本地青年文化的粤语播客节目每一期我们都会邀请不同的嘉宾来到我们在广州东山口的《小房间》录音室一起聊聊天对 这期节目有返场嘉宾老朋友又回来了对 因为每次他回来
聊的话题都是跟大家在生活上息息相关的话题上一次他来的时候我们就聊了一些大家都很关心的话题从他自己在美国读书的经历包括回来广州对于电鸡我们在生活当中最近大家都有很多关注对于电鸡那一期节目好像都挺受欢迎的你自己感觉如何?其实我也有听两位的 24 年的总结那一期
我又看过评论区 大家都很喜欢所以今天回来都很开心因为我们今天要谈一个我自己觉得很好玩的话题我再介绍一下今天的嘉宾如果大家未听过上一期节目的话立刻去找回来听就是电鸡那一期和上一期都是他自己研究电鸡之前在美国有很多留学经历
今次我们想谈一些类似话题 都是属于交通领域我们准备谈的是地铁话题 为什么会继续找他回来呢?他是谁?他是阿 Reel
也是一名研究交通的学者 可不可以这么说你自己介绍一下自己学者或者爱好者因为我本身博士是学电机的然后我自己平时也很喜欢交通这一块所以平时在地铁包括高铁这些东西我自己也关注得比较多所以今天也有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作为一个爱好者是怎样去看广州地铁的发展
阿 Viu 在我们身边在交通领域也有很多研究他说学电机不是学电机是研究电机不是学炸电机他在美国之前也是从电机相关的微交通课题读到博士在美国积累了很多学术上的经历也在美国做了很长时间针对中国的电脑
电动车的研究无论在美国的理论层面或日常在中国面对的情况都有很多自己的见解其实你说自己研究电机上次说电机是微交通我们今天谈地铁地铁和微交通有没有关系地铁是否也算是微交通的其中一种范围
其實是這樣,如果我們按照交通工具來分的話有一類叫微交通,微交通是屬於很小的類型例如踏單車或電梯,這些叫微交通是否比較偏個人?差不多可以理解成一個人的交通工具
地鐵就不同地鐵是屬於公共交通中的一塊公共交通下面會有地鐵公交所以地鐵可以理解成是公共交通中很重要的一塊
另外我们今天想谈地铁是因为最近有关注身边的新闻最近在我们生活中有一些新的事件发生了一件地铁的大事好像说出来有点奇怪
14 號有好消息公佈有新的地鐵線路對於大家來說應該是比較多期待的一條線路在近期開通了是廣州地鐵 11 號線
是一條橫線不單只是 11 號線,只是一個數字更特別的意義在於它跟一般的地鐵線路跟我們過往在城市的線路有一點不同因為它是一條橫線什麼叫橫線呢?跟我們之前的有什麼不同呢?
環線的話,比如說一號線一號線是西廊到廣州東它是有一個頭和一個尾環線之所以叫做環線是因為你不知道誰是頭誰是尾因為你可以由你現在這一站比如說廣州東又坐回廣州東
環線的意義是將整個廣州地鐵的路網變得更加有立體感包括大家會發覺這條環線有很多的換乘站方便大家轉乘其他的地鐵線路所以我大概知道它會在 2024 年年底開通差不多整個 2024 年我都很期待這件事應該是上星期六 28 號下午 2 點
開通的時候可以專門過去坐這條線過一天很多人都會很激動你會看到平時都不特別的人專門進來 一站一站坐很多人就在下站拍照 又坐回去下一站拍照 又坐回去所以我覺得廣州市民都對這條線很有期待你本身已經知道在去年 24 年的年尾這條線路就會
开通的,是,刚好在年底之前,新年还有几天的时间就开了
你已經去踏破了,你已經體驗過了為什麼大家會對它有這麼多期待?它經過了什麼地方?對於我們的生活來說會有什麼影響?主要是這樣的,其實這條環線基本上是廣州的老城區,就是月壽、白雲、天河、荔灣、海珠這些區全部會經過
最重要的是雖然它是一個環但如果把環拆開來看的話其實它可以是兩條由東到西的線都可以是兩條由南到北的線有這條環線之後我覺得是沒有人會由廣州東回到廣州東大家可能都是選擇其中一條東到西或者南到北的這一段來回答就會變得整個交通很方便
大家在聽這期節目的時候如果你是搭地鐵的話你都可以看看線網圖你會發覺其實它會把很多之前沒有連在身的線路都連在身上的比如說我開通過一天我是搭 21 號線然後由長平坐到天河公園天河公園又可以轉成 11 號線
11 號線可以由旺南邊經過園村,可以轉成 5 號線下面應該是爬洲,可以轉成 8 號線所以基本上如果大家坐 11 號線你會發覺好像坐兩站車廂又空了因為有人去其他線路然後你會發覺坐兩站又有人進來
所以这条线由交通上的意义是将其他很多不同城区的线路全部乱在一起这条线令人期待的其实是来自于这里你说乘坐两个站的人就空了那条地铁线很多人会在上面转乘主要是方便大家在不同的线路当中
所以可能今集上來 下集就下了因為我又要換第二條線好像很多條線都可以在裡面換成我沒有記錯的話 整個 11 號城應該是 31 個站然後有 17 個站都是換成站
所以就兩個站左右差不多是這樣而且我上星期上班都有觀察開了之後我覺得我坐 8 號線上班人少了一點點因為 8 號線會經過潑州
爬州這個都算是一個非常大的站上一個站又是摩蝶沙 又是另外一個換成站所以我覺得好像八號線早上上班的時候人少了一些 我甚至有時候上去就有位置坐所以我覺得有可能是因為已經有一部分人分流了去十一號線他就可以直接去到爬州 他就不用再逼八號線
那你說你開通那一天就馬上去試了馬上去體驗了除了它是一個圈叫做橫線是很容易可以讓大家去換乘之外還有沒有什麼跟平時我們坐的地鐵有不同的地方我覺得
每一个站都大很多你说站是说车站吗包括月台等车时的空间包括整个站在上面付款安建的空间都很大现在的地铁站常常高铁站那么大对 很大 特别是如果大家有机会去 11 号线和 6 号线的换乘站有一站叫沙河
沙河是很大 我覺得我過一天去的時候就發現好像來了廣州南站或者去了哪裡 是很大的我記得我之前好像有去過天河公園這個站也是巨大的出去就好像去了一些宇宙飛船的感覺因為其實這條橫線它之所以搞得這麼大它是為了之後做準備的比如北京 北京也有一條橫線
我发现环线有了之后以后其他地铁新的线路都会尝试接通这条环线因为相当于接通这条环线之后其他路都全部通了所以现在每一个站都会较大一点因为你现在还未确定到时线路会怎样所以现在较大一点以后就有空间可以接其他的线路
要有先见之明你刚才说第一天去体验的时候看到大家不停地在拍照又唤起了我少少童年的回忆因为现在 2024 年对于我来说我觉得地铁已经是一件很司空见惯的一件事很日常 是有地铁的 一直都有地铁对于年轻人来说
开多一条新的线路有什么特别呢?每个站都差不多了但你刚才说大家都很兴奋不停地拍照我想起如果有听以前的节目可能知道我小时候住在体育室所以我不禁回忆 1 号线带给大家的新鲜感
我后来回忆了一下讲起一号线的开通因为我也看了一下资料其实是 1997 年的时候现在有很多听众朋友可能 1997 年都没出生 97 年到现在都讲了 20 多 30 年了 30 年差不多了又未到 30
未到,就是二十多年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确实对我们的生活来说带给我们很大的变化 1997 年第一号线开通的时候原来最开始的时候不是整条线都开了所以一开始 97 年的时候我是很兴奋,我知道有地铁,但我楼下是未通地铁的那时候是未通的,那时候是哪里到哪里?
