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将迎来40岁生日。这个节点并非简单的数字增长,它更像一个人生阶段的里程碑,让我再次直面内心的慌张。29岁时,我经历了巨大的迷茫,最终选择创业开启人生新篇章;如今,39岁的我再次感受到这种慌张,但它并非迷茫,而是一种在不断探索中寻找答案的旅程。
我回想起20多岁时,热衷于举办盛大的生日派对,那时的我充满活力,渴望被关注。然而,这十年来,我逐渐转向平静,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事业中。创业的成功固然令人欣喜,但它也让我开始反思:我到底在追求什么?我所做的一切,是否真正具有社会价值?
命定与自我提升:命运并非不可改变
我深信,每个人都有命中注定,但我们并非命运的奴隶。我相信,通过自身的努力,我们可以提升命运的上限。40岁,人们常称之为“不惑之年”,我认为这源于人生困境在此时集中爆发,迫使我们对人生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总结。
为了更好地理解自己,我举办了一场“人生私董会”,主题是“如何使用自己”。这场私董会并非简单的商业会议,而是我与亲密朋友之间的一次灵魂对话。在与朋友们的交流中,我发现自己最大的困惑是: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初心与长期主义:从商业目的到社会价值
我回顾了自己创业的初心,最初,我的目标是商业成功。然而,如今我开始更加关注社会价值,渴望做一件真正对社会有益的事情。这种转变并非否定过去的追求,而是对人生目标的重新定位,从“体验主义”向“长期主义”的转变。
成长与自我认知:超越技能的积累
我曾经认为成长是学习技能的积累,但如今我明白,真正的成长在于提升自我认知。它关乎我们对自身和世界的理解,关乎我们希望活成什么样的人。与自己和睦相处,并具备一定的生存技能,是幸福人生的关键。
爱与欲望:人生的双重驱动力
我的人生由两股力量驱动:欲望和爱。欲望并非完全负面,它可以成为强大的驱动力,推动我们不断前进。然而,欲望也可能带来伤害,甚至让我们迷失自我。只有将欲望与爱相结合,才能结出善果。
我探讨了爱与欲望的关系,认为好的关系建立在两个独立完整的人之间,而非寻找“另一半”来填补自身的空缺。纯粹的爱源于对自身的充分爱,而非对回报的期待。
独立与“无我”:通往纯粹之爱的路径
独立是爱自己和爱他人的前提。为了更好地理解“爱”,我尝试通过宗教修行等方式体验“无我”,以削弱强大的自我意识,从而达到一种更加纯粹的爱。
真实与坦诚:超越高调与谦虚的标签
我过去常常被认为高调甚至“嚣张”,但我并非有意如此。我只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表达真实的自我。我渴望成为一个真实的人,坦诚面对自己的欲望和情感,并勇敢地去爱。
生命有限的意义:拥抱变化与不确定性
我开始更加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美妙之处在于它的有限性。有生有死,有起有落,正是这些变化和不确定性构成了人生的丰富性。
40岁,新的开始
40岁,我依然在探索的路上。我渴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拥有长期的、深度的关系,并创造出对社会有价值的事业。我期待着,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清晰地回答“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 而此刻,我感到圆满,因为我正在不断接近真实的自己。
杨天真在40岁时感到慌张,因为她意识到自己正在经历一个“蜕壳”的过程,不再仅仅考虑商业目的,而是开始思考如何做一件有社会价值的事。她感到困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种困惑让她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追求。
杨天真想在40岁生日上办一个葬礼,是因为她在乌镇戏剧节上观看了一场关于死亡和葬礼的话剧,深受震撼。她希望通过这个仪式,模拟死亡场景,让自己和朋友们更好地面对死亡,感受生命的有限性。
杨天真认为欲望和爱是驱动人生的两个重要力量。欲望可以是积极的动力,驱使人们奋斗和成长,但如果欲望结出恶果,可能会带来伤害。爱则是给予和关心,不求回报。她强调,只有先充分爱自己,才能分辨清楚爱与欲望的区别,并在关系中保持独立和完整。
杨天真认为成长不仅仅是学习技能或增加知识储备,而是与自我认知有关。成长意味着提升对自己和世界的理解能力,明确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并学会与自己好好相处。她强调,成长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反思的过程。
