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6 杨潇×吴琦:当海量信息淹没我们,如何生还,甚至创造?

Vol.6 杨潇×吴琦:当海量信息淹没我们,如何生还,甚至创造?

2021/5/12
logo of podcast 螺丝在拧紧

螺丝在拧紧

AI Chapters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大概是在两年前,2019 年,我和几位同事一起去通州找杨潇,尝试录了一期播客。他当时正在规律地埋头写作,而我其实并没有做播客真正的热情和思路,完全是被潮流和同事推着走,所以聊天应该很混乱,很抽象,同事说,我因为和杨潇比较熟,完全没有考虑到陌生的听众,很多话题别人都听不明白,所以那次努力就直接宣告失败了。直到“螺丝”做了一阵子,慢慢地明确了我想去找同代人工作、生活甚至娱乐的方法论以后,我才终于知道应该和他聊什么。” ——吴琦 近日,杨潇两年前努力写作的新书《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终于出版了。本期“螺丝在拧紧”,不仅仅关于《重走》这本新书,更是杨潇多年以来的媒体和写作实践沉淀下来的具体、甚至“硬核”的方法——从材料爬梳、文献整理、信息分类再到结构文本、推进写作,最后完成创作。在这样一个不管是信息还是体验都唾手可得的时代,我们希望以这场 40 天的徒步旅行和这本 40 万字的书作为示例,提示我们:如何不让技术的幻觉淹没我们,如何从破碎的信息垃圾堆中跃起,找到真正有价值的事,并且扎一个猛子,把它做下去!

