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是你選擇了憂鬱EP4-生存需求

是你選擇了憂鬱EP4-生存需求

2024/9/6
logo of podcast 你的生涯導航不是李庚羲

你的生涯導航不是李庚羲

Shownotes Transcript

「是你選擇了憂鬱EP4-生存需求」

生存需求,簡單的說就是求求生慾,為了生存,我們什麼都做得出來,求生慾望越強的人,取的的資源也就越多,但是每個人對於『活下去」的定義不一樣,我們姑且定義為覺得自己可以活下去的基準線吧!沒有達到這條基準線,那後續的心理需求我們不可能去追求。也或許有些人只想停留在這個基本的欲求,恰如遊蕩者、乞丐,

人類這種物種很神奇,我們都會希望自己長命百歲。當然也有某一些人希望早一點結束自己的生命,但比例上畢竟不是多數。很多人去健身房、控制飲食,甚至只喝瓶裝的礦泉水,希望活得更健康一些、長壽一些。但很不幸的是,容易取得但對生存有害的熱量爆表的垃圾食物吃起來特別好吃,那是因為以前我們的祖先需要很多熱量才有辦法生存。

而現代有些人放棄吃漢堡跟垃圾食物的生活,多半也都是等孩子出生才會這麼做的。因為你的代謝再也不像以前那麼好,而且照顧小孩很辛苦,很容易胖,你看到自己以前的初戀或是強人都還沒步入婚姻都還很帥很美,只能透過吃可以來滿足你自己又笑的心靈。

所以我們這一代的人喜歡吃高熱量的垃圾食物,也可以說是必然的。如果我們為了長壽,就會拒絕誘惑。既然我們對未來有知覺,在我們吃垃圾食物的時候就會感到不安,這種不安就會幫我們避免吃掉這些垃圾食物。

現在有數百萬人缺乏醫療、食物,且為疾病所苦。這些人並不是自願選擇面對這些痛苦。

但是選擇讓自己飢餓的痛苦卻是自發性的,深植在我們對生存的需求裡,但本書裡面要討論的不包括這種非自願的剝奪。這裡我們只要簡單的理解,我們要討論的不是真的命運多舛的人,而是那一些自己作賤自己的人。

舉例說明就是有很多年輕少女選擇挨餓,甚至餓出人命,如果生存依舊是人類唯一的需求,就不會有厭食症也不會有自殺了。又比如吸毒的人一樣,而這些事情也都是某一種程度上的自己作賤自己的人,這樣的朋友在一開始就選擇了把生存需求拋諸腦後的人。

由此可知,書中作者對於憂鬱、自殺、自傷的這樣的事情,視為一種選擇,是不是跟現在你所看到的現實治療學派的老師說法有點不一樣呢? 我想我們節目應該也不大會有心理諮商師或是相關領域的朋友收聽,但我想,儘管自殺可以被視為個體的選擇,但這種選擇並不是在完全自由和理性的狀態下做出的。

那麼我們來看看,阿德勒跟威廉葛拉森的看法與做法吧:

所以我們必須要知道,有能力愛人的人會取得生存的優勢,就這樣愛的需求從滿足生存的希求以後才會出現。獨立成一個新的需求。而權力也一樣,隨著時間流逝,我們發現擁有權力的人比那些弱勢的人佔有更多生存的優勢,所以權力也逐漸變成一種基本的需求。 要跳脫別人的控制,所以我們才能夠更容易生存,因此我們需要自由;也獨立形成一向新的需求,作為追求權力的緩衝。而樂趣,是學習的遺傳性報酬,當我們開始學習很多與生存無關的事物卻與如何獲得更多愛、權力和自由有關的時候,學習也變成一向獨立的需求。就是這些超越基本生存以外的追求,使得我們的人生變得如此複雜,與其他動物不一樣。那接下來就要討論除了生存以外,其他的四個需求。會從愛與歸屬開始。

本讀書會分為線上與實體兩種形式進行。

線上讀書會免費參加,每週三晚間十點半於 IG、FB、YT 直播。

實體讀書會將於九月開始,每個月舉行一次,收費三百元,

地點位於「宏點新創加速器」。

為了讓大家有更完善的通知管道,歡迎加入本次讀書會群組。#李庚羲 #心理學 #生涯 #迷惘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