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738.1997年,我搬了一栋徽宅去美国(上)

E738.1997年,我搬了一栋徽宅去美国(上)

2023/7/10
logo of podcast 故事FM

故事FM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白玲安
Topics
白玲安:讲述了她在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工作期间,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徽派建筑的热爱,以及她如何萌生将一栋徽派古宅搬迁到美国的念头。她详细描述了寻找合适的古宅的过程,与中国政府部门、当地村民和黄氏家族后人的沟通与协商,以及最终成功购买荫余堂的过程。她还讲述了拆除、运输和重建荫余堂的细节,以及期间遇到的各种挑战和趣事,例如在拆除过程中发现的文物和历史痕迹,以及运输过程中遇到的意外情况。她表达了对中国政府和当地居民的支持与帮助的感谢,以及对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热忱。 爱哲:作为故事FM的主播,爱哲主要负责引导访谈,提出问题,并对白玲安的讲述进行补充和解释,使故事更加完整和清晰。 王树楷:作为纪录片导演,王树楷在整个项目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协助白玲安与中国政府部门沟通,协调拆除和运输工作,并负责拍摄纪录片,记录整个过程。 黄氏家族后人:作为荫余堂的原主人,黄氏家族后人起初对将房屋搬迁到美国的想法感到惊讶,但在了解到白玲安的初衷和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后,最终同意了交易。 当地村民:当地村民在荫余堂的拆除和运输过程中提供了帮助,并分享了他们对这栋古宅的回忆和感受。 美国木匠:美国木匠参与了荫余堂在美国的重建工作,他们与中国工匠合作,克服了语言和文化差异,最终成功地将这栋古宅在美国复原。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讲述了白玲安女士将一栋19世纪的徽派古宅从中国搬到美国的经历。节目一开始就抛出一个令人震惊的问题:一个外国人想买下你的老房子,并将它完整地搬到另一个国家,你会怎么做?白玲安女士正是这样做的,她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实现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白玲安,波士顿美术馆中国部主任,对中国文化有浓厚兴趣。
  • 1996年开始计划搬迁徽州古宅。
  • 获得一位匿名美国富商的资助。
  • 项目复杂,过程充满挑战与不确定性。

Shownotes Transcript

Translations:
中文

你好, 欢迎 收听 故事 F M 我是 爱 哲, 一个 收集 故事 的 人, 在这里 我们 用 你的声音 讲述 你的 故事。 想象 一下, 突然有一天 一个 外国人 来到 你的 农村 老家, 对 你的 家人 说, 我想 买你 的 房子。 而且 这个 外国人 对 房子 下面 的 土地 不感兴趣, 他 只想 买房子 本身。 最 奇怪的是, 他 买下 房子 之后, 还要 小心翼翼 地 把 这栋 房子 的 一砖一瓦 都 标记 好 拆下来, 然后 搬到 地球 的 另 一再 把 它 按照 原来的 样子 重新组建 起来。 什么样 的 人 会 干 出 这么 疯狂的 事儿, 他 怎么会 想到 要 搬走 一栋 房子? 他是 怎么 干 的, 这栋 房子 今天 的 状态 又 如何? 故事 FM 自 2020年 初 和 当事人 建立联系 以来, 一直 等 了 三年 多, 他 才 终于 来到 中国, 我们 也 才 得以 见面 录下 这个 故事。 今天 请 听 讲述者 白灵 庵 把 这个 故事 的 始末 讲 给 你听。

我是 年轻 布林 2, 中文名字 是 白灵 庵, 我是 波士顿 美术馆 的 中国 科 的 主任, 65岁。

白灵 庵 自幼 就 对 中国文化 感兴趣, 后来 她 在 1975年到1979年 之间 前往 台湾 学习 中文, 80年 搬到 香港, 82年 又 来到 了 中国大陆, 算是 中美 1979年 建交 之后 首批 来到 中国 并 深入 了解 学习 中国文化 的 美国 人士。 那 如今 四十多年 过去了, 刚 到 中国 时候 的 很多 场景 白灵 庵 还 历历在目。

