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S5E23|马斯克要造人型机器人,是炒作还是真有黑科技?

S5E23|马斯克要造人型机器人,是炒作还是真有黑科技?

2021/9/1
logo of podcast What's Next|科技早知道

What's Next|科技早知道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丁教
任化龙
Topics
丁教:特斯拉AI日发布的Tesla Bot机器人概念引发争议,其真实性和技术可行性受到质疑。 任化龙:Tesla Bot参数信息有限,可能采用电动推杆方案,牺牲速度换取力矩。电机是人形机器人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电动推杆方案可以部分解决电机尺寸与力量输出之间的矛盾。特斯拉在动力电池、传感器、驱动器等方面拥有经验,但将这些技术完全平移到人形机器人领域仍存在距离,2022年推出原型产品的目标过于激进。如果Tesla Bot不追求复杂的行走或服务功能,只追求基本的外形和运动能力,那么在明年推出原型产品是可行的。但要实现像科幻电影中那样的功能,例如自主购物,目前还不可行。 任化龙:人形机器人研发的难点主要在于双足行走、灵巧手、智能和驱动器四个方面,以及能源问题。灵巧手研发已超过30年,其自由度数量是关键,至少需要9个以上才能被称为灵巧手。人手拥有32-34个自由度,而传统的机械手通常只有6个自由度左右,这限制了其完成复杂操作的能力。目前机器人智能主要依赖深度学习,但深度学习存在泛化性问题,需要预先训练才能识别物品。电机功率输出受限,限制了机器人手部和足部的运动能力;电池能量密度有限,限制了机器人续航能力。六自由度灵巧手主要用于抓取,而九自由度以上灵巧手可以完成更复杂的操作,例如拧瓶盖、敲鸡蛋等。灵巧手商业化公司较少,主要应用于解决生产操作中对人工依赖的问题,以应对人力成本上升和劳动力短缺。灵巧手可以解决传统自动化设备无法应对的复杂操作,并能适应产品规格和生产流程的变化,降低硬件投入的重复浪费。公司采用类脑计算路线,而非深度学习,以解决灵巧手控制的复杂度问题。类脑计算与深度学习的区别在于:类脑计算更深入地借鉴了生物大脑的工作原理,采用模拟生物神经可塑性的方式学习,解决的是认知问题,而非深度学习的识别和分类问题。类脑计算可以实现更高级的认知功能,例如思考、复杂的感官感知、情景记忆、程序性记忆、情感模拟、复杂决策、常识性语言语义和复杂的知识系统。类脑计算与深度学习在技术路径和基础理论上存在根本区别,类脑计算更注重对神经科学的理解,并利用多种神经机制实现学习。类脑计算的学习速度比深度学习快,不存在性能瓶颈和灾难性遗忘问题,能够持续终身学习。真正的类脑计算抛弃了复杂的数学机制,利用简单的加减乘除实现高性能。未来机器人将在工业生产中解放所有生产线上的人力。灵巧手应用场景广泛,可以用于各种垂直领域,不一定需要人形机器人或行走功能。人形机器人研发的主要难点在于智能部分,需要提升机器人的感知、认知和自主决策能力。灵巧手可以替代实验室中对人有危险性的重复性劳动,例如在化学、医药、病毒和核能实验室中的操作。灵巧手在抓取和摆放物体方面比传统的机械臂具有优势,尤其是在处理复杂曲面物体时。灵巧手由于自由度多,具有冗余度,可以从不同方位抓取物体,对机械臂定位精度要求低。改变思维方式,采用类脑计算方法,可以加快技术进步。公司专注于关键技术研发,并与集成商合作,未来两年内类脑计算将有望形成商业应用前景。类脑计算可以应用于需要复杂认知的领域,例如自动驾驶中的全自动驾驶功能。类脑计算适用于需要复杂认知的领域,但不一定适用于数据挖掘或生成网络等以数据为主的领域。一两年内,机器人将在工厂中开始试用,但最初的任务会比较简单。机器人首先会替代生产线上一些危险性高、操作对象为刚体或介于刚体和柔体之间的任务。技术发展应借鉴人体结构和工作原理,重视基础科学研究,特别是神经科学。

