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各地以灯光秀和烟火迎接2025新年的到来。新西兰的奥克兰成为全球第一个进入2025年的主要城市,上千民众在新西兰最高的建筑天空塔欣赏五彩斑斓的烟火和灯光秀。澳大利亚也吸引了上百万民众观赏著名的烟火秀。
习近平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表示,2024年中国经济好转,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30万亿元人民币。
专家认为,习近平新年贺词特别关注中国国内经济与民生,是因为中国经济疲软和民众的生活困境。许多中国老百姓感到生活更加困顿,降薪、失业、实体店不断倒闭以及社会暴力等问题凸显,表明经济问题对民众生活的影响较大。
马可·卢比奥长期批评中国政府,支持香港的民主运动,并推动禁止进口与新疆强迫劳动有关的商品。尽管受到中国政府的制裁,卢比奥表示有信心在国务卿任内找到解决方案与北京接触。
台湾最新民调显示,超过半数的台湾人希望台湾独立,约四分之一的人希望维持现状,只有不到一成的台湾人希望与中国统一。此外,近八成台湾人对中国执政的共产党持有反感。
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为4%到5%之间,这是较为务实的选择。这一预期反映出中国经济面临的内外部不确定性。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经济疲软导致社会抗议增多,主要是因为经济问题影响了民众的生活。过去两年半中,自由之家记录了约8000起抗议事件,2024年10月抗议事件数量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2%。这些抗议多涉及经济诉求,如工人讨薪、烂尾楼和农村征地纠纷。
2025年中美关系的发展存在变数。特朗普政府新任国务卿提名人马可·卢比奥对华态度强硬,而习近平也在国内面临经济和政治挑战。澳大利亚学者古德曼认为,特朗普的形式风格难以预测,内阁成员对华立场不一,这将影响中美关系的稳定性。
2025年台湾面临的主要军事威胁是中国解放军的灰色袭扰和军演。分析人士认为,除非台湾宣布独立等极端情景,中共对台动武的可能性不高。解放军可能继续进行常态化的基建扰台和海警越界袭扰,但不具备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客观条件。
美国之音现在继续播送中文节目美国之音时事经纬
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听美国之音 1 月 1 日的时事经纬节目我是平章从美国首都华盛顿为您播报他们需要的就是提高经济的识别 2025 年中国经济趋势如何特朗普政府即将上任尽管受到中国制裁卢比奥有信心以国务卿的身份与北京接触我们仍然集中在扫描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通过这个过程
美国铁路是一部关于横贯美国大陆的铁路网建设历史的音乐项目美国最新音乐项目《美国铁路》讲述了美国横贯大陆铁路的故事美国之音时事经纬更多新闻内容欢迎收听
美国之音时事经纬节目开始首先由王一如播报一组热点新闻一如从悉尼到海参外全球各地以灯光秀和烟火迎接 2025 新年的到来新西兰的奥克兰成为全球第一个进入 2025 年的主要城市上千民众在新西兰最高的建筑天空塔五彩斑斓的烟火和灯光秀中一起到暑季时迎接新年在澳大利亚上百万民众欣赏著名的烟火秀
法国国防部长勒克尔努星期二 12 月 31 日在社媒 X 平台上发文说星期天法国空军向盘聚在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基地发动了针对性的空袭此前美国在叙利亚发动了类似的军事打击行动美方说击毙了两名伊斯兰国分子在叙利亚沙姆解放组织 12 月 8 日推翻了叙利亚前总统阿萨德之后叙利亚面临着不确定的政治未来
韩国代理总统崔向牧 12 月 31 日周二任命了宪法法院的两名法官部分满足了反对派共同民主党提出的在开始对尹锡悦总统弹劾前将宪法法院空缺的三个法官的位置填满的要求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惠誉公司本月早些时候发出警告长期的政治危机和内部分裂造成的任何经济放缓都可能导致韩国这个亚洲第四大经济体的信用评级下调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星期二 12 月 31 日晚间发表了 2025 年的新年贺词他表示 2024 年中国经济好转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 130 万亿元人民币谈及台湾时习近平强调统一习近平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花会上表示中国明年将实施更积极有为的宏观经济政策