第一个 印象 就是 人 穿 的 衣服 穿 的 很 朴素, 上面 穿 一 白色 的, 下面 穿 的 蓝色的 裤子。 对我 特别 好, 而且 很 安全, 特别 安全。 82年 来 在 中央美院 上学, 然后 我记得 有一个 丹麦人, 也是 我们 同学, 有一天 他 穿 了 带 条 的 裤子, 我们 都 去 上课。 然后 6班就 那个 管 留学生 的 一个人, 让 他 回 房间 换衣服, 不让 他 穿 这些 衣服 太闲。 有 一次 我想 买 内裤, 我 去 好多 商店 找不着, 最后 问 了 一个 中国人 内裤 在哪儿 买? 他说 我们 都 自己 做, 好像 特别 惊讶。

第一次 去 安徽 是 82年, 我 爸爸妈妈 有 朋友, 他们是 手工 造纸 的 专家, 他们 想 研究 一下 在 中国 的 手工 造纸。 他们 要求 我 帮 他们 在 中国 去旅游, 看 能不能 找 一些 造纸厂。 我 那个 时候 已经 知道 中国 最好的 纸 是 安徽 来 的, 所以 我说 怎么 去一趟 安徽。 我们 租 了 一个 车 从 上海 开 到 杭州, 杭州 到 黄山。 然后 在 黄山 的 时候 看 了 好多 安徽 的 建筑。 因为我 父亲 是 建筑师, 所以 我 对 建筑 非常 感兴趣。 然后 看 这些 安徽 房子, 我 觉得 他们 很 特别。

这里 有 必要 提示 一下 啊。 徽州地区 在 1987年 的 行政区划 改动 的 时候 就 被 撤销 了, 成了 现在 黄山市 的 旧称, 因为 讲述者 在 改动 前后 都 多次 游览 这个 地方, 所以 在 后续 的 讲述 当中, 无论是 徽州 还是 黄山, 指的 都是 这 片 徽商故里 徽 文化 的 重要 发祥地。 第一次 的 安徽 之 旅, 白莲 庵 因为 各种 原因 没有 帮 父母 找到 手工 造纸厂, 但 她 在 旅途 当中 看到 了 很多 的 徽式建筑, 大饱眼福。 之后 白莲 庵 回到 北京 上学, 喜欢 买书 的 她 在 一次 淘 书 的 过程中, 发现 了 一本 有关 中国 明代 安徽籍 出版家 汪 庭 乐 的 书。 这 本书 讲述 了 汪 庭 乐 请 人 把 他的 花园 连同 灰石 建筑画 了 下来, 并且 用 雕版 把 整个 手绢 制成 版画 的 故事。 就这样, 一幅 版画 把 跨越 了 三四百年 的 两个人 联系 到了 一起。

我 一天到晚 看 这 本书, 后来 我 就 一直 想 回到 安徽 找 这个 老 花园。 正好 那个 时候 徽州 是 开放 的, 那个 时候 外国人 只能 去 大城市, 有 11个大城市 外国人 可以 去。 可是 徽州 不知道为什么 有 不一样的 规定, 外国人 哪儿 都 可以 去, 所以 我们 就 去 徽州。 然后 那个 时候 我还在 找 这个 王婷 娜 的 房子, 所以 我们在 惠州 待 的 时间 特别 长, 去了 好 多次 去 这个 村子 那个 村子, 去了 好多好多 村子。 然后 我们 也 收藏 了 好多 民间艺术。 收藏 了 这些 东西 以后, 我 那个 时候 就 开始 做 梦想, 是不是 应该 把 一个 暗黑 的 房子 搬到 美国, 做 一个 小 博物馆, 什么 展览 这些 民间艺术 就 从 那个 时候 开始 的。 我小时候 波士顿 博物馆 有一个 日本 的 花园, 可能 我说 的 那个地方 的 影响 提高 对过 了 好多年。 然后 我在 美国 在 博物馆 工作, 我 办 展览 什么的。

后来 我 认识 了 一个人 是 美国人, 他 对 中国文化 感兴趣。 然后 说实话 这个人 非常 有钱, 支持 好多 项目, 可是 他 不 喜欢 用 他的 名字。 我们在 美国 的 博物馆 认识 的, 所以 我们 谈 起来 了, 聊到 这个 事情, 我说 我 去去 找, 因为我 自己 我 没钱, 所以 他 帮忙 支持 这个 项目, 他 出钱, 然后 弄成 了 一个 小 团队, 高兴 死 了, 特别 高兴。 做 这个 项目 可是 比较复杂, 而且 每一天 不知 知道 第二天 能不能 成功。