最開頭通的是芳村那幾個站西浪 不知道西浪到哪裡好像是到公園前還是對面的沒有那麼遠應該就是芳村坑口 花地灣那幾個站昨晚我們開車的時候還聽到一個
一个电台 DJ 的节目我小时候就听他的节目我还记得我读小学的时候我第一次听他的节目那时候他还是一个刚入行的年轻 DJ 那时候他做的节目就是去到西郎去采访地铁第一天通车的盛况所以我一听到他的声音我就想起那时候是先在西郎通车的我记得所以大家都会去那里打
去打卡我应该是隔了一段时间虽然家里没有通道我就专门和家人一起去西郎西郎对于我来说是很遥远的地方因为我住在天河但我记得多两年左右 99 年左右我家里就通地铁所以我基本上几年级不算
反正自從有地鐵之後我基本上都是自己坐地鐵上學很羨慕啊 這麼小就有地鐵因為我印象比較深刻 我腦中有畫面一號時還沒有屏閉門現在很難想像地鐵沒有屏閉門這件事我曾經一度覺得地鐵有屏閉門是因為我為什麼
有什么故事你想跳下去吗?曾经有一次,我不记得在哪里可能在铁路西,还是在哪里那个时候没有屏闭门每一次车一过就很大风有一次我站在车头的位置现场很大
不知為何,我不想惡意猜測別人的情況但那部車慢慢準備停穩時,還未停穩大家很急著上車,把我向前移動了一點點然後我踏到黃線,那部車立刻煞車
然後看到我沒事就退回去之後他又慢慢加速起動停回站所以那個印象是很深的現在是很危險的小時候不知道後來沒有這些體驗就是自從那次之後不久就開始有屏閉門
在屏蔽门有的时候,应该是二号线已经有之后才有屏蔽门吧其实这些东西都是慢慢加的,就是你回到一号线开工的时间点它是 1997 年开的,可能是 1992-1993 年开始建的
那時候應該沒有意識到有這個問題包括現在大家看一些比較舊的線路 1 號線 2 號線很多地方都沒有扶手電梯包括很多地方都沒有廁所
這些都是在這些線開通之後大家就發現好像不對好像需要加一些東西對 1 號線是沒有廁所的其實不止 1 號線很多線都沒有廁所因為最早我記得也有一些新聞媒體
我曾经采访过问过为什么在地铁里面不建厕所是不是你们没考虑到大家需要我还记得很多年前的时候曾经有一个当时的答案就是说我们都是只有一两条地铁你正常人坐地铁你又不会在里面几个小时
每一个站都会通某个商场,其实你乘完车很快就可以找到个厕所解决你的问题但现在回想,不是的,你从增城乘过来,你真的人有三级,你可能真的会想去厕所
所以大家看地鐵相關的設施都可以看到我們國家發展的歷程最早的時候大家可能對交通或地鐵的期待就是你將我由 A 運到 B 就可以了
後來你又發覺地鐵需要讓人有一個三級可以去的地方包括後來大家也會看到其實現在很多地鐵站有母嬰室是嗎?也有這個需求
現在的新線都有加這些包括現在有女性車廂都有很多這些方面的考慮所以其實地鐵發展的過程當中大家也會看到我們國家的
文明的程度慢慢上升 包括大家對於交通的理解都不一樣以前可能到這個地方就可以 現在希望很多方面做得比較人性化你們還記得你們第一次回答地鐵是什麼時候嗎沒有停閉門的時候我又去回答 真是好像你說的 是家人帶我去特意回答
明明我今天沒有什麼機會,不需要過河北但我跟家人特地去搭然後我印象非常深刻是二號線因為二號線是到海珠區,因為我那時候住在昌江不知道聽眾朋友有沒有經歷過二號線沒有昌江站江南西到曉港那時候我小時候住在中間,我一是去曉港,一是去江南西搭地鐵
所以二號線對於我來說就印象深很多因為幾乎每天都要搭現在昌江就是二號線很重要的一站因為它跟八號線是換成的最初我以為因為那裡有地鐵所以我家才住在那裡我只買在地鐵站樓上後來你跟我說不是的很多年期間其實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
我們真的看著它建的以前還要它那時候還沒有很多地鐵的圍擋我們看到它圍起來那一下已經很開心哇 這裡要建地鐵但那時候我們沒有特意留意規劃我不知道原來這個地方要變成一個交叉的站那時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它那時候一開始的規劃不是叫昌江叫若進村然後我媽媽還要說
這麼難聽 叫若進村好像不知道哪裏有生卡啦後來真正開通的時候是我高中的時候因為其實我高一的時候我還是坐巴士上學的因為從香港坐到烈士寧園那邊其實都要押差不多大半個小時
地铁开机那一刻,我立即乘搭地铁上学,极其激动我终于可以乘搭地铁上学了所以可以理解 11 号线开通那天,很多当时的人都会很兴奋对于他们来说,相当于以后上班或上学,多了一个选择
Viu 你呢 你上次说你现在住在黄埔 是的你是从小到大都住在黄埔吗我小时候住在粤秀区来到我家里最近有三个地铁站而且距离差不多一个叫公园前一个叫龙岗所一个叫纪念堂我差不多在这三个站的三角形中间什么类似窗边路
很附近的 是的而且在昌濱路順利的話可能兩年後會有 13 號線已停所以我基本上很期待這條線我最小的時候搭地鐵我印象最新是 3 號線
但在公園前那邊 你不是應該在一號線的時候就很容易可以打電話嗎因為那時候是 一號線和二號線我都知道的大概知道他們在那裡我印象很新的時候 應該是小學的時候還是初中的時候那時候是三號線剛剛開但是我印象當中一號線和二號線已經開了很久
所以三號線開的時候 我就很興奮我想試試這條線那時候我還叫我媽媽說我們有沒有機會去天河那邊因為其實那時候天河對於我們來說算是一個挺遠的地方然後終於有機會去到三號線它是 18 分鐘一趟的這麼久?有沒有印象?沒有 我真的不會現在我真的完全接受不到 18 分鐘 8 分鐘不行那時候
三號線和四號線應該差不多時間三號線開的時候是 18 分鐘四號線開的時候是 32 分鐘一般 但四號線我可以理解因為它太遠了它好像是一條單獨的線路在南沙那邊我記得那時候去大學城才有機會坐四號線它好像單獨線一樣很遠
沒有什麼機會不會搭 4 號線所以我最初的印象就是覺得 3 號線好像沒什麼人搭
