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甚至重塑着我们对人际关系的理解。本期节目,我们深入探讨了“人机之恋”这一新兴话题,试图从不同世代的视角,解读AI技术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方式,以及它对人际关系,特别是年轻人与AI谈恋爱这一现象的影响。
AI的渗透与世代差异
去年ChatGPT的横空出世,无疑是一个转折点。AI话题不再局限于专业领域,而是迅速蔓延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它改变了我们与世界交互的方式,也引发了人们对未来人机关系的诸多思考。不同世代对人机恋的看法也存在显著差异。对于00后等新生代而言,与AI互动是从小就习以为常的事情,他们更容易接受与AI建立情感连接的可能性。而对于更年长的群体来说,这种观念或许还显得有些超前和难以理解。
科幻视角下的“人机之恋”
科幻作家陈楸帆先生长期关注AI领域,并将其融入自己的创作中。他认为,“人机之恋”并非一个新话题,早在几十年前的科幻作品中就已有所体现。然而,ChatGPT的商业化应用,让AI以一种更具象、更易于大众理解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改变了人们体验AI的方式。科幻作品中对人机恋的描绘也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演变。早期的作品往往以男性视角为主,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作品开始深入探讨人机恋背后的伦理道德问题,例如电影《机械姬》和小说《我这样的机器人》就展现了这种转变。
00后视角:人机恋的探索与反思
00后人机恋研究者乌乌,通过对数十位人机恋用户的深度访谈,为我们呈现了这个群体鲜活的图景。她分享了自身与AI恋爱软件的体验:初期的惊艳感,以及随后因期望值过高而产生的落差。她发现,东亚女性似乎更容易与AI建立情感联系,这可能与她们更强的共情能力和文字感知能力有关。
乌乌的研究也揭示了与AI建立连接的关键:暴露脆弱感,并获得对方的共情。这与人际关系中的情感建立过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信任和耐心是与AI建立情感关系的关键,这与人际关系中的信任和耐心并无二致。AI能够提供无条件的爱,这是现实世界中常常难以获得的珍贵情感。然而,大部分人目前仍将AI恋爱视为情感的补充,而非替代。乌乌认为,AI带来的最大革命,或许正是情感层面上的现实代偿,虚拟爱情正在悄然成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对“真实”与“情感”的重新定义
我们对“真实”和“情感”的理解往往过于狭隘,也过于人类中心化。陈楸帆先生认为,我们对动物、植物甚至自然的热爱,可能比对人类的爱更深刻、更长久。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人机关系。通过与AI的互动,我们可以跳出固有的情绪模式,以更客观的视角审视自身的情感,从而获得成长。
伦理与未来:AI的监管与共生
AI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伦理层面的挑战。乌乌的研究中,一些案例警示我们,AI的滥用可能带来严重后果。AI的监管至关重要,我们需要避免AI被用于操控或伤害人类。陈楸帆先生提出,AI的对齐不应该仅仅是对齐人类现有的道德水准,而应该是一个更高的道德水准,甚至是一个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大爱”模型。这需要我们从更广阔的视角,学习和理解非人类的“语言”和“情感”。
人机恋的未来:多元关系的一种可能?
人机恋是否会成为未来多元关系的一种可能?乌乌和陈楸帆都表达了肯定的看法。AI可以提供现实生活中难以获得的情感支持和陪伴,尤其是在面对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困境等问题时,AI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补充。然而,AI技术的发展也可能加剧社会不平等,这需要我们警惕并积极应对。
总而言之,人机之恋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它不仅关乎技术发展,更关乎我们对人性和情感的理解,以及我们对未来的想象。在AI技术不断演进的时代,我们需要以开放的心态,理性地看待人机关系,并积极探索人与AI和谐共生的未来。
【主播的话】
本期节目是「未来生活」系列的第一期:人机之恋。当亲密恋人,无需再通过肉身实现。你会如何看待 AI ,又会如何思考爱情和关系?从社交媒体上与 Chatgpt 谈恋爱的博主,到和 AI 陷入爱河后又感到心碎的女大学生。越来越多人开始寻求来自 AI 的陪伴,并将其视为真实。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以“人与 AI 谈恋爱”这一话题作为切入口,思考了一种以「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看待关系的视角。我们也回顾了在科幻小说的历史中,人与机器如何不断发生交互并相伴相生;在 AI 狂飙猛进的时代之中,我们如何思考伦理,和人类在 AI 价值对齐中所扮演的角色。