习近平的新年贺词以及新年茶话讲话向来是外界观察中国政经动向的重要窗口
上海东亚研究所副所长包成科指出习近平的贺词论述百年变局 首重美中关系最主要是中美两国都是世界经济大国中国不管经济也好 科技也好都在真正日上的在发展美国如何去看待中国经济科技的发展军事的发展这样的一种心态影响着中美关系走向稳定还是不稳的重要的指标
台湾成功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洪敬富认为习近平今年对于中国国内经济与民生的琢磨更深
習近平所講的就是說讓人民過更好的生活可是非常多的中國的老百姓感受到了其實是一個生活更加的困頓降薪失業實體店鋪不斷的倒閉或者是社會暴力利器等等恐怕他活在一個零型的政治跟經濟的時空
中国官媒新华社星期二 12 月 31 日发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互致新年贺电习近平与普京在 2024 年会面了三次俄罗斯官媒俄新社上星期报道说俄罗斯驻中国大使莫尔古洛夫透露习近平 2025 年将再次访问俄罗斯
一个针对台湾民众统独倾向的最新民调调查显示有过半的台湾人希望台湾独立大约四分之一的人希望维持现状只有一成多的台湾人希望与中国统一另外一个关于台湾民众政党支持度的民调则显示有近八成台湾人对中国执政的共产党持有反感
台湾民意基金会星期一 12 月 30 日发布包括台湾民众统独倾向以及民族认同的两个 12 月及时民调结果调查是在 12 月 9 日到 11 日针对 1083 名 20 岁以上台湾成年人所做谢谢易如阅读更多新闻和深度报道请登陆 voachinese.com 接下来带您关注中国 2025 年里 7 个值得关注的趋势
美国之音时事经纬据中国官媒央视和新华社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星期二也就是 12 月 31 日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表示中国明年将实施更积极有为的宏观经济政策中国将如何开启 2025 年未来一年能否如北京当局所规划的那样在稳中求进的基调下推进各项政策
十五五开局后的经济航船是否能够顺利破浪前行以下是美国之音记者黄立林和庄志伟的分析报道由王一如播报美国之音采访了多位长期研究中国各领域的观察人士共同展望 2025 年的中国他们普遍认为未来一年中国的内外形势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以下是被认为最关键的七大趋势第一习近平政权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自从 2023 年 3 月开启了第三个任期之后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他有望顺利完成这一任期并且持续执政到 2028 年然而美国巴克内尔大学国际关系与政治学教授朱志群指出习近平未来是否会物色接班人值得观察如果短期内没有见到明确的接班人选则他在 2028 年寻求第四任的可能性将显著增加
人在香港的美國智庫詹姆斯敦基金會高級研究員林河利表示習近平已經沒有任期限制為第四任鋪路是合理的預期但是他在政治經濟金融和軍隊等領域的治理上長期面臨挫折此外如果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上任之後立即推出一系列針對中國的圍堵政策中國可能將疲於應對林河利說
第二 美國新政府與習近平政府的互動
美国华裔学者朱志群对此持乐观谨慎的看法他说特朗普选后受访时对华口气似乎有所放缓还说愿意和中国谈判而且 12 月初他和习近平已经直接交流过这似乎显示美中关系蜜月期或许可惜
朱志群说
不过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古德曼认为特朗普的形式风格难以预测再加上他任命的内阁阁员如国务卿提名人马可卢比奥和驻华大使提名人霍杜德对华立场互有矛盾都为 2025 年美中关系的发展带来变数第三中国经济