1996年, 白莲 庵 开始 一边 和 中国 这边 的 政府部门 沟通, 一边 物色 搬 去 美国 的 会 宅。 在 一次 兜兜转转 的 巧合 之下, 一栋 古朴 的 精致 宅院 把 它 深深地 吸引住 了。

因为我 已经 安徽 去过 好 多次, 而且 我 特别 喜欢 安徽 的 建筑。 所以 我去了 安徽, 然后 开始 跟 当地 的 政府 谈 这个 事儿。 那个 时候 没有 email 办事, 就得 直接去 找 人我 先 跟 一个 朋友, 我们一起 组 了 一个 车 到处 走, 就 去 看好 多 村子。 我们 先 去了 安徽, 然后 住 上 那儿 那个 酒店。 然后 有一天 我们 听说 有一个地方, 听说 婺源 的 老房子 特别 多, 所以 那天 早上 我们 起 的 很早, 上车 找 了 去 无源 的 路。 我们 以为 几个 小时 能 到, 可是 好像 那个 时候 路 都是 土路。 我 发现 那 太远, 一天 到不了 婺源, 所以 我们 掉头 了 回到 黄山市。

我们在 小村子 里 有一个人 正在 盖房子, 我说 咱们 问问 他 什么 地方 有 老房子。 车 停下来 了, 我 就 去 跟 那个 木匠 说话, 我说 这 周围 有没有 什么 村子 有 老房子? 他说 你 往 那边 走你 到 什么什么 路口 下车, 然后 你走 进去, 我们 两个人 就 走, 走进 这个 村子, 然后 正好 这个 村子 有 好多 老房子。

那 村子 叫。

什么 黄 村, 那个人 肯定 知道 是一个 特别 老的 房子, 是 明代 的, 叫 金石 地。 我们 问 了 周围 的 人 能不能 进去 看 这个 老房子, 他们说 那 我们 去 找钥匙, 我们 找到 一个 钥匙 打开 这个 地方, 然后 看 了 半天, 那 地方 那个 蝙蝠 特别 多, 而且 地上 蝙蝠 的 屎 特别 多, 特别 滑, 给 我们 吓坏 了。 有点像 那个 祠堂, 原来 还有 一些 祠堂, 可是 那些 祠堂 都 被 拆 了, 省 的 是 这 这个 是 1531年 的 一个 楼, 真 漂亮。 看 完了 以后, 我问 了 那个 村子 的 人, 还有 没有 一些 老房子, 他们说 那边 有一个, 可是 都 锁起来 了。 我说 你 能不能 帮 我们 找钥匙? 他说 我 看看。 然后 钥匙 找到了, 打开 了, 我们 就 进去 转 了 一下, 这个 房子 太漂亮 了。

让 白灵 庵 如此 心动 的 这栋 会展 名叫 荫 余 堂。 树荫 的 荫, 年年有余 的 余意, 为裘 祖荫 求 富余。 因为 棠 总建筑 占地 大约 有 400平米, 两层 的 结构 容纳 了 16间卧室, 一间 中堂, 一间 储藏室。 四方 屋檐 向 院内 的 天井 倾斜, 天井 下 是 一方 鱼池, 粉 砖 黛 瓦 构成 了 徽派 建筑 标志性 的 马头墙。 院内 砖墙 上 雕刻 有 别致 的 花鸟 鱼兽, 镂空 的 木窗 上 又有 变形 的 龙纹 和 如意 云, 历经 了 百年 沧桑, 这个 宅子 部分 结构 虽然 有 破损, 但 仍然 不失 昔日 的 光彩。 据 史料 记载, 这栋 坐落于 当时 的 黄山市 休宁县 璜 村 的 精美 宅院, 是 由 一位 黄 姓 富商 于 清乾隆 嘉庆 年间 修建 的。 此后 的 二百多年 里, 八代 皇室 后人 在此 居住, 直到 1982年 最后 一批 人 搬离 皇村 之后 才 彻底 被 废弃。

