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39:“爹”,其实是胖东来最大的优点

vol39:“爹”,其实是胖东来最大的优点

2024/11/26
logo of podcast 大北窑14F

大北窑14F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Topics
播客主持人: 我认为围绕胖东来的争议是一场操之过急的讨论,在很多基本要素没有明确的前提下,讨论一定会失真且无意义。这场争议是突然闯入我的视野的,因为它在我知道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盖棺定论了。我一点都不惊讶于东来的争议,因为他是一个乡绅式的企业家,他的言行在他所处的环境中是合理的。胖东来为员工提供了优厚的福利,于东来对员工生活方式的引导是合理的,因为员工有趋利避害性。很多人对企业福利缺乏想象力,对胖东来的争议是由于大家对企业福利的缺乏想象力以及定义模糊导致的。一家企业追求价值观的统一很重要,员工是否愿意与价值观不合的人共事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胖东来是一个愿景型企业,它追求集体认同感,于东来的行为与其企业文化相符。我们不应该对“爹味”有PTSD,而应该理性看待于东来的行为,他是在引导员工过一种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评价事件时,我们应该考虑评价者的背景和视角,缺乏想象力会导致评价失真。我们不应该盲目崇尚个人主义,而应该看到社会组织对个体的帮助,于东来的行为是善意的。“爹味”的本质是包裹在“为你好”背后的权力欲,但我们需要区分“为你好”的真伪。当别人提出建议时,我们需要区分对方是出于炫耀、真心为你好还是取悦你。我们不应该因为一个人有权势就认为他不能纯粹地为你好,这是一种容易陷入的舆论误区。判断一件事情是否有效,不在于说了什么,而在于做了什么。于东来更重要的标签是“乡绅式企业家”,他积极参与企业和地方事务,为员工和社会做出贡献。我们不应该对约定俗成的规则抱有太大的敌意,因为它们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发挥过积极作用。在互联网上无休止地争吵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应该关注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这次争议可能不会对“爹味”的使用带来边界,因为互联网缺乏思考。这次争议体现了大家对企业的理解差异,企业对个人生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企业与个人生活之间存在矛盾,我们需要重新理解企业在个人生活中的意义。“权”的本质是干预,而于东来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资源交换,并非权力干预。很多人指认“爹味”是一种比价逻辑,他们不接受某些人的标准,却接受其他人的标准。经济独立是精神独立的前提,于东来给了员工选择权。这场争议本质上是贪欲的争议,人们在网上表达了各种贪欲。 小野老师: (小野老师的观点将在后续补充完整)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讨论胖东来争议,探讨争议的迅速升级以及信息传播路径对争议的影响。从薛之谦事件的案例分析入手,指出争议的传播路径和内容载体中包含关键信息,而于东来事件则以结果导向的方式“闯入”大众视野,引发思考。
  • 争议的传播路径和内容载体中包含关键信息
  • 于东来事件以结果导向的方式“闯入”大众视野
  • 争议的迅速升级可能源于信息传播方式和大众的标签化思维

Shownotes Transcript

今天和小野老师更新一期对谈,聊聊最近围绕着胖东来的争议。胖东来为什么会陷入争议,这里我就不多重复了,有很多文章已经说得非常清楚。

这里再推荐两篇观点很有代表性的文章,一篇是来自“新潮沉思录”的《“你不能只在过得不好的时候才想起你爹”)》;另一篇是来自“饭统戴老板”的《爹味的世界)》。

这里再由衷推荐一下“新潮沉思录”,相比“饭统戴老板”,“新潮沉思录”并没有那么聚焦,字里行间常常能读出一种偏“左”的思潮,并不符合现在主流情绪里对“多样化”的推崇。但是这种“梳理感”反而能在热点事件中,保留下来一些重要却容易被情绪冲散的思考线头,给我不少启发。

比如他们提到“在主流宏观模型里,个人在工作带来的消费效用和不工作带来的休闲效用之间进行权衡,从而决定自己花多少时间工作,也就是供给多少劳动力,吃饭休息变成了锦上添花的效用来源,而不是不可或缺的生理过程……这是主流经济学里幼稚苍白的一面”——这段话就非常适合用来理解“酱香科技”背后的必然性(感兴趣的可以点击阅读《老钱LP,都去卖酒了》))

话不扯远了。总之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一场“操之过急”的讨论。话题能够以如此迅速的时间节点,迅速转进到“爹味为什么让人讨厌”“什么是典型的爹味”“企业家要不要收敛自己的爹味”的讨论中,更像是一种“集体套公式”行为。

至少在我这个死板的传媒打工人的思维里,在很多基本要素没有明确的前提下,讨论一定会失真且无意义,只能带来更多的无效烦恼。

我也正是基于这一体感,邀请小野老师进行一场即时对谈,试着尽量从“第一性原则”出发,用直观感受聊聊为什么我不会对胖东来的这一系列新规定感到介意?当我们被指认“爹”的时候,指认者实际上是在指认什么?如果“爹”被用于形容“缺乏边界感”的行为,我们对“爹”的使用是否也需要有一个边界?

希望这场对谈能都对你有所启发。 Shownotes 01:06 你是从什么阶段开始洞察到争议的,这一点很重要

04:35 在更完整的视角上,这才应该是胖东来的底色

07:53 很多人仍然不清楚“胖东来”提供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工作环境

10:33 一家企业追求价值观的统一,不重要吗

14:42 我们对他人生活缺乏想象

17:22 不要一不留神陷入“社会达尔文”的陷阱

18:55 爹味,是深藏在“为你好”背后的“权力欲”?

21:46 当一条建议出现时,如何区分对方在“自我炫耀”“为你好”还是“取悦你”?

24:00 只要你比我厉害,你就不会纯粹的“对我好”?

25:22 相比起“爹”,于东来更重要的标签是“乡绅式企业家”

31:27 “爹”的使用,是否需要有边界

36:19 这次争议或许真的无关于“权”,它只是一次“比价”后的集体破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