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电影(00:5433:47)**院线:《受益人》(为了达成目标牺牲了过程)《天气之子》(论证“自我”的失败)外延:《小丑》《我的拳王男友》(今年最烂的电影)《决战中途岛》+《他们已不再变老》(只有一段值得看+本月最推荐的电影)《平原上的夏洛克》(可高可低,趣味无穷)《你是凶手》(王千源串联的韩国翻拍片宇宙)非院线:《蜂鸟》(少女细腻心事)《最普通的恋爱》(你我相爱全靠酒)***Part 2 电视剧(33:5465:21)**《庆余年》(或许是古装剧的新类型)《从前有座灵剑山》(或许是古装剧的新方向)《第二次也很美》(还算尊重观众智商)《鳄鱼与牙签鸟》(完全侮辱智商)《早间新闻》(职业本身已不再性感)《东京大饭店》(职业剧套路却依旧有效)*Part 3 综艺(65:28~73:54)《粉雄救兵:我们在日本》(温情,但只有温情)《双人床》(真人秀真的需要做到这种地步吗)纪录片《韩国电影一百年》(韩版“佳片有约”)*Part 4 展开讲讲观众问答(74:55~144:49)
①【缘起】
Q: 三个人是怎么认识并成为朋友的Q: 三个人是怎么聚到一起开始做播客的Q: 每期的主题怎么提出确定的?大概是怎样的流程?Q: 选题之后是如何准备的,还是说不准备,全靠日常积累?Q: 每次录博客会花多久的时间?Q: 是不是每次录之前都会喝酒呢?每次录播客的场景是什么?Q: “广播电视报”提供商是谁?Q: 每次录播客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上班吗还是有一种喜悦终于可以输出了?Q: 播客这种渠道在你们的所有表达渠道中所在的位置是什么?有什么独特的意义?Q: 播客是否是一种精神寄托?通过播客使得三人有了联系的缘由,借此能够更亲密?Q: 三个人因为这个播客发生了什么生活上思想上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有没有发生转变Q: 当谈及自认为应该是共识的常识性基础性问题,却被很多人会错意时,会对自己的受众失望吗,会消减表达欲吗?对自己的听众群质量或数量会抱有期待吗?Q: 对想要尝试用播客表达的朋友有没有什么建议?
② 我们为啥能解读、为啥能看那么多Q: 怎么能够在已经工作很饱和的状态还能实现这么大的阅片量的?Q: 为什么能在看完作品之后有系统的想法?③ 对书影音的观点Q: 有什么偏爱的风格或者导演演员?Q: 对于韩剧容易烂尾这件事怎么看?Q: 老罗该怎么办?新西游记已经变得没意思了Q: 如果可以到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去生活,主角配角群演或者不参演皆可,会选择哪一部作品?④ 对万事万物的观点Q: 对影视寒冬的看法(不敢有看法)Q: 平时听什么其他的播客Q: 如何把握自己的人生的高光时刻?Q: 三位有没有过存在主义危机的时刻? ⑤ 我们的经历Q: 三个人毕业后的工作经历以及现在的工作Q: 三位老师的豆瓣账号、恋爱经历、最快乐的瞬间等问题(都没有回答)⑥ 未来发展Q: 有没有想法讲讲不同时代的同主题电视剧的变化?Q: 三位对情景喜剧感兴趣吗?有没有可能展开讲讲?Q: 可不可以多讲讲非院线电影和电视剧?Q: 还有嘉宾邀请计划吗?Q: 有没有考虑未来策划一些线下的分享或是活动?【本期音乐】《yesterday, yes a day》by 户川京子《北京的冬天》by 郁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