但是過了 20 年之後你又發現三號線是廣州可能很多人都會專門去看小孩拍照或者拍視頻因為實在太恐怖了我到了地獄西我想這個可能也是我搬離開的地方其中一個原因有名叫地獄西當然也是一句玩笑話
现在很多朋友来到广州,一个地方你永远都不能去就是体育室因为无论你是去逛街、去消费,还是交通出行那个站是贯穿了整个广州的两个非常重要的不同方向因为一号线就是东西向,老城区到天河,东西向三号线就是南北向,去到白郡
而且是經天河 而且是接駁機場所以南北東西的交匯點就在體育課室體育課室慢慢地 其實我想
不知道 现在无论你在广州只要跨区出行多少都会去到那个位置除非你专门兜开我会专门兜开他现在就真的会了现在有时候真的没有什么事都会尽量找一个可以不用经过体育试的方法就像我 我现在从美国回来广州差不多半年时间
你問我現在廣州我最不喜歡去哪裏其實是天河區我覺得太多人例如你要逛街好像人們都會去天河你要看廣州新的東西都會去天河感覺上好像太多人所以其實我比較喜歡在黃埔那邊
安靜一點或者是月壽區感覺好像人是少很多的但是天河就變成因為我經常從黃埔過月壽或者反過來我覺得天河是一個很不想經過的地方因為每次比如說我乘 6 號線從月壽區這裡過黃埔到了宴堂到了天河幸運站就很多人所以我覺得
我們城市的規劃是這樣 天河現在變成一個中心這裡肯定人多 地鐵肯定體驗不太好但是你說因為經濟的發展 城市的發展令到體育生這個地方是承載了很多交通不同方向的一個交匯點這是一個客觀的情況
但是在大家的观点当中,有很多主观的观点是否这个站本身多少也未如理想所以才令到这个情况更加不可收拾或更加严重我先说,我之前经常在《小环书》查到一些外地游客来港州
究竟在體育西我要怎樣出站 因為它是一個 Y 字型結構然後他們很容易迷路 3 號線的換成是 Y 字型對 是 Y 字型 然後我很想說其實我到現在去到那個站都有可能迷路因為我不是經常搭但我去到那裡 我心想 糟了 如果我搭錯站我就要很麻煩地回到原地 如果我搭過這個站 糟了
它有兩個方向,我想回答,但去另一個方向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而且它有三個方向並排,每次去到那裡都非常零亂,應該走到哪裏是一個廣州本地人都會非常困惑的設計而且具體換成的方式應該在多年之間都調整過很多次
我记得刚开始小的时候,跟现在的具体方向,换去哪条线的方式已经有很多不同的变化,但其实我也是由小到大,自从有了三号线到现在,我每一次都会比较困惑,我应该走哪一边,或者应该在哪一边下去,因为电梯有两条,下去有两个不同的路线,
如果他錯了這一邊 又不知道怎樣上去才能到對面而且即便你站對月台 也有分的後來才開始的 可能是要緩解一些分流的壓力後來才有一個站台 交錯
一班是去天河客运站的另一班是去哪里的上错车就炒了越来越迷了你要看着头影的屏幕你看到头影就知道它本身没有设计这东西是后来才安装了头影打上去的都可以理解其实广州地铁尝试了很多方案希望它的体验感好一点
至於為何當時這個站會這麼誇張都是跟當時的規劃有關的就是你還是反過來那個時間點 2000 年初的時候大家應該都不會猜到天河區會變成現在這樣
当初站台空间预留不大现在天河已经变成宇宙中心相对应的这些换乘站已经无法服务到这个需求
不要想像不到現在 我記得我小時候剛開始住天河那時候也是剛開始有地鐵一號線當時我覺得天河對於大家來說都不是市中心的地方大家說起市中心的時候根本就不會想起天河而且那時候我印象比較深就是我覺得非常市中心的地方是公園前
因為那時候 1 號和 2 號線交界的換乘 而且你也看得出整個公園前的地鐵超大他有很多出口 不但出口 而且出口的位置很大你可以擁有很多人在裡面 有很多人有很多不同的選擇可以出口
不同的出口所以我那時候就好像城市中心不斷地在改變一開始公園前就是一個市中心大家一定會逛街的地方怎料現在這個市中心去了天河相比之下不知道你會不會覺得不知道你認不認同體育系好像地鐵站的尺寸相比公園前好像顯得
也比较小了你会不会觉得是没有考虑到那么长远的问题所以当时是建设小了呢我觉得是
因為這要說回廣州地鐵的歷史最初大家覺得要一個十字形結構就是現在的一號線和二號線這是最早期的規劃到了後面之後為什麼會有三號線和四號線呢其實是跟那時候廣州有個事件有關的那時候
我沒有印象 我只是看資料才看因為那時候我只有幾歲那時候番禺是由番禺市變成番禺區有印象差不多是那個時候 廣州提出了八字方針整個廣州未來的發展包括經濟上 包括交通上其實它提到一點叫做「難脫」
即是向南拓展南托南托即是向南托展這個時候他們希望連通番禺所以這個時候才有三號線那時候大家定義當中三號線可能就是天河和番禺之間大家都不會想到現在的天河會變成這樣因為那時候好像 Sanpi 所說大家印象中的廣州其實是很小的廣州
如果大家現在看 11 號線的圖圖
環入邊的廣州可能才是我們印象中的廣州外面的全部都是後面才變大所以那時候大家都會覺得公園前那裡是中心天河可能只不過是一個郊區最多是一個副中心但就沒有想到後面包括亞運會包括很多廣州這些新的建築物
都在天河那邊所以整個廣州的中心或者中軸由月壽區變成天河區相對應的因為它變成天河區天河區周邊這些區都相當於服務於它
所以大家才會看到黃埔開始有很多樓包括積物園、長辦這些站旁邊很多村莊都開始變成現在這些商品樓市住宅樓所以其實天河有一個連帶的效應剛才你說起換城我小時候還有一個很大的困惑
因為其實在小學初中我已經有去香港玩的經歷
有一个问题我一直在想不明白因为有一次我记得是去到太子和金钟我完全震撼了原来人家的地铁一打开门对面就立刻可以上下一条你要去的线对啊 超方便啊为什么我们的换乘不是这样呢?这是我心目中一个困扰中的问题不要说困扰 我思考了很久这个问题
當然無論是從一號線開始 很多廣州的地鐵站基本上都是在公園前下車然後下樓梯 在十字換城但我不知道有沒有廣州 現在可能有個別的站是這樣 但據我所知很長時間