澳大利亚学者古德曼认为 2025 年中国最大的看点是三月份的人大如何规划第 15 个五年计划也就是 2026 到 2030 年的十五五其中改革地方失败的财税制度尤为关键他说如果地方没有足够的财力支应社会福利的提供中国百姓将因为医疗就学和养老等目的继续存钱而不敢多花钱中国就想大力提振内需恐怕难以
难以有望古德曼说他们应上调所得税并调降增值税如此一来地方才能有更多财源除了十五五 2025 年的经济增长率也是三月人大的重头戏在台北的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所长刘孟俊认为中国经济 2025 年设定在 4%到 5%间或者是比较务实的选择第四解放军派系内斗在
在台北的国防安全研究院国防战略与资源研究所所长苏紫云分析习近两年内拉下了张又侠派系的李尚福魏凤和之后近期又拉下了隶属于习家军的苗华尤其是解放军报还速度发表社论要求党内民主和集体领导这代表习近平和张又侠的权斗已经逼近了临界点可能会延续到 2025 年苏紫云说
張又俠為主的結合紅二代江派胡派的系統目前可能在對抗習近平所以槍桿子我覺得是最具指標性的就是解放軍跟戰區都不約而同的說要落實集體領導幹部可上可下這個劍指習近平就挺明顯的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习近平的军权稳定包括旅美独立评论员蔡盛坤等人都曾经分析称大清洗是习近平时代的主旋律是习近平自己出手整顿描划在军中做大的势力而张又侠仍然是习近平的人马并没有企图要夺取军权第五
两岸关系在台北的国防安全研究院国家安全研究所所长沈明士认为在中国经济疲软解放军高层频遭整肃和特朗普新政府等内外部因素的牵制之下中国解放军明年或者将持续对台湾进行灰色袭扰和军演威胁包括持续常态化的基建扰台和海警越界袭扰但是仍然不具备犯台的客观条件
沈明士说他说 2025 年北京面临内忧外患如果贸然对外开战恐怕连内部也会有争议因此未来除非台湾宣布独立等极端的情景中共对台动武的可能性不高
第六 中共加大维稳 民间袭击事件是否继续位于台北的国际人权组织自由之家旗下的易洋网计划经理石凯文指出易洋网两年半来已经记录中国到各地约 8000 起的抗疫事件其中 2024 年的抗疫件数增多 10 月份更创下了有记录以来抗疫件数的最高月份同比增加了 32%
石凯文分析 多数的抗议是基于经济诉求 包括工人讨薪 烂尾楼和农村征地纠纷等等 明显与中国经济疲软有关石凯文认为 除非 2025 年经济特别好转 可以预期经济抗议会持续同时 中国系统性的限制公民的言论自由和集会自由 面对抗议日益增长 不确定北京将如何反应
第七,2025 年中国人权状况如何发展?位于台北的政治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所长黄兆年指出,近年来中国社会出现的公民抵抗行动多源于青年失业、劳工欠薪等经济问题,这已经在许多研究中有所体现。黄兆年说,
黄兆年预期中国群众的言论自由在未来可能面临更严厉的限制以上是美国之音记者黄立林和庄志伟的分析报道
美国之音时事经纬 美国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国务卿人选佛罗里达州共和党人参议员马可·卢比奥长期批评中国政府 在 2020 年受到中国政府的制裁卢比奥说 如果提名得到确认 他有信心找到解决方案与中国接触
美国之音、美国国务院记者站主任张荣湘报道了卢比奥过去在与中国有关的关键问题上的立法行动和公开立场佛罗里达州参议员马可·卢比奥对中国提出过强烈批评他提议立法振兴美国的工业政策减少对中国进口商品的依赖他还支持撤销给予中国的贸易优惠待遇早在 2022 年他就坚持这一立场
20 多年來中國通過竊取我們的關鍵技術製造能力和就業機會系統地削弱了我們的經濟實力而我們卻無動於衷當他們通過誘騙騙走這些工作破壞我們的社會凝聚力時我們無所作為現在盧比奧將成為美國下一任最高外交官他主張增強全球合作夥伴的力量抵禦他所說的中國日益增長的經濟和軍事侵略
中国现在奉行经济帝国主义,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剥削性的贷款,使发展中国家陷入圈套,对于我们在台湾、日本、印度等地的盟友和伙伴来说,他们现在是迫在眉睫的侵略者。
作为跨党派的美国国会暨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的领导人物卢比奥支持香港的民主运动后来北京对他进行了制裁中国称他参与了与香港有关的问题卢比奥还推动禁止进口与新疆强迫劳动有关的商品并扩大对侵犯维吾尔人权者的制裁美国之音记者张荣湘华盛顿报道
