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56 调研完1000位基金经理,她对“人情世故”更透了

vol.56 调研完1000位基金经理,她对“人情世故”更透了

2025/3/29
logo of podcast 深聊投资人

深聊投资人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大深
Topics
大深: 我从事资产配置和基金投研工作多年,累计调研超过一千位基金经理。十年间,我见证了基金经理们在时间维度面前的巨大变化,从业绩顺风时的强表达欲到低谷时的沉默,他们的财富和认知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逐渐意识到,与基金经理建立长期良好关系的关键在于‘相识于微时’,在他们并非顶峰时期建立联系,才能更深入地了解他们。调研的最佳时机是‘十年前’,提前建立联系和了解,才能在未来更好地合作。 我的调研场景主要在办公室,也有一些在小型聚会或饭局上。沟通技巧在于营造轻松的氛围,提前做好功课,并适度地进行信息交换。调研方法也从‘硬着头皮搞完’转变为‘尊重彼此时间’,提高效率,并避免让被访者从零开始。 FOF既是投资研究,也是人情世故,两者相辅相成。一次成功的调研,能让双方在结束之后都有回味,并能互相促进对投资的认知。投资中要警惕情绪价值带来的‘爽感’,它往往不可靠。不靠谱的基金经理往往会谈论与投资弱相关、公司经营强相关的内容,而靠谱的则专注于业绩。调研后需冷静观察两三个月到两三年,避免快速下结论。与人交流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在‘加法’(广泛接触)和‘减法’(沉淀思考)之间找到平衡。我的性格是内向大于外向,但在工作中需要平衡内向的深度思考和外向的社交需求。高效工作需要平衡密集的社交和个人的深度思考时间。 ‘不服输’等性格特质具有两面性,并非永恒的好品质。ETF等被动型指数投资在中国市场快速发展,基金经理需适应并找到新的平衡点。主动权益投资的价值不应该因为ETF的火爆而被完全摒弃。中国市场与美国市场存在差异,在中国市场更容易获得超额收益。离开机构后,最好不要白手起家,需要一定的资金规模才能开展工作。2025年的计划包括继续调研、深入研究被动型指数投资,以及与非金融行业人士交流,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真实世界的经济运行。 老陈: 作为主持人,我很好奇大深在过去十年中调研基金经理的经验和感悟,以及他对市场变化和人性的观察。我也对基金经理的性格特点、投资理念以及主动型和被动型投资策略之间的平衡等问题很感兴趣。此外,我还关注金融行业从业者的职业转型以及对未来发展的规划。

Deep Dive

Chapters
嘉宾大深分享了十年来调研千位基金经理的经验,从最初的被动调研到主动寻找更有价值的案例,以及如何与基金经理建立良好关系,并分享了在不同时间点调研基金经理的差异化体会。
  • 十年时间调研超过一千位基金经理
  • 早期调研多在基金经理业绩顺风时进行
  • 相识于微时,建立长期良性关系更重要
  • 调研并非为投资,而是案例样本积累
  • 最好的调研时间是十年前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期嘉宾:大深,FOF基金经理,家族办公室OCIO。****长期从事资产配置和基金投研工作,累计调研1000位基金经理,曾任职于中金公司、华泰证券和某大型港股上市公司家族办公室等。**主持人:老陈本陈,深聊投资人创始人,前公募资管合伙人,中基协首任媒体监督员。本期播客的时间轴: 00:40  10年时间,调研过1000位基金管理人

02:00  基金经理在时间维度面前,有何变化?

03:40  在业绩顺风时,基金经理更乐意表达

04:40  与基金经理的关系:相识于微时

05:30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

06:30  调研基金经理场景:办公室、小型聚会、饭局等

08:10  如何打开基金经理的“话匣子”

08:50  攻击性提问者的利与弊

10:00  调研前做足功课、信息交换很重要

11:00  从“硬着头皮搞完”到“尊重彼此时间”

12:20  尽量不要让基金经理“从零开始”

13:20  FOF既是投资研究,又是人情世故

14:20  要不要准备一份“调研清单”?

15:15  “标准化调研”与“灵光乍现”

15:50  如何达到一个“有回味”的调研?

17:00  遇到投机的人,聊天半径越来越宽

18:50  情绪价值的“爽感”,投资上未必靠得住

20:00  那些人靠谱,那些人不靠谱?

22:20  FOF投资也是一个翻石头的过程

23:00  聊完不要马上下结论,观察两三个月到两三年

25:40  “我是一个i大于E的人”

27:00   如果一天连轴转见人,会拿出两天消化

27:30  无时无刻都在见人,就没有思考的时间了

28:40  不停见人与“自我充电”

30:10  基金经理也是人,外界因素与“内心波澜”

32:00  不服输的基金经理,一体两面

33:00  没有永恒的好品质,也没有永恒的好基金

34:00  主动性基金经理与被动指数投资

37:00 不能因为ETF火爆,摒弃主动权益的价值

39:00  中美资本市场对比,国内更容易获得超额收益

41:00  平台价值与个人IP

43:40  如果真的要出来,不要白手起家

45:00  离开金融行业的人,有的人在做酒生意

47:00  酒和保险,都是久期很长的行业

49:00  春暖花开,希望多接触非金融行业的老板

51:00  身在金融行业,积极打破信息茧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