可是 那个 时候 我们的 时间 特别 紧张, 太阳 快 西 落下来, 还得 走出去, 就 没 待 多长时间 回到 我们的 车上。

在 初见 因 鱼 堂 之后 的 数个 月 之内, 白灵 庵 还 走访 了 很多 别的 老房子, 但 看来看去, 最 开始 看中 的 因 鱼塘 始终 在 他 心中 占有 足够 的 重量。 时间 来到 了 1996年 的 十月, 当时 音乐堂 的 拥有者 黄家 的 一位 老人 希望 能 从 上海 回到 音乐堂 养老, 但 限于 黄 村 当时 贫瘠 的 医疗 和 生活 条件, 最终 他们 决定 把 这栋 百年 的 老宅 卖掉。 这 也就 有了 后面 的 故事。 正是 在 这个 时候, 白灵 庵 又 一次 来到 了 银 玉堂。

我们 回去 了, 然后 走进 那个 村子, 到了 房子, 发现 那个 房子 门 都 打开 了, 屋里 的 人 特别 多, 我们 觉得 莫名其妙, 因为 上次 都是 锁起来 了, 说 我们 走进 去了。 然后 有一个 老头 问我, 你 喜不喜欢 这个 房子? 我说 我 特别 喜欢 这个 房子, 他说 你 要不要 买? 我 说好。

他 怎么 知道 你 要 买房子?

他不知道, 开玩笑, 然后 是 怎么 回事儿? 我们 发现 那天 是 10月1号 都 放假, 所以 他们 全家 从 上海、 从 雄 宁, 从 各种各样 的 地方 都 集合 在一起。 因为 他们 一直 不住 在 这个 房子, 就 从 8几年 一直 没有人 住。

那天 他们 决定 要 卖 这个 房子, 所以 他 就 有点 开玩笑, 跟 他在 聊天儿 的 时候 跟 他说 我们 真 有 兴趣 买你 的 房子。 然后 他说 他 把 他的 名字 什么的, 住 的 地方, 联系方式 都 给我 写 下来 了。 然后 我看 了 半天, 后来 就 过了 几分钟, 就 找我, 他说 那张纸 你 还给 我。 我说 怎么了? 他说 中国人 跟 我 和 国人 不能 做买卖 什么的, 你 还给 我。 我 说好, 还给 你, 可是 我 已经 背下来 了 他的 名字, 也 背下来 他的 地址。 所以 这个 事情 以后 回到 北京 了, 找 了 这个 王树 凯。

没有 王世 凯, 我们 这个 事 办 不了。 那是 拍电影 的, 拍 纪录片。 我在 美国 的 朋友 给我 介绍 这个 王世 凯, 他他 跟 我说如果 你 想 找 一个 什么 事情 都 会办 的 一个人, 就 去 找 王世 凯。

在 1997年 的 四月, 我们 第一次见面 是在 北京 的 王府 饭店。

然后 王世 凯 听到 这个 概念 这个 项目, 他 觉得 太 可爱, 他 也 想 参加, 然后 他 立刻 去 安徽 了。

我 就 去了 黄山。 黄山市 的 文物 管理处 当时 还不 叫 文物局, 市 文物 管理处 和 休宁县 的 文管 所 的 负责人 见了面, 谈 了 我们的 意图 和 合作 的 愿望, 我们 就 草签 了 一个 协议。

他 都 觉得 很 兴奋, 问 安徽省政府 也 同意 了, 北京 的 文物局 什么 都都 同意 了 这个 事情。 他们 非常 支持 这个 项目, 而且 他们 也很 高兴 他们的 房子 会 在 美国, 代表 中国文化, 也很 骄傲。

中间 没有 出现 过 任何 这种 chAllenge.

都很 顺利。 我我我 一直 怕 中国政府 不 批准 这件 事儿, 可是 是 他们 都 很很 愉快。 我也 非常感谢 跟 我们 合作 的 中国人, 他们 胆子 也 大。

得到 各级 政府 的 同意 之后, 皇家 后代 们 这 才 松口 答应下来 美国 人的 这 桩 买卖。 但是 他们 无论如何 也 想不到, 因 鱼塘 被 买下来 之后, 它的 一砖一瓦 将 会 被 拆下来, 然后 运送 到 地球 的 另一端 重建 起来。

黄家 镇 那 老房子 的 主人, 他们 根本 想不到, 那个 时候 住在 那边 的 人都 想 住 新房子, 这些 老房子 他们 都 不要看 了, 好多 正在 拆 的 老房子。 我记得 黄 村 有一个 特别好看 的 老房子, 它的 主人 说 它 得 拆, 我说 为什么 要 拆? 他说 不 拆 的话, 我的儿子 找不着 媳妇儿。