Deep Dive

Chapters
特斯拉AI日发布的Tesla Bot机器人概念引发热议,其功能、参数及可行性受到广泛质疑。嘉宾任化龙分析了Tesla Bot的技术构成,并探讨了其与自动驾驶技术之间的关联与差异。
  • Tesla Bot旨在完成重复、危险、枯燥的工作,例如杂货购物、家务整理等。
  • 马斯克称特斯拉已掌握制造Tesla Bot所需大部分零部件,但其可行性仍存疑。
  • 业界普遍认为,Tesla Bot的研发及量产面临诸多挑战,短期内难以实现其宣传的功能。

Shownotes Transcript

可能很多对人型机器人的认知是来源于阿西莫夫作品中的「我,机器人」、「机器管家」等形象,2022年阿西莫夫的科幻就要被马斯克变为现实了?

8 月 18 日,在「特斯拉 AI 日」上,特斯拉 CEO 埃隆·马斯克首次展示了「Tesla Bot」机器人概念:身高大约是 1.7 米,重量约为 56 公斤,可以代替人类,进行重复、危险、无聊的工作。预计将在明年某个时候推出原型产品。

马斯克说,「我们已经制造了带轮子的机器人(特斯拉汽车),所以现在我们几乎拥有所有制造人型机器人所需的零部件。」

不过,舆论看起来并不是很买账,毕竟 Hyperloop 现在也没什么声响。特斯拉是不是在作秀?人型机器人领域又有一些什么玩家,生产的难点在哪?未来,机器人会解放生产线上的人力吗?在本期节目中,我们请到曾在斯坦福专攻 AI 方向的任化龙,他和我们聊了聊人型机器人领域。欢迎收听!

#加入我们# 声动活泼正在招聘「内容研究员 」、「业务拓展和合作管理总监/经理」、「声音设计师」、「播客制作实习生 」、「内容营销负责人」及「节目制作人」,查看详细讯息请在公号「声动活泼」回复暗号:入场券 。简历接收邮箱📮 [email protected]) 。

▼主播 丁教,声动活泼联合创始人

▼嘉宾 任化龙,深圳忆海原识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 CEO

▼主要话题 [02:30] Tesla Bot 是什么? [05:42] 制造自动驾驶汽车和人型机器人可迁移技术有哪些? [08:57] 创造人型机器人没有马斯克想的那么容易 [15:13] 类脑计算vs.深度学习,机器人人工智能专家偏向哪个? [21:03] 人型机器人研发和量产的难点 [30:41] 机器人投入使用可以替代哪些工作?

▼延伸阅读

  • Hyperloop:马斯克的 SpaceX 公司于 2012 年提出新构想。超级高铁,能在真空管中,高速运输乘客或是货物,有比火车和飞机更快的速度,并且使用能源更低。

  • Atlas机器人:双足人型机器人,由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为主开发,由美国国防部国防高等研究计划署资助和监督。专为各种搜索和拯救任务而设计。

  • 灵巧手:机器人灵巧手作为人类活动肢体的有效延伸,能够完成灵活、精细的抓取操作,因而成为机器人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

  • ASIMO机器人:日本本田技研工业开发的类人型机器人,外型酷似背著背包的太空人,可同时与多人进行对话,可以奔跑、倒退走、单脚跳跃等。

  • Sophia 机器人:由香港汉森机器人技术公司开发,目的是学习和适应人类的行为、与人类一起工作。 2017 年,索菲亚成为沙特阿拉伯公民,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得国籍的机器人。

  • 类脑计算:是借鉴生物神经系统信息处理模式和结构的计算理论、体系结构、芯片设计以及应用模型与算法的总称。

  • DeepMind:英国人工智能公司,将机器学习和系统神经科学的技术结合,建立通用学习算法。创办于 2010 年,于 2014 年被谷歌收购。

▼音乐 Singularity-Lagua Vesa Núna-Jonatan Järpehag

▼Staff 监制^ 荻青 后期^ Luke 运营^ Yao 封面设计^ 饭团

▼关于节目 原「硅谷早知道」,全新改版后为「What's Next|科技早知道」。放眼全球,聚焦科技发展,关注商业格局变化。

▼关于我们 声动活泼的宗旨是「用声音碰撞世界」,并致力于为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思考养料。

Special Guest: 任化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