|话说在前面| 01:08 吴琦:曾和他尝试录了一期播客,结果宣告失败 |方法论| 03:16 再与杨潇对话:“偷师”同行的方法论 06:58 “穷尽式”占有材料的习惯是怎么养成的 08:18 如何使用“二手材料” 09:25 如何拧紧螺丝,始终保持信息摄入状态 10:27 采访的方法论:把采访对象放到不同的坐标系 12:45 主播的《重走》读后感 ——强烈的陪伴感:意义不在于行走的终点,而在于过程 ——创作的快感:文本信息流的编织 |进一步拆解方法论| 18:28 如何为这趟“重资料”的旅行和创作做“攻略” 24:49 旅行记者的方法论之争:材料和身体,哪一个先上路 ——杨潇:出发前多读材料,可能被赋予新的敏感性 26:52 这场徒步旅行有重大遗憾吗 30:45 硬核方法论 1:给海量的资料创建文件夹 38:17 硬核方法论 2:逐字逐句摘抄笔记 38:51 Nerdy 杨潇:原来我以为愉快的工作方式,你们都觉得不太行哈哈 39:43 硬核方法论 3:有一份证据说一份话 41:21 硬核方法论 4:建立对材料的判别与排序准则,需要不停地甄别与判断 43:16 杨潇:历史需要被反复讲述,而我想创造新的讲述方式 45:56 旅行中的肉身体验:与当地史志办打交道,把自己交给偶然性 49:56 如何捕捉偶然性的信息流 53:28 把记录还原成文字,感受会变形吗 55:14 如何处理历史与现实两条线索间的变换 58:53 如何处理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 ——杨潇:不想占史料的便宜 01:02:20 作者的语言系统会被所引用的材料“入侵”吗? 01:04:45 如何对旁逸斜出的支线进行取舍,让文本变得集中 01:07:25 做非虚构题材的书,如何处理那些“无名者”的声音 01:10:03 对材料的占有会变成叙事上的啰嗦吗 01:11:12 如何处理有价值但未使用的材料 01:12:43 杨潇:“在海量的信息时代里,不用去追求特别舒服的选择” 01:14:52 自我身份的认知:《重走》之后,我敢称自己为作家了 01:15:48 焦虑不断出现,更要迈开步子去行动、去写作 |57 请回答| 01:18:23 听众提问:想问主播,一开始做主播的新鲜劲过去了吗?是不是已经想要放弃了? 01:20:37 听众提问:网络内容泛滥的时代,走进剧场看戏对我们有什么不一样的意义吗? |工具箱| ·谈话中提到的媒体 & 报纸杂志 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是中国国家通讯社和世界性通讯社 《南方人物周刊》,创刊于 2004 年,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管、南方周末出品的综合类人物周刊 《时尚先生 Esquire》,创刊于 1996 年,中国时尚传媒集团的旗舰刊 《ACROSS 穿越》,创刊于 2011 年,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南方人物周刊》出品的旅行月刊杂志 《大公报》(1902-1966),迄今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香港版出版至今 《宇宙风》(1935-1947),林语堂等编 《旅行杂志》(1927-1954),陈光甫等编 ·谈话中提到的书籍 《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杨潇著 《变化》,凌志军著 《光荣与梦想:1932-1972 年美国社会实录》,[美] 威廉·曼彻斯特著,朱协译 《中国的新革命:1980-2006 年,从中关村到中国社会》,凌志军著 《寻路中国》, [美] 彼得·海斯勒著,李雪顺译 《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美] 易社强著,饶佳荣译 《联大长征》,张寄谦编 《失焦》,[匈] 罗伯特·卡帕 《战地行纪》,[英] 威斯坦·休·奥登 / [英] 克里斯托弗·衣修伍德著,马鸣谦译 《中国新文学大系(1937-1949)》,赵家璧著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编 《学府纪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台北 :南京出版有限公司 ,1981 年 10 月 《胡适日记》,胡适著 《黄培云口述自传》,黄培云著 《闻一多年谱》,季镇淮著 《抗日战期刊汇编》,姜亚沙、经莉、陈湛绮编 《抗战烽火中南开大学》,陈平原著 《联大岁月与边疆人文》, 南开大学出版社编 《林徽因书信集》,林徽因著 《穆旦评传》,易彬著 《潘光旦日记》,潘光旦著 《清华园日记》,浦江清著 《闻一多年谱长编》,闻黎明、侯菊坤著 《闻一多书信集》,闻一多著 《读史阅世六十年》,何炳棣著 《西南采风录》,刘兆吉著 ·谈话中提到的影视作品 《西南联大》(2018),导演:徐蓓 《大后方》(2015),导演:徐蓓、曾磊 ·其他 本期开场音乐《鹅翅膀之声》由杨潇提供,录制于徒步过程中,“面对薛岳的题字,背后是绵延入群山的老湘黔公路,特别寂静,只有鸟叫虫鸣和岩壁上滴滴答答的泉水声” 尼曼学者,是哈佛大学 1939 年建立的,旨在培训新闻精英的教育计划,每年除美国外,仅从世界各国新闻界中挑选出十多名佼佼者参加学习 湘黔滇旅行团,由于抗日局势恶化,1938 年 2 月中旬,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开始往云南昆明搬迁,共计 336 名师生组成“湘黔滇旅行团” 黄山书社,成立于 1984 年 9 月,是一家集编、印、发行为一体的古籍文史图书专业出版社 国立长沙临时大学,简称长沙临大,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前身,由国立清华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三校联合组成,是一所抗日战争时期位于长沙的临时性大学 新闻跳笔,一种新闻写作笔法,指把不太重要的情节、片断和段落省略掉,简练概括地勾勒出新闻事件,从而达到特定的艺术效果 抽象阶梯,指抽象概念的等级,认为抽象概念分成若干等级,形成一抽象阶梯,等级较低的抽象概念比较接近现实,等级越高的抽象概念愈加脱离现实,因而愈加空洞,愈加危险 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38 年抗战期间,由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和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合并而成 |和主播说说小话| 想问主播什么问题?欢迎在评论区或微博 @五七 留下你对本期话题/本栏目/主播本人的任何想法或问题,请他回答! |关于「螺丝在拧紧」| 出品人:于威、许知远、张帆 制作人:胡亚萍 后期制作:沈雨潇、冯琛琦 视觉设计:李政坷 原创音乐:徐逍潇 实习生:邹今、江依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