甚至是絕大部分的地鐵站在廣州你都看不到真的可以很方便尤其是我現在都很怕去養鸡每次去養鸡都走這麼遠都未到走十分鐘在裡面迷路為什麼在那個換城上面你不是走過摩蝶沙嗎走到遠村
11 号线那个也很长上次我们也走了一个不知什么站也很远反正在里面已经可以散步了我最开始小时候觉得在太子那里香港的地铁换成这么方便我觉得公园前已经很不方便
到后来我发现为什么那些完成站越走越远公园前其实是最方便的最好最拿命的一次不是在广州在上海不知道现在 可能现在变了但我记得上海有一个站很市中心南京西路对 南京西路太恐怖了这个站它是什么 12 号线 13 号线三条线的 是吗本身是 2 号线然后它换成了两条线一条是 12 号线 一条是 13 号线这两条线的数字已经很接近了
這兩條線 居然是你要出地面再走一段再下去那時候陝西南路也是可能後來就已經可以在地底
搞什麼?你要出站,即是你要入站買票,然後出站過多次案件你要 15 分鐘內入站才不會再重複計算這樣嗎?這個叫做虛擬換成現在廣州地鐵都有,就是橫線開通之後
如果是由爬州 8 號線轉 11 號線或者反過來都有這種的你要出了之後再進去是不是因為太遠了其實爬州那邊也在搞輕軌
施工還未完成所以完成後更方便但現在是一個過渡的方案很多時候都是暫時的措施但以後可能會越來越多
因為香港地鐵換乘很方便 直接去對面就可以廣州地鐵有時候會覺得要走一公里才可以到另一個站台我覺得是兩方面的問題 最主要是規劃
當時設計這幾條線的時候可能不是同一時間設計的比如我們最早說的公園前是一號線和二號線我們也說了這兩條線是一齊的因為當時大家覺得廣州應該要搞十字形十字中間是公園前所以這兩條線基本上是同一時間設計同一時間開工
所以公园前的换城我们专业的术语叫西班牙式换城它是很方便的我们放回全国的视图全国的地铁爱好者都会觉得公园前设计得很好真的吗?对的相对来说是比较阔络的你用当时到现在这个时间跨度
再看它的尺寸,再看你實際上要換成的時間我覺得剛才那句是玩笑話跟香港比,你覺得公園前是不方便的但你後來經歷過這麼多個站之後你發現公園前其實也是很方便的最科學的公園前你可以找得出來,為什麼其他地方沒有這種換成呢?因為規劃的時間錯開了比如說你先有了三號線,到開通幾年
因为国内地铁是一期一期的比如说广州研究出来我要搞五号线、六号线我要给中央的中央说 OK 了,你搞吧然后才有开工纸才可以搞这几条线你搞的时候当时的三号线没有预留这些空间
变成你相当于要搞一些通道或者其他方式出现了可能有时要走一公里这样的
但這個問題慢慢好轉了一點現在最新的 11 號線有些時候直接去對面換乘因為它開工時跟其他線路已經相當照顧到所以如果大家現在去 21 號線和 11 號線在天河公園轉直接去對面就可以了希望國內這方面以後
可以做得越来越好但凡你愿意想远点去考虑全面点的时候是有机会可以做得更加方便但是很多时候在实际的尤其是在过往的实际的操作案例当中因为一是它不同时间它已经有了一条线在这里
只能在后面加的时候,尽量减低对上一条线的影响可能很难将它封起一段时间,我们一起重新重新建立可能现实最便捷的方式是有少许跨过,要令你多走几步在它的实际施工上可以做到最低的影响
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们都没有谈到的就是钱有关钱的事?是有关钱的事的如果你想做到比如你刚才说的三号线施工的时候我想预留一些空间那些空间都是钱的因为如果你不预留这些空间的话在西这个地方你可以搞很多商场这个是很大的经济成本
其实我作为一个住在太屋西的人,经历了三号线的建造过程挖了很久所以某程度上,我理智下来的时候,我可以理解到当然大家都会误会,太屋西这个站是不是斜传小那一头你是不是没有愿见,才想不到以后有那么多人,所以你建小了但是我都很坦白说,就像 Ariel 刚才所说
不是说他建了地铁牺牲了空间去建商场是商场本身就在这里我们的楼本身就在这里他要挖地下的空间其实你想想他可以挖的地方就是体育室现在的路
那條路的空間就是他可以畫的地方而且你畫的那段也很貴因為你涉及到很多刷青等方面所以大家會發覺你在天河搞地鐵包括在老城區搞地鐵是很貴的 成本很高
会产生很多年代的问题一是在三号线建的时候,在天河城已经是一个很受欢迎的商场所以那个地方的交通已经开始繁忙起身你要封路,车不能走,很长时间都不能走第二就是你要转地,我住在旁边,每天都要转
你是感受到洞瘤在震動實際操作的過程因為其實路沒有多少你本身又要造成很多影響所以我都知道應該有很多現實的局限性突然間想到昌江的地鐵站這麼大
十字路口很大 你想想你的十字路口有多大所以我第一次聽到這個說法的時候 我覺得好像是 很多東西都合理了包括西郎 方村 東湖 之後都會變成很重要的換成站
原因是因為有地 地方比較好用來搞地鐵包括東站 火車站 他們那塊地已經用來搞交通所以後期搞線路會方便很多 例如列斯領園
例如说东山口这些地方想加一条线很难 而且很贵对 路本身很窄 楼有那么多特别是居民区很难所以其实搞地铁大家多点理解也不容易所以真的希望有时候你回到家希望大家可以理解到背后很多因素
可能有些事情现在不是令大家满意,但也有原因在背后所以大家可以了解更多这件事的原因,有些事情可以理解当然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有些事情是值得我们期待的
或者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既然体育室已经是这样了打个比方 11 号线的开通又或者接下来其实是有什么方法可以去解决这个都叫做困局
这永远都是地狱西,好像人越来越多,我后来回家都受不了,回家都要限楼,有没有办法去解决到或者去缓解到,你觉得体育西这个困局有没有解题的?
