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昆德拉的遗产:想象一种不媚俗的生活

昆德拉的遗产:想象一种不媚俗的生活

2023/8/12
logo of podcast 不合时宜

不合时宜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吴晓东
Topics
王磬:作为一名曾经学习文学的播客主播,对昆德拉作品有个人情感和深刻理解,希望通过节目探讨昆德拉作品的意义,以及昆德拉对当下中国读者的影响。 孟常:作为昆德拉的长期读者,分享了在听到昆德拉去世消息时的感受,以及在巴黎感受到的氛围,并表达了对昆德拉作品的喜爱,特别是《笑忘录》。 吴晓东:作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从学术角度解读昆德拉作品,并分享了昆德拉对其个人学术研究和人生观的影响。他认为昆德拉的作品塑造了一代人的文学想象,并影响了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和人生哲学。他特别强调了昆德拉对小说精神的独特理解,即小说精神的相对性和模糊性,以及昆德拉对幽默的强调。他认为昆德拉的幽默是现代小说特有的美学和智慧,与小说的本质——相对性和模糊性——密切相关。 王磬:作为一名曾经学习文学的播客主播,对昆德拉作品有个人情感和深刻理解,希望通过节目探讨昆德拉作品的意义,以及昆德拉对当下中国读者的影响。节目中,王磬与嘉宾探讨了欧洲社会对昆德拉的纪念方式,以及昆德拉作品中体现的欧洲精神和普世价值。 孟常:作为昆德拉的长期读者,分享了在听到昆德拉去世消息时的感受,以及在巴黎感受到的氛围,并表达了对昆德拉作品的喜爱,特别是《笑忘录》。他认为昆德拉的作品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并探讨了昆德拉身份认同问题,以及不同语言对其写作风格和主题的影响。 吴晓东:作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从学术角度解读昆德拉作品,并分享了昆德拉对其个人学术研究和人生观的影响。他认为昆德拉的作品塑造了一代人的文学想象,并影响了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和人生哲学。他特别强调了昆德拉对小说精神的独特理解,即小说精神的相对性和模糊性,以及昆德拉对幽默的强调。他认为昆德拉的幽默是现代小说特有的美学和智慧,与小说的本质——相对性和模糊性——密切相关。 王磬:对昆德拉作品的解读,从文学角度切入,并结合其生平和时代背景,探讨其作品的政治性和公共性。她认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其成年后反复阅读的作品,每次阅读都有新的体验。 孟常:分享了对昆德拉作品的阅读感受,以及在巴黎感受到的纪念氛围。他认为昆德拉的作品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并探讨了昆德拉身份认同问题,以及不同语言对其写作风格和主题的影响。 吴晓东:从学术角度解读昆德拉作品,并分享了昆德拉对其个人学术研究和人生观的影响。他认为昆德拉的作品塑造了一代人的文学想象,并影响了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和人生哲学。他特别强调了昆德拉对小说精神的独特理解,即小说精神的相对性和模糊性,以及昆德拉对幽默的强调。他认为昆德拉的幽默是现代小说特有的美学和智慧,与小说的本质——相对性和模糊性——密切相关。

Deep Dive

Chapters
米兰·昆德拉的去世引发全球关注,节目讨论了他对不同年代中国读者的意义,以及其作品的独特魅力。嘉宾们分享了各自对昆德拉作品的解读和感受,并探讨了其作品中体现的“小说精神”:模糊性和相对性。
  • 昆德拉去世的消息引发全球关注,尤其在中国读者群体中反响强烈。
  • 昆德拉的作品,如《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被认为是西方经典,但其在当代语境下的意义也引发讨论。
  • 嘉宾们分享了阅读昆德拉作品的个人体验,并探讨了其作品的独特魅力,例如其对“小说精神”的定义:模糊性和相对性。

Shownotes Transcript

【主播的话】

2023年7月11日,知名作家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因病去世,享年94岁。昆德拉是一位多产的文学巨匠,从布拉格到巴黎,他用捷克语和法语书写了存在、身份、历史、记忆等永恒议题。作为一个不愿被称作“流亡作家”的作家,昆德拉试图抵抗外界对他个人身份的标签化,尽管他的作品源自一个特定的历史时刻,但不仅仅映照出了冷战时期的欧洲社会现实,更折射出人之为人普遍的情感与追求。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昆德拉的名字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密切相关。自昆德拉在80年代首次被引入中文世界,他的作品吸引了几代中国读者。

今天这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吴晓东,来聊一聊昆德拉的作品何以引人入胜,又为何与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多次失之交臂,当我们将他的作品重新置入当代的语境中,阅读昆德拉对于读者而言又有怎样的意义。

【本期主播】

王磬(微博@王磬)

孟常(微博@孟常)

【本期嘉宾】

吴晓东,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专业领域为中国现代文学史、20世纪外国小说。

【本期剧透】

04:48 听到昆德拉去世的消息,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他对不同年代的中国读者意味着什么?

14:55 昆德拉对于“小说精神”的定义:模糊性和相对性

18:14  欧洲社会如何纪念昆德拉?

26:29 《一个被绑架了的西方或中欧的悲剧》与当下欧洲的地缘政治张力

31:28 捷克作家、法国作家还是欧洲作家?昆德拉的身份认同以及不同语言作为载体对其美学风格和文学主题的影响

38:31 是昆德拉错过了诺奖还是诺奖错过了昆德拉

44:09 昆德拉的作品能否进入《西方正典》?“布拉格时刻”与昆德拉的历史观

56:28  什么是“媚俗”(kitsch,又译“刻奇”)?批判媚俗是否也成为一种媚俗?

1:09:42   昆德拉作品中的性别意识——扮演上帝的作者能超脱性别吗?

1:32:31 不媚俗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昆德拉作品中的哲学思考

1:41:26 始于八十年代的“昆德拉热”——中国读者在几十年间如何阅读昆德拉

【延展阅读】

吴晓东著,《从卡夫卡到昆德拉:20世纪的小说和小说家》

【本期音乐】

片头:Gerd Berg,Jordi Savall,Ton Koopman - Sonata for Viola da Gamba in G Minor, BWV 1029:II. Adagio

片尾:Frédéric François Chopin,Renato Sellani - Intro to valzer, Op. 69, No. 1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方改则

【文案整理】高铂宁

【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商务合作】长期开放商务合作,可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或者私信官方微博 @不合时宜TheWei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