杨天真认为,独立是爱的前提。只有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人,才能具备爱他人的能力。她不喜欢“另一半”这个词,认为好的关系是两个独立的人互相滋养、互相理解,而不是依赖对方来填补自己的不完整。
杨天真决定发起一场人生私董会,是因为她在40岁时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更好地使用自己。她希望通过私董会的形式,邀请不同行业的朋友帮助她探索自己真正的困惑和人生方向,找到更长期的人生方案。
杨天真认为,生命的美妙在于它是有期限的。正是因为生命有生有死、有起有落,所有的经历才显得有意义。她强调,生命的丰富性来自于它的有限性,而不是永生或无尽的重复。
杨天真在40岁时开始意识到社会价值的重要性。她认为,虽然自己过去的行动更多出于商业目的,但到了这个阶段,她更想做一件对社会有长期价值的事。她困惑于为什么社会价值对她变得如此重要,并希望通过探索找到答案。
杨天真认为,成长是一个不断拆解和重建自我的过程。她将自己比作螃蟹蜕壳,虽然过程危险且脆弱,但唯有经历这个过程才能成长。她强调,成长不仅仅是外在的成功,而是内在的自我认知和变化。
杨天真过去是一个体验主义者,追求关系中的最好部分,而逃避困难和考验。但在40岁时,她开始转向长期主义,希望在未来的人生中经历长期的关系和事业,即使这些关系不一定稳定,但她认为长期主义是一种信念和认定。
欢迎来到我2025年的第一期播客,祝大家新年快乐。
今年1月对我来说是很特别的月份,因为我即将迎来40岁生日。当这个节点越来越近,我再一次直面29岁时感受到的慌张。那时我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知道自己在30岁将要开启一个新阶段,但没有想好怎么开启,最终我决定了去创业。如今,我再一次迎来这种慌张,是因为我开始困惑,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意识到自己在经历一个“蜕壳”的过程,不再只是考虑商业目的,我由衷地想做一件有社会价值的事。
因此这期节目决定和大家聊聊,我最近对于人生追求,爱与欲望,甚至生与死的思考,希望能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与体会。
00:33 即将到来的40岁生日,我又一次感受到慌张;
02:50 回想25岁那年的生日派对,热闹又drama;
05:43 朋友们「拼盘集资」送过的礼物;
06:49 来自乌镇戏剧节的灵感,想在40岁生日上办一个「葬礼」;
10:50 命定是有原因的,使用自己也可以提高命运的上限;
12:40 为什么人到四十会不惑?
13:49 决定发起一场「人生私董会」;
15:57 关于「如何使用自己」?
17:53 回顾录播客的初心之后,开始在意社会价值;
18:40 为什么社会目的这么重要?
19:37 好友脱不花的形容——“打破虚空笑满腮,玲珑宝藏豁然开”;
22:05 螃蟹蜕壳之时非常脆弱,但它必须经历这个成长过程;
23:32 如何减少内耗——谁道歉,谁成长;
24:20 成长是提升自我认知,而不单是学习技能;
24:56 如何与自己好好相处?
26:05 好的关系是两个独立完整的人,而不是要找到「另一半」;
27:20 爱一个人可以不求回报,但先充分地爱自己;
28:57 人生是两个东西在驱使的,一个叫欲望,一个叫爱;
29:58 欲望不是一个负面词语,它也可以结善果;
33:00 正视并区分自己的爱与欲望;
36:04 如何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36:40 爱一个人可以是纯粹的爱,不要求回报;
38:35 在宗教修行中体验「无我」;
41:08 被称呼为“杨有理”,但这次没有反驳;
42:48 人生尽量不要比较,每个人的经历各不相同;
44:54 我既不是一个嚣张的人,也不是一个谦虚的人,而我渴望成为一个真实的人;
47:45 人性中的「恶」不可避免,我们到底是谁?
52:05 从「体验主义」到「长期主义」;
55:19 生命的美妙在于它是有期限的;
56:14 有生有死,有出有入,这才是人生丰富性的构成;
BGM:《Beauty In The Mundane》
/关于《去遇见》/
我的第三本新书《去遇见》已于7月20日在全网上市。
这是一本”答案之书“,记录了我用四个月的时间,到访天南海北的国家和城市,造访老友,结识新友,与多样的人文面貌,无限的自然风光交互、探索、碰撞,逐渐在“去遇见”中找到人生的方向。如果最近你对生活、工作和自我感到迷茫,不妨读一读我的新书,希望我的文字能给你带来能量。去遇见辽阔世界,是成为自己的开始。
高情商=满足自己+成全别人=成事
我的高情商课程 总结了我过去工作和生活中高情商成事儿的实践经验,28节音频课,从底层认识到行动,教大家成为不仅让自己爽,还能成事儿的人。