现在来说有方案 但都要等几年等几年不要紧 这个方式是什么呢?会不会真的有机会可以缓解到?我说一下今年 2025 年 其实今年广州会起码通过一条线
我们也叫做四大天王之一四大天王 名字这么厉害黎明地张学友其实现在 11 号线通了之后还有几条线大家很期待这些线都是经过老城区的比如说 10 号线 包括 12 号线这两条线是一个 X 形相当于是交叉地经过广州的主城区
10 號線是未來會接到現在的體育細路到天鵝後運站這一段 10 號線對我們來說很值得我們兩個關注因為它會經過我們身邊的東湖原來就是那條如果我沒有理解錯的話
刚才 Samby 也说过,体育系很多年很多朋友都很难理解为什么要有一个 Y 字型的设计谁想出来的 Y 字型?我不是想追究谁想出来这个问题大家可能觉得很多困惑,好像这件事实现起来好像不是想象中那么便捷
原来我在研究 10 号线的时候发现可能 Y 字形的问题很快就会完全不同因为我们旁边经过东湖的这条线它马上就会接过其中的一段 Y 形因为其实这个 10 号线的很大的作用
希望緩解三號線現在的情況如果三號線不是 Y 形例如南北方向那條是一條線 Y 方向是另一條線的話可能不會有那麼多人
起碼在西浪等車的人不會那麼多你不用在這裡轉來轉去所以現在十號線我們說回 25 年的話可能會由西浪到廣州帶到中這一段如果搞得快的話可能 6 月份可以搞得出來 6 月份?即今年 2025 年即冬湖都會通了
可能会这样如果弄得慢的话可能是 10 月份因为其实 2025 年大家需要记住一个很关键的时间点就是 11 月 9 日的传闻会
在这个全运会之前 广州希望这几个四大天王 KBI?希望开通一点因为其实我也很想问两位一个问题我们看回广州过去这 20 年有没有一个时间点或者一个年份你觉得好像广州突然之间变了有 当然有 我作为天河居民肯定是亚运会其实说回地铁也是这样亚运会是 2010 年
亚运会开通之前,港州其实跟国家说了,我希望开多些线所以其实最早的时候是十字型,1 号线,2 号线然后到了后面希望向南边连接番禺,有 3 号线,4 号线后面这些 5 号线,6 号线,8 号线,其实都是为了
亚运会赶工赶出来所以其实大家都是谈定期的 DPA 尤其如此所以我们看回 2025 年的定期是 11 月 9 日即是这个日子之前这条线一定会出现希望是这样一定会想到办法是 KPI 因为这个情况所以大家现在都很期待 10 号线什么时候开
因为如果他的首通段是由西朗到广州带到中还未接入 Y 字形的其中一边即是还未去到体育誓对 还未去到目前来说肯定是先开了那段线后来要怎样改现在这个 Y 字形其实都有很多方案这些方案应该都未最终决定但是目前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来说
極有可能會多加一個站叫做天河路這個站可以與其他線路換乘到時廣州大道中又會接上天河路然後再到石牌橋、華司、五三、天河合運站幫三號線分流
雖然在十月份的二十五年 第一段可能會通車但後面如何把 Y 拆開 真正的難題在那裡那可能要到二十六年
一年我觉得是值得等的但再重新总结一下刚才这一段可能大家未必听得很清楚但简单来说按照这个想像来说
现在的三号线是 Y 字型就是你从潘渝去到体育系之后是有两个方向但是当十号线完全通了之后三号线其实就是一条批开了不是批开了它就是一条很简单的直线它就是由
由機場到番禺即是那條新出來的那條就沒有了 Y 型就已經不屬於 3 號線了它就變了 11 號線所以 3 號線就是很簡單的南北直線然後 Y 型本身突出去的那一段就會變成 10 號線它就是兩條不同的線路交匯
整件事起碼在理解層面就沒有那麼複雜亦會令大家有一個緩乘的體驗 應該也會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天河下面 即是這個天河路站 即是這個新的站它跟體育西路之間也有些距離
有热门的有些距离这样的话大家在换乘和线路的时候因为天河下面都是行得通的所以基本上你需要走一段路走过这个过程当中就分流了任由没有那么多了所以体验应该会好的而且东湖这个站
就在我们小房间的旁边可能以后大家乘搭到东湖再过来是会更加方便不用在东山口那边走过来当然我们也希望一直都可以乘搭到这个交通的顺丰车可以一直在东山口这个地方大家以后来理论上就是越来越方便甚至乎
從原本在太古會過來就更加方便以前還要轉線但由石牌橋那方向過來包括去到西朗那邊過來都不用換乘直線就可以來到包括四大天王之義
即是 12 号线今年都有机会开通 12 号线是哪里到哪里 12 号线是 X 型的另外一个由左上到右下的 X 线左上是陈丰刚
陈丰江,六号线的终点陈丰江是荔湾,即是六号线的其中一个终点然后它会由左上角穿过广州城区到大学城南
中間應該是經過東湖的現在的東湖站就在東湖公園外面我們那時候發現為什麼外面的站好像叫東湖我心想這裡走到東湖公園有點距離如果這樣說 看來東湖站也會是一個很大的站所以你看到現在東湖遺棄生的地方是很大的
公園很大,面積也被他围起来,用作地铁改造说回十二号线,他有可能在二五年时分两段开通我们刚才说,有一段是乘风光,然后入市区
那一段是西段 目前为止 包括今天的消息他们已经进度比较理想所以西段是由秦峰江到云溪花园这段有可能会快的话 都是在 11 月 9 日之前开的即是东湖也是包括在里面的?东湖不是在里面
12 號線的東湖還未在首段不是是這樣 12 號線現在的問題主要是中間那段列視寧願那段進度有點慢
現在有東和西,剛才是西西就是陳風光到雲溪花園這一段還未到東湖,還未到烈士陵園這一段有可能會先開同一時間開的話,可能會有東段