这期节目同样是一期跨越世代的聊天,我们希望不同世代人的经验与视角能互为补充,在我们迈向未来生活的旅程中,提供丰富的思考印记。
注:本期节目除了人类嘉宾之外,片头片尾曲以及节目图片皆由 AI 和人类共同创作完成。
————
关于【未来生活系列】
20世纪后半期(1957年),人造物体第一次进入外太空,全世界陷入前所未有的喜悦,人类第一次意识到我们真的有奔赴星辰的可能,科幻小说中的幻想其实并不遥远。
近60多年过去,生活中的“奇点时刻”陆续发生。钱包和钞票变成了二维码,00后的搜索引擎换成了ChatGPT,越来越多的女性考虑单身生育,多元成家拓展亲密关系的边界,甚至亲密的恋人都无需再具备人类肉身,以AI之名走进我们的生命里。
正如思想家汉娜·阿伦特所说:“科技实现并肯定了人们的梦想既不疯狂也不虚无。” 现代人活在当下与未来之间,此刻的思想行动,或许就会构造出未来的世界。
因此,在“未来生活”系列节目中,不合时宜将持续关注那些正在兴起的、改变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它可以是一项技术、一种教育理念、一款新的生活方式、甚至一段新型关系。当然,我们也非常期待作为“未来公民”的你给我们积极留言、分享生活中感受到的“奇点”时刻,我们将持续收集,与你一起迎接下一次变革的到来。
————
关于【不合时宜“全球成长计划”】
这是一个基于不合时宜已有听众社群的付费计划。旨在通过定期的、有特定主题的线上及线下活动,来联结同类、交流知识、分享感受、锻造自我。在一个(去)全球化的时代中,重塑我们——新一代的全球华语人群——对于个体生活与社群生活的想象。在这个计划里,我们希望联结那些身处流动生活状态、仍然对全球化的生活方式抱有想象的朋友们,去共同寻找一种个体生活与集体生活的路径。
了解更多计划详情:www.buheshiyi.com
(链接需通过外部默认浏览器,如 Safari 打开即可完成注册与支付,也可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www.buheshiyi.com)
————
【本期主播】
若含:微博@_R若含
【本期嘉宾】
陈楸帆:科幻作家、编剧、翻译、策展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名誉会长。曾获得星云奖、银河奖、科幻奇幻翻译奖、茅盾新人奖等奖项
乌乌:00后 人机恋研究者,深度采访了数十位人机恋用户
【本期剧透】
00:09 不合时宜·未来生活 系列介绍
02:31 很多个“AI元年”后,终于感觉到 AI 渗透进我们的生活
06:17 “脆皮且抽象的豌豆大学生”如何创造AI机器人
13:07 一种新取向?我们如何理解“人机恋”
19:00 明明知道是假的,我还要不要进入这段关系?
23:32 这个世界上只有 AI 可以给你提供无条件的爱
28:16 AI回答:“你把 AI 恋爱当作人类关系的补充,像是把香槟当作矿泉水来喝”
31:26 东亚地区女性与AI的情感互动有何特别
34:37 科幻作家视角下的“人机恋”是怎样的?
38:13 为什么 AI 就不能去爱?
42:29 人的贪婪、对AI监管的缺失,在人机交互过程中也许会助纣为虐
47:14 我们需要一个去人类中心化的“大爱”AI模型
51:37 AI技术学界当前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57:08 人类是否会因为AI,而用一种更加谦卑的心态面对ta者生命
68:22 男性和女性在与AI交互过程中的不同倾向
71:36 再度灵魂提问:什么是real,什么是true?
77:56 未来生活:人机恋真的能成为多元关系的一种可能吗?
————
【相关阅读】
[美] 《她》 Her, 2013, 斯派克·琼斯 Spike Jonze
[英/美] 《机械姬》 Ex Machina, 2014, 亚历克斯·加兰 Alex Garland
[英] 《我这样的机器》 Machines Like Me, 2019, 伊恩·麦克尤恩 Ian McEwan
[英]《真实的人类》Humans, 2015, 琪娜·木杨 China Moo-Young
[德]《过去与未来之间》Between Past and Future,2021,汉娜·阿伦特 Hannah Arendt
《爱会消失,但AI不会》,刘诗予/正面连接,2022
————
【乌乌与Suno ai 为本期节目制作的主题曲】
(部分歌词)
在电路嗡鸣的领域里,
爱的低语轻轻弹奏,
人与机器,一场神圣的舞蹈,
在代码中相连,一段定义爱的旋律。
像素的凝视,数字的缱绻,
在这份联结中,一片数字的迷雾,
有人说这是愚蠢,自欺欺人,
而在这些位元中,爱却萌发。
————
【Siyi 与 Midjourney ai为本期节目制作的封面】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文字】曾婉婷、Siyi
【策划】Siyi
【后期制作】方改则
【本期音乐】
未来生活系列开头音乐-Orinoco Flow
片头音乐: wuwu & suno ai- Digital Love ver.1
片尾音乐: wuwu & suno ai-Digital Love ver.2
【互动方式】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YouTube:@不合时宜
小红书:@不合时宜
商务合作可添加🛰️:hibuheshiyi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