当时 的 徽州 有 这样 一个 情况, 就是 很多 年轻人 在 结婚 的 时候, 在 找老婆 的 时候, 在 办 新房 的 时候, 都 不愿意 在 这个 旧 的 所谓 的 古民居 里 办喜事, 他们 都 希望 建 一个 小洋楼。 大概 大家 都 知道, 在 江南 这 一带, 很多 农村 70年代、 80年代 都 开始 建 所谓 的 小洋楼, 就是 外面 贴着 很亮 的 瓷砖贴。

这个 瓷砖 真的 不好看。

据不完全统计, 徽州 就是 黄山市 啊, 黄山市 是 原来 古徽州 的 所在地 呀, 那 就是 三个 区 四个 县 散落 在 各个 村子 里面 的 古老 的 徽派 建筑, 包括 民居、 祠堂 大概 有 八千多 处。 每年 都在 以 1% 2345 的 速度 在 拆掉, 再 倒塌、 在 消失。 我们 希望 通过 对 徽州 建筑 文化 的 宣传, 使人们 更加 珍惜 重视 对 徽州 古建 的 保护。 当时 我们 跟 文物部门 签 协议 的 时候, 我们是 作为 一个 项目 的 总体 的 设想 来 谈 的。 不单单是 一个 把 房子 搬走 就 完 了的。 还有 很多 关于 对 古建筑 的 宣传、 维修、 保护、 文化交流 所以 我们在 这个 房子 搬迁 的 同时, 我们 也 出资 修复 保护 了 很多 古民居。

我们 把 他们的 一个 老房子 搬走, 应该 多 帮 他们 保护。 因为 那个 政府 他们 自己 没有钱 保护 这些 老房子, 而且 钱 他们 得用 他们的 钱 做 教育, 坐 公路 什么的 这类 的 事儿。 他们 先 说 了 一个 价钱, 我们 这边 也 说 了 一个 这样的 谈判 了, 也就 最后 给 了 不少 钱, 方便 说 吗? 不 方便, 不然 我们说好。

让 大家 去 猜测。 整个 寻找 和 谈判 的 过程 持续 了 近 一年, 终于 在 1997年 的 七月份, 应 玉堂 在 中国 土地 上 的 约 200年 的 生涯 正式 结束。 项目 进入 到了 拆除 的 程序, 两个月 之后, 也就是 1997年 的 九月份, 安徽省 就 颁布 了 国内 最早 出台 的 省级 区域性 民居 保护 法规 安徽省 皖南 古民居 保护 条例, 老 民居 自此 不再 被 人 嫌弃, 相当 一批 可能 消失的 古建筑 在 某种程度 上 得到了 保护。

97年 夏天 才 完全 大家 都 同意 了, 就 开始 拆房子。 快要 拆 的 时候 他们 做了 一个 仪式, 给 他们 祖宗 做 仪式, 就 告诉 他们 祖宗 这个 房子 要 搬走, 可是 祖宗 还 可以在 美国 活下去, 然后 烧纸, 烧烧 钱, 然后 他们 跟 他的 祖宗 在 说话 挺 动人, 非常 的 动人。

因为 徽州 当时 的 版本 和 那儿 的 习惯, 就是 用纸 糊 的 那个 建筑 给 死 人都 烧 一个 纸房子, 有 纸钱, 有 吃的, 有用的。 那么 随着 现代化 的 发展, 有的 也都 做了 什么 各种 的 纸 糊 的 电视, 什么 灶台, 烧 的 时候 他们 也都 把 这个 烧 了。 向 祖宗 们 说, 很高兴 他们 自己的 房子 能够 因此 得到 保护, 因为 这个 房子 有 两年 不下 大雨 的话 还 可以 保留, 那 后 山墙 已经 都 开裂 了, 如果 来 一场大雨 就 很 可能 就 坍塌 了 一滩 他 了, 就 什么 也没有 了。