两边各自先开但中间是断了的其实套用刚才太后西的逻辑大家应该可以理解到往往操作上施工的难点主要其实在本身已经有很密集的建筑基础和交通状况本身已经比较复杂就是市区的市中心的地段所以相对地可能进度上都会
要面對的問題會更加多一點 12 號線的南段,或者說東段東段是由大學聖蘭到東湖但這個問題就是他們不一定會先開東湖
因為這是考慮交通其他因素因為如果 10 月號線開到東湖的話很多人會迫到 6 號線 6 號線可能會很迫所以有可能為了避免這個情況才開到二沙島等東湖站擴大之後再接進去
所以其實這也是我們今年地鐵愛好者關心的問題到底是開到二沙島還是東湖
所以可以留意一下,但目前来说比较乐观的预计在全国会前,西段和东段会分别开通按照这两条线的方位来说,你刚才用 X 来形容
其實我覺得它會不會某程度上說是一個轉了 45 度角的一二號線因為它其實都是跨越廣州市區一個不同方向不同對角線的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東湖就好像
未来的公园前一样方便,只是开玩笑吧只不过我觉得在过去几年大家应该都有看到广州开通了很多新的路线但是刚才提到的 10 号线和 12 号线是特别值得大家关注的其实现在很多新的线路可能都是一些补充的地段或者一些比较
但这两条 10 号线和 12 号线是贯穿整个市中心在市区的不同区域贯穿了所以我觉得它应该是值得期待会带来大的变化我顺便也说一下四大天王剩下的两个是 差点忘记了其中一位已经露面了叫做 13 号线
13 號線大概由新唐火車站到如珠 5 號線和 13 號線換成的站今年如果順利的話它可能會向西開多段可能會到天河公園但未來這條線基本上跟東風路平衡
即是它会开到昌宾路 包括马场这条线有些像现在的 BRT 那条线这条线都是直穿广州市区的东西方向的都是一个主港道是 然后四大天王的最后一位即是 14 号线 14 号线现在也开了一段 14 号线是哪里对哪里我不是很了解 14 号线大概是嘉禾望江 即是白云区
到重发可能今年是有少少难度但是这两年它都会由嘉禾望江再向南通到广州火车站
这条路挺重要对于白云区来说是很重要的外面的朋友应该听一下今天我们在现场录音的时候有一位朋友一直坐在外面听其实我们刚才说了几个站都是很影响他们的生活万众期待其实说回广州地铁的历史
最早的时候,包括后来是与亚运会有关的所以当时有很多线路,5 号线、6 号线、8 号线基本上是在 2010 年,包括 APM 这条线是当时开的之后其实广州遇到一些问题因为亚运会提前投资了很多钱
所以到了後面再搞市區的線就很困難那時候廣州希望每個區都可以通地鐵
所以才有 21 號線,11 號線是天河公園到真成廣場即是真成都通地鐵包括有 18 號線一直到蘭莎希望蘭莎可以通多條地鐵包括 14 號線由嘉禾望江去重化希望重化可以通地鐵包括 9 號線在花都
希望花都可以通地铁因为相对来说这些郊区的线是比较便宜的因为郊区的成本比较便宜是造价上包括拆迁等成本是便宜一点的趁它未涨价之前先做了所以其实那段时间因为市区的线很贵那广州地铁又没什么钱所以很多人觉得广州地铁是为了买楼
才有这些线路的因为你说为了买楼才买这些线路是因为我想如果大家对于地铁的商业有点点了解的话随着地铁的线路的开通在地铁周边有一些配套的地块都是由地铁公司持有的其中有一些就会变成住宅区
我想如果大家現在去到某些地鐵站走過的時候看到一些登箱廣告其實都會看到
他会跟你推广地铁的楼盘,有几个楼盘都是在新的地铁线路上几站几站,到哪里哪里,双地铁所以其实那段时间大家会觉得好像广州地铁是为了买楼这样但其实这个话题的话,以后可以谈谈,这种模式我们叫做 TOD
这三个英文大家应该都听过好像之前听过那些搞商业地产的朋友周不时提起在地铁的广告里一定会出现这个 TOD 有三个单词可以拆开来说第一个单词叫做 Transit
不是 transportation,transportation 是交通 transit 是公共交通我看國內很多人會搞不清很多人覺得 t 是 transportation
我再说两个单词中间的 Oriented 导向最后的 Development 发展所以 TOD 正解为 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 以 T 作为导向的发展模式 T 可能会是大家混淆的地方 T 很多人会以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
但这个是错的 T 是 TransitTransit 的意思是公共交通其实它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才叫做 TOD 我发觉其实很多人都不是很明白这是什么但是一个概念有几个英文单词就觉得好像很厉害所以其实现在很多人会基本上说城市发展或者说这些交通发展都会说 TOD 的
有没有例子是大家混淆了以为是 TOD 但实际上不是?卖楼这些 TOD 我举个正面的例子先大家如果看香港地铁的话港铁其实它有很多 TOD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香港地铁会开到来这个站为什么在这个站为什么在这个地方
跟我們傳統的思維是不同的我們會覺得這個地方一開始應該有很多居民所以我想將這些居民連接到香港其他地方我才搞一條線路這是我們傳統的一種思考模式 TOD 是反過來的 TOD 是怎樣呢?就是我先通了這條路然後我將居民放在這裡
相当于他们在这里已经有一条线路相当于如果你看回 TOD 的逻辑他不是说我为了服务你我才搞这条线路