美国之音时事经纬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 12 月 29 日在佐治亚州家中去世享年 100 岁卡特于 1977 年至 1981 年出任美国第 39 任总统在其任内华盛顿与北京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卡特卸任后致力于全球人道主义工作和推动民主事业于 2002 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由于卡特任内与北京建交并与台北断交使得中国和台湾的舆论对卡特的遗产有不同的看法时事大家谈主持人林森和美国爱德菲大学文理学院院长王维正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政治学教授夏明就此进行了讨论以下是讨论的节选王教授就想请您谈一谈就是说在更深层的层面上
虽然美中建交不是他最大的外交的贡献但是在更深的层面上卡特给美中关系留下的最大的遗产是什么汪教授
我相信在中國大陸的官方也好或很多的民眾的話對於卡特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跟美國建交的這個工訓的話可能會非常的懷念因為畢竟是他做了這樣一個很重要的一個決定我剛已經提到了就是說這個有關於美中關係正常化的話真正的這個開啟者是尼克森跟季辛吉
如果说尼克森根据解密的资料来看的话他其实希望说第二任就要完成关系正常化只是因为说他深陷水门案件然后被美国国会参议院弹劾所以没有办法本来福特也想要完成这个工业也没有所以等到卡特的时候他那个时候跟苏联的关系并不是很好然后
苏联已经进攻了阿富汗他的国家安全顾问布里辛斯基是一个强烈的反苏的策略家所以在这种种情形之下卡特就希望能够完成这样的一个制宴但是我觉得
他為了做這件事情的話 他付了一個很大的代價第一個代價就是說他個人政治誠信上的一個代價因為我剛提到過說他在競選的時候他是標榜的是一個誠信的選舉人但是對於中美關係正常化 他採取完全是秘密的而且是單線的在運作他甚至於不讓他的國務院如果知道任何的事情
那麼他對於台灣的傷害是相當的大的我覺得這點必須要強調因為中美關係正常化的話 1979 年美國轉變了外交層次從台北到北京的話受害最大的就是台灣的人台灣他的命運被決定但他的聲音並沒有被聽到那麼卡特為了要達成這個目的的話
他完全忽略台灣人的想法他完全漠視這個對國會曾經對他有三令五聲對於台灣關係的改變的話需要要知會國會然後他也架空了這個國務院他也付出了一個很大的代價因為他完全接受了北京的三個條件就是斷交 廢約跟撤軍然後這個對於一個強調是提倡著所謂的人權外交的總統來講的話是特別的諷刺
因为他虽然说很多人认为说卡特他是第一个提倡美国的外交里面要含加所谓的人权的价值但是每次谈到中国的时候他似乎心里面有一个
雙重標準就是說對中國來講的話他就盡量的不批判它或說是總是往好的方向去想我想這可能跟早年很多在中國傳過教的傳教士美國傳教士對於一個中國 10 億人口有一天能夠接受福音的那種想法很接近然後
可能很多人認為說就是因為 1979 年卡特跟鄧小平的關係正常化之後讓中國能夠融入世界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的話卡特事實上是現在近年來廣受批評的所謂的交往政策 engagement 政策它的一個爛傷但是有可能很多人認為說中國融入社會之後它對於全世界的
好坏现在还是争论不休然后毫无疑问的就是说中国已经变得更加的强大更加的富有然后对于美国的这个价值的话也造成了很大的挑战所以卡特可能是那时候有基于
他一個長遠的基督徒的要改造中國的這樣的一個想法也可能有短期的要在政治上因為他內政的話不是非常的順利先我說在外交上突破可是他做了這樣的一個決定四五十年以後來看的話確實有很深遠的影響夏教授今天您的看法
是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斯说我们不能同时我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那么我觉得在评价卡特呢在过去因为他毕竟是百岁老人呢那么在过去这么四十多年的我们看到对中美关系影响了我觉得应该把它放在一个历史的场合去看而不是把当下的问题全部归咎在一个卡特的当时的一个破那个兵之旅了
那么其中有很重要的几个因素当时卡特面临的国际的格局他对国际事务的了解是比较少的就像我刚才讲他是一个在农场里边那么是一个花生农场主的儿子了
那么他尽管在美国海军学院就读那么加入美国海军那么有一定的国际视野但是相对来说他的国际的事务是他的一个弱项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后来布鲁金斯基就给他邀请他进入到美国的三边委员会那么这样的话他能够
