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44:“为啥DeepSeek不可能诞生在产业园区里?”

vol44:“为啥DeepSeek不可能诞生在产业园区里?”

2025/3/21
logo of podcast 大北窑14F

大北窑14F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
(主持人)
(
(未明确发言人)
I
Ivan
孟凡
朱春涛
Topics
朱春涛:我认为Pacer Venture Studio与传统孵化器最大的不同在于深度参与和共同创业。我们不只是提供场地和指导,而是作为联合创始人深度参与项目,从招人到融资,全程陪伴。我们关注的是项目本身的成功,而不是简单的服务。 我们与YC等孵化器的区别在于,我们一次只专注于一个项目,并从一开始就深度参与,而不是像导师一样提供建议。传统投后管理模式效率低下,难以有效帮助创业公司。我们这种模式能够更好地将我们的经验和资源融入项目,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我认为现阶段中国市场更需要孵化,因为市场周期、发展路径和氛围都在向好。硅谷的Venture Studio模式已经成功孵化出多个百亿美元项目,证明了其有效性。创新不应过度强调开创性,而应注重技术的应用和产品的完善。Venture Studio模式的难点在于思维模式的转变、人才要求的提高和寻找志同道合的人。我们不会规训创业者,而是陪伴和支持他们,帮助他们克服创业过程中的困难。 将创业者聚集在一起的意义在于提高密度,促进交流和合作,从而产生更多可能性。产业聚集能够促进产业链的完善和高效运转。成熟的创投生态需要创业者、资金和职业经理人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Pacer Venture Studio模式更有利于吸引和留住职业经理人。传统孵化器更像物业服务,而Pacer Venture Studio更注重经营和深度参与。 Ivan:传统孵化器像教练,而我们是配速员,会深度参与项目的整个过程。我们与YC等孵化器的区别在于深度参与和一体化运作。我们从一开始就只有一个项目,深度参与项目的每一个环节,直到项目成功。许多人才擅长技术研发,但不擅长管理公司,Pacer Venture Studio可以帮助他们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孟凡:许多人才擅长技术研发,但不擅长管理公司,Pacer Venture Studio可以帮助他们弥补这方面的不足。现阶段中国市场更需要孵化,因为市场周期、发展路径和氛围都在向好。 主持人:本期节目将讨论“孵化”这个话题,并分享我对孵化器的一些看法和经验。我观察到孵化在创投行业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并被广泛认可。一些评论认为产业园和孵化器是浪费资源,因为成功的项目并非诞生于此。我们需要重新讨论孵化器的作用和价值,并澄清一些误解。连续创业者并非总是负面形象,关键在于其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创新需要热情和积极的氛围,而成功的项目往往是在这种氛围中产生的。成熟的创投生态需要创业者、资金和职业经理人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将创业者聚集在一起的意义在于提高密度,促进交流和合作,从而产生更多可能性。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对于中国创投圈来说,2025年有一个不错的开头。科技端,DeepSeek、宇树科技集中涌现,更新了人们对国内科创能力的认知;文化端,《哪吒2》历史级别的表现,具象化地阐述了人们描述已久的文化产业“爆发力”。这个不错的开头,进一步又带来了近年来少有的“集体信心”,Manus在发布当天迅速爆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人们期待并且真诚地相信下一个“Deepseek时刻”即将到来。

但有人高兴就有人生气。有拿“杭州六小龙”这个标签说事儿的,要求家乡城市反思一下创投氛围的;有拿可可豆、Deepseek没拿到过任何VC投资,嘲讽风险投资行业充满慕强投机气息的。

有争议,很正常。可有一条批评让我思考了很久。这条评论出现在投中网文章《谁的运不是国运呢?》的评论区里,留言的网友说:“*真好,世界正在被一群真正的聪明人改变,他们没有从所谓创业孵化中心出名,而是在各地以默默努力,以硬实力出圈。以前看到中国各地一股脑的无脑搭建产业园、孵化园的时候真的脑壳疼……*做一些无脑的工程浪费钱财,令人痛心。”

这条评论刚好戳到我的心巴上了。“孵化”一直是我最关心的关键词之一。在过去一年,我参观了普华资本的普华科创中心、智谱的Z空间、清智的清智孵化器、成都的天府生物城和游戏茶馆,拜访过川大技转,对谈过宁波甬江实验室。这些都是被这位网友批评的“创业孵化中心”,分别来自当下创投市场最主要的三股力量:市场化机构、高校产业转化、政府引导。

最起码,这段经历告诉我,创投市场早就对“孵化”形成了价值,创业者们需要的帮助实际上仍然被外界所低估。

正好,我的老朋友朱春涛老师去年开始独立创业,成立了Pacer Venture Studio。据说,这是一种国内还很鲜有、与经典的YC、奇绩创坛模式有明显区别的孵化逻辑。我决定趁此机会,和他好好交流一下关于“孵化”的那些争议与不理解。 本期研讨会成员 Pacer Venture Studio三位联合创始人,朱春涛、Ivan、孟凡;投中网编辑 蒲凡 Shownote 有读者在评论区说,“产业园”都是浪费(01:00)

传统孵化器是一名教练,只留在场边看(07:00)

很多所谓的投后赋能,就是拉拉微信群?(12:45)

自己当CEO是创业中的一段弯路?(14:56)

为什么现阶段的中国市场,更需要“孵化”?(19:48)

在硅谷,人们已经孵化出“百亿美元”项目(26:40)

孵化器,扼杀了创业者群体“进化”的空间?(28:00)

对于创业的“开创性”,大家有一种偏执(34:48)

现阶段“孵化创业者”的难点是什么?(38:33)

“孵化”从来不是对创业者的“规训”(42:50)

让“人、钱、管理经验”流转起来(47:57)

把创业者聚在同一个地方的意义是什么?(53:00)

不需要服务者,而是需要经营者(1:01:43) 相关阅读 投中网,《VC开始搞科创园了》)

投中网,《“您给翻译翻译,什么叫‘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