而是我在哪裏搞線路,你住在哪裏,你在哪裏玩,你在哪裏上班這樣一個模式就可以最大化公共交通的一個優點我想到一個站就是香港的黃竹坑因為我們前陣子去香港的時候在黃竹坑那邊住過一晚因為我問一些在香港的朋友他說其實那個站都是近這幾年才開的他說以前大家都覺得黃竹坑這個地方
已經隔了整座山 沒有人去雖然現在這個地方比較新 接近工業區改建但現在已經有很多配套設施慢慢開始住宅社區在建立因為地鐵站開始有了香港還有一個很標誌性的樓盤 港鐵開的
它叫康城 这个名字很熟悉我想这是紫色线的最大站康城 Low-host park 我们说回康城这个站大家可能不知道全世界的地铁都是亏钱的但是有一个例外就是港铁它不是靠你的乘车费转回来的它是靠周边的物业包括房产
所以港鐵很多商場都是港鐵開的它負責收租或賺錢它是靠這個賺錢的港鐵大概 70%的錢都是由這些賺回來的包括康城 康城是港鐵當時 TOD 模式下專門建的樓盤
然後將地鐵通到那裏先將地買下來然後我決定要在那裏建一個站因為有這個站我再在我本身已經買下來的地安排了相應的商場樓盤在那裏令到那裏慢慢成為了一個方便和外面連接有地鐵通的居住社區所以其實你會有一種錯覺你覺得因為那裏有地鐵所以我想住在康城
但其實這是別人設計出來的即是他知道你想找一個可以坐地鐵上下班的地方住
所以他先在這裡建立一個站 建立配套然後你就會來所以這個邏輯就變成不是因為你想住這裡而建立我希望你住這裡 所以我搭這個地鐵給你很聰明但我有些疑問 我也不太明白你看廣州地鐵也有賣樓 他也有自己的樓盤
本身在模式上接近地鐵 又擁有這些地方 又建樓又賣樓香港港鐵的模式特別在哪裏呢?這個難度在於香港比較小 所以它教這些東西比較容易
而且香港就这么大块地所以它搞起身这些东西大家都理解大家都明白的包括香港市场经济方面是更主导的如果我们看回广州包括国内其他城市
有些時候通地鐵不是一個完全的商業行為因為港鐵是自己的公司廣州地鐵是國家擁有的比如說我們之前希望每個區都通地鐵
这一点如果放在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说其实是不赚钱的即是你叫港铁来建就未必会建重化那一段如果它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公司以赚钱为目的的话它不会建的但你放回我们国家发展的战略来看
我們希望可以從廣州輻射到旁邊這些地方可以保障大家出行,為了大家便利著想所以我們收地鐵有其他大因素在內一些公共性的考慮,因為有了這些公共性的考慮
再在后面去看如何在商业上去做到这些商业上可以做到的事情其实国内都有 DTOD 的模式有些都做得很成功包括杭州有一个像康城这样的房地产都是由 DT 公司搞的广州目前为止还没有很成功的案例
但 TOD 的模式未來會越來越多因為如果自己可以賺錢或減少政府對你的投入這件事是值得鼓勵的否則公共交通包括地鐵如果一直虧錢的話在未來大家較這個動力可能沒有那麼足
横线是在陆上还是地下?基本上如果现在市区搞地铁的话基本上都是地下因为上面已经没有空间了原来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但如果看郊区的线比如 21 号线 14 号线有些是在地面的因为如果在地面便宜很多
如果在地下很昂貴,可能是三四倍所以你看到那條線在地上還是地下都跟建造時的成本很有關係而且也可以這樣想,為什麼那條線會經過那裡都是因為那裡的地相對來說便宜一點,它建造時比較方便
刚才提到有很多新的线路在建立我们有提到我们旁边的东湖地铁站可能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换乘站是值得大家有很多期待的还有没有其他的站点还有没有站是你觉得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变化也可能会为大家生活或者为整个交通出行
会带来一些比较明显的变化我觉得是这样的其实广州这四大天王齐了之后其实市区的线是差不多的再想加其实也有难度的现在广州地铁区最新的方向都是以大湾区为主希望在未来广州和其他城市东莞、中山、深圳这些连接会更多
所以大家會發現這幾年除了地鐵外你會看到一種廣東城際的新的你可以說是有些是火車但是它是供交方式營運的這種線路城際線差不多就是希望將一個城市的不同區
包括在不同城市之間的地方可以快速地連接起身包括 2025 年 即是今年大家應該比較期待的一條線叫做港佛東環即是另外一條環線來的?對 但這條環線又不是地鐵或者你可以理解成是輕軌?是用地鐵模式營運的火車
或者是「動車」,這是一個區別,我之前在美國這麼久,你會慢慢發現,比如說九金山,他們都叫做大灣區,包括紐約都叫做大灣區其實這些城市和灣區之間的城市之間,它的年制是很多的
现在我们广东都希望做成这样所以其实你自己城市比如说广州、深圳你自己线路够得差不多的情况下就会开始搞这些你可以叫做快速地铁或者叫做高速地铁或者叫做城际线大概这个形式其实我觉得这东西是和通勤有关的比如说你从家里到你上班的地方
你觉得这个通勤时间多少分钟之内你可以接受?当然越短越好当然你说如果
距离比较远的话,相对地如果考虑到日常上班下班是一个比较高频率,即是我每天都要面对的状况我觉得一程超过一个小时,我觉得我有点接受不到即是你觉得一个小时是 ok 的?极限,当然我不能去到一个小时,20 分钟最好我可以接受的就是从家里的公司这个整程加上步行,即是 45 分钟
45 分鐘左右 即是由門口到門口我覺得都是一期薄客的時間差不多 其實很多薄客都是在這個時間段我們都是在 1 小時左右所以這句話說回通勤時間我先不說哪種溝通工具