在全球在做州長的時候能夠進行一些旅行能夠彌補它的缺陷也就是說它的主要的外交政策是強烈的受到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瑞金斯基的影響而布瑞金斯基作為一個具有波蘭背景的猶太人他當然對包括埃及跟以色列的和解
那么还有就是教皇保罗二世那么这样被提名从波兰那么任命到教皇那么还有我们看到在整个战略的
三角的大外交格局中就是苏联跟美国跟中国的这么一个平衡因为当时苏联不仅是入侵了阿富汗而且苏联跟越南建立了军事同盟关系苏联的海军也都进入到金兰湾那么所以对中国来说那么也是具有很大的影响而中国当时也面临着越南排华
所以中國想獲得自己一些就是一方面保護自己利益另一方面要拉近跟美國的關係所以它要給美國也要送些禮物因為美國在越南戰爭中是被打的
非常狼狽而逃 所以中國決定了所謂的越南對日自衛反擊戰來懲罰一下越南 這個提議在鄧小平訪問美國的時候 告訴了卡特卡特是沉默 是不想否定 但是也並不是說表示強烈的支持但是鄧小平也就清楚的知道 美國其實是心中是希望中國你要幹什麼你就去幹吧
所以這個是非常複雜的戰略格局另外一個戰略格局我覺得我們必須清楚認識到中國從 1979 年的中國到今天的中國它之間發生很大的變化它的政治的走向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且它的領導人的政治方向給中國描繪的藍圖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那麼我認為鄧小平當時想把中國拉出文革後的混亂經濟的崩潰狀況了鄧小平是非常我們說一種降欲取真是想跟國際社會和解而是想向西方社會靠攏的所以鄧小平在改革開放中也是不斷地把中國往開放的或者往跟西方更靠近的方向走這也就是為什麼
卡特也給中國簽了中美的尤其是科技、科學技術這麼一個協議那麼這個協議是給中國帶來無限的利好包括中國的留學生能夠交流都是從這裡開始的所以我覺得目前中美的困境是由習近平或者更早一些胡錦濤也開始走向保守那麼這種保守帶來中美關係目前的困境當然美國也有很多的變化
以上是时事大家谈主持人林森和美国爱德菲大学文理学院院长王威正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政治学教授夏明讨论美国前总统卡特在美中关系中扮演的角色嘉宾发表的是个人观点不代表美国之音美国之音时事经纬
瑞安农·吉登斯是格莱美奖和普利策奖得主他的最新作品《美国铁路》讲述了美国横贯大陆铁路的故事通过包括非裔美国人、中国人、日本人、爱尔兰人和美国原住民工人在内的铁路修建者的视角讲述这段故事
美國鐵路是一部關於橫貫美國大陸的鐵路網建設歷史的音樂項目通過實際修建者的視角來講述故事他們是來自愛爾蘭 義大利 日本 中國的移民以及過去的非洲裔美國奴隸和美國原住民你叫它 人們沒有被認為
在我们社会中的一种价值这个项目包括一张专辑和包括一部电影与讲座的巡演由瑞安农吉登斯组织他称自己为一位非常扎根于历史的美国艺术家他的艺术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强调黑人音乐家在蓝草乡村和民间音乐流派中的作用他们是那些人
在丁西法尼亞州斯克蘭頓的當地鋼鐵廠一名工人製造了美國鋼軌取代了昂貴的英國進口鋼軌幫助美國鐵路業實現了騰飛蒸汽機車仍在當地車廠進行修復和修理
国家公园管理局的地母奥马利说如今这些蒸汽机车运送的是游客但在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
但吉登斯說這是一個以移民工人為基礎的行業吉登斯在美國鐵路中採用了修建鐵路的奴隸所寫的歌曲這些鐵路穿過吉登斯的家鄉北卡羅萊納州他希望這個項目能夠通過創造這段歷史的人們的視角繼續講述美國故事中的凝聚元素這是藝術家的永不完結的悲劇你知道嗎?我們在做什麼真正的好事?我不知道
基登斯說美國鐵路項目讓觀眾能夠向那些沒有得到應有認可的群體致敬沒有他們很難想像美國能有今天的面貌美國之音維什涅瓦紐約報導
在變化的時代世界似乎充滿不確定性我們所聞並不反映我們所見我們尋求事實真相當我們只被告知故事的局部時我們失去了信任在危機時刻
我們的夢想 希望和期盼明天更美好的祝願 賴於新聞自由在美國之音 我們為您帶來的報導是人們冒險去觀閱的我們把世界連接在一起 並伴以事實真相在美國之音 我們向您展示完整故事
各位听众朋友今天的时事经纬节目就播送到这里感谢您的收听这次节目的编辑是王一如导播是王子洋我是平章我们下次节目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