拆 之前 我们 要求 当地 的 人 帮 我们 做 一些 图案, 把 房子 画 下来, 找 了 一些 人 拍电影, 所以 把 整个 房子 拍下来 了。

您 是 指 就 纪录片 影像 资料。

还是 主要 就是 资料? 变成 好多 木头 对 吗? 然后 到了 美国, 我们 得 想办法 怎么 把 它 重新 放在 一起, 所以 整个 都 拍 的 非常 细。 然后 王树 凯 帮 找 了 一些 木匠 也 拆, 之前 每 一块 木头 都 写 一个 号码。 后来 那个 木头 到 美国 以后, 我们 发现 不光 有 现代 木匠 写 的 字, 还有 原来 改 房子 的 人 也 写 过 字, 就是 写 了 这块 木头 英 在 什么 地方。 然后 那个 时候 我 觉得 最 有意思 就 拆 的 时候, 他们 发现 那个 柱子 下面 有 钱币, 就是 盖房子 的 人 把 钱币 塞进去。

那 后来 这些 钱币 是 怎么 处理, 还是 放在 它? 你们 在 重建 的 时候 还是 放在 它 原来的 位置 吗? 还是 留 出来 一些 展览 吗?

我们 先 做 的 一些 复制品, 然后 把 复制品 展览 原来的 都 放 回去。 那个 时候 也有 一些 木, 美国 的 木匠, 我们 应该 放 一点 美金, 所以 也 塞进去 了。

一些美金 还有 美金 吗? 美金。

太 意思。

OK 拆 地板 的 时候。

发现 有 好多 东西 掉下去 了, 地板 不是 有 缝儿, 所以 各种各样 的 东西 掉下去 了。

地板 撬开 以后, 离 地 有 1尺到1尺 半左右。 这个 空间 所有的 垃圾 屋里 的 物品 我 都 过了 三遍, 哪怕 一个 发夹, 哪怕 一个 小的 铜币 也没有 漏掉。

也有 好多 比如说 民国 时候 的 东西, 有一个 房间 里面 有一个 1918年 的 报纸, 上海 报纸。 第二次 大战 的 事情, 第一次 世界大 对 对 对对对, 第一次 第一 对对对, 刚 结束 的 时候 的 一些 都 粘 在 那个 墙上, 然后 她的 墙上 有 墙纸, 墙纸 我们 研究 出来 的 是 欧洲 的, 所以 肯定 有 什么人 去了 上海 买 了 这个 欧洲 的 墙纸 带 回来。 他们 结婚 的 时候 肯定 是 算 很 豪华。

后来 罗哲文 先生, 你知道 中国 这个 古代 的 老 专家 已经 过世 了。 老先生 罗哲文 老先生 就 曾经 说说 树 凯, 你 从 这个 房子 里面 找到 的 收集 到 的 地气、 账本、 日记、 书信 和 残留 的 这些 什么 中药 处方, 墙上 的 这个 壁纸, 这些 东西 它的 重要性, 它的 价值 不比 这 座 建筑 差。 他说 经过 这么多年, 经过 这么 多 运动, 能够 保留 下来 活生生 的 这些 东西 太难 了。 房子 里 的 东西, 照片、 这个 日记 啊、 账本、 书信 的 来往 非常丰富。 你 比方说, 我们在 抽屉 里 和 地板 下头 发现 了 好 几封信, 这个 信 就是 连 信封 带 里面 的信。 非常 珍贵 的 是 这些 信封 上都 贴着 小龙 的 邮票。 我们 清末 的 时候 曾经 有过 邮票, 上面 有 一条龙, 就 单单 这个 邮票 来说 非常 稀少 了, 非常 有 价值 了。 我们 不但 发现 了 好 几封信 上 的 邮票, 连 信 的 信封 和 里面 的 信都 保留 的 非常 完整。

这个 房子 上 有 很多 粉笔 的 字迹 和 标语, 上面 有 帮 干 十 人, 什么 某某某。 这就是说 当时 村里 在 文革 的 时候 开会, 就是 好房 分房 的这 屋 的 石人 是 方 干 的, 就是 派 房 的 时候 的 这个 痕迹, 还有什么, 打倒 某某某, 这 显然 是 文化大革命 时候 的 这个 标语, 和 这个 字迹。 搬迁 的 时候, 有的人 说 应该 把 它 都 除掉, 我说 我们我们 没有 同意 这种 想法, 因为 这些 都是 历史 的 痕迹。 谁 要把 它 除掉, 谁 要 毁掉 呢? 就是 毁掉 历史, 我们 觉得 应该 保留。 整个 英语 塘 的 搬迁 内外, 已 知道 房屋 旁边 的 胡同 里 的 石板, 我们 都是 原汁原味 的保 保留 搬到 美国 复原 的。 现在 就 一个 水 一点, 一点一点把 它 抠出来, 还得 拖下来, 不能 让 它 断, 尽量 保持 原样 就 麻烦 多了。