Chase 你说一个小时,Sandy 说 45 分钟我有办法将你一个小时或者 45 分钟之内可以将你从家里送到你工作的地方如果这个是前提的话其实如果我的交通工具出到够费的话在未来会出现很多比如说你住在广州
但在中山上班或調轉其實是可以的我覺得以後隨著我們現在市區的線路地鐵線路越來越多這個會變成一個未來這個都會是大灣區一體化的一種體驗
而且我覺得這件事現在已經有很多人在實行可能在廣州住或者深圳住然後去香港上班特別是深圳住香港上班是最常見的我之前有個朋友說他的公司在西九龍上邊他就說如果我住在南架附近我每天都可以回廣州理論上是這樣
未來這種營銷會越來越多,因為廣州雖然現在很多人都住在珍城或黃埔如果以後性價比夠的話,可能會越來越多人住在其他城市即是中山、珠海甚至深圳都有可能
所以未来的交通我们希望达到的或预期到的就是在不同城市之间快速连接其实就像刚才我问你们两个一个小时或 45 分钟其实你不是很在意哪种工具
只要你可以到就可以了快就可以了安全就可以了相比起自己开车或者其他工具来说你坐地铁或者坐这些动车都是比较舒服的所以我觉得这个会是未来一个大家可以留意的地方
我總結一下我們今天說了幾件事我們回顧了一下我們與地鐵的歷史淵源另外一方面期待了接下來的一些變化包括我們在市區會看到一些跨越整個市中心的可能會給大家帶來很多生活便利的新的線路
另外一方面就是探討了一下我們經常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覺得地鐵可能存在一些未必達到大家理想的狀況的一些情況比如我們所說的三號線、地獄西、體育西的一些現狀
但其实有一些值得期待的就是它面临的一些会被解决的可能性这些大家是值得去知道的,也是值得去期待的接下来可能真的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新的变化但在这个基础上面,在市区我们也谈到了,包括东湖、体育系
基本上這些問題解決後市區地鐵的格局就差不多成形更加值得期待的是我們打開的格局
看看我們在廣州以外整個大灣區的體系中我們如何更加便捷地在跨城市出行我可以推介一個小遊戲給大家玩如果大家對交通有興趣你又很想去體驗一下如何做地鐵我推介大家玩一個遊戲叫 Mini Metro 中文叫什麼
迷你地鐵在 App Store 上的手模擬地鐵這個遊戲非常簡單非常極簡但就是給你有很多不同的地圖你可以嘗試按你的想法去建造地鐵它也模擬了很多真正正在發生的例如人特別多 這裡開了一個什麼商場
各种各样的情况 里面都有讲究其实我也玩过 最有趣的是我们作为旁观者想发出评论是很容易的这里考虑得不够周到 你自己来试试吧你玩这个游戏真的很有趣你试试一条一条让你任意发挥去规划这个路线
而你又去经历这个不是一下子就想完的你逐条逐条 然后会有不同的情况出现的时候你看看你可以想得多远最后我这里也有两个东西跟大家分享一下一个软件叫地铁通
英文叫做 MetroMan 这个软件比较好的地方我不是打广告但是我们作为地铁爱好者真的很喜欢这款软件因为它可以给你整个国家整个中国的所有有地铁的城市的地铁线路而且它还有一点是好的它会不如说广州你现在打开这个 APP 然后你看广州这个页面它除了广州已经有的线路之外
他会用灰色告诉你未来有哪些线路会开通我觉得这是我们地铁人特别喜欢的一件事另外一个东西我觉得也是跟我们小房间有关系的我想问 Chase 你知不知道有首歌是跟地铁有关的地下铁见着他
不是 跟廣州地鐵有關的公元前?這首我沒聽過但有一首歌你居然沒聽過這首歌你要聽一下我很少沒聽過歌名叫《地鐵一號線》真的不知道大家可以聽一下《東山少爺》
那首歌叫《地鐵一號線》然後這首歌中大家可以聽到很熟悉的廣州地鐵的聲音其中有一句話我覺得說得挺好的都是它歌詞中的它說地鐵穿梭之間越過東山西關戰旅會在美夢與車壇
所以大家坐地铁的过程中相当于地铁陪伴我们成长我们有很多不同的人生的经历包括回忆都是在地铁发生的所以我觉得这首歌很值得大家去听听我们这期的结尾可以放一点我们这期就聊到这里其实我觉得有很多我们准备了的话题还是可以去聊因为
地铁也好 交通也好 跟着下来的变化包括我们曾经有过的回忆很多东西都是值得再去探讨的这段时间围绕着环市 开始谈了一部分其实 ViuViu 我觉得与这些交通相关的话题我们可以每次都找你再谈
包括地铁 其实我今天有很多本来想要说的都还没开始说我们下期再谈而且这一期播出的时候 大概在农历新年的期间祝大家新年快乐也可以登上刚才 Rio 说到的 app 叫地铁通
在你日常生活中 看看跌线对你的生活的未来有机会发生的影响 期待一下未来更好的生活最后也要说一句 我们说的这些不构成买楼的建议我想现在不用提这句 大家都知道
想来也没用不过对我们的城市生活会有很多可以提前了解的变化值得大家期待投资这些事情请谨慎自己想好了 这期节目先录到这里跟大家说声拜拜
地铁 CD 店内播你一只新歌东山口人来人往过过好似苦恨的投档有时想不通究竟是为了什么停地铁客一世人就好快都中炸奔波奔波找不到曙光这心都忘过难道要将痴人与青春都送上
地鐵穿梭之間越過東山西關站旁滿載美夢與車探地鐵穿梭之間力拼抵走高攀命裡明明注定會兜圈把心所有借願去釋放長路要走得遠又誰不帶點創作蘇生 餐就會每日也清奇等一朝轉換誰會有一
好
地铁停 地铁行一世人就好快到中车奔波奔波 找不到曙光这身都慌过 痴人与青春多受伤
每天照着玩
谁会有一些伤疤想要抹掉有些难为何你把张大当成一张灿烂为一宿三餐怎会每天也清晨那样很风景下一朝转换谁会有一些伤疤想要抹掉有些难为何你把张大当成一张灿烂
The next station is Chen Klan Acade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