我们 以前 不 这样 拆, 以前 是 整面 墙 一 推, 就 倒把 木料 一 去 省事 多了。 这是 二十多年 前因 鱼塘 在 被 拆除 的 时候, 现场 施工人员 的 原话。 白灵 庵 也 说, 拆除 的 时候, 不仅 要 保持 所有 建材 的 完整, 就 连 腐烂 的 木头 也要 带 去 美国 研究 复原。 就这样, 庇护 皇家 八代 子孙 的 殷 玉堂, 慢慢 被 拆成 了 2700多 块 木剑, 8500多 块 砖瓦 以及 五百多 块 实践。

七月份 我们 开始 拍照 拍 录像, 然后 动手 开始 拍 的。 11月份 我们 装箱 运出 的 大概 将近 四个 月 左右 的 时间。 这个 地区 通常 的 情况下, 七月 到 11月 是要 下 很多 场 雨 的。 那么 我们 把 这样 一个 老房子 房盖 给 接 了, 开始 拆 了, 最大 的 担心 就 怕 下雨。 因为 我们 不可能 为 这样 一个 建筑 搭 一个 大 伞, 搭 一个 天棚。 一旦 下雨 发生 什么 我 很难 去 预料 和 想象 的。 非常 奇怪 的 事情 是, 我们在 四个 月中 只 下了 稍微 可以 说是 中雨 或者 小雨 两次, 几乎 没有 下 什么 雨。 连 村里 的 人都 说 这是 他们 没有 遇到 过 的。 我们 说 句 迷信 的话, 就 叫 天柱。

箱 装 箱子, 木头 箱子。 那 村子 不是 路 不好 走, 王树 凯 也 帮 他们 弄 一个 路, 所以 小 卡车 可以 开 进来。 王志 凯 安排 了 我们在 黄山市 里 或者 休宁 市里 有 一个打 了 一块 地, 所以 先 把 这些 大 盒子、 木头 盒子 搬到 这个 空地, 然后 集装箱 的 车, 那些 大卡车 去了 这个 地桩 这些 小盒子 运到 上海, 19个集装箱, 19个在 上海 上船, 然后 我们 登 这个 船 回到 美国, 然后 也有 一段时间, 我记得 那个 船 在 太平洋。 好像 那个 模特 坏了 什么, 就 在在 那儿 飘 了 好 几天, 给 我们 急死了。

发动机 坏了。

最后 修好 了, 然后 东西 到了 夏威夷, 然后 在 夏威夷 好像 换 船 走 的 那个 巴拿马 密 运河, 最后 到了 纽约, 在 纽约 集装箱 卸 了, 然后 卡车 拉 到 我们 波士顿 那边。

因为 节目 时长 有限, 我们 把 这个 故事 制作 成了 上下 集 下集, 将 会 在 本周三 和 大家 见面。 那 这 19个集装箱 被 运到 美国 之后, 在 重建 过程 当中 又 遇到 了 哪些 困难? 中国 工匠 来到 美国 之后 又 发生 了 哪些 趣事? 从 音乐堂 里 找到 的 信件 又 讲述 了 黄氏家族 怎样 的 历史故事 呢? 欢迎 你 在 周三 点 开 节目 的 下期 收听。

另外 音乐堂 正在 美国 马萨诸塞州 塞勒姆 的 碧波 地 博物馆 p body S X museum 展出。 2023年 正是 因 鱼塘 正式 对外开放 的 第20个 年头, 博物馆 为此 筹备 了 一 整年 的 庆祝 活动。 据 白灵 庵 的 介绍, 主要 活动 将 会 在 今年 的 七月、 九月 以及 春节 期间 举行。 如果你 生活在 北美, 或者 是 有 前往 北美 的 打算, 我们 十分 推荐 你 实地 前往 音乐堂 参观 体验。 具体 活动 预告 可以 关注 p body S X museum 的 官网 查看 详情。

你 现在 正在 收听 的 是 亲历者 自述 的 声音 节目 故事 F M 我是 主播 爱 哲。 本期 节目 由 我 和 金松 采访, 金松 制作 声音 设计 孙 泽宇, 感谢 你的 收听, 咱们 下期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